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國學 >

國學經典作文(通用14篇)

國學經典作文(通用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經典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學經典作文(通用14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從二年級開始,我和媽媽一起每天快樂誦讀國學經典《論語》。

《論語》你們想不想知道是它寫什麼的?是誰寫的呢?我猜你們都想知道吧!其實它是一本語錄。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師孔子,他對學生非常有耐性,對人非常的謙遜,所以很受人尊重。這本語錄主要是他的學生把孔子上課説的話和生活中做的事記錄下來。

《論語》記錄了很多孔子説的話,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幫助。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長第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句話是孔子通過稱讚伯夷叔齊倆兄弟不記仇,因此別人就就不記得他們的舊怨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為人處世應有的態度。

平時在班裏,我與同學之間相處難免會有吵架,鬧意見的時候,這時我就應該學會“不念舊惡,怨是用希”這樣我們才能夠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其實,悄悄告訴你,這本語錄還有很多寶貝,雖然我只會誦讀,還沒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語句,但古人説過,讀書千遍,其義自現!所以,我已經約好媽媽每天繼續誦讀《論語》,多學學裏面為人處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來吧!

國學經典教育了我

三字經裏有一句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塊天然形成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精細的打磨,就不會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玉器。人如果不學習,不受到教育,他便不知道做人的道理。

有一個故事講:有兩塊具有靈性的大石頭,被挑選到一座寺廟裏來打造佛像。後來,人們發現第一塊石頭質量更好,於是先用第一塊。可是,在打造過程中,那塊石頭覺得十分疼痛。它對雕刻師説:“太痛了,我不幹了!快停下來!”雕刻是因為它不合作,只好停下來。

雕刻師對第二塊石頭説“:我現在要雕刻你,十分疼痛,你能忍住嗎?”石頭説:“我能忍受,你雕吧!”果然,在雕刻過程中,石頭沒有叫一聲疼。它被雕刻成了一個完整的佛像。

佛像開光後寺院來膜拜的人很多,於是和尚們將第一塊石頭打碎把他當做鋪路石鋪在門口供人們踐踏。

人就像石頭一樣,必須要經過打磨才能成為受萬人膜拜的“佛像”否則,不經過磨練就只能成為在普通不過的鋪路石了。

在學習上我們一定要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奮學習,積極進步,樹立好自己的學習目標;長大後做一個對他人和社會有貢獻有幫助的人。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在我的小時候,上學前班。老師就天天教我們讀《三字經》、《弟子規》、《論語》。那時,誰也不得它講的是什麼意思,只知道聲嘶力竭的跟老師朗讀。直到現在,我才逐漸明白它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藴含的意味深長的道理,也理解了國學的魅力所在。

從前,我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就驕傲自大,覺得這樣已經夠厲害了,目中無人。但書上講“是君子,就要謙虛,不要高傲自大。”我雖不想做偽君子,但是我不信。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師把年級前五十唸了一下,我排名很後。我明白了我的成績不值得驕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學非常謙虛,我羞愧的無地自容。於是,我經過學習《論語》,我就時常約束自己不要驕傲自滿。

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到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驕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現出來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覺得很好了,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別的同學都在進步,唯我在原地踏步,彷彿是要驗證這句話似的,在後來的考試中,結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的沉重打擊。我回到家,拿出試卷,認真分析了錯題原因,發現這些題都是因為我驕傲,因而沒聽老師講的知識點。我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得到班裏第一名,還有。我原喜歡斤斤計較,有時為了一個橡皮,一支筆,一個錯誤跟同學吵,甚至打起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個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雖然有時會控制不住,但是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有人説:“我們要勇於創新,扔掉那些老的、陳舊的東西。”可我認為只有從歷史中汲取“營養”,才能更好的創新。為什麼好像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現代國家還要回過頭來學習莎士比亞、海倫……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歷史,我們要尋找歷史,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

人類幾千年的文化並非簡單的能夠被精華和璀璨來形容的,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進步,忘記歷史就是忘記未來。

讀書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遠;讀書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穫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成長,那個站在山頂人將是我們!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詩詞作為其中的一支,它通過樸實的文字、優美的韻律、凝練的語言來反映生活、抒發情感。兒時的我,就與詩詞結下不解之緣。

