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不講究音韻,不講究排比,沒有任何的束縛及限制。相信很多人都覺得散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保持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裝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他有一篇美作,名為《心田上的百合花開》。這篇文章深深的感動了我。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繹出一段美麗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小小的“心靈”,為了心中那個美好的願望,竟是如此的執著和堅韌。它,的確不是一株野草。

偏僻遙遠的山谷、高數千尺的斷崖,預示了野百合追求美好願望的道路必然艱難曲折。惡劣的生長環境,並沒有消磨它作為花——一棵百合的天性,雖然它剛誕生時長得跟其他野草一模一樣。但一個堅定的念頭在它的心中悄悄萌生:我要開花,我要以花作證。為此,它“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着胸膛”——與自然環境頑強地抗爭。

如果説與生長環境的抗爭,只是野百合為實現美好心願邁出的第一步的話,那麼,野草的譏諷嘲笑、蜂蝶的鄙夷才是野百合面對的更嚴酷的考驗。野百合是執著的,野百合更是智慧的.。面對野草的嘲諷譏笑、蜂蝶的鄙夷勸導,野百合堅定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不事張揚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抗爭,獨行其道,終成“正果”:“它終於開花了,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這花是信念的結晶,是心血的凝聚。野百合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正因為這美麗來之不易,所以當百合谷成為人們的“聖地”之時,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謹記第一朵百合的教導:“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2

林清玄,1953生,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讀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而他的散文又帶着些禪學的味道,看破俗世。

《無關風月》的布袋蓮。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的頑強。放羊的中年漢子的羊雖然將榕樹葉和布袋蓮吃得一乾二淨。可來年的春天,這生命意然又新生了!我喜歡:“當然,傷口的舊痕是不可能完全複合的,被吃掉的.布袋蓮也不可能重生,不能複合不表示不能痊癒,不能重生不表示不能新生,任何情感與歲月的挫敗,總有可以排解的辦法吧!逝去的歲月一去不復返,哭泣的時間,一日又可能悄悄溜走。為丟失的哭泣,不如珍惜眼前的。

時間,人類最熱門的話題。《一隻鳥又飛走了》以一個孩子的戲話,感悟時間的可貴。令我感概萬分的是:“我每次想到時間寶貴,就會想起這件往事,生命裏的每一秒都是一隻寶貴的鳥,它不斷地張開翅膀飛去,彷彿天上鷺鷥成行。”時間像鳥兒為誰停留,獨屬於誰。

《更恆久的價值》時代,一個創新的時代,更多的青年去追求時尚,不再珍惜過去的更樸實的東西,就這樣被我們遺忘在角落。這世界雖然浮華短暫,但只要我們願意堅持一些更恆久的價值,就會發現還是有許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陳愈香。如果我們細細發現,老人有許多舊東西是不願意丟掉的,每一件物品中可能藏着故事或是還可以用,就算堆得滿房子是,也不肯丟掉一件。

《喜悦的香》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挫折,這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含笑,一種春天開的花,含苞花最香。它的花期很長,為人帶來笑意。如果我們遇到了挫折,請像含笑一樣,微笑面對。正如“願我們也可以像含笑花,一年四季都帶着微笑面對世界。”

林清玄一個用一生看人生,俗世的男子。他看破人生,感悟人生。

林清玄,禪學與散文的頂鋒人物!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3

夜深人靜,我卻有些浮躁不安。

在台燈的指引下,我不耐煩地拿起枕邊那本淡黃色的書一一《林清玄散文自選集》。

封面就把我的“心”牽了過去一一瀟灑的“林清玄”三個大字顯赫地印在紛紛揚揚飄落的蒲公英上,頗有一種芳芬之感。“林清玄大概是個温柔的女子吧!”我想着,便翻開了書。“天啊!‘她’竟是一個修行過的男人!”我驚歎着看了他的簡介。

