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國小教育反思(15篇)

國小教育反思(15篇)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育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教育反思(15篇)

國小教育反思1

安全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交通安全教育尤為重要,因為學生每天上學、放學路上的交通情況比較複雜,特別是我們學校大多數學生都是乘車上學。根據當前的教育教學的實際需要,由我主持上了一節交通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在班會的籌劃階段,我覺得自己的責任很大,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給學生傳授更多的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識。

在這次主題班會中,我們低年級教研組的全體老師集思廣益,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從中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設計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體驗,懂得遠離危險,遇到危險如何自救自助和求助,從而健康、安全的成長。

本次教學實踐,我有以下收穫:

一、讓學生充分參與活動,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

在本次主題班會活動中,我搜集了大量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從而也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使學生自己對交通安全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掌握,能夠自己認真學習安全知識。

二、靈活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開課創設情境,通過一組組血淋淋的畫面,使學生了解學習交通安全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講故事、競賽在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中,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從中學習懂得走路安全、乘車安全等知識的重要性。我在設計這節課中,靈活、機智的'聯繫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挖掘潛在的危險,使學生明白,日常生活中處處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安全隱患,要學會遠離危險,減少危險的發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所選取的生活情景,貼近學生生活,切入實際,既有師生的互動,又有學生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課堂氣氛活躍。

三、課外延伸,把學校、家庭、社會有機結合

瞭解走路安全、乘車安全、騎車安全等,並通過安全知識競賽使學生了解到更多的安全知識和遇到危險時自救、求助的一些常識。使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熱愛生活。課堂教學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只重視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培養到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並真正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學活動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得到充分體現。

通過這節主題班會課,發現學生對交通安全知識的學習有着很高的熱情。我還應該在安全知識這方面多下些功夫,利用網絡資源,多查找一些交通安全知識,教給學生更多的安全教育知識。

這次主題班會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現在開始,就給他們灌輸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時刻培養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會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上好交通安全教育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安全教育,我們要把平安的種子撒播進孩子的心田。當它發芽開花、長成參天大樹,我們必將收穫更多的祥和、幸福和安寧。

這次學習中我學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預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這項工作不是幾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圍繞“安全”這兩字展開教育活動。在發生安全事故時做到不慌張、沉着穩定的情緒,用自己平時所學到的知識、經驗儘快想辦法處理好。始終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健康、祥和的環境。在平時教育中事事以安全為主,才能真正體會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遠是懸在我們教師頭上的“高壓線”,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忽視它的存在,這是我在這次學習中最大的體會與收穫。

國小教育反思2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富於變化的羣體活動,是師生互動的動態過程。新教材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自主探索的學習氛圍。為使課堂建立在一個全新的基礎上,這次在骨幹教師示範課的設計上,為了打破拼音複習課的枯燥乏味,整堂課我以海豚姐姐為主線展開。

首先,以猜動物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情境中,變單調的讀記聲母為“誰歡迎我們的到來”,讓學生動手畫一畫,連一連。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海豚的圖案會出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會覺得學拼音很有意思,產生學習的慾望;

其次,變單純説自己“姓”裏的聲母為與海豚姐姐的交流,再次引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以啟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我還設計了小組合作的形式,想集合組內成員的力量,用繩子、小棒、肢體等擺出聲母造型,並乘機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提高。在每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中,力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以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但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來看,預設的目標並沒有達到,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一、拼音教學一定要強化訓練,讀準音。

對於一個剛入校還不到一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來説,課堂聽講的習慣還沒有完全養成,對知識概念還很模糊,這時教師還要注意領讀,要體現由領到放的過程,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所學的23個聲母。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我拔高了這一要求,訓練在沒有達到一定量的情況下,就開始讓學生連線猜動物,這樣,忽視了一部分思維活動稍慢的學生,使複習的內容沒有落到實處。因而我想,要想當好一名一年級教師,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學生,學生這一塊“陣地”攻不下來,註定你是要失敗的

二、小組合作的人員搭配要合理。

新課程提倡讓學生合作學習,但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説,小組人員達到7——9人並不適宜,在我的這節課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由於是第一次來到多功能教

室上課,由於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老師聽課,由於是第一次和這麼多同學圍桌而坐一起學習,學生充滿了好奇,因而,上課時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不起來,小組合作的氣氛始終沒有出現,教師推動教學顯得很吃力。課後我進行了仔細的思考,想一想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於是我開始反思,小組合作的人員到底以多少人為好呢?我在我班經過反覆實驗後覺得,小組合作的人員應控制為2——4人為宜,時間越短,小組規模應越小。我們不能因為一次失敗而放棄合作學習的訓練,我們要習慣讓學生合作,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合作學習的方法,如:你聽我讀,你聽我説,你説我寫,你讀我跟,你問我答。雖然在實驗中會感覺到一年級學生的合作學習的效果並不是特別好,但我相信,我們現在做的是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培養的是學生合作的習慣,只要我們堅持努力,合作學習的效率會逐漸提高的。

三、知識與能力的銜接要緊密。

通過這一節課,我深深地感悟到,在進行拼音教學時,每學完一個聲母,就應該馬上把這個聲母放入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去訓練,當訓練達到一定的量時,學生會很快知道哪些字中含有某個聲母。這一個環節的訓練做紮實了,何愁學生説不出“姓”中的聲母,“名”中所包含的聲母了,希望這一點能引起以後教一年級的老師的警覺。

雖説這節示範課沒上成功,我覺得很慚愧,但從中能感悟出這些不足,我也認為是值得的。它使我想起了《論語》中曾子説過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教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每天也多次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相信,你會成為一名讓學生喜歡,讓家長放心,讓學校驕傲的合格教師的。

國小教育反思3

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不是靠教師將知識講清楚、講明白,而是需要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從而“消化知識”。教師不能只以“學會知識”作為學習目的,只關注學生眼前成績;而應以“學會學習”為目的,既關注學生的眼前成績又關注學生自身未來的發展。反思性學習以追求學習反思的成就感為動力。學習中學生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為了改進學習方式,這實質是向更合理的學習實踐努力。我們研究反思性學習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們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質上是學生學習與學校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學生越能反思,在某種意義上越是好的學生。”“當學生努力追求合理性,並確證觀念與行動, 以形成對現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賞時,就要激勵學生反思性體驗性學習。”“反思性”學習就是以“學會學習”為目的。它要求學生通過反思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解釋,優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繫,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並進而產生新的發現。通過反思學習,讓學生學會自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作為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教師,更應該培養學生“反思性”、“體驗性”學習方式。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覺得應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培養學生反思意識。

