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三年級語文《富饒西沙羣島》評課稿2篇

三年級語文《富饒西沙羣島》評課稿2篇

三年級語文《富饒西沙羣島》評課稿1

今天有幸聆聽了徐老師《富饒的西沙羣島》一課,我的收穫也頗為“富饒”。

三年級語文《富饒西沙羣島》評課稿2篇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通過介紹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麗富饒,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羣島的熱愛之情。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條理清晰,是按總分總的順序從三個方面對西沙羣島進行介紹和説明的。文中着重寫了物產豐富,從而突出了主題“美麗、富饒”。課文又抓住每一事物的特點進行了描述。

本文表達上的突出特點,一是第一自然段寫出西沙羣島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則寫西沙羣島將變得更加美麗、富饒,首尾呼應;二是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徐老師在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後,制訂了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並且這些教學目標體現着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統一,這是一堂精彩而又高效的語文,整堂課充滿了濃濃的語文味。

一、以讀代講讀中感悟

讀是學生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讀是學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綜觀整節課,徐老師讓“讀”貫穿始終,營造了一種“平等、信任、激勵、自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主動地學,自信地學,興趣盎然地學,達到紮實有效的課堂效果。老師用優美的語言,豐富直觀的畫面,創設情境,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在整體感知部分由大聲自由讀,開火車讀,個別讀,同桌互讀,默讀;在精讀部分有根據色彩的變化帶着節奏讀,看圖感悟讀,表演讀,配樂讀,更有創設情境“找招聘啟事”分角色讀,總而言之,通過朗讀帶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受,領悟,品味,心靈與文本發生碰撞。學生通過朗讀把珊瑚、海蔘、大龍蝦等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在理解詞句的基礎上,抓住本課詞句優美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背誦,豐富了語言積累。無論是讀,品,説,背,都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展開,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價值追求。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搭建起學生與文本的橋樑

我們知道“兒童是用‘聲音,形式,色彩,語言’思維的”徐老師充分利用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從多種感官給學生以刺激。西沙羣島地處南海,離學生實際生活較遠,雖然課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展示出西沙羣島優美的景色,但是國小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積累導致他們很難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而運用多媒體演示既把語言文字變成直觀的美麗活動的圖象,聲音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吸引了孩子們,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幫助學生理解了語言文字,突破了教學難點、又陶冶了情操。徐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接觸文本,感知其形象;再運用多媒體教學圖片,重點展現西沙羣島五光十色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由形象的畫面理解再度昇華到對課文內容的感悟,自始至終調動着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的情緒處於興奮狀態,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三、創設情境拓展教學

徐老師在引導學生感知文本中,讓學生欣賞圖片,使得原本對西沙羣島模模糊糊的認識變得清晰起來。在教學“海水”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就是把學生帶到了西沙羣島,讓學生説説看到的海水是……,並想象還會有哪些顏色,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又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在教學“珊瑚”時,圖片展示,創設了情境,似乎把學生帶到了海底,讓學生説説看到的珊瑚還像什麼,學生説像毛絨球,像向日葵等。這樣學生既感知了文本,又跳出了畫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走進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同時,運用恰當的拓展安排,讓學生得到了感知,並使語言文字昇華為自我感受,然後藉助形象感悟進行理性提升。

徐老師的這堂課還有很多閃光點,如詞語教學方法多樣,及時積累好詞佳句,評價語幽默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以後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三年級語文《富饒西沙羣島》評課稿2

最近聽了林老師執教的一課感受很多。

一、教學思路清晰。

這節課中,我發現林老師的授課思路非常清晰。課文從海面寫到海底,又從海底寫到海灘最近聽了林老師執教的一課感受很多。一、教學思路清晰。這節課中,我發現林老師的授課思路非常清晰。課文從海面寫到海底,又從海底寫到海灘再到海島,教師也緊緊抓住這條線,用這樣的順序來貫穿課堂教學,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在理解條理方面的難度,便於更好的壓縮課堂不必要的時間,使課堂授課井然有序,學生學起來也得心應手。

二、興趣培養到位。

學文重在興趣的培養。語文是屬於較為感性的學科,有些字裏行間所藴涵的東西往往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在教學本節課時林老師很注重興趣的培養。如:威武的大龍蝦,不同形態的珊瑚,蠕動的海蔘……這些究竟是什麼樣的,學生能説的清嗎?學生能有個具體的樣子嗎?沒有!“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語文學習的關鍵在於學生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於是林老師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來讀,來感受,來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就可以形象感悟,教師就不需再多費脣舌!教學珊瑚時,既感知文本,又跳出文本,讓學生閲讀相關的文字材料,學生看着讀着新的材料,對珊瑚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教學魚時,教師讓學生想想這麼多的魚可用什麼成語來概括,這樣藉助文本語言,又及時補充新的成語,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當然領悟的關鍵還要有賴於興趣。培養學生對文本的學習的興趣也是每一位教師所不可遺忘的。

三、進出書本適度。

進得書本,更要出得書本。林老師在教課中樹立了“大語文”的學科觀念。西沙羣島是一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但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説,更是個遙遠、模糊、神祕的地方。如何讓三年級的國小生能走進西沙羣島,與西沙羣島進行零距離的對話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將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延伸到他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開課時,林老師與學生對話:同學們喜歡旅遊嗎?你們都去過哪些地方呀?親切的談話將學生很自然地引入到了課文中。西沙羣島在哪裏?老師打開了中國地形圖,學生知道了中國的海防前哨究竟是什麼意思?再例如交流魚多的段落:讀書之後老師隨即出示填空讓學生積累優美語段,老師接着又出示了幾幅“怪魚”的圖片,學生用自己課下積累的好詞佳句描述真是趣味橫生。學生又交流了有關西沙羣島的相關資料。拓展,讓學生走進文本的同時又走出文本,獲得了感知。再到海島,教師也緊緊抓住這條線,用這樣的順序來貫穿課堂教學,所以大大降低了學生在理解條理方面的難度,便於更好的壓縮課堂不必要的時間,使課堂授課井然有序,學生學起來也得心應手。老師打開了中國地形圖,學生知道了中國的海防前哨究竟是什麼意思?再例如交流魚多的段落:讀書之後老師隨即出示填空讓學生積累優美語段,老師接着又出示了幾幅“怪魚”的圖片,學生用自己課下積累的好詞佳句描述真是趣味橫生。學生又交流了有關西沙羣島的相關資料。拓展,讓學生走進文本的同時又走出文本,獲得了感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33okk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