有一種無名的衝動使我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他的文章。我隨意地一翻,就翻到了一篇名叫《清歡》的文章。“這有什麼好寫的?!”我嘀咕着,開始看了。它是由蘇軾的一闋詞,引出了主題一一清歡。凊歡是什麼?是吃的?()穿的?用的?在文中,我找到了答案。噢,原來清歡指的是“清淡的歡愉”。可現在,想在世間找到“清歡”,可就萬分難了一一散個步,汽車聲不斷呼吼而過;吃個清淡的小菜,杳不可得,油、鹽、醬、味精已成為菜的特色;喝一杯茶,但那些地方總是嘈雜無比;去賞賞湖,正漂流的汽水瓶已成為所有人看的“展覽物”;去廟裏走走,門口滿滿的攤販??這個年代的'“凊歡”太難尋了!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和諧寧靜;鼻要清歡,找不到乾淨空氣;舌要清歡,找不到蓼茸蒿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土;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

我皺着眉,搖了搖頭。

我重翻回目錄,一篇名叫《咬舌自盡的狗》的文章映入我眼簾,我翻到了相應面數,如狼似虎地看了起來。看完之後,早已是視線模糊。那主人

無情之人背棄有情之人?

每每讀到林清玄的散文,總覺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藴含着細膩的情感,並且透着幾絲禪味,小故事大道理也是他散文中必備的風格。

讀着林清玄的散文,就好似在聽一位禪師的諄諄教導,在安撫我那顆浮躁不安的心靈??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4

擁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莊嚴的心,能在這混沌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題記

初讀《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澈靈動的話語,猶如一道清泉,在這浮華人世裏滌盪心靈,開啟心智。應對世事紛亂,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體驗和思考,將佛理修化作完美的情緒,在無言中冥合真諦。

翻開書頁,閲讀着細膩的文字,包含着作者純善的心,用寥寥幾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每篇文章不長,但其中藴含着深刻的道理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那幾行文字令我平和安寧,心如止水。

在這一行行質樸的文字裏,我悟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讀了《飛蛾與蝙蝠》,我感到我們有時有撞樹的盲點與撲火的執着,總是要經過很多次的碰撞與燃燒,才能睜開眼睛,小心謹慎,但也不應嘲笑它的舉動,不輕視它嚮往光明的精神;讀了《活珍珠》,我感到人要像珍珠一樣養成重塑傷口的本領,轉化生命的創傷,使自己變成美麗的珍珠,包容人生的傷痛,煥發生命的光彩;讀了《不南飛的大雁》,我感到在成長的道路上應當撒些荊棘,不要把一切優越條件都給我們,這樣才能敢於面對困難和挫折,成為生活的強者;讀了《吉祥鳥》,我感到這個世界上事物的`價值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改變了我們的偏見,事物的價值就改變了,那象徵凶事的,不吉祥的不是烏鴉,而是我們的心。

讀完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純善的心,描繪的不是普通的清澈的心,而是在塵世紮根,出淤泥而不染的心。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5

鵝黃色的封面上,幾支蒲公英隨風飛揚,上面齊齊地印着幾個大字——《林清玄散文集》。翻開書頁,閲讀着一個個細膩的文字,飽含着一個作家純善而不被這渾濁世俗污蝕的心。他的文字如同他的名字一般——林清玄,清新淡雅。用寥寥數筆勾勒出人們內心的柔軟。他的文章不像張曉風的那般華麗、生澀難懂像是霧裏看花;也不像畢淑敏的一般篇篇都驚乍地發現些什麼。他的文字細膩而樸素,令我在一瞬間中認定他是一位極有才氣的女作家,直到瀏覽了他的簡歷才驚愕地發覺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

