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家長干擾老師教育孩子

家長干擾老師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家長很多。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原因。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有沒有充滿干擾注意力的因素呢?下面是小編收集到的場景,供大家參考。

家長干擾老師教育孩子

例1

阻礙孩子探索

2歲的跑跑正撕開裝有花生米的包裝袋,把花生米倒了一地,又一粒粒撿到自己的小鞋子裏,再把鞋子往衞生間有水的臉盆裏放……

媽媽進來看到,連忙呵止。跑跑頭也不抬,一本正經地説:“這是我的小船,這是小朋友(指花生米),看,在"大海"裏開起來嘍!”媽媽沒好氣地説:“也不能這樣玩呀!”

啪啪啪,小屁股捱打了。“哇……”跑跑一陣嚎啕大哭。

評析:哪個媽媽看到孩子如此淘氣都會來氣,但是,比物品更重要的.是好奇心,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動力。孩子在探索玩耍中,正是運用專注力的時候。

正解:孩子專注玩耍時,不要干擾他。

例2

打斷孩子的話語

虹虹的同學曉曉來到虹虹家。兩人在沙發上你一言我一語,比賽“吹牛”。“我爸爸明天要給我買電飛車。”“哼,我爸爸會給我一架飛機呢!”

“那有什麼了不起,我伯伯是空軍,他會給我買一架宇宙飛船……”“我……”這時媽媽進來,叫他倆:“你們倆真有意思,快別瞎説了,兩個小傢伙吃飯了。”兩個孩子中止了對話。

評析:孩子們交談正放飛自己的思維,是一次想象力的練習,但媽媽一句 “吃飯了”,讓孩子們的語言遊戲戛然而止,不能不説是遺憾。

正解:耐心等孩子們興致勃勃地把對話遊戲做完。

例3

中斷孩子的觀察

傍晚,媽媽領着小明散步,走在林蔭小道上。媽媽走了好遠,突然發現小明怎麼沒跟上來,回頭一看,小明正蹲在一米遠的地上看什麼。媽媽走回去才知道,小明在觀察地上一隻蠕動的小蟲。媽媽一隻手拉起小明,説:“走了,沒什麼好看的,快走呀!”

小明不情願地跟着媽媽走了。

評析:家長只顧自己散步,卻沒有考慮孩子的需求,沒有用孩子的心去感受孩子。觀察、思考、專注是聯繫在一起的。

正解: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觀察和感受他所喜歡的,併為他講解。

例4

不分時機的關心

一歲半的彤彤正在地板上專心拼積木。她把積木堆起來,嘩地又推掉,然後再堆再推。奶奶一會兒過來説“寶貝,喝水了”,一會兒又説“寶貝,餓不餓”……不停地噓寒問暖,本來玩得好好的彤彤於是發起飆來。

評析:當寶寶專注地玩耍時,你不停地問這問那,寶寶怎麼會專注於手頭上的事情呢?寶寶的專注力不是被培養出來的,是被保護出來的。

正解:讓孩子自己玩耍,餓了、渴了,他自己會來找你。

如何區分孩子是否“多動”?

專家指出,多動症孩子如果不及時糾正,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造成社會適應能力低下。一般情況下,6歲以後的孩子才能夠診斷多動症,在嬰幼兒階段,家長可以提早發現孩子是否有多動傾向。

例5

多動症好動

注意力與興趣的關係

兒童無一興趣愛好,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具有注意力缺損症狀。孩子能夠做他所喜歡的事,並且專心致志地去做。

行動目的、計劃和系統

孩子行動呈現衝動、雜亂、有始無終。孩子行動常有目的,有計劃性。

自制能力

在陌生環境中沒有意識控制自己。活潑好動的孩子在陌生環境中,會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會大喊大叫亂吵鬧。

多動症其它症狀

1、注意力明顯不集中,不能專心聽家長的話,做事有始無終,稍受干擾就分心。

2、活動過度,不分場合來回奔跑,一刻也不能安靜地坐下。

3、情緒易波動,感情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4、不合羣、我行我素,有的自卑、逆反心理特別突出、學習困難等。

專家提醒

家長不要干擾孩子的注意力

專注力也稱注意力,它原本是寶寶成長過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為什麼寶寶會逐漸喪失這種本能呢?關鍵在於寶寶成長的環境裏總是充滿“干擾”因素,不經意間破壞了專注力自我成長的本能。這些干擾元素多半來自於“家長的阻撓”。正如教育專家孫瑞雪説:“任何禁止兒童活動的行為,都將損害兒童智能的發展—而專注力只不過是被損害的能力的副產品。”因此,家長要避免對孩子注意力的干擾。 孩子專注力的訓練貴在抓早,最好從嬰幼兒開始,要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選用不同方法,把訓練貫穿到遊戲和日常生活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m67p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