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要繼承中華先人的智慧結晶,學習先人的優良品德,以先人名士的教導為教誨來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提供到的關於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範文,歡迎大家閲讀參考學習。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描寫的是中國哪個節日?”“元宵節。”參賽選手回答。這是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省委、省婦聯、山東廣播電視台主辦的2015年首屆“國學小名士”山東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現場的一幕。此次大賽自6月至12月舉行,有上萬名選手報名參加,經過層層選拔,共有12名選手脱穎而出進入總決賽。這12位選手都是在複賽中通過“國學”和“美德”的雙重考驗進入決賽的。

此次比賽突出“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首屆“國學小名士”冠軍劉康寧説:“古人説過,學習最好的時間有三個,馬上、枕上、廁上。我覺得,我們應該利用好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空閒時間,抓緊學習這些經典文化。”

“我知道國學不像景泰藍黃花梨,能隨隨便便拍出天價,讀四書五經也不能頃刻送人上青雲,中國文化不在於追求‘實用’,更重要的是有一種‘不羈’的精神。”來自臨沂市蘭山區臨沂第一中學的謝奕辰説,“我讀蘇軾的‘詩酒趁年華’,他原本寫來是為自遣,但在我讀來,卻成了空前絕後的浪漫……”

此次比賽設計了眾多環節,全面考查選手對於國學經典的理解與運用,也深深地影響了這些“小名士”的成長。參加“國學小名士”的昌樂縣昌樂二中的侯朝捷説:“我從詩中獲得了一種力量,感受到古人的一種智慧和心態。”來自蘭山區的侯懿軒説:“我不僅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加感受到國學的力量。”

此次活動啟動以來,這些選手除了自己參加外,還帶動了大批中、國小生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僅參賽選手在各地學校結合“國學小名士”建立的國學社團就達20多個,參與公益活動近3000人次,直接影響和帶動周邊人羣超過10萬人,在全省青少年中掀起了傳承國學、傳承美德的新氣象。

去年7月,來自棗莊賽區滕州市第一中學的“國學小名士”高晗,以大姐姐的身份走進當地國小的留守兒童羣體,輔導他們做作業,和他們一起玩遊戲、畫畫,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讓留守兒童度過了愉快而美好的一天。由於父母長期在外,缺乏來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親情呵護,高晗就用談心的方式鼓勵他們好好學習,敦促他們不能因父母不在身邊而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同時,她還特意為留守兒童們上了一節暑期安全課,提醒他們注意身邊的安全隱患,遠離危險。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在滕州市區一家幼兒園裏,近20名孩子端坐在教室內認真地齊聲朗誦《弟子規》。這堂國學課的老師不再是孩子們熟悉的面孔,而是來自滕州一中的“國學小名士”徐楊和呂文興。課堂上,徐楊、呂文興通過各種小典故、小寓言,把國學知識和傳統文化生動地傳授給孩子們。

“本來覺得小朋友們不認得字,教起來會比較困難,沒想到20多分鐘後,他們就已經能較為流暢地朗誦。”徐楊説,在這次活動中,他不僅過了一把當老師的癮,還通過弘揚傳統文化,獲得了成就感,內心很愉悦。

據比賽主辦方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的“國學小名士”活動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為主題,旨在讓青少年通過對國學經典的學習,把傳統文化中的正能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讓他們因此而收穫成長。

來自東營的季軍田藝萱説:“這次能夠參加‘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我很開心。這是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也能讓我從經典文化精髓中汲取養料,從而感悟人生,修身養性。”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這首詩出於梁啟超之手,當這首詩用在我們中華少年的身上時,卻顯現了我們原本的特色。看完山東首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時,讓我感慨萬千,電視裏少年們的表現讓我為之震驚!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 知行合一 學以致用

