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5篇】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昆蟲記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昆蟲記讀後感集錦【15篇】

昆蟲記讀後感1

目前,黨中央號召構建和諧社會,這不僅是黨和國家的任務,也是我們每個公民的任務。要想社會和諧,就要從小處做起。我們的社會是一個很大的整體,它是由許許多多小的羣體構成的。只有小的羣體和諧,整個社會才能和諧。我們的學校也屬於這些小羣體的一部分。我們中學生的任務,就是建設和諧校園,這也是我們在為建設和諧社會作貢獻。

當前,我們校園不和諧的因素大量存在。如校園環境差,腳下到處都是口香糖,吃完零食的包裝、喝完奶的袋子、飲料瓶子隨處可見。部分同學綜合素質差,如上課老師提問沒人舉手,同學迎面走過視而不見,風風火火闖進教室門也不關,老師批評不虛心接受甚至頂撞老師,看見前方有垃圾裝作沒看見,在同學遇到挫折時譏諷嘲笑,為一點小事和同學爭吵甚至打架┅┅

在我們鄰校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個八年級的男生下課後去小賣部買東西,不小心踩了一個女生的腳。這個女生張口就罵,男生也不示弱,最後發展到打架。雖然男生只是推了一下這個女生,而女生就打了男生好幾個耳光。後來,女生打手機叫來她的爸爸、媽媽。家長來後不問青紅皂白,就在校園裏追打這個男生。一直追到男生的教室,操起凳子就朝男生的頭上打去。男生被打得頭破血流,躺在地上求饒。可女生的爸爸仍不罷手,又用腳踩了幾下。男生昏死過去,送到醫院時已經停止呼吸。這可把事情搞大了。男生的家長聞訊趕來,把孩子的`屍體停放在學校的教學樓上,叫來推土機在學校的大門口堆起一座小山,把學校大門堵得嚴嚴實實。校門口擺滿了花圈,圍觀的人是人山人海,馬路上的交通也中斷了,學生上不了學,老師也出不了校門。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好多天,最後還是警察趕來平息了事態。後來的事情當然是這個女孩經常要去監獄裏探視她的爸爸、媽媽了。

昆蟲記讀後感2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科學家法布爾,(1823—1915)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尼爾,是一位名人,是我們的榜樣。他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古希臘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如今活到了92歲,根據自己40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30年寫出了這本書,喜歡昆蟲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儘管小時候捉小昆蟲經常被父母罵,一次次扔掉自己心愛的寶貝,但他還是一直堅持不懈。他的代表作還有《牧歌》、《農事詩》……本書中運用了很多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也被稱為傳世佳作,受眾人歡迎,我也非常喜歡,裏面有很多個小故事,主要介紹了不同昆蟲的習性,如:推糞球的屎克螂,埋肉的食屍蟲,吃路的.天牛,經過漫長經歷的幼蟬,執著的雌狼蛛,備餐的螢火蟲,不吃蜜的蜜蜂嬰兒雄性西緒福斯蟲……我最喜歡的是《三種壘築蜂》這篇文章,從題目看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講的是三種不同的壘築蜂生活習性。

不光人會建造泥石屋,在昆蟲界也有會建造泥石屋的昆蟲,人們把它叫做壘築蜂。壘築蜂分為三種。稱為卵石壘築蜂,灌木壘築蜂和棚檐壘築蜂。雌性卵石壘築蜂渾身裹着華麗的黑天鵝絨,翅膀呈偏暗的紫色,雄性壘築蜂穿着色彩鮮豔的鐵紅套服,另外兩種都是紅色、褐色、灰色、三種顏色混色。他們喜歡把巢築在一塊兒滾圓的石頭上。那塊石頭還沒有拳頭大小,而且它們更喜歡被利用激流沖刷過的碎石頭,主要採取的石頭是羅訥河岸邊的石頭,選擇建巢的範圍較寬,讓他最喜歡的是施工場地的屋檐瓦片下面,我也覺得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樹葉、樹枝和泥土遮擋。到了夏天,他們會嗡嗡的連成一片。

記得有一次回農村老家,老房子的屋檐下有個大的物體,爸爸告訴我是一個壘築蜂的巢穴,我仔細觀察高高的屋檐下有一個大大的巢穴,周邊有許多小昆蟲,撲着亂飛的翅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壘築蜂。

昆蟲是否和人一樣,有機智的大腦,有咚咚響的心臟和發達的肌肉呢?昆蟲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寶寶嗎?昆蟲也會不顧一切的保護家人嗎?法布爾能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讓我自己去探索?

