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推薦)觀看《小偷家族》有感

(推薦)觀看《小偷家族》有感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觀看《小偷家族》有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觀看《小偷家族》有感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

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最近兩年看的犯罪題材劇看多了,對這種標有犯罪性質的豆瓣高分劇完全沒有有抵抗力,而且還獲得了今年奧斯卡提名獎。

最經典的犯罪題材劇應該是《肖申克的救贖》,其次我認為還有《完美世界》、《紙月亮》。國內其實我認為也有一部好看的犯罪劇——《白夜追兇》,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上網搜一下,續集出來沒有,所以還是先來説説昨天看的《小偷家族》吧。

這部劇其實在自己心底應該打不了8.7分,因為它把現實中底層人們的無奈表達得太清晰了,以致於讓我不敢過多去品味它。慶幸的是,所有的不那麼好的事都有比較好的一面。雖然導演把貧苦頂層人們的生活深刻的表現了出來,但也把“人之初,性本善”的本性體現了出來

即使在最底層的'社會,他們依然善良。

影片前半場友裏因為“哥哥”生自己的氣沒回家,她一個人坐在門口忍受寒風的吹襲,擔心哥哥的去向。柴田信代“媽媽”和柴田治“爸爸”討論:友裏(經常)受到了父母的虐待,還有心情擔心別人,按理説,不會像友裏這樣吧,怎麼可能還對別人這麼好呢?!

可是影片卻呈現出:當爸爸在工地傷摔斷腿,被工友威脅、出爾反爾時,仍然對生活滿懷希望(傻傻地問太祥能不能叫自己爸爸);電影后半場媽媽爆出自己從小沒有被善待的經歷,一遍又一遍的擦拭着眼淚,但她仍舊努力想要給田樹一個温暖的懷抱。

信代“媽媽”在流淚過程中,她反駁司法部人員:“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孩子的母親了嗎?説我誘拐亞紀?可能就是很憎恨自己的母親吧!”。

之所以能在豆瓣能獲得這麼高的評分及奧斯卡提名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段話吧!這映射太多的家庭,雖然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都倡導要培養親子關係、注重優生優育、男女平等、思想開放。

但上一代的人對我們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能直到他們生命結束或者我們生命結束,一代人只要活着就幾乎會對下一代的人產生影響吧,因為血緣關係、情感關係幾乎就是我們的一切。只是影響不僅有大有小,還有好與壞。

去年回家過年,爺爺去世了,他的子子孫孫都聚到了一起。老爸和姑姑極力主張要爺爺厚葬,葬禮大辦三天三夜,繼承了爺爺的死要面子,表哥(姑姑的兒子)像極了姑父的玩世不恭,出殯時及餐桌上大講水話,年紀一大把還到處抖露風情;幾個堂哥堂弟、我悶坐不語,處事小心翼翼,就像爺爺和我們爸爸。

我的另一個爺爺(我的爺爺的弟弟)發展起來的家族,在出殯及酒席上淋淋盡致的表現出各自對我爺爺的孝敬、對時事説得頭頭是道。他們也生意上做得風聲水起,而他們爺爺、奶奶的性格也是精明十分、開朗豁達、四方走動。

但也有例外,我們爺爺這邊的一個大堂哥雖然沒有讀太多書,但精明幹練,結交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年紀輕輕就有自己的家和自己的事業。而我那個開朗豁達的爺爺的一個兒子,也因為招搖過渡,家庭破裂了兩次,其兒子也缺少完整的家庭、學了老爸的缺德,因逼良為娼判出有期徒刑10年。

這個電影讓我重新審視了“家庭”,其實還讓我認識到這世界除了血親以外的確實還存在別的光輝。友裏並不是信代的親身女兒(壓根就只是相處了一段時間而已),卻可以面對同事的威脅時,拼死反抗,而友裏(其實叫樹田)也只是得到了一個可樂餅及一羣陌生人的一些同情,可以積極迴應出“哥哥”“媽媽”樣的美好讚美。

在電影更多的場景,還是刻畫了一羣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形成一個充滿生機、互相支持的能量團。

雖然信代和柴田治可能並沒有結婚,但在柴田治埋了初枝“奶奶”後,欣慰的對信代説:在我死後,你也把我埋在小院子的下面吧。儘管她曾經是一個性服務者,而柴田治曾經是她的顧客。而後來她卻承擔了把信代“奶奶”遺棄及錯手殺掉其丈夫等的一切罪名。

去年年底,我做了一個決定:要麼一個人過,要麼一家人過。中午,暫時把最家裏最後一個不贊同的人(我哥哥)説服了——一家人要在一起生活、工作。最後,也祝我新的一年幸運吧!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2

我一直很喜歡日本的電影,尤其是家庭類的,拍得真實,自然,不緊不慢地敍述中,給人以力量、温暖和思考,比如《步履不停》《小花的味噌湯》《我的母親》。

昨晚看的《小偷家族》也是這樣的一部作品。原諒我看電影比較笨,有時看到一半還不知道作者想表達什麼,就像小偷家族,我看了很久,才發現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家族”。他們都沒有血緣關係,卻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小時候,總覺得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對錯,非黑即白,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長大了,才知道,人性是很複雜的,一個壞人可能有很可愛的一面,一個良善之人可能也有不可原諒的缺點。

就像電影的主人公柴田治和信代,他們是窮人,也是殺人兇手,因為信代的丈夫進行家暴,他們倆出於防衞就把他殺死了。然後,他們走在了一起。

後來,他們又收留了被父母拋棄的祥太,被父母虐待的樹裏。他們像父母一樣對待這兩個孩子,教他們東西,擁抱他們。

但是,他們的這一行為,也招來很多麻煩,很多人惡意猜測,他們是出於什麼心理組建這樣的.家庭。他們被警察質問:為什麼要誘拐孩子,為什麼要偷埋老人?為什麼要教孩子偷東西?

