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材 >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材調研情況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1

  一、調研主題

學科的教學與整合

  二、調研對象

本校的全體教師和1---5部分學生

  三、調研結果

  1、各科新教材的優勢

從各學科的教學看,大多的教師更喜歡現有的各科教材,具有的以下明顯優勢:

(一)各科新教材學科知識性、導向性強,呈現方式多樣,豐富有趣,

(二)各科新教材都尊重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教學內容。

(三)各科新教材的編寫注重縱向與橫向的設計,使教學知識過於集中進行了分散式教學,適合不同學齡段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與鍛鍊。

(四)各科新教材都注重了實踐能力的培養。改變了舊教材的只重知識不重時間的現象。

(五)各科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涉及的知識面廣,真正體現了學科的整合。

(六)各科新教材的設計開放靈活,給老師、學生留有較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從學生的學習情況看,新教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使用新教材的學生學習熱情高,興趣濃,善於發言、質疑,思維敏捷,有自我表現的慾望。探究活動多,學生喜歡做,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強。

  2、各科新教材的感受

作為一種新教材,教師學生在使用過程中,有其優勢的一面,但也有覺得不太適應的地方,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好看不好教。

新教材突出了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但只見教材情景,不見教學內容。尤其是數學、品社、和科學教材中特別明顯,讓人感覺內容華而不實,把教材的知識味沖淡了。

建議:以圖為主,但要圖文並茂,這樣即使學生課上沒掌握好的,也可通過看圖、讀文意理解知識點。

  (二)教學內容設計太分散,不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

新教材(如數學)的知識點多而分散,每一冊都安排一些,有的同一個知識體系在一冊課本上要分成多個單元上,看起來好象在縱向、橫向上是連貫的,但由於知識點的分散,學生往往學下一單元前面的知識忘了,學下一冊上一冊的知識不記得了,再學習時又要重新整理一遍。如:統計與可能性,從一年級到五年級都在不同難度上設置了這些知識,知識點分散,且每學期的內容相近,占課時太多,不利於學生對相關知識體系的掌握。

建議:在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情況下,儘量把相關的知識點放在同一個單元,使知識系統化,便於學生系統掌握。

  (三)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下降。

國小數學教材:強化了學生解決問題的培養,忽略基本計算的重點教學,基本計算練習題目設計較少,學生很難達到計算的熟練程度,學生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相對較差,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建議:關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設置多種形式的計算技能培養練習,加大計算練習內容量,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四)國小科目偏多

國小三級課程共計10多門科目,占課時數多,而且有的科目內容設置是相通的,如語文與傳統的教學,品德社會與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的教學,數學與實踐活動等。他們可以。

建議:整合這些相應的科目,讓他們互相補充、互相鏈接。

  (五)教學用書要有其參考的價值。

我們現在的教學用書,對單元知識體系做了詳細的介紹,對課時教學做了引導,但沒有參考性結論、定義。尤其是一些難解問題沒有講解説明。

建議:在教學用書上應當添加上重點內容結論、定義和疑難問題的講解説明,供教師閲讀參考。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2

  一、調研問題的提出

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xx年版)為依據的新編國小數學教材,於xx年秋季在我區起始年級使用。為了解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落實與實施、課堂的教與學、教師的問題策略與困惑、教學評價、校本教研等情況,總結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黃教科研函【xx】82號通知要求,我們於xx年10月中旬開展了一次新課標教材國小數學情況調研活動。

  二、活動的基本概況

這次調研組由區國小數學學科教研員和市、區國小數學中心組成員組成,歷時四天,對1所城區國小,2所中心學校和2個教學點,即巖寺國小、巖寺鎮中心學校、富溪鄉中心學校及該中心學校的兩個村小教學點長塢國小、呈陽國小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隨堂聽課、查閲教師教學筆記和學生作業、一對一交流、座談等形式,對學校新課標教材的使用情況作了全面的瞭解,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現場指導。

  三、教與學的現狀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師進入了新課程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民主、活躍、和諧。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大部分教師能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用好教材、執行教材,甚至有的教師還能跟據學情在用活教材上進行深入思考,在不違背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適當做了一些調整、取捨和二度開發。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重視聯繫生活實際,讓書本知識迴歸生活。

