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彙編15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彙編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彙編15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

知道這本書很久了,但真正坐下來靜靜的細細的翻看卻是第一次。打開它,一幅幅畫卷躍然眼前,一個個故事向我們訴説,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革命先烈們卻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們展示了一羣有氣魄有力量有風度有抱負的革命先驅、一段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

紅色之旅對斯諾來説是一段神祕而又奇妙的旅程,一個外國人竟然和千萬裏外的東方古都的農民、戰士有了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繫。

斯諾的這本書,我理解他分為5個部分,探索紅色中國,中國共產黨的由來、長征、同紅軍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帶着疑問,走進了紅軍生活的地方,從這裏他認識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他也對共D產生了最初步的認識,慢慢的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共產黨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指導,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國紅軍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巧奪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草原,頭上頂着戰鬥機,面前迎接着大自然帶來的挑戰。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毛主席説過:“年輕人就像八點鐘的太陽,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但最終是屬於你們的。”我們青年人即使生在和平年代,也不應忘記無數在革命鬥爭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驅,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此刻的幸福與安定,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心懷感恩,把長征精神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芳華立誓,不負眼中星辰熠熠,我們要做新時代敢於追夢敢於圓夢的新時代青年,肩負初心和使命,敢試敢為,勇敢的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奮鬥向前,揚帆起航。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2

1937年的十月,埃德加·斯諾發表了《紅星照耀中國》。贏得了億萬讀者。成為了當時最暢銷的書之一。

通往“紅色大門”,認識了周恩來。通往延安的道路上,認識了毛澤東、朱德。在紅軍大學認識了校長林彪。就讓我們跟着埃德加·斯諾的腳步走進這“紅色大門”吧。

當斯諾走進紅軍隊伍時,軍中的場景使他很是驚訝,看見有這一個普通的人,難道他就是毛澤東,穿着一身洗的發白的紅軍裝,戴一頂普通的紅軍帽子,左胸上衣袋中裝着一個陳舊耳磨亮的鐵煙盒子。他酷愛抽煙,單憑這一點就能知道這是誰了吧,談笑間他已經抽了幾根煙,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他那爽朗的笑聲。似乎可以給人無窮的力量,可以穿透一切困難險阻。可就是這麼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他帶動和指揮着一個世界上最大的革命隊伍,中國人民解放軍。

當斯諾吃中餐的時候,他看到,當時的菜也是十分簡單,主要吃的是粗米和饅頭,蔬菜和肉早已成為當時的珍貴物品,就連他這種“稀客”吃的.都如此“簡單”。無法想象紅軍吃的有多差,但就是這樣,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隊伍,怎麼會有精神和力氣去搞生產,幹革命,作為他們的領袖,毛澤東又是如何帶領他們做到的呢。

通往“紅色大門”的路途中,斯諾漫步在陝北的窯洞中,思考着,探索着,破舊的窯洞裏,除了幾間簡陋的傢俱,其餘都是書。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的各種書籍,讓人愛不釋手。突然,他被一張掛在土牆上的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的人正劍眉微皺,雙眼望向遠方,目光炯炯有神,神態自如,他渾身散發出一種神聖而堅定的氣質,這個人就是毛澤東。照片傳遞出來的是眼神中的鎮定和豪壯,多年的戰火不曾在他的臉上留下任何痕跡。

從斯諾的真實描述中,我知道了毛澤東,他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在世界歷史中,大家會永遠銘記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名字——毛澤東。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3

合上《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有一點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許多人物均在童年中經歷苦難,但苦難真得像我們想象中那樣習以摧毀人的意志信念嗎?我看未必。

苦難雖然很長,但從另一個層面來讀,苦難會成就一個人。

的紅軍司令員彭德懷,少年時便經歷過苦難。“他六歲那年死了母親,他的父親續絃後,後母增援彭德懷,因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在那裏常常挨老師打。”這裏《西行漫記》中對其童年的描述。

彭德懷的童年固然很苦,但同時童年也鑄造了他那平易近人,簡樸,接地氣的性格,堅定他革命的信念。可以説,是童年的苦難成就了彭德懷司令。

苦難的.童年是許多共產黨員的共同特點,因此,才有了的長征,以及抗日戰爭的勝利。

放眼古今大多名人,苦難是否也伴隨他們呢?

