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呼蘭河傳讀後感[經典]

呼蘭河傳讀後感[經典]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呼蘭河傳讀後感[經典]

呼蘭河傳讀後感1

呼蘭河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只有兩條大街,街上僅有數的過來的幾家店鋪,兩家學堂,裏面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合起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彷彿又看見人們自娛自樂的活動,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的娘娘廟大會;彷彿看見了河面上的白菜燈、西瓜燈在漂移;彷彿聽見笙、管、笛、蕭的聲音久久盪漾在蕭瑟街道上;彷彿又想起了那個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上的黑暗,與人們的'無知。小團圓媳婦原來是個樂觀的十二歲小姑娘,卻因為人們帶以開玩笑的態度而被滾燙的水燙死。一個叫“馮歪嘴子”的人,與同院的王姑娘成家,卻因大家的羨慕和嫉妒、冷嘲熱諷、在絕望中離去。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文中的小團圓媳婦實在是太可憐了。開始,胡家因為她的開朗無緣無故的打她,只是單純的想來個下馬威罷了。更可悲的是鄰居竟支持説該打。終於她被折磨的生病了,可左鄰右舍卻還看熱鬧,提議用滾燙的熱水醫,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啊!硬生生地被折磨死去。

心痛着,悲憤着,那個時代的人是多麼的愚昧啊!生活的貧瘠並不可怕,知識的貧瘠才是最可怕的,它不僅僅是斷送了一條鮮活的生命,更是奪去了無數人的良知!我慶幸生活在一個遠離迂腐迷信的文明時代,一個擺脱愚昧落後的新時代!我生活的世界,身邊難免也有些人,看到別人落難,不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反而幸災樂禍;也有人,看見別人好而眼紅,冷嘲熱諷。但這個時代,更多的人擁有一顆包容的心,美好的心,在疫情面前,有不畏生死戰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有不懼困難辛勤工作的社區工作者和警察叔叔,有無數個奔波在外,為我們送上温暖的志願者,他們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的讚歌!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飛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一切在蕭紅的筆下是那麼的美好,也許就是這樣積極樂觀的美好心態才讓蕭紅永不停止憧憬和追求的腳步,才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女作家吧。灰色的時代終將逝去,生活在新時代的我更應心存感激和希望,勇往直前,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2

俗話説得好:“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充分體現了讀書的益處,書雖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到許多知識,學到不少的東西進而開拓我們的視野。因此,我們需要多讀書。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閲讀《呼蘭河傳》時產生的感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圖書的世界吧!

《呼蘭河傳》講述了作家蕭紅幼年居住在呼蘭河時經歷或者目睹的各種事情,順帶展示出了呼蘭河地區的風土人情。從文中一些事件的敍述可以看出那裏的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此外,還有那裏的大泥坑,那裏的田地等等都被蕭紅在書中描繪出。可以説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筆下栩栩如生地勾畫出。

在書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要數《祖父的園子》,因為裏面充滿了美好、歡樂和温暖。祖父的園子非常美麗,擁有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螞蚱等和各種各樣的植物蔬菜,我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通過文字已經可以想到這園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讓我難忘的是蕭紅童年時祖父的陪伴以及他們相處時的種種歡樂場面,因為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親情的温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對我的好了。

不難看出,祖父的這個園子中埋藏着蕭紅生命裏一個無形寶藏,而這個寶藏就是快樂的.童年。試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園子裏嬉戲,該是多麼地快樂啊!五彩繽紛的蝴蝶繞着你飛,玩累了還可以隨手摘一根黃瓜吃。呀,這樣的生活真是美好!遺憾的是,這個園子只存在於蕭紅的筆下,現實中並沒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書可以記事並且記載無限的內容,只要你願意讀就可以知道無數的事情,感受到許多不同的東西,通過閲讀《呼蘭河傳》,我知道了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以及那裏的民風民俗,還有一個充滿美好的祖父的園子,收穫豐富,感受也頗豐。以上就是我對書中內容的一些感想。

