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熱】《活着》讀書心得

【熱】《活着》讀書心得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着》讀書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活着》讀書心得

《活着》讀書心得1

又是一本沉重的書。花了六個小時讀完了福貴曲折的一生,但我想人的一生可不是僅僅五個小時就能讀懂的。開始福貴種種惡劣的行為真是讓我恨的咬牙切齒,看到後面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相繼離世,獨留福貴一個人在世,彷彿身上的力氣也一點點抽盡。最心疼的還是有慶和苦根,他們年紀還那麼小,放在這個時代,他倆誰還不是一個家的寶兒。看到有慶死後,福貴那句話:“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想是撒滿了鹽。”想必這鹽是撒在了福貴的心上。心疼有慶,他活着還沒穿過一雙好鞋,那麼善良、有愛的孩子,有糖懂得分享給媽媽和姐姐,為了不把鞋子穿壞,在大冬天都能赤腳上學,我們現在穿這麼好的鞋有時都覺不暖和,可想而知有慶的小腳丫該有多冷,沒想到他最後死去都是因為給別人獻血……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以我現在的年齡還不足以讀懂這句話,理解的還不夠透徹。第一遍讀這本書,我的理解只浮於表面,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對這本書一讀再讀,也許那時我會改變我此時的一些想法,亦或者讀懂更多。

《活着》讀書心得2

《活着》一書,我幾乎是哽咽着讀完,設想踏在福貴的人生道路,每走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難的沉重,淚水似乎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空氣中處處瀰漫着絕望的歎息,精神的支撐感覺隨時會被瓦解。福貴幾乎時時身陷生與死的邊緣,痛苦的掙扎,在一次次希望的破滅中堅忍不屈的活着。生命裏難得的温情被一次次至親的離去撕扯地粉碎。然而他並沒有失去活着的勇氣。帶着對親人的回憶拼盡全力地活着。正如作者餘華所説:千千萬萬的人讀到了絕望,而我寫得卻是希望。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來自於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苦難終將過去,珍惜當下,好好活着。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是書中的一句話,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扣問自己,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思索再三,努力的意義也許就是讓自己變得好一點。今天我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求一次人。今天,我少些抱怨,明天就會越來越好。今天我多堅持一次自己的夢想,明天我就離它更近一點。也許我走的慢,但只要堅定地走下去,總有一天,能到達我想要的生活。

經過一天的忙碌後,終於可以沉寂於桌前。外面是沉重的夜色,寂寥的空氣裏,不知道湧動着世人多少的哀愁苦樂,也許那就是人生的五味陳雜吧。正如米蘭·昆德拉所説的“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想起了身處異鄉的妹妹一直拼命的工作,多了一些生活的感觸。手骨折了依然在工作沒有休息,只為心中神聖的職業—刑警而傾盡所有精力。我覺得好的文章從來都不是詞藻如何華麗,而是能讓我們看到,聽得到那個人源自內心無聲的訴説,可能因為她有一些使命感與執着的情懷吧,可笑嗎?也許是的,但她眼角熬夜的黑斑,一點都讓人笑不起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愁。想要自己上一個台階,除了奔跑還能做什麼?我們將來都會死,毫無疑問。正如史鐵生所説“死是一個不必急於求成的過程,我們終究會面臨”。但帶不走我們曾經擁有的精神財富。回想自己求學生涯,揮汗如雨的日子裏伏案桌前,煩躁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寒冬裏,起早貪黑,畏縮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在周遭人陸續工作,心浮動過,想要放棄,卻堅持着。我忘不了忙碌中充實的自己。我不知道我未來會是怎樣,但有一點很確定,我要看很多書,那是一份心靈的寧靜。

《活着》讀書心得3

餘華的《活着》一書是朋友送給我的,看書的整個過程又好奇又煎熬,好奇的是為什麼書要叫“活着”?難道是主人公大起大落經歷萬般艱難而功成名就的一生嗎?隨着看完,才知主人公並沒有功成名就,大起大落萬般艱難倒是經歷了不少。煎熬的是這個故事承載了太多悲傷。

有的人活得幸福輝煌,有的人活得痛苦平庸。富貴的一生從幸福到痛苦,從輝煌到平庸,最大的悲哀也是此,所有人拼命努力,努力工作,努力賺錢,只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能擺脱平庸,活得精彩。