3.符合學段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學掛圖、自制教具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新課標提出的“四基”目標在課堂教學上有所體現。在抓好以往強調的“雙基”的同時,對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重視了符號、分類、推理、一一對應、數形結合等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滲透,重視了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班級課堂秩序井然,尤其是幾個一年級班級,雖然步入國小學習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欣喜,在老師的呵護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認真操作、同伴交流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6.課堂教學評價意識增強,評價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上,教師極少採用負面評價,更多的是鼓勵和讚賞,且由濫、露、簡的課堂評價向入情、入理、入心轉變,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7.作業批閲觀念轉變。學生作業書寫認真、工整,本面整潔,教師批閲及時細緻認真,多數採用定量評價和描述性評價相結合,有的老師增加一些激勵性評語,也有的老師採用“五角星、小紅花、笑臉”等兒童喜歡的激勵方式,感覺非常温馨。

(二)存在不足

1.少數教師理解教材不夠透徹。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教材為什麼這樣編排?都不是很清楚。

2.少數教師在課堂容量的把握上出現偏差。有的把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過多,甚至把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來完成;有的一堂課中練習佔用的時間太多,甚至到了打下課鈴還在佈置課外作業。

3.少數教師重、難點抓不住。表現在:課堂提出的問題總是落不在點位上;教學節奏偏快,在關鍵點上該慢時卻慢不下來;課堂上出現好的生成卻不能有效利用。

4.個別大班額班級的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組織教學欠嚴謹,課堂紀律鬆懈,難以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5.農村教學點,由於教學具配備出了問題,課堂上數學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

6.一些教師課堂練習基本照搬課本練習題,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有針對性練習的不多;在課堂上對學生不良作業習慣未能及時糾。如:錯誤的握筆方法,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四、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

1.有些學校領導總習慣以“就高不就低”的思路來配備任課教師,以致形成低年級數學教師整體實力相對薄弱的局面。建議:提高對低年級教學地位認識,調整思路,適當傾斜,甚至可以考慮讓年富力強的數學骨幹教師挑起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擔。

2.有的教學點的教師手裏僅有一本教科書,缺新版課標、缺教學用書和教學掛圖、還缺必需的教具和學具,嚴重影響正常的數學課堂教學。建議各鄉鎮中心學校領導引起重視,增強服務意識,如果瞭解到有類似情況,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解決。

3.這次調研的幾所學校一、二年級數學教師上崗培訓率是80%左右,未達到上級提出的“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培訓安排在暑期,開學人事發生變動是主要緣故,但後續補救工作要跟上。建議學校對沒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進行補課。

4.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國小數學校本教研是一個軟肋,目前各校都只停留在學習、聽課、評課這些最基本的教研活動層面上,對教師適應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幫助不大。建議學校校本研究重心下移,拓寬思路,豐富教研活動形式。在確定教研主題的基礎上,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研討活動。

  五、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困惑一:面對零起點的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考:從小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關係到學生後續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賦予每一位國小教師的職責,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一定要納入日常教學之中,要有計劃和目標、還要有方法和策略,新生入學第一週應該做些什麼?平時上課怎樣實施?如何與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用自己高善的素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果你想得細,做得實、持之以恆,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困惑二: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學習“位置”的知識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中感覺非常吃力。是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思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為後續學習序數等內容做準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降低教學難度,刪去了“左右的相對性”的內容,老師要領會新編教材把“位置”內容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的意圖,從整體上去認識、理解教材的用意,對於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不可操之過急,指望一節課解決,要心中有數,從長計議,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注重滲透和運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會水到渠成的。

困惑三:現在發行的教學掛圖版面偏小,視覺效果不佳,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觀察和思考。

思考:教學掛圖作為教材的輔助材料,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掛圖涵蓋了各章節所有插圖內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對於這個問題,一方面教研部門應該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使版面設計更適用於教學,另一方面老師在使用時要多動腦筋,儘可能使效果達到最佳,還可以動手製作一些實用性強的教具配合使用。

困惑四:學生學習“小括號”的效果不好,計算錯誤率高,教師教學頗感費力。

思考:“認識小括號”內容,原教材在二年級下冊,新教材中將其移至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之後。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知道了一般算式的計算順序,學習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小括號的出現還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明確解題思路;其次,造成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符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並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最後,加強對比練習。這是幫助學生澄清認識,提高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分別應先算什麼,突出小括號的作用,鞏固運算順序。

困惑五:有教師反映,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你解答正確嗎?”的過程後,感覺反而打亂了學生基本思路,效果很不理想,是否可以淡化這一環節?