這讓我想到,世界是無數個腦袋組成的,每個腦袋有每個腦袋的想法和利益,誰都無法真正地理解誰,體貼誰。

看完整部電影,我心情比較沉重。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傷痛,內心深處都有不忍揭開的傷疤,我們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許多強加給我們身上的東西,我們無法選擇的太多,能自己做主的太少。我們很多人,很多時刻,都是裹着傷痛前行。

人是強大的,可以搞出許多偉大的發明,可是人又是弱小的,擁有再多外在的東西,可能也填滿不了內心對温暖的渴望,對家的渴望。

家是什麼地方呢?它不是一個房子,而是一個精神的歸宿,想到家,你就想到了温暖,想到了甜蜜,想到了放鬆,在家裏,你可以盡情地做你自己,有人理解你,有人支持你,有人關心你,這是任何人都羨慕的家。

可是,很少有人能擁有這樣完美的家,許多原生家庭都是帶傷的,帶淚的。我雖然很討厭提到原生家庭的問題,可是我也不得不仔細地審問,我在我的原生家庭得到了什麼,我又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人生是很殘酷的,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不懂得許多道理,在我們知道了,卻又回不去了。就像祥太,他們偷盜,他們不上學,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荒謬的,是可笑的,因為他們不知道那些正確的道理。

父母教我們什麼,我們就學習什麼,小時候,我們都是一張白紙,我們任由支配。慶幸的是,我們總有長大的一天,總有自醒的一天,當我們醒來,我們就有了選擇的權利,那些錯過的,迷失的,就讓他過去吧。學會面向未來,學會與自己和解,與過去和解。

就像祥太選擇了故意被揭穿,故意被抓,因為他醒來了。醒來後,面對的也許是一片狼藉,可是比永遠糊塗地沉睡着要好,因為,醒來得越早,對人生的把控越多。

願我們都能成為自己人生的舵手,也自己揚帆遠航,乘風破浪!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3

《小偷家族》終於在內地上映,走進電影院的時候,已經對是枝裕和那種温吞吞的節奏有所準備,也許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中,不會有凌冽的情節衝擊,不會有炫目的特效拼接,更不會有撕心裂肺的吶喊嘶吼,温潤和緩和的色調與情節推進,一個故事就這樣在每一個觀眾的心中走過,然後猛然擊中。

故事的主場景,是一個髒亂而狹窄的破屋子裏,奶奶、母親、父親、母親的妹妹、兒子還有一個撿來的由裏,這個看似齊全的家庭,每個人卻沒有血緣關係。他們習慣於偷盜,從一個又一個便利店穿過,躲過了一個又一個攝像頭的監督,那座城市的街道中恍若記錄了這個“特殊家庭”的模樣。有些驚險,有些驚喜,但更多的是平淡。

但是,這一切的故事從兒子祥太偷盜失敗被抓後而改變,這個隱藏在城市陽光之下的家庭被發現。所有的謎底正在被一一揭曉。這個不被大眾標準認可的家庭,被強行拉回到現實標準之中,祥太被送到了學校,由裏回到了自己父母身邊,柴田信代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許在世俗標準中貌似都回到了正軌,但是在他們心中,那些看似隱藏在陽光下,但卻可以相互取暖的日子,才是最燦爛的美好。

關乎於美好,關乎於温暖,到底是什麼?也許就是“奶奶”在屋裏縫製着給妹妹的衣服;“大女兒”枕着奶奶的腿,講述着生活中細碎日常;祥太擺弄着玻璃球,然後慨歎着宇宙的美好;“妹妹”被“媽媽”悉心剪掉頭髮,煥然着新的世界;“爸爸”靠在一邊翻閲雜誌。也許就是一家人聽到遠處煙花的.聲音,一起眺望着遙遠天空的畫面。這個看似與外界阻隔的家庭,卻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中,構築成了一幅精緻的未來。

後來的後來,這些未來終究還是被打碎了,但是那一刻他們本就是幸福的。當祥太在飛馳的公交中,叫出了那句“爸爸”的時候,當“奶奶”在彌留之際,在海邊説出“謝謝你們”的時候,當“母親”在監牢中還對祥太説出他親生父母的信息的時候,當“父親”追着那輛公交奔跑的時候,當由裏在自家走廊裏把那些口訣倒背如流的時候,他們就早已不再是萍水相逢隱藏在陽光下的存在,他們是用真心相待,用愛相互取暖的失意人。他們一貧如洗,卻也擁有最富足的愛。

小偷家族,是那條窄巷子,是屋裏的榻榻米,是桌前香噴噴的飯菜,是偶有的爭執,是滿地的人生炊煙;也是夜空下“母女”的深情擁抱,是“祖孫”最深情的悼念,是用心梳起來的那縷長髮,是那碗喜愛的麪筋,是沙灘邊一家人的嬉戲奔跑。有奔頭,卻也有最深切的失望。但是,一切好像也就那麼向前走了。

生活中或許由心散發的日子本就很少,所以那些聚在一起用心取暖的日子,總能讓人銘記於心,然後狠狠地揣在懷裏熬過了每一個難捱的夜晚,自成一片新世界。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4

《小偷家族》講述的是六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社會邊緣人,臨時組建了一個温馨的家庭,他們以偷竊的方式來維持生計,為了共同利益而聚在一起,最後又為了保護自己的祕密而疏離。這就是導演是枝裕和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感人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小偷家族》看上去是一個具有特殊性的故事,這樣一個家庭的存在,包括家庭中每個個體的故事,都極具戲劇張力,強情節不斷的碰撞,激發出更為真實的人性。觀眾通過假的故事,可以聯想到真的生活,並從中得到感動和領悟。

《小偷家族》以一個特殊的“家庭”,拍出了日本當下社會關係和家庭結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它就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如今的現實。恰巧這就是人類情感的某種本質,利己而又利他,我們在對他人付出情感的同時,其實是希望以自身的'付出,換取他人的回饋,並形成一個無限循環,從而支撐情感的延續。 由此我想到了前不久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小偷家族》和《我不是藥神》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首先説不同點《小偷家族》是杜撰的故事,而《我不是藥神》是根據事實改編的故事,兩者又有相同點就是通過一個生活狀態,通過一部分特定的人羣來反應現實中的生活狀態,所以兩部電影都非常的打動人,當然,打動人並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引起觀眾乃至社會的反思才是電影的內涵。