“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隻小雞,雞養大後變成了鵝,鵝養大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我們徐家就是這樣發起來的。到了我手裏,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變成了鵝,傳到你手裏,鵝變成了雞現在雞也沒了。”《活着》就從徐家的敗落寫起,成了富貴坎坷一生的源頭。

富貴敗光了所有家產後,他的母親對他説:“只要活得快樂,窮也不怕。”可富貴真的活得快樂嗎?敗光家產住到鄉下的'時候他的父親就死了,母親患病他去城裏求醫卻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看到這一幕我尤其着急,直在心裏吶喊:你快回去呀,你有主角光環的,你不會死的,你母親還等着你呢,你的妻兒還等着你呢,他們會很着急的。我雖抱着着急心態,卻一點不敢敷衍,認認真真看完過程直到結果,結果是什麼呢?結果是他和戰友被解放軍俘虜,才得以歸鄉。母親卻早已過世,妻子含辛茹苦帶大一雙兒女,女兒鳳霞也因一場大病成了啞巴。作者最終沒給富貴任何主角光環,他救不了他的母親也救不了他的鳳霞。

我以為他們一家人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隨着大躍進等社會變革,艱難的生活,用他們的生活反應當時的苦,然後告訴我們,我們現在豐衣足食的生活來之不易等等,可是,並沒有。這只是悲劇的開端。

妻子家珍因為換上軟骨症而幹不了重活,兒女還小,重擔就落在了他身上。為了讓兒子能夠上學,他把女兒送人,同樣作為家裏的女兒的我憤憤不平,又慶幸我生活在了一個好時代,。雖然最後女兒回來了,還嫁了人,還生了個大胖小子,卻因大出血死在了醫院裏。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被醫生抽乾了血,也死在了醫院裏,醫生和縣長沒有受到任何的法律制裁,才驚覺,那不是我現在生活的時代。兒女相繼死去後,家珍也隨着去了。女婿在工作時,出了意外也走了,留下小小的外孫和富貴相依為命。富貴給外孫煮豆子吃,外孫因吃豆子被噎死了。

看到最後,情緒倒沒了多大起伏,我想,作者給富貴的主角光環就是他還活着吧,會繼續活着吧,在失去了所有之後,經歷人間最痛之後,一顆心已千瘡百孔之後,沒有輕生的念頭,對生活也不報任何希望。他還有什麼可失去的呢?那頭陪伴他的、也叫富貴的老牛嗎?作者用冷酷的文筆描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

《西雅圖時報》評價説:餘華沒有煽情。每一個沉重的悲劇都是痛苦的。《活着》是一次殘忍的閲讀。

活着,其實並不複雜,它是最簡單化的人生。人們常説的“我活得好累”不過是要求得太高了罷了,活着只是活着,是生命的延續,沒有喧囂浮華,也沒有功名利祿。可是,如果活着只為活着,人生倒是沒了精彩沒了追求,活得平庸了呢。

《活着》讀書心得4

讀完這本書,我哭了好幾次,淚水打濕了一大片枕巾。第一個讓我流淚的地方是有慶給他老師輸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麼懂事、可愛的小孩,每天上學前、放學後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還那麼孝順好學!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我的童年也是和羊一塊長大的。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有慶被活活愁死的悲劇呢?我想可能是這個社會現實造成的吧!作為當時的醫生,能救活縣長夫人是能得到好多好處的,而救不活卻可能招來禍患!而一個平常農家孩子的命能值幾個錢?臭死了大不了賠幾個錢!

在他們看來有慶的命就像一隻羊、一頭豬,用得上已經很好了!這不僅有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看的一篇報道。同坐一輛車的農民和工程師一塊出車禍死亡,工程時被補償了幾十萬,而農民卻只有5000!難道工程師的命是命,農民的命就不是命了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為什麼要分等級?為什麼法律上寫着平等公平,而一邊又做出違背自己諾言的事?我並不是崇洋媚外的人,可在許多方面我們的確應該向西方國家學習!

縱觀全文,當富貴的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相繼一個個去世時,他還活着!但它的.活着比死更難,活着在那時需要膽量和勇氣!因為只要你活着就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忍受貧困生活與精神的折磨!面對貧困的生活與親人去世的事實,我敢説有90%的人會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其實她那點打擊相比富貴又算得了什麼?