昆蟲記讀後感3

昆蟲是個不起眼的東西,但如果你仔細地觀察,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和知識。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跟昆蟲有關的內容,就去看看《昆蟲記》吧;如果你還不知足,就去讀讀法布爾、達爾文等生物學家的作品,相信你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法布爾的《昆蟲記》這本書記錄了昆蟲真實的生活,講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時表現出的靈性。故事情節曲折奇異。在書中,我瞭解到昆蟲世界裏最傻最笨的是蟬,最無情的是螳螂,在蟬產卵的時候,有一種比螞蟻還要小的蟲子,當蟬產下它的卵,這些小蟲子就把蟬卵作為食物,可是蟬看見了蟲子就在腳邊上,卻沒有一點兒危機感,假如蟬一腳把蟲子踩死了,那樣蟬卵也不會被蟲子吃掉。每次看到這一個部分,我總是咬牙直跺腳,氣得把書丟掉,這也許就是恨鐵不成鋼吧!

螳螂是個六親不認的“壞傢伙”,為了產卵,它會吞了自己親人,更可惡的'是,它在一個地方產下卵後就走掉,也不會去關心自己的兒女生活健康。

這個不可思議的現象與人類截然不同的。打我記事起,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我家還有一個疼愛我的姐姐。不僅如此,人間總有真情在,就算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我們也經常得到別人的幫助,或者去幫助他人。説到這裏我想起一則暖心的新聞:幾天前的一箇中午,一位老伯推着一輛四輪手推車,推車上坐着一個老阿姨。天突降大雨,老伯疾步走過,一個正準備去吃午飯的七中學生看見了急忙走向那對老人,用遮雨的布蓋着老阿婆,把自己的雨傘給老伯遮雨,而自己的背後卻濕透了。他把倆位老人送到一處可擋雨的地方,讓老伯在此等候雨小點再離開,可是他沒走幾步就看見老伯準備要冒雨離開,他怕老伯淋雨受寒,就讓他在這裏等着,自己去附近買啦把新雨傘,把這把新買的雨傘遞給了老伯,看着老伯撐着傘走了,他才安心回去和同學吃飯。

正是因為人人都有愛,我們的生活裏才有親情、友情……我多麼希望昆蟲的世界裏也有這樣一個温暖的家,一份暖心的愛。我還是希望螳螂一家能夠團團圓圓地生活在一起。

昆蟲記讀後感4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

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着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這些昆蟲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會跳,有喜也有哀。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裏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衞着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衞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裏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衞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作者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這本書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藴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昆蟲記讀後感5

我愛讀書。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譁,不招搖,以自身的豐富影響着你的豐富,以自身的安詳引領着你。它不説話,卻無時無刻不在與你的心靈對話,它不思索,卻無時無刻不在催促着你的思索。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相信大家對這本書一定記憶猶新吧。《昆蟲記》裏面講述了大自然千千萬萬動物的習性、特徵、相貌、動作等很多特點。讀《昆蟲記》好象走進了充滿神奇的昆蟲世界,你會發現大自然原來是這樣的美麗和神奇,你會感覺身臨其境,看到了它們生活、嬉戲的地方,你會看到它們捕食、產卵、打鬥、築巢……

一點點地成長起來,你將會喜歡這些可愛又奇異的小動物們。大自然的神祕讓人探索,讓人回味,那裏有“網絡高手”,那裏有歌唱家,那裏有提燈照路的使者……進入昆蟲世界,感受不一樣的田間野趣,讓你的好奇心一一得到滿足。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昆蟲時,讓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你瞧,這隻奇異的蝴蝶,遠遠看去像倒掛在樹上的一片枯葉,要是你伸手去摘那片樹葉,它就立刻飛起來了;你瞧,花叢中有幾隻帶着紫色斑點的大蝴蝶,一會兒翩翩起舞飄到空中,一會兒豎起雙翅落在花中,簡直分不清是蝴蝶變成了花朵綴在枝頭,還是花朵生出翅膀飛了起來;你在瞧,兩隻帶黑色斑點的蝴蝶,上下翻飛,閃動着美麗的翅膀,像兩朵可愛的小白花。

