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讀父與子有感

讀父與子有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父與子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父與子有感

讀父與子有感1

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着小小的我駛向彼岸,是愛的動力,是愛的決心,是愛的毅力,是愛的自信,才使我到達彼岸,愛是無私的,愛是偉大的,愛是高尚的,愛是崇高的!自從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我才真正瞭解到父愛的無私、偉大。

文章記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後,一位年輕的父親不顧各種隨時可能發生的危險,在人們認為幾乎不存在希望的情況下,執著地從瓦礫堆中營救兒子的動人事蹟。

沒有這種無私而偉大的父愛,誰也不可能堅持這樣長時間的、希望渺茫而危機四伏的挖掘,兒子也許便因為人們的放棄而葬身於瓦礫堆中。

我讀後心潮澎湃。這位父親為了救自己的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兒子為了救同學,讓他們先脱離危險。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啊!如果這位父親僅是來到這片廢墟絕望的大喊“我的兒子!”那他的兒子和14個同學就只有長眠於地下了;如果人人都能像這對了不起父子那樣,成千上萬的孩子或許就能得救。

也許,我們的爸爸平常對我們的關愛不像媽媽那樣無微不至,但我們仍然能時時感到父愛的温暖。

記得有一次,閆老師對我們説,區裏要進行古詩背誦比賽,讓我們把背過的詩打印。其他人都不屑一顧,我卻牢記在心,一回到家,就急忙告訴了爸爸,爸爸一聽,立刻給我忙活起來。

晚上,我甜蜜的進入了夢鄉,可誰知爸爸努力抵抗着“睡魔”的干擾,依然給我打印着,生怕我完不成老師交給的任務。第二天,我一起牀,發現爸爸的眼睛變成了“熊貓眼”,媽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了我,我感動極了。

還記得我小時候,只知道讓大人給我買自己心愛的玩具、零食,而不顧大人的重重困難,大人們有時也無可奈何,只好給我買。自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後,我絕不會在像小時候那樣做了。

也許,爸爸的愛不是生病時的陪伴和呵護;不是考試前的千叮嚀萬囑咐;不是睡覺時給我們蓋被子的身影。但是,父愛,同樣是偉大的。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使我更加認識到父愛的深厚。

讀父與子有感2

前幾天,我在語文課上閲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我頓時產生了疑惑:這對父子怎麼了?他們之間又體現出了什麼?帶着這些疑問,我認真閲讀起來。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堅定不移地在廢墟中挖掘了38個小時,最終救出了兒子的事。

文章裏,“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多次在文中重複出現。就是這句話,使父親堅持不懈而執着地在廢墟中挖了38個小時;就是這句話,鼓舞着兒子,使他從沒放棄生的希望,而是滿懷信心樂觀地等着父親;就是這句話,使兒子象個偉大的男子漢一樣,在最後獲救時,主動要求最後一個走出廢墟……這句話表達了父親對兒子堅定而執著的愛,這也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支持,一種承諾:“總會”和兒子在一起。面對廢墟,在所有人都在放棄時,這句話使父親想起了自己的責任與承諾。於是,他毫不放棄地在廢墟中挖掘,救出了兒子。

愛是可以傳遞的,信念是可以感染的。從這句話中,讓我們很清楚地知道,兒子已經學會了愛周圍的人,“先讓我的同學出去吧!”在這生與死的抉擇中,兒子把生的希望給了同學們,而危險卻由自己承擔!這種做法,是因為兒子心中同樣也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論發生了什麼事,父親總會和兒子在一起。

一個承諾,挽救了十幾個孩子的生命,一種責任,使兒子成熟了,長大了。這真是一對了不起的父與子!

讀父與子有感3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漫畫書,那就是德國幽默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父與子》。

我剛剛打開這本書時,被那一幅幅有趣的圖片吸引了,淘氣兒子和禿頭爸爸上演着一幕幕幽默、感人的故事,現在我也想對其中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加以介紹。

“糟糕透頂的家庭作業”——兒子正在為作文頭疼呢,老爸看到後心疼的把兒子抱在懷裏,幫忙寫完了作文。第二天到了學校,老師的評價是“這簡直是我見過的最糟糕的作文”,忍無可忍的老師來到家裏,禿頭爸爸一開門愣住了,原來兒子的老師正是自己兒時的老師,年邁的老師更加氣憤了,照着禿頭爸爸的屁股就打,嘴裏還説着:“你寫的作文簡直慘不忍睹,居然有臉交給我看,哼!”,那時的爸爸真是一臉痛苦而無奈的表情。

哈哈,真希望在我學習出現困難的時候,老爸也能給予我大大的支持啊,但一定換個方式喲!