正是烏台詩賓以及仕途上的苦難使蘇軾揮筆一就,寫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嫦娥”的美好祝願,正是司馬遷的宮刑之辱,才使他鑄就了“史享之絕唱,天韻之離騷”之史記;正是杜甫經歷妻離子散之苦,才揮筆一就,寫出了“感時光濺淚,恨別鳥驚的兵荒馬亂之景。

苦難鍛鍊一個人的意志,培養一個人的自立、能力,磨揀一個人的體格。“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經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亂其所為”。

但,經歷苦難一定就能成功嗎?當然不是。

彭德懷有一度時間被捕,但他在國民黨的嚴刑拷打下,仍保持自己的意志,寧死不屈,並未吐露一句祕密。在被釋放後,成為司令。倘若彭德懷貪生怕死,招供了,那個戰於不勝的司令肯定也不古在了。

因此,在經歷苦難時,只有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打敗苦難,鍛鍊自我而不是被苦難打敗,難有這樣,才能利用苦難,最終成就精彩人生。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4

1905年,斯諾出生於美國堪薩斯城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年輕時當過農民鐵礦工人和印刷學徒。大學畢業時,他開始從事新聞工作。1936年6月,他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着生命危險進入陝甘肅地區。在西北紅色區域4個月的經歷,給斯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半生的時間寫出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經典著作。

《紅星照耀中國》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神祕面紗,澄清了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流言蜚語。斯諾以四個月的經歷為依據,用客觀真實的態度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

有一次共產黨開了聯歡晚會,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一些高級幹部將領同羣眾一起坐在草坪上,毫不在意弄髒了褲子,讓草沾到身上去。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親切和藹。在這些領導人中我最喜歡彭德懷將軍。他聰明敏捷,吃苦耐勞,還很活潑。既有身為將軍嚴肅的一面,又有孩子氣頑皮的一面。作為將軍,彭德懷深得軍心,非常有影響力。六千英里的長征旅途,彭德懷將軍大部分是靠步行走過來的。身為將軍,必定有馬匹可騎,可彭德懷將軍寧願自己步行,也要把他的馬讓給走累的或受傷了的同志騎,不讓一位將士掉隊,可見其對將士的關心體貼。彭德懷將軍有一件衣服讓他很得意,那是在長征途中打下敵機後用繳獲的'降落傘做的背心。彭德懷將軍同部下一樣只有兩套制服,都不佩戴軍銜領證,這就體現出將軍和將士的平等,一視同仁。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真實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紀實經典。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5

戰鼓打響,硝煙四起,硝煙中不斷迴盪着一聲接一聲的吶喊聲,倒地聲。有人逆風前行,有人拼盡全力,有那麼一個人願意自己從天堂跳入火坑,獨身一人將一場紅色長征帶到世人面前,揭開那神祕的面紗,將中國推向了世界,暴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以一名外國記者的身份,寫下此書。

書中的故事令人既熟悉又陌生。書中提到曾問老百姓們為何如此偏愛紅軍,結果他們樸實而又真切的回答,如今聽來仍牽動着今我們的心:“他們是百姓的軍,是救國的軍!”是啊,他們用自己的血肉築起長城,用自己的身軀保衞了祖國安康,他們值得我們永遠歌頌!

