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

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

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1

最近一段時間“躺平”這個詞在社會上非常流行,“躺平”青年也成為很多人談論的焦點。“躺平”指的是現實生活中一些無慾無求的年輕人,他們不談戀愛、不結婚、不想着買車也不想着買房,每天以極低的標準生活,工作一不開心就辭職。他們多是90後年輕人,90後一直都是被社會重點關注的人羣,而近期一部冷門紀錄片電影《九零後》正在熱映,在觀看過後給我感觸頗多。

當然,此《九零後》非彼90後,紀錄片《九零後》是徐蓓導演的作品,記錄的是在抗戰時期西南聯大學子的故事,著名的人物有物理學家楊振寧、鄧稼先、穆旦、費孝通等人。那時國雖破,但羣星閃耀。看這個片子時候,內心的火彷彿被點燃,正值青春熱血階段的青年們,為了讀書救國,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完成了學業,有的學生從南京繞過越南,緬甸來到雲南昆明唸書,一天要走五六十公里的山路,那驚人的毅力讓我佩服。那時的校園戀愛也談得含蓄,寫信,一起去圖書館看書,樹林裏散步。

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和見證者,他們是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九零後”。但對於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我們是在各行各業努力奮鬥的蓬勃後生,是牢記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但他們更是年輕有為的“90”後。

《九零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呈現了一羣年齡都是九十歲的長壽老人,講述他們充滿青春時光的歷史往事,這十六位曾經年少的主角,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説,“九”是一個星光璀璨的“九零後天團”。《九零後》是一批國寶級的“九零後”與當今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在新時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對話”。“九零後”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他們是“90”後,我們也是“90”後,跨越了好幾個年代的人,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人説他們那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報國,我們這一代人讀書是為了分數,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學生的壓力特別大。不管時代如何變化,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人,心裏一定裝着一個沉甸甸的夢想。

他們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蹟,讓我們深深感染觸動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2

他們是年齡在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是用一技之長終身報國的大師是西南聯大輝煌歷史的`經歷者與見證者,他們是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九零後”。他們是1990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是在各行各業努力奮鬥的蓬勃後生,是牢記歷史使命的新時代青年,他們是年輕有為的“90後”。

《九零後》用真實記錄的方式,呈現了一羣年齡都上九十歲的上壽老人,講述他們充滿青春時光的歷史往事,這十六位曾經年少的主角,用現在時髦的話來説,就是一個星光璀璨的“九零後天團”。《九零後》是一批國寶級的“九零後”與當今年輕的九零後、零零後,在新時代的一次影像交流“對話”。“九零後”們把母校西南聯大“剛毅堅卓”的歷練,把愛國、科學、民主的抱負,把自強不息的成長經歷,以這種特殊的對話方式,呈現給當今的年輕人。

西南聯大是一所在戰火中誕生的大學。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平津淪陷。南開大學被炸為廢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也被迫停止辦學。為保存民族文化血脈、培養國家急需人才,北大、清華、南開決定合併,南遷去昆明和蒙自。在時刻面臨死亡威脅、吃穿不齊全、戰火遍天的悲情歲月裏,聯大卻是大師雲集、學術多元、重德重實務的高雅天地。

西南聯大精英薈萃、人才輩出,富含獨特的革命傳統和紅色基因,藴含着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社會價值和教育意義。作為固牢信仰、涵養信念的精神家園,在先輩精神的引領下,不負韶華、不負時代,始終牢記訓詞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苦練能力本領,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當好維護社會穩定和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主力軍、國家隊。通過觀影進一步加深了對學史增信的理解,聯大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深深的打動着我們,影響激勵着我們。我將持續學好用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授旗訓詞精神,更加牢固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確保在推進隊伍轉型強能中發揮更強大作用。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裏聯大學子立志讀書、投筆從戎、許黨報國的光輝事蹟,讓自己深深感染,觸動內心,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離不開先輩的努力和犧牲。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骨幹,只有更加深入全面學習黨的歷史,時刻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練強專業本領,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好本職,才對得住先烈的犧牲和奉獻。

紀錄片《九零後》觀後感3

初接觸這個名稱時,就存有疑惑,此90後,可是指的現在初成年的“90後”們,在看清一個個在中國歷史上地位舉足輕重的大師們:98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王希季;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獲得者許淵衝;101歲《呼嘯山莊》譯者、翻譯家楊苡;106歲《讓子彈飛》原著者、作家馬識途……16位“九零後”國寶級大師聯袂“出演”。

就頓感,“九零後”這個片名,有點取巧。取巧之外,也恰當。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採訪的時候,基本上都過了90歲,他們是妥妥的“九零後”。其二,影片主要講述他們在“中國曾經最好的大學”西南聯大求學的故事,那時候,他們風華正茂,一如當下的“九零後”。

這應該是有史以來最強的一屆“九零後”了,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三位“兩彈一星”元勛等等。影片還呈現了他們可愛可親的一面,“口無遮攔”的巫寧坤、“狂妄自大”的許淵衝、“孩子般pure”的鄧稼先等等。遺憾的是,影片創作期間有3位拍攝對象已經離開人世,本片的“搶救式”拍攝也為他們留下了珍貴的絕筆影像。

一所在戰火中臨時“聯合”的大學;一所以簡陋的磚瓦房為教室、以茅草房為宿舍的大學;一所師生時刻準備着“跑警報”的大學;一所僅僅維繫了九年的大學;卻大師雲集,更培養了史上最強的一屆“九零後”。

其中,“蒙太奇”式的兩位大師回答,也是可愛到我們這些年輕一輩了。原來,西南聯大的“文學課”,採取的教學法很特別,吳宓、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等大師每位講兩週,完全拋棄了常見的系統性的教學法。理科生楊振寧坦言:“這樣完全沒有系統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許淵衝卻激動地表示:“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學課。”

西南聯大對一年級新生實行“通識教育”,學子們齊聚一堂,不分科。許淵衝、楊振寧、王希季分別屬文科、理科、工科,卻因為“通識教育”成為同學,其後,他們都成為了各自領域的泰斗級人物。而這樣的“通識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聯大大師輩出的重要基石。

活着的“九零後”是這部影片的主角,而鄧稼先、穆旦、汪曾祺、繆弘等他們都是西南聯大的“可愛的人”。穆旦、繆弘的人生際遇與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運坎坷,煉獄重生後,詩風、文風大為不同。繆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沒有留下學號的聯大學生,用生命在述説自我的救贖。

曾經,我有對鄧稼先先生的提問,為何如今誕生不出當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偉人,現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l9gy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