讀父與子有感4

一位平凡的兒子,一名平凡的父親,卻共同創造了一個奇蹟。當我讀完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熱淚盈眶,不禁對文中的父子倆的堅強毅力與高尚心理肅然起敬。

文章寫的是在1994年美國洛杉基發生大地震,一名父親為了救孩子,在廢墟中歷盡艱辛,堅持不懈地挖掘了整整38個小時,頑強的他終於救出了兒子以及兒子的同學。

多麼偉大,多麼勇敢,多麼了不起的父親啊!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這麼做呢?是愛,是愛的力量!當別人都認為毫無希望時,他卻抱着希望動手去挖。是愛的力量!當他在這樣一個極度危險的地方,他居然可以不吃不喝地挖38個小時,是愛的力量!他被人們認為是瘋子,但他毫不理會,依然埋着頭繼續挖,還是愛的力量!

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劫難,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巨大的痛苦,但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時時享受愛。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温柔的話語,都能使我們感受到愛的力量。

記得那是一次考試,試卷發下來後我驚呆了,心裏想:完蛋了,這回回到家可要捱罵了。路上汽車聲“叭--叭--”地響,好像在笑話我得了個低分;小草在風中搖來搖去,好像被我的成績笑彎了腰。我怯生生地回到家,小心翼翼地取出試卷,交到了父親面前,低下頭準備接受批評。只聽父親説道:“這怎麼會扣分呢?那裏你把單位看錯了吧!這些你一定會做……其實你可以考100分呢!”聽了這話,我的眼睛濕潤了,抬起頭望了父親一眼,他正衝我笑呢!正是這笑容,讓我更自信,讓我更細心,接二連三取得好成績。我要感謝父親!

父愛如船,載着小小的我駛向遠方,不被任何一陣風吹倒。

讀父與子有感5

想讀懂屠格涅夫的作品《父與子》,必須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這本書成書於1860年初,是俄國最痛苦混亂的時候。在1854年,俄羅斯帝國由於戰敗開始了農奴制改革,短短時間內改變了數百年來俄羅斯舊有的社會結構。改革的好處不會很快見到,但是改革的動亂會立即投射到社會當中。舊社會經濟結構的崩壞,自然而然會帶來思想結構的迷惘。

但凡社會進步之際,必是新舊思想碰撞之時。我想作者屠格涅夫本身就是其中即將沒落的貴族知識分子,他肯定知道舊有的一切已經維持不住了,但他又覺得新的事態只能變得更糟糕。因此他塑造了一個巴扎羅夫。書中的巴扎羅夫是一位新興的平民知識分子,他激烈地否定現存制度同時蔑視貴族階級;帕維爾是一位沒落的貴族知識分子,他享受生活、追求解放,但是不知道該怎麼做好。在書中此二人屢次交鋒,巴扎羅夫以他特有的簡潔、粗魯的話語、咄咄逼人地對帕維爾進行強有力的反擊,以毋庸置疑的精神優勢壓倒了對手。年輕的巴扎羅夫決不屈從權威,具有自主的人格和評判標準,這對一位青年人來説是難能可貴的。年輕人可以偏頗或極端,但不能沒有自己的見解。我們現在的教育更像是給孫行者加緊固圈,培養出來的年輕人有專業技能但卻沒思想認識。

書名“父”與“子”除了引申的新舊兩派,同時也實指父子兩代,這一層的交鋒比引申意更為深遠。無論何時何地,父輩與子輩的衝突可以説是亙古不變,而能正常與子輩溝通交流的父輩可以用“寥寥無幾”來形容。自古以來,父輩就是規矩與權威,讓父輩站在與子輩平等的位置上交流是不可能的!讓父輩把子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看待與尊重更是想都別想!父輩或者如帕維爾一樣:希望子輩無條件的傳承父輩的思想,強制與專橫;或者如尼古拉一樣:嘗試學習子輩的思想觀念,嘗試與子輩溝通卻無果;或者如巴扎羅夫的父母一樣:父輩沒有能力,把優秀的子輩奉為神靈,拉家常可以,實質精神層面的溝通沒有。

