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什麼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歷史教學優秀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

一、目錄複習法:

每一個單元是一個主題,為了分解這個主題,又分了幾節來講解;章節的題目又用若干的子問題來陳述。所以,從目錄來複習,綱目明確,可以總體把握,做到宏觀心中有數,居高臨下全面看問題。這種辦法很有效,你可以從目錄看到大問題後,扣書閉目思考回憶大問題下小問題,不會的可以看書,在具體的補充。

二、提綱複習法:

根據目錄的線索,整理出每一個單元的複習提綱,把整個的知識點整理、歸納、系統化,這樣要複習的知識點就全面了,在按計劃有重點的複習。

三、結合習題綜合複習法:

歷史和政治都有相配套的習題冊,複習一單元后,可以重新翻閲本單元習題,再一次查漏不缺、進一步鞏固本單元的知識點。也可以利用網絡下載一些本單元的習題再做一下,這樣的反覆,只會是知識更加的熟練、全面。

四、反覆複習法:

根據記憶遺忘規律,經常的反覆及時複習,就遺忘的很少,否則就忘得很多。第一遍可能用2小時,第二遍就是1.5小時,第三遍就是40分鐘,第四遍就可能是10分鐘,反覆複習的效果是,省時高效。也就是把厚書讀薄的道理。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2

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新課程的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等各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創新和突破。新課程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即,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要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還有學者指出:“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能有什麼改進”。那麼,什麼是教學反思?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本文作一些簡單敍述。

何謂教學反思?簡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教學反思中教師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行為日趨最優化。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歷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大體有這麼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歷史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的歷史教學理論和歷史專業學識為基礎。1.要轉變歷史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對教學有重要影響。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掌握重要的史實之外,適當傳達一些歷史學的概念和方法也非常必要。而且,歷史教學的核心應當是發展學生對於歷史問題的思考能力和學習方法。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教師就要了解歷史教學研究的動態,加強對歷史教學理論的研習。2.豐富歷史專業學識。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我認為,關鍵是多研讀史學名著和史家學術論文,如顧頡剛、陳垣、陳寅恪、傅斯年、錢穆、郭沫若、翦伯贊、週一良等人傳世的學術著作,精選若干研讀。閲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史學名著,不但可以提高專業素養,瞭解學科研究前沿,而且從中可以學到提出問題、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知識基礎上,歷史教師主要應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1.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並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研究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通過聽課後的相互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特別聽課教師與授課教師及時的交流、分析,有助於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歷史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在反思他人教學經驗、教訓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別是一些中學優秀歷史教師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如發表在報刊上的優秀教學案例,應及時研讀,從中受到啟迪,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案例是教學理論、教學實踐取之不竭的源泉。而觀摩聽課、座談討論、專家講學等多種形式,也是對教學案例進行總結、反思和探討的好時機。2.課後小結。課後小結,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過去,人們往往重視課前的備課,對於課後的小結與反思,則較少關注。以歷史學科來説,其實,平常歷史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像這樣的課後小結積累多了,也就成為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歷史教學案例,對之分析研究,相信一定有利於歷史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反思水平。

總之,關於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作為歷史教師,其教學反思究竟有哪些具體表現?在教學中反思達到什麼程度才是理想的狀態?都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發展教學反思是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也是歷史教師成長為研究型、複合型教師的有效途徑。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3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此刻,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像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設計上,能夠採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能夠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蹟,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進取性。歷史課堂提問應當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確定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置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

一是要設置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並非一目瞭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繫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必須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本事。

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一樣特點,並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能夠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是要多設置一些指向明確,貼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此刻課堂上。舉例來説,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

經過這麼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並很好地鍛鍊了其歷史思維本事。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4

作為一名教師,我在不斷努力着,期許着自己的每一個進步,在為自己的成功自豪時,同時也發現了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主次、輕重把握不穩,導致在教學中面面俱到,為爭取教學時間講的過快,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比較少。我分析了一下箇中原因,發現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在引導學生學習方面的能力非常欠缺,於是為了避免在課堂上出現尷尬的空白,我不斷地講,“成就”了標準的“填鴨式”的教學,這樣做的後果是我講的累,學生聽的也累,事倍功半。