剛咿呀學語的我,每天便隨父母拿着鵝的圖片誦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雖不明其義,但那簡短的句子卻朗朗上口,令我牢記於心。每次在電視上或鄉下見到鵝時,這首《鵝》就會脱口而出。

大一些時,幼兒園的老師教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雖然並不完全懂那些句子,但在我心中種下要珍惜糧食的信念。

讀國小時,我已經能夠讀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是那麼雄奇壯麗,也能夠理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是多麼可貴,還能夠體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不一定那麼準確,但我對詩詞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升國中後,隨着閲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我讀到多美的詩詞。當讀到“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信念時,我不禁熱血沸騰,真想披甲上陣,與詩人共御外敵;當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情操時,我不禁被深深折服,立志要忠誠愛國,為偉大的祖國奉獻一切;當讀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豪放與灑脱時,我倍受感染,告訴自己事無完事、人無完人,不要過於計較得失;當看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的悲哀與無奈時,我禁不住神色黯然,深深體會到詩人的愁緒……從詩詞中,我學會珍惜,學會欣賞,學會感恩,學會堅強,學會愛國,學會灑脱,學到優美的語言。

中國的詩詞,細膩處如少女情懷,欲語還羞;豪放處似天馬行空,徜徉恣肆;悲傷時如杜鵑啼血,寸斷肝腸,激昂時似金戈鐵馬,鋭不可擋。中國的詩詞,國學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語言中的精靈,它是會燃燒的句子,它激勵我前進,它指引我提高,它將一直伴着我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國學,如夜空中的一顆明星,照亮整片大地;如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滋養一方生靈;如春夜裏的一陣細雨,滋潤世間萬物。

我能體會到“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憂國憂民;能體會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悲憤;能體會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崢崢傲骨;能體會到“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潔身自好;能體會到“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之心;能體會到“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孤獨寂寞……

如果説國學是片汪洋,那麼我就只是一滴牛毛細雨罷;如果説國學是片森林,那麼我只是其中的一片葉子而已;如果説國學是浩瀚無垠宇宙,那麼我只不過是一隻渺小的螞蟻而已。其實我對於國學還是解甚少,我所接觸的只不過是它的冰山一角罷。

第一次看國學經典的書,是那本百看不厭的《三國演義》。那時我八歲,處於擁有極強好奇心的年齡段,我不知道這本書為什麼這麼多年來仍然被譽為名著,所以打算“探究竟”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內容煩瑣,毫無趣味,可是我看着看着,對它產生極大的興趣,對它愛不釋手:吃飯拿着,上學帶着,連走路都想着。另外本書,是我們中華民族之國粹:《論語》第一次接觸它是在六年級時,爸爸推薦的,我自然也讀,只是沒有那麼用心去讀就是。但它還是給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其中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我記得最清楚,給我的印象也最深刻。《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菜根潭》教會我們要在普通的生活中尋找快樂的影子,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它充滿哲理的味道,充滿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無窮趣味。教會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讀書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遠;讀書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穫越滿。讓我們多讀這些書,讓國學和我們一起長大吧!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書籍好似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小船,我就是船上的人,它會伴隨我慢慢地成長,載着我駛向遠方。

書,像一雙千里眼,讓我們瞭解世界;書,又好似一台時光穿梭機,帶我們回到歷史的世界裏去;書,更像一個博學的智者,把豐富多彩的知識傳授給我們,讓我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裏不能自拔。

慒懂的5歲,我每天晚上總嚷嚷着要媽媽講故事給我聽。我總沉浸在自己幻想的美麗世界裏,才能安然入睡。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説的“飯可一日不吃,書不能一日不讀”吧。

單純的七歲,我讀《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那是一個美好而又淒涼的童話。那時我還不是很明白人世間的種種事,當我讀到:白雪公主的繼母要用毒蘋果毒害她時,我心裏有些害怕和傷心。心想,白雪公主那麼美,又那麼善良,她的繼母怎麼想去害她呢?當我後來看到七個小矮人救了她,路過的王子並吻醒了她,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當時內心驚喜萬分。但看過這個童話後,我內心有了“善”與”惡”之分。我學會了善的美好,明白了惡的可恨。

