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太陽》評課稿[優選14篇]

《太陽》評課稿[優選1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並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太陽》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太陽》評課稿[優選14篇]

《太陽》評課稿 篇1

一、周老師的執教的《四個太陽》將字理識字貫穿始終。

我們一年級的閲讀課,識字是重點。漢字,不僅是一種語言符號,不僅是讀寫漢語言的工具,而且是中華民族積澱了幾千年的文化。所以,識字教學不僅在於教會學生會認會讀幾個字,更在於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洪老師努力通過字理教學,讓學生了解漢語言文字的來龍去脈,讓漢字學習成為一件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本節識字課中,洪老師重點抓住“甜”、“街”等字進行字理教學。如學習“甜”字,學生能從字面上理解“甜”是用舌頭去品嚐甜甜的味道。而教學“街道”時,先讓學生説説這個詞什麼意思?再聯繫生活説説我們大溪有哪些街道,再來通過字理識字的方法,解釋“街”,通過圖文結合,古今貫穿的方法,從字源出發,再去觀察現在的十字馬路,講述這個字的本義,再延伸着説説它現在的意思。

二、個性品讀,讀中感,讀中悟。

我們一年級的教學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本節課中,洪老師引導學生在個性品讀中感受、體悟。洪老師用了不同方法對一、二兩段進行朗讀指導。如第一自然段的朗讀教學,洪老師主要抓住“到處”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體悟到小畫家希望將清涼送到夏天每一個角落的美好願望,另外再重點抓住頓號和逗號等標點符號,教給孩子朗讀的技巧。在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感受我們中華的語言真神奇,一個小標點都能表達不同的感情。

《太陽》評課稿 篇2

今天由我來評吳老師的課,我感覺我只是像只蜜蜂,而吳老師的課堂就像是個花園,我不是來評課,而是來採蜜的。吳老師是位鑽勁很足、力求完美的老師,和她在一起研究課,總能聽到她充滿智慧的語言和巧妙的構思。聽完這節課,我想大家都能感受到吳老師豐厚的教學底藴。現在我們不少語文老師都説語文課越來越難上了,好多有識之士也大聲疾呼要“簡簡單單上語文,可是就連他們似乎也沒有把語文課上簡單。那我們為什麼會把簡單的事情反而搞複雜了呢?原因有一條,就是怕別人説沒有新意,沒有亮點。今天吳老師這節課,表面上看上去,也很平淡,也沒玩什麼花樣,但是簡單中求真,簡潔中求實,上得紮紮實實,亮點就藏在那一個個精心處理的環節中。下面我就把從吳老師課堂上採集到的花絮和大家一起共享:

第一:我認為吳老師突破文本的切入點抓得好

晚上的“太陽”這篇課文,篇幅比較長,處理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吳老師在處理這篇教材時,就抓住愛迪生説的兩句話作為切入點,引領全文的教學,使煩瑣的內容一下子就變得簡潔清晰,從這個切入點進去,我們可以看見整個課堂的教學流程很順暢,重點難點的突破也很到位,讓教者、學者、聽者都能感受到兩個字“輕鬆”。可見吳老師對教材吃得很透,鑽研得很深。從吳老師的這堂課中,我深深感到,只有認真鑽研教材,在深入上下功夫,淺出上做文章,準確地把握教材,藝術地處理教材,善於運用教材中最有價值的地方,合理裁剪,才能體現語文教學的一種簡約。

第二、我認為吳老師在這堂課中情感體驗的激發點抓得準

吳老師抓住“急“和“愛”兩個字做全文的情感點,在讀中感悟,在説中體會,我感覺做得非常好。讓學生感受到急,吳老師在課堂上和學生有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吳老師問:這段話中,哪句話最牽動你的心?一個學生讀了第二句。吳老師就問他:你心裏感受到什麼?可那個學生一下子沒有答出來,冷場在那裏,這時吳老師沒有請他坐下,而是鼓勵他説:你可以再讀一遍,相信你能感受出來。那個學生又讀了一遍,這一次這個學生答出來了,吳老師又説:我覺得你讀得還不夠急,你再讀一遍,那個學生又讀了一遍,讀得比剛才進步多了。就是這個細節的處理,讓學生在讀中真正感受到了急,而不是老師強加給他的那種感受。語文教學所謂的亮點,其實首先就是讀,張田若先生説: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有感情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就體會出來了。吳老師這節課中,就很注重圍繞一個急字、一個愛字,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和課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