呼蘭河傳讀後感3

我總是想到一個梳着辮子穿着棉襖的小女孩,瀟瀟地站在田畔高地上,形態裏面透着一絲輕靈,神態裏面透着一絲落寞。

我總是想到蕭紅的童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待在小鎮子裏。可是她只能面對這樣單調的生活,面對着呼蘭河這小城人們對愚昧與良善,尋找着世界上的音響與色彩。

她愛這個小城,所以她以含淚的微笑回憶着寂寞的小城,懷着寂寞的心情,在悲壯的鬥爭的大時代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和社會的共鳴。一直到她的墓碑靜靜地獨立在香港的淺水灣,陪伴着一撥又一撥來來往往的紅男綠女,謳歌着她內心淺淺的悲哀和孤獨。

祖父應該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牽掛。她年年歲歲的與祖父的生活在她心裏生根發芽,變得枝繁葉茂。然後呼蘭河從住着她的祖父,到埋着她的祖父,祖父一過八十,就成了她回憶裏的人。

我説這些文章是悲哀的,在蕭紅的心裏,她的童年被禁錮在這個充滿迷信和封建的小城裏,她見不到一絲光明。她只好在後花園和破舊塵封的後房裏消遣。她愛她的祖父,她在祖父的身上才看得到童心與自由。

但是小城裏的人,大多又是良善的。他們的良善對蕭紅日後的性格起了重大的`影響,他們的樸實忠厚也在文中得以肯定。

當蕭紅用孩子一般的筆觸寫這座小城的時候,她的內心卻是悲憫孤寂的。當她再次立在小城田畔高地上的時候,天明瞭,路也闊了。可是她越來越看不清楚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不再善良。世界上不再有她的祖父,她的有二伯,老廚子和曾經的東鄰西舍。她悲傷地看着這個世界。曾經厭惡的單調與愚昧,也漸漸隨着一次次雨水的沖刷洗滌乾淨。可是小城不在了,她曾經生活的地方和深愛的地方不在了。相比較起童年時的孤寂,成年後的孤寂程度更加深沉。

她終於看透徹了這個世界以後,靜靜的離開了。

只留下一曲哀歌。

呼蘭河傳讀後感4

《呼蘭河傳》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滿心酸、血淚,記載了一個荒涼時代的史書。在那片寒冷寂靜的東北大地上,童年時代的作者見證了無數形形色色的鬧劇。

《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魯迅先生評價她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樣,蕭紅也生活在那一個動盪的時代,那個充滿封建迷信的時代,那個芸芸眾生麻木不仁的時代。但她沒有屈服,沒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筆書寫了她的悲憤,將其化為了《呼蘭河傳》。她以一個兒童的視角,敍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隱喻了人們認為“善良”的舉動背後的真相,強而有力地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可悲。

書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長工,他為這個宅子辛苦了大半輩子,卻沒有得到一分工錢。直到年邁時他仍被父親毒打,卻始終不曾還手。他喜歡和天空的雀子説話,也喜歡和大黃狗談天,他對被奴役的命運毫無覺悟。他對弱者毫不同情,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筆下的東北“阿Q”。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呼蘭河就是荒涼的代表,人人麻木無知,這不僅是呼蘭河的'寫照,更是那個時代的寫照。在那個時代,人們是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個時代,平凡的人也被當作是異類來看待,被折騰得死去活來;在那個時代,周圍只有看客,他們麻木地看着別人的命運,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們看不見什麼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陽照在了瞎子的頭上了。”

這本書極盡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為那個時代的人們敲響警鐘。它懷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變,期望文化的復興。

蕭紅雖然早已停留在了那個時代,但是她的精神傳達給了千千萬萬的青年人們。我們作為時代的新鮮血液,更應該為祖國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呼蘭河傳讀後感5