認真的10歲,我懷着對四大名著的憧憬,閲讀了這四本風格迵異的故事。《西遊記》中孫悟空與妖怪的戰鬥,可是如火如荼,讓人心情隨之波動。《水滸傳》中官員逼鄉民反讓人驚心動魄,熱血沸騰!《三國演義》中的三十六計真是絕妙無比,兄弟之情比金堅。而《紅樓夢》中情節卻跌宕起伏,令人捉摸不透。特別是林黛玉和賈寶玉的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戀,真是曲折不斷,讓年幼的我迷失其中。

青澀的13歲,我細細品讀了朱自清的《背影》,我閲讀時,心裏五味雜陳。朱自清的父親送他上車後,看到月台的柵欄外有賣橘子的',便向那邊快速跑去。但父親跑的很慢,因為他是一個胖子,他費力地翻過了柵欄。朱自清看到父親的背影后,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但他卻趕快拭了眼淚,怕父親看見,也怕別人看見。父親買完後把橘子一股腦的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便走了。看着父親孤身一人遠去的背影,漸漸消失在人海中。這是多麼感人的父愛,讓我明白了父親對我無私的愛和辛勤的勞作。使我變得更加地成熟穩重了。

迷失在森林時,太陽是我的指南針;學習的路上時,書是我的指路標;在黑暗中,書是火把;在抉擇中,書是警示牌……

書是一片美麗的森林,帶給我們歡聲笑語;書也是霧林,為我們製造迷惘,吸引着我們好奇地去探究。在人生的路途中,文學會一直伴隨着我成長。以前伴隨着我,將來也會,不會離開我的世界一步。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在我眼中,《三字經》就是國學經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在我們牙牙學語時,母親就曾拿着本《三字經》,一字一句地教我們念。後來,上了國小,老師在國學課上也發給大家《三字經》,教我們理解那些三個字背後的含義。《三字經》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普通的兒童啟蒙讀物,更是影響我一生的智慧經典。

《三字經》裏面包含了很多內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這其中還包含一些歷史事件和典故,真可謂是宋時的一本“百科全書”。

《三字經》中,有一句詩使我十分感動,那就是它的結尾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這句詩的意思是:反覆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也有很多長輩對我説過。雖然我心中有這句話,但我卻總是難於付諸行動。在玩的時候,這句話卻早已不知被拋到哪裏去了。

真正地開始理解並付諸行動是從一次考試後。那是一個春天,正是萬物復甦的好季節。考試的那一天,不巧,正好下起了綿綿細雨,遠遠望去,彷彿是給這座城市蒙上了一層輕紗。我坐在一個靠窗的位置,對着一張滿是題目的試卷發呆,當時就在回想:“要是考試前不貪玩,多騰出點時間來複習功課該多好啊!如今也不用這般糾結。”我考試前的週六週末,週六出去和同學玩。又因為做事情拖拖拉拉,所以週日一下午都在寫作業,寫完作業了又沒時間複習,滿腦子都在想着怎樣玩。所以,週六週末的時間都被荒廢掉了。父母也曾叮囑我複習,卻也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當回事。哪裏想得到,考試説來就來,令我猝不及防。試考完了,心情也變得愈來愈沉重。也正是這時,我想到了《三字經》裏的那句來自古人的教訓“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我的確是後悔了,後悔自己在大好時光裏,沒做自己應該做的事,並浪費了那麼多時間。可後悔有什麼用?時間已經浪費了,再也回不來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現在,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那麼你的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

隨着時間的流逝,生活的閲歷也日益增加。邊讀《三字經》,邊回頭看看,一些通俗的道理也就變得真實。

何為國學經典,唯《三字經》稱讚!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書,書名叫《國學經典》,讓我知道了深刻的道理。

第一篇叫《君子寓於利,小人寓於利》讓我知道了:君子追求的是正義和友誼;而小人貪圖錢財,為的是利益、而且是自私自利的人。我知道我做不了君子,但我可以學習君子的好習慣,追求君子身上的正義感。

第二篇叫《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意思是,君子懷着一種美德,一種光明正大的精神:而小人圖錢財,圖的是利益:君子心中有王法,而小人心中不但沒有反而很不道德,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我知道了人要光明磊落、正義的人,如果你去做那種偷雞摸狗的事情,就等於你不該來到這世界上,你説是不?

