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1

帶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希望,我來到了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區臨江鎮中心幼兒園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活。幼兒園高雅的環境,秀外慧中的教師羣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萬事開頭難。在工作的初期,我感到了很大的困難。剛剛走出學校大門的我除了在學習時期進行過見習之外,可以説毫無工作經驗。面對新接手的工作,面對那麼多的孩子,我覺得毫無頭緒,不知工作應該從哪裏下手,站在旁邊看着老教師們,輕鬆的帶着寶寶開展各種活動。於是,我努力學習,努力嘗試自己獨立帶班。經過幾次之後,我的緊張的心理才逐漸退去。這還是工作的第一步。新教師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熟悉教材,也不知道應該怎麼上課。對此我的心裏十分着急,生怕因為上得不好而影響了幼兒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對我上課的興趣。所以,我每次都認真的備課,查閲資料把自己的教案寫好。

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新教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聽課的主要對象是師傅。這學期我聽了許多節課,我的收穫很大,逐步掌握了一些上課的技巧。

除了聽課之外,平時我也經常向我班主班老師以及其他老師請教教學上的問題。這些老師都非常熱情的幫我解答,特別是我所在班裏的老師,使我獲益匪淺。從中我也明白了,知識和經驗不是自己從天上掉下來的,必須發揚勤學好問的精神,把自己當成學生一樣,積極吸取周圍其他老師一些先進的東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此外,我們也組織了集體備課活動,這些活動使我明白了教學的目標和方向。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除了有良好的教學經驗外,最重要的是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為此,我始終用自己的愛心,去熱情的關懷身邊的每一位孩子。在幼兒的個人衞生方面,不怕髒、不怕苦、不怕累,要象孩子的母親一樣關心和愛護他們。在實習期間我始終以主人公的態度,積極協助班上的老師完成各種工作,遵守實習所在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得到了園領導、指導老師,乃至家長的一致好評,給我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

這次實習令我感受頗多,我不得不承認,新人就是新人。由於經驗的缺乏,我的教學水平與其他有經驗的老師相比是有差距的,這一點在平時的上課紀律上可以看出來。我上課的時候由於講課不生動,所以,往往有時候紀律就不如師傅上課的紀律好了。過後我也時刻對自己的教學方面進行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組織這些活動時,我看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如:

1.我們語言不夠優美,不夠吸引小朋友,表情、動作不豐富,不夠感染小朋友,可能是因為自己放不開,沒有做到適度的誇張。

2.評價語言過少,太寬泛,不豐富,不具有針對性。

3.沒有照顧到每個孩子,由於不太瞭解班上的幼兒,因而沒有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4.對於幼兒的意外答案和突發行為和語言,不能迅速地靈活地應答和處理。以上4點是我自己反思後總結才出來的,在組織活動時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同學之間在一起交流的時候,他們説自己也有這些不足,我也問過老師,得出結論是大部分都是因為我們是新手老師造成的。慢慢的磨練會讓我們這些不足得到改進。

我做的好的方面或者是説基本令自己滿意的方面在於:

1.對於教學活動態度認真,備課和準備充分。

2.虛心地請教和接受指導老師的建議與指導。

3.每個活動都能完整地完成,沒有出現沒有組織完的活動。

4.組織活動時教態比較自然,語言清楚,聲音和語速適度。

5.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儘量做到以幼兒的興趣為主,在設計和準備教案、教具時,也以這個為出發點。6.大部分活動都能達到活動目標,讓幼兒有所收穫和進步。這幾點也是自己反思後總結的,效度和信度較高。在保育方面,這幾周我做了很多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也學會不少。比如説:給幼兒扎褲子、餵飯、哄他們睡覺、給他們擦屁股、隔毛巾、梳頭髮等等。

我們同學聊天時説到,我們是提前體驗做媽媽的生活,為以後做準備。像這些瑣碎的生活常規事情,每天都要做,我覺得可以訓練一個人的耐心、忍耐性、恆心、細心等等,對於人的性格培養確實有幫助。頭幾天覺得很新鮮,做事情很有興趣,很賣力,時間一長,就需要其它方面的東西來支撐自己了,也就是我上面所説的。,保育工作上,經過自己的認真思考和總結,我覺得自己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在於:能夠很快地適應這些工作,基本上能夠做好。不足在於:還不夠細心,沒有完全做到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進行保育,最主要的原因是是與幼兒相處時間短,對幼兒瞭解不夠。