而現實生活中,受到打擊挫折如工作不順利、大學聯考落榜、愛人趨勢等而選擇死亡的有多少人!他們不知道或者才是勇氣、才是勝利!他們的命不只屬於他們自己,還有父母等等!他們在這個世上還有未盡完的責任與義務!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為了活着而活着。

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為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所以或者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煎熬!但不管怎樣,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寶貴的!我們要像富貴一樣,不管發生什麼,都要堅強的———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5

餘華的《活着》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説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為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説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為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裏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為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着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説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説《活着》的評價,艾米麗對《活着》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敍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説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説“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説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着,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温度的筆調娓娓敍説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説“……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温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活着》讀書心得6

《活着》是餘華的名作,之前很多人都像我推薦過。因為一直不是很喜歡那個年代的故事,遲遲未看。最近鬧書荒,拿起來看看,竟有種“不虛此行”的感覺。

福貴由一個富貴家族的少爺,到敗光家產、被抓壯丁、女兒聾啞、兒子獻血死亡、女兒大出血死亡、妻子病逝、女婿事故慘死、外孫撐死……從那以後,福貴就始終成了孤零零的一個人,與一頭老牛為伴,那頭牛也叫福貴。

福貴的一次又一次地失去、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卻又要面臨新一輪的挫折。在這個過程中,他竟如此平靜,每一個可以讓人“歇斯底里”的打擊,他好像都選擇了默默接受。在讀書的過程中,更為其心痛,更為其不甘。可看完整個故事,再去想想,對福貴來説,在那個時代活着真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事假如他抗爭了又怎樣?不過徒勞而已。

和福貴相比,我們真的需要感謝這個時代。尤其是剛經過一場可怕的'疫情,活着是多麼幸福的事情。盡全力地去活着也是我們和福貴面臨的同一件最重要的事。還好,這個時代,我們能看見更多,能聽見更多,在面臨打擊時,很多人也不是孤身一人,你身邊總有人比你強大,並且願意一直温暖地站在你身邊,甚至保護着你。

但願,這世間每一個“勇敢樂觀”的福貴都不再孤獨,不再擁有這悲傷的故事,他們不僅活着,而且幸福地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7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的是一個民國時期的地主家的少爺徐富貴,由於年輕時嗜賭放蕩,輸光了家產,導致家道中落後淪落為佃農。之後,隨着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着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在讀到福貴的故事開頭的時候,我深深地對這個紈絝子弟的嗜賭放蕩、不思進取感到厭惡。他天天只知道吃喝嫖賭,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卻不知道珍惜。在他的身上,完全沒有一個合格的兒子、丈夫該有的樣子。可是,在他家道中落之後,他終於有了覺悟,慢慢地開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一點到是讓我非常欣賞。家珍剛開始的時候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後來福貴對她一見鍾情,把她娶回了家。後來她一直忠誠地陪伴在福貴的身邊,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他們剛結婚的時候,福貴還是原來的那個紈絝子弟,我剛開始有點不明白為何她還是會對福貴不離不棄,後來我覺得這可能跟那個年代女性受的傳統教育有關。在她們的心中,丈夫就是自己的天,不管自己的丈夫是怎樣的人,自己都應該對他忠誠,不離不棄。

在我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開始覺得福貴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他後期作為一個下層勞動人民,命運深受時代的影響。他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地死去,自己卻無能為力,這種深深的無助與絕望感接二連三地摧殘着這個可憐人的身心。可是同時,我也覺得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在有些人看來,他的人生可能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可是,從他自己的敍述中來看,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的悲慘,在自己所經歷的苦難中,還是充滿了幸福與歡樂,儘管這些幸福與歡樂都比較短暫。在他的心裏,自己的妻子賢惠忠誠,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自己的子秀孝順,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自己的女婿踏實能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所有的這一切,都帶給了他幸福與歡樂。因此,他對書中的“我”講述他的故事,並沒有表現得多麼悲傷,他在敍述自己的苦難時,彷彿在講的是別人的.故事,語氣中甚至透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種輕鬆和滄桑感。

