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集錦15篇)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集錦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集錦15篇)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

《國小數學教師》津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很多多的小夥子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樂成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質樸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質樸、精緻、人類社會文化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肯,教案預設新穎,教學隨記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專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碰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立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很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扯起帆遠航。同時我想《國小數學教師》也一定將與我聯袂同業,共同成長,共創未來!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2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着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就應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揚禮貌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進出校門、校園內看見老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徵得同意,方可進入;用心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後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用心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為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並問聲“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樣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説起過:有的老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後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象,心裏總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老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為什麼”我一臉茫然,怎樣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説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説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願意理解,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都是有所幫忙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校園內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係。此刻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迴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説:“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就應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到達育人的最終目的。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3

對於成長於斷層年代的我們,胡適先生似乎只是歷史的一個符號,他曾經走在文字改革的先端,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等,由於種種原因,難得看到胡先生的文字,對於他的瞭解多來自片段性的軼事或宏大感受。近日於南圖覓得一本《胡適的聲音》,雖然只是一冊不同時期的演講集,但也足以窺見胡先生博大精深學養的滄海一粟。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胡適的聲音》一書的卷首語,這是胡先生一生主張並奉行的,由此看來,不論在什麼語境下先生都會是一個“大右派”。作為一個有深厚舊學背景,在完善的西學中成長起來的學者,胡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建樹,是真正學貫中西的大家。他的文字曉暢明白,樸實自然,沒有精英意識,即使現在閲讀也有極強親近感,很符合他倡導的白話文應該是“活”的文字。

書中涉獵的領域和年代跨度很大,從“五四”時期到五十年代,幾乎收錄了胡先生一生中不同時期的各種演講內容,讓我們看到胡先生歷經學者到官員(駐美大使)直至“中央研究院”院長等不同角色轉化中為人,治學的態度,可以充分體現他畢生倡言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證”的治學以及"認真的作事,嚴肅的作人"的為人之道。

對書中感觸頗深的是一篇對“五四”事件的回顧,具體而詳盡的過程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一方面,他承認“經過了這次轟動全國青年的大解放,方才有中山先生所讚歎的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另一方面,他堅持説,五四運動“實是這整個文化運動中的一項歷史性的政治干擾。它把一個文化運動轉變成一個_”。他明確表達了:對抗爭政府的同情和對運動方式的拒斥。胡先生作為獨立知識分子,一貫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寧鳴而生”。

另一篇極具特色的演講稿是關於中國禪宗的發展史,從中國哲學史的角度系統講述了佛教在中國成長髮展的過程。胡先生關於禪宗發展史的研究考證翔實,表述客觀風趣。胡先生本人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佛教研究完全從學問的視野進入。胡先生的禪宗研究源於他編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到他離世只完成《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禪宗史是研究的不足之處,他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彌補。胡先生對禪宗史下過很多功夫,頗有心得,在研究的基礎上專門為影響很大,成為一代宗師卻不識字的六祖慧能的弟子,作了一部《神會和尚傳》;晚年,又花很多時間去考證《虛雲和尚年譜》。雖然禪宗史只是胡先生治學一隅,但嚴謹的態度足以描述中國佛教發展的歷史,他的研究甚至曾引發日本禪宗學者鈴木大拙與他的一翻論戰。胡先生對於禪宗史的研究體現了他在治學中的“不默而死”。

多看看胡先生的研究,會感受到中國與現代文明的交融,感受到他作為獨立知識分子,用獨立、理性、責任、正見、負責的言論來發表個人思考的行為特點。

如何深入的探尋與認同自己的文化,如何以獨立知識分子的思維來“寧鳴而生、不默而死”,是我們需要一生探尋的問題。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4

今年我帶的是大班,為了能更好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我認真閲讀了《幼兒園大班班級管理》一書。幼兒園的工作是複雜而具體的。光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就包括:專門的教育教學活動、遊戲活動還有生活常規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的生活常規活動又包括:用餐、就寢、入廁等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卻是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因此,認真做好班級的管理工作,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教師在面對繁瑣而緊張的教育學活動時,要怎樣做才能二者兼顧呢?看了這本書後就自己的觀點談幾點思考:

班級管理是班級教師通過組織、計劃、實施、調整等環節,把幼兒園的人、財、物、時間、空間、信息等資源充分運用起來,以便達到預定的目的。

我們每天都和那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一起。只要和幼兒打交道,最能打開局面的就是“情”,而班級的管理中,情更應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主線。

