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精選)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精選)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三國演義讀書心得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

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之後聯軍失敗了,可是董卓最終也被呂布所殺。

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為了擴大自我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之後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説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我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可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之後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此刻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期望在左右的人不要研究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之後,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很多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構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並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以往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説: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能夠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2

今年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少兒版)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貫中;羅貫中描寫的三國具有很高的文學成就,成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經常寥寥數語就令人物在讀者面前鮮活起來,對於事情的發展,更是有條不紊,娓娓道來。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改編而來,描寫了劉備、孫權、曹操三分魏蜀吳的故事。《三國演義》中有眾多英雄:劉備胸懷大志,對兄弟肝膽相照。關羽英勇善戰,對兄長肝腦塗地。諸葛亮知識淵博,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在所有英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人是諸葛亮。諸葛亮原來隱居在卧龍崗,所以也稱卧龍先生。劉備聽説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曾三顧茅廬用真心打動了諸葛亮。最後,諸葛亮當上了劉備手下的謀士。第一次出戰,關羽和張飛懷疑諸葛亮的能力,不聽從調遣。因為諸葛亮拿到了劉備的.“令箭”,所以二人不得不執行命令。劉備、趙雲假裝戰敗,將曹軍領進蘆葦蕩中,藉着風勢,火燒曹軍。與此同時,關羽和張飛火燒曹軍糧草,幾對人馬前後夾擊,令曹軍狼狽不堪,倉皇逃跑。就這樣,劉備帶領的人馬憑藉着諸葛亮完美的計謀,以少勝多戰勝了曹軍。我看到此處感歎不已,諸葛亮不愧是一位出色的謀士啊!

我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感慨萬分,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3

在我的書架上有許多書,最讓我喜歡的一本就是《三國演義》這本書 。因為這本書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三個英雄爭奪天下的故事。我看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

看了這本書,許多英雄人物都歷歷在目,非常吸引我,啟發我。故事中的諸葛亮足智多謀,關羽矯勇善戰,張飛有勇無謀,尤其是,讓我十分敬佩,讚歎不已。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十分嫉妒諸葛亮的才華,結果被諸葛亮活活氣死,浪費了一個天才。在這方面我有深深的體會。那是五年級時的一件事,有個同學在測試中成績超過了我,我非常嫉妒他,疏遠他,結果成績也沒多少進步,朋友越來越少了。自從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知道自己錯了,我意識到只要有一顆真誠的心和坦率的.態度,才能交到很多朋友。

在《三國演義》中,正是因為劉備的真誠,諸葛亮才會被請出來,幫助劉備爭奪天下,要是沒有這三位難的人才,劉備哪會成功建國呢?現在就是這樣,一個人要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朋友。

《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嫉妒別人是有害的,要有真誠的心、坦率的態度,就會有很多朋友,成就事業。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4

《三國演義》中三就是三個的意思,三國就是指魏、蜀、吳三個政治國家,演義就是為了奪取政權而展開的鬥爭,“三國演義”的意思就是指魏、蜀、吳三個國家為了統一中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雖然這只是一層普普通通的意思,但他卻藴含着無比深刻的意義。有這深刻的意義,就會有着動人心絃的故事。而這部小説正是講述了勇猛無敵的趙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仁義善良的劉備,為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惜一切代價而將對手往死裏打。這部小説不僅僅是講述了這麼幾個小知識,還講述了許多經典語句呢!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悠悠蒼天,竭其有極;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計、苦肉計。

先説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啊!

《三國演義》裏也有很多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就是《三英戰呂布》了,講述了三英(劉備、張飛、關羽)重聚,打得呂布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都要把敵人給打垮,他們雖然遭到敵人千方百計的暗算,但他們仍然在堅持啊!讀《三國演義》我不由想到《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愚公為了便於人們交通,想用人力把一座大山移走。在某些人眼裏看來,這是多麼愚蠢的事啊!可是愚公卻堅持不懈,不願放棄。這種精神多麼可貴,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讀《三國演義》我又不由地想起了自己,做什麼事都老是半途而廢。有一次我和爸爸下棋,爸爸沉着冷靜,我卻煩燥不安,求勝心切。棋下到一半,我終於沉不住氣了,把棋盤一推,大喊;“不下了!不下了!什麼破棋!”説完還踩幾腳棋盤。爸爸見我這副樣子,只是笑着搖着頭。這件事雖然不起眼,嚴格來説,不也是半途而廢嗎?半途而廢,會讓人做事做到一半,功虧一簣,害處極大。我們一定要從小養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做一個堅持不懈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5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後,使我受益匪淺,明白了《三國演義》裏的各種計謀,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各路英雄好漢一齊除了官宦,有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等,消滅宦官後,為了分出勝負,構成了三國鼎力的局面,有蜀國、魏國、吳國。他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之後又招兵買馬,東山再起,最終,魏國打了勝仗,建立了晉國。

