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考試 >

高二下學期物理期末考試易錯點

高二下學期物理期末考試易錯點

易錯點11 找不準合運動、分運動,造成速度分解的錯誤

高二下學期物理期末考試易錯點

易錯分析:相互牽連的兩物體的速度往往不相等,一般需根據速度分解確定兩物體速度關係.在分解速度時,要注意兩點:①只有物體的實際運動才是合運動,如物體A向右運動,所以物體A向右的速度是合速度,也就是説供分解的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②兩物體沿沿繩或杆方向的速度(或分速度)相等.

易錯點12 不能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模型

易錯分析:圓周運動分析是牛頓第二定律的進一步延伸,在分析時也要做好兩個分析:①分析受力情況,選擇指向圓心方向為正方向,在指向圓心方向上求合外力;②分析運動情況,看物體做哪種性質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還是變速圓周運動?),確定圓心和半徑,③將牛頓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相結合列方程求解.

易錯點13 混淆同步衞星、近地衞星、地球赤道上物體運動的特點

易錯分析:對衞星是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體,除受萬有引力外,還受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即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所以GMm/r2=ma對同步衞星和近地衞星是適用的,但對赤道上的物體並不適用.此外明確題目中涉及的物體,兩兩找出它們的相同點是解題的關鍵.

易錯點14 弄不清變軌問題中的各量的變化

易錯分析:首先要理解變軌的實質:衞星的速度發生變化時,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等於萬有引力.要想使衞星的軌道半徑增大做離心運動,必須增大衞星的速度,使萬有引力小於所需的向心力,反之減小衞星的速度,萬有引力大於所需向心力,衞星則做向心運動.衞星的加速度由萬有引力決定,所以不同的軌道上的同一點衞星的加速度相同.此部分公式較多,要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要注意公式的適用條件,不能生搬硬套.

易錯點15 不能正確求解變力做的功

易錯分析:求功問題首先從做功的條件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負,一般可以從力和位移的方向關係(恆力做功情況)或力和速度的方向關係(變力做功情況)入手分析.求解變力做功,動能定理是最常用的方法.易錯點16 不能正確理解各種功能關係

易錯分析:應用功能關係解題時,首先要弄清楚各種力做功與相應能變化的關係,重要的功能關係有:①重力做功等於重力勢能變化的負值,即WG=-△Ep;②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即動能定理W合=△Ek;③除重力(或彈簧彈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於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即W其它=△E機;④當W其它=0時,説明只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統的機械能守恆;⑤系統克服滑動摩擦力做功的代數和等於機械能轉化的內能,即f?d=Q(d為這兩個物體間相對移動的路程).易錯點17 對簡諧運動的運動學特徵把握不準

易錯分析 振動具有周期性和對稱性,可以結合振動圖像加深理解和記憶:⑴相隔半個週期或 的兩個時刻對應的彈簧振子位置相對於平衡位置對稱,相對於平衡位置的位移等大反向,兩時刻的速度也等大反向;⑵相隔 的兩個時刻彈簧振子在同一位置,位移和速度都相等.簡諧運動的回覆力:當振子做直線運動時(如彈簧振子),簡諧運動的回覆力是振子所受合外力,當振子做曲線運動(如單擺)時,簡諧運動的回覆力是振子所受合外力沿振動方向的分量,且都滿足 , 是振子相對於平衡位置的位移.

易錯點18 不理解波的形成原理和過程

易錯分析 對於機械波,從整體上看是波,從局部或具體某個質點看又是振動,波是相鄰質點的依次帶動而形成的,波的`傳播過程實際上是前一質點帶動後一質點振動的過程,因此介質中各質點做的都是受迫振動,它們的振動頻率都與波源的頻率相同,也就是波的頻率.波的傳播過程中實際上傳播的是波源的振動能量和振動形式,介質中各質點只是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來回振動,質點本身並不隨波遷移.當一個質點完成一個週期振動時,波在沿波的傳播方向上恰好傳播了一個波長的距離.所有質點起始振動的方向都與第一個質點(波源)起始振動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沿着波的傳播方向,後面所有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都與第一個質點開始振動的方向相同.同時沿着波的傳播方向,各質點的振動步調依次落後.

易錯點19忽視波的週期性和雙向性造成漏解

易錯分析 機械波的波速只與介質有關,在相同介質中波速相等,在介質中可沿各個方向傳播,但中學物理中一般只討論在一條直線上傳播的問題,僅限於兩個方向,即波傳播的雙向性.不能由質點先後順序(如 )來判斷波的傳播方向,也不能由圖像的實、虛線來判斷振動的先後,要注意波傳播的雙向性,以防漏解.

易錯點20 沒有弄清振動與波的對應關係

易錯分析 首先要區分兩種圖像:質點的振動圖像和波的圖像,振動圖像是介質中某質點振動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圖像,波的圖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kaoshi/ngm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