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新編歷史教材的特點和歷史教學改革

新編歷史教材的特點和歷史教學改革

一、新、舊版中學歷史教材的對比

新編歷史教材的特點和歷史教學改革

為了更方便理解歷史新教材的結構和特色,我們不妨先把新舊版教材進行對比。版別舊版教材新版教材項目內容份量約13萬字,內容較膚淺、較約42萬字,內容較豐富、(總字數)空洞、單調、枯燥較生動有趣圖畫共112幅,所反映內容單調,涉及面窄共314幅,內容涉及面廣地圖共32幅共84幅教材性質封閉型(強調教而把學生置於開拓型(把教和學結合起來被動狀態),把學生置於主動地位)能力培養培養能力的內容較少通過課文、練習、插圖、提示語、導言等培養學生的能力思想教育較薄弱注重通過弘揚民族文化和歌頌先進人物等加強思想教育課前導言和課文中提問語沒有多,且每課必有文獻資料幾乎沒有多,不但每課必有,且內容多樣化,既有史料,又有文學等補充小字沒有豐富表格幾乎沒有較多,共27個知識涉及面着重於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不但加強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內容,且大量增加社會等方面內容註釋少,共170處多,共677處練習少相對較多左表表明,新編教材的基本內容(文字、插圖)遠遠超過了舊教材的數倍,其表現手法也遠遠優於舊教材,它不但保留了舊教材的優點,且增加了補充小字、文獻史料、表格、導言、提問語等。新編教材可以説是對舊教材動了一次“手術”,也可以説是對舊教材進行了一次“補編”。它是建國以來中學歷史教材編寫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二、新編中學歷史教材的特點

新編歷史教材是在舊版教材的基礎上編寫出來的。它既吸收了舊教材的優點,又增加了不少舊教材所沒有的內容(包括歷史知識和教學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持色。

1.實現了編寫方法上的多元化。新教材除具有舊教材所擁有的正文、地圖、圖畫、註釋以外,還增加了課前導言、文史資料、表格、提問語等,克服了舊教材內容枯燥、表現手法單調的缺點,注重了歷史知識的系統性、全面性、趣味性和表現手法上的多元化、開放性2.增加了大量的插圖,並且許多地方是通過插圖來反映歷史知識的連貫性。眾多的插圖補充了許多課文無法一一詳述的歷史知識。如中國貨幣發展史和中國古代兵器發展史,教材中文字內容涉及極少,它們基本上是靠各時期的歷史插圖來表現的。

3.注重能力教學。新編教材的能力教學不僅從課文上體現出來,更重要的是從課前導言、課文旁的提問語和文獻資料等方面明顯體現出來。

4.打破了舊教材難易度天下一統的舊框框。新教材除了豐富多采的插圖外,還把敍述歷史知識的課文分解為正文(大字)、補充內容(楷體字部分)、圖畫説明、註釋、表格和引文(文獻資料)等。除正文和加★號的規定學生必須掌握外,着重説明其它內容,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對學生提出各自的要求。這樣既有利於不同層次的學校教學,也有利於同一學校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克服了過去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

5.重視學生的思想素質教育。新教材在第一課中就説明了學歷史的作用: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以後的各課書中,又以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歌頌先進歷史人物,弘揚民族文化等為主題教育學生,這一點也是舊教材所望塵莫及的。

6.體現了知識的實用性。這方面的例子可隨手揀來:讀了歷代的服飾、傢俱、房屋等圖畫,就懂得了今天的服裝、傢俱、高樓大廈是怎樣由古代逐步演變而來的;看了歷代的瓷器、錢幣、兵器等內容後,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類似的文物,對其朝代歸屬問題便有了大概的印象;讀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嵩嶽寺塔、盧溝橋等古蹟,日後有機會參觀這些地方時就會懂得其歷史由來:讀了《元雜劇角色》等,則增長了戲劇方面的知識,等等。總之,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它更貼近社會生活,更具實用性。

當然,新教材也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①單元或全書後面無專題知識小結。正如上面所談的一樣,新教材的最大特點是內容豐富、插圖繁多,然而這一點也造成教材的頭緒太多,內容太散。儘管教材已注意了歷史知識的連貫性,但對於歷史知識底子極薄的學生來説,仍難以把知識有條理、完整地歸納出來,故在每單元或書後進行一些專題性的知識小結是極有必要的。②課後沒有設置“閲讀書目”一欄。新教材內容之豐富,知識面之廣,可以説是空前的,但對於五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來説,也只不過是九牛之一毛而已。許多勤奮好學而又對歷史有興趣的同學是遠遠不能滿足於這種現狀的,他們渴望能更深入地瞭解中國歷史,但是,卻不知看些什麼書為好。從這一點上看,在課後或書後列出一些適合中學生水平、興趣的“閲讀書目”,作為教材的輔助讀物是極有用的。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負擔問題。這完全不必擔心,因為輔助讀物既不用講授,也不用考核,僅提供一條線索引導學生去尋找有關書目閲讀而已,對歷史有興趣者可閲讀,無興趣者則不強求。③課後練習太少,且大多缺乏啟發性。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在課後練習方面已有了很大進步,但對於新教材豐富的內容來説,仍顯得很薄弱、很單調,我認為應加強兩點:一是增加題量;二是增加一些既富啟發性,又具一定趣味性的題目。

三、改進中學歷史教學的方法

教學改革,主要是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改革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聯合體,可籠統地分解如下:

然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許多人都把教學改革看成是教師單方面的事,即簡單理解為是改革教師的教法。這是不全面的。應這樣理解教學改革:它不僅是教師教法的改革,也是學生學法的改革。當然,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革有賴於教師的指導。

新編中學歷史教材已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廣大教師面前,從教學理論的角度看,它的最大特點是把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打破了舊教材那種只講教而不講學的格局。隨着這種變化,過去那種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死記硬背的舊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教材的要求了。教師應針對新教材的特點,進行教學改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cai/543qw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