而在他眾多散文中,我尤為鍾愛《尋找四葉草》一文。“心夠寬廣堅持”“情夠細膩柔軟”“一直保持自由的生命姿勢”這便是作者總結出找到四葉草的法寶。

想起兒時的自己也在那一片密密的濃綠中,尋找四片心形,給予幸福。

但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彷彿釋然了。兒時一直執着的尋找也豁然開朗。那一片葉子便是開啟幸福的大門,但終有一天我們會尋覓到付出的快樂,希望的黎時,財富的珍貴。而幸運草的第四片葉瓣則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愛。心中充滿愛了,在這偌大的世界中,那一株幸福的媒介在千千萬萬棵平凡的三葉草中終究是不存在的,它只在我們的'心中。找到那一葉綠,縱然找到的機遇只有萬分之一,但也因為這渺茫的機遇,四葉草才被稱為幸運草。讓更多人感到幸福,明白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小小的植物才會被寄予美好的感情。但當我們真正明瞭,尋覓到幸福,那時的自己總會釋然,找到答案,因為幸運草並不在草裏,我們心中已長出四片宛然的草兒時,幸運也會伴隨着你一生。

或許如書上所説:“相契的草一旦宛然,相契的人不也宛然了嗎?”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6

寒假裏,我讀了《林清玄散文集》。這本書主要寫了林清玄在小時候經歷的一些事和林清玄對某些事的看法從而引出的道理。一翻開這本書,逐字逐句地讀,字裏行間藴含着一種細膩、柔軟的感覺。據我所知,林清玄是一位男作家,男作家的作文應該是充滿陽剛之氣的,但林清玄不同,他的文章格外婉轉,絲毫不遜於女作家。這種陽剛與陰柔結合為一體的寫作方法,令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他的文筆多麼優美,語言多麼華麗,而是這本書的前言,也就是寫作目的.。前言一共分為五個小故事:“還好,掉下來的不是西瓜”、“酸甜苦辣,各安其位”、“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和“在挫折中,學習智慧”。這五個小故事都在寫各種各樣的兒童,遇見了各種各樣的事,其中“小小的心,大大的世界”最令我影響深刻。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外國的孩子一出生就有許多的願望、目標:而中國的孩子非常的保守,沒有自己的嚮往,任由父母指控。

林清玄是這樣評價這件事的:認識幸福,比認識世界更重要:關照自己,比國際觀緊迫得多。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小的時候確定志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長大了,才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幾天前的報紙上寫的一則新聞:據一份調查顯示,從小就確立志向的孩子長大了有75%機率圓了自己的願望,甚至有10%的機率被提拔,職位更高,受到了重用,但是從小沒有確立志向的人,只有5%的機率獲得成功。這則新聞同樣告訴了我們“每個人只有在小的時候確定志向,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長大了,才會有所收穫,有所回報”的道理。

在我們的生活中,確立志向看似很簡單,但是總很難做到,其實,只是因為少了一顆堅定不移的心而已。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7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我滿是匪夷所思。

覺得它枯燥無味,渾然不知它在講什麼。於是,丟在一邊,令它置於塵埃之中。

閒暇之餘,隨手一翻,竟打破了我對這本書的定義——我竟徑直看了兩三個小時。

林清玄先生在借世間萬物述禪之道,佛之念。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他的字在紙面上開出了人生的花。他常出門去散步,去感受自然,他,是自然的歌頌者。

他,告訴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是禪道。“對壓傷了的蘆葦,不要折斷;對點殘了的蠟燭,不要吹滅。”“要為重活的'高興;不要為死去的悲傷。”

生活,亦是禪道。與我產生共鳴的,是一篇名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文章。

文章很短,只有一面。這篇文章借童年生活的趣事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婉惜與對童年的懷念。可是,時間是一去不復返的。如:“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般。古人,今人都在感歎時間之迅速。我又何嘗不是呢?時間,在吃飯時,從嘴中溜走了,時間,在寫作業時,從筆尖溜走了,當我們睜開眼與太陽再見時,時間又從遮挽的手腕邊溜走了。日日夜夜,亦復如是。

時間,亦是如此無情。

我下定決心,要與時間賽跑。

是的,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説:“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是的,光陰仍是似箭,箭箭穿心。”

“是的,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我躺在時間的流裏,這般念着。

一分鐘很短,但是,一分鐘比五十九秒還長,比一秒鐘更長得多,所以要珍惜每一分鐘。

有的人一分鐘當千百世用,有的人一分鐘當一陣灰塵,一吹即逝。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時光,就是一寸命光。每一眨眼,生命也就轉瞬即逝了。因此,讓我們注意當下,珍惜短暫的生命吧!