還有一篇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與君子交談的時候很小聲,生怕打擾了他人,而小人交談時,目中無人,很大聲的交談。我覺得君子很有禮貌、講文明,而且很光明磊落、正義,我想小人説:“我知道你們有身不由己的苦衷,但你們知道一句話嗎?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我已經領悟到一半的道理了,還有一些道理等着我去學習,對了,書還沒有看完,不跟你説了,我去看書了!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古人曾雲:“活到老,學到老。”自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要與國學相伴隨。可又有幾人想過,何為國學?為什麼要品讀國學?怎樣才能讀懂國學呢?這的確是個令人深思熟慮的問題。從古至今,多人騷人墨客前赴後繼,都在探索先輩們留下來的國學經典中的真諦。

當我們還牙牙學語時,就已經開始背誦《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那時看着一個個空洞乏味的符號,只知道茫然地去朗讀,完全不能領會它的真正意義,和去背誦它背後的良苦用心。一直到後來長大了,才懵懵懂懂的知道那一個個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話語中包含的人生哲理。它深深地吸引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確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可以説,《三字經》已經成為了我童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後來漸漸長大了,讀的書又多又雜。但真正能給予我人生道理的。仍是那些百讀不厭的國學經典,而那之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學習,必須學思並重才能有所成就;“謙受益,滿招損”讓我明白為人處世要謙虛,不能驕傲自大、自滿,否則就會像關羽“大意失荊州”一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讓我明白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在成長道路上,國學經典讓我變得沉着、變得頑強。

國學經典彷彿一朵花,散發着縷縷沁人心脾幽香,陶醉了我;國學經典彷彿一艘船,破開了澎湃的驚濤駭浪,承載着我;國學經典彷彿一朵雪蓮,綻放着片片神聖潔白的花瓣,淨化了我;國學經典彷彿一幅畫,描繪了亂世中哀鴻遍野的場景又現眼前,震撼了我。

讀懂了國學經典,你就銘記了歷史,讀懂了國學歷史,你就掌控了人生!

國學經典作文 篇9

週三的讀書節經典誦讀比賽,我、李葳、佳琪、小未,從週一開始想動作,經過一番改動,在週二開始緊張地排練,並期待着比賽……

週三,雖有小雨作伴,經典誦讀比賽還是在第三節課時成功舉行。也怪,沒上台前我還萬分緊張,可一上台,那些緊張、害怕都一下子泡沫般地消失了。

隨着二班的表演結束,我們緩緩上場。佳琪、小未兩位女生上前一步,開始了我們的表演。不知為何,心中突然平靜了許許多多,注視着台下的觀眾。“女慕貞潔,男效才良”,她們後退一步。我與李葳梯形上前。“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復,器欲難量”,伴隨着我們優雅的動作,後面的兩位女生也一併上前,與我們排成直線,齊讀“墨悲絲染、詩讚羔羊。景行維賢、克唸作聖。德建名立,行端表正。”最後,我們用一個抱拳和一個揮手,結束了表演。然後坐下觀賞其他班的表演。並在最後,四年段六個班合為一個大集體。不知為何,這次,我竟有了一種奇特的、説不出的感覺。或是自豪,也或是開心,與上台時的平靜完全相反。

那朗朗上口的千字古文,在我退場之時,在幾天之後,依舊映在了我的心上。這會是一個有趣的回憶。

國學經典作文 篇10

諾大的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優秀的文化是我們的老祖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它們流傳了成百上千年,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自這學期以來,學校裏掀起了一場國學經典誦讀的熱潮,每天一到午間會時期必定是此起彼伏的朗朗讀書聲。常是《弟子規》讀完後緊隨着《三字經》就來了,從不間斷。從“弟子規,聖人訓。”到“勿自暴,勿自棄。”再從“人之初,性本善。”到“勤有功,戲無益。”讓我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感受其中的儒家風範——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完美人生理想;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處世修身原則。在這裏,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傳統美德;在這裏,我們可以瞭解更多能人志士努力的詳細過程;在這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平常不曾有過的領悟。例如,什麼才是真正的孝心?我們平日裏外出時有沒有什麼做得不妥當的地方?我們要怎樣做才不會讓父母擔心?