第二,還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歷史知識水平的教改班和實驗班學生,我沒能制定出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這樣一來,基礎好的學生歷史知識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習起來又相當吃力,不利於他們的長足進步。

第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也嘗試着對原來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一開始誤以為一堂好課就是要把學生調動起來,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而把學生調動起來的標誌就是到處是學生的聲音,課堂氛圍好,氣氛活躍。這樣做的後果是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無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課堂裏的熱鬧,使本來井然有序的課堂變成了一盤散沙,最終的結果是把自己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完完全全變成了課堂紀律的維護者、監管者。在這樣的意識指導下必然會沖淡教學的主題,把有組織、有內涵、有目的、探求知識的課堂變成了類似於放牛羊的牧場,盲無目的、放任自流。自己上課時感覺把學生調動得很積極,氛圍好,而最終的學習效果卻並不是很理想,甚至於導致學生只記得搞笑的地方,對應該掌握的知識一無所知,能夠培養的能力一無所有。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我得到這樣的經驗教訓:課堂活動中需要創造積極的氛圍,但是千萬不能走極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動的本質,即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要動而有效。

第四,只懂羅列史實,不會深化,突出表現在對課本知識的挖掘程度不夠深。我在歷史教學中也嘗試着使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把抽象的內容直觀化,使歷史課堂豐富多彩。我誤以為歷史材料越多越好,於是導致有時候課堂上僅僅是一些歷史資料的堆砌。沒有體系,沒有系統,只是一盤散沙,甚至於我忽略了自己點撥指導者的身份,僅僅將大量的事實、材料、圖片羅列。學生儘管獲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認識,但是至於正確與否卻不得而知了。而教師忽略講解的同時往往容易造成學生自身認知的誤區,對自已形成的錯誤看法沒有及時糾正,長此以往就無法正確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那麼又將從何談起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困難?因此,我認識到,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並不意味着教師就要“下崗”,反而對教師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選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與論點之間的鏈條,如何挖掘材料內在的靈魂等都成為更高層次教師的必備條件。簡單的理念講解只會空泛,而簡單的羅列材料只會使學生變得具體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結合,比例如何,選取的時機等都成為我日後需要探討的問題。

以上是我工作以來的一些心得體會,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要求自己牢記經驗教訓,多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同時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5

今天,我在組內出了一堂公開課《八年級歷史第三單元複習課》,以下是主要教學過程:

一、試題評析部分

(一)、選擇題部分:

1、學生閲讀試卷進行自我分析。

2、提出較難題的題號,以便師生共同分析討論。

(二)、組合列舉部分:由班級後三分之一學生完成。(為避免錯字,學生到前面板書)

(三)、材料解析題部分:

1、小組討論

(學生四人小組繼續活動,完成材料解析題的討論,討論內容主要為近代化到現代化探索感悟等)教師巡視。

2、小組彙報:四人小組中一人彙報,其餘同學可作必要補充。

教師指導答題方法。(題號15、17)

(四)、綜合探究題部分:師生共同完成。

二、分析歸總部分

學生歸納全卷知識點並與教材相結合。

三、佈置作業

學生個人整理卷中錯題,並改在錯題本上(如有疑問可繼續與教師、同學交流)。

課後教研組教師提出了寶貴意見尤其是孟主任,以下是我的教學反思:

1.選擇題部分,學生查找錯誤原因,進行自我分析並探討共性問題,效果較好。組合列舉部分:為避免錯字,學生到前面板書,並由班級後三分之一學生完成,關注了學困生。

2採取小組合作方式,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強,體現了合作意識。

學生基礎知識把握較好。

3九年級畢業班小組互助時間分配上把控問題,還需多思,四十五分鐘,時間有限。如何提高複習效率?進行怎樣的複習學生能力才能提高?面對開卷考試,學生的記憶知識還要不要?這一切都需要去摸索、去分析、去嘗試。

