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史記讀後感15篇

史記讀後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史記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讀後感15篇

史記讀後感1

《史記》是一部記錄着我國偉大歷史的著作,他的作者是司馬遷,這本書個館地記錄了中國朝代的興替,恰當地評價了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在線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社會畫面,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了這本書,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一心為國家,為百姓着想,服務的以國之君,和只顧貪圖享樂,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欺壓百姓的暴君,昏君。他們的性格,心裏的想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他們統治出來的國家也是有着天壤之別。

正直的國君統治的國家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把國家也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昏君的國家人民不能安居,被巨大的税額所擊垮,民不聊生,文武百官也不得安寧。

一個好領導可以治理好一個國家,也可以帶壞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可以創建一個國家,也可以毀滅一個國家;一個領導可以給他的百姓幸福,也可以給他的百姓痛苦。可見一個好的領導是多麼的重要。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虞舜的人就用自己謙恭有禮和藹可親的風範,和對事的公正管理好了一個國家。

也有一個叫太康的昏君,糊塗昏聵,只知道吃喝玩樂,把國家大事放在一邊,結果,這個國家沒多久就毀滅了。

所以,有一個好領導非常重要。還是那一句話——好的統領成就好的國家!

史記讀後感2

韓信是著名的四大軍事奇才之一,兵家四聖之一,也是我比較敬佩的一位將軍。他的特點就是能屈能伸,善於打仗,為人忠誠。韓信幼年喪父母,靠釣魚掙錢,身背長劍。經常受一位漂婦的施捨,經歷了胯下之辱。後來韓信衣錦還鄉,報答漂婦。韓信面前,被羞辱過的惡霸跪着,韓信給他封了官。這一點可以看出韓信不斤斤計較,有遠見。但致命的是他的性格,韓信初出茅廬就敢跟相項羽提意見,殊不知項羽注重出身。韓信到漢營更是目中無人,這是最大的缺點。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軍事家,與藺相如發生矛盾,後來瞭解事實,於是負荊請罪。這個事例可以看出來廉頗知錯就改,身知大義。廉頗驍勇善戰,但又有勇無謀。廉頗犯了大錯,逃亡魏國,但自己仍然思戀趙國。趙悼襄王派臣前往魏國探望廉頗,廉頗十分興奮,“飯鬥米,肉十斤”表示自己身體依舊硬朗,想在為魏國出力。這件事可以看出廉頗熱愛祖國,為國奉獻的性格特點。

“當一件事情變成天下大事之時,凡天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不管他是否願意”——張良

張良是秦末漢初劉邦傑出謀臣,是“漢出三傑”之一。劉邦與項羽兵力相差懸殊,但劉邦先攻破咸陽,於是項羽舉辦鴻門宴,打算暗中刺殺劉邦,但張良深謀遠慮,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憑藉高超的語言技巧,讓劉邦虎口逃生。後來又協助劉邦贏得楚漢戰爭。顯然,張良有勇有謀,並非弱小書生,為人謙遜。但缺乏謀斷,思想固執。

史記讀後感3

我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終於讀完了《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他幾乎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來完成這一部52萬字的鉅作。

這本書主要説的是從黃帝時代到抗擊匈奴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武王大戰紂王的故事。紂王性格暴戾,經常殘暴百姓,其中只有妲己最受寵,他還建築酒池肉林,荒淫無度。而在這個時候,反抗紂王的武王,悄然拉起了一支大軍,反抗紂王。因為紂王的昏庸殘暴,眾多的百姓也開始起義。

武王的軍師,姜子牙建議先將軍心凝固起來,武王聽從軍師的建議。最後,不得民心的紂王不得不跳入火中燒死自己。妲己被殺,奸臣受了絞刑。

從書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多為他人着想,將心比心。我覺得做人不能光考慮自己,要從別人角度來考慮問題,紂王就是最好的教訓。周武王的軍隊雖然不強,但是有姜子牙這樣的一位軍師,再加上得民心的軍隊,那就可以用策略擊敗敵人。像荊軻刺秦王、劉邦戰項羽、黃帝大戰蚩尤,還有秦始皇,他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統一了六國,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不再流離失所,不再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雖説他發起了焚書坑儒,但比起過,他的功勞更大,更讓歷史永遠銘記!