我認為對幼兒要做到:關愛、友愛、慈愛。

教師與幼兒是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兩個最主要的因素。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才能有助於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其能力;有助於培養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有助於教師與幼兒的身心健康。而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要做到“熱愛”二字。贊可夫説:“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前國家教育部長柳斌同志在貫徹幼兒園兩個法規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愛孩子,不愛孩子的人不能當幼兒教師,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條件。”因此,“愛”是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生長素。作為教師要做到熱愛每個孩子。首先要主動親近幼兒。課上,從教態到語氣都要十分真摯而親切,使幼兒感受到母愛般的温暖,課下,要主動接近幼兒,愛撫幼兒,給他們講故事。其次,要真心體貼幼兒,既要關心幼兒的教育問題,還要注重幼兒的養護問題。從睡眠、起牀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關注,事事細心,還要隨時觀察幼兒的身體健康狀況。這些看似婆婆媽媽的小事,正能夠體現出幼兒園教師母愛般的師愛,要正確引導幼兒,教師要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幫助幼兒認識善惡美醜,以科學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兒美好的心靈。

總之,班級的管理工作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敏鋭而細緻的心,洞察一切事,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係,切實為為幼兒,為家長營造一個寬鬆、和諧、安全、衞生、舒適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5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説:“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6

藉着假期時間,我讀了一本關於區域活動方面的書——《幼兒園自主性學習區域活動指導》,這本書從區域遊戲入手,圍繞教師在開展自主性學習區域活動中最關心的五大方面,即區域活動內容與關鍵經驗、區域活動的一般流程、評價要點、問題與對策以及活動案例,進行了理論結合大量實踐案例的闡述。區域活動是幼兒通過參與遊戲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從某中意義上説,是一種幼兒的主體活動,它具有自由、自選、獨立而主動的特點,區域活動賦予了幼兒極大的自由度,使幼兒能夠按自己的意願,獨立自主地進行活動,為幼兒自主習慣和能力養成發展提供了條件。

我班幼兒是大班孩子,每當他們玩完區域活動後,總會有一些材料被破壞,比如説搭建區的紙箱,孩子們就很隨意的坐在上面或用腳踢來踢去,通常遇到這樣的事件後,我都會批評不愛惜的孩子,然後自己把箱子修整一下或扔掉,可是,孩子仍舊不愛惜箱子,導致搭建區的紙箱越來越少。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才發現我的做法都是錯的。我們製作材料時首先要考慮材料的實用性、耐用性、這樣可以減少幼兒在使用材料的過程中不小心導致的破損;擺放材料的位置也要適合幼兒的取放,防止幼兒在取放過程中的自然破損;每當投放新的材料時,我們要有目的的引導幼兒討論這種材料是什麼做成的,使用時要注意什麼問題,瞭解材料的製作過程,使幼兒產生愛惜材料的責任感,培養幼兒愛惜材料的良好習慣。我們還要制定遊戲規則,和幼兒一起商討,每個區域應有什麼樣的規則,比如:輕拿輕放、擺放整齊、材料分類,放在固定位置、按正確方法使用材料、及時整理清潔等;對不愛惜材料的幼兒要及時提醒勸告制止。在材料破損後要指導幼兒及時修補破損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既能體會到愛惜材料的重要性,又能掌握一些基本的修理辦法。

看完這本書後,我認為我班幼兒之所以不愛惜材料道具,教育過後又屢教不改,就只因為我沒有把他們放在主導的位置,當發生不愛惜材料的情況發生時,我批評他們幾句後,剩下的“爛攤子”就我收拾了,孩子們並不能深刻了解、體會到愛惜材料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日子裏,如果再遇到不愛惜材料的的情況發生,我會用以上的方法採取措施,我相信我班幼兒不愛惜材料的情況一定會越來越少,會越來越好。

讀了這本書後,我學到了很多,為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指導,我會努力成為幼兒遊戲的發現者、支持者,角色扮演的引導者、矛盾衝突的協調者,在孩子的區域活動中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讓更多的孩子在遊戲中快樂成長。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7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於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裏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明白,為什麼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麼可愛嗎?......因為上帝明白,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麼多年中,有氣惱,有悲哀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期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並痛苦着”。

“儘管每個人都能夠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着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持續的穩定的核心特徵。這些特徵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後,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先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後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為並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麼信服你。

