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1

七年級的歷史課講述的是中國古代史的知識,再加上七年級學生算是真正意義上接觸歷史,所以相比較而言學生還是更容易對歷史課產生興趣。但是怎樣才可以讓歷史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歷史,怎樣才可以讓歷史課堂變成學生喜歡的課堂,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值得不斷嘗試的事情。

在講述中國古代史的時候,我才發現七年級學生的歷史知識少得可憐,而且學生的歷史知識面十分狹小,比如我在講述堯、舜、禹的時候,80%的學生是不知道這幾個人的,連這些字都不認識,更別説他們的故事;只有極少部分閲讀面比較廣的學生聽説過他們的傳説故事。所以在上歷史課的時候,想要學生進行故事的講述和比賽,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除了講故事之外,其實歷史課堂的形式還有多種形式的:表演、話劇、知識競賽等。儘管這些形式在實際操作中有一定的難度,但歷史課堂中還是可以嘗試的,尤其是對於七年級的孩子,他們參與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講述到“遠古人類的一天生活”時,有幾個班的小組嘗試了表演,在短短的時間裏,學生能準備出一些簡單的台詞和相關的動作,確實是很出乎我的意料,而且在表演的時候,他們能很認真、很投入的表演,着實讓我欣慰。

歷史課定期準備一些知識小競賽,也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尤其是在杜郎口模式下小組學習的形式,小組競賽可以增強集體榮譽感。在前三課上完之後,我準備了一次小的知識競賽,時間就是20分鐘左右。在第一個班進行知識競賽時,我準備了必答題和搶答題,由於搶答題不能確定誰先搶到問題,所以課堂的控制有很大難度,所以其後的幾個班,我就取消了搶答的環節,雖然這樣競賽的氣氛稍微弱了一些,但是課堂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不管是歷史表演還是知識競賽,再或者故事講述,其實都只有一個目的: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增強其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不至於讓學生討厭歷史、厭煩歷史,也許這就是歷史老師最大的心願。

歷史課堂形式的多樣性本身就是歷史知識的一個延伸和拓展,也是歷史知識的一個活用,不至於讓歷史真正成為歷史。當然,課堂形式的多樣性還是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好好準備的,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形式不僅僅再是形式。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2

參加頂崗實習已經有大概12周的時間了,進行歷史教學也有了近11周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之內我負責七年級的歷史教學。七年級的歷史相對於其他年級來説還是比較簡單的。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能力的要求上,都比較容易。七年級是起始階段,這是很容易理解的。

在教學的過程,我發現了一個很讓人矛盾的問題。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歷史教學更多是讓學生去了解歷史,感受歷史的發展軌跡,從而引發其思考。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很難貫徹我的想法。除了學生們的基礎較以外,還有就是“成績”的要求。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去滲透。與此同時,還不能忽視學生們的成績。為了能使學生們取得好的成績,就要在課堂上強調各種的重難點,進行知識點的分析。這樣就佔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而剩下的時間還要用來鞏固這節課學習的知識。歷史課一週就只有兩節,每節課的間隔大概是兩天。這兩天的時間也沒有辦法進行更多的講解,只能將這些任務都安排到一節課裏面去完成。有時候想要補充一些學生們需要了解的內容,還要考慮到剩下的時間是否允許。這樣雖然學生們有了記憶知識的時間,但是很多的情況都是死記硬背,而不能夠變通。有的時候一個問題按照課本的記錄順序問就可以很容易回答上來,但是如果從結論來問,很多同學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還有一個問題,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我的學生們不愛動腦筋思考問題。有一次課程我分給各個小組任務,讓他們來歸納總結這節課我們應該學習的內容,我們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掌握。這是一節很簡單的課程,我認為這些問題應該難不倒他們,可結果就是,幾乎每個小組起來回答的學生都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一字一句來念出來。這與教學設計的結果大有不同。這和老師讓學生把課本上的內容都記下來有什麼不同。老師的想法很重要,但是這也需要學生的配合,沒有學生的配合,老師的想法的`不到實踐,和沒有想法沒有任何區別。

我也很清楚成績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但是我認為在記憶知識的基礎上勤奮思考,逐漸形成愛思考的習慣才能夠更好的學習歷史,更理解歷史教學的目的。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3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多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三中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

