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總結心得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1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着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2

讀了這一套書以後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裏面的《美金的價值》、“義”裏面的《大義橋》、“智”裏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匪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後收留了他,而且幫他向劉邦説情。劉邦後來封季布為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説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着笑還説:“我聽説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後很高興就待他為上賓,曹丘生走後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裏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後來因為‘誠信’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説“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説:“謝謝你”!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3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但是,孔子本人並沒有提出這一名稱,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學經驗時,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於是,才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稱。實施因材施教原則的關鍵在於對學生要有深刻、全面的瞭解,正確把握學生的特點。孔子十分留意觀察、瞭解學生,對學生的個性、特長、優缺點了如指掌。然後,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和教學,對於學生所問的同一題目,常因發問者的個性、需要而給予不同的問答。如《論語?先進》載: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另外,孔子對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也有不同的'要求。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孔子還答應或鼓勵學生有不同的專長。在他的學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論語?先進》)但孔子在培養學生個性方面,還是傾向於培養“恭敬”,“温順”的個性。

二、啟發誘導

孔子教學的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他以為把握知識應該是一個主動探索領會的過程,因此他在教學實踐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主動性題目。他説“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啟發一詞也由此而來。宋代朱熹對這句話做了解釋:“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就是説只有當學生進進積極思維狀態時教師才適時地誘導、引發,“開其意”,“達其辭”。“憤”、“悱”站在教師的角度講是啟發的契機條件,“舉一反三”是啟發的結果。站在學生角度看“憤”、“悱”是能“思”,“舉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啟之待時,因勢而利導,“引而不發,躍如也。”啟發式教學的核心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孔子以為,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瞭解學生的熟悉規律,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他説:“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衞靈公》)。教師要做不失言的智者,這樣才能使學生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發展思維能力。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講究教育教學方法,這是教師必備的一種品質。正如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遂欲從之,末由也已”(《論語?子罕》)。善於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欲罷不能”之勢,説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能力之高強。

三、學思結合

孔子一向誇大學思結合,孔子説:“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不加思考就會迷亂而不明,只思考不學習就會空泛而不實。這種見解符合人的熟悉規律,已初步揭示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孔子誇大學的重要性,反對思而不學。他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學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衞靈公》)這説明學習是思考的基礎,離開學習往思考,其結果必然徒勞無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調思考的重要性,反對學而不思。他説:“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主張事事處處都應運用思考,極力反對“饜飫終日,無所專心”(《論語?陽貨》)。孔子的學有方向,先是學德,次是學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與行結合,思與社會生活結合。學,不是漫無邊際的學;思,不是漫無邊際的思。學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領悟孔子學思結合的真諦。

四、學以致用

孔子很誇大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他説:“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也就是説,儘管熟讀了《詩經》三百篇,但叫他往處理政務,卻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國,卻不能獨立應對。書讀得雖多,又有什麼用處呢?孔子主張“學而優則仕”。據《雍也》載,季康子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説:“由也果,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又問:“賜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説:“賜也達,於從政乎何有?”季康子再問:“求也可使從政也與?”孔子説:“求也藝,於從政乎何有?”意思是説他的學生有的果斷,有的通達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藝,這對於治理政事會有什麼困難呢?孔子培養學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推行其政治抱負,練習學生能夠出仕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學用結合、言行相符。

五、學而時習

孔子在《論語》的第一句話即“學而時習之,不亦説(悦)乎?”(《論語?學而》)意思是説,學習了,然後再經常温習、練習、實習,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技能,獲得了成果,內心感到快樂與滿足,不也令人喜悦麼?孔子還説:“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説,温習舊的知識而從中獲得新的體會、新的見解。這涉及到新舊知識關係的看法,是符合教學規律的。孔子以為學習靠多聞多見,往偽存真。他説:“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論語?述而》),多聽多看,廣於見聞,即認真學習,對於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謹慎地説已經明白的道理,做已經明白的事情,就可以減少怨尤和造成遺憾。學習本身是不斷實踐的過程,要反覆地學習實踐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學的知識。對所學的知識熟練了,融會貫通了,便可舉一反三,告諸往而知來,從已知探未知。故,學而時習之。

讓我們一起為弘揚國學而努力吧。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4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這本書從開天闢地到各種自然現象,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學子,從社會歷史到禮樂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裏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我穿越時空參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創造的令世人稱讚的奇蹟,我看到了這個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風雨侵襲中依然堅定地向前奔跑。讀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讀了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們偉大的民族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以韓國的第一家孔子學院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個國家爭先創辦孔子學院,掀起了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浪潮。

讀了這本書,我不能不驚歎我們的祖先不僅用聰明才智創造了不朽的五千年傳統文化,而且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堅不可摧的長城文化。它從戰國的硝煙迷霧中誕生,曾一度肩擔抵禦外族守護關內的歷史重任。歲月滄桑,朝代更迭,它為了責任而不斷剝蝕自己的青春。如今,長城作為世界八大奇觀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着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5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着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着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恆古常青。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徐雲知教授的國學培訓,通過半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一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鑑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説,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每天聽一段國樂,讀一段聖賢書,做一段國學保健操慢慢薰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為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一次的培訓我知道國學裏居然藴含着那麼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閲讀水平、增加閲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次的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吸取營養,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國學總結心得優秀6

詩詞就是中國歷史上一顆顆寶貴的珍珠,它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它是我們中國獨有的文化,還是抒發情感、飽含歷史的珍貴文物。

在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選拔大賽中,我不禁感歎選手個個都是精英。

看選手們一個個自信地站在那裏,他們一定做好了賽前的準備,肯定讀了很多古書、詩文。不過,我還是在心裏替他們捏了把汗——他們還不知道會面臨什麼樣的難題呢。而當他們卡殼的時候,我的心就像被手攥住了。當他們思索了一秒鐘後,就説出了一句句詩詞,我緊揪的心才放下來,同時也暗暗的佩服他們的詩詞量之大。

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電視大賽,使我對經典詩詞有了新的理解,我發現詩詞中還有好多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像“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強烈地表現了文天祥愛國的情感;“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則向我們點明瞭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要互相取長補短……每一首古詩都有它自己的意境、韻味,需要我們仔仔細細地品味。我認為,我們中國小生更加應該學會這些詩詞名句、傳統禮儀。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接續國學薪火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國學是中國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底藴。作為中國人應該以此為傲。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中華文化,把中華文化、藝術繼續發揚光大!

最後我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國學學習的行列中,繼承國學經典,發揚國學經典,讓我們在古詩詞文學的海洋裏遨遊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eomqe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