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精選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最近閲讀《蘇菲的世界》一書,對書中提到的柏拉圖的學説深感興趣,作者熱情的讚頌“哲學家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 '真' 永遠 '善' 永遠 '美'的事物上”,即永恆的真善美,柏拉圖卻是做到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千年之後當我讀到他關於理型世界的'學説時,我徹底地為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所折服,他當之無愧為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響世人,為人們思考世界,觀察世界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論。

理性世界認為世界上的萬物都是不完美的,萬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現實世界的影子,是萬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沒有50塊一模一樣的薑餅,但可以有50塊近似的薑餅,這些近似的薑餅都是由一個模型所製造出來的,這個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麼我們推而廣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話,就可以解釋人為什麼是不完美的,因為投影下的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動植物不一樣,他可以通過主觀的能動性,比如,讀書,學習,法律等手段使自己變得完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總結為,人總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發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圖又言道,人除了有變化的身體外,還有不朽的靈魂,靈魂在迴歸,或者是回憶起理型世界一切的過程即釋放靈魂的過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釋放靈魂或者都會釋放靈魂,只有真正釋放了靈魂的人才能迴歸到理型世界中。

那麼怎麼能釋放靈魂呢?蘇菲的世界中並沒有詳細介紹,我們是應該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還是説應該學習陽明先生的“心學”,達到“知行合一”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的讓自己進步,把所學的和所知的相結合。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我們是誰?是書中的人物嗎?是在被更強的手操控嗎?我們從哪來?是被別人創造?還是説我們真實存在?

“哲學是一種工具,一種讓人們以更高、更深遠、更本源、更根本的洞察力剖析世界的工具。是一支鋒利的手術刀,劃破世界遮遮掩掩的面具,將本源展露在宇宙的光芒下,為人們所觀察、解構、分析、慨歎。”自古以來,人們就有了對世界本源不同的思考。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唯心還是唯物?無數的哲學家向自然宣戰,向宇宙探索,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獻身,因為我們想知道,我們是否真實,那個神祕的領域總是散發出難以抵抗的魅力。

“宇宙的本質,人生的意義,思想的盡頭,規律的本源。”宇宙,生命,思想,規律,混合在一起,永遠都分不開,即使自古以來的哲學家們都有着各自的觀點,但充滿智慧的到最後總是殊途同歸。不同人的觀點總是會不謀而合,作為人存在,其實是很有侷限性的,但是人的思想無邊無際,所以對於世界我們可以任意思考,對於本源我們可以任意探索。我們不能侷限於眼前,我們要嘗試着跨越大河,翻過大山,走向更加遼闊的天空,那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那裏的人都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世界觀,價值觀,懷着的是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對本源的追問,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定義。

那世界究竟是什麼呢?哲學的導師引領着蘇菲一步步走進哲學的殿堂,一點點的有了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她一點點的探索,最後卻發現,自己只是席德的爸爸創造出來的人物,而席德的爸爸是被作者創造出來的人物,那麼我們呢?這跟我以前的想象倒是不謀而合,我以前常常會想,或許我們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劇本里面,當死亡之後,劇本自然完結,我們作為我們,作為自己,卻無法決定我們的任何事,長相,身高,甚至於連我們自己的性格都很難去控制,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前後用了八天的時間結束了這部哲學入門級讀物《蘇菲的世界》。暫且不説我是否學到了什麼,但至少給我一些啟發。

之所以選擇《蘇》陪我度過這段艱難的時光,一是為了讓自己的思維忙碌起來,可以稍稍抽離瑣碎的日常做一些有價值的思考;另一方面人在身心脆弱的時候應該更容易感悟到生活中的哲理。因此,作為一個從未系統的瞭解過西方哲學史的哲學小白,趁着卧牀靜養的這段時間認真的啃下這塊骨頭。

費解是哲學類書籍的共性,但是這本書並不算枯燥,畢竟只是一本入門級讀物。同時作者構思精巧,以小説的形式把你帶入整個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和15歲的小姑娘蘇菲一起看那些時空中閃現的哲人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存在。PS:做筆記很重要,否則很多章節要不斷的回看才能明白。

本書借艾伯特老師之口,向讀者介紹了由古至今在不同社會背景下提出了不同哲學理念的西方哲學家們。從古代的蘇格拉底、中世紀的奧古斯汀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培根、再到啟蒙運動時期的孟德斯鳩……顯然,歷史在不斷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人類文明正在邁向更多的理性與自由。到目前為止,哲學家仍無法明確回答關於“存在”的問題,但是正因為他們在不斷的追尋這些問題的'根本答案時,會發現許多其他問題有了更清楚明確的解決方法。科學,研究,科技等都是哲學思考所帶來的副產品。因此,這也是哲學存在的意義。我思故我在。

故事的結尾是一個可愛的浪漫主義反諷,謎中謎,局中局!就像諾瓦里斯所説“人世變成了一場夢,而夢境成了現實”。何必要去計較夢境與現實,人生最大的樂趣就在於它的未知性,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要創造自己的人生,這是使命,不管你是活在夢境還是現實…….

