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後感

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後感

走到人生邊上,她要想明白留在身後的是什麼,前面等着她的又是什麼。她的心態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鋭。下面帶來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後感,歡迎閲覽!

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後感
  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後感【1】

早就聽過無數人推薦這本書,一直想找個安靜的午後細細品讀,

走到人生邊上讀後感。之前讀《我們仨》時,就體會到了楊絳先生文字的力量,文中以隱喻的手法寫"我"與家人的離別過程,雖不着一字,卻字字流露着老先生心中的思念和痛苦,全篇樸實的敍述中都飽含着濃濃的親情。那麼在她96歲的高齡時,又道出了怎樣的人生道理呢?

"我正站在人生的邊緣上,向後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後看,我已經活了一輩子,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呢?我要探索人生的價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當然,我的軀體火化了,沒有了,我的靈魂呢?靈魂也沒有了嗎?有人説,靈魂來處來,去處去。哪兒來的?又回哪兒去呢?説這話的,是意味着靈魂是上帝給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兒去。可是上帝存在嗎?靈魂不死嗎?"

楊絳先生擺脱世俗成見,依靠自己的生活經驗,一步一步探索人生的真諦——一是人生的價值,二是靈魂的去向,前者指向生,後者指向死。我們讀下去便知道,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密不可分的。

隨後楊先生提出了"靈性良心"的概念。其中,"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標準為人行事的道德心。她認為,"靈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良知良能。"食色性也"則是人的肉體本能,智力和感情也屬於肉體本能。佛家所謂的貪,嗔,痴,慢,疑,不正見六大罪惡,都植根於人的血肉之軀。靈性良心與肉體則是相互對立的兩方,肉體總有無盡的慾念,而靈性良心總在剋制着"我"的縱慾放肆。修身就是清欲,超越小我,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在人這個複雜的矛盾體上,靈與肉的鬥爭實時都在,貫穿着人的一生。

那麼我們的靈魂又偏向哪面呢?靈魂雖帶個靈字,卻始終附於肉體之上,與肉體一同感受,一同慾念,一同放縱。所以靈魂實則在肉體一面。"感情是很難控制的,人是很可憐的。"我們的靈魂一生都在這兩方中間飄擺不定。

"我們如果反思一生的經歷,都是當時處境使然,不由自主。但是關鍵時刻,做主的還是自己。算命的把"命造"比作船,把"運途"比作河,船隻能在河裏走。但"命造"裏,還有"命主"呢?如果船要擱淺或傾覆的時候,船裏還有個"我"在做主,也可説是這人的個性做主。這就是所謂個性決定命運了。"

毫無疑問,人的靈魂需要通過肉體這個媒介來歷練,鍛鍊的成績只屬於靈魂上;靈魂接受或不接受鍛鍊,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績或罪孽;人死之後,肉體沒有了,但靈魂仍在,鍛鍊或不鍛鍊的結果也就仍在。所以她説:"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楊先生問得好:"‘真、善、美’看得見嗎?摸得着嗎?看不見、摸不着的,不是隻能心裏明白嗎?信念是看不見的,只能領悟。"我們的問題正在於太"唯物"了,只承認物質現實,不相信精神價值,於是把信仰視為迷信。而楊絳先生所求教的那些來自社會各界的"聰明的年輕人"對精神信仰都抱着不思、不信乃至不屑的態度。楊先生説:"什麼都不信,就保證不迷嗎?"

楊絳先生沒有被普遍浮躁的風氣矇蔽雙眼,而是努力撥開迷雲,堅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身體切實的去體會。楊絳老先生在96歲的高齡下,將她畢生的感悟總結於此,這已經過時了嗎?非但沒有,而且比當下的.年輕人看的更加清楚透徹啊!我們這個時代確實存在種種問題,最大的問題正是信仰的缺失。孔子尚且感慨:"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如果人沒有信仰,又何談修身呢?

書後的註釋也極具特色,它不像其他書那樣精短,幾乎每篇都是一段塵封的往事,也正是對正文部分人生思考的鮮活例證。輯零碎而顯真知,文叢取名"碎金"正是此意。

楊絳先生不如錢先生下筆即用典故,寫文章也罷,讀書也罷,總是貼身貼肉地去感覺。我總慚愧自己理論知識不夠,不能上綱上線地分析作品只能説感覺,試體温。讀了楊絳先生後才覺得,這樣做也未嘗不可。比如楊絳先生書後的《論語》趣,讓曾經對古文敬而遠之的我都忍不住想去好好拜讀一遍《論語》——孔子最偏寵的子路如何"野哉"?孔子又為何訓斥宰與"朽木不可雕也"?

周國平説:她的心態和文字依然平和,平和中卻有一種令人欽佩的勇敢和敏鋭。她如此誠實,以至於經常得不出確定的結論,卻得到了可靠的真理。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着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倘若能夠像楊先生這樣讀書做人,做一枚恬淡的知識分子,我輩這麼妄望一下,可否?

  楊絳《走在人生的邊上》讀後感【2】

九十六歲高齡的楊絳女士寫的《走到人生邊上》,除了一陣陣的敬佩,還有就是深深地思考!!

九十六歲,許多人已經卧病在牀而無心學問了,也有許多人,到了另一個世界享福。而這個經歷了幾乎一個世紀的老人,仍然致力於學問,孜孜不倦,筆耕不輟。是什麼,讓她如此高壽,又是什麼,讓她如此高齡仍可以活得如此充實而豐富,看完此書,似乎,我懂得了什麼……

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存在方式,一是肉體的存在,這是可視的一種存在形式,而另外一種是以靈魂的方式存在着。這兩種方式在同一個個體中存在着,相互鬥爭又相互統一。鬥爭是因為人的本性中有懶、貪、色、賭等七惡,這七惡與人的靈性良心背道而馳,當在現實生活中這兩者相遇,人便會出現各種煩惱,各種矛盾,如果這些得不到解決,甚至會出現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如果人自覺經過生活對肉體進行磨練,從而達到對靈魂的鍛鍊,並形成一定的意志去控制自身肉體上的行為,便可從而形成靈肉統一的和諧狀態。無可否認,這個過程是漫長,要經歷許多身體和心靈上的煎熬。但是,年輕的我們啊,為了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我們不是應該積極接受苦難的磨練,從而使自己的靈魂更高尚,更強大嗎?那麼,當我們到了老年也可以想楊絳女士那樣仍然不被肉體打敗,執着於靈魂之嚮往!

日薄西山之年,總免不了會回憶那曾經的旅途,也總免不了會抽象出一些如命運、人的存在之類的哲學命題進行思考。千百年來,這樣的命題長盛不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論,但總無定論。人總説“人生有命”。是不是人的命運就是天生註定的呢?楊絳女士並沒有明確給出答案,但她説:“人的可貴在於人的本身”。不管算命的怎麼説,八字怎麼規定,一切都由自己選擇。即使選擇錯了又有什麼關係呢?人生本來就是一個沒有預演的現場直播。有時候,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盡了自己的努力,然後一切坦然就好!正如伏爾泰所説的:“沒有所謂的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考驗,懲罰或者補償。”

站在二十歲的風華歲月裏,許多事我未曾經歷過,許多道理我也未曾悟出,許多人事我仍不懂處理。許多許多都是未知……但活在當下,勇敢接受鍛鍊吧!在鍛鍊中成長!這樣,或許當我走到人生邊上也能説,我已經盡力了。然後,把那一生的回憶化作縷縷炊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wepm6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