輕輕合上《呼蘭河傳》這本書,心久久不能平靜……

《呼蘭河傳》這部小説在藝術形式上是比較獨特的,沒有完整的情節的貫穿始終的人物形象。

小説以一位小女孩的回憶起筆,以"我"的思緒跳動和變化來謀篇佈局,以"我"的視覺來攝取眾生相,借"我"的內心感受來透視作者對生活,對事物的評價,寫得格外真切,細膩,自然。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荒涼的,寂寞的。蕭紅的童年也同樣是寂寞的,她19歲因實在不想結婚而漂泊在外。

《呼蘭河傳》這本書唯一讓我感到温馨、快樂的,就是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的時光。祖父慈祥的面孔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了,他和蕭紅一起在後園玩耍,一起唸詩……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蕭紅和祖父的園子。

園子裏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植物是自由的、動物是自由的、人也是自由的。蕭紅在園子裏很快樂,這可能是她一生中快樂記憶最多的一個"天堂"吧!蕭紅在這兒可以忘記一切不高興的事。玩膩了,就跑到祖父那裏去亂鬧一陣,祖父栽花,她就栽花;祖父鏟地,她就鏟地。年幼的蕭紅竟然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做穀穗留着。祖父教她,她又不仔細看,又玩其他的了,這一章是這本書最能感到温暖的。

但最悲慘的,就是小團圓媳婦了。小團圓媳婦,這個只有十二歲的鄉村女孩是非常健康、快樂、開朗的。就是這麼一個開朗、純樸、機靈的鄉村女孩,卻被身邊的惡風舊習的周遭加愚昧之人慢慢折磨而死。由擰大腿、刺手指到吊在大梁上用皮鞭抽打,由用燒紅的鐵烙腳心到跳大神,由畫花臉到吃全毛的雞……這些都還不夠,還被滾燙的開水燙的撕心裂肺叫喊……在這一連串的折磨下,小團圓媳婦終於死在了半夜。

正如矛盾所評價的,是"一篇敍文詩,一副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是一個十分十分普通的小村莊,小小的地方,一條十字街與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幾十户世世代代生活在那裏的人家,就是整個村莊的基本樣貌,與千千萬萬普通農村沒什麼差別。

全書的主人公是“我”,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用好奇的心探索一切,用純澈乾淨的雙眼觀察世界,用最淳樸的語言表達自我,讓讀者在對封建思想殘害人心而感到悲慘的同時,仍然能夠感受到人世間所存在的最簡單的善良與完美。

呼蘭河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裏,人的生命和牲畜一樣不值一提;在那裏,人的一生能夠被長輩隨便安排;在那裏,人們用可悲的'言語掩蓋人的脆弱與無助;人們背離事物的本質與發展規律,把一切期望都寄託在不着邊際的封建活動上,一邊做着摧殘人心靈與身體的事情,一邊又可悲地將一切期望寄託於神靈。

呼蘭河也有最簡單的一面。世世代代的農民在呼蘭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對土地的敬仰造就了農民樸素的品質。主人公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女孩,有着簡單的歡樂源泉,對待事物有着最簡單的看法與認識,與成人世界構成鮮明地比較,讓讀者在黑暗的格調中仍然能感受到來自孩童的一絲亮光,但孩子的一絲亮光往往會受到成人世界的扼殺,在感歎的同時也對封建思想殘害人心感到揪心。

呼蘭河作為二十世紀中國農村的縮影,是當時最底層勞動人民的真實寫照,在那個物質匱乏,科技落後的時代,人們只能將期望都寄託在神靈上,當時的人對大自然、神靈存在十分的敬畏,現代的我們不能否認封建思想在歷史發展史上存在的意義,但我們必須從這段歷史中吸取經驗,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不斷摒棄封建思想中黑暗、不科學的一面。