在學習中,教師讓學生明確沒有反思便沒有自我糾偏的道理,明確反思不僅能及時糾正錯誤,還能優化已有認識,提高自身水平。培養學生反思學習習慣化,必須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勝心強,競爭意識濃,本課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實驗:

圖文結合,激趣喚起

要想培養學生的反思智慧,明確反思的內容是實踐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反思的內容直接影響到反思的質量。但我們實施的對象是低年級兒童,如果用成人化的語言表述,用成人化的方式呈現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達不到反思的目的。例如,最初我讓學生反思自己課上採用的主要“學習方式”是什麼時,學生不理解什麼是“學習方式”,經過老師的講解學生仍不能完全理解:再如,我請學生反思“信息來源的渠道”,而什麼是信息、什麼是渠道,孩子理解起來也十分困難。

怎樣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選擇低年級學生易於接受和理解的反思點作為反思的內容呢?我想一定要在語言表達和呈現方式上進行調整,努力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圖文結合,直觀生動:二是語言親切,富於童趣。於是,在剛開始進行反思時,我們為學生提供的反思表中出現了大量的圖片,這些生動直觀的圖片與文字緊密結合,使學生能比較順利的理解需要反思的內容,拉進了學生與反思內容之間的心理距離,即便於學生的選擇,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反思意識,學到了反思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樣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反思表,孩子們特別喜歡填寫,同時這樣做也體現出“以學論教”的理念中提出的“要以學生髮展的需要來確定老師如何教”這一內涵。

典型剖析,樣板指引

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們學生中已經湧現出一些樂於反思,勤於反思的學生,他們的成長過程表現了自我反思的價值和意義,教師對這些典型進行剖析,為其餘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活生生的學習思想和方法的範性型,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同類經驗與之聯繫起來,便獲得了必要知識的某種性格,也促使自己的感覺,表達與行動都介入其中,從而學生的反思意識諑漸增強。

自我詰難,篩選並淘汰不良的行為習慣。

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應的態度和德行。學生完成整個學習任務,必須讓他們對自己已有的行為和習慣進行重新審視和考察,篩選並保留好的行為習慣,淘汰和改造壞的行為習慣。同時要求學生認真檢查自己的言行,以及在學習中是否表現了敏鋭的判斷力和豐富的想象力等。

2、調整反思時機,學會選擇反思方法。

“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實際上,獲得問題的一個解答結果與對問題解答過程進行反思、優化、推廣的差別,就如同一個人偶然釣到幾條魚和通過正樣的偶然機會去研究魚的生活習性,並概括出什麼時候可以在什麼地方更容易釣到魚的差別一樣。

調整反思時機

一個人對解決問題的體驗是有時效的,如果不及時進行總結,這種經驗就會消退,從而也就失去寶貴的思想方法的訓練機會,失去從經驗上升到規律,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機會,這是教學上的一種最大浪費。因此,為了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必須給學生提供適當的時機,使他們有時間`有機會對自己的思維活動進行反思,對自己是怎樣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應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過哪些彎路`從中獲得哪些經驗教訓進行認真的剖析,涿漸培養隨時監控自己的數學思維活動的習慣。

低年級學生行為隨意性較大,培養他們的反思意識和能力是比較困難的。正因如此,選擇最佳反思時機就是顯得尤為重要。剛開始實驗時,我們總是在課後請同學來填寫反思表。洌如,在講“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這課時,組織學生交流討論了多種口算方法。於是在課後反思表中設計了這樣一個題目,“你從同學那裏學到了幾種口算方法?”可此時,學生已不能準確回憶當時的情況,只能隨意填寫,數據不準確,大大降低了反思的真實性。於是我們開始嘗試着在課中隨教學環節的層層展開,隨時組織學生層層進行反思。特別是在計算課上,這種反思由於時機準確,效果明顯改善。洌如在講“兩位數加一位數”時,在新授部分,當講完洌題以後,馬上請學生分別反思“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你會算了嗎?”`“你會説是怎麼算的嗎?”,以及“你學到了幾種計算的方法?”`“你用學到的方法做題了嗎?”:在練習環節中,請學生仿照今天餓洌題,自己出題`互相解答,然後馬上請同學反思“你做對了幾道同學出的題?”:在檢測環節之後,在反思表中又寫到“你今天的練習都做對了嗎?”促進了學生及時反思學習效果。由於學生剛剛參與

完這樣的教學活動,印象十分清晰,所以反思時也能做到準確`有實效習慣。

(2)選擇反思方

反思方法是指在反思過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種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以學生個人思考為主的反思方式,即反饋表的形式:

由於反思智慧在心理學中屬於自我意識範疇,屬於自我評價體系。反思表更多體現的是學生本人對認知活動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所以反思表的填寫還應是以學生個體為主,以達到自我認同`自我覺醒`自我接納`自我實現和自我袒露。但由於學生的年齡小,能力差,所以學生在自己進行反思時,有時後不知如何下手,或者不夠全面。這就需要小組`家長`教師共同參與到學生反思過程中,三者有機結合,共同發揮監控和知道的作用。其中小組間的交流評價對於提高反思的實效性具有積極意義,它有利於學生間各種知識以及學生方法的相互補充。

0集體研討為主的反思方式,即在課堂教學中,根據需要採用全班討論或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所確定的反思要點進行反思。

知道學生通過操作直觀的標誌,反思自己每一步的學習情況並即使進行調整的方式。

在反思智慧的培養中,學生能自覺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監控和調整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動過程中,一個人要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遇事獨立思考和分析,即不固執已秒年 ,又不人云亦云;根據活動的要求,選擇恰當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監督認知活動的過程,減少認知活動的盲目性`衝動性`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都需要有較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調節能力。所以在課上我們有意識的安排這樣的環節促進學生的自我監控。