關於哲學:科學給了我們知識,只有哲學賦予人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

書中講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獲益良多。而它所講述的有關哲學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其實當中的道理很多問題我也曾想過,但這些問題都在頭腦中一閃而過,因為我覺得它對我來説實在太陌生。當我讀完此書後,我覺得一個生存在世界上的人,連世界從何而來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眾出醜,併成為眾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這就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它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到生命結束也是為了真理。他那種為了真理而戰,為真理而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使我更深切的'體會到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這句話的含義。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喚醒了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實的我們真的應該好好的去看這個世界了,不要總是覺得凡事都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什麼東西的產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們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發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可以説是一本哲學書。它巧妙地把哲學的內容和蘇菲的故事聯繫在一起。在這本哲學書中,《蘇菲的世界》是艾勃特(席德的父親)寫給席德的一本哲學教育書,是送給席德十五歲生日的禮物。而喬斯坦·賈德成功的描繪了一個“書中書”的世界,令人大開眼界。

一切故事從蘇菲的哲學課説起,一切故事以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跑出書中結束。蘇菲的哲學課太漫長,太詭異、離奇。這本書的結局實在是一個神祕的結局(這只是關於蘇菲的故事)。而書中的知識也是很廣泛的,包括哲學、宗教、歷史、科學,以及許多個哲學家對哲學問題的研究、思想。另外,我也學到了哲學家研究問題的'態度:一絲不苟,認真鑽研。

書中的哲學問題實在令人難懂,不過關於哲學這門課程,事實上是很有趣的,裏面包括的內容也很廣泛,而關於哲學中有些難懂的思想也被講的很生動,用一個個例子説明的通俗易懂,這實在是一本很好的哲學課本。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出這些問題,儘管對於我們來説這些問題的確值得思考,因為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的失去了好奇心,而把這一切(我們所擁有的這個世界,包括這個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當做理所當然。也許,哲學家便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或是嬰兒,而他們在探索者這個世界上所有未知的奧祕以及被我們當做理所當然的事物。而對於我們來説,我們認為自己沒有看見過的事物,便是不存在的,顯然我們已經太習慣這個世界,習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事實上,我們並不能説,那些我們沒有看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就像我們沒有見過白色的烏鴉,就説他們不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或許我們應該用一個嬰兒的眼光來看世界,也許這樣才能更深度的瞭解這個世界。習慣並不是太好的。

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禮帽中變出的一隻兔子。有些人已爬到兔子的毛皮深處,過着舒適安康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就是那些哲學家,卻在兔子的毛皮頂端,想去看看魔術師是這樣變出的這個世界。你呢,你是否願意一睹魔術師的風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假期讀完的第三本書——《蘇菲的世界》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抱着一種很期待的期望。

書中主要講述着哲學。儘管我對哲學還一無所知,但卻有着十足的興趣。開頭伴隨着兩個令蘇菲(還有我)深思而費解的問題:“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後來,蘇菲與她的哲學教師見面了。

書中介紹了很多和哲學有關的知識,也正是艾伯特與蘇菲長久的談話內容。但是後來卻發生着一個又一個奇妙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我不得不承認,直到現在我還沒有全部明白)。

後來發生着很多離奇卻有關聯的事,蘇菲經常收到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席德的爸爸給她寄來的明信片。寄信的人知道蘇菲,他可以進入別人的電腦,將字寫在沒有剝開的香蕉裏,甚至讓一隻狗開口説話……

讀到書的後一半部分時,主人公改變了。敍事的角度不再是蘇菲,而正是蘇菲一直只聞其名不知其人的同齡女孩席德。蘇菲與席德的生日相差一天。但席德卻知道一切。蘇菲的生活全部出現在席德的.爸爸送她的生日禮物——《蘇菲的世界》上。這是一本書,爸爸從書中教會他的女兒哲學。然而席德真真切切地覺得蘇菲與艾伯特真實的存在。爸爸送席德的書寫上了句號。