在實習期間,我也看到了一些問題,自己也進行過思考。1.幼兒園稱教學活動為上課或者組織活動,它們的區別在哪裏,分別有什麼效果和影響?2.幼兒能在幼兒園學到什麼?3.教師的評價語言如何能做到恰到好處?4.社會領域活動的情感態度目標如何達成?5.如何對待特殊幼兒,比如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自閉自卑的幼兒、愛打小報告的幼兒、不合羣的幼兒、發展水平較高或較低的幼兒等等?6.如何培養和加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感情?7.幼兒稱老師為媽媽究竟是好還是不好?8.教師如何做到對所有的幼兒一視同仁?9.如何提高幼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10.怎樣做到讓幼兒教師有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11.配教在教學活動中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如何發揮它的作用?以上這些問題是我在這次實習中看到的或者自己遇到過的。我自己也思考過,可到現在,還有很多問題沒有想清楚的。我還會繼續尋找答案,繼續發現,繼續思考

我覺得實習期間我最大的優點就是熱情和隨機應變。我們作為實習生,本身就應該抱着學習的態度,誠懇的向班上的'老師學習經驗。實習工作應該要熱情,不能等事兒做,要找事兒做。孩子有什麼小糾紛,老師需要搭把手的地方,我都能幫上忙,工作也算主動。自考的時候學過一個名詞叫教育機智,幼兒園的生活更能體現教育機制的存在。大多數時候,你上課的內容和教案寫的內容都是不太一樣的,甚至大相徑庭,如果你抱着一個死板的態度,是肯定幹不好這一行的。隨機應變對與教師來説也是必備的。

以前我比較注重於對有關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及國內外幼兒教育研究的理論學習,常常忽略了對幼兒生活常規的關注。這次在幼兒園實習,第一次完整的觀察了幼兒園一日的生活,發現其實訓練幼兒的生活常規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一門值得重視的學問。黃老師很會利用機會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把有計劃的教育和隨機教育相結合,如我們班有兩個小朋友浪費洗手液,黃老師就會跟小朋友説明我們幼兒園的洗手液是怎麼來的,不能浪費,並要求他們兩人帶一瓶回來作為賠償。這些日常生活突發的事件都成為教師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好比一把把鎖,老師就是開啟那把鎖的主人。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去發現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這個世界就是天才的世界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孩子。幼教本來就是一門需要具有愛心的專業。面對一個個天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用母親般的心去呵護他們。短暫的實習,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經歷了實習生活,讓我初嚐了身為一名幼兒教師的酸甜苦辣。回顧和孩子們一起走過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也深感如今的孩子比我們過去多了一份頑皮,一份靈活,一份大膽。孩子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在孩子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還需要走一段不尋常的摸索之路。

總之,教師是一個崇高而神聖的職業,要當一名好的教師是不容易。在此次實習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幼兒園對幼兒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還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學高為師,行正為範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加深。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自己,準備全身心投入將來的教育事業。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2

(一)落實好各級地方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導責任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是15年基礎教育的初始階段,對幼兒習慣養成、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對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辦好學前教育”和《條例》要求,各地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民辦並舉原則,發展好學前教育事業;要實行縣(市、區)人民政府為主,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參與的管理體制;市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和監督檢查;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發改、規劃、建設、國土、財政、機構編制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二)推進城鎮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

1、完善學前教育專項規劃。

市、縣兩級政府要充分考慮城市發展、人口政策調整變化和學齡前兒童數量、分佈、增長趨勢以及現有幼兒園狀況,加強調查研究,進一步完善學前教育專項規劃。

2、加強住宅小區幼兒園配建。

規劃部門在提出規劃條件時應當明確幼兒園的地塊位置、使用性質、開發強度、建設要求等內容。國土部門應將配套幼兒園建設作為土地競拍的前置條件,並在土地出讓合同中明確配套幼兒園的用地面積、建設要求、建設期限、交付方式、產權歸屬等內容。規劃部門在審查配建幼兒園的住宅小區項目設計方案時,應邀請教育部門參加。要嚴格按規定做到“四同步”。