我們可以從經典中學會做人處事的人生哲理,也可以從中品味人間百態。或許你現在讀不出,理解不到,但,晉朝的陳壽在《三國志·魏志·王肅傳》説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在不理解,現在或許差的是時間的洗禮和社會的閲歷,但,這不代表着以後的我們也不能理解。

經典的力量是十分強大的,把誦讀國學經典堅持下去,能使我們提高自身修養,道德品範,還可以使我們的氣質更高貴。經典能使我們內心平靜,淡泊明志。這是修養,是氣質,是境界,也是我們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因為,只有這樣,不論處在何種境界,不論面對何種情況,也能以最冷靜的頭腦,最優雅的姿態完美解決。理想,志氣和勇氣固然重要,但,如果總是毛躁的處理事情,也成不了大事。這時則需要閲讀國學經典時的平靜,靜下心來把事情一件一件的仔仔細細的做好。

國學經典是我華夏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鑄就了許多偉人,成就了許多輝煌,締造了許多盛世,它們是我們的民族魂。讓我們一起習讀國學經典,傳承中國文化,實現民族復興。

國學經典作文 篇11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10月20日上午,文學院20xx級第四團支部走進閩侯縣蔗洲國小,帶領一年級(1)班全體同學誦讀《論語》,朗朗的讀書聲引來老師駐足觀看。

此次《論語》誦讀以弘揚孝道為主,共分為兩個環節:分發《論語》讀本、宣講孝道故事。首先,由團支書藍曉娟帶領全體同學齊聲朗誦《論語》,同學們十分活躍,整齊而有力的讀書聲讓在場班主任喜笑顏開。支部成員還就國學經典誦讀的意義與同學們交流,鼓勵堅持晨起讀論語,繼承傳統文化精神。隨後,支部成員輪流上台講述孝道故事。以“孔融讓梨”的故事為引子,教導同學們懂得謙讓;通過“遊子吟”的講解分析,進一步讓大家體會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最後在支部成員精心安排的小遊戲中,此次蔗洲行圓滿結束。

班長邵園春介紹道:“此次團日活動只是開頭,將以弘揚國學精髓、關愛農村孩子為目的,到更多農村國小開展活動。”

農村孩子有着質樸、勤奮的美德,父母的辛勞讓他們明白要積極進取,孝敬長輩。該支部結合文學院特色,用準教師的責任,走進孩子們,播撒下愛的種子,讓愛的教育促進孩子們茁壯成長。同時弘揚國學經典,讓經典走進孩子們的生命中。

國學經典作文 篇12

輕輕地,捧起一本名著;靜靜地,品味着生動優美的文字。我,不斷地在心中追憶着它——國學。

年幼的我們是懵懂的,不理解這些文字隱藏的深沉含義,只是在家長與老師的要求下,背的滾瓜爛熟。在記與背的過程中,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也促使着我們不斷領悟着這些文字中隱藏的道理。於是,我們不再調皮,不再年幼無知,一步一步,不斷上升。國學,是陪伴着我們成長的。

國學,是古人經一生風風雨雨,嘔心瀝血的結晶,是對自己人生的品味和感悟,整理成文字,流傳至今,它,經歷過千百年的滄桑,每一個文字,都佈滿歷史的痕跡,我能看到它流傳至今的不易。國學,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則是經典,經典必然家喻户曉。它教我們明辨是與非,在聖人與智者的教誨下感受到人生的真諦,從而在生活上的每個細節,言行舉止上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從國學故事中的每一點,每一滴,都能感受到無比高尚的情懷。這些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食糧,使我們受益終生。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我也讀過不少國學經典,每一篇,都教給我無比實用的道理。成語故事教給我為人處世的許多道理,像做事要持之以恆、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等;讀着《秋思》,我感受到了作者是那麼的思念家鄉,不禁潸然淚下;捧起一本《三國演義》,我佩服起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又為劉備的又一次勝仗而喝彩。我常常不知不覺沉浸在國學的世界當中。

國學,也存於生活當中。學習上,我們會“温故而知新”這使我們不斷進步,不斷了解新的知識,“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才可以收穫新的知識;做人上,我們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它告訴我們要向別人不斷學習,不能一味自大;甚至在商業上,也能運用到《孫子兵法》中的種種計謀。寫到這裏,我不禁感歎:中國國學經典真是無所不能!

