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1

初見這本書是被書的封面深深吸引,加上書名,很是好奇這會是怎樣一個美麗的故事。但是讀了幾頁發現有些無聊,感覺就是戈壁裏一個枯燥乏味的平常故事,沒什麼意思。但是當我讀完整本書以後,我深深地被這種“平常”所吸引,甚至想去親身感受一下這種平常的戈壁生活。

作者用平淡的口吻述説着這片向日葵地的孤寂和熱鬧。本是荒蕪孤寂,草木難生的地方,卻因為作者這一家子變得鮮活生動了起來。有不愛洗澡的小白狗,賽虎;有偷鞋子的牧羊犬,醜醜;有活潑可愛,像狗一樣粘人的兔子;有穿的花花綠綠,缺胳膊少腿的雞;還有不會游泳的旱鴨子,真是好不熱鬧。當然還有整個戈壁最鮮活,最閃亮的作者的母親,既有戈壁大漠的那種豪放粗獷又有四川女人的那種煙火氣。作者通篇沒有對母親説一個愛字,但卻在每一個字裏行間,都飽含了作者對母親深深的愛戀。作者這種樸實無華的文字,更好地襯托出了這塊土地的壯美,讓你忍不住想立刻投入它的懷抱,近距離地一睹它的芳容。作者的.文字雖平淡,卻又不失幽默,荒無人煙的大漠,漫天飛舞的風沙,相差極大的晝夜温差,沒有人煙,沒有通話信號,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島。本是猶如一潭死水一樣了無生趣的生活卻因作者的幽默變得有趣起來,尤其是對醜醜的那段描述,用作者的家鄉話説“就是把我笑慘了”,特別是他舔雞,舔兔子的那一段,讓我瞬間就愛上了這隻可愛的“闖禍精”。其實這也很符合作者四川人的精神,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卻總是可以自得其樂,再難熬的日子也過得悠哉悠哉的。

最後想説説外婆,作者對外婆的描述不多,但是所有關於外婆的描述都和我自己的外婆重合。其實從一開始閲讀,我就想起了我自己的外婆,當時她和我的外公也是因為修鐵路,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我也不知道這能不能算作一種幸運。我的外婆在她離世前,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並且再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見團聚。不過時間是殘忍的,半個世紀的分離,讓一切都滄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我也在思考,是一直帶着希望念想活到最後都沒能實現,比較痛心,還是努力去實現了這些念想,卻發現一切早已不是你心中所想的,哪樣比較痛心呢?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2

想取一個高級一點的名字,想了半天還是寫上《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因為就如這本書所寫一般,樸實、平靜沒有華麗的語言,但是讀完以後卻讓人感覺到處處充滿力量。

本書作者為李娟,一個成長時期輾轉於四川新疆兩地,有過一段阿勒泰牧場上生活經歷的作家。書中描寫到的“向日葵地”是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貧瘠土地,作者記錄了母親在那裏樸素而迥異的生活細節,在作者筆下勤勞樂觀的母親,一隻名叫醜醜的大狗、名叫賽虎的小狗,數不清的雞鴨鵝,以及種了又毀的九十畝葵花地......向我們展示了母親的勤勞樂觀,更是對生活永遠充滿希望的執着。或許他們不懂得像羅曼羅蘭所説的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這樣高大上的話語,但是他們所做的事情無一不在踐行。

作者的母親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貧瘠土地,常常需要找騎車打水尋找水源,因此被她硬生生的抄近道開出了一條道,而路的盡頭就是作者家的葵花地,葵花已有半人多高。而長勢如此好的葵花地卻因為缺水,都不能保住,打出來的葵花有一半都是空殼。但是作者的母親總是信心滿滿,堅信別人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別人失去的,她也不畏俱失去。口頭禪是:“我哪點不如人了?”於是,繼續種植向日葵地,還有對於一羣動物的呵護,養着雞鴨鵝、兔子、兩條狗......為了水源搬新家,即使向日葵地收成不好,也要來回幾十里路通過開小賣部補貼家用,從不會提放棄兩個字。種地應該算世上諸多勞動中最穩妥的一種,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也就稍微辛苦些、單調些而已。然而大自然無從操控,有時候我們往往無法掌控耕耘的'命運。正因為如此,在耕種的第三年,向日葵地才得到真正意義的豐收,並非它有意殘忍,只是生活它本就如此。但只要不言放棄,保持熱愛,終能如向日葵般開花結籽。

雖然事情簡單、瑣碎,但是整本書讓人感受到某種力量。人心浮躁的年代,每個人都應該讀讀李娟的文字。因為它能讓我們這些忙着趕夜路的人,也能發現月亮真的很美。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3