古話説得好:“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戰士們徒步走完遙遙長征路,雖道路崎嶇坎坷,雖路途危險重重,前方未知,但他們最終看到了那“萬里長城”。

在萬千戰役中,最觸動我心絃的是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壯舉。他們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為了泯泯眾生,那30多名隊員不惜以生命為代價,敢於面對一切困難。傷痕累累的.身體裏有着的卻是如青竹一般剛直的靈魂。這是一條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鋪成的路。每一位紅軍都是一位偉人,不求回報,無私奉獻。為革命,為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在勝利號角未吹響前,絕不鬆懈一分一毫。直到鮮血染紅夕陽,直到人民不再恐慌,直到中國可以驕傲抬頭,這並不是他們非做不可的,但他們就是用肩扛起了這份重任,在自己家園受到敵軍侵犯時,挺身而出。

這是見證中國崛起的一部鉅作,它記錄了中國從水深火熱中慢慢爬起的過程,向世界各地展現了一個充滿朝氣的紅色中國。在此,我要感謝斯諾,是他讓我們知道紅軍那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我們紀念那些紅軍,同樣願紅軍精神永存於世人心間!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6

利用暑假的空閒時間,我閲讀了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所著的《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是埃德加·斯諾的不朽鉅著,一部文筆優美、紀實性強的報道性作品,記錄了自一九三六年六月至十月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情況。

那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到處都是荒棄的天地、飢餓的`人民和頻繁的戰爭。那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躋身歷史的大舞台,他們或智慧、或英勇、或民主、或仁義……

一九三六年,三十一歲的斯諾,一位孤單英雄懷揣着對中國革命和戰爭種種好奇和疑問,冒着生命危險,踏上了紅色蘇區,只為尋求真相。從這一年的六月至十月,他用旁觀者冷靜、客觀又帶着些幽默的筆觸,帶我們走進了那段紅色歲月。沒有空泛的理論和枯燥的政治術語,也不同於目的性明確的宣傳稿件,在他筆下,一個個的生活、戰鬥的場景撲面而來。斯諾採用採訪、敍述、日記等多種形式,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樂觀、自由、平等、和諧的“紅色之邦”。

在這本書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賦予了永恆和崇高。不論是彪炳史冊的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還是年齡雖小鬥爭經驗卻很豐富的“紅小鬼”,他們彷彿從書中走了出來,眼神堅定,笑容純粹,有血有肉,豐滿立體。這些紅軍戰士偶爾也會有些粗魯、莽撞,但是內心的赤誠、意志的堅韌卻像天上的星星一樣熠熠生輝。

通過斯諾的筆墨,我們得以窺見紅色中國的產生、發展、壯大的原因,瞭解到那片紅色區域上人們的生活和戰鬥。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生活讓我們猶如踏上了那片土地,呼吸着那純淨的山風。在微風中,我們彷彿可以嗅到理想,嗅到那些即使歷經絕境也沒有動搖的信念,那些犧牲自己保全他人的高貴心靈……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需要我們去了解,更需要我們去把握它發展的客觀規律。讓我們跟隨斯諾的腳步,走進那段風雲起伏的歷史,感受那充滿激情的歲月。相信經過這趟“紅色旅程”,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7

近幾日,因為學校的推薦,我去讀了一本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報道性文學作品,其作者是埃德加·斯諾,一位十分優秀的美國新聞作者,他來到了當時動盪的中國在報社工作,跟隨着紅軍共同生活,而這本書則描寫了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這本書一共有12章節,語言雖然樸實平和,沒有過於繁雜的辭藻堆積修飾,但確真實可信,字裏行間都透露着濃濃的情懷,刻畫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如毛澤東、周恩來等;同時又敍述了一件件入木三分的故事,如蘇區教育、長征、西安事變。

在眾多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本篇主要記述了他採訪毛澤東的情況,通過與毛澤東幾個晚上的談話,他了解到毛澤東的生平,童年時期如何反抗他的父親,如何讀書,如何影響他一生的故事;如何從軍,如何進入長沙師範學校,投身政治活動,創立文化書社,反對軍閥,組織工人運動等等。尤其是他如何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以及作為共產黨員毛澤東的輝煌事蹟。毛澤東是億萬農民的大救星,領導中華民族走向解放,而且文采斐然,詩詞字字豪放,有着“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壯志豪情,如今很多人的家裏還掛着毛澤東的畫像。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在做出大事業前,總也免不了刻苦學習,堅定信念,將來如若我們也要幹成一番大事業,必將這樣才好。

