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1

約翰。布雷恩曾經説過:“如果一本書不能被大聲朗讀出來的話,它就不是一本好書。”一本書只有當他不僅能夠給人以心智的啟迪,也能給人以美的陶冶的時候,才能算是一本好書。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次外出學習偶遇的一本好書:《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作者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肖川,國內知名的教育學者,肖川改變了中國數十萬一線教師的閲讀習慣。一本《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在兩年的時間裏印到了十萬冊。這是繼《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之後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隨筆集。縱觀全書,他的寫作中時時處處飽含着一種責任,一種對社會、對孩子對教師的關切。把人引向對教育,對社會,對時代,深深的,久久的的思考。雖為隨筆集,卻不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的思想火花。書中指出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沒有情趣和藝術,才情就會逐漸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純美的滋養;沒有情趣和藝術,理想、信念、智慧與真情,就缺乏了最有力、最動人的表達方式。記得南方週末有一句話:“總有一種情感會讓你淚流滿面”,我想這種情感中一定藴含着濃濃的人間真情。每當夜晚燈光下閲讀這本書時,它優美的文字、豐厚的含韻、耐人尋味的哲理,讓我沒有了往日的躁動和不安,沉下心來靜靜的思考,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思考自己的人生。現將閲讀這本書我的收穫和體會淺談如下:

一、教育的正確方向和方法。

教育的方法包括用什麼內容和用什麼途徑、策略與手段去培養我們的學生。教育的方法固然重要,可教育的方向才是第一位的。如果方向錯了,方法越好,越有效,就越有可能南轅北轍,越來越遠離真正的目標。教育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我們對於教育的方法選擇、使用和創造。作為教育者你要培養一個怎樣的未來的建設者呢?這是每一位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是培養一個有創新,獨立的,大膽自信,自由的人,你需要如何去引領?激發他的內在動力,用更多的探索學習,發現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帶給他更多的成功體驗和快樂。讀到這裏使我想到,我校開展的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無疑是適合學生髮展,適應未來國家需要的一條正確的教育之路。我們要知道,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決定的,不是教科書和學生決定的,而是教師決定的。我們首先是一個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老師。如果我們只顧埋頭趕路,我們怎麼可以欣賞到天空的廣袤和美麗呢?方向對了,路就在腳下。一個教師只有別人告訴他應該怎樣做,他才會怎樣做,而不會探索一些有效的方法,那它的發展前景就很難令人樂觀。古人講的“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強調的是精神的修養,心性的修養。否則,任何好的方法都可能變成照貓畫虎、鸚鵡學舌、邯鄲學步的笑柄。能否創造性地運用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能否創生有效的教育策略,能否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學技藝,取決於我們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取決於我們的學識的積累、眼界、追求。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工作,更多地是關注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思考和方法的培養,有時在教育學生上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容易被學生的表現所影響,對學生的錯誤缺乏足夠的耐心,遇到問題沒有積極的想辦法,一味的指責抱怨學生,教育收效甚微。試想想如果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給學生多點,再多點的愛,對於他們的錯誤我們多些理解,包容,不去苛求他們像成年人那麼懂事,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我們的教育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成為有思想的教師。

思想是我們理智洞見的成果。你的思想越豐富,你就越加容易變得豐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貧乏的人看不到的東西,你的信息加工能力就比較強,你有更強超越所給定信息而生髮出新信息的能力。能從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視角看待問題。這樣,在與學生的的日常交往中我們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精神的滋養。有思想的教師,會對學生的心靈豐滿和精神充實有一種自覺而又自然的引領。有思想,使得我們不人云亦云,不簡單化,使我們有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做有思想的教師,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把握課程內容,使我們的教學得心應手,這就需要一種文化的眼光,一種道義的承擔。能創造性的有取捨的使用教材,而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就是我們變得有思想的法寶。很多時候回想自己的工作日復一日簡單重複,我們也付出了大量勞動,卻停留在低層次的“教書育人”上,缺乏對學生精神的引領和自身工作高遠的立意,缺乏對於“課本知識”承載的價值觀和心理結構的深刻洞察。其實就是把教育淺化為庸俗化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構的堆積。這是何等的可悲!有思想的老師,善於明理,善於辨析,善於把握大勢所趨。面對教育方式多樣的今天,採取哪種方式來處理師生關係、解決衝突和問題,反映了教師思想和行為的深度。所以我要積極參與到現今的教育創新改革中去,多學習理論知識,多向同事學習治班教學的經驗,不斷豐富提高自己。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我們的心靈盪漾在博大、豐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終於有一天,我們的年華會老去,可我們的思想會在足跡中閃光,並將照亮前行的路。

三、教師要做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説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教師的重要品質,沒有學而不厭,就難以做到誨人不倦。只有學而不厭,才能保持內心的開放和鮮活,才會有不斷增長的與人分享的內在需要。否則,誨人不倦是無休止的嘮叨、空洞的説教,是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得痛苦。教育最可怕的循環是:自己沒趣,還想方設法教導別人沒趣,最後弄個教育都成了受教育者尤其是兒童的苦役。

教師學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省,同伴互助等。而教師如果沒有向學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前到河邊,卻不能按着馬頭讓他飲水。自我反省,要有理論支撐,沒有理論作基礎,自我反省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學記》中就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的説法。面對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與時俱進,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才能活力永駐,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熟知的一些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哪一個不是博覽羣書,學富五車呢?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體現着學與教之間的互動,學與教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因教而日進,而日深;教因學而益精,而益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關愛每一個學生是師德的靈魂,寬厚仁愛,有理有節,人性豐滿,才是教師的德智情懷。面對學生充滿愛與關懷,面對知識,充盈渴望,無私奉獻,愛崗敬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教師的職業道德。