你看,小蜜蜂是一個高明的建築師,它建造的正六角形的.小房子,像一座座精緻的小別墅;你看,一羣蜜蜂飛出來了,它們挎着小花藍,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忙着採集花粉;你再看,那一羣羣蜜蜂披着陽光,像一顆顆小金星,穿插飛舞,錯雜盤旋,在空中畫出無數金光閃閃的弧線。大自然中有無數的奇奇怪怪小動物,真讓人大開眼見。看了《昆蟲記》讓我知道了好多沒見過沒聽過的小昆蟲。書給了我很多知識,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受益無比,使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幸福快樂,温馨寧靜。

大自然還有很多的奧祕等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擦亮眼睛細細去觀察吧!別忘了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書。

昆蟲記讀後感6

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斯寫的,叫《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看起來很枯燥,有時甚至讓人望而生畏。他們在作者的作品中是如此真實可愛。每到炎熱的夏日,我都會被蟬無休止的高聲歌唱弄得心煩意亂,所以心裏一直很討厭。看完這本書,才知道蟬的生活很坎坷。它的幼蟲要在黑暗的地下挖土四年,然後爬出地面,脱下硬殼,然後在陽光下快樂地歌唱,但這短暫的快樂不到五週。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隨處可見的蜘蛛。這些可愛的傢伙在他們佈置的“重圍”上來去自如。我很好奇:“為什麼蜘蛛網能粘住獵物,卻不會粘住?”原來這些絲線是中空的.,裏面有很多粘液。粘液滲出後,絲線表面有很強的粘性。一旦獵物撞到網上,就會被網上的粘液粘住,動彈不得。蜘蛛給自己塗了一層特殊的“油”,這樣它就可以在網上自由行走而不會被卡住。

通過《昆蟲記》這本書,我瞭解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大自然因為這些精靈而更加多姿多彩。第一次看到《昆蟲記》是在高一。當時我還是聽不懂。我媽鼓勵我説:“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寫的,是世界名著!只要看幾遍,就會覺得這本書很好看。”所以,我用心看着。果然如我媽説的,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我被它深深吸引,每次看都有新的收穫。看着看着永遠不會膩!

我一打開書,首先被有趣的話題吸引。《大自然的清潔工》,《窮兇極惡的劊子手》,《行為詭祕的隱士》 …我低頭一看,發現其實是我們熟悉的屎殼郎,尾數,蠍子。看着它,我彷彿來到了昆蟲的世界。我看見一隻陰險的螢火蟲在吃蝸牛;小白菜蟲吃綠葉上的蛋殼;管蟲正忙着做它的三層外衣。我聽見蟋蟀在綠草中高聲歌唱;聖甲蟲在竊竊私語;孔雀蛾找對象吵架…

《昆蟲記》也讓我明白了觀察和耐心對於學習是多麼重要。為了觀察昆蟲,法布爾經常靜止幾個小時,有時會跟蹤昆蟲幾年,以觀察它們的生活變化。可以説,沒有耐心的觀察,法布爾就不會成為昆蟲學家,也就不會有世界名著——《昆蟲記》。

《昆蟲記》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昆蟲記讀後感7

獨立小院,月光如水,我靜坐其中,感受着流瀉在身邊的月光的悽美,靜靜地閲讀着法國作家法布爾的佳作《昆蟲記》,並不禁被其平凡,卻又可打動人心的語言所吸引。

法布爾出生於一個極其普通的法國家庭中,家人們都對昆蟲沒有興趣,甚至還討厭昆蟲,但就在毫無遺傳的情況下,年幼的法布爾卻對此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幼年時,從法布爾喜愛研究動植物,喜歡探索水下世界的動物們,喜歡長相奇特的蟲子,上學時不忍心消滅樹下的蝸牛,就可看出他對昆蟲的喜愛。