蘇菲與席德生活在兩個世界裏。最後,蘇菲與艾伯特來了席德的世界(可以回去),這樣席德的爸爸找不到他們,從而《蘇菲的世界》就這樣結束了。這個不屬於蘇菲的世界中,他們碰不得、拿不起任何東西。別人的車可以輕易從他們身上壓過去,沒有人能看得見他們。蘇菲找到席德,那時席德感覺周圍有一陣風。而蘇菲身上有着一種不同尋常的潛能——席德看見一條小船自己鬆了繩,漂到了河中央……

我愛極了這本書,這是我進入的與以往每一次都不同的世界。《蘇菲的世界》,是精神上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一本書《蘇菲的世界》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洗滌了我的心。哲學,多麼迷茫的話語,總以為那麼遙不可及,但作者喬期坦·賈德以小説的形式描述了哲學史,讓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理解哲學,讓讀過哲學的人回顧過去,瞭解新事物。

一天,14歲的女孩蘇菲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也是本書討論哲學的開始。從這一天起,蘇菲不斷收到一些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面前展開。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考許多大師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的根本問題。她試圖用女孩天生的理解來解決這些謎團。然而,事實遠比她想象的更奇怪和奇怪……

《蘇菲的世界》帶領我一步步思考。它是一個智慧的世界,一個夢想的世界。

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但它非常大,所有的生活都只在兔子的毛頂上。他們一開始對這個不可思議的戲法很好奇。然而,當他長大後,兔子的皮毛會更深,他會留下來。他們在那裏感覺很舒服,所以他們不想冒險爬出脆弱的兔毛頂端。只有哲學家才能踏上這段危險的旅程,走向儘可能達到的頂峯。

哲學家一直不理解這個世界,甚至有些複雜和神祕。他們總是像你的孩子一樣好奇……

哲學不是萬靈丹妙藥,但從不關注愛好智慧的重要性和前人的經歷,這不應該是心靈的封閉和終結。

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馬克思、弗洛伊德讓我瞭解了許多西方哲學家……他們就像一本説不完的史書,歷史悠久,綿延不絕。在哲學的海洋中游泳,思想突然開闊。

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個登山者,我渴望克服障礙,攀登高峯,俯瞰遠處。如果我把自己比作水流,我渴望匯入大海,有廣泛的知識;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隻年輕的鷹,我渴望展翅翱翔,傲視長空……

思想開放,對一切充滿幻想。

《蘇菲的世界》從其平淡、親和、迷人的哲學領導下,沒有壯麗、起伏的情節。在作家喬斯坦賈德的作品中,深奧的哲學理論變成了一陣温暖的春風,充滿了活力。

哲學似乎不再渺茫,它似乎渴望故事,深入我的生活,深入我的思考。哲學的原則是如此廣泛。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二零一二年冬天,校領導給我們每位老師贈了一本《蘇菲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從這本哲理性的書籍中收穫非凡。零零散散一個冬天,早自習的間隙,一個假期,讀了《蘇菲的世界》,讀起來有些艱澀、枯燥。常言道: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眼,豐富閲歷,益於人生。我堅持讀下來,也從中讀懂一些人生哲理。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層層謎團一股在她眼前展開,使她不得不開始注意起這些惡作劇般的問題,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淌徉在這個充滿哲學的世界裏,她開始不斷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更是有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瞭解,更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垢印刷機。更讓我們學習到康德黑格爾,弗伊德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

哲學家們不停地追問,不停地前行,同時也不停地呼喚着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於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於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瞭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瞭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

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讀了《蘇菲的世界》第一章,今天我們討論了第一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明白為什麼而活?

我認為,只要知道了自己想要幹什麼,就不會感到空虛迷茫。其他人也各執己見,老師並沒有否認我們的想法,而是給我們分享了她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身、心、靈得到成長,開始變得成熟和自由,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老師説,身體指的是健康,包括身體的完整性和種族延續。古語有云: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輕易損壞;天地之道,造端於夫婦。這都説明了身體的成長和成熟包括了身體的健康完整性和種族延續。

心呢,則是代表着精神成長。精神的成長的標誌是人格偉岸,情感健康,思維正常,認知無誤。

靈性如果一直得不到成長會痛苦。這裏的痛苦指的是莫名的空虛無聊,沒有價值感,就像感覺自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不知去向何方。

這樣的人就得了一種病,名叫“終極關懷缺失症”,會不斷的有空虛,無聊,沒有價值感的體驗。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所以才會在該成熟的年齡中,有不成熟的表現。像是網絡上的那種熊孩子給人搗亂還不服管教,他們的父母還向着他們;也有那種大爺大媽在籃球場裏跳舞,音樂的聲音放得特別大,吵到別人,他們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我行我素,給人搗亂。這些都是精神沒有得到成長的人。