從本書一字一句中,我都能體味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革命大無畏主義精神。紅軍用火一樣的愛國情懷,燃起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熱情;用鐵一樣的堅定意志,帶領着中華民族走向解放的道路。

“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如一顆閃耀的紅星照耀着中國的西北,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8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血的歷史圖冊,它可以讓我們知道,中共及其軍隊所經受的苦難、犧牲。我們今天的幸福來自昨天中共黨人的每一次浴血奮戰,多少人的鮮血鑄就了我們的今天,可想而知今天的幸福是用鮮血凝結而成的。《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

這不得不使筆者想到《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靜毅然離家出走,投身"地下革命"事業,為革命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熱情;《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為黨的革命事業傾盡一生心血,鞠躬盡瘁。在為黨的事業而奮鬥的路程上,面對重重挫折打擊,不管是林道靜還是保爾,他們都不曾放棄,儘管前行的路充滿坎坷,儘管他們知道這條路艱辛異常,可他們只當這些打擊、坎坷是豐富人生的元素來對待,從沒有放棄自己的命運,這種不服輸的、大無畏的精神,在現在當是一筆無價的財富了。

以上的種種,不得不使筆者在深有感觸與熱血激情的情況下,去闡發感慨:這是怎麼樣的黨,多麼偉大的黨!縱有千萬文字的追捧也捧不"紅"這樣的黨,文字是多麼蒼白無力,但有林道靜、保爾以及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這樣血淋淋的人物存在,他們願意為黨的勝利傾注一切,就連出身在美國在生活背景、語言、習俗各方面有差異的埃德加。斯諾都從中國革命和它的領導人身上,感染了火一樣的熱情,在艱苦鬥爭時用自己的筆進行戰鬥,只為了他開始"信仰"的一切黨。

筆者閲讀紅色書刊並不甚多,但僅憑以上幾個鮮活的人物以及《紅星照耀中國》中所述的黨在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時的艱辛與犧牲。我們就可以體會黨在困難時期的艱苦卓絕;體會黨在鬥爭中的崢嶸歲月;體會黨在領導人民走向勝利時的無限偉大!心繫這樣的黨,我們應該感到榮幸與自豪。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9

中國是很強大的,我們看了這本書,會了解到,很多關於中國的事情。

有了這本書,讓我們中國人看到,會很欣慰,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外國人,説明外國人都比我們中國人還了解我們以前中國的故事,説明這本書是非常重要的,是值得大家去看的一本書,看了這本書,我們中國人會更團結,更勇敢,這是我到國中以來讀過最好的一本書,這本書讓我懂得和同學友好相處,不怕困難,勇於抗爭。

上次我們去拓展,去玩那個逃生牆,我們同學齊心協力,還有老師最後一起,上個那個逃生牆,我們用了很短的時間完成了,在這之前,我就看看紅星照耀中國,懂得了團結。

這本書記載了,我們紅星勝利了80週年,當我們去攻擊日本人的時候毫不留情,直接上場殺敵,大吼一聲,我看見彭德懷,指令領軍隊,拿下勝仗,革命戰爭是非常久的',到現在已經80週年了,還成立了馬克思主義,這本書影響了我的一生,如果更團結,更用信心,這本書的作者是斯諾,是個美國人,他都這麼瞭解中國,咱們中國人應該還沒有他這麼瞭解過,説明咱們要看這本書,才能瞭解咱們以前中國的故事。