“在開始瞭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於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樣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後了,整天拿着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着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一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着每一天怎樣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就應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潛力,鼓勵他們自願的在自我願望和規範要求之間折中。我此刻是一位管理者,管理着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下這個想法,孩子每一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鉅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明白,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讚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潛力更多着眼於發展自信和用心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於兒童用心地行為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就應透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後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讚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裏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裏的事情並不是只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儘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並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明白做對了不僅僅有老師會讚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誇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説:“真棒!加油!”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8

《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記錄》作為學前教育的經典著作,勇於創新,與時俱進,注意關注兒童教育工作的新形勢,引入新的理論成果。目前的第五版就融入了近期的語言研究的成果以及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的研究成果,進一步融合了皮亞傑關於兒童發展的思想。第十二章針對引發特殊關注的兒童羣體論述了觀察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提供了豐富的記錄實例,並列出大量詳細的觀察要點,使我受益良多。

一、記錄需要特殊關注兒童的必要性。

每個幼兒園都會出現少數程度不同的特殊兒童,這類兒童的家長將孩子送到幼兒園既對早期教育給予期望,同時還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兒童進行交往,受到同伴的影響,減少孩子的孤獨,讓孩子愉快地渡過幼兒園時光。對每一名兒童和每一個動作來説,他們都是獨特的。因為沒有兒童在不伴有一系列行為的情況下使用材料或者參與任何形式的遊戲。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細節猜測兒童對材料的情感反應,從而更好的對兒童進行“診治”。當教師們遵循維果茨基的教誨,力圖發現這些兒童可以“獨立地或在她人的幫助下”在“最近發展區”中做到什麼時,觀察和記錄可以為教師們提供支持。觀察是教師與行為怪異或惹是生非的兒童建立同情關係的關鍵所在。

二、如何觀察需要特殊關注的兒童。

從社交/情感、身體、認知/交流/語言以及遊戲等更方面,觀察兒童如何協同運作。書中通過觀察現實案例,分析出案例中的存在的問題。例如:該兒童傳達了什麼信息和想法?該兒童能夠獨立地將自己的遊戲組織好,還是需要另外一名兒童或者老師的外部協助?如果需要協助,是多大程度、什麼類型的協助等。通過這些問題,進一步指導教師應該如何觀察並記錄。當然,我們也必須記錄對個別兒童的特殊意思。我們必須記下兒童如何做手頭的事情。每一次的觀察和記錄不一定要給出怎麼的結論和解決方法,要做的僅僅是客觀如實的記錄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不是成年人期望的行為和言語,經過數月的跟蹤觀察和記錄,也許過了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會看到孩子有一點變化和進步,這才是觀察和記錄的意義。

三、特殊關注兒童的總體印象。

除了個別類型的行為之外,引發特殊關注兒童有一項突出的特徵可以預示他們存在發展性異常、障礙或學習能力欠缺問題,那就是他們給人的印象遠遠小於其生理年齡。肢體、社交、情感、認知、語言以及言語交流,當這些行為中的多個結合起來,特別是當它們反覆、持續地發生時,便可以預示着兒童身上存在着某種需要教師進行干預的問題。

回想自己以前的觀察記錄,基本都是籠統的描述,這些都忽略了觀察記錄本身的意義,正確的觀察應該要抓細節、記要點、全面具體,“他做了什麼及如何做;與他有關聯的人和材料的質量及數量,也包括他説了什麼”。類似於這些細節的記錄似乎從來沒有出現在我的觀察記錄中,因為這些細節從來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我們的記錄也是建立在主觀臆想和大致觀察的基礎上就進行了概括的籠統的總結性表述,所謂的分析和措施現在看來也成了膚淺的解決方式。看了這本書讓我對自己有了進一步的反省,對觀察和記錄有了新的認識。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説明中指出,教師應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同時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因此幼兒教師在日常中更應該對幼兒行為進行觀察與記錄,能夠讓幼兒得到充分的關注,並且因材施教。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9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閲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敍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閲讀愉悦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説,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同事生日祝福語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閲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能夠愉悦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為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為我們帶給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温潤的內心,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温暖的教育者!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0

怎樣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這個問題很廣泛,我覺得無論任何一個人都沒自信説自己是一個很專業的幼兒教師,我們唯有把往專業那一方面靠近,而不會真正的做到專業。