作者筆下的呼蘭河,有喜有悲,有善良也有邪惡,有光明也有黑暗,有麻木無知也有期望與憧憬,是對這個小鎮的最真實寫照,值得一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一片長殤之地,一場漠然故夢,呼蘭河傳讀後感600字2篇。舊憶如窗,推開便難使人合上。更何況蕭紅,但她以女子的細膩加上才女的靈氣,便糅合做了這一回思鄉,但又沾染了些許諷筆。無可奈何,她並不是那些愚鈍的鄉民,她是具有覺醒意識的。

冰封之所,雪花紛飛,她最先帶給人的是活潑的生氣與爽朗的人民。我寫文章喜歡運用細緻烘托温情,要不就使嚴寒緊逼大軍。可蕭紅沒有,她筆下的冬就是豪放,豪放一如這裏的居住者們。

開始是較歡快的語調,但很快反諷出來了。可能會讓走馬觀花的讀者笑笑就過了,卻會使細心之人重視起,並迅速掀起了蓋在沉重面孔上的.小丑面具。

語調讓人讀者很順溜,可是在這文字下的是一個又一個悲劇呢!

比如跳大神。

神附在大神身上,大神就會站起亂跳,二神交給她圓鼓,便一唱一和起雙簧來。有時大神還可以拿雞,得布,估計那時大神可幸福呢,頂多算半個戲子,演一回,唱一回,跳一回,就有錢啦。心情不好多鬧一回,還得雞呀,有布呀。説不定那時有大神日日吃着雞肉,喝着雞湯,啃着雞骨。衣也不愁呀,紅布染完了,做衣裳穿便好了呀。天天有人圍觀我演戲喲,爽呀,估摸着我成了戲台子上名角那樣人物啊!

可笑可悲的幸福日子,哈哈……

這種愚昧多得是,如天上明閃閃繁星,數不盡數不清喲!

但蕭紅憶起的,還有美好。唸詩,燒鴨子、儲藏室,都是美妙的。但美妙是在當時喲,長大了之後回憶起來,她也變得悲切切了。

可是書中,還不是哀傷到了極點,也有鮮明,也有快樂。

苦中樂,樂中苦。

這究竟是苦是樂啊?誰都不清,恐蕭紅更不清了。

又是多少載,晚風漸涼,楓葉紅了滿面的秋霜。呼蘭河這一場盡殤的故夢裏,多少人生如戲場?

但也只有蕭紅,帶着殤去了他鄉,遺忘。

呼蘭河傳讀後感8

大文學家——矛盾曾評價這本書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大家能猜到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嗎?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不朽鉅著——《呼蘭河傳》。

這本書是蕭紅寫的,記敍了她的童年生活,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天真活潑,充滿好奇,非常饞嘴的小女孩。

“呼蘭河這座小城裏活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在這本書中,小蕭紅有了祖父就有了快樂,祖父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她一家子人都不喜歡這個瘋丫頭,每天不闖一點禍就不樂意的小女孩。她和祖父在院子裏一起玩,她和祖父最親,在院子裏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幫祖父“幹活”乾的“特別好”玩累了就不用枕頭,把草帽蓋在臉上就睡着了。睡醒了誰也不知道她接下來會怎麼做,去吃黃瓜,去追螞蚱,還是去刨土?她明天都那麼自由,太陽也管不了她。我感覺到每個人和物都向往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這本書裏,有點神經的買豆芽菜的寡婦給我的印象最深,每天都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在那哭自己的兒女。可哭完了一樣要回家賣豆芽菜。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天人都要活着,與其説是傷傷心心的過一天,不如快快樂樂的過一天,主要是心態要好。