看看現在我們的長城是以前我們的,軍隊給我們建造的以前的軍隊是特別厲害的,敢於犧牲,黃繼光同志是非常好的,他用生命贏取了中國的勝利,嗯,中國簽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都是自己,打不過別人,而簽訂的條約是非常不平等的,把領土,和別的地方都讓給了別的國家,現在還沒有完全回到我們國家,所以我們國家是還要繼續努力,爭取把數於我們自己的領土要回來。

我看過這本書的好要流淚了,這本書寫的太感動了,有些軍隊團都壯烈犧牲了,我讀過這本書,深有感悟。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

84年前,一位帶着重重疑問的記者踏上了旅程,隻身一人來到這個充滿了疑團的地方,“紅色中國”,這被銅牆鐵壁所遮擋住的革命根據地,即將為他揭開神祕的革命精神。這個年輕的記者,就是埃德加·斯諾。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斯諾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宣揚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共產主義精神。要知道,當時還沒有一個外國記者遠渡重洋的揭開紅色中國的祕密,斯諾作為一個先驅者,坐上前往西安的慢車,會見了一位位革命的棟樑。

斯諾通過重重封鎖,來到了周恩來,毛主席的面前,他們都是那麼的平易近人,在困難面前冷靜思考。在充滿硝煙的歷史中,為了解放天下所有被壓迫的人民而奮鬥!帶領着羣眾一步步邁向成功,晚霞的餘暉映照着,微弱的火光,在草地上亮了起來。

在這些革命家的帶領下,在同一個偉大目標的指引下,一個個無名英雄站了起來,他們性格各異,卻又有着同一個偉大的目標,他們質樸無華,但戰士們隨部隊爬雪山,過草地。在一次次的衝鋒陷陣中,紅軍的英勇無畏,彷彿如一幅畫卷展開在了我的眼前,草地上的每一顆紅星,如希望散發出的光芒,漸漸模糊了,這紅星指引着方向,這難道不就是歷史中閃耀的光芒?在深黑的夜裏,散發自己微弱的光……

回到當今,歷史早已翻篇,英雄們仍在我們心中,重温了這段歷史,我汲取到前進的動力,面對如今的困難,我們應響應時代的號召,在困難之時,獻出自己微弱的火光,這,就是紅軍精神!

夕陽西下,似血般的晚霞染紅了無邊際的草地……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1

《紅星照耀中國》出自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之手,本書介紹了關於紅色政權,革命戰爭及一些高級指揮員讀完此書後,我收穫頗豐。

作者一開始帶着許多的疑問及其懷疑的態度,不顧生命危險,衝破國民黨嚴密的防線,來到蘇區。1936年的中國,十分的落後,戰火紛飛,處於一種戰亂之中,作者在蘇區採訪了許多領導人,如:周恩來,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朱德。此外,作者還親自參觀了許多地方,看見了紅軍和白軍對待農民的不同態度,嚴厲的批判的國民黨。在這一次次的事件過後,作者漸漸的明白了紅軍的`意義,也明白了,紅軍並不像外界所説的那樣不堪,反而十分的強大。

本書中不僅僅有作者的採訪,還有許多描寫人民疾苦的片段,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下面這一片段:

你是否曾經見過一個誠實善良的好人——努力工作、“遵紀守法”、從來沒有傷害過任何人——卻有一個多月連一口食物都吃不上?這種景象極其悲慘,令人目不忍睹。瀕臨死亡的皮肉掛在他的身上,起着皺褶;全身瘦骨嶙峋,根根骨頭清晰可見;他的目光已經渙散;儘管她是個20歲的年輕人,行動起來卻如枯槁的老嫗一般,拖着身軀一步步的往前挪動着。如果他還算走運,他應該早已賣了妻女。他已經把自己所有的東西都賣——房屋的木料,大部分衣服。

這一片段,作者運用生動吸引的手法描寫了這個青年的悲慘經歷,特別是讀到下文,那些軍閥因自己的利益就扣押糧食,眼睜睜的讓那些人死在大街上,看到這,我內心十分的憤怒……