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説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儀,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與你頂撞,又不會尊重同學老師的學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

要提高歷史成績,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前一時期從課堂教學看,我有意強化課堂情景化,趣味化,以調動學生興趣,注重對基礎的分析與講解,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歷史學科注重以考定教,強化知識點的識記及練習,由於識記、鞏固複習、督促不到位,導致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加之學生不會合理的安排時間,歷史課餘一般不會複習歷史,針對此,我又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督導,重視落實檢查;同時,提高課堂的高效性,向課堂要質量。

歷史知識積累,僅限於每週的兩節歷史課是遠遠不夠的,歷史試卷要拿高分,必須要對教材有足夠的掌握,要達到爛熟於胸的程度,因此要教會學生合理的安排複習時間,做到多看、多讀、多背。如果功夫下不到,多容易的試題也會是"難於上青天"。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對象,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對象,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信息與課本聯繫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積極接受學生意見,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例如有學生提出多總結,多講解題的思路。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是好的教學方法。課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紮紮實實的去努力,去嘗試,去探索!

6、後期加大力度進行強化訓練,對每一課的知識點進行過關,要求優生的正確率達99%左右。

7、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4

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從中汲取知識,達到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學案教學能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教師只能進行幫助和指導,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可以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在歷史教學中,存在學生沒有興趣,按以往傳統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完全沒有主動性,但在學案教學中,教師發揮的是引導作用,主要是靠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充分利用學案,把課堂的教學重點通過自學方式、討論方式來解決課文中的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學案在歷史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確實有突出之處,具體來説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1.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案教學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課堂由以前教師為主變為以學生為主,通過教師發的學案,讓學生自主分析、解決問題。教師主要的任務就是在問題的點撥和引導方面。比如在導入新課時,運用小故事、圖片、視頻等方法提出本課所學的重、難點,由學生自己探討和交流,通過製作精美的圖片,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效果就比教師直接引入要好得多。

2.在教學中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結合情感教育。比如,在講到祖國統一時,先出示教學目標,並用于右任的詩詞朗誦導入新課,用詩人優美的詩句引入問題,在讓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3.學案教學比較開放,不拘形式,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問題的認識,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團隊意識、創新精神不斷加強,對課程內容認識不斷加深。比如在講述《荊軻刺秦王》時,學生就對當時使用的青銅劍有興趣,進而展開了一場有關古代兵器的討論。通過學生查閲資料,認真思考,對一些問題能夠有自己的見解,不拘泥於教材,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但在教學期間也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能力不強。現在網絡的流行,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課本知識的能力欠缺,學生往往關注視覺上的動感,忽視文章中的主題思想。所以,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授之以漁”才是教師想達到的根本目的。

2.在學案教學中,一個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在設計學案的問題時,教師要認真研讀課文,如,在講述《經濟大危機》時,引導學生思考“一戰”後資本主義國家召開哪些會議,有何影響,學生回答後,教師再讓學生歸納總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總之,當今作為一名教師,真是“任重而道遠”,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善於思考,善於總結,善於研究,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七年級歷史教育隨筆5

在國中歷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教師在講台上滔滔不絕的時候,坐在下面的學生卻沒有應有的積極性,或者埋頭寫作業,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並不是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上的參與性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

今天,國中教學正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斷進行着教育改革的嘗試,那麼,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七年級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一些古文材料,以七年級學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

通過一個學期以來的教學嘗試,我發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4)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作為教育者應該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於抑制狀態。相反,熱烈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思維活動也會處於最佳狀態,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將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師生對所教、所學的知識都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這一狀態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設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激活課堂氣氛,教學效果也基本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在下課以後,學生都還在爭論課堂上的問題,達到了新課改要求的讓學生自我學習,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大大激發了學生在以後學習歷史的興趣。

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無疑於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敗!

而作為教師能否把握好課堂教學,需要師生之間、老師與老師之間悉心溝通,不斷嘗試改進,細心體會,善於發現問題,潛心研究,勤於調整反思。教師要善於對自己的工作回過頭來總結,坐下來反思。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實踐出真知”,教師的反思能力應在自身的反思過程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vj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