在書裏有這樣一句話:“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揭示了作者想要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福貴看着家人接二連三地死去,儘管心裏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卻沒有選擇跟着他們死去,他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見,家人其實並不是他活着的主要意義,他並不是為了家人而活着。正所謂:“存在即合理。”,福貴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他就要好好地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不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就是他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合理性。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活着是為了金錢,有的人活着是為了權勢,有的人活着是為了愛情……當他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彷彿失去了活着的支柱。最後,自己選擇走向死亡。這些人都沒有體會到“活着”的真諦,他們都不知道,活着,才是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好的意義。活着,比什麼都珍貴。

《活着》讀書心得8

在還未看內容時我曾做過這樣的猜想:小説既然取名為活着,那必然是表現主人公在經歷萬難後仍然堅強的活着。帶着這猜疑我細細品讀餘華的《活着》,讀完之後讓我倒吸一口冷氣。雖為活着,但卻讓我不斷地看着鮮活的生命在這個活着的故事中一個個死去。

《活着》這本書太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線,那些曾經鮮活,最終變的死寂的生命卻已深深的映在我的心上。本書作者餘華用冷靜的令人發怵的筆調記述着這個故事。

在我看來餘華是冷漠無情的,他何以讓那麼善良的妻子,那麼聰明伶俐的兒子乃至更多人相繼離福貴遠去。只留下我內心無聲的歎息和淚水。

福貴的兒子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他的母親説。大多數人應該在這個時候心痛不已。有慶對生活充滿無限的嚮往和希冀,即使貧苦艱難的生活,即使福貴簡單而粗暴的教育方式,他都那麼的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他愛他的兩隻小羊,為了割草和上學每天來回奔命。所以當他在父親面前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我衷心的笑了,因為我似乎看見了有慶的希望。可是令我無法接受的是有慶的.突然死去。就像今天我們知道的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一樣,有慶的死冤枉而荒謬。由於血型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逼着去獻血,他竟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一切就像一個巨大的詛咒。女兒,妻子,女婿,外孫,最後福貴只剩下自己。和一頭也叫做福貴的老牛。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年月,因為並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不禁有些戰慄。全書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闔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更多難以承受的苦痛,我們依然要堅忍,頑強。這或許就是生命的力量,這或許就是活着的呼喚。

餘華這麼説他寫作的緣起——

“我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説,就是這篇《活着》。”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傷的情節之間,福貴仍然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述説苦難的時候,眼睛裏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痛欲絕,還是倖免於難的麻木。正如我們終會明白,無論現在我們經歷的是何等的幸福喜悦,抑或是何等的艱辛苦難,只要活着,再多的苦與累終究會被時間一一磨去稜角,或許在那時我們已經記不得有多苦有多累。

人們總説人猶如那樹葉,抽芽、舒展、枯黃、飄落,終究腐爛在泥土裏。但我想這不應該是我們懼怕和擔憂的,樹葉的美還在於襯托鮮花的嬌豔,我們的一生終究還有過程的美麗。

像福貴那樣活着,像那頭老牛那樣活着。儘管有些蒼涼的意味,但終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但終究還有福貴活着惦念着他死去的親人。活着就是一種幸福。

這本書於我看來揭示了一種高尚:那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世界。正如主角福貴貴,一生坎坷多折,經歷了家境的破落,經歷了國共的戰鬥,經歷了文革的動亂,經歷了所有親人先後離他而去的苦痛,最後與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相依為命,默默的活着,無牽無掛的活着,在死亡的陪伴下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我想餘華最想告訴讀者的是:活着給人以一種力量,一種使人堅強去面對一切的力量;一種支持人無論遭受怎樣的打擊,都堅持生存下去的力量,一種隱藏在人們骨子裏的一種力量。

《活着》讀書心得9

我總以為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着。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的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湧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歎息,又彷彿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着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於敗壞家業,淪落為餬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淨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的活着——已成為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説:”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説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於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於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局,因為人性的共同,因為只要活着,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

《活着》讀書心得10

這本書講述的是老農民福貴遇到一個遊客後,敍述自己的一生

富貴,名字富貴,實則命運給予他的是富貴還是災難,這似乎是一個無從解答的問題,是諷刺還是現實

在他身上真正的展現了命運給予一個人一生的“圓滿”,似乎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承受了所有的災難。在他還是地主階段的時候,堵博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對婚姻的不忠,到最後的流落街頭,被抓去打仗期間,母親臨死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對於雙親以這樣的離恨離開人世,相信這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範圍,但是福貴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繼續為了活着的人而繼續活着,他這一生最慶幸的是有一個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妻子。為他生了一兒一女,由此,命運對他是公平的,在讓他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人世間最圓滿幸福的家庭。以為惡運就此到頭。但這似乎只是不幸的開始。女兒因為生病成了聾啞人,福貴再一次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繼續為了生活而活着。雖然這期間忍受了各種因為大自然以及這個社會的變遷而帶來的種種磨難,但是他們都頑強的一一戰勝命運給予的苦難與折磨。

