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合集7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合集7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合集7篇)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1

讀着吳非老師《不跪着教書》的這本書,我被吳非老師的教育理想所深深地感動着。

讀了《只要肯讀書》一文,我在思考,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不跪着教書”呢?我認為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認真地讀書,不停地讀書,永遠地讀書,從書籍中獲得教育智慧。吳非老師説:“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吳非老師在文中講了這樣兩件事:他有一次在骨幹教師培訓班上講課,看到坐在前排的兩位教師一直在説話,旁若無人,且時進時出,引得一些教師側目。教師竟然如此缺乏基本修養,吳老師很費解,只好當場提請他們不要妨礙別人。還有一次,吳非老師到江西“支教”,一上午的報告,千人會堂中手機聲此起彼伏,響成一片,前後左右,教師都全無顧忌地高聲通話,就像走在大街上一樣。教師文化素質、道德素質低下,不少人枉為一名人民教師,這一點我深有同感。

很少看到有教師主動讀書,能拿起書本的'也是一些時裝,美容,汽車、婚姻家庭……能拿着一本《讀者》看一看的,就已經是愛好文學之人了。能經常在一起談談最近所讀書籍的人寥寥無幾。吳非老師説,凡此種種,讓人感慨不已。很多時候,他都不忍指責同行,知道每個人都有具體的難處,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名師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他説:“不管以後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説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他期望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我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閒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説讀書也行”。因為,“只要肯讀書,什麼都好辦。”

我認為,教師讀書是關係教育成敗的大事。教師不讀書,就沒有教育理想,就沒有教育信念,就沒有教育思考,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活力,就沒有教育創新,一句話:就沒有教育生命。教師只有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一輩子“站直了”教書!讀書,思考,實踐,再讀書,再思考,再實踐,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規律,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所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育進程中堅持遵循這一規律,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2

這是吳非老師的一本著作,看到書名《不跪着教書》時,心怦然而動,為什麼説不跪着教書?不跪着教書是什麼意思?等等,這些疑惑堵在心頭,要想知道答案,讀下去吧!現在我終於把這本書讀完了。

這本書一共分為六輯: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和在歡樂中沉思。雖説是六輯,但是我認為有一個總的理念就是無論是校長,還是教師、學生都應該具有審辯式思維,遇事要先思考,再去做。

書中篇篇觀點鮮明新穎,分析問題一針見血,給人耳目一新,讀後受益匪淺。正如吳非老師在“序”中説的:“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呢?”這話發人深省。

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人而不是神,也不是偉大的蠟燭、園丁。我們與學生應該是共同成長的朋友,在生活中也是相互影響的夥伴,所以我們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然後想法處理好與學生之間的.這種平等關係。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教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就這幾點做起來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多讀書,不讓自己“文化貧血”,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不要跪着教書,那麼就應該做站直了的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不斷地學習,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遠和智慧,勇於創新,勇於挑戰。同時也要讓學生不斷地發現人性美,做一個正直的、真誠的、寬容的、有愛心的、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3

拜讀了江蘇省特級教師吳非老師撰寫的《不跪着教書》這一本書,剛開始是被這書的題目吸引了,因為這觸及到現行教育的痛處和反應了教師的尷尬。

吳非老師所描述的是教育界普遍存在着的一種狀態:教師屈服於應試教育和獎項、榮譽的獲得,成了考試分數或各種比賽的奴隸;教師缺少終身學習、提高專業水平的習慣。隨着社會的發展,對孩子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與此同時,由於獨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環境,對獨生子女的教育在實踐中又存在着很多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獨生子女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着許多問題,諸如好勝、自私、獨立性小、依賴性大、寬容度小。而有些家長更是縱容自己的小孩,讓教師在孩子面前無法樹立威信。

在這一系列問題面前,我們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繼續做教書匠?還是做個獨立的思想者。如何在新的環境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更是重中之重,更是我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於孩子們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但教師更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

所以我們要:

