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書筆記 >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範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範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範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範文1

有幸買到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細細捧讀,書中所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深深地感動了我,更為李鎮西老師那充滿愛心、 、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這樣,在陶醉中、感慨中,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當我靜靜地閲讀他的一個個小故事時,像走入了他的班級,跟他一起經歷了那一樁樁平凡但又耐人尋味的事情。讀完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震撼”。只有一個真實的人才能夠寫出那麼一本真實的書。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到“當一個好老師最根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在書中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該書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記的形式,表達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1999年,本書榮獲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冰心圖書大獎、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獎,全國各大媒體紛紛拒道傳播,時至今日,因為廣闊教師的追捧,《愛心與教育》已成為教育新經典。

李鎮西對學生真摯的愛,學生對愛的回報,讓成千上萬的讀者一教授、學者、學生及其家長感動流淚。所到之處,總有很多風塵僕僕朝聖般趕來聽他講座的教師和學生。很多教師讀了本書後,深為震撼和自省,從此改變了態度,因而改變了人生。

學生汪斌的父親執意留下一筐雞蛋感謝對兒子的關愛,每天用小煤油爐煮上一個雞蛋給汪斌送去。家境困難而品學兼優的寧瑋善良節儉,送錢給她補充營養。在大學聯考以幾分之差落榜後,寧瑋情緒波動很大,一直鼓勵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聯絡,成為寧瑋成功人生的最大動力。父親病逝,家庭欠債的伍建有了輟學的念頭,支持同學們給他捐款捐物。假期,帶着學生步行三十多裏山路,來到伍建勞作的田頭。齊聲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淚水長流。教育“後進生”萬同轉化的過程,更像一個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

看着書目裏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啟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説,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慨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啟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沉着,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為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的書架上借書去讀。

逛書店偶得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斷斷續續的讀完,有很多感觸,其中,漫溢書中的是濃濃的“愛心”,讓我回味和反思。 他認為有兩類人是不能辦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近利者勢必追求短期效果,無視教育規律;商人重利輕義,把教育作為賺錢工具。我想,如果每個人都能象李鎮西那樣愛學生,或者學到他一半,那我們的教育或許會興旺得多。 我也很愛學生,尤其愛那些眼睛透亮的學生,那些心地善良、積極向上、有思考能力、善於溝通合作的學生。可我對學生的愛還沒有到達他那樣的境界,還沒有到達向學生“還債”的程度。李鎮西在書中,反覆強調他的學生請他吃什麼東西,或在畢業多年後給他寫信、寄賀卡、打,等等等等。所有這些對一個老師來説,都是極大的撫慰,也是教師價值的表達,更是教師非常在乎的東西。由此我想到一個問題:“愛,真的不求回報嗎?”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師、戀人們在發表愛的宣言時,都會強調:“我愛你,我不期望從你那得到什麼!”事實上,當子女忤逆,當學生忘本,當情人時,凡正常人都會有悔不當初的感覺,對對方都有許多怨恨,對人生也會生出許多悲觀、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愛的教育,不僅是老師愛學生,更應是“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養成一種愛的素養,將“小愛”開展成“大愛”,將“獨愛”開展成“眾愛”,在這些愛中,當然也包括“愛的回報”!

很明顯,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還需要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思索……

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豐厚,可以跟隨書中的人物去體驗不同事情,是一場精神上的旅行。我在這場精神上的旅行越走越遠,於是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從中獲得許多的啟迪,這也使我的教學工作開展的更沉着。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以及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根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心”充滿了李鎮西老師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故事所震撼。就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要耐心地和學生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如果説最初的愛於職業的要求,命令着自己,提醒着自己,那麼,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就如李鎮西老師在書中所説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所有的故事都滲透着李鎮西老師的汗水,我能夠感受到他是如何與他的學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級搞得有聲有色的。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學生受打擊,在學生最需要關心保護的時候充分表達自己的愛心和藹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麼,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藹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用心去愛孩子吧!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範文2

愛可以創造新的生命,愛能創造新的奇蹟!愛能創造教育的輝煌!

近日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托爾斯泰説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兩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萬同勾起的回憶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這麼一問,羞愧無比!後進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閲讀中,我在問自己:如果萬同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我相信我也是一個有愛心的老師,我也會如李鎮西老師一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但我會容忍他太多的反覆嗎?我想不會,我會傷心,會憤恨,會覺得萬同是不可教育的學生,我自己已經盡了力,而"教育不是萬能的"……

二、寧小燕:永遠的遺產

如果説萬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遠的自責與痛,那麼寧小燕,則給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寧小燕的故事讓我流淚。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樣的慘劇?在我眼裏,寧小燕是一把刀子,劃開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德育的"偽善"面孔!寧小燕以偽為真,活在一個虛幻的純淨的世界裏,而這個世界註定要破滅的,這是寧小燕的悲劇,更是對教育的控訴。我們的教育,從來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獨缺少的是一份真!我們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負責對萬千現實進行議論,解釋,樹立無數無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寧小燕們越來越少了!因為一個孩子,當他國小的時候,他可能就不會輕易相信什麼了。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劇,比寧小燕更讓人感覺到悲哀。當正直被嘲笑,當美好被毀滅,當真誠被欺騙,我們的社會會變成什麼樣子?武漢大學生賣淫案,藝校學生夜總會實習事件,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偽善的教育,如何導致道德的大規模塌方!讀李鎮鎮西老師的文章,讓人震撼也讓人憂慮!教育,不僅僅要從善開始,更要從真開始。

三、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瞭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瞭解了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好: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説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以為然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為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這一點,李老師多年以前就意識到了。所以,在愛心的背後,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甚至有對學生必要的懲罰。而李老師廣博的知識,深厚的修養,更使得李老師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師,而進入到了對教育本質,特別是德育本質的思考,所有讀過這本書的同行,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李鎮西老師出發,傳送這份珍貴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shu/om6l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