4、在教學手段上,要注重學生參與。因為是複習,所以學生應該能將學過的知識回憶出來,老師只要呈現、引導。充分發揮老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5、在教學步驟上,分析材料是本堂課的難點,教師不僅讓學生知道答案是什麼,而且還要知道為什麼這樣答?答題思路和技巧是什麼?如何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嘗試運用所學知識,這些都是教學中攻克的主要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本單元的複習流程調整如下:

1、課前考查知識點。採取方式:競賽、口答等。

2、出示學習目標,老師指出本單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基礎訓練:通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再進行小組合作答疑,鞏固考點知識。通過老師點撥,自己解決疑問,並用考點知識完成相關練習題目。

4、學法指導和激發信心。

5、提高訓練:針對會考,做一些難度稍大的練習,加深對考點的理解。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6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對教學主體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在教學前,我們要對學生細細的琢磨反思,然後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在歷史教學中,特別是高一歷史,由於在體系上和學習方法上與國中歷史有較大的差別,一開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歷史特別難,如果教師不加以及時的引導,經過一段時間困難學習後,許多學生都感到學習歷史的希望沒有了,放棄了。經常聽老師抱怨:“我講的已經很簡單了,但學生還是不懂”這怪不得學生,是老師沒有及時去反思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歷史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在現代歷史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 多媒體 CAI動畫、錄像等。如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為易。

三、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受益終生!”把解題的鑰匙交給學生,讓學生學會自學。面對新課程、新教材,我們應積極應對,以促使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7

曾記《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教育學家波斯納也提出了“經驗+反思=成長”的公式,明確強調了反思的作用。

教師教完一堂課,定有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想感歎,若能對此進行簡要的歸納整理,撰寫“教學反思”,則能幫我們接受課堂所反饋的信息,克服教學中的干擾因素則有助於找出教學過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處為教學提供可靠依據,也有助於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改革的力度。能促進我們教師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水平的提高。

誠然,教學反思的作用人人皆知----它是教師再次備課的必要補充、是教師積累教學經驗的好辦法、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更主要的是:教學反思的內容有哪些呢?怎樣撰寫教學反思、提高教學能力呢?本人認為主要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二者相互促進、提高授課的時間內容安排得當

一、首先,學習歷史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過程。

要使學生感知歷史,首先就要狠抓基礎知識,正確處理識記與理解、分析、綜合等歷史思維能力的關係。

其次,在教學中要重視古今中外歷史的縱橫聯繫。歷史所反映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紛繁複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等等之間彼此並不是孤立的,都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因此,在教學中只有縱向貫通、橫向聯繫,揭示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外在關係,方能認識歷史發展的本質及總趨

二、記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陶冶學生情操歷史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運用或滲透情感並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通過對圖片、錄像、電視、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形象、生動、感人、逼真的教學環境和氛圍,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地喚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身臨其境,並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中去感知和探究歷史。如在教學《太平天國運動》一

課的天朝田畝制度中,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佈置學生課下查找資料,編寫活動劇本——三個農民談《天朝田畝制度》,把農民獲得土地的喜悦、上交剩餘產品的無奈用活動劇的形式展示出來,揭示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後性,其直觀感受遠遠超過了教師的平鋪直述。

三、記教學過程中的“敗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堂課中,無論設計多完善,也會有疏漏,無論教學多麼成功,也難免有失誤之舉。如果每節課後,教師都能對自己或別人的課認真進行反思、探究和剖析,並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補救,取長補短,以避免在以後的教學中重蹈覆轍。四、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要使學生具有創造性人格。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信賴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難、大膽發表。

總之,不進行教學反思,以後再叫這部分就只能是老方法的簡單重複。教師教學水平就會永遠停留在原來基礎之上,實踐證明:反思教學中的得、失、,疑能使我們以後的教學揚長避短,常教常新,不斷進步,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8