《林清玄散文集》藴含哲理,令我回味無窮。他的題目新穎而充滿懸念,總有一股神力,將我拉進一個神奇而美麗的世界。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8

寒假裏,我讀了著名散文林清玄先生的《林清玄散文精選》,他的語言有時波瀾不驚而妙趣橫生,有時閲歷深刻而深入淺出,散發出無盡的魅力,讓人去細細品味和感受。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清歡》,它出自蘇軾的詞“人間有味是清歡。”這篇散文包含了林清玄對人生的感悟,他在裏面寫道:“這種清淡的歡愉不是來自別處,正是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生活的一種熱愛。”它的境界很高,它不同於李白那樣的自我放逐或者盡情歡樂,也不同於杜甫的悲痛心事,更不同於文天祥的壯懷激烈。想要做到“清歡”是很難的,尤其是生活在現在的'人,差不多是沒有清歡的。像嘈雜的咖啡廳,或者濃油赤醬的飯館,還有擁擠的景區,別説清歡了,連歡也不剩了。在這個時代,眼要清歡,找不到青山綠水;耳要清歡,找不到寧靜和諧;舌要清歡,找不到葱茸萵筍;身要清歡,找不到清涼淨作文意要清歡,找不到智慧明心。與其去擁擠,嘈雜的地方,不如靜靜地坐下來,泡一壺淡淡的香茗,心也會隨着那香醇,變得豁然開朗,這就是“人間有味是清歡。”

在元豐七年歲暮,蘇軾罷了汝州職,回宜興修養。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加嫵媚了。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茫茫。蘇軾與劉倩叔坐下來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着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味道的確不錯。但蘇軾覺得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了,因為試吃野菜這種平凡的清歡,才使人間更有滋味。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嘗試着做到“清歡”,文中提及盛大士説“凡人多熟一份事故,即多一份機智,多一份機智,則少一份高雅。”清歡來自於對平靜疏淡簡樸的一種熱愛,我們也要在現在喧囂嘈雜的社會裏去維護這種清歡。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9

記得王維曾有一首《文杏館》,令我深受觸動:

文杏裁為樑,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裏雲,去做人間雨。

隱居之高士,迷醉山水之間,杏樹成房,香草為屋,本應縱情隨心,卻要去問世,訪那滾滾紅塵,終究是於心不忍啊!古人皈依佛門,或閉關求道,為的都是那瞬間的開悟,仿若昇仙,飄然化為那浮於長空中皎然的白雲,自由無往,無心出岫,長空無礙,俯視人間的現實。可若人人如此,那麼人成為了一種無情傲漠的生物。瀟灑何用?超脱何用?傲然立於長空薄雲之上,卻連最珍貴的情感也拋卻了。“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我向來不喜這句詩。或許它意境高遠,或許它已然超越了世間凡俗,卻總帶給我冰冷無常之感。人若是沒有情感,即使是那已“看破紅塵”之人,好像已成為了高高在上的雲,卻早已茫然地飄向不可知的遠方。

反觀這“去做人間雨”一詩,我忽然便明白了其中含義。邁向詩心與道情的人,是以高潔的文杏做成樑柱,以芳香的茅草蓋成屋宇,雖居於自然與美之中,卻有問世的意念。因而內心真正開明的聖人,從不因紅塵而漠視人間。他們自持內心的明淨,毅然決然奔於塵世之中,正如“去做人間雨”中的那棟樑間的白雲,心中純淨清明而又大慈大悲,願化作滋潤與清涼的雨,造福那燥熱的人間。智者,只是清明;覺者,只是超越;而大悲者,不僅超然物外,更高的心境也使他不能坐視悲苦的`人間,不離於有情,從而做人的圓滿、作心的清明、作環境裏的燈火。