所謂小偷家族,其實不僅僅是偷的食物,更多的一種讓靈魂產生幸福錯覺的情感羈絆。也就是所謂的“偷生”,如果偷生也叫偷,那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是小偷家族的一員。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5

緩慢而平靜,無聲而直擊心靈。全片沒有爆發的情緒場面,幸福和憂傷都是緩緩敍述而來。狹窄的房子住着五口人,他們善於偷竊,他們沒有各自的房間,一家人擠在一起心也是那麼緊密。 奶奶初枝被前夫拋棄,無依無靠。在日本這種,女性婚後自動轉變為家庭主婦的社會風俗裏面,可以説是地位是極低,沒有工作,自然也就沒有收入。若被男人拋棄,面臨着他們的,也許是跟歐巴桑一樣的處境。但她依然供奉着她的前夫,在這狹小的屋子裏面,這個將她拋棄掉的男人,依然佔有一席之位。她依然堅持每個月去一次前夫家裏,掛名紀悼前夫。在我眼裏,包含着各種矛盾複雜的目的。

大房子,富裕安穩的生活,這些原本應該是屬於她的,她前夫應該帶給她的。欣喜的一點是,她並沒有把怨恨帶到下一代。

但卻依然每個月領他們的錢,貌似是一種被拋棄後的報復性心理,特別是在生存環境落差如此大,前夫的兒子和自己的女兒現狀強烈的對比之下。

她打聽前夫孫女,離家出走與自己共住一起的'亞紀的時候,也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一幕。亞紀父母掩飾了她離家出走的事實。這與玲玲的家庭,在玲玲離家2個月都沒有報走失一拍而合。這一點引申出去要説的就變得很多了。

記得在看過一些外國人的評論,説日本人比較“虛偽”。他們太注重禮儀禮節,表面功夫都做得非常足,而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面具戴得很牢固。這兩個家庭孩子走失,都沒有去報案。我覺得有一點共通點,就是礙於面子,不想讓醜事外傳的這種心態。而玲玲家更多了一點,就是他們並不想要這個孩子,這個導演一直一直潛在要告訴我們的信息。

初枝離世之前説過一句,謝謝你們啊。確實,這個各個被社會遺棄的人湊成的家庭,有着無比的温暖,多次讓我感動不已。這句謝謝,應是為自己本應孤獨無助地度過餘生,但卻還能感受到現在這個家庭帶來的温暖而發出的吧。

信代,這是全片中塑造出來最成功的角色讓我哭得最多的一個角色。從她緊緊地抱着玲玲,種.種細説什麼才是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的眼淚就忍不住。更準確來説,應該是從“他們打你,並不是因為你不好”這句開始我就開始掉淚了。從各種瑣碎平凡的小細節上,滿溢着母愛。她同樣也是一個飽含着各種矛盾的角色。“收養”兩個孩子,出發點是基於善良。祥太是在作案中過程中發現被父母遺漏在車內的孩子,而救出來的。玲玲是在她家門前聽到裏面的吵鬧聲,不忍將她重新帶回到這個不停地傷害着玲玲的家庭而收留下來的。但其中,還夾雜着後怕要負擔“誘拐罪”的法律後果,和滿足不孕的自己,母愛能得以舒展的一點點私慾吧。種.種複雜混合的情感而推動出來的種.種看似平淡,正常的舉動。她的愛是偉大,但依然是帶着一點私心。這也是人的共通點吧。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6

劇情簡介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片,由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等出演,於20xx年6月8日在日本上映、8月3日在中國公映。該片獲得第71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該片講述柴田家靠犯罪來維持家計,在一家之主柴田治撿回一個遍體鱗傷的小女孩後,這個家庭的祕密漸漸曝光的故事。做短工的治(中川雅也飾)與妻子信代(安藤櫻飾)、兒子祥太(城檜吏飾)、信代的妹妹亞紀(松岡茉優飾)以及老母親初枝(樹木希林飾),依靠初枝的養老保險,在破爛的平房中艱難度日。治與兒子祥太做扒手,亞紀打工補貼家用。某一天,治帶回在住宅區被凍僵的少女百合(佐佐木美雪飾),加入了他們原本就貧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個人心中隱藏的祕密和願望也逐漸明朗。

觀後感

這部電影,一年前在視頻網站上就看見了,當時瞥了幾眼,感覺不精彩,我就沒有看下去。昨晚坐在電視機前,不想幹其他的事情,也不想上電腦去看別的東西。正好趕上電影頻道要播放《小偷家族》,聽播放前的介紹和影評感覺不錯,於是就耐着性子看完了它。

按我平時喜好的偵探、冒險、武打和個人偏好的經典影片來衡量,這部電影確實不是我喜歡的。不過,看過之後,還是對日本底層貧困人們的生活狀態,以及電影想要表達的這些弱勢羣體為生存和生活,做了些有違法理的事情,比如小偷小摸,比如違法收養,再比如騙取個人養老金等,但是,他們這羣所謂的‘不良’之人組成的問題家庭,卻是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們組合在一起的,有感情不順、沒有文化、收入低下的中年男女,有被遺棄的老人和孩子,有被父母虐待的女孩兒,有逃出家的年輕女孩兒,這一家六口,平時的'日子過得開開心心的,相互之間關愛有加,感覺比原生家庭温馨和融洽得多。可是,法理和社會道德不允許他們的一些行為方式,也不允許他們隨意的收容與組成家庭人員,特別是有兩個小孩子在其中。

