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目送讀書筆記好詞好句

目送讀書筆記好詞好句

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寂靜,這是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以下內容是小編為您精心整理的目送讀書筆記好詞好句,歡迎參考!

目送讀書筆記好詞好句

  目送讀書筆記好詞好句

一 好詞

1 . 恍惚: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2 . 殘酷:殘忍冷酷

3 . 閘門:引水、泄水或阻水的裝置。

4 . 奔騰:跳躍着奔跑。

5 . 朦朧:看不清,勉強看得見。

6 . 事過境遷: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

7 . 遲疑:猶豫不決。

8 .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9 . 嗚咽:傷心哽泣的聲音。

10 . 深邃:深的;幽深。

11 . 鬼魅:泛指鬼怪之物。

12 . 混沌:形容矇昧無知的樣子。

13 . 悵然不已

14 . 物走星移

好句

二 好句

1 . 時間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2 .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3 . 所謂瞭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裏。

4 .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5 .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6 .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7 . 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可以更寂寞。

8 .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9 . 要真正的注視,必須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10 .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裏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迴過幾次?

11 . 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諒的。

12 . 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13 . 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14 .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説不清的痛處。

15 . 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裏所有的成分都複製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温度——他所複製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16 . 對於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麼了。

17 .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裏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18 .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裏。

19 . 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説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20 .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21 . 我坐在風暴中心,四周卻一片寂靜,這是寂寞的`感覺,像沙塵暴的漫天黑沙,以鬼魅的速度,細微地滲透地包圍過來。

22 . 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行走,身上沒有一個包袱,手裏沒有一張地圖。

  目送讀書筆記

《目送》是龍應台的作品,讀完之後我有一些感想,我覺得除了第一篇《目送》和最後一篇《魂歸》跟“目送”有些關係,其餘都很雜亂,幾乎與題目“目送”沒有關係,所以,大致內容我也概括不出來。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講的是龍應台目送她的孩子——華安國小到大學,然後作者的父親住院還有火葬。“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段讓人心酸和感動的文字説了:年幼的孩子長大到成人,讓她牽掛、讓她失落、讓她懂得怎麼放手。和她父親的去世,在火葬場最後一次目送他——父親的時候,明擺她和他的緣分也就終止了。

原來,龍應台的“落寞”與兒子、父親有關。兒子逐漸得長大,離“我”愈來愈遠,機場龍應台目送兒子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消失。兒子都不願意回頭看“我”一眼,感到非常失落。當龍應台大學教授的那一天,父親開車送“我”,但是父親並沒有把“我”送到大學的大門口,而停在側門的巷邊,因為他認為,這種廉價的小貨車不是送大學教授的的車子。父親生病住院,“我”每個禮拜都去看父親。有一次,龍應台幫父親清理排泄物,結果讓自己的裙子也沾上了糞便。父親對“我”對我的愛和“我”對父親的愧歉都告訴了“我”:不必追。

在《目送》這本書的第八篇:《母親節》裏,有一段有趣兒的文字,是一些對話,我一邊看,一邊想,貌似我和母親也有過這類的的對話……

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後一篇文章《魂歸》,它説了龍應台的父親死了,村民們説,根據家鄉的習俗,兒女不能親手埋了父母,但是,但是作者——龍應台和她的母親卻説:“最後一次接觸父親的機會,我們不會以任何理由給任何別人代勞。”這一天清晨,“父親”上山了,當司儀長長地唱“拜──”時,“我”和“我”的母親深深地跪下,眼淚決堤。

雖然我看得是“電子書”,有一些重複的,我不知道是故意重複還是無意重複的。但是,這“本”《目送》十分感人。雖然我還不是完全理解《目送》,可是,這裏面有些路我可能會走,我希望我以後也有一顆感恩和回報的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nv5d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