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1

很清楚,題目該改成“提高教學質量之我見”。可是,時下,教學質量等於教學成績,已成為不是定理的定理。時下,學生成績已上升到不能再高的地位。顯然,大學聯考的指揮棒變不了,素質教育的核心必然是學生的成績。與同事閒聊時,説起指揮棒,大家開玩笑説,需要給教育業務部門一根象牙做的指揮棒,一顯金貴,二顯牢固,要堅不可摧,不要東倒西歪。

教師們清楚地記得,曾幾何時試卷中不得出現分數,批卷時,扣的是一個知識點,兩個知識點;而教師們用習慣的口算本、練習冊、天天練等見不得陽光,如果有上級領導來檢查,需要東藏西藏……教師們每每回憶起這些趣事,覺得自己那時還是有些覺悟的,現在不是迴歸老路了嗎?當然教師們惋惜的是干擾太多,學生成績畢竟還是受到了影響。

教師們欣喜地看到,理直氣壯抓質量已經形成共識。教師們如何在教學的田園中行走,教學業務部門已經指名了方向。開學初,在一個個典型學校開的現場會:如何提高語、數、外成績有許多高招,與會者領會、宣傳,教師們可以大方取其精華。

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呢?筆者以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教訓來談一些看法。當然,沒有專門的研究者談得有深度,可是自認為很實用。

首先,課堂上要講得清。我主張課堂要簡約,要減少繁瑣分析,減少花架子。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需要使用,但教師不要花大精力,那種為了用而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也罷!如果我們的教師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在媒體的使用上,課堂效率是無論如何也不會高的。有教研員提出,教師要善於把握每個章節的考點,覺得很有必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的就應該是這些,還有的是舉一反三的能力。當然,我不是反對媒體的使用,如果,我們有現成的課件,資源庫中有資源,那要充分地運用。當然我們教師也要開發,儘量在假期中開發。

其次,課堂上要練到位。“精講多練”提了好多年,可真正課堂上能讓學生練到位的還是很少。如今的公開課,如果一位老師在課堂上花了五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做作業,聽者可能會評其冷場,時間分配不合理,哪個敢花十多分鐘讓學生做作業?我們看到太多的課是拖堂,教師情緒激昂地講到最後,畫龍點睛!(當然,如果我上,也不能免俗。)可是,真正學生得到的是多少?不得而知。在急功近利的前提下,我們必須改變講課的習慣,設計一些精當的練習,讓學生練到位,在動口、動手中掌握知識。

然後,課餘時要勤輔導。課堂上教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要讓學生真正掌握,必須勤輔導。即使是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沒有一定手段的鞏固也不會全數掌握。所以,教師要善於為學生整理必要的知識,輔導學生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一個補充。沒有哪一個學校,一個老師不重視輔導而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往往有時輔導的時間比課堂上來得多,因為有許多要個別輔導,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我想,如果我們的老師能真正靜下心來管好自己的學生,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為了應付檢查而準備又準備,為了形式上的出色而互相虛偽,那麼,我們是可以提高學生成績的。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2

作為校長與園長,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評析與指導,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這是校長職責工作。為此,校長自己就要成為教育行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校長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呢?學習途徑與方法是多方面的,向教師學習是一條有效途徑,這是我在實踐中的出的一個深切感悟。

記得二年前,我園確定了“創設可供選擇環境,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市級課題,根據當時我園課程現狀,成立了三個專題組:體育活動組、教育活動組、區域活動組。區域活動對我園來説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以前從未開展過該類活動,作為該專題組的負責人,我對區域活動也只有一些書面性的瞭解。在帶領教師走出去學習姐妹園經驗的基礎上,我要求教師翻閲相關資料,從零開始,一步一步開路,一點一點積累,在那段時期,我頻繁地走進教室、走進教師,每次從教室中走出,每次與教師交流,我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感悟,在學習吸納教師的不同方式與方法中,在比較不同教師的成功與不足中,我收穫了各方面的成果,增長了不少見識,補充了教育實踐中的.不足,使原本書本中的原理一一豐滿了起來,充實了起來。

在學習教師的實踐的同時,我注重歸納有價值的教育行為,提煉具有規律性的經驗,逐漸地教師無意識的行為得到強化,無規律的行為得到了整理。

按照組織區域活動的幾個要素,我們分別對材料投放與調整、觀察指導與講評進行了一一探索。

逐漸地我能對區域活動的功能與組織策略有了甲、乙、丙、丁歸納,形成了書面經驗,在多次區域活動公開示範與經驗交流中同行與專家對我園的這類活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我園從零開始,開闢了幼兒自主學習的一個新領域,我也從不知到已知,從知之甚淺到知之甚深。事實告訴我:校長指導教育教學,這句話只説對了一半。其實,在探索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與校長是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的夥伴,尤其是對缺乏課堂教學實踐的校長來説,教師的大量的實踐感受是校長教育思路取之不盡的源泉。