為了活着,可以更堅強,為了活着,他們依然繼續保持着最原有的初心,為了活着,忍受着內心的麻木,為了活着。。。而繼續的前行着。命運似乎就是這麼任性的無情的在考驗着一個人在困難面前所能承受多少的重量才能折腰屈服,妥協,再一次的向富貴伸出了惡運之手-奪走了他最疼愛的兒子。

富貴是絕望的,但並沒有為此妥協,努力的前行着,為了活着的人,他有使命,有責任。繼續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當他們以為命運就此放棄“光顧”他們的時候,命運再一次帶着友善前來關照。這此應該是幸福使者來臨吧,當他們以為自己聾啞的女兒要一輩子獨守時,命運安排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守護者來守護他們的女兒,這一切似乎真的很完美。完美到不真實。但卻又真實的存在,前面有多美好,後面就會有多殘酷,本是帶着美願來卻又留下滿地的心碎而返。女兒難產致死,妻子病情加重也離世,女婿一次意外出工被傷亡,留下的可愛外孫本以為可以相依為命,卻也不幸離去,看着至親至愛的人一個個的先他而去,這份悲傷,這份絕望,普通的人又如何能承受,對福貴而言。他這一生,圓滿了。

在他一個人身上經歷了所有人所經歷的過往,接受了命運給予的一次次安排。就如他所説,想起來的時候,有時候傷心,有時候塌實,至親的人都是他送走的,當他有一天要走了,心無牽掛,沒有牽盼,這種內心的坦然,這種人性的境界,不是藝術又是什麼

《活着》讀書心得11

喜歡夜的黑,那是屬於自己的時間,彷彿一切都慢了下來,安靜獨坐一隅,敲擊鍵盤跳躍的字符所帶來的温暖和踏實。

如果一個作家沒有透徹的感悟,也寫不出來讓我們有靈魂震顫的作品來,我一直認為在文字的流淌中,抒發作者的是一種情懷,讀一本好書,尤如和作者促膝長談了一次,心靈的感悟與碰撞。

而每一部作品都是源於生活,餘華先生所著的《活着》就是建立於一首歌的感動之上。當他聽到了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離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而寫,書中主人公福貴面對種種的困境,一個個親人的離去,現實的殘酷已經身心疲憊,讀到這時我認為一個正常的人是無法堅持下去了,然而他依然堅強的活着,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沒有一句報怨的話,他不需要別人的同情,他只是盡力完成他本就應該完成的事情,讓我們明白,活着更多的是忍受,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用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人的內心的強大超出我們的想象,沒有不可能,只有你自己放棄了自己。

楊絳先生説: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福貴的一生在我們眼中是悲慘的一生,而在他的世界裏更多是這就是生活,生活不管怎樣對待我,我依然要堅強樂觀的活着,與別人無關。

跨過去,不管是陽光還是黑暗,都是嶄新的開始,去迎接一切生命所賦給我們的,正如福貴一樣,面對一切,只為自己,在什麼境況下,都不放棄,去承擔,去忍受,不報怨,都要堅強的活着,只為活着的本身而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12

在我比現在還年輕三歲的時候,曾於一次意外看到了一本書——《活着》,很快,我就被這本書所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深刻的描寫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時事的變遷,這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歲月史,這本書更能讓每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掉淚。