我,比起做那超脱孤傲的雲,更願做那造福萬物的雨,從而使人間多一份滋潤、多一份甘甜。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0

這個學期,我讀了《林清玄散文精選》,它,猶如一股涓涓細流淌過我的心間,心曠神怡;它,猶如一陣徐徐清風拂過我的心間,淡雅至極;它,又猶如一朵純純白花飄進我的心間,沁人心脾。

林清玄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我在這本書中最喜歡的散文是《一杯蜜是煉過幾只蜂的》,它寫了一杯蜜茶中小蜜蜂們的所做,讓我看到了蜜蜂的許多優點。

我從小就怕昆蟲,對蜜蜂也是沒什麼好感,頂多也就知道它們比較勤勞而已。讀了這篇文章後,我看到了它除了勤勞以外的很多優點:它們很專情,除了蜂王以外不聽任何人的話,養蜂人抓到了蜂王就是抓住了整巢蜜蜂;它們不怕死,當外敵侵犯時,奮不顧身,總是衝在最前面,用唯一的螯刺攻擊敵人,從而結束生命,明知會死,卻不帶絲毫猶豫;它們還很無私,為了釀蜜甚至減少了壽命,卻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其實,人和蜜蜂也是一樣的。一項偉業中,怎麼可能沒有像蜜蜂一樣的幾個人在付出?就像一杯蜜一樣,是煉過幾只蜂。

此後,我買蜜茶時心甘情願,也喜歡喝蜜茶了呢,那時,總會想起那為此犧牲的幾隻蜂。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我以為應是散文再盛的時代,於是,在購書時,購得《林清玄散文》一書。

讀書中文章,就像是在與林清玄聊天,在聽他娓娓道來,文章中沒有華麗語句,有的是一個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故事,一個個與人生緊緊相連的傳説,但是這些小故事卻能帶給人啟示與收穫。無論是童年往事,還是即時感受;無論是記人,還是詠物;無論是敍説欣喜,是傾吐遺憾,總是用一種淡淡的筆調,讓人沉浸在一種寧靜、雅緻、平淡的氛圍中。無論是“温一壺月光下酒”,還是那種推開窗就可見一片田園風光的日子,亦或是“三生石上舊驚魂”,總是一種緩緩到來的語調,帶給人一種美好的意境,向我們展示情懷真摯,向我們描述着血有肉有靈魂的人。

清冽之息,就是《林清玄散文》帶給我的感受。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1

寒假裏,難得清閒陪女兒一起閲讀《林清玄散文集》,翻開一本書,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韻。

沒有多餘的文字,一切彷彿是那麼自然,卻又充滿了奇妙的聯想,空靈流動。轉換了時空,彷彿置身於那書中的情景,心靈卻澄澈洞明。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煙波浩渺的佛教藝術和佛教哲學的海洋裏潛游泅渡,將之化為氣息,化為血脈。

我讚賞作者的那分善感,那雙將生活察覺得如此細微透徹的慧眼!常言道:“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正如《風鈴》中,他抓住了“風鈴”與風應和這一常見的,卻被世人所忽略了的生活現象,在他眼中,風鈴是活的,且是一個敏感而極富靈性的'生命使者。它是風的音樂演奏者,有了它,人們就會在炎炎夏日聽出大自然的清涼,在凌寒冬日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暖。“風鈴”之所以如此神奇是因為它有心,在它的用心感知下風才有了光彩和生氣。推此及人,人只有有了一顆善感的心,有了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才能不斷“來覺知生命的流動、觀察生活的內容、感動於生命與生命的偶然相會”。