其實,人們的生存很簡單、很容易滿足,只要能吃飯穿暖,關鍵是如何快樂而和諧的生活?這是很多家庭做不好,甚至是做不到的事情。因此,才出現那麼多的遺棄、流浪、傷害。不管你是富有還是貧窮,不管你是善良還是性格有缺陷的人,都想擁有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在這個物質看似非常豐富,人心卻並不快樂陽光的世上,簡單的善良和同情心都顯和那麼的難能可貴,不易遇見。何況,那些為了陌生人而甘願無償付出的大善之人,更是世間極度稀缺的上善之人。小偷爸爸和媽媽雖然算不上善,但是,他們簡單原始的仁愛和善良,已經足以安慰孤獨和受傷的心靈,他們人性的光輝讓世間比比皆是的偽善嘴臉好看多了,也比世間許多的兒女或父母都稱職!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7

夏天的熱已褪去,吹來的風裏帶着涼爽與乾燥,植物們用勁的綠過了,燃過了,開始有疏朗之態,萬物都開始靜下來,天高水闊的秋天是真的來了。

為既往説再見,與即將來到的説,你好

看小偷家族回來的路上,正是這樣的時候,蟬還在叫,在高大的梧桐密林裏,天高雲低,襯着個近人的黃昏。我們幾個就這樣不鹹不淡的.聊幾句,看紅燈,過馬路,有剛看過的電影,夏末秋初的黃昏,隱隱間彼此間的和解。

人是一條河流,映照着一路的陰晴天地,接納着,分離過,一路奔流。小偷家族看了兩遍,日常裏的湧動的力量,這樣不動聲色,一如這每天的生活,可是生活自有其千鈞之力和暗流湧動,熒幕給人提供了視角去感知,拋開我常常不自覺就會持有的理所當然,變得更柔軟一些。

小偷家族的姑娘回到人去屋空的房子裏,如今牆壁是牆壁,堆着的被子就是一堆破棉絮,過去的日常的温暖已經分崩離析,像是四散的豆子,各自滾到自己的時空裏。可是這種聯結在彼此的生命裏結結實實的存在過,滋養着這小小的衰老的逝去的的人。若不是這牽三扯四,那個屋子就不會滿滿當當過,每個人真實而立體的存在過,被看見過,小女孩對着鏡子裏自己説“卡哇伊。”,是一個曾經被邊緣矇蔽的生命,重新在愛裏,奕奕生光起來,他們都是,彼此照見,彼此在高樓大廈間隙,寒風凜冽裏取暖,老奶奶對姑娘説你今天是不是不高興,腳有些涼,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這樣具體的感知接納,誰不想要呢?你能不能給呢?

常常對人是,打着正確的旗,帶着自我的偏執,在風雨中抱緊自己。那個女法官後來拷問女人,探問小女孩,離間男孩,拆磚卸瓦,哇,真厲害!殊不知,我們沒辦法做審判者,神也不輕易審判人啊。我們只能是一個真實的有温度的生命,在每一時刻,接納着,也吞吐着。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8

我最近看了一部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小偷家族》。

這部電影裏初枝,治,信代,亞紀,祥太與百合,這幾個人都有被拋棄的經歷,所以他們組成了一個家庭。

這部電影中讓我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他們一起看煙花,在城市的上方,一朵朵煙火飛向天,綻放出了美麗的煙花,但他們什麼都看不見,只能看見漆黑的暗夜和一聲聲的炮聲,但他們還是整整齊齊的坐在一起看煙花。他們一起仰頭看向天空時,卻沒有出現一朵煙花,只是響了一聲,我感覺有點失望,也有點心酸。

這無聲的煙花,表現出這“一家人”也是無聲的,看不見的煙花,説明他們是窮苦的,買不起煙花,只能看別人的煙花。

越是無聲,越看得見愛的'濃度,越在角落,越顯愛的珍貴。出生地未必是故鄉,有愛必是一家人。愛才是維持一個家最可靠的力量如果,沒有愛,那這樣的家庭就好像都是陌生人一樣。

好的作品好似一副眼鏡,帶過它之後,看這個世界更加清晰。這部電影裏面的細節讓人撩心撩肺,生活中很多人,也像小偷一家一樣努力的活着,從來不問過去未來。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9

祥太從他的目光可以看出他羨慕同齡孩子,能結伴上學,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11歲孩子,他嚮往知識,嚮往學習。故事發展的導火線,是雜貨店老伯伯的話,不要再讓妹妹幹這些事了。他開始對自己行為的對與錯存疑,他試圖要向“父親”求助。但父親對他説的話無動於衷,因此而導致出後面的舉動。他意識到偷東西是不對的,他不想讓妹妹再去偷東西,他不想讓妹妹也淪陷到這種錯誤的生活中去,他開始反抗,對這種生活的反抗。最後的這些看似失智的行為,是他內心對這種無奈生活發泄性的叫喊,是他的掙扎。他的矛盾在於,即使意識到對與錯,但他愛這個家,同時地掙扎想改變,想擺脱現在的生活。

由裏,玲玲這個選角選得太好,這個小演員選得不能再好。光是看她的樣子你就會自然產生一種憐愛的衝動。過分懂事的5歲女童,安分乖巧讓人懷疑是否是因為長期受暴力對待而變得處處謹慎。受着家庭給予各種不公對待卻亦然會懂得憐愛他人。問題家庭下的兒童,這是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悲角。如同片尾一樣,帶來的只有無力感。警示着我們要做點什麼。在生孩子之前,是否做好了,要付上一輩子責任擔當的準備?還是隻是一時的興起,頭腦發熱,被慾望所支配。

治是臨時工人職業小偷。沒有文化的社會底層人士,做着小偷小摸的行業卻有着善良的心。為什麼要教一個孩子去盜竊一直迴響在我腦中。是啊,為什麼要教一個孩子去盜竊。在最後面對警察,還是選擇了放棄孩子,逃逸。愛與私心,總是矛盾的存在。這個角色也許會在日後的日子帶給我不一樣的啟示吧,現在還沒有太多深入的思考。