在這本書中,街上的大泥坑使得人們敬畏,只因為在這裏淹死過幾個人和幾頭牲口,我就在好奇人們怎麼不把它埋上,這樣人和牲口就不會死,行走就方便一點。好多年過去了,這個大泥坑還在這,這反映了當今社會人們的愚笨。我不知道為什麼不埋了。應該是那個時候鬧瘟疫,有人怕豬染上,就不吃豬肉,那時在泥坑裏淹死了一隻豬,這些愚鈍的人們在欺騙自己,淹死的.疫豬的肉可以吃,淹死了就變成了水豬肉。這些人自欺欺人,萬分愚鈍。老張家的團圓媳婦兒,就是因人們迷愚鈍和迷信而被害死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自欺欺人,事實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要騙自己。

這本書的確很好,讓我收穫的知識,道理,樂趣數不勝數,在這裏就不一一表明瞭,這本書我建議大家好好讀一讀。

呼蘭河傳讀後感9

呼蘭河是一個小鎮的名字,這個天天都沉浸在歡樂中的小鎮裏住着一羣儉樸的人們,他們大都是農民,整天靠種菜來維持生計,雖然他們很貧窮,但是他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

蕭紅一家就住在呼蘭河這個小鎮裏,她們家有一座大宅子,裏面有一個菜園和幾間草房,因為草房很陳舊,所以也生了不少蘑菇,蕭紅一家和其他農民家庭一樣,也不富裕,有時她們家還缺少糧食,就到屋頂採集那些生長屋頂上的蘑菇,來解決一家老小的吃飯問題。

雖然如此地貧窮,但是貧窮也給蕭紅家帶來了不少快樂,每到傍晚的時候,呼蘭河這個小鎮裏面的人們都會悠閒地,快樂地帶着一家老小來到河邊,悠然自得地欣賞着夕陽落山的美好景色,他們看得是多麼入迷,直到太陽完全消失在西邊的天空中,人們才紛紛回家休息。我們這些住在城裏面的人沒有機會欣賞到這麼美好的景色,因為大氣污染,天空整天灰濛濛的,不像以前那麼清澈和明亮,我們只能在朦朧中迎接黑暗的到來。

蕭紅的祖父經常抽出時間陪她背詩文,祖父念一句,蕭紅跟着念一句,她最喜歡把詩句大聲地喊出來,吵得鄰居不能好好休息,祖父時不時帶她去自己的園子裏無法無天地胡鬧一頓,不是一會兒捉蜻蜓,就是跟着祖父割野草,蕭紅一天天快樂地成長起來了,成為了一名著名的作家。而住在城市的大人天天忙着上班,沒有時間關注孩子成長,關心孩子,更沒有時間來陪孩子們玩耍,每到休息日,他們總是把孩子從一個“興趣班”接出來,送到另外一個所謂的“興趣班”,最終把孩子和大人都累死了。

窮不一定是壞事,因為窮,人們可以擁有一個沒有受到污染的`環境,可以擁有更多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可以更加健康成長,在貧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得到的挫折和磨練就比其他人多,可他們收穫了比別的孩子更多的成功,所以窮不一定是壞事。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傳》是一本蕭紅寫她過去故鄉的書。茅盾曾説過:“《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作者講述的那個呼蘭河時代,好像離我們有一些遙遠,但作者卻用自己的文字把我們帶回了那個好似黑暗又有一些美好的故鄉。

在故鄉中,小蕭紅最親的就是他的祖父了,在這個“吃人”的世界裏,小蕭紅寧願依偎在祖父身邊聽那些講了很多遍的故事,也不願去觸碰父母和祖母冰冷的心。這不僅襯托出了祖父的温暖,也拉出了一個大的無情的背景。

文中講到:“我總是能不分晝夜地聽到團圓媳婦的哭聲”。團圓媳婦也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人,她年紀很小,做事大大咧咧,卻總是被婆婆打罵,被折磨的生了病。婆婆又是請來大神,又是用各種奇怪的方子只管往她身子裏塞。這不但沒把病治好,還把團圓媳婦嚇得天天做噩夢,也招來了街坊鄰居來看笑話。他們把這當成是好看的大戲,你一言我一語地評價着。在我們看來這近乎扭曲的人性,在那個時代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了。那些麻木不堪的.人卻從未感覺到他們正在慢慢地毀了一個人。