3`結合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性學習的操作運用。

在課堂教學各種環節中,開展行而有效的反思性活動,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收集和整理數據`探索問題等培養學生的.反思學習技能。

引導學生在解題教學中進行“反思性”學習

解完一道題後不能只停留在滿足得到的結論上,引導學生反思解題思路,或反思次類問題有無規律可循,或改變條件或結論,根據題目的基本特徵,進行多角度更簡單的解題途徑。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促使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探索解題規律,為以後進一步學習鋪平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而且能培養學生探求`創新的慾望,從而增強了反思意識,同時又教給學生反思方法。列如:2+3=5 5+4=9 2+3+4=9,在做了練習後,讓學生想想這三題有很麼聯繫,不要只為做題而做題。在掌握三題的聯繫後,下次就能舉一反三,最後一題計算也知道結果。另外還可以給學生兩道加法算式,讓學生組成相關的連加算式。

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反思性”學習

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反思概念形成的過程,多問幾個為什麼。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反思性”學習提綱:1具體操作:2對具體操作的反省與反思:3在反思過程中進行轉換或重組。學生通過反思深化對概念的理解,並形成較完整的概念。在此過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反思技能。使學生學會藉助經驗對自身進行相對直接的反思的能力,會解釋描述性的資料,能對探究結果的意義作出判斷等。進而懂得怎樣去反思,反思什麼。列如:《圓柱和球》的認識,讓學生主動去觸摸圓柱和球,感知它們的特徵,説説你發現圓柱有什麼特徵了,再通過小組小綹,將原有自己對圓柱和球的感知特徵和同學的意見與之結合,歸類,從而理解了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

引導學生在單元小結中進行“反思性”學習

引導學生對一單元的知識`方法進行反思性總結。學生通過自行編制知識網絡,使知識更加系統化,而且對單元中隱含的思維特徵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對這一單元中知識的認識是否達到所要求的程度,自己對這些知識是否有了新的知識,在小節中,學生主要從三方面進行反思:1從整體知識結構出發反思:2從各個知識點進行反思:3從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進行反思。並根據反思內容建立知識框架圖,這樣降低了學習數學的難度,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學生逐漸養成反思性學習習慣。

引導學生在數學交流中進行“反思性”學習

數學課堂是一個小型的“數學共同體”。是師生交流數學思想的場所。通過數學交流,啟示學生思維和反思,促使學生思維向縱向發展。變換課堂教學空間形式,將學生分小組學習,為學生創造合作交流的機會。按課型特點去操作,佈置課前預習,提出要求,看書回答問題,組內循環檢查與議論,再小組推薦發言人,向全班交流學習情況。使反思每時每刻伴隨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在交流中表現主體性,學生主體的發揮又反過來促進思維的發展,去滿足學生對知識的不懈追求。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建立了互動的反思關係。

4`開展數學反思學習活動,逐漸養成反思習慣。

“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習慣是一種動力定型,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長期的`反覆的訓練才能形成。

國小生一個重要的心理特徵是依賴性強和可塑性強,教師必須不斷強化學生進行認真反思行為,這樣就會對所遇到的問題反覆思考,不少問題已經自行解決或者有了自己的獨立見解,不能自行解決的,或似是而非的,上課時帶着問題聽講,學生就會品嚐到聽課效果事半功倍的成功體驗,從而更加激發反思學習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反思學習的良好習慣就會養成。為次本課題組開展了以下活動:

開展數學班會課,激起反思學習的興趣

班會倡導“以人文精神育人”,旨在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尤其在當今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不斷加快,只有學會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因此班會的主要目標是:

瞭解反思性學習的一般方法:

開展反思性的學習活動:

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探索學習的技能和技巧:

思考自己的學習時間及問題。為達成上述主要目標,班會強調了以下原則:

我們的出發點不是“教”,而是“學”;

我們強調的是學習(活動)過程,而非結果;

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習個體,同時也關注學生全體;

反思性學習是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我們的目的是培養獨立的自主的學習者。主題班會借鑑並採用了國內外教學的某些手段和方式,列如:打破堅冰`角色扮演`民主交流與測評`問卷調查等。新的方式激起了師生們濃厚的興趣,整個班會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持續了兩個小時。通過這次班會,增進了師生們之間,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加深了感情,強化了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大家共同反思了“教”也“學”雙方的關係,探討和交流了學習的技能`技巧,作和生活開啟了一扇嶄新的大門。(2)運用數學學習反思卡,促進數學反思學習教師每節數學課上給學生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讓他們回憶一下數學課上你學可什麼內容?哪些內容是自己學的?想想自己學的怎麼樣?經過一段時間就能改變他們的數學學習狀況。

國小教育反思4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

新課程背景下國小科學教育的責任和目的是: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通過科學教育使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究、熱愛科學,並樹立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進行具體操作,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

國小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而科學素養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早期的科學教育將對一個人科學素養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科學課程,將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將自己的科學反思談一下:

一,鼓勵學生敢問。

我認為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説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勵學生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自己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二,引導學生會問。

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為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啟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

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如教四年級科學《固體、液體和氣體》,出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問學生:誰能分清固體、液體和氣體?你能舉例説明嗎?為更好地理解物質的狀態做了鋪墊。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

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

3.從矛盾之處質疑

細心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慾,引領他們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瞭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樂於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繼的科學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學習這門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國小教育反思5

至20xx年參工以來,學校一直安排我擔任學前班班主任,我是一名體育教師,剛接到學前班的時候,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我一直在探索如何當好一名學前班班主任,如何上好學前班體育課,在本次培訓中,我認真聽取了南充市蓮池幼兒園胡院長對幼兒教育"國小化"的講座,認識到我校及自身在這方便一直以來的不足,並作出如下反思:

我校只有一個學前班,班上學生有85名,學生較多,導致教師安全管理壓力大、因材施教難度大、工作勞動強度大,並且所有科目的任教老師都不是專業的幼教老師,每個人都是摸索着前進,因為這樣老師們的教學內容、形式、方法都傾向"國小化",在這裏我着重談談我在這兩年來擔任學前教育的一些情況和反思。

