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觀後感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觀後感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講述了來自英國的傲嬌才女和美國的落魄大叔在紐約相遇,共同踏上一段浪漫而激情旅程的故事。我們來看看相關文章怎麼描述吧。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觀後感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觀後感

2006年的“once”,一段雲淡風輕、欲言又止的模糊感情,配合上簡單幹淨的歌曲,抓住了生命中真實而淡然的愛和傷痛感,導演John Carney不愧是樂隊出身,把音樂化用在一個簡單清新的故事裏,頗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力。

到了“begin again”,故事有着相似的脈絡,兩個感情失敗的loser,因為對音樂的熱愛走到了一起,淡淡的感情,兩顆心慢慢接近,最後又無疾而終。故事的主線相比once,顯得更加勵志。在大街小巷露天錄音的場面雖然熱辣好看,但我個人還是更喜歡once裏那種loser孤獨面對世界的侷促感,此時音樂所爆發出的對抗和情感宣泄也就更加感人。

正如片中Dan所説,好的歌曲可以將平庸的場景變成珍珠一樣動人。但begin again的歌曲顯得太過主流,雖然已經算是好聽,但once珠玉在前,begin again裏的歌曲似乎沒有那麼打動人心。

讓我喜歡“begin again”的,其實還是對感情線的處理,真正體現John Carney骨子裏小清新的地方:讓我們感覺到了愛情萌芽中淡淡的情愫,無疾而終時的一絲惘然,還有放不下得不到的真正的傷痛。

Gretta對Dan顯然是很有好感的,她被Dan的才華折服,會真誠地接近和幫助他的女兒,甚至偷偷關注Dan的前妻。那個他倆各戴一副耳機穿過紐約大街小巷的段落很是動人。Dan也不是沒有察覺,但問題在於,這個讓他們感情升温的經歷,恰恰是重複着Dan和前妻的浪漫故事。那個分線器,在十八年前的那個晚上過後,就註定是屬於Dan和前妻的故事了。就像once裏的男人唱“One day I'll go there and win her once again”,Dan 念念不忘的還是前妻,他們之間也還有默契。

Gretta對於劈腿的男友也是念念不忘的,否則也不會打電話用歌來臭罵他。當男友表現出了悔意,並邀請她去參加自己的演唱會時,她也欣然前往。而男友唱到那首對他倆意義非凡的“lost stars”時,前半部分她聽出了男友真誠的回心轉意,但歌曲越唱到高潮,Gretta就越傷心失望,最終毅然離開。

為什麼?Dan曾對她説過,她男友會愛上Rock star的生活方式的,他們會發自內心地愛華麗的舞台,明亮的燈光,瘋狂的歌迷。而那首“lost stars”唱到最後,顯然這樣的氛圍讓Dave無比享受。

而Gretta想要或者珍視的“lost stars”,是在飄雪的布里斯托,聖誕前夕的小小公寓,抱着吉他的淺唱低吟。在那個時刻,她跟Dave是如此的親密,透過美好的旋律和歌詞,兩個人是如此的心意相通。

而此時此刻,同樣的一首歌,卻讓她看到了兩個人在此時不可彌合的距離。曾經兩顆那麼近的心靈,卻最終永遠的彼此遠離了。Gretta選擇離開,正是因為她看到,感情對錯之外,更讓人傷感的是曾經擁有的,已經不可能再重現了。

是不是文藝青年的矯情?也許是吧,可就像跟Alvy跟Annie Hall的撿龍蝦,就像once裏女人用捷克語説的“我愛你”,有些感受是不能重現的。這些時刻就像一顆顆珍珠,穿起了我們人生的全部意義。可當你手拿穿珍珠的線,卻發現再也不可能有珍珠可穿時,縱使萬般不捨,也該放下了吧。

影片的結尾,Gretta騎着自行車離開,把那些跟Dave無比美好的once都拋在了身後,begin again。就像她在影片開頭唱的那首歌,take 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觀後感

少女想成長為的姑娘是什麼樣呢?

對我而言,不是律政俏佳人中的Elle Woods。我這種高中時期刷完《五年大學聯考、三年模擬》的前學霸,根本不會相信平時不學習、天天忙戀愛、熱愛畫美甲的Elle Woods僅僅憑藉考前衝刺三十天、頭懸梁錐刺股就能考上哈佛法學院。

對我而言,也不是公主日記中的Mia。我這種有爹有娘、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的小女孩,從小就覺得我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尚未具備某國王儲遺落國境的可能性,因此一日變公主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堪比我發現自己被霍格沃茲錄取了,同班同學是美少女戰士,以及我們家養的貓實際上名字叫哆啦夢。

於是,我想成為的姑娘,就變成了和海盜一起去冒險的Elizabeth,聰明驕傲的達西夫人Elizabeth,堅持愛情誠可貴、但友誼更為萬萬歲的Julie,有過浪漫愛情故事、選擇迴歸生活的Juliet。