經過那些實例的引導,我總算是明白了,沒有身心靈得到成長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況,這實在是太可怕了。我們雖不能像孔子那樣,把“温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做到極致,但也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靠”。

我感覺老師説的十分有道理,老師讓我們靜想一會兒,她在電腦屏幕上敲出來了五個問題。她問我們,你對羅老師的解讀的理解有沒有補充或者有沒有疑惑?我覺得老師今天教給我們的內容非常深奧,雖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解釋,但是我們依舊需要去想明白,去“聽懂”她的話。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這部哲學書讓人懷着對生命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在經營生活的同時學着成為一位思想家。“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卻神祕莫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想過嗎?這本書常讓我讀到一半便問題重重,不得不再仔細地回頭。卻也大大地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讀一部偵探小説,腦海中不斷映出“為什麼?”

百科全書上寫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

很多人説人死後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

沒有書籍能夠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學家説人死後會通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認為人死後會住在一顆星星上,會活在一朵雲彩中,當我們敲開每朵雲,可以拜訪這朵雲的主人嗎?這樣帶有好奇的思考還叫哲學嗎?亞里士多德説“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

哲學的種種問題被每一種文化關心着,歷,有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答案。哲學家如同魔法師,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產生的念頭給出不的答案。所以喬斯坦·賈德説:“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剛剛落於這個世界,對於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們閃亮的瞳孔正向世界傳遞着“為什麼”,可惜的是嬰兒不會寫,不會説,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們只需提出問題就好,都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提出問題是一種創造力,是一種好奇心。

在我們一天天長大時,似乎對世界開始習慣,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缺乏了嬰兒時代的'好奇心的一種表現,我們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學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視角。

當你在鋼筋混凝土中來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來回奔波,是否要靜下來,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學問題,不再認為世界的理所當然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蘇菲,她追求哲學,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她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有了初步瞭解。

這何嘗不是在給我上哲學課啊!可是,也正是因為我對哲學的無知,使我感到書中那些句子是那麼艱澀難懂,我真想“逃學”,但我又不禁被那種神祕感所吸引。一篇篇摸索着看下來,我竟越看越入迷。就這樣,《蘇菲的世界》成了我的枕邊書。讀着想着,我進入了夢鄉,也進入了蘇菲的世界……

“咦?這不是艾伯特的小木屋嗎?”我坐着小船,來到小木屋門前。“吱——”門開了,喬斯坦.賈德先生竟從門裏走了出來,“進來坐坐吧。”他對我的到來似乎絲毫不感到驚訝。“尊敬的喬斯坦.賈德先生,您好,《蘇菲的世界》寫得真是太精彩了。請問,您的靈感來自哪裏呢?”

陽光透過窗户,折射在地面上,閃現出耀眼的光芒。

喬斯坦.賈德先生往上推了推眼鏡,微笑着説,“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這本書卻截然不同。我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閲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説般的心情。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着:‘你是誰?’的極不尋常的信開始,蘇菲每天都會充滿好奇地等待着艾伯特寫來的信。‘信裏會説些什麼?’不僅是蘇菲,連讀者的心也被牢牢抓住了!”

“叮鈴鈴~”鬧鐘響了。我回想着剛才的.畫面,輕輕撫摸着這本書,不知不覺,又睡着了……

“我在信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我想只有這樣,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少女來説才更好理解哲學吧。”艾伯特先生眨了眨眼,顯得更加精神,“書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絕,我陶醉其中,許多事物的影子從我眼前閃過,我依稀辨認出,雅典的高城,巴特農神殿,酒神劇院……

漸漸地,我的眼裏幻化出一隻小白兔,我痴痴地想着,我到底是細毛頂端的生物,還是深入兔子皮毛的生物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賈德寫的一本哲學啟蒙讀物。

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蘇菲的14歲女孩,在她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祕的信,信中只寫了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一開始她只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可她的思維卻不知不覺的思考這個問題,此後,蘇菲不斷收到這個叫艾伯特的神祕導師的來信,從信中,蘇菲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開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過艾伯特給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從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並加以解釋。然而隨着蘇菲哲學課越來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漸漸發現他們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為他的女兒席德寫的一本書中的人物。最後,蘇菲和艾伯特終於脱離了少校的控制,並隨着小説的結束而結束了他們的世界。