(1)善於學習,積極進取。教師只有成為好的學習者,才能成為好的教育者。

(2)大膽創新,領先潮流。創新精神是知識經濟社會教師的靈魂,教師只有具備了創新精神,才能以創造性的勞動培養新一代創造型的人才,引導學生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4

初次發現這本書是在某個悠閒的下午,不經意間這個書名中那個大大的“跪”字刺入眼簾。中國人曾經有着千百年給封建權貴下跪的歷史,人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逆來順受,我相信我們都不只一次的聽到奴性思想這個詞,可是,在教育的範疇裏也用這樣不和諧,甚至刻薄的字眼我還是第一次見。我很困惑,什麼是跪着教書?誰在跪着教書?當然我更擔心的是:我在跪着教書嗎?

書的作者是一位善於思考的長者,也是一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任教於南師大附中。他叫吳非,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彙集成這本書。雖是隨筆雜感,但也用其中幾篇雜文的題目將全書細分為: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閲讀、往高處飛、實話怎麼説、在歡樂中沉思六個板塊。雖是隨筆雜感,卻沒有散文雜文般零散朦朧,每個故事都讓人深思,每個問題都擲地有聲,讓我一邊讀,一邊問着自己:是這樣嗎?

作為教師,不同於其他職業特點,説起來特殊,又很單純;説是辛苦,又充滿幸福。這本書開篇就説到:一位合格的教師,就説一盞燈,也許燈光未必耀眼,但一定能長久的照耀人一生的道路。不要簡單的把你的工作理解為謀生的手段。的確,教師這個職業常常被縛之高台,説我們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給了我們很多溢美之詞,也給了我們諸多束縛和非議。例如上次國小生給老師打傘的事件觸動很多人的神經,一度成為熱議的話題。但我相信凡是登上過三尺講台的老師,都曾被孩子感動過,都因為孩子滿足過幸福過。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我們培養出了人,一個有感恩之心的人,只要能經常地發現這樣的孩子,我們就會覺得既幸福又平常。感恩教育時下成了一個流行的詞,其實我一直認為班上坐的大多數孩子都是普通的人,我沒有想過要培養多少社會棟樑,沒有想過我的學生要多幾個高精尖人才,我只希望他們懂是非,辨黑白,希望他們能甘於平凡,熱愛生活,可以成為一個有温度的人。

吳非老師在書中的“序”中説:“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讀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身為師者,如果自身的學習能力都不是有效率的,那又怎麼去教那些孩子呢?如果自己都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又跟學生談什麼底藴積累呢?在書中《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作者還説道:終身學習的立學之本是什麼,是獨立思考精神。學生不敢説,不敢想,是因為開始老師不準説不能説。從指鹿為馬的時代,就有了能不能説真話的'問題。語文教師不能跪着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着的,他的學生只能趴在地上了。所以,不跪着教書,是一個教師最初的姿態,也應是一個終身的姿態。很難想象一名卑躬屈膝的教師能夠教導出光明磊落的學生。老師還是得有點思想,有點脊樑。

書中還提到,吳非老師認為評價一位老師的工作,簡單地説可以是三句話:讓學生喜歡你的課,讓學生喜歡你任教的學科,讓學生有終身學習的意識。讀到這三句話,我想大概是我只能算是入門級,我孩子為讓學生喜歡我的課而努力奮鬥着。書中也提到了影響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教師的風格。作者用生動直接的話語進行了比喻,沒有風格的教師一如泥胎木偶,他的語文課如破廟庸僧在談禪。看來,教學風格延續着教師的教學生命。

用吳非老師的話説總得有點質疑的精神,於是在粗讀了這本書後看到作者對於很多老師犧牲自己陪伴家人時間説是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對於這樣的説法,我個人是覺得有點偏激了,勞作是神聖的,休憩也是神聖的。但每個人對於兩者之間的權衡有着自己的考量。另外對於書中對於現存教育體制的一些質疑,作者也是抱有些消極情緒的。