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應該多看看關於歷史的書籍,歷史還有許多的故事,在等着我們去探索思考呢!我們的《史記》就是這樣一個證明,難怪魯迅先生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希望人們多花些去研究歷史,説不定還有新發現呢!《史記》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見聞,還增加了我們的知識,讓我知道了如何做人最好,要善於聽取良言忠告。更要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這樣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

史記讀後感4

《史記》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歷史書籍。今天我讀了《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名字叫做趙政,他是父親是秦莊襄王,名字叫做異人,在趙國做人質。在先秦時代,國王會把不喜歡的王子放在國外做人質,很明顯異人就是這麼一位不受重視的王子。然而命運之神卻眷顧着他。有一個大商人呂不韋,將自己的小妾送給異人,並生下了秦始皇。後來呂不韋用自己的金錢討好秦國王后,幫助異人成為秦國國君,等到趙政十三歲的時候,莊襄王異人死,嬴政成為了秦國的國君。

因為秦國在經歷商鞅變法後,國力非常強盛。當時六國大軍常常聯合起來攻擊秦國,秦國都關閉函谷關不出去應戰。等到六國有變的時候秦國再分散攻打。有一次燕國太子丹害怕秦國攻打燕國,於是讓勇士荊軻去刺殺秦王,在關鍵時刻,秦王拿出寶劍將荊軻砍傷,後來殺死了荊軻,這件事情以後秦國加緊了對六國的攻佔,首先滅亡了韓趙魏三國,後來燕國也被滅,楚國齊國也在後來被滅。秦始皇從此統一六國。然後秦始皇將天下分成三十六郡,並將天下的兵器集中收集,然後鑄造了十二個銅人。

秦始皇根據李斯的建議自封為皇帝,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後代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於是規定,秦國的皇帝第二代是秦二世,接下來就是秦三世。沒有想到的是秦二世就亡國了。後來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後來秦始皇病逝於沙丘。

讀完《秦始皇本紀》以後,我為秦始皇的一生傳奇的經歷感到驚奇,一個人要有多麼大的魄力才能完成這麼偉大的功績。讀完《秦始皇本紀》我覺得人生會經歷很多曲折,但是在每個階段我們都要認真對待。

史記讀後感5

《史記》是我國西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一生的心血,我讀了它,腦海中浮現出從華夏民族的祖先炎、黃帝到漢朝三千多年的歷史畫面。

《史記》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體現了中華民族高尚的情操。《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繼承父親的遺願,立志編寫《史記》。他遭受宮刑後,不僅肉體被摧殘了,精神上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他是不是為此毀滅自己的生命呢?不是,他還沒有完成編寫《史記》的使命。他以古代聖賢為榜樣,忍辱負重,傾盡心血,歷經數年,終於完成《史記》,實現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司馬遷這種自強不息、信念堅定、不被挫折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生活中,我遇到點困難就退縮,沒有勇氣再堅持下去。其實,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能度過難關,實現美好的理想。同時,我也要學習司馬遷勇於奉獻,他為了奉獻,永遠比索取愉快,它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史記》也揭露了一些醜惡的形象,顯示了中華民族疾惡如仇的精神品質。春秋有名的暴君晉靈公搜刮民脂民膏,修建桃園供自己享樂,還在高台上拿着彈弓,對準人羣彈射,以此作樂,只為自己着想,把自己的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侍臣有過錯,晉靈公便讓兇猛的大狗靈獒咬他;廚師沒煮熟熊掌,晉靈公就將他砍為幾段,視人命如草芥,真是胡作非為。

史記讀後感6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我將司馬遷的著作《史記》翻閲了一遍。它讓我知道了維護一個國家要花多少心血有的國家一向和平,但是因為國臣整天沉迷於酒色從來不管國家政策,最後導致國家滅亡。要知道你一旦成為了一國之王不是隻顧享受生活,而是讓國家強大起來不讓別國小看,否則總會有一天你的國家會有滅亡之日。