簡單的構思就是作者賈德跟我們是同一層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兒是作者創造的人,而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又是少校為他女兒創造的人,作者用“少校與蘇菲”的關係,在跟我們探究着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麼,因為主宰着蘇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人物,而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諷,或許我們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説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我不禁聯想到到了笛卡爾説過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也許我們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存在過而已。

我們正處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階段,而這本書對自身素質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能不能做社會的強者是一回事,能做一個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為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祕。在探索這些奧祕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在上學期間就經常聽到《蘇菲的世界》,跑了幾次圖書館都一落而空。這麼搶手的書,難怪會這麼熱,儘管不知道這書是關於什麼方面的內容,但還是想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碰巧,在入住華農宿舍期間,我剛好看到的堂妹的書架上有這本書

《蘇菲的世界》可以説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祕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走進了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所積累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

《蘇菲的世界》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鍾,或者是指明瞭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

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在這部小説裏,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裏。

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窗外,雨淅瀝瀝,正是讀書的意境。我坐在窗前,細細琢磨着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感受着蘇菲的神奇經歷,品味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書中語言幽默,卻將深奧的哲理闡述得淋漓盡致。認真品讀,只覺收益頗深。

“你是誰?”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蘇菲迷惑了,我也不禁啞然失笑。蘇菲就是蘇菲,我就是我,我就是孔韞秋呀!一頁頁往下翻閲,跟隨着蘇菲哲學性的思考,我也漸漸開始思考:那個叫孔韞秋的人又是誰呢?如果我換了一個名字,那麼我是否變成另一個人了呢?

就在我為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世界從何而來”?不用説,沒有人真正知道。不過我也覺得這個問題的確是應該問的。在我的認識裏,世界只不過是太空中一個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我站起身來,在屋裏來回地踱着步,望着屋外細密的雨霧,在腦海裏搜尋着。也許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可現存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個開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由另外一個物質造成的。那另一種物質又是什麼呢?

望着窗外的雨,心久久沉浸在書中,我琢磨着好奇心、生命的意義等哲學話題,和笛卡爾、蘇格拉底等哲學家對話,感覺自己和先前的自己好像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我關心的只是吃飯睡覺、考試分數等等,就如同寄生在魔術師帽子裏變出來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墜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習慣了便無心再往上爬,它自然到不了頂尖,看不見另一片更為廣闊的世界。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習慣了這一切的我們並未察覺這份悲哀。哲學也就這樣遠離着我們。

閲讀良久,輕輕將書合上,思緒萬千。此刻,我坐在書桌前,竟然會時不時地回頭看自己的身後,試圖搜尋蘇菲的身影。蘇菲會不會正站在我的身旁,手舉扳鉗,準備敲我的頭,以便顯示她的存在?但即使她確實存在,真的從少校的故事中逃脱了出來,我卻無論如何看不到她。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靜靜地站在窗前,琢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一部哲學啟蒙書,但並不僅僅是哲學而已,除此之外,還有思考。對人生,對世界,對社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我也不知道從哪得知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籍,於是就找來看了。此前也從來沒有對‘哲學’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讀完這本書以後,果然還是沒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張白紙了。

在蘇菲的老師開始出現的時候並開始教授她有關哲學的知識時,儘管有些離奇,我還是從真實性故事的角度來看的。後面卻愈發的跑偏了,我又轉換成奇幻故事的心情來看,再後來看到蘇菲是少校書中的角色,這樣一種劇中劇的寫法,這個腦洞確實有驚豔到我。

讀完書我有了一個自己對於哲學的理解:哲學是對於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這個詞的理解,我認識就是把事物尋根問底得拆分到最小單位。

前期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闡述人文發展,不論科學、宗教,都是對於身邊事物的解釋。對於可以理解的東西,我們稱其為常識,還沒能力對解釋的,我們把解釋交給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滿足於神的解釋。而更加理性的解釋就是科學,隨着科學的發展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為科學是理性的,宗教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理性的。它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釋性。而換個角度來講,他們又都不理性,因為他們劃定了邊界。我總能從書裏感覺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兩者所帶來的方向性,我是説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們有能力全都搞清楚,應該就能發現,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並不全包括在現在給出的選項中。大到宇宙的運轉,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現在科技發現的今天,當然發展的不僅僅是科學,但他最顯性。變化是永遠不變的。在這樣環環相扣的世界裏,我們不斷打破了邊界,從而重新建立新的邊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這些東西的背後的動力,應該就是思想了。

我們這些浩瀚宇宙裏的渺渺星塵,擁有着最珍貴也最強大的能力。

標籤: 讀後感 蘇菲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lo7o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