讀了《三國演義》,我才明白為什麼劉備沒有贏,原先是張飛在和劉備會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殺死;關羽沒有防備,被孫權暗算,抓了殺死;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戰敗不到半年的時間裏病死了。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貪官被抓,我真開心。想到之後劉備、關羽、張飛還有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又是多麼的懷念。

想想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沒有戰爭的`瀰漫,僅有和平的光輝,在幸福中成長。我們應當感到驕傲,我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真的很幸福。當我讀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時,我感到這實在是很悲慘。戰爭竟然連老百姓也不放過。

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歷史;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戰爭的可怕;同時我也學到了各種謀略,異常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他們很值得我學習。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發。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6

歌德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小到大,我讀過很多書,但讓我百讀不厭的還是《三國演義》。

二年級時媽媽從圖書館借來了給國小生看的《三國演義》,從此,我就跟“三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凡是與它有關的書籍,我都如飢似渴地閲讀。

媽媽看我這麼入迷,又從閲覽室借來大人們看的《三國演義》。我欣喜若狂,一把從媽媽手中奪過,一頭扎進了書中。

在書中,我認識了勇猛無比的呂布、張飛,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司馬懿,雄才大略的孫權、曹操,還有姜維、馬貸、陸遜等,他們一個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書中,我知道了劉備求賢若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知道了關羽義薄雲天,過五關斬六將,終與兄弟團聚;知道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大擺空城計,唬得司馬懿十萬大軍無功而返。望梅止渴、七擒七縱、如魚得水……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津津樂道。

在書中,我瞭解了“團結就是力量”。劉關張三兄弟齊心協力,成就蜀漢大業;瞭解了“一個人最大的`弱點,是在於以為自己聰明”,馬謖平時遇事侃侃而談,連諸葛亮都稱讚他是個人才,可是他卻把戰略重鎮——街亭給丟了,讓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計劃付諸東流;瞭解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擅自廢立天子,被天下人唾罵,最後被呂布殺死。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一個個戰例發人深省。

《三國演義》中的每個人物都各有風格,每個故事都精彩紛呈,每個道理都淺顯易懂,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7

中華文明輝煌璀璨,無數部經典文學作品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點綴着歷史的銀河。其中我最喜歡讀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演義小説,其中不止有豐富的歷史知識,還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呢。比如三國奇人左慈,能變化成羊;進曹營的徐庶,甚至有傳聞他至今活在世上;神醫華佗,刮骨療傷,臨終燒燬《青囊經》;諸葛武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關羽義釋曹孟德等等,簡直比看科幻小説還要過癮。我們現在不少耳熟能詳的`俗語都是出自《三國演義》,比如肚子餓了被説成肚子唱起“空城計”;形容人粗魯莽撞叫“莽張飛”;有人聰明伶俐,智慧超羣被稱為“小諸葛”……不少電影、戲曲都有專門的三國背景的作品,人們口口相傳,婦孺皆知。

作為一部名著,《三國演義》留給我們的不僅是戰爭的殺伐,更多的是展現給我們團結的力量。就在這個春天是新冠肺炎肆虐的日子,但全國上下凝聚一心最終戰勝了病毒,看着身邊無數抗疫戰士勇敢逆行,大家精誠團結,不斷奮戰,我不禁想起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場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向來是公認的三國第一高手,一杆方天畫戟縱橫捭闔,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人人聞風喪膽。但在虎牢關,劉關張三兄弟攜手並肩,力戰温侯,且不落下風,在默契的配合下,張飛的丈八蛇矛將呂布發冠挑下,成就了一世英名。

這次抗疫不也是這樣嗎?面對來源未知的病毒,我們是弱小的,但萬眾一心的團結,力量是巨大的。多少勇士不怕犧牲,臨危請纓,和病毒短兵相接,用生命守護生命,終於將這邪惡的病毒遏制,帶領全國人民步入美麗的春天,沐浴明媚的春光。經過這次疫情抗爭,我們一定要堅定一個信念:團結就是力量。家庭團結,社會團結,人民團結。當我們擁有了團結的力量,再大的風浪也能從容面對,再陡峭的山崖也能攀到頂峯;再遙遠的目標也能到達,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為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加油!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8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中一,作者羅貫中。

開頭寫的是劉備、張飛、關羽相識後,結拜為兄弟。結拜後發生了一系列故事,最後也就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中三國是指人脈廣泛的魏國,善於水戰的吳國,憑獲取民心收穫百姓信任的.蜀國。也就形成了北魏、東吳、西蜀的三國對立。