從自身的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我的教育能力是受教師的啟發而提高的,我的成熟伴隨着教師的支持與配合,離開了教師,我將一無所獲。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3

新年伊始,在學校領導的組織下,我們全體教師認真學習了中共營山縣委、營山縣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意見的文件,深刻的領會到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是教育事業的生命線,學校的重點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不斷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每位學生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位敬業、關愛學生、有較高的教學能力的教師來教。那麼如何才能成為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師呢我認為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才能做到。陶行知説過: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教師必須密切關注自己專業的發展,一定要跟上自己所教學科的發展趨勢。只有通曉專業知識,才能選擇、計劃並實施最有效的教學。通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教師才可能依據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施教學,以取得高質、高效的教學效果。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學質量基礎。“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這是教育的古訓。我一直深信:在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都具備的情況下,教師熱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之一,尊師愛生是師生對話的感情基礎,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認真上好每一堂課

上好每一堂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而上好每節課的前提是:不備不教,是課就要備,而且要做到精心備課。每堂課都有重點和難點,教學質量的高低關鍵在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重點處教師要進行強化、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記憶,使教學內容得到提升。

四、要求學生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

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每次作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認為做到佈置必做、做好必批、批完必講評,講評完必清,清完方罷休。一旦這個作業佈置下去了就一定要求保質、保量的完成。一定要讓學生感受到你對這個作業是很重視的,這個作業也是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完成的。

五、做好培優扶差的工作

培優扶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頭戲。要提高教學質量,培優扶差這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老師要時時刻刻做到關注優生和學困生的成長狀況。

六、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

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的過程。這其中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要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擁有非常健康的身體,師生雙方只有擁有了健康的身體,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才能得到強而有力的保障。

當然,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種,方式也不盡相同,但不論何種方式、方法都需要我們傾心傾力去完成、去實踐,這樣才能取得成效。正所謂“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最重要的是用心地去做教育,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4

三中全會已經落下帷幕了,這次大會主要涉及到各個方面的改革,其中有關教育改革尤其引人關注。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國教育面臨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十八大以來的種種改革舉措,已經充分彰顯了進入“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的決心,那麼三中全會又給我們哪些力量和信息呢?

1、教育,民生之本,強國之基。教育改革,突破藩籬,提振信心。

一年來,改革訊息頻頻傳來,改革舉措系統深入:各地陸續出台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政策,“流動的花朵”就地入學考試的長效機制有望建立;電子學籍系統建立,一人一號,終生不變;研究生教育深入改革,將推進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分類考試;“國小生減負十條規定”劍指“減負”頑疾……

新的改革舉措從人民羣眾反映強烈、制約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系統規劃、統籌兼顧,抓住突破口,啃下“硬骨頭”,讓進入“深水區”的教育改革紮實穩步推進。

2、讓大學教育更公平普惠

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的重點和難點。能否審慎、科學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課程設置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事關社會的穩定和人才培養的質量,關乎千家萬户與民族未來。

9月,開學之初,十多年從未走出過家鄉的王成韜來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一名大一新生。王成韜來自淳樸而閉塞的中緬邊境小城雲南騰衝,能夠進入清華大學,正是得益於“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的改革舉措。與他一樣,全國還有832個貧困縣的3萬名學子,圓了大學夢。將更多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惠及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農家子弟,正是十八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大學聯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研究生招生改革、通識教育與創業教育、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也都是十八大以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熱詞”。

各地改革舉措百花齊放,江蘇省構建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銜接貫通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浙江省擴大“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改革試點學校和專業,山東推進各級各類教育體系的'銜接和完善,北京中大學聯考改革框架方案公佈……無論是基礎教育階段還是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通過一系列改革舉措,人才培養朝向“個性化”、“多樣化”邁進,人才成長的立交橋逐漸搭建。

3、依法治校,推進現代學校制度的建立

辦學體制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資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徑。

8月12日至23日,一則消息引發關注,中國人民大學、東南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6所高校章程核准稿公開徵求意見。小消息折射大背景,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是教育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以來,全國高校努力的方向,而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已然從積極推進高校章程建設開始。

仔細瀏覽6所高校的章程核准稿,這樣的訊息躍然紙上:依法對學校管理體制作了全面規定,明確了學校管理的基本架構,促進了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規定了學校內部學術權力的組織框架和運行機制,明確了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運行與監督機制……