在那個年代,人們活得多麼的艱辛,好好吃一頓飯,其他人能夠團聚,已十分高興,而現在的我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整天抱怨,這抱怨那,讀完本書後,我決定以後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讀完《紅星照耀中國》後,我堅信作者所説的一句話:“這顆紅星不僅會照耀西北,還會照耀全中國。”我想在不久的將來,這個紅星也將會照耀全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2

幾張紙輕描淡寫下的一段曲折歲月,卻承載了幾代人濃墨重彩的奮鬥青春。我們無法回首親視那段傷痛的歲月,卻可以在此書中窺見一斑。

當時之中國正值兵荒馬亂之際,在北洋政府與軍閥割據不斷交替的混亂統治和日寇野心勃勃的外敵侵略中,一批國人終於在不斷探索中覓得一條共產主義路。幾千幾萬的.知識青年被激發出偉大的夢想,又投身民間,激起無數無產階級的一腔熱血和激烈號召,其中不乏有像果敢謙遜的農民學生毛澤東,像法國求學的獨立共產者周恩來這樣的人。他們深信他們的終會造就更豐滿的生活,又為之而奮鬥。

有人不遠萬里赴保安,有人年紀尚小就一腔熱血自願當紅小鬼,有人棄國從共,有人未成家立業先鞠躬報國。他們或義憤填膺,嫉惡如仇,或至死不渝,血戰到底。面對這對中國幾乎是滅頂之災的危難,文人投筆從戎,壯士獻身為國,他們深信革命必勝,自由之花必將盛開。

然而,在博古和李德的左傾錯誤下,紅軍被迫展開了戰略轉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紅軍強渡烏江,攻克泉州,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高聳入雲,白雪皚皚的大雪山,穿過杳無人煙,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地,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造了中國精神,打開了革命的新局面。既表現了紅軍的英勇作戰,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又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意志。

時至今日,長征精神仍照耀於國人,影響着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而長征本身也換了一種方式存在,我們再無需奔波抗戰,奮勇殺敵。但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必要以長征精神為信念,嗜學勤奮,以天下為己任,所欲有甚於生者。傳承紅色基因,讓紅星永照中華,讓中華之風永駐世界之林!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3

世界上的那一顆紅星

——讀《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埃德加·斯諾是美國著名的記者。説是美國人倒不如説是中國人,之所以説是中國人,是因為他一生為記錄中國共產主義戰爭為工作,從某種程度來講斯諾是中華的鬥爭的記錄者和見證者。

斯諾在1936年6月至10月到了中國西北部去實地採訪中國共產黨,可就是這一去便註定他寫這本書的命運了。

這本書講的是,埃德加收集軍事將領的談話,工人、戰士、知識分子的談話,揭示了中國紅軍的真正形象以及與日本戰士,國民黨的堅定鬥爭,讓全世界恢復對中國的信譽。因為當時世界不瞭解中國是否為馬克思主義者?綱領是什麼?國民黨與共產黨到底哪方對?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爭論是什麼?他們是什麼人?還有很多問題去問中國。

其中對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渡河英雄,內容講的是紅軍先鋒隊的指揮員劉伯承,他曾在四川的一個軍閥的隊中當過軍官,他熟悉這個民族,瞭解彝族人痛恨漢人,他前往與彝族談判,最後得到了武器,與紅軍聯合打敗川軍,巧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從中我看出了紅軍的機智與勇氣,和各個少數民族對統治的憎惡,以及希望恢復和平,追求自由的願望。還有紅軍必勝的決心。

書名是紅星照耀中國,那麼其中的`紅星又是什麼意思呢?沒錯,紅星便是紅軍,那麼中國又是什麼呢?中國是世界上的那一顆紅星。

從宏觀上可以説,這本書是一本劃時代的鉅作,推翻了外界對中國共產主義的負面影響,讓中國共產黨可以展翅飛翔,一鳴驚人。向世界展現中國最英勇的一面,也是這本書,給予國家很與民族希望,以振奮,以自由。