結尾寫得是司馬懿最後成功的統一了三國,司馬懿屬於魏國勢力的人物,也是一位故事後期經常出現的人物。

五虎上將是指西蜀的五名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黃忠屬於一位老當益壯的虎將。

蜀國出名人物死亡過程是,雲長敗走麥城,翼德被下屬刺殺,劉備無理智敗走華帝城。

這就是我讀《三國演義》的想法。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9

這個星期,我閲讀了《三國演義》,終於知道這本書為何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了。這本書裏的故事情節曲折、驚心動魄,故事七分實三分虛,這本書還是章回小説的鼻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鮮明,如曹操奸詐、狡猾,諸葛亮機智、穩重,周瑜勇猛、心胸狹窄……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第十八回《七星壇孔明祭風,三江口周瑜縱火》。諸葛亮用二十隻火船偽裝成曹操的糧船,在靠近曹操的水寨時立刻點火,二十隻船撞入曹操的水寨,曹操水寨中的船隻立馬全着火,而且又被鐵環鎖住,無處可逃,曹操士兵損失慘重。這就是“火燒赤壁”。

諸葛亮藉助他的聰明才智,不和曹操的士兵硬碰硬,而是藉助火把曹操的百萬大軍損傷大半。諸葛亮借東風,實為他熟知天文地理知識,他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看了這個故事,我才知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三國演義》眾多的梟雄、英雄中,諸葛亮是我的心目中真正的大英雄。雖然他武力不算高強,但他卻是劉備的得力助手,在眾多戰役中給劉備出了許多絕妙的主意,讓蜀國打了許多勝仗。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國演義》就像人間的珍稀佳餚,讓人回味無窮。還待我反覆細細品味。品三國,悟三國,還要用心去參透三國,這樣才能真正懂三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0

讀了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之一的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等人。《三國演義》以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納賢的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説。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説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説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説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鼈。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還有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説,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講的是東漢末年從黃巾軍起義到魏、蜀、吳三國鼎立,最後到三國歸一之間發生的故事。《三國演義》開篇就描寫生動、耐人尋味,十分引人注目。這就是十分著名的“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幽州打算招兵買馬。那天,一個叫劉備字玄德並靠賣草蓆、草鞋等維持生活的人正在看榜文,在搖頭歎氣時遇見一個叫張飛字翼德的殺豬賣酒人,兩人便到酒店去喝酒。談笑間,兩人認識了一個叫關羽字雲長的人。三人正好都想去投軍,便於第二天在張飛家的.桃園裏結拜成了兄弟,並招兵買馬,打了許多勝仗,因此也做了官。後來因為督郵胡説劉備貪官污吏,使張飛用柳條鞭打督郵,直到劉備關羽前來勸阻,張飛才停止抽打。因此事,劉備放棄了做官,離開平原縣,決定去討伐董卓。

讀完了“桃園三結義”後,我對劉、關、張三位異姓兄弟產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們三個情同手足,無話不談,並且有着共同的遠大的志向。此外,我通過“桃園三結義”也知道了劉備的善解人意,關羽的穩重,還有張飛的魯莽。三兄弟各懷絕技,性格不一,互相都是鮮明的對比。我還知道了,人與人之間都要講義氣。

《三國演義》不愧是一部歷史著作,開頭就把劉、關、張三人刻畫的惟妙惟肖。我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2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第三次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的。像漢室劉蟬,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笑逐言開)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説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如果説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説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

他凝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時年盡二十六歲。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的)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當我們羨慕地看着別人成功時,往往忽略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艱辛。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篇小説主要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鋭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

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最後病逝於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其次是我最佩服的人,他就守羽,字雲長,全稱關雲長,他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英勇善戰,他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是軍中猛虎,他手持青龍偃月刀,可謂是血性男兒,鐵血精英,義字當頭啊!關羽對劉備忠心無二。即使曹操給了他很多的好處,但他只認兄弟情義,堅決要回去。

從這本名著的時候我還收集了許多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關公赴會——單刀直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曹操下江南——來得兇,敗得慘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董卓進京——來者不善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阿斗的江山——白送"。