日前,我在七年級四班展示了一堂七年級歷史公開課。根據教學進度,內容是七年級歷史下冊第9、10課。課型是複習課。公開課雖然結束了,自己認為本堂課存在的一些問題,很有必要認真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缺陷,以便在今後的教學中更上一層樓。

這次公開課從定題到設計再到多媒體設計我準備了很久,也得到了歷史教研組老師們的大力幫助。上完後,全組集中認真研討、分析這節公開課,各位老師暢所欲言,無私地指出整堂課的不足與缺陷,提出很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

1.缺乏互動。師生配合上比較平淡,沒有充分調動學生整體積極性,或者由於學生有點緊張,整堂課的氣氛不夠活躍。

2.時間控制。整節課在時間把握上不是太理想,由於內容多,擔心複習課無法完成,所以講解語速、學生互動等環節上時間安排沒有處理好,有待改善。

3.語言不精煉。可能是由於比較緊張,導致語速較快,語言有點拖泥帶水,不夠精煉。語言缺乏藝術,沒有給課堂起到一個深化的作用,沒有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展示起到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各位老師也提出了很多優點:帶領學生全面、細緻的將知識內容進行了複習鞏固和有效練習,完成了複習課的目標。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將課本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容量擴大、形式靈活,做到了生動形象、講解細緻,並通過充分的練習讓學生牢牢掌握了基礎知識,培養了答題能力,不僅堅持了課堂的知識性、趣味性,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這次公開課,我獲益良多。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此次公開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認真進行反思總結,汲取教訓,加強學習鍛鍊,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9

一、教材地位:

本課在中國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會,下啟奴隸社會。主要介紹了夏、商、西周的興亡交替過程及西周的分封制。重點是理清朝代更替線索,難點是分封制的理解。

二、學習目標的制定:

本課學習目標分為

(1)知識目標:記住夏朝的建立和西周分封制;

(2)過程與方法:概述夏、商、西周的興亡過程;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分析商湯攻夏和武王伐紂獲勝的原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學流程:

1、複習舊知,通過設問“禹建立夏朝標誌着什麼?”試圖通過此題,即複習舊知,又使學生學會簡單歸納知識;再由夏朝建立的標誌引出奴隸社會四階段,由此導入新課。

2、結合教師列出目標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學找出每個朝代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滅亡時間,短暫鞏固後讓學生進行概述,出示動腦筋體,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

3、分析課題中的“興亡”引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找出“興”的表現和“亡”的原因,突出關鍵詞“記住、概述、知道”。

4、指導分析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進而分析這幾個朝代滅亡的共同原因。最後得出結論:暴政必然滅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諧社會是我們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

四、幾點不足:

1、準備倉促,對教材挖掘不夠深刻。

2、和學生互動場景較少,分析問題引導不夠,且分析不透徹。

3、在講分封制的時候,稍微有點亂。沒有按預案進行教授。

五、反思:

上一堂滿意的課不容易。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0

回想高三這半個學期來是那樣的緊張、又是那樣的充實。對於教學,我一直戰鬥在教學第一線,它是熱烈的、緊張的、充滿希望的!前沿又給了我一個展示的最好平台,讓我把以前積累的知識厚積而薄發。

一、加強責任意識。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所以疲憊不堪是很常見,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120%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備學生,這樣才可以説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為教師的這顆心。高三從時間上來看兩頭適應難,容易出現波動,中間過程需要穩中有升,作為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因為高二的相對寬鬆使得學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適應,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高三這一年。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不斷完善自己。

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備課、互相討論,這讓我在複習課中進步很快,逐漸認識到複習課要符合考試説明、計劃得當、體系清晰、主線明確、基礎紮實、詳略適宜、訓練到位、鞏固時間合理、推陳出新。同時自我的不斷學習極其重要,通過網絡媒體和同科老師的交流,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髮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自我的積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學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半個學期來我認真鑽研這幾年的全國和地方的大學聯考題,又不斷作大量習題,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考試報這樣的書報雜誌,一些專家的評議和分析出題走向,加上自我分析來形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現在想來非常重要。