長大後更是入迷,願被別人當做傻子的在石塊兒旁看蟋蟀唱歌兒而待一整天,願在寒冷的冬天將爐內温暖的火熄滅,好觀察舍腰蜂的家,願讓蜜蜂在窗上築巢,因為飛蝗泥蜂在門口築巢,而小心翼翼的進門。

在閲讀這本書時,我彷彿置身其中,和法布爾一同去探索這大千世界所帶給我們的奇妙體現,去探索植物以及昆蟲身上那不為人之的奧祕。通過他那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科學性的描繪,激發了我很大的'興趣愛好及獲得了大量的知識。

我認為法布爾才是真正的科學家,與別人不同的,別的科學家們研究動物們,只是將活了的或將死了的動物殘忍的解剖開來,和動物唯一所聯繫的只有那冰冷的解剖刀。而法布爾不同,他是在生活中,在不傷害它們的情況下,去仔細觀察,和昆蟲聯繫的是自己對昆蟲的喜愛,是自己熱愛昆蟲的那顆心,找到的成果,可能沒有解剖的詳細,但卻比解剖更近人情。結果定比起解剖所得到的更多,因為他是用自己的一生去研究動物,他了解的不僅是昆蟲的結構,更多的是觀察及生動的描寫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

法布爾用自己的一生去了解昆蟲,他不僅是在研究,更是在和昆蟲做朋友,這是他自己的一種追求,一種嚮往,一種令人所敬佩的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8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着大門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羣“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會跳,有喜,有悲。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裏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它老了,可是它依然為家人守衞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人深沉的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忙碌着;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保護這個家。

我再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現了?原來,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藴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對新時代的少先隊員 有更好的寄託:

一)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太陽,是催人奮進的動力。不論今後理想是什麼,都要把個人理想當成今後的目標,向目標前進。

二)要刻苦學習,積極實踐,掌握本領;要遵守校規,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要強身健體,勞逸結合。

三)從小養成優良品德,這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根本。只要人人心中有國家、有集體、有他人,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加美好。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誠實守信、熱愛勞動的好品行,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然而作為一個少年,知識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好好學習,奮發向上,掌握知識,我們才能成為新時代好隊員!

昆蟲記讀後感9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曾經説過,在對一個東西説“是”之前,我要觀察和觸摸它,不是一次,而是兩三次,甚至是無休止地,直到毫無疑問。

通過仔細觀察和仔細研究,法布爾寫出了舉世聞名的《昆蟲記》。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文章是《螢火蟲》。螢火蟲以獨特的方式捕食櫻桃大小的蝸牛。螢火蟲狩獵時耐心地在草叢中等待,然後開始接近獵物進行詢問,然後使用它們的祕密武器麻醉工具。這個工具很小,不用放大鏡肉眼是看不見的。螢火蟲用這種麻藥工具在蝸牛的披風上輕輕敲擊,動作輕柔,彷彿接吻而不是攻擊。但只需幾次敲擊,最多六次,就能使獵物失去所有的`機動性,從而成功捕獲食物。

在這本書裏,法布爾非常仔細和耐心地觀察一切。他一遍又一遍地觸摸它,直到毫無疑問。我們也通過作品認識了聰明的麻醉師螢火蟲!

在法布爾的書中,觸摸這個詞深入我的內心。今年春天,在科學課上,我們每個人都分發了一顆比小拇指還小的大豆種子。我們播下種子後,人們每天都盯着杯子,期待着它。但是一個星期過去了,種子完全不動了。有人説太早,有人説埋得深,大家挖完再説。第八天,種子終於破土而出,像細針一樣發芽了。我欣喜若狂。過了兩天,它的葉子慢慢長起來,大如小釘子,圓圓的葉子和綠色的莖幹傲然挺立。下課後,學生們很高興圍繞着這些杯子進行討論。幾天後,它長出了它真正的葉子,它的莖和葉變直了。我們仔細觀察了它們,並把它們記在筆記本上。這些小種子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後來我和媽媽來到櫻花林,觀察開放的櫻花。看,一些櫻花是白色的,一些是粉色的。他們看起來真的很特別!我用手輕輕撫摸他們的花瓣,冰涼冰涼。風一吹,樹上的櫻花就落下來了。我撿起花瓣,扔向天空。櫻花雨一個接一個地落下,我們在花瓣雨裏快樂地跳舞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東西。要學會用真情去觸摸自然、經典、陽光和雨水。你一定會觸摸到幸福,收穫幸福。