在楚莊王的故事裏就有這樣一個問題:有一隻大鳥身披五色羽毛,停在城外的高坡上,三年時間內,不飛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就是楚穆王的兒子,自從他繼承王位後國家大亂自己卻享受着高尚的生活每天不是打獵,就是和美人飲酒作樂過得逍遙自在。伍舉應該是莊王的大臣,剛剛的問題就是伍舉考驗莊王,讓他從此改掉壞毛病可莊王不聽勸阻依然照舊。不久大夫蘇從説楚國即將滅亡把莊王大怒命令將他趕盡殺絕。可蘇從一句話將莊王從此改過他説:“莊王想有楚國所有財富,有那麼多時間打獵,喝酒不如管管正事,如果您不聽勸告,到時候想做個百姓都難。”莊王聽後將所有無關的樂器都全部扔掉開始與大臣們一起討論讓國土強大起來,終於楚國成為了強國之一。

這是一本關於歷史的書,雖然有些詞語至今還未能理解透徹但至少能讀出些與學習上有着密切的關係:學習就像一個國家,如果你不專心國家就會滅亡;如果你專心了,你的國家就會強大起來。

史記讀後感7

《史記》 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紀傳體通史,被人譽為史家之絕唱。此書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讀它,我就覺得在和一個活人談話。司馬遷我對他很同情,也很佩服。司馬遷是中國的史學之父,他忍辱負重的精神被後人傳誦,《史記》和其他史書不同,他把黃帝到漢武帝這幾千年間的人物描繪的栩栩如生,而不僅僅是羅列帝王將相。

史記這本書很偉大,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人”,就一定要讀《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很重要,以為只有讀這篇文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家學淵源和名師傳授。如果説《太史公自序》是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因為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每句話都是發自內心的。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比如説為國着想的藺相如,南征北戰的廉頗,性情暴躁的秦始皇等等。優美的語言使我彷佛進入了那個時代,隨着情節的起伏,我的心情也位置改變,主人公喜則喜,主人公憂則憂。緊張刺激的情節讓我身臨其境,我一會兒變成了攻城拔寨的大將,一會兒變成運籌帷幄的軍師,一會又變成伶牙俐齒的説客。我陶醉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之中,久久不能自拔

歷史是什麼?歷史是一名老師:“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一種規律:“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歷史是一面鏡子,是一種經驗,更是一種智慧。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要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請廣大青少年朋友從歷史中洞察規律,通曉過去,把握現在,主宰未來。

史記讀後感8

今天我看完史記的刺客列傳,裏面有一個故事讓我難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荊軻刺秦,圖窮匕現。

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一個名叫荊軻的衞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這一期間,秦國正在攻打趙國,把趙國拿下後,秦軍將打向燕國。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個技藝高超的刺客去刺殺秦始皇。後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説可以幫他刺殺秦始皇,但他需要一個助手,太子丹幫他找了一個13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他本人手持着一個裝有燕國將軍樊於的腦袋,因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陽跟在他身後,手持燕國地圖,在地圖裏藏着匕首,藉着拜見秦王的機會伺機刺殺。荊軻按照計劃執行了,然而因為秦王的狡詐,最後荊軻刺秦失敗了,他也悲慘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荊軻和燕太子丹他們為什麼想出的辦法這麼愚蠢?真的是愚笨,沒有好好地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係數大不大,就冒然行動,結果肯定是失敗的,還白白送了燕國將軍的一條命,真是太不划算了。而且,刺殺的失敗讓秦王更加速了對消滅燕國的腳步,我真的想不通,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説不定有樊於將軍在,再和別的國家聯手,還能避免燕國的滅亡呢。當然,他們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但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智謀啊。

所以啊,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行事,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能見機行事,要不然下場會很慘的。而且,決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勝算有沒有把握,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史記讀後感9

《史記》這是一本豐富頭腦,補充知識的神奇的書。

《史記》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這部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多字。此書也開創了紀傳體史書的形式,對後來歷朝歷代的正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當然很重要,因為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學識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到老,所以文筆也到老。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則《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説《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着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彷彿置身於一個個優美的意境中。隨着情節的起,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着主人公的喜,憂着主人公的憂,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彷彿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

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史記讀後感10

在我小時候,媽媽就給我講了《史記》的故事,從此,我一直期盼着有一天能和《史記》見面,最近,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史記》,我高興極了,連忙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通過閲讀,我知道了《史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的歷史學術,它記述了從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的歷史事件。在《史記》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最早的皇帝——秦始皇這個人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功勞很大。