思考:對於“解決問題”,義教教材太強調技巧,而課標實驗教材太強調情境創設,都沒有把落腳點放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上。新版教材的編排思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循序漸進地解決一些不同類型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是新編教材的一大特點,可能有些教師還不適應。“你解答正確嗎?”實際上是反思、檢驗的過程。問題解決後,對解答過程進行檢查,對結果進行檢驗,不僅能保證解答過程及結果的正確性,而且對培養思維嚴謹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很大幫助。如何進行檢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環節不但不能淡化,還應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和加強,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困惑六:教師普遍反映,去年一年級數學期中、期末檢測試卷的命題有些偏難、偏怪,感覺試題要求高於教材,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思考:考試是評價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的指揮棒。在當前時期的命題,應該體現《課程標準》(xx版)的理念,考查學生應該達到的“四基”能力;瞭解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水平,以及數學素養的形成情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承擔命題的教師和教研員要努力把好關。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3

一、調研問題的提出

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XX年版)為依據的新編國小數學教材,於XX年秋季在我區起始年級使用。為了解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國小數學課程標準落實與實施、課堂的教與學、教師的問題策略與困惑、教學評價、校本教研等情況,總結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黃教科研函【XX】82號通知要求,我們於XX年10月中旬開展了一次新課標教材國小數學情況調研活動。

二、活動的基本概況

這次調研組由區國小數學學科教研員和市、區國小數學中心組成員組成,歷時四天,對1所城區國小,2所中心學校和2個教學點,即巖寺國小、巖寺鎮中心學校、富溪鄉中心學校及該中心學校的兩個村小教學點長塢國小、呈陽國小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隨堂聽課、查閲教師教學筆記和學生作業、一對一交流、座談等形式,對學校新課標教材的使用情況作了全面的瞭解,並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現場指導。

三、教與學的現狀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師進入了新課程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民主、活躍、和諧。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大部分教師能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用好教材、執行教材,甚至有的教師還能跟據學情在用活教材上進行深入思考,在不違背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適當做了一些調整、取捨和二度開發。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重視聯繫生活實際,讓書本知識迴歸生活。

3。符合學段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學掛圖、自制教具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新課標提出的“四基”目標在課堂教學上有所體現。在抓好以往強調的“雙基”的同時,對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重視了符號、分類、推理、一一對應、數形結合等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滲透,重視了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班級課堂秩序井然,尤其是幾個一年級班級,雖然步入國小學習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欣喜,在老師的呵護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認真操作、同伴交流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6。課堂教學評價意識增強,評價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上,教師極少採用負面評價,更多的是鼓勵和讚賞,且由濫、露、簡的課堂評價向入情、入理、入心轉變,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7。作業批閲觀念轉變。學生作業書寫認真、工整,本面整潔,教師批閲及時細緻認真,多數採用定量評價和描述性評價相結合,有的老師增加一些激勵性評語,也有的老師採用“五角星、小紅花、笑臉”等兒童喜歡的激勵方式,感覺非常温馨。

(二)存在不足

1。少數教師理解教材不夠透徹。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教材為什麼這樣編排?都不是很清楚。

2。少數教師在課堂容量的把握上出現偏差。有的把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過多,甚至把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來完成;有的一堂課中練習佔用的時間太多,甚至到了打下課鈴還在佈置課外作業。

3。少數教師重、難點抓不住。表現在:課堂提出的問題總是落不在點位上;教學節奏偏快,在關鍵點上該慢時卻慢不下來;課堂上出現好的生成卻不能有效利用。

4。個別大班額班級的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組織教學欠嚴謹,課堂紀律鬆懈,難以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5。農村教學點,由於教學具配備出了問題,課堂上數學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

6。一些教師課堂練習基本照搬課本練習題,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有針對性練習的不多;在課堂上對學生不良作業習慣未能及時糾。如:錯誤的握筆方法,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四、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