打開《遙遠的向日葵地》書本,迫不及待看作者簡介,作者—李娟,看着這名字,心裏一楞,猜想,實名制,挺少見的,人一定很實誠吧。再看李娟1979年生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成長時期輾轉於四川新疆兩地,高中畢業後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有過一段阿勒泰牧場上的生活經歷,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作者與自己同一個年代,突然倍感親切,然而又比自己少了將近10歲,這麼年輕,高中畢業,成為散文作家,心中陡然對她升騰起一股敬意,嗯,了不起的李娟。這一切都引起了我濃厚的閲讀興趣。

文中第一句“烏倫古河從東往西流,橫亙阿爾泰山南麓廣闊的弋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濃烈的一抹綠痕。”“拖拽”一詞是多麼生動形象呀,一下子便被李娟的文字淪陷了,於是便愛不釋手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用明亮輕快的筆調、幽默灰諧風趣的語言、細膩深情的文字,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及自己一家人在北疆烏倫古河南岸的廣闊高地-----阿勒泰戈壁草原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向日葵生活的點點滴滴一一呈現給我們。

不管是寫春播,夏耕,秋收艱辛的勞動場面,還是寫荒野、戈壁荒漠、旋風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抑或是寫深藏的美景,秋收的壯觀景象,人物形象的刻畫、內心情感的各種體驗,雞鴨兔狗牛等動物的描寫,都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精彩致極,總之把萬事萬物寫得各具特色。李娟的文風既有李白式的'豪情奔放,又有杜甫式的悲憫細膩,既有毛主席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般的自信,又有朱自清般的素樸真摯,讓人覺得温暖、親切、真實、灑脱、大氣。

特別是寫媽媽,寫大紅花,寫得如木三分,還有寫醜醜,塞虎,神貓,寫得趣味橫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能給人啟示。儘管大地廣闊無物,荒涼,但在她的筆下,依然充滿靈性、生機勃勃、熱氣騰騰。她寫美景寫秋天豐收的盛況,寫得令人恨不得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朝着北疆那“遙遠的向日葵地”奔騰而去。在此,是不是有種貓須般輕輕觸碰胸腔般的感覺呢?

《遙遠的向日葵地》讀後感4

讀《遙遠的向日葵地》時,我問自己:戈壁灘是什麼樣子的呢?無需親歷也可以想象的荒涼和熾熱;那片向日葵地,是作者李娟母親承包耕種的一片貧瘠的土地。可就是這樣一片貧瘠的土地,卻孕育着李娟這樣豐富的靈魂,和她那看似平淡卻動人心絃的文字……

她的文字總讓人忍俊不禁,就算沒有水喝,就算沒有房子住,就算背後總有一個罵罵咧咧的外婆……夜幕降臨了,就讓我們一起跟着作者,走進向日葵地,帶着她的雞、鴨、兔子、貓、傻大個子醜醜和温柔膽怯的賽虎,一起去散步吧!讓我們去感受這個世界的安靜,感受大地的涼意,感受生活本身的詩意。是的,你以微笑面對生活,生活便會回報以微笑。

她用有趣的眼光觀察世界,世界自然也變得有趣。她愛向日葵地裏的一切:每一朵花、每一棵樹、每一粒沙……她撿着石頭,卻又心疼無處落腳的海鳥;她一邊插起稻草人,一邊憐憫它的孤單;她甚至怨恨自己吃了麻雀的冬糧。

她愛這片向日葵地。能不愛嗎?城裏的生活,無非就是讓外婆苦等下班的`她,對外婆承諾完成不了的事情。可在這裏,她卻有兩隻狗的陪伴,一羣人的關愛,還有那片金黃的微笑:向日葵的花開得金黃,白樺林和牧草堆變得金黃,人們的身上也沐浴着金黃……

難道沒有憂傷嗎?有!那裏的人們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作者自己説,所謂“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棄強一點點……可是向日葵永遠面朝太陽,所以看不到背後的陰影。李娟,和她的親人們,樂觀陽光,熱愛生活,活出了自己的“向日葵”!

讀此書前,我從未想象過那樣的生活:我不知道什麼叫作“地窩子”,李娟的媽媽只是不想刮一陣風頭髮就白了,吃着飯飯上全是土,但她只是想買一頂蒙古包都會被罵;我也不知道種一片向日葵地,補種了四次也有可能顆粒無收,我們只會欣賞葵花的美麗,葵花籽的清脆,卻不知道農人的艱辛;我更不知道,當沙塵暴來臨時,大家會是怎樣的心情……

於是,我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在我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時候,有個人正在那片遙遠的向日葵地裏,愉快地歌唱。

戈壁灘就是這樣的,它適合種向日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ngg6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