三、多與學生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要認真分析給學生更多的問法和更準確的答案,同時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1

1、以歌曲《春天的故事》導入,創設教學情境。學生聽歌。然後思考1979年、老人、南海分別指什麼。由此導入第一框題的學習,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設置一系列的小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如:為什麼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改革開放的春雷,是偉大的歷史轉折?什麼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是什麼?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課堂氣氛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2、及時感悟歷史,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在講第二框題《在希望的田野上》時,先聽音樂,感受其優美的旋律,自由想象。再結合七年級語文課本的文章《柳葉兒》,讓學生感受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種變化首先是從農村開始的,這首歌最能反映當時農民的心情。我順勢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農民的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你能想象一下農民的生活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嗎?你有何感想?學生答完後我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認識:當時農民的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父輩命運的縮影,也是我們民族命運的縮影,經歷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3、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物,但它與現實有着密切的聯繫。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體現這一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甚至與其自身確實聯繫緊密,能夠解決他們的疑惑,他們自然會覺得歷史有趣又有用,進而喜歡歷史,學好歷史。我在講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你當一名記者,調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你設計提綱向全班同學調查。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2

我們作為教師隊伍中的新鮮血液,我們應當相應國家新課程改革的號召,我們的教學模式也應當改變。新課程、新標準、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歷史教學也不例外。如何在歷史教學中破陳出新,在課堂中給學生以充分發揮餘地,從而得到鍛鍊,到達基礎知識、本事培養、思想教育三位一體,是每個新老教師苦苦思索、探索、甚至頭疼的事情。認知指導實踐,許多教師在這個思想指導下在教學中嘗試改革,出現了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興趣小組等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我所在的實習學校豐潤二中在課堂教學改革中,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構成了“豐潤二中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即:(1)檢測複習(5分鐘),檢測上一節學習資料,相互訂正,上交。(2)情境導入(2分鐘),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導入新課,明確目標。(3)自主學習(12分鐘),以一體化教學案為引導,學生對教材資料進行自學,完成相關題目。(4)合作探究(8分鐘),學習小組內部交流,互幫互學解決問題。(5)交流展示(8分鐘),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對重難點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提出問題。(6)教師評議(10分鐘),教師點評小組成果,提升知識精華(方法、規律、疑難)。(7)鞏固練習(5分鐘),針對本節目標進行達標練習,反饋矯正。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確保了新課改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落實,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享受成功!

在課上經過這“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在大多時候充當的都是提示、總結這樣的主角,不在時傳統課堂中的一言堂,在上課的時候只能聽見教師一個人在説話的聲音,學生是完完全全的被動的學習。此刻上課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在上課的時候女教師説的話很少,大多的時間是留給學生自我討論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而不是等這教師直接給答案。經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來的答案學生記得更牢固。在考試的時候遇到開放性的試題,學生也會答得順風順水。

在上課的時候所有的教師都會運用高效課堂七環節教學程序,在課堂上更大的發揮學生的作用。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3

本人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非常的倉促,因為3.15日學校領導通知説3.16日教研員來聽我的課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還要精心的去準備一堂高質量的公開課對於我一個外行來説真的有些難度,所以只有硬着頭皮來講,導致課後覺得本課講得很不盡人意,後來經過教研員的點撥指導最後寫出這篇反思以供自己今後的學習。

從課本內容上來講,課程設計的是少數民族的歷史,而且文中介紹的少數民族在以往的學習中從未提及,今天突然造訪,文中介紹了5個少數民族內容不少,其中吐蕃是本課的重點,其他民族的內容屬閲讀,自學部分,從學生的角度來説,他們對少數民族的歷史知之甚少。很多知識也很難能夠產生共鳴從我本人的.角度來講一方面,覺得對少數民族歷史的講解很富有挑戰性,因為大多數人不慎瞭解,需要科學生動的知識傳授。另一方面,我們對少數民族的歷史保存資料不足,確實研究不多,很多東西都是粗枝大葉且略顯枯燥,想講好不容易。