3、開展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

對應建未建的,要通過補建、改建、置換、購置等方式予以解決;對未辦成普惠性園的,要採取回購、收回、加大扶持力度等措施,將其舉辦成公辦園或普惠性民辦園;對應移交沒有及時移交的,教育部門要主動聯繫建設單位和有關部門,抓緊辦理移交手續。

(三)增加公辦和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1、加大學前教育經費投入。

市、縣兩級政府要把學前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新增教育經費向學前教育傾斜。縣級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佔同級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應達到省條例要求,有條件的地方可達到或超過省平均水平。

2、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

充分利用住宅小區配建、國有閒置房產、中國小布局調整等,新(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提高公辦幼兒園的佔比,努力達到全省平均水平。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要實現全覆蓋,大的鄉鎮至少要建兩所以上的公辦中心幼兒園。

3、推進普惠性項目建設。

深入實施薄弱幼兒園改造和農村幼兒園補短提升工程,推動學前教育均衡發展。

4、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扶持。

繼續做好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認定工作,通過綜合獎補、政府購買服務、派駐公辦教師、師資培訓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

(四)提升幼兒園整體辦園水平

1、實施幼兒園“升等提質”工程。

強化幼兒園升等提質,提高一、二級園佔比。大力提升一、二級幼兒園招生覆蓋面,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優質的幼兒教育。新建公辦園和小區配建園要按省二級及以上標準建設。

2、創新幼兒園辦園模式。

發揮知名公辦園、知名民辦園作用,通過承辦新園、舉辦分園、託管薄弱園等形式,擴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覆蓋面。發揮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的業務指導和輻射示範作用,推進鎮、村幼兒園一體化管理,提升農村幼兒園整體水平。

3、強化對幼兒園的業務指導。

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對幼兒園的經常性業務指導,引導幼兒園尊重兒童的天性和認知規律,開展科學保教,堅決防止和糾正學前教育“國小化”、“成人化”傾向。

4、加強對幼兒園的監督管理。

公安、衞計、市場監管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幼兒園辦園行為的監督檢查,規範辦園行為,促進學前教育規範發展。

(五)建設高素質幼兒教師隊伍

1、嚴格執行准入制度。

新入職教師、醫師、護士、保育員等必須持證上崗,所有幼兒園均應按標準配足配齊保教人員。

2、切實加強師資培訓。

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委託培養等方式,深入開展幼兒教師全員培訓,提升職業道德和業務素養。鼓勵幼兒教師參加學歷進修,並給予一定的學費補助。

3、完善待遇保障機制。

加強勞動合同制教師工資待遇保障,通過增加投入、專項獎補、完善成本分擔機制等方式,確保勞動合同制幼兒教師人均年收入不低於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會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幼兒園教師技術職稱評定、技術職務聘任政策應單列實施。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3

幼兒教育的有效實施必須依賴幼兒園、家庭、社會的互相聯繫和配合。儘管許多幼兒園都意識到家園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難真正落到實處。研究小組通過問卷調查形式對xx鎮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的對象涉及xx名家長和xx名教師。調查結果令人喜憂參半。

從教師和家長層面看,他們的家園合作觀念和他們的行為存在較大的差異。100%的教師和95%的家長認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要依靠家園配合,99%的教師認為家長有必要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師認為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師認為家長有必要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師認為家長有能力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師願意家長隨時到班上觀摩活動,只有23%的家長經常向園長或教師提各種建議或意見。儘管大多數教師都知道在幼兒離園時與家長交流的重要性,但實際上只有39%的家長認為自己每天都有機會與教師交談,只有6%的教師能在一學期內對全班幼兒進行家訪。

一系列數據真實地呈現了家園合作的現狀,由此引發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師、家長們的觀念和行為之間為何存在差異?家園合作中,教師與家長分別扮演了何種角色,他們之間又是怎樣的關係?通過兩份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結論,xx鎮中心幼兒園家園共育有着以下特點。

一、由於地域限制,家長多為爺爺奶奶。由於幼兒園地處xx鎮裕盛村內,幼兒多為附近村內幼兒。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兒多為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幼兒。