總是,我愛的姑娘,恰好就是Keira Knightley曾經演的故事裏的那樣,是《加勒比海盜》、《傲慢與偏見》、《我愛貝克漢姆》和《真愛至上》。

她就是平胸、短腿、嫩牛五方臉啊!可是,這些都掩飾不了她的可愛之處。比如,偏偏要穿着運動鞋蹦蹦跳跳地去結婚;比如,拒絕搬去洛杉磯,因為擔心自己會在LA的風氣洗禮下跑去隆胸。就是這樣任性和胡扯,也還依舊被奉為英倫玫瑰。

於是,once and once again,我又看見了她演了我愛的姑娘的模樣,在Begin Again裏,她是温柔而有力量的Gretta。

(一)才不要和生活妥協的姑娘

成人的故事説,我們要和生活妥協。比如我就是經典一再妥協的人生案例。譬如,小時候我一直希望自己成為一個酷炫的作家或者一個叱吒的女律師,但因為覺得自己天賦侷限、中國司法環境堪憂,所以我極其經濟適用地選擇了經濟金融作為我的大學專業。後來,我想去法國交換,預備順便學個藍帶廚師,寫寫日記,爭取成為Julia Child一樣的美食作家。這一次,我沒妥協,我和面試老師描述了我夢幻的願望,然而我們的面試老師並不能接受我既沒有堅持學術、也沒有立志成為投行女的説辭,非常和顏悦色地掛了面試。經此教訓,我也知道妥協於現實,才是萬用的答案。當社會需要你當一顆妥協的螺絲釘時,我沒用辦法説,“不行!我要去當一塊合成芯片"。

我就是一個和生活妥協的姑娘。而我卻特別羨慕Gretta這樣神奇的姑娘,有天賦、有勇氣去做自己喜歡的音樂。所以她身上自備一股仙氣,隨時吸引同樣有音樂氣質的瘋子。所以她對喜愛的音樂有絕對的堅持和信仰對不起,管你是不是超級搖滾明星,管你是不是深情回首的前男友,你也不能亂改我寫的歌。就是不妥協!

所以,Gretta就是我喜愛的姑娘的形象麼!

(二) 接受我愛你,以及相愛是一瞬間

但凡有點感情經歷,讀過點感情專欄的姑娘,都知道如何和喜愛的小男生耍手段。譬如,巴普洛夫短信法,三天説晚安,兩天不回話,若即若離,保持魅力;譬如,口碑女神論,務必打造朋友圈中的女神形象,心靈雞湯加自拍,美圖秀秀360°無死角修圖,最好讓共友在朋友圈中大喊,”女神,真是美慘了!“。

但是,我厭倦這種手段。我特別厭倦用解方程的步驟,來演繹愛情。人生又不是寫試卷,搞什麼正確解法。我們可不可以簡單地接受,我就是在温柔地愛你,你愛我麼?

比如在Gretta和男主大叔牽手回家的那一刻,他們幾乎就要挑明情愫互相表白了,然而忽然在家的朋友破壞了一切的浪漫,所有故事就戛然而止。許多人都在感歎太可惜了。但其實,相愛是不是坐在馬路旁一起聽兩個人都愛的音樂,享受那些美好時光就好了。我們常説,百年好合,我們常説,兩情久長。似乎我們給愛情加上的界限,是一萬年,是永遠。就像星爺在《大話西遊》裏説,如果可以給愛加上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但,多年之後,在《西遊降魔》裏,他説,一生所愛,不要一千年、一萬年,就要現在。

相愛也可能是一瞬間啊。世界為什麼總是在講愛情永恆?這一定是金伯利為了賣鑽石,而造出的謊言!啊,如果愛情不是恆久遠,南非鑽石該怎麼賣?!

(三)我愛上一個中年頹唐落魄人

年少的時候,我們所接受的少女教育,總是白馬王子騎白馬,鎧甲騎士穿鎧甲。少女教育的愛情是,對象必須完美,必須高大帥氣才華橫溢且霸道總裁,還非要肝腦塗地地愛上我。

灰姑娘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要緊,反正解決答案很簡單啊,畢竟會有霸道總裁愛上我啊。

因此,當男作家在意淫中寫出了青澀少年愛上隔壁浪蕩胖婦人、寫出了多金大叔收藏少女吸過的每一隻煙蒂等等匪夷所思的浪漫故事。少女文學總是一成不變,永遠是是《何以笙簫默》、《杉杉來了》和《最美的時光》。

少女小説是不能接受一個才華橫溢的女青年愛上坐地鐵的脱髮的竇唯的。少女小説需要一個完美男性完成我們的愛戀感動。

我想成為一個姑娘,可以包容所愛之人的不完美,可以愛上不完美的世界。

我想成為一個姑娘,像Keira Knightley曾經演過的角色一樣。

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觀後感

約翰卡尼用一部簡單而純淨的《曾經》,征服了全世界影迷的心。《重新開始》延續了《曾經》“音樂改變人生”的故事概念,以音樂為特色,找回自我為主題,講述了一個自由而充滿熱情的全新勵志故事。