與此同時,其他方面的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也是風生水起、穩步推進。改善民辦教育發展環境,江蘇省破解制約民辦教育發展的學校法人屬性、產權歸屬等突出問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我國積極創辦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大學和項目;完善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機制,安徽組織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完善農民工子女就學體制機制三項基礎教育改革……

更令人欣喜的是,20xx年6月,《關於推進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出台,通過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20個關鍵性指標,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綠色評價”體系。無疑,這是一次“倒逼”性質的改革,通過評價方式的變革,從根本上扭轉評學生看分數、評學校看升學率的傾向,踐行素質教育和為學生“減負”將真正成為可能。共識的凝聚、制度體系的建立,使得教育改革在“深水區”裏挺得住,走得穩。

4、從嚴治師,建設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

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是教育事業發展進步的根本,教師的師德、教學水平將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的成敗。教育規劃綱要頒佈實施以來,教師資格認定製度的完善、教師培訓制度的深化始終是教師隊伍改革的主旋律。十八大以來,從嚴治師,培養一支素質過硬的教師隊伍成為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

一年來,《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中國小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專業標準(試行)》先後制定,“以德為先”旗幟鮮明,“一票否決”措施嚴厲,對師德的強調和評價成為教師隊伍建設與改革的新亮點。

與此同時,各地基於實際情況出台相關政策和規定,一些長期制約教師隊伍建設的難題開始得到解決:山東對中學教師培養實行“大類招生、二次選拔、分段培養”模式,國小和幼兒園教師實行全科綜合培養;浙江建立師德師風專項檢查制度,把師德作為中國小教師水平評價標準的基本條件;建立教師培訓長效機制,陝西建立教師培訓檔案制度;河北建立“個人申請—學校推薦—縣級審查—市級統籌—省級備案”的學員遴選程序。

今天,中國教育面臨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許多問題沒有現成答案,需要在實踐中探索。十八大以來的種種改革舉措,已經充分彰顯了進入“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的決心。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心得體會5

近來,我校掀起了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結合我校師生實際情況,經過學校組織集中學習和自我學習,結合本人半年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大討論的學習感受。

我國為什麼要進行課程改革?眾所周知,每個時代的教育方式的確立是受社會經濟發展因素制約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也許適合當時的經濟發展,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體制的變化,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的更新越來越短,面對這些新問題,傳統的教學方式必然有諸多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過去的教學方式是有許多弊病的,如強調共性,忽視個性,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習結果,忽視學習過程。現代教學理論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實質性地參與教學過程,自主地進行反思與總結,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因此作為教師,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是要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壯大儲蓄新的原動力。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的改革中,要求新課程使學校的管理模式發生變化,使教師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學評價、教師"教"的行為發生變化,重要的是使學生"學"的方式發生變化。

作為教育改革下的中學數學教師,應該營造一個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同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更多的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應當學會蹲下身來欣賞學生,瞭解學生內在需求,瞭解學生的心理,善於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優點,保護學生的自尊,相信學生的能力,滿足學生的知識需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要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上的各種情況,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發揮教學機智,靈活調整教學內容。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創造一個有情境的'教學環節,將學生置身於一定的情境中,使之產生新的問題,與已有的知識經驗產生碰撞,達到其認識衝突的臨界點,從而產生一種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現為一種渴求解決的情緒狀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發展學生的智能,對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課堂教學中要搭建一個“師與生、生與生”對話的平台,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彼此敞開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真誠的交流和溝通,從而使課堂充滿生命力,使教師激情洋溢,使學生激動不已,師生將在對話的課堂中共同發展。

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老師應更多的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成功的一堂課,或者説成功的一次互動合作離不開師生之間的有效的、和諧的交流與溝通。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不管對與錯不給出批評,應該給予更多的讚揚和默許,一些錯誤的觀念讓學生在探究和學習中加以改正。

現在的中學生不再是幾年前的中學生了,在網絡信息社會,他們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對新事物的追求與敏感往往超越了我們成年人。這就要求我們這些基礎教育工作者要勤於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基本素養,以滿足新時代的教學需要,課程改革的教學模式突出的是“探究”,要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當中,要讓學生去想、去做,從而在這個過程中去感悟知識。因此,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善於捕捉和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現和挖掘學生髮展潛能,提高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還要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以保證雙方的協調發展,所以教師自己要給自己“充電”,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才不至於被社會淘汰。

在學習教育綜合改革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基礎課程改革即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和教學理念,以及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學習中寓教於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dkqj2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