四、書的芳香。

肖川説:書之所以香,大概不是源於油墨的味道。即便是由於油墨的氣味,那也是愛屋及烏。書中睿智的心的跳蕩,純美情懷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詩意盎然的表達,才是書香的真正原因。古人云: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其實,世上能讓思想致遠的,什麼比得過那一脈書香呢?書是有生命和靈性的。善待書——從著書到讀書,這是讀書人的本分。著書的人精心打磨,用道義和良知來寫作;出書的人注重品位,寧缺毋濫,精益求精;讀書的人居敬持志,切記體察,讀出弦外之音,象外之意,讀出字裏行間的意藴。惟其如此,書中藴含着歷久彌新的思想、古樸的智慧、永恆的真理,才有可能使書香永駐,是陋室溢滿書香,也使我們的中心蕩漾着書香。

當我們靜靜的閲讀時,我的內心便會有一種莫名的湧動,感受到內心的充盈與温潤。閲讀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讀書之樂,樂在精神的相遇。人的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復返。為文學與藝術,往往可以追回人們曾經有過的生命體驗,或進入另一種嚮往的可能的人生。好書不在厚,也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著名作家林清玄對於“窗子”和“鏡子”有過精彩的比喻:“人面對外面的世界時,需要的是窗子;一個人面對自我時,需要的是鏡子。通過窗子才能看見世界的明亮,使用鏡子才能看見自己的污點。其實,窗子或鏡子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廣大了,書房就大了,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高品位的書對於我們既是窗子又是鏡子。明代于謙説“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書猶藥也,善讀之可治癒。假如能夠經常感謝一本書,想念一本書,是一件多麼讓人幸福盪漾的事。它使我們此時的心情變得温暖而柔軟。也許,還夾雜着一種絲絲縷縷的想説卻有説不出的感傷,這是所有讀書人的情感。

拜讀了這本《教育的智慧與真情 》,堅定了我與書終生為伴的信念,啟迪了我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感悟和嚮往。我將在”流淌着智慧的光華,搖曳着思想的要義“的經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拓寬生命的.廣度,讓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豐滿而快樂。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2

我利用課餘時間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肖川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讀後,受益匪淺。書中的他的一些對於教育的獨到見解,對教育者們的啟示,使我感動,折服。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樂於學習,也要樂於教學。

作為一名新教師,初出茅廬。因此簡單的機械模仿是必要的,在剛踏上教師崗位時,能上像一堂課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模仿之上。在此我覺得要感謝學校給我們新教師機會,舉辦一系列如“新教師站穩講台”、“新教師我型我秀”等教學展示活動,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展示自己,以及學習他人長處。但任何方法都不能簡單地搬用,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也正如肖川先生在書中所説的説:“如果一個教師只有別人告訴他應該怎樣做,他才會怎麼去做,而不會主動地探索一些有效地方法,那他的發展前景就很難令人樂觀。”是的,當我們站穩了講台後,我們就該積極尋求、主動探索一些個性化的教學路子。我們更要善於發現自己的性格和業務方面獨到的優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教育思維和教學個性。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書中肖川先生還提出:“老師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對於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學生學習策略和思維策略的發展,更談不上對於學生作為完整的人的成長的關照。”在我認為,教師某種意義上來説更是良心職業,是要從道義上對每個學生負責任的。因此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用心關注其日後的成長。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是培育花朵的園丁。我們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現代教育觀。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多用讚美替代批評。對於犯錯誤的學生要及時糾正,用自己的智慧與真情鼓勵引導,寬容對待。

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學記》中説:“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肖川先生看來只有當我們教師有不斷學習的願望和興趣,才有可能為學生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這也就要求我們心存樂於教學之心。比如我的師父馬潔老師,我就覺得教學經驗豐富的她已經將教書育人融為到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從樹下的一藤牽牛花,牆角的一株小草身上,她也能發現生活的樂趣,生命的美好。她把這種快樂分享給學生,讓他們也懂得生活,懂得感激。這大概就是她的生活哲學,教育信仰吧!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樂“學”的幸福,更是從中獲得啟迪:教育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更要求我們用自己的真情與智慧去感染我們的學生,以及我們身邊的人。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書心得3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肖川博士專為廣大基礎教育領域內的教師所寫的一本詩意化的教育學新近著作。用肖川博士自己的話來説,他的書是為教師而寫就的,他力圖反映出教師的需要與趣味。該書旨在我們廣大教師理解與領悟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提供一條別樣的路徑——通過人人皆能讀懂的教育隨筆的自由形式,言説出人性化的教育所應具有的理性智慧與率性真情,加深教師對教育內涵的進一步理解,增強教師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全書瀰漫着人文主義的濃香氣息和發散着現代教育理念的智性光芒,在雅緻的幀裝設計和富有遐想力的漫畫式插圖與淡淡的墨香的襯托之下,《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愈加顯示出讓人有急不可待的閲讀衝動。

在《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中,始終貫穿着肖川博士對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的嚮往、求索與感悟的深摯情懷,而且還貫穿着他的由教育理想到社會理想及人生理想的這兩大主題。

面對日益功利化的當今教育改革的價值趨向,作為知識分子一員的教師更需要堅定社會道義與民族責任,不懈地追求教育要為幸福人生奠基、為自由社會培養人、為民主社會培養和造就自主發展的好公民的終極價值。

他的觀點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辨證唯物主義思想,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猶如與智者對話,它讓我們進一步明白了教育的真諦和責任,也讓我們進一步懂得了怎樣關注教育、人事、社會與時代。

標籤: 真情 讀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9p1r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