在授課上,為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認識,我特意找來了《步輦圖》和學生們一起分析圖中祿東贊和唐太宗的表情,心裏活動,並且在課前三分鐘演講時一位同學也講到了有關祿東贊求婚的事情,在加上我設計了3個小問題讓學生具體去體會唐與吐蕃之間的往來關係,但是在講唐與吐蕃的關係時所涉及到的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時我只是一帶而過沒有詳細的去講解這樣就使學生在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就跳躍到了“合同為一家”上,這對於這堂課來説是一個很大的漏洞。在以後的三堂課上我及時的糾正過來發現學生的反應和前一個班確實相差很大,這應該是我的失誤之筆。

本科重點是讓學生體會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換來了和諧友好的民族關係這也組成了唐初的盛世局面。我感覺這個內容我雖提到了但是在講解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缺欠的,過度也不過順暢和精準。看來內容之間的過渡銜接真的需要一定的教學功力,這方面我有待學習,總結和反思。

平時我願意自己或者找學生給大家講點和課文內容有關的小故事但是,我發現除此之外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學生掌握情況,課外知識延伸,引發思考等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而不是看老師怎麼講的天花亂墜,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創造自己的課堂特色。

其實這節課可以做一些歷史劇表演但是由於時間太倉促且學生的經力有限只能放棄,這我覺得很遺憾,因為我覺的在活動中快樂在快樂中學習是一件很好的事,無奈沒有時間。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4

教師的自我反思是“教學創新”的動力。教師需要聚焦課堂,反思自身的教學。

教師能否把握好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教師能否把自我作為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亦即教師的自我監控。因為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學目標的確定與修改,教學內容的安排與組織,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變換,教學活動的檢查以及教學信息的反饋評估等,都需要教師綜合各方面信息進行分析與判斷,做出相應的決策,並付之於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監控具體表現為教師自我檢查、自我校正、自我強化,而這一過程具體又通過了“問題——嘗試——反思——新問題——調整——反思”得以展開和實現的,貫穿始終的是教師的“反思”。所以,我認為教師教學監控的核心是“反思性思維”,教師的監控能力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的有效運用中。

一、悉心溝通,不斷嘗試改進。

嘗試改進是在反思教學的問題所在和教師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所進行的主動尋求原因並嘗試改進、糾正和調節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表現在老師對教學各環節的用心體會溝通,根據發現的問題尋求問題出現的原因,並據此有針對性地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嘗試使用新教學方法或補救措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二、細心體會善於發現問題。

善於發現問題,是實現“反思性教學”的首要任務。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往往具體表現在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以及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即在課堂上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映,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性。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和反應等方面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思,發現問題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三、潛心研究,勤於調整反思。

課堂教學中的“反思性教學”有效運用,還要求教師勤於調整反思,即觀察、反思新的教學方法或補助措施的實際效果。可以説,調整反思是嘗試改進的延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研究原有的問題是否已經較好解決,如果已解,教師則應針對嘗試改進的成功方法,主動尋求進一步強化的方式和手段,以鞏固自己已經形成的好的教學行為,防止原有問題再次出現。如發現又出現新問題,謹慎地追問新問題的實質,針對新問題再次嘗試另外的教學方法或其它的改進措施。例如:在學習文言文詞法句法時,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缺乏知識遷移能力。某個詞在此文中的意義與用法均掌握了,但一旦在另外的語言環境中出現,就缺乏聯想能力和應變能力。不斷強化學生的認識,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只有勤於調整反思。

歷史教學優秀反思15

教學反思畢竟是以教學水平的提高為其歸宿的,這種循環往復的反思過程帶來教師自身反思水平的提高,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讓教師自覺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具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權。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通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

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悦、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藴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悦,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説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説:“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 徐世慧和馬蕊琪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徐世慧和馬蕊琪臉上洋溢着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八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台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説:“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説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脱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標籤: 反思 教學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em2d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