首先,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標準的學前教育"國小化"班主任。從擔任學前班班主任那天開始,我一直是以這樣的口吻管理我班的學生"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這樣不對……那樣不對……,一直要求孩子們這個必須會寫,那個必須會計算,不斷的將家長們的不科學的要求告訴給科任老師們,我在拔苗助長,在剝奪孩子們玩耍的時間,本該快樂幸福的童年被安排得滿滿的"國小化"課程學習擠佔。由此導致的結果,一方面是正常的智力發育無法過早接受密集高難的"國小化"教育,加之一些老師嫌差愛優,很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是硬塞知識的辦法容易引起孩子們對課本的厭惡,無法獲取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聽到胡院長的講座後,我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後協助科任老師和管理班集體的時候,我會認真思考,嚴肅對待。

其次,我訓練了一大批的"小標兵"。幼兒期體育教育,即是在人發展處於幼兒期時,從營養給予,保健知識的滲入,及運用體育的手段,進行啟發、傳授的早期教育。在幼兒期採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導科學的教育思想,對幼兒的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就其生理來講:幼兒期,人處於初步的發育階段:骨骼細小,易變形;肌肉收縮力弱;心肌收縮力小,心跳快,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經系統易興奮,注意不集中。就其心理特點來講,幼兒期是以具體的形象思維為特徵,但思維能力較差,發育不完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言語能力都相對較低,社會性較差,興趣愛好、特長表現不明顯,意志不堅定,對問題的判斷能力差,應變能力弱,情緒、個性、性格都有待於後天的培養,且幼兒喜歡玩耍、遊戲、好動。因此我們科學的設置適宜的教育環境,滿足營養給予,教會幼兒一定的保健知識,這不僅有效的.促進孩子學語、走路、認字及活動能力的提高,為以後童年,少年期學習生活奠定基礎,並且符合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素質教育的思想,對孩子的心理、生理髮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體育教學中,我並沒有把幼兒體育教育放在重點的位置上,只是強行的要求孩子們掌握了國小一年級上冊才會接觸的隊列隊形,"遊戲"也很少進入課堂,這是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學前教育"國小化"正如早熟的果實不一定香甜一樣,超前教育也不意味着就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因為幼兒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孩子對知識的興趣與渴望,而不是拔苗助長地提前讓他們學會各科知識,任何事物都有其成長規律,奢望春天的鮮花結出鮮美的果實,只是一種痴心妄想罷了。

以上是我對學前教育"國小化"的反思,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真開展教學活動,力爭將學前教學活動做好。

國小教育反思6

上世紀末,為了全面提高基礎教育師資水平,國家將師範教育全部納入了全國高等教育系列,完成了三級師範向二級師範的轉型。國小教師培養開始了由中專層次向專科、本科層次轉變。在轉型過程中,一方面,國小教育專業教師培養開始向着更高的層次發展,提高國小教育專業的學術性,使其具備高等教育的基本內涵,成為各個高等院校建設國小教育專業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以強化“師範性”為基本特徵的中等師範培養模式逐漸邊緣化,國小教育專業在高等師範教育培養模式的泛化中,逐漸失去了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專業品格。這種變化反映在教學上就是理論教學備受關注,而實踐教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局面帶來的後果是:國小教育專業發展與國小的實際需要漸行漸遠。因此,當下我們必須認真反思國小教育專業建設中實踐教學的現狀,探討相應的對策。

一、概念界定

高等師範教育途徑有兩個:一個是理論教學,一個是實踐教學。所謂理論教學,即通過理性的灌輸與啟蒙,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所謂實踐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際操作為主,獲得感性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作為高等師範教育的實踐教學則包含了各種技能課的教學、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教育科研、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等。

由於教育是實踐應用性專業,需要經過“臨牀”實習,在師範教育從三級培養體系轉變為二級培養體系,其內涵擴展為教師教育並走向專業化以後,實踐教學在教師教育專業中已經成為與理論教學並駕齊驅的教師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為當今教師教育專業改革的關鍵。

二、實踐教學在國小教師教育中的作用

實踐教學在師範院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大大提高師範生教育能力,並能讓高師學生步人工作崗位後,更快向教師這一職業角色轉變。具體表現在:

1.強化專業意識,培養職業情感,樹立職業信念。

培養優秀的國小教師首先要學生能對國小教師這個職業有一個清醒、全面的認識,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平凡與崇高,在內心深處生髮出對國小教師職業的深厚情感,樹立為之奮鬥的信念。這種心理上的準備顯然不是系統的理論知識所能賦予的。從康德開始,情感和信念就被從知識論的範疇中排除出來,歸屬到實踐範疇中。所以要想完成師範生向教師角色的心理準備,實踐教學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途徑。

2.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

理論教學是從課堂到課堂、書本到書本,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專業知識。通過加強實踐教學,這方面得以大大改善: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在此基礎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能構成一個整體,即組成為知識羣,成為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而不是彼此分離、理論脱離實際的知識。

3.提高學生的教育技能技巧,豐富個體的實踐知識。

單純依靠傳授現成知識而不發展知識,是培養不出所需人才的。優秀的教師或者有經驗的教師,絕不只是現成知識的説明者,而是善於根據不同的對象,對所傳授的知識進行科學的選擇和解釋,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豐富個體的實踐性知識,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智慧。正是理論化的系統知識與個性化的教育智慧的綜合,成就了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特徵。

4.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師範教育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使學生學會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性工作。實踐教學不僅是教育能力和技能形成的一種手段,而且還是未來教師獲得知識,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師範生的認識建立在內容豐富、實事求是的感性材料基礎上,在參與教學實踐、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的同時,其思維能力也在不斷髮展。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對高校師範生的培養確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現在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實踐是創新的基礎。我們應該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下實踐教學處於從屬地位的狀況。構建科學合理培養方案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必須為學生構築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並從整體上策劃每個實踐教學環節。這種實踐教學體系是與理論教學平行而又相互協調、相輔相成的。

三、我國高等師範教育實踐教學現狀

教育實踐教學活動從目前來説是我國師範教育中的薄弱環節,從觀念到實踐上都存在着一定問題,主要表現為:

1.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形式較少,時間安排較晚。

目前,大多數院校的教育實踐教學活動仍然僅限於一次突擊性的教育實習以及為數不多的教育見習和參觀,教育實習構成了教育實踐教學活動的主體,而這往往又都是集中安排在最後一年甚至最後一個學期中的一個月來進行的。師範教育課程計劃安排也遵循着傳統的做法,即傾向於一個個順序安排師範教育的不同部分:普通教育——學科專業——教育理論與方法——實習。這等於向學生示意理論學習與實習是兩項有區別的活動,從而維護了以“模仿”為主的培訓模式的教育實習的原始觀念。這種做法產生了一個問題,即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難以和教育實際相結合。因為這種安排背離了教育實習對實習生來説的另一重要目標——為他們提供在工作中反省、檢查、修正自己所掌握的完成教書育人職責技能的機會,直接後果是即使實習生在教育實習中發現了問題,也只能帶着這些問題走上工作崗位。此外,由於學生從未進行過其他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不具備一定的實際經驗,也給教育實習帶來不少困難,影響了教育實習的效果,也不利於對師範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實踐教學活動的安排不夠周密。

隨着大學擴招,絕大部分學校的教育實習安排是採取分散實習與集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學生自主聯繫實習學校,在教學活動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着很大漏洞。模擬教學也往往只是給學生一部分內容,讓他們去挑去講,而缺乏模擬前的詳細指導及講完後的深入探討,往往使教育實踐活動流於形式。

3.教育實習時間短、範圍窄。

作為教育實踐教學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育實習在我國師範院校中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實習太短,內容形式單一,與一些歐美髮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目前我國實行的集中實習時間6—8周很難保證教育實習的良好效果。其間,只能讓實習生講幾節課,配合班主任做一點工作,較好的還可能主持一次主題班會或團隊活動,而深入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全面掌握教材、研究教學方法、指導學生課外活動、家訪等等,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種“蜻蜓點水”式的教育實習難以幫助實習生對教師職業活動獲得全面的瞭解,也難以實現教育實習對實習生的一個重要目的——精確與鞏固理論知識,獲得教師職業所需的技能技巧。因此,實習時間不充裕,與不斷擴大的教育內容及不斷提高的教育實習質量的要求不相適應,成為現階段教育實習的一個致命弱點。

4.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的建設。

從我國高師教育實習現狀來看,大多數高等師範院校缺乏教育實習基地。目前,我國師範院校的教育實習,多數是在臨近實習前才落實實習點,而缺乏被美國教育界稱之為“入門學校”的那種教育實習基地。大多數院校是“掃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種教育實習主要以“學院為基地”,而不是以“學校現場為基地”,與國小關係疏遠,難以與其建立一種共生關係,並結為平等的合作伙伴,使教育理論缺乏生長成熟的土壤,學生更難以在真實的教育教學環境中體驗教育教學理論,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缺乏科學的指導。

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指導教師要在精講有關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改善、不斷趨於整體協調和完善,以獲得穩定的教師職業技能。目前教師對學生技能訓練的指導總體比較薄弱,這既有管理上的原因,又有教師自身的原因。相對而言,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技能、書寫規範字和書面表達技能比較“外露”,看得見摸得着,教師對學生訓練能夠提供良好的指導。按理説各科教學法在訓練技能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因為它與學科專業、實習有直接聯繫,而且課程又是各系自己開設。但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這主要與“法”中無“法”的課程自身相關,也與教“法”者不懂“法”有關,有的學科教學法教師甚至從未教過國小,這哪裏還談得上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指導?心理學、教育學教師不瞭解國小教育教學實際,其他各科教師頭腦中毫無技能訓練的示範意識和指導意識,是高師院校中比較普遍的問題。

6.缺乏嚴格的考核。

《高等師範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第四條指出:“高等師範學校要從培養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度出發,結合實際情況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確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受到嚴格的訓練和考核。”它對四大部分訓練內容(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範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考核分別提出了指導性意見,但實際執行情況不盡如人意。其他訓練內容的考核有的學校恐怕連細化的考核標準都沒制訂,更談不上嚴格考核了。考核本身具有評價、激勵、反饋等功能。通過考核檢驗師範生職業技能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評價高師教學工作成效;通過檢驗和評價,讓學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激勵他們加強技能訓練,同時也促進高師教學改革的深入。可是我們未能做到嚴格考核,幾乎使這些功能喪失殆盡,不能不説是件憾事。

四、開展有效實踐教學的策略

1.加強高等院校與國小的校際聯合,建立穩定的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實習基地。

實踐教學存在的種種積弊,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高校與國小之間存在隔閡,沒有建立起互惠互利的合作關係,使實踐教學的開展失去了賴以展開的平台。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實踐教學模式可以給我們以啟示。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美國大學教育系(或教育學院)與當地中國小建立了合作伙伴關係,共同培養新教師,鼓勵在職教師進修,開展合作研究,以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參與合作的中國小稱之為專業發展學校。這種學校強調與當地中國小建立合作伙伴關係。我們也應該在高師教育和國小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在實踐教學方面展開較為全面深入的合作,在課程內容設置、實踐指導、學生管理、成績考核等方面實現無縫對接,從而保證實踐教學有序、高效地展開。

2.打破單一的實踐模式。建立全程教育實踐體系。

傳統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在時間安排上分佈零散,沒有系統性、規定性,直到最後的集中教育實習階段才略顯規範性,但時間安排得並不合理,太短、安排太后。而連續性、漸進性全程教育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從師範生入校第一天起(包括寒暑假)就實施,涵蓋了師範生在校的全過程。同時,它在時間安排上體現出一定的連續性、漸進性特點。先以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一系列實踐環節(如:熟悉學校環境的實踐、教學技能訓練、見習、模擬實習、試實習等)來減輕教育實習給學生帶來的心理壓力、精神負擔及憂慮感,使他們逐步適應教師職業生活,然後才真正進行實戰演習的“教育實習”。

3.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全面發揮實踐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教育實踐絕不僅僅是聽一兩節課、主持一兩個主題班會這麼簡單。實踐教學的內容應該涵蓋學生今後走上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改變當前實踐教學的現狀,必須打破舊有的思維格局,站在未來教師的崗位上全面審視實踐教學的內容。概括地説,學生的實踐教學應該包括:課堂教學實踐、課外活動教育實踐、參與性教育實踐、模擬性教育實踐、觀摩性教育實踐、研究性教育實踐、社會實踐和整體性教育實踐等8個方面,這8個方面基本實現了對未來教師職業的全面覆蓋。

