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1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後進生。李老師説:愛,當然不等於教育;但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這是他十幾年從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對於愛與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結晶,翻閲厚厚一本《愛心與教育》,每一章、每一頁、每一句無不是對這話的生動闡釋。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

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説:“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抓住每一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裏,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大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2

最近這段時間我閲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整本書閲讀下來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説“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這句話讓我體會到了老師的辛苦與偉大,我十分想做孩子們的天空、大海和春天,可以讓孩子們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可以在大海中盡情遨遊,可以在温暖的春天中慢慢發芽成長。也讓我知道了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和無私的付出。

在書中,李鎮西老師的”三顆心”給了我許多的感觸,這“三顆心”分別是愛心、耐心和恆心。作為一名教師,這三顆心缺一不可。

第一顆心“愛心”,作為一名教師,我很愛我的孩子們,因為他們的天真無邪,乾淨的如同一張白紙。我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張白紙上畫上五彩斑斕的顏色,希望孩子們能夠每天開開心心的健康成長。作為老師,給他們最好的愛不僅僅是照看好他們,最好的愛莫過於傳授知識給他們,教會他們一些明辨是非的能力,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

第二顆心“耐心”,孩子們有無限的想象力還有求知慾,每每碰到新奇事物便會跑來詢問我。剛開始的時候我會耐心回答,但是當孩子越來越多的來問我為什麼時,耐心解答但不像剛開始那麼詳細。看了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是如何耐心的,李鎮西老師希望學生們向他提問,為學生解答疑難是他最高興的事情。我自愧不如,作為教師,我還是應該不斷向優秀教師學習,不斷自省。

第三顆心“恆心”,李鎮西老師對教育事業有一顆恆心,他希望他的孩子們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帶着這樣的`信念,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們,李鎮西老師選擇因教施才的方法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在工作中,我也會碰到調皮的孩子,但是我做的不夠好。今後,我會繼續努力趕上,我也應該像李鎮西老師一樣擁有一顆“恆心”,讓每位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孩子。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孩子包括老師也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向李鎮西老師學習,希望自己能不斷地自省,成為一名擁有“三顆心”的教師!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3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為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説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整篇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為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所採用的一連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頓開,受益無窮。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李老師轉化你的成功事例為榜樣,以蘇霍姆林斯基説的:“一個好的教師,就是在他責備學生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憤怒的時候,他也時刻記住: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願望的火花熄滅。”為指導思想,耐心地去對待我的任何一個學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記中的程樺、楊嵩、黃金濤分別是不同類型的孩子。程樺愛好廣泛,學習非常優秀,可性格內向,不愛説話,膽子小;楊嵩腦子靈活,悟性很高,可很“調皮”,上課時有些“不務正業”;黃金濤自控能力較差。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李老師採用了因材施教的辦法。對於程樺,李老師從談心入手,推薦書籍作鋪墊,

一步步引導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樹立遠大志向發展;對於楊嵩,李老師從引導他戰勝自我開始,逐步過渡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對於黃金濤,李老師則發揮了“日記”這個教育載體的作用,讓黃金濤用日記記下自己的心路歷程,通過不斷地總結、反省來達到教育的目的。經過李老師費心地調教,三個人都漸露出耀眼的光芒,為他們以後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李老師的教育手段是特別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實例,我也在心裏記下了他所説的在培養“優生”的問題上,應注意的幾點:

第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

第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

第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

第四、激勵“優生”超越自我。

第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

第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

高爾基説:“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闢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傳統的教育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唯分數論”的思想嚴重侵蝕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所以也就出現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隨着課改的春風吹進,很多教師意識到學生的思想健康也不容忽視,德育問題也毅然被擺在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然而,也許是由於教育體制的不夠完善,對教師考核方面的條例欠缺,抑或是教師本人對理論認識的不到位,總之,也還存在着“以分數論英雄”的觀念。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應儘量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只要贏得了學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4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獵的心態閲讀的,可越讀越覺得離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與之相聯繫,相比較。此時的心情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心靈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動、有感激、有慚愧、有反省,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而大腦中則凸顯着幾個鮮明的大字——愛心的堅持創造教育的奇蹟。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振西老師讓我明白,只有愛心的堅持才會創造奇蹟。“我覺得我的運氣好,每教一批學生,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比起學生對我的感情,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讀着李老師的這句話,我不由地思緒起伏,我想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好,並不是因為李老師的運氣好,而是李老師為學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試想有幾人能做到每天給學生煮雞蛋?又有誰能做到李老師對寧瑋、伍建那樣的關愛,更何況萬同這樣的學生。李老師那份長達近五十頁的`“我與萬同的故事”,着實讓我震撼。我在閲讀中不斷地被感動着,不斷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羞愧無比!從萬同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艱難,更看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

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我想李老師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耐心與愛心,是因為李老師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吧!因為感恩,他不斷地付出,因為不斷地付出,他不斷地收穫着學生的感恩,這樣如此這般,周而復始,才使李老師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了那麼好的學生。因此不要抱怨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毛主席曾説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做一時、一天的好老師並不難,難的是每時每刻心中充滿對學生的牽掛和愛護;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如李老師所説的象萬同這樣的差生。閲讀此書時,我不斷的反覆自問:如果是我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怎樣。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可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錯誤,我還會象李鎮西老師那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嗎?我不會,我會生氣,會憤怒,會覺得他無可救藥,會放棄。

我們花的功夫和心血遠遠不如李鎮西老師,我們的教育智慧、技巧遠遠不如李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零星的、間斷的、不恆定的,而李鎮西老師的愛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憊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無助、暗夜孤獨的人贏得了星光,讓人找到自信、自尊,讓人振奮。這正是李鎮西老師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了《愛心與教育》,反思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相信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教育的奇蹟。

讀愛心與教育心得體會5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説,讀書無疑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是教數學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藴。讀書伴隨着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為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為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説:“沒事,老師,你都是為我好”;反思一下,作為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這學期裏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為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過後,他們還邀請我去和他們一起練習打球呢。

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對於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着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gg2m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