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老人從最先的紈絝子弟後因賭博而傾家蕩產淪為佃農,父親在倒賣家產的過程中摔死在缸裏,故事由此開始,老人在日子裏體會到了作為一個男人的責任,日子逐漸流去,他的力氣越來越小,他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離去,如果説有慶的死讓我恨欲狂,家珍的死讓我感覺到無力,鳳霞的死讓我感覺天意弄人,那麼二喜的死,在那個既是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下,我已經麻木不仁了,直到福貴的孫子,苦根的死,我的心靈又遭遇的一記重創。就這樣,老人親手埋葬了三代人,他死之後卻不知道被何人所埋,他找了一頭牛當做自己的伴,給它取了福貴,鳳霞,家珍,有慶,二喜,苦根的名字,過着剩下的日子,這讓我很震驚,死亡就在那一瞬間,地震,山洪,颱風等等因素都很容易致我們於死地。所以,我們活着要有個目標不是嗎?實現了目標,死而無憾,那麼什麼又是目標?現在很多人把發財當做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有錢,有多少人為了這個目標而拋棄了生,選擇了死。

其實,我想説,不,這絕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在物質,而是活着本身,生活誰也無法預料,誰也不能説清前方有些什麼,但是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已經活着了,我們的目標,是將活着本身體驗完,這是一種權利,無法剝奪的權利,不管前方有什麼,都要活着走下去,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我想,這就是《活着》這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吧。

《活着》讀書心得13

翻開黑色的封面,一個又一個故事如同兇猛的湧流朝我撲來,幾次欲放下,卻又一次次沉重地拿起。合上書本那一刻,仍感覺令人窒息的壓抑。閉上了眼睛,試圖平靜我的呼吸。

隨着餘華冰冷的語調似乎親眼目睹了福貴的一生,在文字裏,悲喜交集,感受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嗜賭成性的福貴少爺荒誕地讓家庭陷入破敗,一家人陷入了艱難潦倒。老爹被活生生氣死,福貴又被國民黨拉去了做壯丁,待他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母親早已病逝,女兒鳳霞因病成了啞巴。在無盡的悲哀中,作者又透進了點點温情,給我一絲絲美好的希望。兒子有慶長跑得了第一名,鳳霞懷了孕嫁了人,天真地以為悲劇都結束了,噩夢亦不會再縈繞,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最後都會大團圓結局。

可冰冷的筆鋒並沒有讓這簡陋的歡樂延續。沒有絲毫婉轉地,一個個人以各種難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死去,毫無預兆,幾近殘忍。似乎在告訴我們,命運從來都不隨你,現實的無情生活的殘忍,遠比你想象中要劇烈,並且無時不在上演。

鳳霞難產而死,有慶的死更是荒謬而冤枉,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為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接二連三的死亡,好像一隻巨大的手,一點點地掐住了我的咽喉。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然而,苦難並沒有結束,繼兒女死去後,妻子、女婿、外孫,好像一切都陷入詛咒一般,一個個死去。最後的最後,只剩下福貴孤身一人,還有他名叫福貴的老黃牛。

還是要活着。

“福貴啊,你要好好幹活啊。”

福貴仍在死亡的伴隨下靜靜地活着,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瞬間,無語淚自流。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韓文版的自序中,餘華如是説。

活着,為了承擔生活給予我們難以承受的苦難,承受過後依然堅忍、頑強,這便是活着給予我們的力量罷。

有人説活着是為了追尋人類所渴求的一切,綻一片燦爛光華。你也許會對福貴牲畜一般的活着予以唾棄,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活着真的是像餘華筆下所述的那樣僅僅為了活着,人只是一種存在,和萬物一樣並無大意義。這或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為活着本身而活,並不為活着以外的事物所活着。

我們終究會明白,沉浸其中的歡欣喜悦,無法自拔的痛苦不堪,抑或是難以告人的艱辛苦難,終有一天會隨時間的沙漏一點一點如塵土般被拭去。

那些鮮血淋漓的傷疤,哭天搶地的淚水,無邊無際的絕望,都會在活着的時光中,告訴我們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14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還年輕,看書就是看熱鬧,也如同看戲。今次再讀,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看到徐福貴的一生,以為很多事遙遠,其實就在你我身邊。開篇是描述了一個五味雜陳的現實世界,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土腥味兒十足的情景,慢慢講述徐福貴做少爺的時候,他作威作福、吃喝嫖賭,直到把家產敗光。

然後,我們看到的徐福貴,就是一個白手起家的角色了。居家過日子,沒有生活來源,苦苦地在土地上刨食,滿是老繭的'手,一遍遍在土地上試驗着,下午能餬口。

徐福貴娶的媳婦,叫陳家珍。原本的富貴小姐,家教好,人品好,沒有任何怨言地跟着他辛苦勞作,把他視為一家之主,她把自己的所有都貢獻給了這個家。

徐福貴養孩子,一兒一女,可謂兒女雙全。女兒在艱苦的條件下,從活潑伶俐的女孩,到因得病聾啞後的勤勞懂事,時時刻刻都圍在父母身邊。兒子是一家的希望,乖巧懂事,學習刻苦,積極上上。

徐福貴的女婿,為了娶媳婦,借錢欠債,結婚後日子過得也是清苦。媳婦生孩子死後,他一個人帶着孩子工作,雖然累,還是滿滿的希望。知道他臨死,還是惦記着自己的孩子!