1。有些學校領導總習慣以“就高不就低”的思路來配備任課教師,以致形成低年級數學教師整體實力相對薄弱的局面。建議:提高對低年級教學地位認識,調整思路,適當傾斜,甚至可以考慮讓年富力強的數學骨幹教師挑起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擔。

2。有的教學點的教師手裏僅有一本教科書,缺新版課標、缺教學用書和教學掛圖、還缺必需的教具和學具,嚴重影響正常的數學課堂教學。建議各鄉鎮中心學校領導引起重視,增強服務意識,如果瞭解到有類似情況,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解決。

3。這次調研的幾所學校一、二年級數學教師上崗培訓率是80%左右,未達到上級提出的“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培訓安排在暑期,開學人事發生變動是主要緣故,但後續補救工作要跟上。建議學校對沒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進行補課。

4。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國小數學校本教研是一個軟肋,目前各校都只停留在學習、聽課、評課這些最基本的教研活動層面上,對教師適應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幫助不大。建議學校校本研究重心下移,拓寬思路,豐富教研活動形式。在確定教研主題的基礎上,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研討活動。

五、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困惑一:面對零起點的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考:從小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關係到學生後續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賦予每一位國小教師的職責,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一定要納入日常教學之中,要有計劃和目標、還要有方法和策略,新生入學第一週應該做些什麼?平時上課怎樣實施?如何與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用自己高善的素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果你想得細,做得實、持之以恆,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困惑二: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學習“位置”的知識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中感覺非常吃力。是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思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後、左右”,為後續學習序數等內容做準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降低教學難度,刪去了“左右的相對性”的內容,老師要領會新編教材把“位置”內容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的意圖,從整體上去認識、理解教材的用意,對於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不可操之過急,指望一節課解決,要心中有數,從長計議,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注重滲透和運用,隨着時間的推移,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會水到渠成的。

困惑三:現在發行的教學掛圖版面偏小,視覺效果不佳,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觀察和思考。

思考:教學掛圖作為教材的輔助材料,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掛圖涵蓋了各章節所有插圖內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對於這個問題,一方面教研部門應該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使版面設計更適用於教學,另一方面老師在使用時要多動腦筋,儘可能使效果達到最佳,還可以動手製作一些實用性強的教具配合使用。

困惑四:學生學習“小括號”的效果不好,計算錯誤率高,教師教學頗感費力。

思考:“認識小括號”內容,原教材在二年級下冊,新教材中將其移至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之後。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知道了一般算式的計算順序,學習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小括號的出現還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明確解題思路;其次,造成認知上的衝突,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符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並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最後,加強對比練習。這是幫助學生澄清認識,提高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分別應先算什麼,突出小括號的作用,鞏固運算順序。

困惑五:有教師反映,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你解答正確嗎?”的過程後,感覺反而打亂了學生基本思路,效果很不理想,是否可以淡化這一環節?

思考:對於“解決問題”,義教教材太強調技巧,而課標實驗教材太強調情境創設,都沒有把落腳點放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上。新版教材的編排思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循序漸進地解決一些不同類型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是新編教材的一大特點,可能有些教師還不適應。“你解答正確嗎?”實際上是反思、檢驗的過程。問題解決後,對解答過程進行檢查,對結果進行檢驗,不僅能保證解答過程及結果的正確性,而且對培養思維嚴謹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很大幫助。如何進行檢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環節不但不能淡化,還應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和加強,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困惑六:教師普遍反映,去年一年級數學期中、期末檢測試卷的命題有些偏難、偏怪,感覺試題要求高於教材,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4

為了驗證本次拍攝的國小美術錄像教材在缺少美術師資的農村學校使用的有效性,獲取實際應用的第一手資料,總結經驗和不足,為下一階段拍攝做好準備,經研究選擇大通區xx國小進行實地調研。20xx年4月2日下午,市電教館xx館長、市教研室xx老師、謝區四小xx老師、淮師附xx老師、九一小xx老師我們一行六人,在大通區電教館xx館長的陪同下來到xx國小。原定聽2節課的,但因車輛半途拋錨,耽誤了近一小時時間,結果就聽了一節課。

xx國小是一所規模不大的村小,共有8位教師,80名學生,實行包班上課,學校每個班級均已安裝交互式多媒體設備,但教室未通互聯網。學校安排了一年級的學生給我們使用,全班20人,在包班的張老師的操作下。應該説,張老師素質很高,利用光盤資源上課的方法和技巧掌握的很好,雖然事先並沒有看過光盤,不瞭解授課內容,但她根據光盤播放內容,主動對課堂教學進行了組織,適時播放、暫停,對學生進行提示和提醒。近40分鐘光盤播放完成時,全班學生基本都繪出了手型畫,有的學生甚至畫了3張,錄像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效果較好。

