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參觀校史館有感

參觀校史館有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校史館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校史館有感

參觀校史館有感1

來到大學的生活已經過去一年了,去年入學教育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我時常想起當時校長給我們講的關於大連理工那些已經埋在歷史的記憶中的往事,一年過去了,那些曾經被津津樂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記憶中變得模糊。我也經常想什麼時候可以在聽一次這樣的講座,聽幾個關於母校的老故事。

終於在學期過半的時候我又等到了這樣的一次的機會,班裏組織團建活動去參觀校史館。可以説去的時候,心情還是有一點激動的。終於可以去更深的瞭解母校了。

在講解員簡單的介紹之後,大家踩着歷史的足跡,開始參觀這大約七百平方米的校史館。在講解員詳細而又生動的講解下,每走一步,我們都被一段段歷史所震撼。大家無論是對“團結,進取,求實,創新”的校風,還是“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厚德篤學,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顧着過往大工湧現出的一批批優秀學子的事蹟,如:錢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聽着講解員説到我國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第一台微波氣象雷達等各種高科技項目的研發設計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聰明才智,大家無不感到自豪與驕傲。

校史館的另一側,陳列了各種富有歷史意義的物品。從汽車發動機到“米格15”戰鬥機渦輪,再到汽輪動力機組;從老一館的大門,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遺物。斑駁的鏽跡,塵封的筆跡,無不透露着歷史的痕跡。這一路,我們行走在歷史的長廊中,感受着歷史帶給我們的

震撼;這一路,懷想過往大工人帶來的感動,且行且感悟。

參觀校史館有感2

翻開歷史厚重的扉頁,字裏行間,一個名字逐漸浮現,那是正值科舉廢馳的時代,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的美國知識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學堂――雅禮。

走進校史館,一張張新舊不一的照片映入眼簾,從雅禮創辦到中雅培粹成立,它們在靜靜地述説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發展歷程。縱觀110年大小事,作為雅禮學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於校史館中,照片中的每一張臉都給我留下了或深或淺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國人,有歷代沉穩的校長,還有興高采烈的學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樣東西,一張舊照片和一冊本。照片上是當時的田徑隊。隊員們身形高大健壯,面部沉靜,目光炯炯,雖站立不動,可仍能感覺到他們體內驚人的爆發力與速度,作為體育運動的佼佼者,他們是雅禮校史中熠熠生輝的星星。

那冊本,是一名學生使用過的,封面上的繁體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頁面有些發黃,邊角卻十分平整,細小的裂紋,讓我感覺到年代的久遠,雅禮濃郁的學風由此可見一斑。

走出校史館,呼吸着新鮮的空氣,陽光下紅牆藍瓦的校舍,湧動的人羣中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我感覺腳下的土地並不蒼老,反而覺得它煥發着青春與活力!

夜窗之下,柔風徐徐。

燈下墨香,依依裊裊。

在這萬賴俱寂之夜,我回憶着,意念隨着墨香悄悄然在紙上化開,化開……

參觀校史館有感3

上週一老師帶我們參觀了學校的校史館,在這小小的房間裏,記錄玉橋的發展歷程,更展現了玉橋的風采。

我們剛走進門,就看見一面牆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獎盃,既有體育競賽的,也有知識競賽的。得到這些獎盃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依靠團結的力量。我們雖然不是獲得者,卻也為身為玉橋的一員而驕傲。我們更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也能在這裏留下屬於自己的足跡。另一面牆上貼着學校活動的照片。專注研究問題的師生,大掃除時忙碌的身影,為烈士掃墓時的莊嚴,植樹時的熱情……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使我們茁壯成長,一切都那麼和諧又美好。

再往前走,就貼着優秀教師獲得的獎項。“春華杯”,“秋實杯”,多有詩意的名字,一屆又一屆的學生走了,老師們卻在這神聖的崗位上,見證着時間的流逝,歲月的變遷。小小的屋子滿載着玉橋中學的榮譽,引領我們揚帆起航;閃亮的獎狀證明着玉橋中學的實力,激勵我們奮發向上。歷史的腳步已經漸行漸遠,新的未來還在等待我們開創。帶着憧憬,帶着希望,我們在路上,願玉橋再創輝煌!

參觀校史館有感4

20xx年8月21日,我邁入了雅禮系之中雅的大門。那片不大的操場,那座不新的.教學樓,那簇不大的灌木叢,在這其中,最亮眼的卻是那一抹獨一無二的雅禮藍。

初識“雅禮藍”,是在雅禮的校服上。這片藍,有天空明亮清澈的湛藍,也有大海神祕渾厚的深藍,有純正堅毅的海軍藍,也有樂觀積極的牽牛藍。它給人力量,給人以胸懷,給人以責任,更給人以驕傲。媽媽説,它叫“雅禮藍”。對於那時剛入校的我來説,這僅僅只是一種顏色,但,當我於校慶之際參觀完雅禮校史館之後,“雅禮藍”在我的理解中又多添了一筆特別的色彩。

進入雅禮校史館,裏邊不大,卻運轉着歲月的年輪。從耶魯的初建“雅禮大學”,楓樹山的風正帆懸,雅禮踏着一路風雨艱程走來,直至今日。滿牆的照片與圖畫似乎都訴説着同一個故事,同一種精神,它是什麼?我,在尋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在各個領域有所成就而都出自雅禮的名人,記憶中的那四段歷史立即被喚醒。

目光第一個掃入了柳直荀的故事,柳直荀於雅禮畢業,參加中國共產黨,英勇善戰,視死如歸,後遭陷害,行刑前依然忠於共產黨,將堅持“公”道的精神發揚了一生。

接着,我的記憶會轉到了陳能寬的人生中。陳能寬於雅禮畢業,參加“兩彈一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貢獻。率領隊伍於實驗室奮戰好幾年,失敗上千次,弘揚了敢於吃苦不怕困難的“勤”奮精神。

看到“中國的希德勒”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外交大使何鳳山。他於雅禮畢業後,冒着生命危險救下了兩萬多個猶太人。被外國人稱為“永遠不能忘記的中國人”,而這背後,熠熠閃光的卻是那至“誠”精神。

這其中最有名的,無疑是“中國第一哲人”――金嶽霖,走出雅禮後,金嶽霖在美國得到了頗高待遇與地位,但他毅然回國,用《論説》、《邏輯》、《知識論》三本手寫書體現了“樸”實低調的作風。

從回憶中掙脱而出,我望望身上穿着的雅禮藍,忽覺其中多醖釀了些什麼,對!是“公勤誠樸”的精神透入的雅禮藍,使其多了一種傳承的能量,四種不同的人生,傳承了百年雅禮的精神,“公勤誠樸”已化作了一根短短的接力棒,經過了幾萬人之手,如今它繼往開來地傳遞於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手中,我們,也要傳承“公勤誠樸”,學習上、生活中都應以這四字為本,秉承它,為它的發揚而傾盡全力,直至交於下一接棒人手中。

雅禮藍,是一種用顏料調不出的色彩,因為它的每一色點裏,都藴含着一個個莘莘學子為“公勤誠樸”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不能幹,不能等待時光將它沖淡,它需要無限擴大,無限渲染,這,便需要每一個雅禮人積少成多的貢獻。秉承“公勤誠樸”,我們臉上都洋溢着雅禮藍。

標籤: 校史館 有感 參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moj1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