暢遊在國學的海洋中,品一袖芬芳。國學,將伴我一生成長。品國學之經典,奏中華之樂章!

國學經典作文 篇13

星期三,我們穿着整齊的校服,來到學校參加古詩經典誦讀比賽。

比賽前,陳老師讓我們演練幾遍,並叮囑我們比賽時不要緊張,眼睛要看前方,動作忘了,可以看小主持人怎麼做。

比賽開始了,我們一個個精神抖擻,“刷”地站了起來。此時,我的心像一隻小兔子“撲通撲通”地跳着,但是想到陳老師的叮嚀,我挺直胸膛,目視前方,跟隨音樂節拍,用最洪亮的聲音,最濃厚的感情唱完了《相思》。小主持人領讀後,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一字一句,抑揚頓挫,很有感情地誦讀了《清明》和《遊子吟》。

比賽結束後,我心裏那塊大石頭終於落地了,心想:我們得了第幾名?當陳老師告訴我們得了一等獎,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通過這次比賽,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都要認認真真地對待,付出辛勤的努力就會有好的回報。這次誦讀的成功,正是陳老師和同學們努力的結果。

國學經典作文 篇14

在人生的這個階段,讀過的書是可以跟 人一輩子的。笛卡兒説:“讀傑出書籍,有如和過去最傑出的人促膝交談。”閲讀經典名言《論語》瞭解古人的教育方法,傾聽老子與孔子對人生的理論,感悟成長。認真閲讀經典有時對一個情節乃至細節,可以樂至沉醉,又轉生悲涼;有時一個故事及結局,可以憂鬱入深,又反為曠達。每一次與經典相遇共實都是與人性照面,與自己交談成為日後一再提及的永恆記憶。

人生就像一盤棋而學下棋的人,不是在學規格而是在學佈局,不一定真正有本事的人就能堅強的走向成功,而支配人行動的是一顆心,“神於天,聖與地”心是大於天與地之間距離,人心有大小之分它在不停成長。習道家經典把道作為一個自然的航標更加永恆,讓心靈澄澈看清人心,讓心靈飛揚,心中有一片天空才能建立一個天高地闊的空間。人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寬度。人生的寬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目標就有多麼高遠。

中國社會是一個理論社會,中國人的人生是理論人生。心中要想回報社會的心就要先有一顆“孝心”只有先孝敬父母才會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回報社會,所謂百敬孝為先,古代都以孝為衡量一位君子道德高尚的根本。

假如你問我我的生日是幾號,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可我卻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哪怕每天都會見面,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每天你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什麼樣的特徵?他們每天上班在幹什麼?我一概不知甚至從來都沒有留心觀察過。當他們下班後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後從來都沒有給他們捶過背遞上一杯温熱的茶,送上一句温馨的慰問的話語。當小時侯父母用那雙柔軟的雙手拉着我過馬路時,那雙手是那麼柔軟、温暖。現在它變得粗糙了時,我都還沒有誠心去撫摸過它,是這雙手為拉着我們走過風風雨雨,是這雙手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湛藍的天空讓我們放飛了夢想。從現在開始為父母捶捶背、洗洗腳、遞上一杯熱茶、送上一句慰問的温馨話語,不要等失去這次機會後在去後悔。

孔子説過:“入則孝,出則遞。謹而信,範愛眾而親人。行有餘力則可學問。”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傳遞愛心做值得別人信賴的人,面對別人要付出對家人一樣的關愛,這樣再去學習更多知識,當你對着三句話真正覺悟時心靈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真正的看見自己的心在去涵養這顆心,在社會上以忠誠和寬容的心去體諒別人考慮別人的感受將心比心這才是正的覺悟。

標籤: 國學 通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oxue/g5yp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