二、園內教師與幼兒家長在家園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儘管大多數教師和家長都認同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但雙方對分工責任的認識比較模糊。家長把“參與”僅僅看作是自己的義務而不是權利;教師則認為“家長參與”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師做好工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進了幼兒園,教育的事主要由老師負責,我們家長就是打打雜,老師叫咱幹啥咱就幹啥,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長則表示平時沒有時間參與,無可奈何。有教師承認,“在觀念上我們能接受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實上我們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有的教師覺得家長一到幼兒園、一進班級,就像個監督員,讓他們覺得很不自在。正是因為這樣,教師和家長雙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單向的。在家園聯繫欄,不少教師只是把從書報雜誌上摘抄的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張貼上去,把需要家長幫助幼兒準備的材料以及一週的教學計劃告知家長。家長會也幾乎是固定的“報告會”模式,由園長、教師宣講,家長只是被動地接收,發言的機會很少。家長開放目的活動與形式也都由教師單方面決定,家長只需到時參加就行……由此可見,教師和家長在家園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師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長放棄了自己的權利。

三、教師與家長的合作缺乏積極的互動。教師和家長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標,互相理解和認同對方的觀念與行為,才能產生積極的互動。調查結果顯示,92%的教師認為自己與家長的教育觀念存在很大差異。在訪談中,教師也談到“家長對幼兒園教育不太瞭解”“不懂幼兒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觀評價自己的孩子”,他們認為“工作中最大的困難是得不到家長的正確理解”。他們認為教師和家長教育觀念的差異主要表現在部分家長重知識學習,輕習慣培養,不切實際地要求幼兒園提前教授國小的課程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面臨兩種選擇,一是我行我素,以至於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棄原則,迎合家長。很顯然,這兩種選擇都是消極的。正確的做法是積極面對觀念上的差異,把對家長的教育指導列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

總之,目前家園共育存在着意識淡薄,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教師的實踐經驗少,理論不能聯繫實際,尤其是不善於與家長溝通,缺乏家庭教育指導的能力和方法等問題。但是幼兒園年輕教師多也有很大優勢,他們反應快、適應能力強,各種觀念轉變快,具有上進心和創新精神,其發展空間大,隨着不斷地學習和生成長,家園共育會成為現實。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4

現今社會對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日趨成為熱點。幼兒心理健康常常表現為:良好的意志;積極的情緒;對現實的態度(如分享、謙讓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具體地説,“分享”是指兒童與他人共同享用物品,它是兒童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分享”的對立面是“獨佔”、“獨享”。

在新小班幼兒的教育活動近一個多月中,我發現“獨佔”、“獨享”行為在小班幼兒中表現得更為普遍和嚴重。從幼兒的長遠發展來看,一個能在物質上和精神上同別人分享自己東西的人,才是一個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因此為了使我們的幼兒在將來能信心十足地走向社會,立足與人羣之中,迎接人生的種種挑戰,我認為從小班起培養孩子的分享行為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利於健全人格和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

一、調查對象:Xx縣幼兒園小班的30名幼兒

二、調查方法:採用觀察方法和自由式的訪談法相察。

觀察方法是分別對幼兒園中活動進行為期五個星期的隨機觀察。

三、調查內容和過程:

觀察案例1:一次晨間活動,卓卓正在玩木馬,這時西西跑過來就搶,卓卓急得大叫起來,委屈地説:“你為什麼搶我的木馬?”洋洋回答道:“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輪着玩。”卓卓不服氣地説;“我還沒有玩夠呢!你為什麼搶?”西西説;“光你想玩,我也想玩一會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辯不止。木馬在兩人的手中,你奪來,我搶去,眼看“戰爭”即將爆發了。這時,老師發現了,走他們的面前,一把搶過輪胎並訓斥道:“不要搶了,老是吵架,真不能幹,你們誰也別玩了,都回教室看書去!”兩人失去了玩具,又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只好灰溜溜地回教室了……

觀察案例2:陽陽帶來一個陀螺,並告訴老師,她是帶來和小朋友一起玩的。自由活動時,陽陽高興地拿出自己的陀螺,但他只願意讓小朋友看,不準別人摸他的陀螺。老師説:“陽陽今天真乖,把玩具帶來給小朋友玩,你把玩具給×××玩一下,好嗎?”陽陽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陀螺,猶豫了一下遞給了小朋友。接下來,陽陽的視線一直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玩具,也不讓玩具離自己太遠。