課後我們參與的老師進行了座談,大家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着重對存在的問題和可以改進的地方進行了探討。

總的來説,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要讓學生覺得是在電視裏的老師是在為他們上課,他們不是在被動的觀看。

剛開始播放錄像片時,學生完全沒有進入角色,都在靜靜的觀看錄像,後來在張老師的提醒下,學生們才開始伸出小手,拿出畫筆,跟着電視上老師模仿。

這説明錄像教材沒有和學生建立有效的直接關聯,在第三方張老師的介入下,學生們才意識到自己要跟着做。

  2、教學中所用例子脱離農村學生實際

教學中所用的例子除了大公雞,其他的如水母、熱帶魚等都不是農村學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出現這樣的名詞時,沒有具體的形象輔助,造成認知上的障礙,沒有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拓展不了學生思維。

結果學生作業模仿較多,大部分都畫的大公雞,因為大公雞他們最熟悉;創意較少,用色也很單一。

  3、未能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錄像片中,沒有設置電視機前的小朋友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的內容,學生們被動觀看電視裏小朋友回答問題,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學生無法理解教學內容,領會不了教師授課意圖,造成學習目標模糊。

  4、節奏太快,學生缺少思考空間

雖然拍攝時已注意到這個問題,但實際使用時還是覺得教學環節進行太快,缺少“留白”時間,學生無暇思考,或所有問題錄像片中的小朋友都已回答,他們根本不用思考。

學生無法思考,不知怎樣思考,自然無法產生有創意、個性化的作品。

  5、電視機前的學生作業如何評價

一節課完成時,老師對錄像內的小朋友的作品進行了簡單的評價,但電視機前的學生作業該如何評價?不能一節課上完了,學習目標有沒有達到,學生自己不知道。

  6、時間過長

實踐證明,如果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場組織教學的教師有必要進行停頓甚至重複播放;錄像片中學生做作品的時間太長,音樂和現場聲對電視機前學生完成作品是一種干擾。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認為可以從教師備課和拍攝製作兩個角度來進行。

對於授課教師,在備課和上課時要注意:

  1、開頭要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片的開頭,要引起學生注意,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清晰知道本節課要做什麼,需要哪些工具材料。

  2、例子要符合農村孩子特點

所舉例子應接近農村孩子生活實際,為他們所熟知的事物,不能離他們生活太遠。在舉出事物例子時,課件應同時展現實物,讓學生能進行對比認知。

  3、引導電視機前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設置教學活動時,明確告訴他們要做什麼,並給他們留出時間思考,形成虛擬的交互,再通過電視裏小朋友的回答讓電視機前的學生做對比,以加深理解。

  4、要始終明確,本教學片拍攝目的是教會電視機前的學生,而不是拍攝現場的學生。

拍攝現場的學生實質是錄像教學用的教具,他們在鏡頭前展現的每一個畫面、所説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傳遞的有用的教學信息,是幫助電視前的學生完成學習的資源。

因此,錄像片中的現場,生成性內容不是必需的,一切必須是授課教師可控的,甚至是預設的。

  5、給出評價量規

要給出精簡的、容易操作的評價量規,讓現場組織教學的老師能對學生作品進行評價,或學生能根據評價量規自我評價

對於拍攝和編輯,要做到:

  1、錄像課各個環節要清晰

要和授課教師做好溝通,根據美術課程的特點,明確教學過程的環節框架,在每個環節開始和結束時,要有明確的語音和字幕提示。

這樣便於錄像片使用時教師組織教學。

  2、畫面要展現有效信息

以電視機前的學生角度,設計屏幕上應該出現的信息。多用特寫、課件內容,完整展現教師示範和學生示範過程。

標籤: 教材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cai/g02l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