4.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根據實踐教學的任務和目標建立嚴格的質量考核機制,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這種考核機制應該包括確立操作性較強的質量評估標準、建立規範化的實踐教學組織程序標準、建構統一協調的組織管理系統。通過這些標準的建立,將實踐教學納入嚴格的考核程序中,以期對教學實踐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促進教育實踐活動的質量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實踐教學在國小教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對實踐教學的思想認識,積極探索有關實踐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不斷提高國小教師教育的質量。

國小教育反思7

每個人從國小到中學再到大學,十多年的學生生涯,經歷過許許多多的老師,這些老師中,哪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甚至永生難忘……

我記憶深處的是中學時的張老師。張老師教我們語文課,那時候的我很是內向,上課根本不會主動發言,用張老師的話説“像一個小綿羊”。但我卻經常被張老師當堂叫起來朗讀課文,朗讀完後她總能找到“讚揚”的理由,比如吐字清楚啦,比如語氣輕重緩急把握的好啦等等。漸漸地,我喜歡上了語文課,也喜歡上了的作文。因喜歡而熱愛,我的作文幾乎成了每堂作文課的範文。

那個年代,還沒有“賞識教育”這一概念,但我幸運遇到了一個會賞識學生的老師。

我也曾有過從教經歷,三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也遇到過一些“問題學生”,其中一個男生的個子幾乎比我還高。正是因為個大身壯的緣故,這個學生很霸道, 課堂搗亂課後打架哪個老師也管不住,而每門功課的成績可想而知地差。於是課任老師多次將狀告到我面前。我對他也是束手無策,惟一的念頭就是將他“驅逐”出班級。於是,在他又一次課堂搗亂的時候,我不由分説連喝帶斥把他趕出教室,並當即叫來他的家長,嚴厲聲明不允許他參加即將到來的期會考試。

那一年,這個男生不但沒有參加期會考試,而且我再沒有在學校看到過他。有學生告訴我,他停學了。

班裏的刺頭兒沒有了,一段時間,我甚至感到慶幸。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他。當時他和三四個男孩在一起,衣着都是不倫不類的時尚,頭髮染得一半紅一半黃,看到我並沒有打招呼,而是打了聲長長的口哨。

那一聲尖利的.口哨,將我的心拽得生疼。

……

我為什麼要寫下上面的事件和感受,是因為手頭一本《班主任教育案例反思》(張英華、楊學傑編,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書中的許多案例讓我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讓我看到聽到摸到甚至嗅到一種親切的氣息。從中我看到當年的班主任,也看到了當年的自己,看到了當年的學生。

中學時的班主任,善於發現並鼓勵學生的閃光點,至今,許多學生提起她都是滿心的感激。讀《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我明白了:最好的老師就是尊重學生的老師,是可以和學生成為朋友的老師。

曾經為師的自己,如果多進行反思,會不會做出武斷的舉動? 讀《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我意識到:過去對於學生,我們只是一味地強調嚴字當頭,放棄了愛所藴涵的理解、寬容。而理解和寬容正是構架師生和諧關係的橋樑。

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所謂的“問題學生“,我們應該怎麼做?《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告訴我們,每個所謂的“問題生”都不差,差的是我們的關注程度。因為教育是用愛心呼喚良知的事業,教師要懷着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的熱愛,身體力行關愛孩子。

教育要產生最佳效益,還必須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結合,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所以説,《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也是聯繫教師與家長的紐帶。作為班主任老師,只有隨時觀察瞭解自己的學生,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並能從指導家教入手,端正家長的思想認識和教育態度、方式方法,以達到家校合力,共同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就會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

春江水暖鴨先知。評價教育的發展,教師的感受最為真切,也最有發言權。《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來自教學實踐第一線,是教師對教學的反思,對課堂的反思,對學生的反思,更是對人生的反思。帶着反思,他們更多地走近學生,貼近學生,靠近學生,與學生成朋友,關注着教育,關注着學生個體。

反思有利於提高,這不僅是一條教育思想,一條教育原則,也是教育者自身素質提升的一種模式。《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中,一個個鮮活的案例,樸素,真摯,抒寫着內心的一個個感動,充滿着教育的智慧,充滿着愛,充滿着對教育事業的熾熱、真摯和温暖;一個個案例的背後,呈現的是教師人生履歷中或深或淺的詩意的印記;一個個案例,有教師的聲音,也有學生的聲音,與其説是教師個體的,莫如説是運城市實驗中學的整體宣言。它不僅是班主任工作的簡單彙總,承載着教育人的反思,更承載着教育工作者的夢想。

教育家葉瀾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 運城市實驗中學始終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關注教師自身成長,為教師發展提供平台,這本《班主任教育案例與反思》的彙編出版就是一個很好的説明。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從而告別教書匠,實現教育家的夢想。我想,這是編者的初衷,也是全體教師的共同目標。

在反思中成長,教育因反思而美麗。相信運城市實驗中學的教育教學會是一片新天地,真正實現師生與學校同成長、學校與師生共發展。

國小教育反思8

鑑於國小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教學理念,我以求真、求實、倡簡為目標來設計本課,因此在教學設計時牢記一個宗旨:語文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學”出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反思這節課,我認為較好地體現了主題,達到了教學目標.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學的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白鵝在不同情況下不同的叫聲, “三眼一板”指白鵝任何時候吃飯順序都不變的規矩,這都要聯繫上下文才能理解。另外,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白鵝走路的姿態,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對學生來説比較陌生的淨角出場的錄像,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形象而直觀地感受“白鵝”走路的高傲,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還有,教學中我利用學文與表演相結合。表演是,是催化劑,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但是,在本節課的時間安排上顯得有些緊,學生讀的還是不充分,還有對課文的寫話練習和寫作方法的教學沒有完全展開,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遺憾.由此我也在思考,如果語文是一門藝術,我想大概是一門取捨的藝術吧,每節課多角度地突出主題的建構是容易的,但需要取時間還是舍內容,才是更應該權衡的.這一點也正是這節課我感覺最難把握的,既想把整節課的教學設計完整地展示出來,又想把教學課文的每個環節做到盡善盡美,讓我着實感受到了寸時寸金的可貴.倒底在40分鐘內如何取捨,我想這將是我和各位同行在今後的語文教學同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最後想説,教學本課後,心中存有許多留戀和些許遺憾。留戀的是大家陪我共同渡過的四十分鐘,遺憾的是這"白鵝"還羽翼未豐,請大家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呵護。同時讓我們每天多些努力,使我們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學語文,紮紮實實學語言,實實在在用語文。