昆蟲記讀後感10

夏夜,蟬兒早就停止了歌唱,而蟋蟀卻剛剛登上舞台。昏黃的燈光下,我拿着《昆蟲記》,撫摸着那粗糙的封面,淺淺的光籠罩着我,帶我進入那昆蟲的世界。

才進入《昆蟲記》,我便聞到了它散發的濃郁的文學氣息。我先來到荒石園,便看見一位和藹的老者,他鶴髮童顏,目光敏鋭而純真,一副法國南部鄉間的樸素打扮,他就是“昆蟲界的荷馬”——法布爾。他頭戴寬邊遮陽帽,脖系方巾,手裏握着他的寶貝捕蟲網,嘴角上還掛着舒心的微笑。

法布爾利用了自身的學識,運用生動的描寫和擬人的修辭,建造出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昆蟲天地。更讓我吃驚的是,別具匠心的法布爾還將人類社會的道德和認識體系搬到了這“世外桃源”裏。他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讓我重新認識了人類的思想道德和認知準則。

在這昆蟲世界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修女的披風”、“祈禱上帝之蟲”——螳螂。在太陽炙烤的草地上,停着一隻儀表堂堂的螳螂,它莊嚴地半立着,向天空舉着前肢,就像人舉着手臂一樣,擺出一副禱告的姿勢,善良幼稚的人們卻認為這是它對上天的禱告,可誰知道這寧靜祥和的外表下隱藏着什麼樣的殺機呢,螳螂虔誠的神情掩藏着殘酷的習性,它那鋒利的前肢如同一把大刀,隨時準備屠殺。它揭示了人性中的虛偽,就如“你被別人賣了還幫他數錢”這句話,讓人心寒卻又真實。

在蟬和螞蟻中,我最喜愛的是蟬,一位能工巧匠,一位樂善好施的挖井人,一位放飛自我的歌唱家,它與寓言截然不同的是,甘與受難者分享泉水的是蟬,而在搶奪時肆無忌憚、貪得無厭的則是螞蟻,這讓人出乎意料的結果正説明人們是非不分以及隨從大流的本性,缺少了自我思考和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

在《昆蟲記》中,我從蟹蛛那裏,明白了母親的偉大;從大孔雀蝶那裏,我明白了對愛情的追求而不畏艱難險阻;從蝗蟲那裏,我明白了蝗蟲對人類不僅僅是災難,還有貢獻……

夜已深,我輕輕合上了書,離開了,只留下那淡淡的燈光和悠揚的蟲鳴……

昆蟲記讀後感11

我看過很多書,《昆蟲記》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爾。法布爾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不僅是一名作家,還是一個與昆蟲作夥伴的人。我國當代作家劉心武是這樣評價他的:“法布爾的ー生,可以説是為昆蟲的一生。作為一名昆蟲學家,他不僅研究昆蟲,而且描寫昆蟲,他那捲疊浩繁的《昆蟲記》不僅是科學著作,可以説,他透過昆蟲世界所書寫的,是關於生命的詩篇”。