誦讀經典:比賽中,各位選手實力強悍,不相上下,以自己的實力拿到了高分,從這一點看來,可見他們讀的古詩詞有多麼的廣泛。我和他們相比學識,我不如他們。

傳承美德:待人真誠《大學》裏面曾説過:“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以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成於中形於外。”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在獨處的時候,也要像在人前一樣,用這個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不能做我們説的不誠信的事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可能這些道理我們大家都懂,但是做起來卻不怎麼樣。我覺得自己不如他們,我還要再繼續加強道德修養,在慎獨這個方面多下功夫,我也會改正自己的不足,去為了實際的應用而學習,並在實踐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也許我們在生活中都被慣壞了,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神仙般的日子,完全不知道謙讓和禮貌。在餐桌上我們也許只顧自己而不顧他人,自己顧自己一個人埋頭吃了起來,我們在餐桌上嘻嘻哈哈,大聲説話,打電話不出去打而是在餐桌前打,長輩還沒有坐下,我們便迅速的拿起筷子吃,我們喜歡吃的卻加不到,就跑下位子去夾。這一點我必須要改正,因為這些缺點讓我的修養一點點的`從手中溜走。在飯桌上應該上長者先入座,在餐桌上我的主動性不高,沒有積極為長者倒水,我會改正。第二在吃完飯後,我們的盤子裏還剩下很多食物,沒有踐行光盤行動。《朱子家訓》告訴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謙讓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融讓梨》和《山羊過河》的故事,我們從小都在説,但讓我們去實踐起來,我感覺還是有些困難,以後我一定會自己努力改善自己。中國古語也有云:非知之艱,行之惟艱。所以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將古人的道德規範踐行到底,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公共衞生,助人為樂:看似簡簡單單的兩件事,只要我們伸伸手就可以完成的,可我們偏偏還完不成。當我們看到撒亂一地的垃圾桶時我們視而不管,有人遇到困難時我們不管不顧。古語有云:一語不能踐,萬卷圖空虛。子曰:“君子貴人而賤已,先人而後已。”看到老奶奶的菜撒了一地時,我們應當毫不猶豫的上去幫助她。現在報紙網站上時時會出現一些見義卻無人勇為的尷尬事件。當老人倒在地上、出車禍的人倒在路上這時候數十人經過卻無動於衷,我相信他們心裏十分糾結,但是就是因為一個個自私的顧慮斷送了他人的性命,這難道不令人悲哀嗎?孟子曾説過:“助人者人恆助之。”我相信,當我們幫助了別人,別人也會來幫助我們。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開始,行便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那麼知行合一,反映到我們平時考試上,別人問我答案,我知道不能説,而我卻告訴了別人,便是我的知與行沒有真正地讓它相輔相成、相互融合。

學以致用:既然我們學了這些國學經典,就要用他們來時刻規範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真真正正具有良好品德的中華少年!

國學小名士觀後感1600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珍寶。四言詩經,五言古風,唐詩宋詞,構成了詩歌國度中無比壯麗的景象;飽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藴,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最燦爛的瑰寶之一。清詞麗句,恢弘奇偉;遨遊詩海,美不勝收。

古詩是什麼?要讓兒時的我來説,那就是一些稀奇古怪,難以理解的句子。而這些難以理解的句子,在考卷上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在低年級時,背古詩對我來説是最複雜不過的了,背個詩簡直比登天還難吶!可當我今天看了《國學小名士》後,我看到各位哥哥姐姐們那脱口而出的背詩速度,實在讓我驚呆了!他們口中那一句句優美的古詩,都是祖先留下的財產,這一份份財產,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華燦爛文化的啟明燈,照亮了我們對古詩熱愛的激情。

古詩句的境界也很高,不只是字面上的描寫風景、人物、心情等,更重要的還是隱藏在詩句裏的深層意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這句詩句提醒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時間是不會倒回來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句詩告訴我們要像竹子一樣堅強,頑強。"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詩告訴我們做凡事都須艱苦鍛鍊,不斷磨礪,才能取得成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詩是勸告我們小時候要努力,不然長大了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古詩句的意境也很多,讀着讀着,眼前就出現了一幅幅動人的畫面。“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伊人獨立花下,落英繽紛,一雙春燕在細雨中飛翔。晏幾道把相思都描繪得如此浪漫,在下真是佩服。“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緻。妙哉!妙哉!

可是自從有了電腦、手機這些高科技的東西后,人們有什麼問題就會使用它們查詢,可以搜到很多的滿意答覆。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才變得很少去通過書籍查找資料。那就更沒有多少人會去在意故事詞了。

我通過看《國學小名士》對古詩詞加深了理解。古詩詞已不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了,古詩詞是每個中國人必須瞭解的文化,古詩詞有着悠久的歷史,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中國,隨着時間的流逝,語言也發生了多次的變化,從古人説的文言文到現在説的白話文,文言文現在也成了學習的一種,它們都被挖掘了新的價值,這種價值是無價的。

我對《國學小名士》裏的哥哥姐姐們都讚不絕口,我要向他們學習,多積累古詩詞,多瞭解祖國文化,多看些好書,多儲存有用的知識。

同學們,讓我們向祖國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讓我們向古詩詞的方向前進吧!

標籤: 觀後感 國學 名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gnv20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