國小教育反思9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

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教育反思10

平安校園,快樂成長,一直是我們東城所追求和倡導的。本週,我們的父母學習了“溺水安全教育”。這個教訓太痛苦了,太對不起了。剛剛進入夏季,中國小生溺水事件頻發,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離開了我們,一個個血腥事件再次為我們敲響了預防溺水的警鐘。

俗話説防患於未然。防溺水的安全在於“防溺水”二字,重點在於提高中國小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識和技能。溺水事件的頻繁發生也值得深思:

1)對溺水預防知識的缺乏

2)緊急情況下缺乏自我保護和救生手段

3)加強預防溺水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

4)定期組織查看圖片和參觀圖片展,讓學生牢記在心;

5)教給學生救生的基本技能和要點。

是的',預防溺水的安全不是一個部門能解決的,要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機制。但是家庭是學生休息的主要場所,節假日和暑假經常會發生溺水事件。我們不想看到小生命隨着河流的流逝而死去。因此,我們的父母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加強對孩子的監督和教育,尤其是那些留下來的孩子。不要等事情發生了,才後悔歎息。太晚了!

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以血為鑑,提高安全意識,防止燃燒,共同打造和諧美好的家園。

國小教育反思11

本課的教學設汁,我力爭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中實踐了查、聽、讀、説、想和畫的綜合能力,使書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教師完全是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評論者,並積極參與活動,把課堂還給學生。

最精彩的片斷當屬模擬實踐這個環節,當課程進行到模擬陌生人開門進到家裏面時,多數學生顯示出恐慌,這時有幾個學生非常冷靜,這時我讓冷靜的學生與陌生人進行對話,學生表演的非常完美。這時多數學生展開想象説出幾種可能發生後果,學生意識到此時最重要的是保護自己,然後利用智慧脱離危險。課堂在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的積極參與下結束了。下課鈴響過後的一段時間裏,同學們依然沉浸在豐富的想象世界裏。是啊,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如泉水噴湧而出。從他們機智勇敢的想象中,我看出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十分開闊,也看到了孩子們的勇敢和機智。

國小教育反思12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透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述,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陶罐和鐵罐對話、神態的描述,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了以下三點進行教學。

一、讀

《陶罐和鐵罐》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友善,都在人物的對話中充分展現。因此,對話的朗讀指導是本課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料。

先請同學們自己初步讀課文,解決生字新詞,把課文正確、流利地讀下來。然後交流:你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麼?學生會根據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歡陶罐,因為它謙虛;不喜歡鐵罐,因為它驕傲。有的認為陶罐不但謙虛,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歡陶罐敢説真話,不喜歡鐵罐,它不僅僅驕傲,還很武斷。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體形象特點。接下來,讓孩子們透過讀課文找出鐵罐奚落陶罐的話和陶罐説的話。為了指導學生讀好鐵罐的這些話,我再讓學生畫出描述鐵罐説話時神態的詞語,想象鐵罐説話的神情。並有層次地展開對話的朗讀指導:第一層次的對話透過老師的指導,讓孩子們在評議中理解,在理解中練讀,學會抓住鐵罐、陶罐的神態讀出他們的傲慢和謙虛。第二層次的對話,讓孩子們自主讀書、自己去發現兩個罐子神態的變化,再運用剛才學習的方法自由練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第三層次的對話指導,以“惱怒”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加上自己的動作讀書,與夥伴合作表演,來輔助理解鐵罐的傲慢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寬容。第四層次的朗讀指導,用給動畫片配音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把所有對話連起來練讀,這是在前三次充分練讀基礎上的總體迴歸,也是孩子們對課文理解的昇華。

二、改

先引導學生領悟這則寓言的寓意,學生理解的側重點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就應謙虛謹慎,不就應驕傲自滿;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人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更不要以自己之長比人之短;3.人們就應胸懷寬廣,善良真誠,不要像鐵罐那樣心胸狹窄,孤高自傲;4.長處在必須的條件下也會變成短處,像鐵罐雖然結實但容易氧化鏽蝕,短處在必須的條件下也會變成長處,像陶罐雖然易碎,但埋在土裏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那裏,就有一個逆向思維的問題。鐵罐就沒有優點嗎鐵罐堅固不易破碎這一點不值得陶罐學習嗎陶罐就沒有缺點嗎陶罐雖然光潔、樸素、美觀,但它確實易碎,不結實,這一點鐵罐説的也是實情。大家討論一下:鐵罐和陶罐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各抒己見,別被課文束縛住,放飛思路,大膽去想。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優點缺點陶罐美觀易碎鐵罐堅固醜陋

師生共同改寫這則寓言,讚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他們相反的性格,題目改為《鐵罐和陶罐》。

三、辯

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師在課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沒融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麼有意思的故事,應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隨着情節發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隨着故事的發展,我與學生們一齊成了裏面的陶罐和鐵罐,

“鐵罐,你是在用怎樣的態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們,鐵罐那麼傲慢地奚落你們,我們就來和他來碰一碰怎樣樣,準備好了嗎?”

隨着教師的一句句引撥,在這場對話中,學生們儼然把自己當作了鐵罐和陶罐,隨着故事的發展,情緒也自然轉換,讀對話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裏?誰來為你們的陶罐家族爭辯一下啊?”