作者將風鈴寫的精緻而有靈氣,實際是在寫人的心靈。他希望能通過心與心的相映,來營造一個美好動人的世界。

再如《桃花心木》的啟示,依賴父母和老師,並不是人的本性,但是要在父母的懷抱中度過,在一種不確定的生活中生存,我們則永遠會有一顆依賴的心。要想獲得自理能力,必須經過生活的考驗,擁有不確定的生活。從中深化了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對道理的理解。對於簡單的物質,更會有深刻理解。依賴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讀畢林清玄的散文,豁然開朗,生命的價值別有洞天。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2

當我走進這一本書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美妙從天真的心到純善的心,再從美好的心到高雅的心,這整一本書倒是圍繞新展開的。林清玄它也如同一個孩子一樣,在當今這一個混濁的世界裏還能有一顆透明的心,保持清明。

而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就是《清歡》了,讀了這篇文章我也在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太繁華了?沒有了清歡的存在。

雖然生出繁華,可是還是有有清歡的感覺。你是否注意過我們仰望星空的次數越來越少,看到星空會驚訝的大叫?你是否注意過我們路邊的野花不再那麼嬌豔?你更注意過那身邊清歡的事嗎?我想答案一定是沒有。

而在我的記憶中輕緩的事莫非就是讀一兩首優美的小詩,小令;這已經稱得上高雅了。

林清玄説:“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時,整個人被天風海雨似的音樂震攝了,竹林像一片樂海,波濤洶湧,聲威遠大,那不是人間的`音樂,竹林中也沒有人家。”這也就是清歡

你是否想過歲寒三友的崇高?你是否想過他們的高潔?

竹子他在瑟瑟的寒風中挺立,他不被寒風屈服,他是那樣的堅毅、高雅。

梅花,它凌寒獨自開,在寒風中盡顯他的風姿,讓人們不禁被它的傲霜枝所屈服。

松柏,它在逆境中成長,不畏環境的惡劣與否,他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歲寒三友是高雅的象徵,也是堅毅的象徵,更是清歡的象徵。清歡就是如此,它不是李白的豪放、灑脱;它也不是文天祥的 壯懷激烈,更不是歐陽修的綿綿情恨,納蘭性德無奈的哀傷。清歡是值得我們在心底好好回味的,是一種説不出的靜、雅。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3

記得從國中開學到現在一共讀了三本散文集,它們分別是《張曉風散文》、《畢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這幾本書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韻味,但,使我感觸最深得還是《林清玄散文》了。作為一名七年級的學生,剛開始讀他的文章感覺會有很多地方難以理解,但是回過頭來細細咀嚼,你便會懂得許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裏行間無時無刻不透露出淡淡禪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藴含着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讀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了下來,是不可多得的養心妙藥。

散文的第一輯就取了一個富有禪意的名字——心的菩提。這一集收錄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內心的感悟為主。其中《佛鼓》這篇文章給我的印象尤為深刻。自從讀了《佛鼓》之後,佛寺裏悠遠綿長的鐘聲似乎深深滲入了我的內心。隔絕了人世間的喧囂,人的心平靜如水。讀着這篇文章時,彷彿有輕微的佛鼓聲從遠方傳入我的耳畔。此時我的內心就像菩提樹一樣純淨、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寫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真實的美。唯有不斷的覺悟,才使體驗到的美更深刻、廣大、雄渾。也唯有無上正覺的人,才能邁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過這些文字,讓我體會到生命的美麗要有清明的心與無上的覺悟,心的純美才使人洗滌心中的污垢,只有心的修煉,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讀了這本書,就像看到了林清玄本人一樣,那充滿智慧與內涵的語言中表現出的是內心的恬靜與淡然。我其實從來都不是一個信佛的人,當然,是本書也不是用來宣傳佛學的,我想,作者只是想告訴世人們,心的覺悟真的非常重要。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4