法布爾在書裏對昆蟲的描寫是那麼生動、細膩!比如,他在介紹螢火蟲的時候這樣寫道:“螢火蟲有着色彩斑斕的外衣,它的身體呈棕栗色,胸部是柔和的粉紅色,其圓形服飾的邊緣點綴着一些鮮豔的棕紅色的小斑點。它的肚子頂端會發出微弱的光亮,就好像肚子裏掛了一盞小燈。在寧靜的夏夜,經常會看到它們在草叢中游蕩”。觀察的多仔細呀,像是在介紹一個穿着彩色衣裳的美人,只有對昆蟲無比的熱愛,才能寫的這樣唯美。可忽然畫風一轉,他説從螢火蟲的光來看,它似乎是一隻純潔善良的可愛的小動物,但是事實上,它卻是無比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在捕獵的.時候往往不擇手段。噓!你看,它發現了一隻蝸牛。螢火蟲靠近它,抽出“武器”鈎子,這是一個非常細小,非常尖鋭並且帶着麻醉劑的鈎子,用鈎子扎蝸牛。但是蝸牛並不會感到痛苦,所以與其説是攻擊,還不如説是親吻。就這樣親吻5、6次,蝸牛隻能任人擺佈了。然後螢火蟲就可以享受它的“山珍海味”了。從他的描述中我才知道,原來那麼一個貌似善良的小昆蟲背後還隱藏着不為人知的祕密。

讓讀者瞭解到這些祕密,法布爾是付出了血的代價的。他在描寫蟋蟀時,為了試驗蟋蟀的牙齒尖利的程度,他就讓蟋蟀狠狠地咬他一口,結果咬的太厲害了,他的手被咬破了,都出血了。

法布爾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了這部《昆蟲記》,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我原本特別害怕蟲子的人,讀了他的書,也想去昆蟲世界探個究竟。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他是一生值得閲讀的好書。

昆蟲記讀後感12

朋友,你看過《昆蟲記》嗎?

《昆蟲記》是由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動物行為學家法布爾所著。他有着“昆蟲界的荷馬”“科學界的詩人”以及“昆蟲之父”的美名,達爾文還稱讚他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

法布爾的《昆蟲記》從出版後,就譽滿全球,先後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數十種版本,橫跨幾個大洲,縱貫兩個世紀,至今仍是一座無人逾越的豐碑,被譽為“昆蟲的史詩”。

在我看來,《昆蟲記》是一本描述昆蟲習性、產卵、捕食、勞作與死亡等方面的科普書。它的文字樸實而又生動,敍述幽默而又風趣,讓我看到一個毫不保留的昆蟲大世界。它的`內容詳盡細緻、通俗易懂,文章自然、親切,具有很強的可續性,讓我體會到了昆蟲世界的豐富多彩、妙趣橫生。另外,作者還多次引用希臘神話,歷史事件以及《聖經》中的典故,時而穿插着普羅旺斯語或阿拉丁的詩歌,語言優美且富有詩意。“蟬和螞蟻的預言”“大孔雀蝶的晚會”“花金龜”“隆格多克蠍的家庭”……平日裏,在人們眼中渺小的昆蟲們通過這本書變成了一個個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先生會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我心中也明白這個有趣的昆蟲世界不是作家創造的,它是真實的,是存在的,這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法布爾眼中的昆蟲世界是那麼美妙,可我卻為何沒有看到那一面呢?

透過《昆蟲記》,我彷彿看到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太陽好似要把大地烤熟,法布爾不畏炎熱還在草叢中觀察昆蟲,冰天雪地的冬日,寒風刺骨,法布爾不懼寒冷,還在尋找昆蟲……這本書飽含了法布爾幾十年如一日,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更藴藏了他不斷探索真理,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法布爾的這種精神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學習和生活中,我也應該像法布爾那樣堅持不懈,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昆蟲記讀後感13

小小的昆蟲根本不明白死是怎麼回事,同樣也不知道自殺是怎麼回事。用人類的語言來説,就是即刻中斷生命極端痛苦的一種表現。我讀了昆蟲記中白蠍自殺的一篇文章後,我才知道昆蟲面對絕境時的選擇。

這篇文章講了法布爾為了弄清白蠍會不會自殺的事而自行實驗了一番,最後發現白蠍等其它的小昆蟲不會在絕境中放棄自己生命的道理。我也明白了提前結束生命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作者用一隻大白蠍來做實驗,把它放在一圈燒紅的木炭圍成的火牆裏。一開始,蠍子被火燙了一下,它倒退着在火圈裏打轉,一不留神又被燙了一下。只見它左一閃,右一閃不顧方向的亂蹦亂跳,結果被通紅的木炭燙了一下又一下。這下它發瘋了,揮舞着長槍,再反捲成鈎子,沒有章法的亂舞自己的鉗子。突然它變得一動不動,平卧在地上。當時作者認為它可能已死了,在最後的`狂舞中有一劍刺中了自己,死去了。直到作者停下看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隻大白蠍並沒有死!當作者把它再放到沙地上時,它又變得活蹦亂跳,生機盎然。它的裝死行為讓我看到了昆蟲的生命觀,在死亡面前,它們也把生命看得無比重要,何況我們呢?