政治方面,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改郡縣制,還頒佈了新法;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了全國幣制度、量衡制度。還修築了“東通海邊”、“南入吳楚”兩條大道,一但有叛亂,可以隨時派兵鎮壓;在軍事方面,秦始皇派兵出擊匈奴,將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起來,修築了萬里長城,另外,在文化思想上秦始皇也統一了文字。可秦始皇雖然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但他對勞動人民卻很殘暴。他“焚書坑儒”,將儒生等四百餘人坑殺於咸陽,又下令燒掉諸子百家著作,給中國歷史造成了巨大損失。

讀完《史記》,我還了解到其它的歷史人物,如屈原、陳勝與吳廣起義、楚霸王項羽等等,歷史畫面如在眼前。這本書讓我增長很多知識,現在我知道《史記》不僅是一部偉大的文學著作,還是一本深奧的文學作品。《史記》,讓我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是多麼宏偉,同時也使我對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的知識增加自豪感。

史記讀後感11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着千百年的歷史。在這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又有多少位英雄豪傑出現。今天,我讀完了《史記故事》這本書,心裏有説不出的感慨!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炎帝、黃帝、唐堯、大禹、虞舜……在這些人的背後,又有着不同尋常的故事。神龍氏嘗百草大家都聽説過吧:炎帝發現一些植物可以醫病,他為了讓百姓們過上不受病痛的折磨,用自己的身體作實驗,一一去嘗那些植物,最後不幸吃下了一種名叫“斷腸草”的植物,身亡了!他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還有大禹治水、嫘祖製衣等等,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風衣足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史記故事》中有許多愛國的偉人,每個人的愛國方式都不同。有的是當兵保衞國家,有的則是發明新產品來解決國家的.問題,還有的在各種國際比賽中為國爭光等等。我們雖然不能像屈原那樣,也不能處理國家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每一個人都可以為國家盡一點力。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不亂扔垃圾、愛護公物、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好好學習……這些看起來像是小事,但是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國家就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愛國行為雖然渺小,但是久了必定聚沙成塔,我們的國家也會因此永遠興盛。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文明的國家。古今中外,有許多的人為國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的生活變的風衣足食。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那樂於助人的精神,學習那英姿颯爽的神態,學習那尊老愛幼、以德服人的高尚品質。但是,我們不能學那些昏君為了自己快樂,而做了一些傷天害理、魚肉百姓的事。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還亮的智慧,是我們一輩子都忘不掉的信念。讓我們自由地徜徉在書的海洋裏吧!

史記讀後感12

看完《史記》,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的歷史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雖然他口才很好,但他利用這種天賦拒絕了部長的建議。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用所有這些力量打獵和玩耍。讀到這裏,心裏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很明顯,商紂王有這麼好的資本,可以把國家治理好,國力越來越強。最讓我吃驚的是,當忠臣畢幹説服他的時候,他想出了一個“好”的主意。他對比干説:“我聽説聖人的心有七個洞。你是聖人嗎?我想看看你心裏有多少洞!”説完,他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當着眾官的面挖出了比干的心臟!當我讀到這一段時,我痛恨商紂王的殘暴行為。我可以想象當時人們有多討厭這個商紂王。周國的領袖周武王與紂王交戰時,紂王的人民和奴隸派他們去攻打商紂王。不用説,周武王贏得了人民的心,贏得了勝利。這個故事生動地説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史記》第42章也講了類似的道理。鄭國國君和妻子姜生了兩個兒子,但姜偏愛次子,討厭長子,因為她很難生長子。長子繼位時,姜很不高興。她想讓次子段繼位,就逼着他在段登基的時候把景怡封給段,然後讓段在景怡暗中練軍馬。然而,這些長子學生都在眼裏,他卻保持沉默。段聞知不迴應,與母親進一步商議篡位之計,準備內外呼應。看完這封信,我的心情不自禁地縮了一下,生怕二兒子得逞。結果並不是這樣。生於段攻京時,取出最精鋭的兵馬,段之死,大獲全勝。段的放蕩使百姓很恨他,於是他終於保住了皇位!

《史記》中有很多類似的歷史事件,都讓我體會到一個道理:正義總能戰勝邪惡,贏得民心者得天下!