觀察案例3:果果正想拿玩具櫃上的小火車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奪過小火車,果果毫不示弱想奪回來,兩人開始爭搶玩具,邊搶還邊説:我的,我要玩的……。這樣的事情在小班幼兒中屢見不鮮。在他們的意識中以為“我喜歡的東西就是我的”。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表明,我國的學齡前兒童是缺乏分享行為的。尤其是小班幼兒,他們剛從家庭進入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其角色、生活內容、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樣的環境裏,幼兒需要與同伴相處,與集體融和。但在幾年的教學現狀中,我發現小班幼兒的獨佔(玩具、食物等)行為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識,而這些表現出強烈獨佔傾向的幼兒大多性格孤僻,不會與同伴相處,處處總以自我為中心,這使我意識到如何培養小班幼兒初步的分享意識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影響分享行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家庭環境因素。

近年來,家庭居室獨門獨户化,為幼兒“獨佔”、“獨享”行為的滋生提供了温牀。孩子們一生下來就成為家庭的“核心”,缺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以及謙讓友愛的經驗。家庭環境的獨立化、小型化和家長的不良教養態度,對孩子的分享行為產生一定影響。

2、物質因素。

除了家庭環境以外,有部分原因也是由物質本身造成的。有時我們會發現,孩子表現得非常小氣,不願與他人分享,很可能是他擁有的東西太少了,或者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還有的孩子不肯分享是因為太珍惜自己的東西,怕別人弄壞他的玩具。

3、幼兒自身的心理因素。

(1)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換時發生爭吵,往往是因為不懂得恰當的商議、溝通及分享的方法。有些孩子只願意和少數特定的人分享。還有些幼兒即使已有了分享與謙讓的意識,但在用行動表達時卻截然相反,這充分説明了幼兒品德發展中出現了言行不一致的現象,要將分享轉化為自覺的行動,還需要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分享能力。

⑵其次是要樹立幼兒分享意識,自覺產生分享願望。

要樹立幼兒的`分享意識,首先應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要讓孩子懂得分享行為的意義,因為幼兒品德形成,需要幼兒經歷認知,情感到行為習慣養成這樣一個過程這需要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真正認識。小班幼兒常常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因此,文學作品中的適當的正面形象最有利於幼兒分享認知的培養。我發現《孔融讓梨》、《金色的房子》、兒歌《分果果》中都藴藏着與人分享、感受快樂的內容,我還將日常生活中有關分享助人的內容編入故事,使幼兒在欣賞故事,討論故事、理解故事的同時,明白有關道理,懂得正確的方法,知道分享不僅能使他人得到快樂也能使自己快樂。如幫助幼兒分析“為什麼孔融把大的梨讓給別人,自己吃小的?”“大家為什麼表揚孔融?”等問題,使幼兒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通過情感體驗,使幼兒產生自覺、穩定的行為,感受進行分享行為的快樂。

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滲透“分享”內容,提供多樣的實踐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遊戲、分享的機會是很多的。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教育契機,將“分享”內容有效滲透到一日活動中。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好吃的食物”、“水果沙拉”、 “我最喜歡的玩具”等,鼓勵孩子從家裏帶一些自己喜歡的零食及圖書玩具來園,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我把好吃的東西給你,你很快樂。”“我把玩具給別人玩,別人也把玩具給我玩,玩具越來越多,我們越來越快樂。”在活動中既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更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了分享的愉悦。

在結構遊戲、角色遊戲中常發生因喜愛同一種玩具而發生的爭執現象,分析原因後我們引導孩子間必須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這樣才能使遊戲順利進行下去,分享共同遊戲的快樂。

⑷通過示範榜樣和移情訓練,促進幼兒分享行為的發展。

洛克的《教育漫話》中指出:“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出來的”。愛模仿正是幼兒的共同特點,利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樣可以達到培養好行為的目的。孩子的模仿對象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父母、老師等孩子身邊的重要成人:二是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三是書本、電視等媒介裏的主人公。越是孩子喜愛的人,對他的影響作用也就越大。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幼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會對幼兒產生直接的影響。