雖然那隻昆蟲並沒有自殺,但它卻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嚴肅的東西,不能一遇到攔路荊棘和煩惱瑣事就把它摒棄。這正是昆蟲給給予我們的它們全然不知的道理。相比之下,我們人類常常感覺有勇氣和魄力從生活的苦難中自行解脱,這似乎是我們比動物高一級的標誌,但這一刻,我倒覺得我們變得非常渺小。

在有些人眼裏,只有人類才知道生命的狂歡後會怎麼去結束;只有人類才能預見自己的末日;只有人類對死才懷着崇拜之情,動物們無一能想到。但是,人雖然懂得這些,卻從未真正意識到芸芸眾生渴求生命的平等,當你看到被人圈養的動物時,它們的哀嚎可是對生命自由的渴望?它們的沉默可是對家園的思念?我想,這些或許都有,可是我們卻常常忽略了它們,今天,我從昆蟲身上看到了,它們有着比人類更強烈,更直接,更偉大的本能!

昆蟲記讀後感14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着書中的描寫,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在法布爾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裏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着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羣“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寫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裏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衞着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衞大門,抵擋不速之客。”

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裏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衞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我再將書中的內容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對比,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卻發現了?後來我才知道,法布爾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爾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藴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昆蟲記讀後感15

《昆蟲記》是法國作家法布爾的經典作品。它不只是一部優秀的科普著作,還是一部清新漂亮的文學作品。

書中記載了很多有趣的昆蟲:勤勞的蜣螂中也有陰謀多端的無恥歹徒,蜣螂的妻子會在入“洞房”之後吃掉自己的丈夫,短少父愛的昆蟲裏也有西緖弗斯這樣的巨大父親,白蠍遭到驚嚇會像自殺了一樣暈倒……

《昆蟲記》不只讓我瞭解了很多昆蟲學問,也讓我改動了對一些昆蟲的見地。以前,我十分厭惡松毛蟲,一看到它就渾身不温馨。自從看了法布爾筆下的松毛蟲,我非但沒有厭惡,反而覺得它們很心愛。松毛蟲也叫“列隊蟲”,是由於它們總是一條跟在另一條後面列隊,即便只需兩條也是如此。它們很團結,從不打架,就算走錯了房間,主人也不會生氣,而是和不速之客睡在一同。它們也很盲目,為了避免迷路,它們一邊走路一邊吐絲,回家時只會沿着絲路走。即便連續幾天的花盆上轉圈,它們也不會隨意改動路途。

在《昆蟲記》中,我印象最深化的就是法布爾為了近距離察看蜂蟎進入蜂巢的辦法,居然在沒有任何維護措施的.狀況下去發掘地蜂的蜂巢,巧妙的是它沒有遭到蜂的攻擊,看到這麼友好的掘地蜂,路過的鄉下人還以為法布爾給他們施了魔法呢。這或許就是法布爾對昆蟲天生的親和力吧。

《昆蟲記》既是一部豐厚的科學鉅著,又是一部文學寶藏,捧讀《昆蟲記》,就像和慈祥睿智的法布爾一同走在林蔭小道上,聽着他用輕鬆詼諧的語調為你講述神奇的昆蟲世界,有時分也像和嚴謹頑固的法布爾一同坐在荒石園中察看蜣螂推球,舍腰蜂建巢,迷宮蛛捕獵一樣專注而有情味,讓我沉浸其中樂而忘返。我不時在想,做昆蟲學研討或許是未來工作的不錯選項!

《昆蟲記》是一部描寫昆蟲的巨大史詩,既反映了豐厚精彩的昆蟲世界,又折射了社會紛繁人生百態。它意藴豐厚,似乎永遠解讀不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djly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