近期通過學習《做一個專業的幼兒教師》,瞭解了一些作為教師的專業性和技巧性問題,對我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幫助。書中介紹了專家的一些經驗,以及以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小技巧對我們以後的教育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書中談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的問題都是通過不斷的實踐研究,摸索出來的。以往的一日活動中存在着“六多”現象,即集體活動多於自由活動,教學活動多於遊戲活動,室內活動多於户外活動,等待時間多,控制時間多,班級人數多。聯繫自己的教學,雖然今時不同往日,幼兒教育更多體現的是以幼兒為本,更具科學性,但不可否認有些時候,我在教育活動中,因急於求成,或多或少的干預了孩子們的自由學習,有時自己説的多,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齡特點,忽視了他們的接受能力。特級教師閔傳華提出了“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理念,我覺得説得非常有道理,教師不是教學的主導者,不能像牽馬一樣,牽着孩子走,教師應該是在後面推孩子的人。

這樣教師就能夠更多的去幫助兒童,也才能給兒童創造更多的學習空間。

一個教師不管她唱得有多好,彈得有多棒,也不管她的課上的有多創新,如果沒有很好的師幼關係作基礎,課堂上沒有師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麼,她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不過是一個人的表演罷了。什麼才是好的課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個,就是一切以幼兒的發展為出發點,時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顆童心與孩子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順應孩子的年齡特點,説他們聽得懂的話,把教育融進遊戲和生活之中,還給他們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健康的成長。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的個體,同時也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教師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瞭解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靈活的教育個體,促使我們教師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向專業化方向成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幼兒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這是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愛心”是一個教師的首要具備條件!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1

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説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建議轉學時,她想: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這裏,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麼説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心情好極了。

“巴學園”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裏,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想學的課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起。音樂課,孩子們不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着腳跳來跳去,感受着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

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裏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症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塗,經常與別人説反話,老師説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説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説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通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説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知道那麼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着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情況説一説,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集體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

通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2

小班的家長送孩子入園時,家長常常以自己的意願為孩子找位置,拿玩具。家長愛孩子,我們都能理解,但愛孩子,要有度,過分包辦,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機會,適時放手,孩子才會成長。

選位置。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而不是家長認為好的位置幼兒園讀書筆記摘抄3篇幼兒園讀書筆記摘抄3篇。

拿玩具。孩子沒有玩具時,他會和同伴去交流,可以從同伴那裏得到玩具。孩子很聰明,如果從同伴那裏得不到,他會想另一個辦法,到玩具架去拿其他的玩具,同樣玩得很高興。在孩子拿玩具這一行為中,他學會了人際交往,學會了解決問題

也有不會解決問題的孩子,一類孩子沒有玩具就搶,這時需要老師介入,教給孩子與別人正確交流的方式,請給我一個玩具,好嗎?我們一起玩好嗎?如果別人不同意,我們還可以選擇去拿其他玩具,孩子遇到困難,遇到挫折也是一種成長。另一類孩子,沒有玩具就不玩,不去拿,也不去交流幼兒園讀書筆記摘抄3篇讀後感。這時老師會引導孩子去玩,還會為這類孩子安排一些活潑的孩子在身邊,幫助他們成長。

找位置,拿玩具,在家長覺得為孩子做了沒什麼,但卻關乎孩子的自主性,社會交往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所以,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愛孩子,就請你放手。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3

小時候讀<<醜小鴨>>從沒有覺得它有多大的意思,現在讀來卻感觸很深,一隻從出身就被別人欺負嘲笑的小鴨,就因為它長的醜,可是它從不自暴自棄,一路跌跌撞撞,憑着堅強的意志,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

其實醜小鴨的成長過程應該可以成為我們的借鏡,我想我們應該象它那樣勇敢面對現實,決不向它低頭,努力超越自己,外表的美和醜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我們能改變的有很多啊,心靈美.語言美.品德美.行為美等,難道我們擁有了這一切還會去在乎什麼外表嗎?多一些開心少一些愚蠢的煩惱,我們都可以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4

記得我第一次閲讀《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導》這本書,反反覆覆地翻看,如獲摯寶。《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指導》是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編撰的“學校教育科研叢書”之一,由普教所胡育主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據書中介紹,此書的形成過程採用了編寫案例、討論、修改、聽取教授、教師的意見、再討論、再修改的方法,幾經易稿,才完成整個編寫工作,力圖體現通俗性和科學性。閲讀第一遍後意猶未盡,工作之餘,細細再讀後瞭解了書的大概內容與各種科研方法等。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書的內容編排體現一個完整的脈絡體系