到最後,亞紀一個富裕家庭的女兒,離家出走,選擇與爺爺的前妻共住,將她視作親奶奶一般。這些舉動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覺得富裕的'生活都不是應得的嗎?是為奶奶的被拋棄而作出的賠罪?也許是對親生奶奶這個家庭破壞者的嫌棄,而更去親近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她給自己起的花名是妹妹的名字,胳膊上有和尤里一樣的傷疤,或者從這點入手,可以解開她離家出走的種.種行為的動機所在吧。不過我覺得無需去過分解讀。這個角色的存在,更多的是為了反映當今日本社會,青年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被家人遺棄、被社會拋棄的一羣人,聚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裏。他們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只有在黑夜中,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們的快樂帶着傷口,他們的浪漫還結着痂。

整部電影看似平淡,卻點點滴滴都充斥着人性體現的作品。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有更深的體味。各種錯綜複雜的背景,劇情,使我的感情變得相當複雜,畢竟我還是個血肉之軀,還是會受情緒牽動,還是無法拋棄人性。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0

01

電影《小偷家族》榮獲金棕櫚最佳影片獎,影片憑藉導演是枝裕和獨特的視角,將鏡頭對準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以其細膩的筆觸與鏡頭語言,為觀眾描繪出“小偷家族”的動人情愫。筆者認為,《小偷家族》的成功之處便在於其抓住了“人之常情”以及其背後的無聲撫慰,從而與觀眾達到共情。“呈現藝術,隱退藝術家”其精妙之處在於導演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本身,不以個人感情色彩主導觀眾的情緒左右,只留下畫面,交給觀眾感受。

除此之外,影片中是枝裕和導演的別樣的色彩運用、渲染手法、以及動作符號對情感的外化都值得我們反覆品味,感受包含在其中“無聲勝有聲”的獨特日式美學。

02

色彩對性格的反映

色彩與服飾的輔助性在《小偷家族》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影片中父親的承擔者柴田治總以暖橘色工裝示人,時而與藍色襯衣交替。暖橘色象徵了温暖等,而深藍色blue則代表了理性,壓抑。

一方面,柴田治像是家中跳躍的燭火,其健談幽默的性格總能給大家帶來歡樂與温情;而他的冷靜與理智也發揮作用,為生活掌舵。另一方面,阿治作為一個善良的“好人”,卻是社會的底層分子,以偷竊為生。在社會層面,阿治無疑是“失敗的”且“不恥的”。藍色與橘色此時便不僅僅指向角色的性格特徵,而是作為一組反差極大的對比色體現出單一個體在社會生活環境下的種種困境與矛盾:理想與生存之間的矛盾,道德準則與直接利益…

而母親的承擔者信代總是身着色澤明快,紅色系的長裙,暗示其濃烈強勢的風格,以及內心情感的敏感充沛。在她提議送回玲玲,埋葬奶奶的情節中則體現其果決,並且這種説一不二的性格為她頂罪入獄的結局做了鋪墊。鐵窗中信代的陳詞在清冷的燈光下聲聲入心,所謂家庭最終因母親的缺席而分崩離析。影片中,服飾色彩的變換以及場景光線、明暗的對比變化使人物形象的塑造與故事情節變得更為合理、深邃、以及立體。

同時,色彩的運用也間接體現導演摒棄了單一的“好壞”之分,而是以更温和、寬容的角度去看待他人的悲歡喜樂,缺點過失。

03

動作符號對情感的外化

影片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的通過肢體動作,語言,等一系列行為展示出愛的缺失與渴望。”女兒”沙香在面對男客人的眼淚時,不自覺地向其展開擁抱。此時沙香與男人不是站在“主”與“客”的結構之中,而是處在情感的雙向地位—男人向陌生的沙香寄與陌生人的信任與脆弱,此時的他不是花錢買服務的的視角,而是一位需要情感寄託的人。沙香也不僅僅是一位昔日帶有裂縫的少女,而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感需求,同時也被他人所“需要着“的人。

高高在上的顧客此時搖身一變,變為被同情的對象,昔日索求温暖的少女則變為他人暫時的避風港。人在不同境況之中的角色轉變不禁令人噓唏與感慨。同時,這也展現了沙香對情感的迫切需要,對平等地位的確認。擁抱象徵了她人格的不斷獨立與成熟的轉變,併為後文她的離開埋下伏筆。

同為“女兒”的玲玲年齡更小,她對原生家庭中母親的三緘其口;對信代傷口的不住撫摸;對翔太動作的盲目學習,都以動作而非語言的形式,暗示了她獨特的融入家庭的方式,與態度情感的轉變。在這個拼拼湊湊的家庭中,每個人都帶着自己零零散散的温暖,卻最終拼湊出一份完整的愛。

影片開頭,當玲玲第一次嘗試融入這個家庭時,奶奶親手喂她吃肉。這一動作展現了奶奶的喜愛,體現她慈祥善良的.一面,樹立“敲詐奶奶”的人物反面,使人物立體,令人又愛又恨。

信代在被玲玲撫摸傷疤後,主動抱緊她並燒掉了玲玲以前的裙子,在盈盈的火光中彷彿也使筆者感受到了擁抱的温度。信代的舉動體現了作為一個母親對玲玲的身份認同,接納與愛護在此刻的全盤爆發。“母女”間的惺惺相惜在火光中斬斷了原生家庭的聯繫,將新的感情建立在感同身受之上。這不禁使人疑惑,到底是血緣重要,還是人與人之間的善和愛更重要?

同時,影片也促成筆者對於家庭概念與家庭結構的重新認知,反思。到底何為“家”?是依靠血緣的直接聯繫還是建立在共同情感之上?在原生家庭出現種種矛盾的情況下,我們的歸屬之地又在何方?