中國是世界上的那一顆紅星,它也必將照亮整個世界!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4

在即將上八年級的暑假中,我與埃斯加·斯諾一起走過這條雄偉的紅色之路。

1936年是中國國內局勢大轉變的關鍵性的一年。作者埃斯加·斯諾帶了當時無法理解的關於革命與戰爭的無數問題,六月間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着生命危險,進入紅色區域,成為了第一個進行採訪的西方新聞記者。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記者埃斯加·斯諾的不朽名著,被譽為“研究中國革命的經典百科全書”。作品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日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紅色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作者善於表現人物的外貌、心理、個性,大量採用白描、細節描寫、對話、特寫等表現手法,將人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斯諾在書中用細膩的筆觸寫到了多位紅軍將領:氣度恢宏、學識淵博的毛澤東,温文爾雅、談吐不凡的周恩來,健壯如虎、疾惡如仇的賀龍,德高望重、老當益壯的徐特立,信仰堅定、熱情真誠的`徐海東……這些傳奇式的人物個性鮮明,頗具特色。

《紅星照耀中國》讓我們彷彿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深深地感受着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偉大光輝歷程,深刻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和感受到偉大的英雄壯舉,從而擦亮心中的信念之燈,點燃心中的紅色激情,並將自己融入民族振興的偉大事業中,讓紅色精神在不斷地傳承中獲得永生。

如今,在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共產黨就似一顆紅星,永遠照耀着中華大地!紅軍長征精神永存在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5

在老師的推薦下,我看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是一部關於血的歷史書籍。它讓我們知道了誰為我們創造了現在的幸福生活,還讓我們瞭解到了中國紅軍所遭受的苦難和經歷的艱苦歲月,是多少人的鮮血才鑄造了我們的今天啊!

先讓我談談印象最深刻的紅軍吧。説到紅軍,首先浮上我的腦海的是他們的熱忱和信念。他們永遠都是以最温柔的態度和最親近的口吻對待老百姓,跟老百姓親切聊天,無論身份的高低,永遠都會以平等的姿態與他們相處。據斯諾介紹,紅軍指揮官始終與戰士們同吃同喝同住,與戰士們在一起打鬧,而且還經常坐在一起談天説地,非常地和睦,以至於連孩子們都積極踴躍加入他們。

其次就是紅軍強大的精神力量和那勇敢鬥爭的靈魂。斯諾在書中“大渡河英雄”片段中提及,當紅軍面對敵人的火藥炸彈時,面對空蕩蕩的索橋時,他們從未退縮,而是始終勇往直前!光是這一點,就已然突破敵人的防線。

長征之路,如此的艱難,紅軍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在漫漫的長征途中,他們面對的不僅僅只是敵人的火藥炸彈,還有惡劣的自然環境。紅軍面對的不僅僅只是翻山越嶺,還有比這更艱難的自然環境,如佈滿積雪的雪山,那寒冷的温度給人的'生存帶來了直接且強勁的威脅,甚至將人活活凍死。《長津湖》中一個片段所示,眾多戰士就在積雪中因酷寒而失去生命。而他們雖被掩埋在積雪中,但卻始終保持着穩握鋼槍的姿態。僅此一畫面,即可感受到紅軍戰士對革命的崇高信仰。

我敬佩紅軍,因為他們沒有把任何物質追求放在革命精神的上方,他們堅信“一個國家如果沒有獲得獨立,那他們的前景一定是黑暗”。他們用實際行動換取了中國農民的信賴,同時激勵着中國農民拿起武器去與敵人鬥爭,為中華民族的奮起而鬥爭。這也證明了,中國紅軍對老百姓的影響之大。

紅軍戰士們捨生忘死,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一抹濃墨重彩的紅色,是他們成就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這就是我眼中的紅軍,也是我的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3wvl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