移情訓練是指在提高兒童善於體察他人情緒,理解他人情感,從而與他人共享的訓練方法。利用移情的手段,讓幼兒學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感受他人的願望、情感,從而逐步形成自身積極的、正確的內心體驗。有一次,恬恬小朋友吃了兩份水果,結果另一位小朋友沒有水果了,我就組織幼兒討論:“沒有水果吃的小朋友心裏怎麼樣?”我又問極極“如果你吃不到水果,你高興嗎?”以後我就讓恬恬來發水果、發圖書,使她感受分享的快樂。還有一次看到電視裏貓搶走了小老鼠的食物,我就請小朋友想想“小老鼠沒有東西吃會怎麼樣?如果是你會怎麼做呢?”這樣自然的移情訓練對幼兒的分享行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幼兒分享行為的表現。正如霍夫曼所指出的那樣,移情是親社會行為的推動力。因此,我們成人應善於抓住日常生活中所抓住的情感狀態,從而來培養幼兒互助、分享等一系列親社會行為。

⑸家園共育、走進社區,讓温馨的家庭、社會環境成為形成幼兒良好分享品質的搖籃。

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情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因此我們還必須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在孩子面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由於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園“兩點一線”的生活方式居多,孩子很少參加社會公共活動。讓孩子自帶禮物走進敬老院去慰問孤老,自己表演一些拿手的歌舞、講故事節目,當老人們看到孩子們天真燦爛的微笑,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臉,孩子們也和孤老們一起快樂地分享着“關心人與被關心人”的幸福滋味。

總而言之,在研究中,我發現分享是幼兒獲取快樂的一種較高層次的行為,它包含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不僅指能與人共享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快樂,也指與人分擔憂愁。因此我們不但要重視培養幼兒學會物質分享,更要進一步引導他們嘗試與周)(圍的人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將多開展一些“讓孩子們知道分擔別人憂愁,幫助別人解決困難原來也是件快樂的事”這樣的實踐活動,使孩子們的分享意識得以進一步的鞏固與深化

幼兒園實習教育調查報告5

一、測查目的

幼兒教育是為一個人終身的學習和發展做準備的教育,是為人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教育,而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素質和創新能力,也就是説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及組織方式與策略及教育環境的認識不僅影響幼兒園教育實踐,同時也隱含着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那麼,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和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水平怎樣?

二、測查的對象、方法、步驟及時間

(一)對象:全園教師。

(二)測查方法:個別測查法。

(三)測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我園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為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三、結果分析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為,這一結果説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説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結果提示:為了使孩子能主動地學習,我們要改變以往以集體教育為主渠道的教育組織形式,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使幼兒能通過自己的探索和體驗來認識事物;教師要因人施教,要給幼兒創造自由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起點、速度和水平學習知識。

對教育環境的認識測查顯示,我園教師教育環境的認識不足,答題的正確率只為57。5%。説明多年來,我們教師雖然也是本着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對幼兒進行教育,也對教育環境進行了創設,但忽視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忽視幼兒要與環境的交互作用才能獲得發展、忽視創設發揮教育作用的環境體系、忽視良好精神環境的創設。

百分比統計説明,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環境的認識差異不大,百分比分別為58%和57。2%。

我園教師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前測情況比較中,答題的正確率差異不大,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總答題的正確率分別為55%和52、l%,經統計檢驗,無顯著差異。可見,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研究前測水平總的來説是均衡的。

四、結論

根據以上測查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説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據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為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為“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同時要使教育目標需求化,激發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教師要從只注重教材和教師既定的目標與內容,轉變為注重幼兒的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並不斷調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標相適應的內容,從而更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其次,要為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為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再次,教育的組織方式與策略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促進每一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獲得發展的關鍵。作為教師,要改變以傳授式為主的教育教學策略,在引導孩子主動學習的同時,教師應支持、鼓勵幼兒猜想並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與物體相互作用,創造條件讓幼兒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建構自己的認識。只有幼兒真正願意學的東西,才能真正學得好。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為,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也就是説,教育創新一方面必須重視對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青年教師在敢於創新、敢於開拓的同時,要吸收好的經驗。

3、加強教師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條“科研育師求創新”的路子。教師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幼兒園必須以科研為先導,在學校總課題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一些子課題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組為單位構建科研組織網絡,形成科研製度,科研活動做到有內容、有重點、有專題發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規範管理,使教師的科研水平在實踐中得到不斷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q5rk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