我想這也是一種社會形態,父輩與子輩本來就不是如朋輩一樣建立在互信尊重的基礎上,孩子從出生就一直依賴父母直至成年,有的人成年後還是一直依賴父母,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武志紅不就把我們的國家稱為“巨嬰國”嗎?依附的基礎必然導致不公的溝通。所以想要談談思想嗎,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去吧,不要希寄於父輩的理解與支持了。

讀父與子有感6

今天,我一日氣讀完了美國馬克·漢林的《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感受到了這對父子間深厚的感情。

《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描述了美國洛杉礬發生大地震後,一位父親到學校解救壓在廢墟中的孩子,別人誤以為他是因為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但是他憑着直覺和他曾跟兒子供奉的信條,終於奇蹟般地解救出了孩子。這讓我感受到了父子之間深深的感情。

是啊!父親的愛是一種深沉而偉大的愛。古往今來,有多少這樣的故事讓人讚頌。

記得在次纜車意外斷裂事故中,快被肢解的父親,竟然還用雙手擎住了幼小的兒子,讓兒子得以生還。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百忙之中不忘教育子女。著名作家朱自清散文中的父親穿着臃腫的棉袍,瞞姍跨過柵欄,買橘子送給上大學的兒子……個個鏡頭歷歷在目,都表達了父親對兒女的深情厚愛。

我也曾深深地感受過父愛。我的父親不但在百忙中抽出時間輔導我學習,而且還在炎炎夏日陪我娛樂。記得7月下旬熱浪襲來時,父親中午在單位緊張工作,向領導請了半天假,下午領我去游泳消暑,讓我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絲清涼。

父子情深,是讓人羨慕、讓人敬佩的。《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親,能不顧自己的安危,挖了幾天幾夜,終於救出了孩子。他的孩子在廢墟中也對同學説,只要他父親活着就會來救他們。那位父親驚人的毅力和他兒子堅定的信心,不得不令人敬佩。

讀父與子有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父與子全集》的書,它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這本書主人公是一對父子,爸爸幽默搞笑,兒子淘氣可愛,是一對世界著名的歡喜冤家。雖然這本書裏沒有文字,但有有趣的漫畫,可以讓人懂得了漫畫的內容。

那我就給大家講一講父親和兒子在這本書中,都有怎樣的個性吧。

先説説父親好了:父親是一位幽默搞笑的人,時而也很善良,整個兒看上去總是帶那麼一點傻乎乎的感覺。哦,差點忘了,父親有時候兒子犯了一點點小錯誤就拿起棍子打兒子。不過這個就可以看出父親愛兒子嘛,都説“罵是親,打是愛”,所以父親也是一位非常愛自己兒子的人。

後面再説説兒子吧:兒子是一位調皮可愛、聰明伶俐的小孩,還經常喜歡“捉弄”幾下父親,父親有時就連忙拿起棍子去打兒子。説一説他的聰明吧,兒子有時在父親心情很煩惱的時候,就用自己的小聰明來替爸爸解決煩惱。

真是一對快樂的父與子啊!

讀父與子有感8

今天,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不禁再讀了一遍,因為我感受到了這個世界不僅有偉大而無私的母愛,其實父愛也不差!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在1994年的美國洛杉譏的一場大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在孩子所在的學校挖掘了整整36個小時。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把自己的孩子從地獄帶到了天堂。

讀了這篇課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一天,我得了感冒,我的父親給我端來了一碗中藥水,由於我從小就對那又苦又難聞的中藥水十分的反感。所以,我趁父親出去為我買藥時,小心翼翼地把那一碗中藥水倒了,並沖洗乾淨。但是,我的父親卻從那不是常人能夠察覺的地板上發現了幾滴中藥水。可以看出,我的父親對我的愛是多麼的無微無至,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當然,這個世界上,也有許多父親像我的父親一樣關心我。例如:有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不顧自己的生命安危;有的父親為了自己孩子的學習,過度操心得了重病;

有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讀上書,不顧自己的身體努力打工。雖然大多數父親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顧自己的身體甚至自身的安全,但是也有反面的例子:有的父親為了自己,而殘忍地將孩子送出去打工;

有的父親不管自己的孩子,自己去打麻將;