那場只有煙花聲卻沒有煙花的場景,日用品店爺爺的字條,還有翔太那句沒有叫出口的“爸爸”。這些温暖人心的情節就像一支支沾滿酒精的棉條,為這個充滿裂縫的家庭一點點縫補完全,撫慰着傷口,醉了這羣苦中作樂的人,卻刺痛了觀眾的心。是枝裕和就是這樣剋制冷靜地,描繪一個沒有血緣關係卻比真正的家人還要温暖的小偷家族,感謝他在炎烈日中帶來一絲涼意,將不一樣的色彩留在那個夏天。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1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由是枝裕和執導,中川雅也、安藤櫻、松岡茉優等主演,講述了一家以偷東西來維持生活的家庭,迎來一個小女孩,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下面給大家帶來的是小偷家族觀後感1700字欣賞。

凱恩斯的雨季遲遲不肯走,都快3月底了傾盆大雨還是能一下就下一整天。無事可做的自己和文卿根據評分高低隨便選了部電影來打發下午時光,沒想到這部《小偷家族》能帶給自己那麼大的感觸,在這裏小記一下。

故事線其實挺簡單,被前夫拋棄的奶奶初枝,正當防衞卻也是殺害了前夫並埋屍的信代,除了偷竊什麼也不會的志,與家庭關係決裂的亞紀,被信代撿回家的祥太和玲,完全陌生的六個人組成新的家庭,靠偷竊超市物品和奶奶的養老金為生。而在奶奶去世後,經濟支撐斷缺的家庭慢慢在現實中崩離的故事。

到底有沒有煙花呢,有的吧,都聽到了震耳欲聾的聲響啦

如文卿所説,這部電影看完真的會讓人有點壓抑,因為直到影片結束一開始的問題也全都沒有得到解決。被父母欺負的玲最終因為小偷家族的分離還是回到了生母身邊而未來生活如何並不得知;入獄的信代在五年後要何去何從也不得知;坐上公交離開的裕太是決定回福利院還是根據信代的信息去尋找親生父母也不得知;而志和亞紀未來的生活又如何也不得知。這大概就是是枝裕和的魅力吧,他只展示他看到的`世界,而未來如何,我們都不知道。

但其實這又是一部温情的電影,在利益組合下的家庭,也會圍在屋外一起看煙花,雖然其實在低矮破舊的屋檐下他們是看不到的,只有遠處的聲音,但他們也會興高采烈的討論個不停;裕太帶上玲一起在街頭晃悠,從小被欺負的玲卻在看到蟬蜕殼的那瞬興高采烈大聲呼叫的那聲“哥哥”;面臨着生活窘迫的信代會在同事拿玲威脅她的時候自動放棄工作;亞紀和奶奶年齡差距甚大卻也能像好姐妹一樣低語説心事;因為玲喜歡吃麪筋,裕太去偷東西的時候會特意為她偷麪筋……真正愛你的人,不會説着愛你而打你的

整部影片,第一次眼痠是因為信代和玲。剛開始志把玲帶回家時信代是不願意留下玲的,但後來發現玲的原生家庭一直欺負她就偷偷把玲藏起來養着了。信代帶玲去買衣服(其實是偷),很好看的小黃花裙,玲卻搖頭,然後問:然後你會打我嗎?可憐的玲,以往生母每次給她買新衣服其實意味着一頓欺負的打。商場回來後信代把玲的舊衣服燒掉,緊緊的抱着玲説:“那些説愛你還打你的人,都是騙人的,真正愛你的人,應該像我這樣緊緊抱着你”,那一刻,很心酸。

玲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幸運的吧,至少她遇到了信代,那個和她手上一樣有燙傷被家庭欺負的女孩如今卻給了她媽媽般的愛;而信代在抱着玲的那刻也是幸福的吧,她曾經殘破的童年,如今她可以走出那段陰影把自己的愛給另一個小女孩。在被抓走後,警察問信代説希望玲叫她什麼?信代很迷茫的一遍遍重複自問,該叫什麼呢?我想信代是很想可以做玲的母親的吧,如她所説,不是把孩子生出來就可以成為母親的,而她對玲的所有呵護與温暖,是玲一直缺失的母愛吧。

公交車上那句無聲的爸爸,是愛吧。

志一直以裕太的爸爸自稱,也想要讓裕太叫他爸爸,但裕太從來都叫不出口。在裕太在超市偷東西故意被抓後,警察審問志:你教這樣一個孩子偷竊,你不會內疚嗎?志用不確定的口氣回答説:大概是我什麼都不會,只會偷竊,所以只會教這個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志會細膩的觀察裕太的情緒,在發現裕太因為青春期變化而煩惱時在海邊嬉笑開導;會在哪怕腿摔傷後也在下雪天后在街頭陪裕太打鬧奔跑;會在裕太鬧情緒時去車上温聲安慰開導,説車裏太冷了快進屋吧。志可能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好父親,但他真的最大努力給了裕太父親般的温暖。

分別的那天清晨,在公交站台時志開始改口自稱叔叔,而且説了兩次,在公交車開後志跟着車追的那刻我想他是真的不捨吧;而裕太回頭對着窗口無聲的那句“爸爸”,我想,這大概就是愛了吧。我們自此分別,但謝謝你曾帶給過我的父愛温暖呀你去過海邊嗎?沒有

這是我在全片最喜歡的片段。信代問裕太和玲去過海邊嗎,玲回答説沒有,然後鏡頭一轉六人就一起到海邊避暑,是枝裕和導演的節奏真的很好。鏡頭裏志為裕太開導青春期煩惱,亞紀帶着玲在那裏踏浪,信代與奶奶在沙灘上看書閒聊,稀鬆平常,看起來就像真的一家人,其實多不容易呀。這是靠偷竊物品而維繫在一起的一羣人,連愛和親情都是偷竊而來的,所有的人都是冷靜剋制精密計算着的,可是呀可是呀,什麼都沒有而萍水相逢的他們其實真的是相愛與相互羈絆的呀。

後來奶奶一人在沙灘上看着五個人又蹦又跳,她一直都知道這五人是看中她的養老金賴在她的房子裏混吃混喝,但她其實也是心懷感激的,因為也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羣人,她不用在被前夫拋棄後一個人度過老年生活,孤獨的死去。這次出行她明白自己已經時日無多,所以她面對着他們的背影一遍遍的無聲説着謝謝,自己在鏡頭外也是無限唏噓,這些温情似乎有些朦朧,事實上卻是真正存在的呀。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2

