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走向生本的讀後感

教育走向生本的讀後感

在參加工作之前就聽説過“生本教育”,只是從字面將其理解為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並沒有真正瞭解過。自從參加工作之後,我對生本教育逐漸有了更多的理解,一方面是因為我校自建校以來,就一直大力提倡和踐行生本教育,我多次觀摩過富含生本味道的課堂,對生本教育的課堂模式有了初步的瞭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有幸讀了郭思樂先生創作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談一談我讀完這本書的一些收穫和感受。

教育走向生本的讀後感

從“以師為本”的教育走向“以生為本”的教育,這不僅僅是教育方式的轉變,更是教育觀念的深刻變革,郭教授在這本書中提出了“在教育中我們必須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的新理念,觀點新穎,論述獨到,而且以生動的例子來闡述觀點,這是一部有理論高度而又生動活潑的著作。在書的開始部分,郭教授舉了一個有趣但又富含哲理的例子,那就是“當鞋子合腳時,腳就被忘記了”,意思就是我們提供給兒童的教育,就如同給腳提供合適的鞋,腳需要合適的鞋,兒童需要適合的`教育,當教育適合兒童時,我們就可以看到兒童忘記了自己在學習,忘記了自己是在課堂上,甚至忘記了自己,這時人的內部自然起作用了,兒童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所謂適合兒童的教育,那就是生本教育。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兒童會忘我地活動和遊戲,也就是進行忘我地學習,當學習成為一件開心的活動時,學習變得容易了,學習也會變成學生自己內在的需要。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理念,提倡必須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其目的是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而非被動的高分低能者。學生可以參與教學,成為課堂的“小老師”,而非一味服從老師的組織和安排;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指導者。生本教育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這裏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後“主體”,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後“主導”,學生則處於主動激活狀態,即在學習一節新的內容之前,教師會本着“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設計課前小研究,先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提前操作、觀察、認識、學習、研究和思考,然後將自己課前研究的結果帶到課堂,再與小組學生乃至全班學生進行交流和探討,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和點撥,最後達到解疑、解惑的目的。這種學習模式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

作為一名新入職教師,接觸到這樣先進的教育理念,並且還能夠有機會將其付諸於自己的課堂,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我們應該儘快樹立起生本教育的觀念,逐漸在自己的課堂當中實踐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努力引領學生去生產知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地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給學生過多的牽制和干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去解決問題,獲得成功帶來的喜悦。如果學生能夠逐漸形成探索和鑽研的意識和習慣,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而孩子一旦喜歡上學習,樂於學習,那學生收穫一定是豐碩的。

如果要想在上課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樂於學習,那教師在備課時,也要秉持“生本”的態度來備教材,備學生,就像郭教授説的要“為學生的好學設計,而不是為教師的好教設計”。上課時要以“生本”的態度尊重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敢想敢説,讓學生學會質疑,教師要呵護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教師同樣要以“生本”的態度去分析學生的錯誤原因以及存在問題,還可以採取訪談的形式,當面問清楚學生當時的想法,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鍼對性地指引和指導。在佈置作業時,也要以“生本”的原則去設計作業,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蒐集資料等途徑,自主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久而久之就能夠挖掘學生的更大的潛力。

教育要走向生,教師就是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相信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潛能無限,相信兒童的獨立性。這些最基本的理念藴含着深厚的內涵,需要在實際中不斷摸索與實踐。我也會繼續學習與領悟生本教育的真諦與內涵,不斷在自己的課堂中踐行生本教育,能夠看到學生快樂地學習,忘我地學習,期盼看到學生的成長,看到學生在各個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標籤: 讀後感 生本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6kk6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