不管怎麼説,不跪着教書是一種理想的狀態,但我們至少得有那麼點風骨,有那麼點風格。教師也不僅僅是園丁,他本身就應該是一朵美麗無比,賞心悦目的花。就如最近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的那篇文章一樣,只有老師是優雅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優雅。只有老師是從容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大氣,只有老師是幸福的,我們的孩子才有望明亮。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5

寒假裏在讀吳非的《不跪着教書》,其實一開始是瞭解是同事推薦的一篇來自他的博客文章,孫女考了三個一百分他所產生的擔憂——給人印象深刻。看過了文章後,到圖書館借書正好看到作者寫的書,順手借來了。在難得的寒假閒暇中讀着,漸漸被作者睿智的思考、犀利的筆鋒所吸引,同時作為教師也產生了共鳴。

讀完“我不喜歡你的世故”,我的腦海中立刻就浮現出了一個孩子的話:我家有兩個psp,你有嗎?你家就住隔壁那個破小區,你這個窮光蛋!同作者一樣,我同樣也不能忍受這個孩子這樣的炫耀、市儈,雖然與教學無關,但是在課堂中就是會出現這樣不和諧的音符,仗着家裏條件不錯,把家庭條件一般的孩子不放在眼裏,挖苦諷刺,不懂得尊重別人,缺乏平等意識。其實,他班級的同學中有條件更好的,家裏大別墅、開寶馬,但是卻從來不炫耀,為人低調,學習踏實勤奮,從不把“錢”掛在嘴上,但在愛心節或捐款時會慷慨解囊。作為教師,除了教書,還要育人。雖然這樣的孩子沒法讓人喜歡,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從潛移默化的教學中讓他感受到他的言行是錯誤的,只是不知道對於生活在社會、家庭大環境中的他有沒有效果。

如果説作為教師看了吳非的書會有共鳴,同樣對作為家長的我也有啟發。作者開家長會時遇到了一位和孩子一起寫作的家長,雖然這位家長沒有很深的`文學功底,但是她願意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我們白天是教師,回家還要成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結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做完了家務之後,是否還應該反思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長。

最後,就作者的一段話來勉勵自己:“一個合格的學生,他的成長不僅注入了教師的智慧,更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教師都能成為合格的教師,家長都能成為合格的父母,中國的教育還會有那麼的的困難嗎?”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6

聽到《不跪着教書》這個書名就覺着新奇,教書就教書幹嘛是跪着,和不跪呢?帶着這份好奇我捧起了這本書。

本書作者是任教於南京師大附中的教授級高級教師王棟生老師寫的教育隨筆。書的封面就告訴我《不跪着教書》告訴你,教育有多難,教育有多美,同時封面也為我解讀了跪與不跪的涵義。既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着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她的學生會是什麼樣的人?發人深省的思考引出,教師是什麼,怎樣才能不跪着教書?

人們常把教師比作辛勤的園丁,無私的春蠶等等,我覺得,教師不僅僅是園丁,自己本身應該是朵花,賞心悦目,吸引學生,教師不僅僅是春蠶,他的`生命在每一個季節,在奉獻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所以教師就是普通的人,有自己的家庭孩子,有自己的生理想,教師也是一個站直了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讓學生銘記於心並學習的人。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悟是,教師要有獨立思考的精神,因為我們不僅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既傳道,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教師首先要是一個思想先進,厚重,不盲從,很自信的人,學生才能懂得為人處事世,更能成為有思想有魄力,有高尚品格的人。如果教師自身缺乏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很難想象他所教的學生會是什麼樣子,真如王老師所説培養精神的侏儒。

所以作為教師就要修煉自己,讓自己成為有愛心的人,如《永不凋謝的玫瑰》一文,深深打動了我,它告訴我們在教育中給學生留一些申訴的時間,不要讓孩子的善意被忽略,都一些耐心,都一些機智保護孩子的純真善念,這樣就為將來就會更加美好。