這個地方的深處,好似住着一個“吃人”的怪獸,但可悲的是,人們都喜歡它。

村中有一個大坑,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把坑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點錢。可卻有多少小孩,包括雞鴨羊這些牲畜,用這種方式無意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是填平就不會發生的意外,這多麼令人惋惜和無奈。

如今,我們再遠觀那個時代,那個遠去的呼蘭河,很遙遠、很陌生,又很無奈。

這本書有一個神奇的魔力,儘管有時間的差距,但那種黑暗時代給人帶來的來自心底的衝擊,卻是那麼真切又深刻。蕭紅揭露了麻木的人性,這種感覺印在心中,久久不能忘記。

在我們如今的時代,沒有迷信的團圓媳婦的婆婆,沒有圍觀人的無情,沒有路上沒人填平的坑。可是那隻“吃人”的怪獸還在,只是以不同形式適應了當下的社會。

所以,我們面對曾經遠去的呼蘭河,站在這個新的時代裏,一定要堅定心中所想,做那些自己心中認定是對的事。

去奮鬥吧,奔跑在這個可以實現夢想的時代中!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唯有書籍,能把遼闊的時間澆灌,能把一切高貴生命早已飄散的信號傳遞,能把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對比着愚昧和醜陋一起呈現。我也一樣喜歡讀書,書帶給了我許多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最近我找到了一本我愛的書《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是中國作家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説,茅盾稱這本書是“一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惋的歌謠,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個性,為世界開出一株美而豔的'奇葩。”此書帶我走進了二十世紀初那個離我很遙遠的世界,讓我領略到了那時的東北小城呼蘭的風土人情,真實又生動地將老百姓落後、平凡的生活狀況呈現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一種平庸又愚昧的精神狀態。不過,在那裏有着充滿生機的園子,有和藹可親的祖父,也有着作者度過的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十字街上拔牙的洋醫生,衚衕裏賣麻花的小販,粉坊裏掛粉條的工人,這一幕幕都被作者用詼諧幽默但又不乏童趣文字,描繪的淋漓精緻。每個人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故事,時而讓人發笑,時而引人深思。這些個文字讓人讀着讀着,就不由得讓我回憶起更稚嫩年歲時自由玩耍的往事。

在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寫於小團圓媳婦的那一章節,那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正直天正爛漫的年齡,本應該在父母面前撒嬌的她,卻被千里迢迢送來這裏童養媳。我不太喜歡這段文字,可能我還不夠了解那時候的風土人情。因為活潑,她常常遭到婆婆的打罵,不管白天黑夜,一天八回,有幾回,被吊在大梁上,被鞭子抽打,被烙鐵燙壞腳心……就這樣,美麗的姑娘永遠停止了她的活潑。多麼愚昧、可悲的故事啊!

平凡的生活裏有許多平凡的事情,但每件事對於某個人來説都是不平凡的,我也正是因為享受着平凡的生活,才會對這本書如此的喜愛。安穩、平淡卻那麼深入人心,偶爾一頁讀完了仍會被這裏的文字“拴”住,它們是如此的有魅力。書的字裏行間有一種樸素的流暢,我彷彿置身於那個時空,聽着作者將小時候的童年故事娓娓道來,儘管悽婉,但依舊動人。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呼蘭河傳》是一首敍事詩,一幅多彩的山水畫和一串悲傷的歌謠。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和暗淡的畫面.帶我去了呼蘭河——號的一個小鎮。