書的內容編排體現一個完整的課題的研究過程和方法的脈絡體系,即從提出問題到研究解決問題到研究成果推廣,每章都力求呈現是什麼、怎麼做、注意點、案例剖析、思考與討論這五方面。因此,此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相互滲透,有方法、有步驟,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該書對教師如何學會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有直接的幫助。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研究能力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老師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注重方法與能力的培養,不斷從學前教育的現實需要出發,研究教材,研究教學,積極進行課程內容改革,特別是把教育敍事作為幼兒教師行動研究的重要方法,使知識與方法、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機地融為一體,賦予了學前教育科研清新的時代氣息。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一書理論聯繫實踐,緊緊抓住當前學前教育改革的脈搏,改革教學內容,構成的教學體系特色鮮明,自成一體,富有時代氣息。此書不斷尋求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靈活多樣,從不同的層面,強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教學科研成果卓著,引領了學前教育專業的快速發展。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在注重方法教學的基礎上,重視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積極進行教學內容改革,把理論、方法與科研能力的提高融為一體,目標定位準確,貼近科研人員的專業成長需求。

孩子需要教師,教師需要研究,教育研究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每位教師都應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每位教師都能掌握教育研究方法,每位教師都可成為研究者,探索適合孩子的教育,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本書用“研究的準備”、“研究的實施”、“成果的呈現”和“成果的推廣”來闡述一個比較完整的研究過程和方法。

二、書的精華部分呈現了課題的不同研究方法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它為我們闡明瞭豐富的教育研究理論知識,包括教育研究的意義、任務、特點、方法與過程。它教給我們如何選擇研究課題,進行教育研究設計,以及對文獻的檢索,還有觀察研究的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歷史研究、測量研究、統計分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我們的科研素質,對我們的成長會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教育科研方法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教育問題。通過這幾個學期的閲讀學習,我係統地掌握了很多的研究方法。

例如,假設的提出及相關的操作;科研論文的格式與寫法,以及研究論文的撰寫與評價。學習這門課程,向我們展開了一個實用性很強的學科領域。老師給我們提供了研究的真實氛圍,為我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平台。

另外,《學前教育科研方法》還有一大收穫是通過選擇研究課題,開展調查研究、蒐集資料、歸納與總結,培養了我良好的科研習慣,還學會了怎樣利用圖書資料,利用網絡蒐集資料,懂得了進行調查研究應注意的事項。

傳統的教育研究過分重視對經典著作的詮釋,過多地引用專家的觀點,過多地強調思辨,強調經驗,難以深入到事物的內部,發現其內在的規律。《學習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在掌握研究方法的前提上,為我們進行實實在在的學前教育研究提供了自由發展的空間。此書學前教育專業的深層滲透,中國現有的學前教育方法、案例分析不是很多,可供參考的資料也少,所以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基礎性地位,以研究教育教學為主,符合現代急需科研性課程的現狀。

三、書的宗旨要求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一門理論性課程,但深入地學習就會發現,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例如,怎樣做一個調查研究,怎樣通過各種方法瞭解家長、瞭解幼兒,做一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幼兒教師,等等。學習這門課程,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規範地寫一篇論文。只有掌握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才能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提高科學研究水平,更好地提升學前教育工作者的素質。

又如,學習這門課程的重點,是在掌握了方法的基礎上學會研究,學會在幼兒“一日生活”中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學好學前教育科研方法這門課程是一個幼兒教師所必須的。

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是用科學的方法探討教育領域裏的各種關係、現象,並揭示其規律,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益的應用性學科,又是一門為解決教育問題、探索教育求知、創建教育理論提供基本思路與方法的工具性學科。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我們瞭解教育研究的基本過程與環節,掌握了適合學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與能力,形成了科研意識和科研精神,培養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做好今後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總之,科研是我們成長的必由之路。學習學前教育科研方法這門課,讓我學會了許多東西。現在,許多幼兒園都把教育科研作為推動力。我在課堂上學習的歸納法、實驗法、統計法、測量法、文獻法等科學研究的方法,必將會對我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

《綱要》的貫徹是新世紀幼兒教師的一大挑戰,也使我們在不斷學習中成長!

幼兒園教師讀書筆記15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積極迴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裏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着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閲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説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着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説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説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説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着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説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

1、全神貫注的聆聽。

2、認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

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裏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着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説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説説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後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複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裏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

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老師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

3、表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並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

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

5、告訴孩子怎麼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助他彌補失誤。

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可以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面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建議、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同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閲,我相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d46pd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