有的父親總是自己去喝酒,賭博,一回家就打自己的孩子。這些父親和前面的好父親形成了鮮明地對比。

讀了這一篇文章,我深深地為我有這麼一位好父親而感到驕傲。我將來也要作一個好父親。

讀父與子有感9

我為了在同學們面前爭回面子,在課餘的時間就跟爸爸練習起來,學會了一些基本的技巧,而這樣我還是打不過同學們;600字作文你們説,我有這樣的媽媽,到底是該哭還是該笑啊。小貓咪,別害怕。今天,一個有趣的故事——《把小企鵝踢下海》,更是讓我受了很大的教育?黨旗的每一角都寫滿了共產黨員的偉大、無私。

為什麼這位父親執意去尋找兒子?因為這位父親説過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是這位父親經常對兒子説的。表達了這位父親對兒子那堅定而執着的愛。正因為有這種愛,有堅定的信念,才使這位父親堅持不懈。這也是父親對兒子一種愛的承諾,永生不變的諾言,不離不棄的心願。是黑暗中的明亮,是世間真情。

我從報紙上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一個女孩每天早晨上班時,都要去父親的住處,並且坐下來陪父親喝一杯茶。她父親每天都要做上早點等着她,因為他不想讓女兒不吃早點就上班。一個下雨早晨,外面颳起了冷風,女孩因為鬧鐘忘了定時睡過了頭,因此來不及看望父親,於是,女孩給父親打了個電話。“你真的'不來了嗎?”話筒裏傳來父親關切的聲音,話音裏包含着父親明顯的失望。女孩便向父親保證:“爸,我明天一定去看您,真的。”但在女孩出門的拐彎處,她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原來他為了女兒能吃上早點,他一接電話就趕來了,更讓人感動的是,父親怕女兒堅持陪自己喝茶而耽誤工作,他便一直默默的守侯在女兒的路口。這是多麼偉大的父愛啊!是多麼的無私啊!

我們常説,爸爸愛我們,我們也愛爸爸。它或許太含蓄,它或許太深沉,只是不善於表達。其實,爸爸對我們的愛像大海,而我們對爸爸的愛至多也只能算得上是條透明的小溪,與大海的浩瀚相比,根本微不足道。難怪我們經常聽人們這麼説:“父愛無邊。”

讀父與子有感10

這是一個誰都怕自己説得不深奧,不深刻的時代,有很多人都是這樣,明明自己搞不懂某一件事情,都在那兒跟風,在那兒一本正經的胡説八道。而我讀了《父與子》之後,好像忽然發現了人生中的無限樂趣。

輕輕合上《父與子》這本書,裏面的內容在我的腦海裏不停的縈繞,裏面的一字一句,一圖一文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的在腦中“播放”,令我無法遺忘。

回想剛有這本書時,一點也不喜歡,一直被我遺忘,甚至連看都不看一眼。有時候都想把它送別人了,但由於老爸的“金箍咒”一直催着我看這本書。

我只好提起這本書的一角,慢慢吞吞地走到書桌前,扶着頭,無精打采的瞧着,剛開始看時,覺得這本書也太小兒科了,還是漫畫,太幼稚了,還當我是三歲小屁孩呀!

在心中暗暗責怪着爸爸,於是,我抱着只是翻翻看的心裏,開始東看一眼西看一張的胡亂翻着,我本以為這本書非常難看,會像睡前故事書那樣,一邊看着,會一邊睡着,特別無聊。

可是,我第一次錯了,這本書不僅讓我越來越想看,而且越來越精神了,漸漸地,書中幽默可愛,機靈古怪的父子倆深深吸引了我,使我愛上了這本書了。

《蛋糕沒放葡萄乾》這篇講的是父子倆一起做葡萄乾蛋糕,好不容易做好了麪糰,放進了烤箱,準備休息,兒子忽然發現葡萄乾沒有放。若是我的話,我一定不停地抱怨和發脾氣。

但是可愛的兒子卻靈機一動,讓父親把玩具槍拿下來,把葡萄乾放進去,等蛋糕烤後用槍打進去,他們最終還是一起高高興興的吃到了葡萄乾蛋糕。

你説這個兒子是不是十分聰明?這也給我帶來了啟發,人生中不可能一帆風順,十全十美,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但是遇到的時候我們要動腦筋想辦法,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沮喪和發脾氣,我們應當抱着積極的心態,要相信積極這位超人會給事情帶來轉機,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呢!