我要學習諸葛亮的忠心耿耿,關羽的英勇忠義,劉備的仁愛、寬厚和知人善任,魯肅的思度宏遠,孫權的名事理、辨忠奸……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好書。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3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故事大概內容是:東漢末年,漢靈帝劉協昏庸無能。後被董卓奪權,曹操等地方諸侯組成聯盟,立袁紹為盟主,征討董卓。董卓後被呂布謀反刺死。再經過一番羣雄割據,劉備、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劉備佔益州(今四川),曹操佔北方大部分地區,孫權佔江南地區。就這樣,又經過了100多年,曹操手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權。建立晉朝,統一天下。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如:空城計、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諸葛亮的三把火——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每次針對的敵人都是曹操,雖然曹操擁有百萬雄師,但對於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來説,幾把火就可以將這些兵士燒的片甲不留。我就給大家講講火燒博望坡吧!三國前期,曹操為了統一全國,而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新野設下埋伏,令趙雲去誘敵深入,然後火攻。夏侯敦一時輕敵,大敗而歸……

我還認識了三國時期的許多人物,如:英勇無畏的趙子龍、亂世奸雄的曹操、才華橫溢的.諸葛亮、英俊瀟灑的周瑜、忠誠勇猛的關羽。

讀三國的歷史,讓我開始對歷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給了我許多啟示。人要足智多謀,不能野蠻行事,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此時此刻,我又想起了易中天先生品三國時他説的一句話:”三國演義人物總共有三種形象,第一是歷史形象,第二是民間形象,第三是文學形象。”其實火燒赤壁和空城計等都是為了美化諸葛亮而編寫的。文學形象的周瑜氣量狹小,嫉妒諸葛亮的才華,並有“既生瑜何生亮”之説,其實歷史上周瑜心胸寬大,蔣幹説他雅量高致;劉備説他氣量頗大。

三國的歷史議論紛紛,沒有對也沒有錯,只要你細品三國,就會有自己心中的三國。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4

這個暑假,我又重温了羅貫中的著作《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以章回體形式出現的長篇小説,也是歷史演義小説的開山之作。從作品體例到題材內容,《三國演義》在中國小説歷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而這個暑假我對《三國演義》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賢者之死,死的憋屈

魏蜀吳,曹操、劉備、孫權身邊有無數的賢者,有惜才之人,也有不服之人,讓人記憶最深的莫過於魏國的郭嘉、司馬懿,蜀國的龐統、諸葛亮,讀書筆記.吳國的'周瑜、陸遜。當然,也有許多有才之人都不到賢明主公的賞識而投奔他人。郭嘉,死得最輕的人,僅僅為了曹操,為他獻計獻策,水土不服,卧病不起,他也希望曹操可以贏。他死後,曹操很傷心。

而有兩個人的死與諸葛亮有關。一個是龐統,一個是周瑜。“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有幸得到了二人,可龐統卻心懷妒忌,而亂箭死與落鳳坡,龐統的才智與孔明不分上下,唯獨在為主公獻計之上,有了不服,儘管種種跡象預示着他的死亡,他卻執意領隊前進。另一位周瑜也是心懷妒忌,一開始就知道諸葛亮的才智,想着除掉,可不是有用處就技不如人,三氣周瑜,留下了一句他的怨念“既生瑜,何生亮?”對啊,既然周瑜這個智慧之人出現,為什麼要有諸葛亮的存在?和孫策一樣,英年早逝,死的心懷怨念,死的憋屈。

寂寞諸葛亮

一直住在南陽,知道自己的才學卻隱居山林不願出門參與紛爭。直到徐庶推薦給劉備,三顧茅廬才讓諸葛亮受恩為劉備打天下。可他還是很寂寞,蜀國的國君為人善良,是一個很好的主公,一篇《出師表》表達了他內心的感恩、寂寞、無奈。遇到周瑜,知道不會成為自己人,長相俊美,才華橫溢,必定有高傲且容不得別人的想法。諸葛亮明白,一邊處事一邊拜託別人不讓周瑜知道他過於聰明的智慧。可還是無奈周瑜的嫉恨。他是以劉備第一,自己利益第二的原則,三氣周瑜,讓蜀軍大獲全勝,卻讓自己失去了一個好對手。後來龐統也為劉備做事,同為江湖人嚮往的伏龍、鳳雛,卻不似他想的那樣明智,智慧和他自己不分上下,卻在為劉備處事時衝動了。看着西方落下一顆星時,正值七夕,諸葛亮再一次寂寞了。第一次哭了出來,失去了一位友人或者也算是一位可以和自己拼才智的人。

三國演義讀書心得15

自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就一齊走向了投軍之路,他們一路上驚驚險險,幸好三兄弟齊心協力,打了不少勝仗。可是他們也有兵敗的時候,因為他們缺少一個軍師。劉備從水鏡先生那兒得知:得到卧龍、鳳雛先生二者之一就能夠安定天下。於是劉備三顧草廬。最終請來了卧龍先生,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因為他的得力相助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擒孟獲……之後他們都死了,可是他們很勇猛,可是他們的後代都是昏君,在這本小説中,我明白了:什麼事都要以大局為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時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1weoj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