《小偷家族》不是一部最終能以“温馨”來總結的電影,縱使它在前半段用盡全部的力氣詮釋人與人“關係”中的温暖,也敵不過後半段私慾顯露、命運捉弄時赤裸裸的現實。

家庭,是是枝裕和電影永遠的母題,從他過去的作品來看,這不單單是是枝裕和創作的素材,更是他身為一個人來記錄自己記憶的方式。在母親去世之後,他拍攝了《步履不停》,並説“如果不把和母親最後這段共度的時間中回憶起的東西做個整理,我就無法繼續前進”。

從是枝裕和的電影世界裏,我們窺到了導演對於家庭關係的私密理解,也從電影中的各種細節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

而《小偷家族》則不太一樣,有人説這部金棕櫚過於“概念先行”。是,畢竟“沒有血緣關係的六個人組建家庭”,這看起來不像是枝裕和從前電影中那種對於生活毫無匠氣的重現,也稍微違揹他從前的理念:“世界自有其意義,導演的任務是去發現。”

這次更像是他在做一個實驗:假如這樣的“關係”存在,那麼它是如何存在的?能夠存在下去嗎?

而《小偷家族》的“假”,最終勾連出了無數的“真”。

影片中主要刻畫了三對“假”的關係,第一是祥太與治的“父子”關係。

傳統意義上的東方父子有一個重要的紐帶那就是權利,在男孩還未長大成人時,父親是極少與之對話的。西方電影會出現“窈窕奶爸”,但大家對東方父親的印象依舊停留在《千里走單騎》中沉默寡言的高倉健上。

而這在祥太與治中之間卻沒有看到,在最開始的超市行竊中,兩人的合作像搭檔,燈光下互相追逐,雪地滾雪球時更像是哥們,他們的關係彷彿不存在權利歸屬問題。

在玲玲介入到了父子關係當中時,祥太感覺到了不安,這時治非常想趁此機會讓祥太喊他“爸爸”而獲得一種掌控力,但祥太那時仍舊不願意承認這段關係。

第二是玲玲與信代的“母女”關係。在最開始治將女孩撿回家的時候,信代並沒有表現出很強的關注,反而催促治將她送走,而當她聽到孩子的父母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時候,就決定將女孩收留。

玲玲與信代之間的紐帶是共情,相同的傷疤,相同的不被父母關注是兩個人共同的經歷。當她給玲玲買了新衣服,將舊衣服燒掉,抱着她訴説愛一個人的正確表現時,其實也是在對自己的過去做補償。

第三是柴田初枝和亞紀的“祖孫”關係,如果説前兩對中因為孩子還小,沒有賺錢能力,那這對關係中有着明顯的物質交換。

影片中亞紀問治,與信代之間是靠什麼連接?治回答説是靠心,但亞紀反駁説,不,是靠金錢。

所以電影花費了一些筆墨在亞紀的職業上,一個純粹靠金錢來交換情感和肉體的女人,小編認為片中最為感人的一幕也出自這裏:聾啞時間到了之後自覺起身,亞紀卻因為讀懂了他的感情而毫無目的性地抱住了他,這一刻他們短暫地忘記了金錢關係,達到了一種純粹。

而同樣的,亞紀認為與自己毫無血緣關係,同樣被拋棄的奶奶,給予她的是一種純粹的愛,但到最後事實揭露,奶奶是因為拿了錢才不要她的房租時,兩人的關係也就產生嫌隙。

另外幾個非典型性的關係在影片中也有展現。信代與柴田初枝之間類似“母女”,但當柴田初枝去世之後,信代的第一反應是將她埋掉。亞紀與信代遊離在母女與姐妹之間,大談“男友”問題的時候更像朋友。

而在影片前半段,所有人遇到的社會困難,是平衡,甚至催化了他們這種關係,偶爾的意外和不順利,也讓他們在這個家中更具有歸屬感,所以呈現出來的是非常温馨的一面。

但隨着雪球越滾越大,信代失業,奶奶過世,祥太被抓,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情感已經無法解決最根本的生存問題時,一家人看似穩固實則搖搖欲墜的關係終於崩塌。

另外不難看出,《小偷家族》的結局,曾經試圖效仿血緣關係的關係都失敗了,最後只有信代和治的夫妻(情人)關係尚存。

是枝裕和的實驗到此為止,結局看似在告訴觀眾,血緣關係才是人與人之間最牢固的,一切失去血親的人想要複製,不過就是“水中月,鏡中花”。

但仔細品味會發現,他利用這一實驗,恰恰從“假”中探索出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諦:當沒有社會規則下的`“關係”定義的束縛,人與人之間能夠為彼此做到什麼地步?

温飽?我能夠為你挑出你最愛吃的麪筋,為你縫製衣服,在你餓肚子的時候給你三個可樂餅。

快樂?我可以因為你想釣魚而不賣掉偷來的萬元魚竿,也可以在全家並不富裕的時候到海邊度假。

共度艱難?我願意擁抱你的傷口,照顧你的傷痛,也可以在你不順、失敗的時候不離不棄。

他們都能夠做到這一層面,但在警察質問關於“母親”還是“媽媽”稱呼的質問時,仍舊失語,是付出的不夠真誠?陪伴的不夠純粹?還是僅僅是因為沒有血緣,就不能擁有這個稱呼,他們之間的關係無法定義。

不過是枝裕和是温柔的,在祥太選擇了“道德”離治而去的時候,他依舊回過頭加了一聲爸爸,他沒有否定這樣的關係,也認同了此種關係的合理性。

仔細想來,《小偷家族》中的人們都已經非常善良,在逼仄的房間,生存的壓力之下,他們能夠努力維持着表面的和平,每個人都有着不為人知的悲慘過往,卻依舊壓抑到後半段才逐漸顯露。