史記讀後感13

沒有哪本書像《史記故事》那樣,使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那麼莊重,卻又欲罷不能。

只要捧起這本書,中華文明的歷史就一頁頁在我的面前展開,幾千年前那一個個人物,彷彿都從紙上活了起來,我彷彿能撫到他們一顆顆怦然跳動的心……

我想先祖神農氏嚐遍百草後,最終誤食斷腸草,臨死時他的臉上流露的一定半是遺憾半是微笑:“今天我死了,以後別人就可以不死……”

越王勾踐悲憤地低下自己高貴的頭,小心翼翼地為吳王割草餵馬。那包裹在襤褸衣衫下的,是一顆遍受屈辱卻又無時無刻不想念着祖國,渴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奮發圖強的心。

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胸懷天下卻又屢遭嫉恨,走上流亡的道路,幾次陷入生死困境,但他卻依然鬚髮飄飄目光炯炯,説:“既然上天把傳播道德的使命賦予我,他們又能把我怎麼樣呢!”

愛國詩人屈原,盡心竭力,勸諫懷王,卻遭到奸佞的誹謗和懷王的猜忌。身遭放逐,卻依然眷念楚國。最後,他把自己投入清清的汨羅江,讓日月山川見證那顆依然鮮紅卻千瘡百孔的心……

還有顧全大局的藺相如,吟着“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不肯見江東父老”的項羽,十三年不辱使命的張騫……每一個人物都血肉豐滿,在歷史的長空裏留下了精神的光輝。這些光輝匯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

感謝司馬遷,讓兩千年後的我沐浴在這些光輝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

史記讀後感14

《史記》這本書出自司馬遷之筆,司馬遷是一個西漢史學家,他自幼學習刻苦,他在安徽一帶生活,過着一邊幫父母農作,一邊研讀古書的生活。

長大後,他繼承父親的遺願,花了13年的時間,終於寫成了《史記》。史記記載的不是我們熟悉的編年體,而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來反映歷史發生的事。所以,章節裏有“本紀”“世家”和“列傳”三大版塊,本紀是寫一個時代發生的事情,世家是寫一個大家族的人發生的事歸納在一起,而列傳是寫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發生的事。在書中,寫了許多關於歷代皇帝繼位、政變、戰爭時發生的事,像“文王興周”“武王代紂”“卧薪嚐膽”等。

同時,他也記載了一些關於各個時期不良現象,例如“焚書坑儒”“指鹿為馬”等。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五帝本紀中的“禪讓”故事了,那時候,部落的領袖都為了天下人的利益,讓百姓選擇有德行的人來作為自己的領袖。像黃帝、堯、舜、禹等,但因為禹的兒子啟生性賢德,懂得重用人才,再加上他是大禹的兒子,所以諸侯們都去朝拜啟,從此,為民着想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替代。

《史記》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有“天下一統”、“建造長城”和“退避三舍”等。司馬遷花了畢生的精力把這些歷史事件一一記錄下來,這對後人研究歷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我們記不住的段落,而記錄,是我們文化傳承的唯一方式。

史記讀後感15

當我讀了《史記》這本書後,裏面的人物事件,使我記憶頗深。文中主要講了歷史著名人物生活中的故事。

當我讀到傳説中的黃帝軒轅從小就心智縝密,處理事情明察秋毫,長大後更是有所作為時,我感到了黃帝軒轅是一個為人正直,做事從來是明察秋毫,從不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我要學習他這種高尚的為人品質。

當我讀到堯把帝位讓給舜,而不把皇位給兒子朱丹時,我懂得了當時堯是懷着要把皇位傳給一個有治國之道,對天下百姓有仁愛之心的人的心情。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我們的生活中,對我們最好的人就要數自己的親人了,有什麼好處都要先給自己的親人。而堯卻把皇位給了一個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這足以説明堯是一個不徇私情,有着大公無私的人。

當我讀到當堯死的時候,舜為他守孝三年,之後又把皇位讓給堯的兒子朱丹後,我心中感到非常地愧對自己的父母。舜與堯沒有一點血緣關係,都能這樣地盡職盡孝,而我呢,有時連生我養我的父母也會非常不敬,我感到非常地慚愧。讀了這個故事後,我要改去以前對父母的不敬,尊敬父母,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來回報他們!

讀了《史記》,我懂得了許許多多的人生哲理。在現實生活中,像古時候那些擁有高尚品質的人,也有很多。我一定要好好地向他們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標籤: 讀後感 史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y257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