一個個小陶罐們理直氣壯地道出各自的優勢。“我們陶罐不比鐵罐差,我是工藝品,花紋很美。”“我們不會生鏽。”“我們也很樸素、美觀”。……

一句句爭辯,情真意切,當老師和學生都在課堂中思考、活動到達忘我境界時,真是一種享受。

國小教育反思13

《口哨與小狗》是人音版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欣賞課,所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小朋友。在課堂組織教學方面,低年級的孩子們年齡小,接觸的其他方面的知識不如高年級的孩子多,自我控制能力不夠強。注意力容易分散,隨意性大等等,都給課堂組織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尤其是欣賞課,更多的是要求孩子們能認真仔細地聆聽,並會對音樂做出反映,能對所聽到的音樂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能在反覆聆聽音樂或者模唱後,對音樂主題有印象。那這就更要求孩子們能緊緊隨老師一步一步來,若要完成教學目標,對課堂組織教學的要求勢必也更高。針對這些問題,在課堂組織教學上,我作了一些嘗試,也得到了一定的認可與好評,但是通過實踐,發現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首先,用一個音樂遊戲《我的朋友就是你》來導入,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走進課堂,同時又對之前學過的音符的唱名與音名做到了鞏固複習。用7個小主人的頭飾扮演音名,用7個小動物的頭飾扮演唱名,將遊戲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小動物找主人的情境中,也對接下來的'《口哨與小狗》中要關注的人類與動物好朋友的這樣一個人文主題做了比較好的鋪墊。遊戲的用意還是不錯,可是在實行的過程中還是有一些不足,我在自己示範了一遍以後,只選擇一小部分同學參與到遊戲中來,玩了一遍後我就結束了遊戲,這樣沒有讓更多的孩子們參與進來,而且給了孩子們意猶未盡的感覺,好像剛剛有了熱情和積極性,一下子游戲又沒了,教學反思《六月份教學反思》。通過反思,我認為遊戲可以多做幾遍,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親身體驗遊戲帶來的快樂,還可以變換花樣玩,不一定就是單純的小動物找小主人,還可以設計在找到小主人以後,7對小朋友,按照老師唱的音階的順序來排排對,或者老師來隨意點唱,唱到哪個音的時候,代表那個音的那組小朋友就做一個動作等等,這樣或許會使得遊戲更加豐富,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會更高。而不會有戛然而止的感覺。在遊戲中還有沒注意到的是,遊戲結束,如果能夠做出更多鼓勵的評價,孩子們的積極性會更高,對之後的課堂教學會更有利。

《口哨與小狗》這個管絃樂曲的素材,我認為是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音樂的主題鮮明,色彩明朗,情緒輕鬆愉快。對於這個新課教學,的教學目標設定得也很明確簡單,在聽賞管絃樂曲《口哨與小狗》的活動中,體驗輕鬆、愉快的情緒,並能用形體動作隨音樂大膽地參與表現,晏敏老師之前給我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給低年級的孩子們聽賞音樂學生聽音樂是玩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但是他不一定要死板地知道這段音樂是什麼,音樂本身的不確定性,學生可以自由發表意見,展開想象的翅膀。

雖然在教學組織上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抓住孩子們由於年齡小,單純天真,想象力豐富,表演慾望強烈等等這一些優勢,都有利於教學設計的展開。課前和課後,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怎樣使欣賞課堂活而不亂?由於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還是有一些遺憾,尤其在教學設計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們隨着音樂動一動,由於音樂本身的情緒的感染,孩子們都不由自主地從座位上下來在教室裏面模仿小狗與主人散步的情景,孩子們在用自己的表演來展示自己的想象,這樣很好,可是整個課堂就顯得有些“亂”。那怎樣讓孩子們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音樂中飛翔,但又不讓課堂看上去有些“亂”呢?

通過反思,我發現還是自己的組織教學有一定的漏洞,孩子們的想象都不同,音樂帶給孩子們的感受與畫面感也都不相同,所以所做出來的表演肯定不會一致,這一點,早之前就應該預料到,要避免孩子們為了表現聽到音樂後就都沒秩序地離開座位自由地走動,老師在活動之前,就應當交代清楚,怎樣即不影響孩子們發揮表演又讓整個課堂有秩序呢?我覺得還是可以設計得更清楚一點,讓孩子們首先確定好自己的角色和搭檔,點一部分孩子出來安老師大致指定的路線表演散步,其他孩子要求坐在座位上輕聲哼唱活隨着音樂擺動,或者根據音樂主題出現的次數將孩子們分為若干個小組,分組表演,總之在活動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提出要求,讓課堂組織有秩序,而孩子們也對音樂有自己的理解與想象。

國小教育反思14

在長達一個月的“我的夢想課堂”教學大比武中,為了實施課堂均衡,不讓一個孩子在課堂上落下,我專門就孩子參與學習的面進行了長期觀察,並做了詳細記錄分析。

現象:

從學生的參與感官看:

凡是讓學生動手做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耳聽的。

舉例:六年級數學《抽屜原理》,在學生自己擺放“4支筆放到3個文具盒”的教學環節時,學生參與面100%,而當全班交流彙報時,學生的參與面就下降到70%左右,30%左右的.學生就不能進入認真傾聽的學習狀態。

凡是讓學生動口讀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讓學生動腦想的。

舉例:五年級語文《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凡是讓學生自己反覆朗讀的地方學生都能大聲朗讀,參與面100%,而讓學生思考“為什麼説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什麼意思”等問題時,學生的參與面就明顯下降。

從教師的專業情感看:

凡是教師投入情感多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情感投入低的。

舉例:兩個老師,同樣上一年級語文《四個太陽》,一個老師上課激情奔放,始終以自己的情感場吸引同學們,學生的參與面始終在90%以上。而另外一個老師,上課冷漠無熱情,講述得只是乾巴的知識點,學生無情趣,學生參與面只在50%左右。

凡是教師創設情景妙的環節學生參與面明顯高於教師不創設情景的。

國小教育反思15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説:“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説:“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説着玩的。”曾子説:“絕不可以跟小孩子説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讀完曾子殺豬的`故事後,我被曾子這種説到做到的絕心震撼到了。現實生活中好多家長承諾給孩子的事情往往都會忽略不計。可是孩子都會記得非常清楚,甚至還會對一些沒有實現的允諾耿耿於懷。那麼作為老師,更應該把誠信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中。承諾給孩子的小獎勵就一定要兑現,並且要及時兑現。這樣孩子才會相信你。從小我們都教育孩子不要做放羊的孩子,那麼為師者更應該以身作則。只有當老師做到了,孩子們才會模仿着老師做得更好。誠信教育,如影隨形,發生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中。

標籤: 反思 國小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n5l2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