好聽的電影。電影作為“第七藝術”,可以兼容所有的其他藝術門類,因而中途轉行做電影導演的人,就有機會將其擅長的藝術為電影所用,如若運用得當,甚至可以成為該導演的一大風格。約翰卡尼就是這樣的一位導演,搖滾樂團貝斯手出身的他,別出心裁地將音樂“嵌入”敍事(音樂直接構成敍事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形成了影片最大的特色。《曾經》時的成功試驗,《重新開始》中的再次運用,這種特色變成了約翰卡尼獨特的電影風格。

與《曾經》只有兩個主要人物的簡單劇情不同,《重新開始》包含了失戀創作歌手格蕾塔偶遇潦倒唱片製作人丹,兩人合作在室外錄製一張專輯的故事主線;格蕾塔與一夜成名的歌星男友戴夫之間的情感變化輔線;丹與叛逆女兒關係重建的輔線。音樂“嵌入”了每一條線的敍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串起了整個故事。就主線而言,格蕾塔自彈自唱的一首歌曲重新燃起丹製作音樂的激情,兩人開始了一段互相激發靈感的奇妙音樂之旅。在專輯歌曲的室外錄製過程中,失意的人漸漸走出了生活的陰霾,重拾起音樂夢想、重新審視自己與身邊人的關係。格蕾塔和戴夫的情感變化輔線由三首歌曲聯結:格蕾塔聽出了戴夫新歌中的“背叛”,憤然與之分手;酒後療傷的她創作了一首關於失戀的歌曲,意外贏回了戴夫的心;最後戴夫在演唱會上演唱格蕾塔寫的歌,試圖挽回他們之間的愛情,卻因為他背離了格蕾塔創作初衷的演繹(成名的他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他),而使她最終決定放棄這段感情。歌曲同樣“嵌入”了丹與女兒的關係重建輔線。屢次溝通遇到障礙後,丹在格蕾塔的建議下,邀請女兒作為吉他手參加專輯中一首歌曲的錄製。在合作過程中,丹發現了女兒的`音樂天賦,並且重新走入了她的內心世界。整部電影踏着邊唱歌邊講故事的節奏,音樂“嵌入”敍事的效果令人過足耳癮。除了歌曲,導演還用心良苦地設置了許多與音樂有關的小道具,巧妙地推動着敍事。比如丹車上掛的雙插孔線控:丹和妻子的愛情始於兩人一起用這個線控聽歌;丹和格蕾塔的惺惺相惜,也在兩人一起用這個線控聽歌逛紐約的那一組鏡頭中,被十分流暢地表現了出來;最後丹在格蕾塔的暗示下,用這個線控重新贏回了妻子的愛情。

好看的音樂。和《曾經》一樣,《重新開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説是對一張很棒的流行音樂專輯的電影化詮釋。同樣是錄製專輯的故事主線,與前者紀錄片式的表現方式不同,《重新開始》的場面調度顯然有更多的精心設計。誰能否認,把整個紐約當成錄音棚是一個多棒的想法啊!蘇河區懸着晾衣架的斑駁街道、列車呼嘯的地鐵站、帝國大廈的露天觀光平台、中央公園湖上浪漫的小舟,導演將紐約的豐富多彩淋漓盡致地呈現了出來。在這樣一座充滿可能性的城市中,每個人都有追求理想的自由、愛與不愛的自由、分享的自由,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回真正的自我,暗合了影片的主題。

《曾經》的歌曲錄製場景中,場面調度的風格是清新自然的,而《重新開始》中每一首歌的場景都是那樣得自由熱情,並且和故事情節的發展緊密相關。例如格蕾塔和丹在酒吧偶遇的那首歌,丹聽到格蕾塔略顯簡陋的彈唱,腦海裏想象出加入了不同樂器配樂的演奏畫面和聲音效果。周圍的人絲毫沒有被格蕾塔的歌聲吸引,只有慧眼識英雄的丹陶醉地沉浸在她的歌曲中。這個很妙的場景,讓觀眾完全感受到一敗塗地的製作人被一首直指人心的簡單歌曲打動並拯救了。又如在帝國大廈觀光平台錄製歌曲的那一個場景,格蕾塔邀請丹重操貝斯,和丹始終有交流障礙的女兒也加入了吉他伴奏,整個氣氛就是一場音樂人的即興大匯演,激情四溢、打動人心。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運用了更多故事片拍攝的手法,賦予音樂以多層次的視覺效果,並注入了飽滿的情感內涵。

約翰卡尼用他擅長的音樂彌補了執導筒初期的青澀,在僅有十五萬美元預算的情況下拍攝出了難以複製的《曾經》。《重新開始》讓觀眾見證了他在導演路上的成長,從各個角度看,這都是一部充滿熱情、技巧成熟的電影。如果説《曾經》是一首清新悠揚的小曲,那麼《重新開始》就是一場熱情自由的演唱會,基調不同,精彩依然!

標籤: 觀後感 遇見 紐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1450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