作者蕭紅向我們展示了小城市的人們屈服於傳統、迷信、無知、麻木甚至殘忍。作者無情地鞭打他們,但也同情他們。

書的開頭解釋道,東二道街的大泥坑是戲劇的舞台。汽車翻倒了,馬卡住了,豬窒息了。所以人們忙着抬車和馬。有人説要拆牆,有人説要種樹,但沒人説要填坑。也可以看出這些人是多麼無知和固執。他們不知道如何順應社會和命運。這是小城鎮人民的悲哀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抨擊他們沒有改變現狀,同情他們有限的思想。

書中有一個孩子曾經掉進泥坑,是學校校長的兒子。人們認為是因為學校建在龍王廟裏,與龍王相撞,才懲罰了人們。所以即使有些人也不希望他們的孩子去上學。可以看出,當人們最需要接受教育、最需要敞開心扉的時候,卻過分迷信、不重視教育,這説明人們屈從於傳統,愚昧無知。他們也寫下了他們可憐和悲傷的'想法。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胡夫家族的重聚媳婦。她只是一個12歲的女孩,應該是最活潑的,但在一個無辜的年齡,她已經是一個妻子,被婆婆虐待,掛了三個月,只是為了讓她服從。可以説,生不如死,就像一個囚犯。甚至在她生病後,人們用各種民間療法和偉大的神來虐待她,甚至讓她在沸水中洗澡和暈倒一次。儘管她很窮,但沒有人願意幫助她。最後,他悲慘地死去了。但是她的婆婆只愛她自己的錢。作者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們的迷信、無知、麻木和殘忍。他還對媳婦團聚表示同情,並批評當時的社會風氣極其惡劣。

事實上,小城市的生活並不糟糕,但它們只是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下創造出來的。

團圓媳婦、王小姐、馮偉最的悲劇都是封建迷信和冷漠造成的。呼蘭河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呼蘭河傳》以灰色的基調、平靜的敍述和暗淡的畫面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它以通俗的故事來批判封建倫理、社會風氣、麻木不仁的人性。它讓人一口氣又一口氣,這種情緒久久不能抑制。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童年,在我們的眼中,是天真、快樂、幸福、自由的代名詞。大人們回顧童年時,總是會發出無限的感慨:“童年的時光真令人難忘啊!”我想,作者蕭紅也是怎麼想的吧!

在《呼蘭河傳》中,蕭紅的童年十分有趣。有一次,她把玫瑰花插在了祖父的草帽上,祖父卻以為玫瑰花香太濃了,把全家人都逗笑了。這樣有趣的故事不止這些,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次—— 趕廟會。每當我讀到這一段的時候,總會回想起我逛商場時的一段小插曲。

那是我小的時候,媽媽帶我去逛一家大型超市。媽媽叮囑我要一直牽着她的手,不能鬆開,要不就見不到她了。我一開始很聽話,媽媽也緊緊拉住我的手。可是媽媽一見到了漂亮衣服,就鬆開了我的手。我也忘記了媽媽的話,東跑跑西逛逛的,像個掙開了鐵鏈的小瘋狗。等我玩夠了,玩累了,我才發覺事情不對勁。媽媽呢?對呀,媽媽呢?我只覺得心裏一陣恐慌,想按原路返回去找媽媽。由於剛才玩得高興,哪還記得路啊!於是我在路上見誰都叫媽媽,確認不是後我又馬上跑開。最後沒辦法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哇哇大哭起來。

突然,一個極似媽媽的身影走過,我沒多想,一下子衝了上去,抱住了她,嘴裏大喊:“媽媽!媽媽!”那個被我誤認為“媽媽”的人急忙掙脱開,我這才看清楚那不是我媽媽。就在這時,媽媽卻從商場另一頭跑過來,一把抱住我,對我嘮嘮叨叨:“傻孩子,沒事往哪鑽!”還對那個人不住地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孩子認錯人啦。”媽媽帶着我像逃離災區一樣跑出了商場。回家後,媽媽把我訓了一頓,並讓我牢記了一句話:“逛商場時絕不鬆開媽媽的手。”