同時書中好多關於教師自身素養提高對於教學的作用也讓我受益匪淺,所以讀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讓我更清晰的意識到教育更重要的是傳道。所以做好自己才能受益他人,讓我們不斷修煉自己,做一個具有精神高度和生命厚度的人。

《不跪着教書》讀書心得體會7

第一次閲讀時是被書名吸引着,那時候還不知道吳非是誰?因為是一篇篇隨筆,我也就隨意讀了一遍。感受是吳非老師性格率真,語言犀利。

十多年前的一次培訓會上有幸聆聽了王老師的講座(那會知道了吳非就是王棟生老師)。那是一個炎熱的下午,屋外雷聲陣陣,暴雨如注,但是大家被王老師的講座吸引着:我清晰地記得王老師告訴我們他的一隻眼睛高度近視,幾乎失明,但是他的心是明亮的;他給我們展示希特勒那張傲慢的中學畢業照;給我們講述希特勒與維特根斯坦之間的矛盾而引發的屠殺猶太人的推斷;給我們講述他想寫一本《教育失誤一百例》……

再讀《不跪着讀書》,我的眼前就彷彿坐着王老師,低垂的眼袋頂着一雙迷茫的雙眼,講述着他的所見所思所感,他直言不諱,他坦誠正直。

王老師關愛每一個學生。他説課堂上“小睡有何不可”。現在的學生,特別是中學的學生,學業負擔並沒有因為“減負”的文件,口號而減下來,成堆的作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每天忙着應付着作業,沒有足夠的時間睡眠,更不用説留點時間給“思考”了。為什麼學習?為什麼寫作業?為什麼考試?為什麼這麼忙碌?當你不知道為什麼做這件事的時候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每天市裏的“百校行”總會抓拍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的鏡頭。總會因此而曝光學校,曝光教師,曝光學生?你可知學生為什麼在課堂上睡覺?王老師看到孩子在課堂上睡覺時,“請同桌幫他蓋件衣服”,並對大家説,以後上課如果誰睡着了,就輕輕地替他蓋上一件衣服。讀到這的時候,我心裏非常感動,為學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而感到高興。

王老師鼓勵每一個老師。他説“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我們很平凡,但是我們的學生需要最出色的教師,需要偉大的教師”。他鼓勵年輕教師要有精神追求,要有獨立的思考精神。如果教師都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如何能有獨立思考的意識。我們看看現在學生的作文就知道了。還有幾個孩子能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出自己心中的話?“假大空”沒有改變,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更嚴重的是“抄襲”“套文”層出不窮,學生的大腦成了別人思想的“跑馬場”,學生的作文成了別人文章的“鏡像”。為什麼會這樣?我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教師也不會寫文章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抄來抄去,丟失的'不是文章,而是獨立的思想與精神。要想有獨立的思想,“只要肯讀書”。可能有老師會説,現在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閲讀。真的沒有時間閲讀嗎?我們看到很多老師現在上課備課都不備了,拿着陳舊的教案,也能坦蕩蕩地走進教室,面對幾十雙渴望知識的眼睛,是如何能做到不汗涔涔的?我很想知道其中的“訣竅”。

王老師是一位理想主義者,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從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矛盾和對現實無奈。正如他在“序”中所寫:年輕時以為教育是詩,教師的一生也在為教育寫詩,沒想到後來總是要為教育寫申告狀,為學校的墮落而憤怒,為教師的尊嚴而呼喊。作為教師我認為自己應當是理想主義者,而現實卻總在種植悲觀,我以為自己的工作對青年成長有意義,沒想到青年常常會對一個教師的理想投來同情的目光……

雖然這些文章是十多年前寫的,我們從當下的教育場中仍然可以看見王老師所描述的故事。教育是緩慢的,教育的變革更是緩慢的,讓我們懷揣着夢想,在教育的“田字格”裏書寫一個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3y9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