再看《不需再想》時,我又差點流下“金豆豆”。這壞人總是欺負那位父親,把煙灰噴到他臉上,嘲笑他,還搶他的帽子,用手把帽子捅一個洞,光頭父親都默默地忍受着,可是當壞人把兒子的氣球用煙頭戳破時,這位父親忍無可忍,把壞人打得落花流水。

這偉大的父親,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父親,儘管他也和書中的父親一樣並不完美,一樣有缺點,可他對我的愛和書中那位平凡而有趣的父親對他兒子一樣深,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而已,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也可以收穫快樂和感動。

《父與子》不僅給我帶來了歡樂,也教給了我哲理——無論小孩還是大人,只要彼此相愛,相互包容,心態幽默平和,生活就處處都是美好,處處都是驚喜。

讀父與子有感11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那就是著名的漫畫書《父與子》,這本書上不僅有形象生動的漫畫,還有幽默搞笑的文字語言,讀了以後讓我受益匪淺。

文章主要講了一個父親帶着兒子去理髮,可到了理髮店在剪頭髮的時候,兒子害怕極了,除了哭還鬧個不停。無奈之下,父親只好哄着兒子,給他講笑話。可孩子還是哭個不停,於是父親就讓孩子把頭轉過來看自己表演,只見父親一會兒用頭頂着帽子跳舞,一會兒又表演倒立,那肥胖的肚子加上笨拙的表演,終於逗得兒子哈哈大笑,連正在理髮的師傅也不時地回過頭來看這個愛搞笑的父親。

最終頭髮理好了,可父親一看兒子的髮型就嚇了一跳。原本要求是前面留一些,後面的剃掉,現在卻搞反了變成後面留了一簇,前面都給剃掉了。因為原本理髮師和孩子都是朝同一方向的,可兒子為了看錶演把頭給轉了過來,可理髮師也開了小差把前面的當後腦理了,於是全理光也就鬧出了笑話。

讀了這篇文章以及者看了幽默誇張的圖片,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温暖,畫中的父與子是多麼的滑稽搞笑,正因為父與子之間的相互信任和關爰,引起了德國民眾的強烈好評,那個畫畫的人也成為了德國著名的漫畫家。

讀父與子有感12

今天,我看了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名字叫《地震中的父與子》,它讓我明白了父子倆要互相信任。 文章大意:在一次地震中,,有一位父親得知自己的兒子在垮塌的國小中,便去救他,當與他一同去的人放棄挖掘自己的兒子時,但那位父親卻堅持了36小時,最後他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

父子倆的愛表現在哪呢?答案是;父親堅信兒子還活着的這份愛與信任救了他的兒子,但假如他放棄了救孩子的信念,我想他和他兒子都會死,兒子在地震中堅持了36個小時,36個小時呀!這是平常人做不到的,我在家待個36小時都覺得非常痛苦,更何況他是在隨時可能崩塌的樓房下,其實,還有一個人在這痛苦的36小時裏,那就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在外面用手挖了36小時,當時他還不知道他兒子還活着,所以孩子不知死活的消息一直伴隨着他,兒子不知死活,一雙手又挖得流出了血,就這樣兒子和爸爸度過了這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半。而堅持他們的是父子兩之間的愛與信任,兒子堅信爸爸會來救他的這份信任與父親對兒子的這份信任救了他們,兒子對爸爸的信任與爸爸對兒子的信任正是世界上最美的愛,正是其他家庭無法相比的。兒子對父親的信任與父親對兒子的信任讓我感動,更讓我明白了: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親情與任何東西,不要等失去了再來後悔,再來珍惜。

讀父與子有感13

這幾天,我看了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父與子》。這是一部風靡全球的漫畫,雖然沒有文字的描述,但那一幅幅小巧精湛、閃爍着智慧之光的畫面,幽默而又生動,温馨而又感人,令多少人忍俊不禁,令多少人感慨萬分,令多少人深思動容。

我喜歡那個兒子的調皮、機靈、天真無邪,喜歡爸爸的開朗、寬容、充滿童趣。尤其是爸爸能用慧眼,發現小孩的閃光點,善於利用孩子的思維解決大人的實際問題,是多麼值得敬佩。

在《汽車出了故障》一篇中,父親帶着兒子去兜風。沒開多久,老爺車出了故障。父親急忙下車,一看,原來是發動機壞了。他東修修,西修修,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兒子再也等不及了。突然,他猛地跳下車,飛速跑回家。當他踩着滑板車一閃而過時,父親茅塞頓開,也學着兒子一樣,一隻腳用力地蹬着地,老爺車竟飛奔起來。呵呵,多有趣的畫面呀!作者雖然用了誇張的手法,但這個故事讓我們知道了:遇到困難,用兒童的思維方式來解決大人的問題,可能就會比較簡單、快捷、方便!