他們的原生家庭無法做到的温暖,他們拼盡全力做到了一剎那,即使充滿了私慾,這美好也值得記錄。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3

最近看了一部很火的電影《小偷家族》,看完以後,寫幾點感受。

1.起初,奶奶、爸爸媽媽、姐姐弟弟和妹妹這一大家子,雖然住在十分簡陋的屋子裏,卻生活得很融洽。奶奶細心地感受到被窩裏孫女的腳比平時涼而問她有什麼心事;媽媽從背後緊緊地摟着小女兒温柔告訴她這就是愛;父子倆分享男孩子的生理特徵讓他放心這不是病;一家人坐在狹窄的屋檐下抬頭看天空,雖然看不見,仍努力想象着遠處的煙花各種形態,每個人臉上都是嚮往和憧憬。

2.哥哥不願妹妹和他一樣偷竊,故意被抓,所有的祕密都被發現了,在旁人眼裏的三代同堂其實是毫無血緣關係的一家人。奶奶是被親人遺棄的,爸爸媽媽是慣偷,姐姐是親生父母不愛的,哥哥是棄嬰,妹妹是被親生父母虐待而被最後收留的。在這個特殊的家庭裏,他們都感受到了被人關愛的幸福,彌補了他們心中的那份缺失。所以在全家人一起去海邊遊玩時,奶奶望着遠處逐浪的家人們,意味深長地説出了“謝謝你們”。

3.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被審問時,問起孩子們都怎麼稱呼她,她平靜的表情慢慢掩飾不住的`內心的顫動,眼睛泛紅眼眶濕潤,不停用手抹眼睛抹頭髮,嘴裏重複着“是啊,怎麼稱呼啊”,最後一大滴眼淚還是流了下來。

4.是的,導演是枝裕和的這部影片帶給人們太多衝擊,或許迫於生計這些生活在底層的人選擇了偷竊,但他們對愛的需求一點也不比任何人少,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他們一樣感到温暖和幸福。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4

《小偷家族》這部影片的故事依舊着眼於是枝裕和一向關注的家庭,東京的一個平房裏,住着年邁的老母親、爸爸、媽媽、哥哥、姑姑還有個半路撿來的小女孩,六個人雖然沒有血緣關係卻組建了一個非常温馨的家庭……

好的藝術品猶如一副眼鏡,戴過它之後看這個世界更加鮮明,像下過雨的白花與黑枝一樣。是枝裕和一次次教我去理解“庶民”,這次是最深刻的一次,那些電影裏的細節好比墨水滲進皮膚一樣撩心撩肺。然後我看見廟街上的人們,像小偷一家努力活着,努力偷生,懸浮在最飽滿的一刻,不問過去未來。 《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始終是冷靜的,他傳達了每一個人的善與惡,並且用殘忍但卻最符合這個社會安排的方式為每個人安排了各自的結局與歸宿;同時這部電影也是嚴肅的,他在描繪一個家族的生存,也在描繪日本社會的生存。老齡化嚴重,貧富差距嚴重,陰影中滋生太多污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麻木,在東京生活的越久越感受到了這座城市中還有一個和他格格不入的.社會,而在這個社會中苟且的人們,並沒有機會鑽出陰影在陽光下呼吸幾口不渾濁的空氣。或許應了那句老話,錯的不是我,是世界。

東京這座城市,是光鮮奪目的,也是麻木不仁的,麻木的讓人喘不過氣,所以我無時無刻不想逃離這裏。但是其他地方又何嘗不是一樣呢?如果想要看見最好的煙花,也許只有在這座水泥森林爬到最高的樓頂吧。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其實誰不是在偷生呢?所謂的“小偷家族”儘管表面上看似以“犯罪”相連,但真正讓他們聯結在一起的紐帶,是傷疤。只有那些傷疤的烙印,才是相互認出彼此的暗號,現實的人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觀看《小偷家族》有感15

小偷家族,是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一部日本影片。小偷,聽着是個不怎麼光彩的職業,但經是枝裕和導演之手以後,將其變得偉大,變得苦澀。變得美好,也變得沉重。

故事開頭,是一對“父子”,憑藉天衣無縫的配合,嫻熟的技巧,父親掩護,兒子衝鋒,帥氣的拉上了書包拉鍊,完成了超市行竊日用品這一危險動作。回去的路上,出於同情心的男主柴田將這個女孩帶回了家,看到了小女孩兒身上被虐待的傷之後,也將她也納入了這個窮困潦倒的家庭。這個融洽的6個人的大家庭,實際上互相毫無關係,無夫妻之名的柴田夫婦收留了男孩祥太,被父母虐待的女孩由裏和被兒子拋棄的初枝老奶奶,初枝老奶奶又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亞紀。組成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 這部影片我看了好幾遍,全影片都延續着是枝裕和一貫的風格,温情,細膩又不沉悶。在平淡中藴含着無窮的哲理,他的作品,不單單含有苦情和感動。小偷家族這部電影,六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卻像普通家庭一樣過着平淡安穩的生活,在時間裏,他們的情感慢慢發酵,在一家人探出頭看煙花的`時候和海邊度假的時候,這應該是他們最偉大的幸福。平靜的生活最終還是被打破,祥太在偷東西時被發現,摔倒之後被送進醫院。一系列的情感與糾纏在這一刻全部爆發,媽媽曾有過過失殺人的罪名而被捕入獄,奶奶安詳過世因無錢安葬只能挖坑埋在家裏,由裏被父母帶走,祥太被安置在孤兒院,亞當也離開了。只剩下柴田一人來面對這個悲慘的世界......

對於他們來説,這些幸福都是水中月,鏡中花。似乎是燦爛無比,讓人陶醉其中,但失去時,痛苦遠大於抽筋扒皮,讓人唏噓。來時似春風花開,去時如夢幻泡影。這部影片帶給我們的有歡笑,有感動,有思量,建議與家人一起觀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jpgl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