徐福貴的外孫,聽話,靈巧,懂事,最後因為家裏條件差,吃豆子撐死了。

最後的徐福貴,和一頭老黃牛作伴,跟老黃牛談話,談話的內容,就是他這一生裏最重要的人和事。

做了幾段摘錄,通篇故事情節都很誘人,建議自己閲讀。

1、當本書主人公徐福貴輸完家裏的財產時,摘錄:

“我重新站起來,像只瘟雞似的走出了青樓,那時候天完全亮了,我就站在街上,都不知道該往哪裏走。”

“他還以為我是被那些女人給折騰的,他不知道我破產了,我和一個僱工一樣窮了。我苦笑着看他走遠,心想還是別在這裏站着,就走動起來。”

“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走到了城外,有一陣子我竟忘了自己輸光家產這事,腦袋裏空空蕩蕩,像是被捅過的馬蜂窩。”

2、當本書主人公徐福貴自己挑着一擔子銅錢去還賭債時,摘錄:

“一天下來,我的綢衣磨破了,肩上的皮肉滲出了血。我一個人往家裏走,走走哭哭,哭哭走走。想想自己才挑了一天的錢就累得人都要散架了,祖輩掙下這些錢不知要累死多少人。到這時我才知道我爹為什麼不要銀元偏要銅錢,他就是要我知道這個道理,要我知道錢來得千難萬難。這麼一想,我都走不動路了,在道旁蹲下來哭得腰裏直抽搐。”

3、當贏走本書主人公徐福貴的全部家產的龍二被解放軍槍斃後,摘錄:

“我知道家珍的話,我的女人是在求我們從今以後不再分開。看着她老了許多的臉,我心裏一陣痠疼。家珍説得對,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

《活着》讀書心得15

福貴説到這裏看着我嘿嘿笑了,這位四十年前的浪子,如今赤裸着胸膛坐在青草上,陽光從樹葉的縫隙裏照射下來,照在他眯縫的眼睛上。他腿上沾滿了泥巴,刮光了的腦袋上稀稀疏疏地鑽出來些許白髮,胸前的皮膚皺成一條一條,汗水在那裏起伏着流下來。此刻那頭老牛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我看到池水猶如拍岸一樣拍擊着那條黝黑的脊樑。這位老人是我最初遇到的,那時候我剛剛開始那段漫遊的生活,我年輕無憂無慮,每一張新的.臉都會使我興致勃勃,一切我所不知的事物都會深深吸引我。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我遇到了福貴,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他那樣對我全盤托出,只要我想知道的,他都願意展示。?

點評:活着,是一種狀態,一種勇氣,一種不平凡的平常。此時的他,都還未經過人生中寒風冷雨的洗禮。一塊頑石,這樣被生活裹着隨波逐流,等待命運的激流將他打磨成璞玉。為此,我們應學會在刀叢中赤足舞蹈,在烈火中冷靜沉着。

——2和福貴相遇,使我對以後收集民謠的日子充滿快樂的期待,我以為那塊肥沃茂盛的土地上福貴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在後來的日子裏,我確實遇到了許多像福貴那樣的老人,他們穿得和福貴一樣的衣褲,褲襠都快耷拉到膝蓋了。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裏牙齒所剩無幾。他們時常流出混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為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彈去身上的稻草。

點評:那些人,那些事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也許是一場大雨清晰了記憶,也許是泥土的馨香喚醒了沉睡中的你。那些鄉間的泥土路,曾幾何時又流着淚走過?那些過去了的快樂,散落在沙灘,期待着變成貝殼。拾起,請將它貼近耳畔,那場早已不復存在的夢,還回響着嗎?

標籤: 活着 讀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jkm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