前不久,我在《意林》中讀過一篇文章:一位家長讓孩子拖地。由於地髒,又不想彎腰,那個孩子別出心裁地拿出玩具遙控車,在車頭綁上一塊抹布。他輕鬆地按着按鈕,指揮着汽車工作。這是多麼驚人的想法呀!原是一件要把人累得腰痠背痛的“苦力活”,在這個孩子的創意中,竟是如此的輕鬆,如此的愜意!看來,我們不必要把事情看得太複雜,只要換一種思考方式,就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有一次,我們去上海看病。乘坐10號線地鐵的時候,竟然人滿為患,座無虛席,乘了幾站,我已是腿腳麻木,頭昏呼呼的。我看了看爸爸,無意間目光落在他的右手上。啊,拉桿箱!又方又硬的拉桿箱,不正是一個絕好的“座位”嗎?我如獲至寶,立刻從爸爸的手中接過拉桿箱,坐了下來,頓時渾身輕鬆,似乎覺得腿不麻了,也不累了。爸爸輕輕地摸了摸我的頭,笑着説:“你真會動腦筋,不錯!”

瞧,稍稍換一下思考方式,就變得又方便又完美。如果你遇到了複雜的問題,那你也可以試着用兒童的思維來解決吧,説不定,豁然開朗,柳暗花明,萬事都簡單了,都如你所願了呢!

讀父與子有感14

最近我讀了一篇漫畫,它叫《父與子》,這本書出自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之手。

這本書主要講了父親和兒子快樂生活的故事。

其中,《兒子不見了》這個故事最令我難忘,故事講了:有一天,兒子因在家踢球砸碎了家裏的玻璃而被父親趕了出去。父親就坐在沙發上看報紙,他扭頭一看錶,兒子以經出去了好長時候,會不會走丟,會不會被壞人給拐走呢?他坐立不安,像熱鍋上的螞蟻,他越想越害怕,他實在是忍不住了。穿上衣服,一路小跑,並且邊跑邊喊着自己兒子的名字,頭上的汗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流,可是就是不見兒子的身影。他徹底的失望了,走到家門口時,突然一隻球從另一個窗户飛了出來,父親的失望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他知道,這一定是自己那調皮的兒子乾的,只見兒子從屋裏出來,父親緊緊的抱住了兒子。

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把這六幅圖畫的生動形象,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愛,雖然父親生氣把兒子趕出家,但還是很關心兒子的。

讀父與子有感15

今天,我讀了馬克·漢林的一篇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別看這篇文章只是寥寥的寫了一件事,但其中藴含着的深刻道理,卻耐人尋味,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許多人都受傷了。一問父親安頓好自己的妻子,便飛快地向他兒子的學校跑去,“兒子在等着我!”這位父親就憑着這個念頭,不斷地挖掘,兒子也憑着同樣的念頭鼓勵同學們。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當父親挖到第38小時時,他才把兒子和同學就出來。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告訴同學不要害怕,説只要爸爸活着一定回來救我,也能救大家。因為您説過,不論發生什麼事,你總會和我在一起!”這句話使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多麼偉大的父愛,是什麼力量支持他呢?是愛。要是沒有這位偉大的父親堅持不懈的毅力,沒有愛的動力,就沒有那麼多的生靈。愛的力量勝於一切!

我的爸爸非常愛我,記得那是一個明朗的早晨,我因為發了高燒而躺在家裏的牀上,當我的爸爸下班回來時,看見躺在牀上的我,才知道我發燒了,他放下公文包,拿起温度表給我量體温,過了一會兒,他取出了温度表,定睛一看,38。5℃!他站了起來,放下體温表,只説了一句:“我去給你買藥。”就出去了。他跑了好幾間藥店,才給我買到了藥,他跑了回來,只見他滿臉大汗,整件衣服都濕了,他一會兒給我倒水,一會兒餵我吃藥,一會兒又給我試温度,直到我的病有些好轉了。看着爸爸熬夜照顧我,不禁落下了熱淚。

我愛我的爸爸!爸爸是船,載着小小的我駛向對岸。是父愛的動力,是父愛的決心,是父愛的毅力,才使我抵達彼岸,父愛是無私的,父愛是偉大的,父愛是高尚的!父愛的力量高於一切!

簡評: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這力量能創造奇蹟!

標籤: 讀父 有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ongm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