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醫學類書籍及讀書筆記

醫學類書籍及讀書筆記

醫學類書籍及讀書筆記一

醫學類書籍及讀書筆記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著有《大醫精誠》,説:“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勿避險希、晝夜、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行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對於“如何成為一名好醫生”這個困擾醫者幾千年的問題,孫思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給了我們標準答案

——“大醫精誠”。所謂行大醫者以解決眾生疾苦為大,然而只有具備精誠者,可承大醫之名。“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

在漫漫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上,出現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醫”,例如:扁鵲救世濟人敢於直言,華佗則是廣施人道不分貴賤,孫思邈則是為民救世的精誠,李時珍遍嘗百草著書濟世,而葉天仕卻是謙遜好學樹醫德…自古以來行醫者便十分注重道德修養,將“大醫精誠”奉為圭臬,更是以實際行動詮釋着。上述的名醫均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也正因為他們畢生恪守着這樣的信念,才真正成為“歷代醫學家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

貧苦與羞辱多加的中國近代,中華民族被列強推向了生存的邊緣,連温飽都已成了問題,何言求醫問藥。悲慘萬象深深刺痛着每位醫者的心。許多國外和本國的醫生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隻身來到這片硝煙瀰漫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生命譜寫着“醫魂”!也許紛飛的炮火將他們掩埋,也許汩汩的時光將他們的名字沖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而不朽的稱呼“醫生”。“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與此”。在一千多年前,孫思邈如是説,而一千年後的今天,千千萬萬的醫者依舊是如是行。“SARS”帶來的白色恐怖,讓劫後餘生的我們依感心寒。讚美的言語略顯蒼白,優美的詩歌變得平淡,風停了,鳥兒也不唱了,河水靜悄悄地流着。原來它們怕驚擾了長眠與此的醫魂們。為了搶救人民的生命,為了畢生的信念,在SARS那樣無硝煙的戰爭中,他們獻上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醫生,擔負着“上以療君親之族,下以救貧賤之厄”之重任。古往今來,在社會生活中擔任着重要的角色。而新時代中,我們面臨的是更為複雜的現實。當代科學對某些疾病的侷限性和病人的期待之間的矛盾,以及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和病人要求之間的矛盾,把醫生推到了“風口浪尖”,一些醫療糾紛層出不窮。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勇往直前,還是明哲保身呢?在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

辭辛苦,執着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為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着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為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對我而言,剛從大學畢業步入工作崗位,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鍛鍊,才可以成為醫學的棟樑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習的便是醫德,學習如何才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醫海博大精深亦一時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所謂“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前人已做出典範,而我要做的則是效尤先人,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盡畢生之力來做到“大醫精誠”四個字!

我們剛剛步入神聖醫學殿堂的那一刻,“醫學生誓言”早以給了我們回答:“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救死扶傷,不辭辛苦,執着追求……”這亦是當代對“大醫精誠”的詮釋。我們曾莊嚴宣誓,是對歷代醫魂宣誓,以自己的靈魂起誓,而我們要做的是履行諾言,要銘記的是“性命相托”的重任。醫患關係緊張歸結為醫療體制的不完善和醫德醫風問題,隨着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醫德醫風建設則成為我們要認真學習、體會的首要工作。

對我而言,剛從大學畢業步入工作崗位,紮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實踐的鍛鍊,才可以成為醫學的棟樑之才。但“欲成才,先成人”,從一名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醫生,首先要學習的便是醫德,學習如何才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大醫精誠”,“精”於專業,“誠”於品德,這樣才是德才兼備的“大醫”,而這亦是讀完本書後得出的領悟。醫海博大精深亦一時難以參透其中的奧妙,所謂“青衿之歲,高尚茲典,白首之年,未嘗釋卷。”前人已做出典範,而我要做的則是效尤先人,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盡畢生之力來做到“大醫精誠”四個字!

醫學類書籍及讀書筆記二

對臨牀思維的主體和過程進行哲學分析是《黃帝內經》醫學哲學思想的一個亮點,《黃帝內經》的哲學指導思想是《易經》,《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説,《黃帝內經》的科學性是陰陽兩氣源動力學説,《黃帝內經》以預防為主,《黃帝內經》認為疾病可知、可防、可治,這充分體現了唯物觀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動性”的觀點。倡導醫務人員應“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語要有條理,視察要清楚,聽受要聰敏,思慮要通達”,應具備“三德”,即剛正不阿、以剛制勝、以柔制勝。在古希臘,哲學家和醫生有着共同的理論和實踐背景,他們之間的關係緊密而複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許多文章與之前或當時的哲學分享同一個普遍假設,使用相同的概念範疇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醫學之父,他認為醫學的藝術乃是一切藝術之中最為卓越的藝術,他強調醫學與藝術的結合,將藝術手段引入醫學等努力和嘗試正是這種認識的體現,他認為名副其實的醫生應具備:“醫學僕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於天的理念,高尚的醫學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闊的知識視野、團結協作的精神、仁愛和同情之心、審美修養。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好狀態,醫學是人學,所以醫學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異性,科學的醫學目的應當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是真善美的統一,它激勵人們對醫學科學真理的虔誠嚮往和孜孜追求,激發人們對醫學科學技術追求的奮進精神,引導醫學可持續健康發展,合理界定醫學實踐活動的領域和範圍,正確地利用各種資源,推動醫學向前發展。醫療危機是指當前醫療衞生服務所面臨的困難,是指當代醫學的現實和未來走向與社會公眾期望

之間的矛盾,其核心是醫學的現狀滿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體表現在:醫療費用昂貴,衞生資源分配不公,高技術濫用和浪費,醫療服務商業化傾向,醫學誠信缺失,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不盡如人意,誤診率居高不下,醫療事故頻發,醫源性與藥源性疾病增多,忽視預防保健和基層衞生服務,對病人冷漠,醫患關係“物化”和緊張等。要解決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目的作一根本性調整:第一,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為目的的高新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第二,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為首要目的的醫學才是供得起、可持續的醫學,才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醫學。醫學哲學化的觀念始終堅持醫學的善良總原則和醫學倫理準則,對醫學發展觀起着矯正作用,醫學哲學化的辯證法認為,過度醫療的根源有兩個方面:1、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價格機制的不合理性沒有得到完全、徹底解決,2、醫療服務的創收機制:“以藥養醫”的機制誘導誘導醫院和醫生開貴重藥、開大處方、做高檔檢查和治療,“以醫養院”的機制誘導醫生推崇醫療技術主義。

此書得到的收穫:醫學作為科學的一部分,為哲學提供了思考的素材,並推動哲學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同時哲學也為科學、醫學提供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學,構建了中醫學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醫學;古代唯物主義是生物醫學的前導,併為其提供了理論基礎;20世紀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系統論催生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哲學是構建醫學體系的靈魂。恩格斯説過:“不管自然科學家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醫學需要慧根、醫學需要哲眼。醫學是一門歷史非常悠久的科學,又是一門不完整的科學,許多疾病的發病原因還不瞭解,人類戰勝疾病的許多道理還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現在還被稱為“不治之症”,有的疾病雖然治好了,但還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醫學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此書得到的啟示:醫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人學和仁學,一個優秀的醫生必是博學、儒雅、謙卑之人,一個優秀的醫生必須有理科的思維、工科的技術、文科的思想,必須懂得哲學與人文、經濟學與政治學、法學與社會學,中西方皆如此。要增強職業精神與社會責任,倡導儒家仁愛精神,學習醫學家的光輝思想及人文精神,為醫療模式的轉變做出自己的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j7p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