喜歡讀林清玄的散文,喜歡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淡的香——如一縷蓮花般的馨香。每每走進他的文字,心也會跟着起起落落,然後慢慢靜下。暖暖的回味時,內心總會充滿寧靜與關愛。翻開書的目錄,那些題目就會吸引你:“暖暖的歌”、“生平一瓣香”、“温一壺月光下酒”、“發芽的情緒”、“味之素”、“清歡”、“三生石上舊精魂”、“黃昏菩提”、“飛入芒花”、“清靜之蓮”、“吾心似秋月”。

林清玄的散文是清幽而大氣的',在寧靜中透露着激越,在冷峻中持續着温煦,在流動中體現着凝注。他繼承了佛家廣博的智慧與胸懷,輕輕一揮手袖,便將凌雲的壯志,巧妙地幻化為柔美月光下心香的雋永與人性的温情。

他在一篇名為《海拔五百》的散文中寫道:“登山專家只看見山頂,不像我們,能享受海拔五百的樂趣。”我曾被這行文字很久感動。我們正在一種叫做“征服”的驅使中日漸遺落了一種知足常樂的平和心境,於是,我們只能努力想象“高處不勝寒”的孤冷,卻對半山腰的迷人景緻視而不見,殊不知,沒有了自由的情緒與平靜的心態,再宏偉的目標終究是空想罷了。

林清玄的文章總是遠離庸俗於污穢,更沒有咄咄逼人的氣勢,而是清麗悠遠,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有花的鮮美、月的皎潔、風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長在人心中的一株樹,雖然孤獨,但忠實地為我們守住了天上皎潔的月,讓生活在紛繁世界中的我們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還存有一些純淨。

依靠的心往往使我們經不起生活的磨練,但如果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就會從中顯示出優雅自在和勃勃生機。

林清玄的散文讀後感15

讀到林清玄先生寫的散文集中的一篇文章《清歡》,甚是有感:

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詞是蘇軾與朋友去郊外遊玩,喝着雪沫乳花的小酒,吃着竹筍、蓼菜、茼蒿等等,然後讚歎着:“人間有味是清歡。”

有人讀詩詞不解其意:“這有何好?無非是吃吃野菜、喝喝酒嘛。”説此話之人,必定是沒有體會過“清歡”之人。

清歡,到底是何物呢?!解釋起來很難,清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清淡的歡愉,但體會起來,確實很難呢!

活在當下,體會清歡難,尋清歡則更難。

當你從一把茼蒿、一盤新筍中品出勝過山珍海味的滋味來;當你從路邊一塊石頭中看出比鑽石更珍貴的品質來;當你在林中漫步感到了聆聽鳥鳴比提着鳥籠向人展示更令人愉悦來;當你從一壺烏龍茶中體會到比喧鬧的.晚宴更清淨的感覺來……這些都是清歡。

可惜,這樣的時候實在是少極了,更多的是人世間的混沌、雜亂。

在一天的勞動後,我們想安靜的散個步,可路邊的煙塵滾滾,到處是“嘀嘀”的喇叭聲,閃光燈刺到你睜不開眼,哎,只能回家。

那就去山上,去海邊吧!那裏遠離城市。

爸爸年輕時去過嶗山,爬到山頂,四處無人,如此近之望雲,到了雲霧繚繞的仙人修煉之地,自然是興奮不已。下邊是海,海邊是白色的,遠些為清,再遠些是幽深的紫,最後是蔚藍,一海四色,默默驚豔。

現在去了,只有傷心,身邊圍滿推銷的人。“照相、照相,15元5張,現拍現取!”一排排小販,向你出售手鍊、玩具……哎,只好走開 。

人間時事無常,能在世間找到清歡,能品出“人間有味”的人物,必是第一流人物!

在《林清玄的散文集》中我把頭腦放進了智慧之水裏,體會過黃玫瑰的心、野狗的心、探尋“膚”的感受、白蓮花的渾然天成,還有幸福的滋味……

煌煌104千言,閲歷、智慧、勇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y9meg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