當時走丟的時候真是“心驚膽戰”,但現在想起來又覺得童年的天真是那樣的有趣。就像蕭紅寫《呼蘭河傳》的心情一樣吧!短暫又美好的時光總會悄悄地溜走,所以就讓我們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來好好珍惜這短暫的童年時光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西二道街、東二道街的對比,及東二道街的大泥坑,讓人感覺那個泥坑裏是有魔力的,吸走了那麼多的人,牲畜及馬車,但無任何人修補他,是諷刺還是人性的固然冷漠而這種現象在現代文明的都市依舊存在,只要不危及自家人的性命,便無任何關心的立場,只是作為莫名的、陌生的、堆滿笑臉的無情看客,他們從中感受到的是陌生、冷漠麻木自我精神的偶爾笑料和刺激。

“生、老、病、死都沒有什麼表示,生來就任其自然生長,長大就長大,長不大也就算了”看似如同感受到老子般的瀟灑,痛苦,但其隱含其中的淡然、不關心,像個活死人,更讓人心痛,沒有靈魂的`活着,似乎從出生只是為了完成生老病死的過程一樣。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麼這麼悲涼?”跳大神的利用人們對神鬼的敬畏,騙取人們的血汗錢和食物,裝大仙的人樂此不疲,進入其中被騙的也是從未懷疑過,任憑哀傷的鼓聲勾起內心深處最為難過傷心的回憶。

“人生為了什麼,才有這樣淒涼的夜”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娘娘廟與老爺廟的區別和差異對待,顯現出的是男尊女卑。自古相傳下來的老規矩,對娘娘廟的不尊,對老爺廟的心悦誠服不都是這般體現的嗎?很多節日都是為鬼準備的。例如,唱大戲是唱給龍王爺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燈,四月十八也是燒香磕頭的祭鬼……鬼神成了第一位,那麼人性應該放在何處呢?這個問題引人深思,也必須要重視起來。

呼蘭河城裏住着“我”的祖父,一段快樂的時光,只屬於我,“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只有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和祖父共同擁有的後園及玩樂的日子,是祖父慈祥的愛温暖着我,很令人羨慕和感動,祖孫之間純樸的友誼和愛的傳遞。除了後園的樂土之外,還有兩個小黑屋子的寶貝,任我隨意翻看。

“家裏邊多少年前放的東西,沒有動過,他們過得是既不向前,也不回頭的生活。是凡過去的就算忘記了,未來的他們也不怎樣積極地希望着,只是一天一天地平板地,無怨無尤地在他們祖先給他們準備好的口糧之中生活着。”他們對他們之外的人麻木,連同自己也忘了,也麻木,冷漠的對待自己的過去和未來。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前幾天,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説。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述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以往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春夏秋冬無聊的交替,沒什麼好驚訝,就像發生在這個小鎮上的`那些蕭條的事一樣平凡。這個小鎮裏,蕭紅將它描述得到處都好似暗灰色的淒涼的暗灰色如同一張紗布,不知不覺的籠罩着這個小鎮,籠罩着那羣愚昧的人們。遮住瞭如陽光般燦爛的人的笑臉。只是偶爾有“陽光”稀稀拉拉的的灑下來,但也是一逝而過。轉眼即來的,還是暗灰色的“烏雲”……

灰色的色彩,平淡的敍述,將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呼蘭河城。在那裏,人們和迷信,隨處可見因愚昧、無知而發生的一個個杯具……裏面的人讓我感覺可悲,他們愚昧無知,使一場場杯具在那裏發生。他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他們每一天做着相同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為了死去而死去。一個又一個畫面,一個又一個杯具,讓我不明白哪個迷茫的人值得我去憐惜或是痛恨……

呼蘭河不僅僅只是呼蘭河,它能夠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裏去,地獄裏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活着的人就要為他做這麼一套。用火燒了,據説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裏人窮人都説“活着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終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境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説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要怎樣樣,就怎樣樣。

都是自由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m71y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