第三、我認為吳老師在這堂課中語言表達的訓練點抓得實

吳老師的課堂上很注重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這節課上,吳老師的兩個故意和兩個對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故意是把課題上的雙引號故意漏掉,讓學生去發現,創設一個良好的説話機會,還有一個故意是把句中的幾個關鍵詞漏掉,讓學生體會到這幾個詞語的重要性,即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又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創設了説話機會。兩個對比,一個對比是手術前後人物表現的對比,吳老師出示插圖,創設一個説話的情境:手術前醫生怎麼樣,媽媽怎麼樣,爸爸怎麼樣,愛迪生怎麼樣?現在手術成功了,醫生會怎麼樣,媽媽會怎麼樣,爸爸會怎麼樣,並出示一個簡單的提示句式,在這個對比中,學生前後聯繫,情感被很好地激發了出來。還有一個對比是開頭和結尾的一個照應對比,開始教學的.時候問,這是一個怎樣的晚上,全文結束了。老師又問:剛剛上課時,同學們説了這是一個風雪交加油燈很暗的晚上,是一個媽媽突然生病,急需手術的晚上,是學完了課文,再想想,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晚上?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地被調動,也再一次的被故事所感動。聽完吳老師的課,我想起一個特級老師説的話:生活有真愛,細節有真情,語言有温度,字詞知温暖。吳老師的課,在很多細節的處理中,都能讓人感受到了語言的温度,字詞的温暖。

《太陽》評課稿 篇3

聽了常老師的《太陽與影子》,收穫頗多:常老師在上課之前,根據課程內容,帶領學生實地觀察影子與太陽之間的關係,然後在課堂上讓學生彙報觀察結果,再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驗證課前的發現,這樣做體現了科學課的教學理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平常也見過影子,但影子與太陽之間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學生並不能做到張口就來,説得正確,通過精心的課前準備再加上課堂上的實驗,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輕而易舉地把教學重難點突破了。由此可見,課前準備對科學課教學是尤為重要的。

從這節課中我們可以看出常老師課前是做了精心的準備的,無論從材料和課件以及學生知識聯繫都準備的非常充分,這就為這節課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常老師的'教學環節設計合理,各個環節之間銜接過度流暢自然。首先,以手影遊戲導入,引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然後自然而然地引導學生探究影子形成的條件,接着又把學生引入生活中對太陽形成的影子的認識,讓學生談感受,從而把引入下一個環節,“探究太陽和影子的關係”,在做模擬實驗之前,教師不是簡單的把實驗方案告訴學生,而是利用材料引導學生把實驗方案交流得出,然後根據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整個教學過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及科學教學要求,課堂學習氣氛濃厚,探究活動開展充分,所以説是一節非常成功的科學課。

當然,如果在語言的精細程度上進一步進行雕琢,更好的駕馭課堂,就更不失為一節精彩的科學課了。

《太陽》評課稿 篇4

聽吳老師的《太陽是大家的》一課,留給我一種柔美。吳老師那甜甜的笑臉,柔柔的聲音,整堂課都在“太陽”的照耀中與孩子們一起快樂着。“太陽是大家的”,“太陽帶給大家快樂”是整堂課留給我的聲音。另外課堂上還突出了: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課堂中多媒體課件的補充既創設了一種快樂的學習氛圍,又給詩歌內容的理解,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課題揭示時就出現了一張可愛的太陽的笑臉,一開始就給課堂創設了快樂的情境,教室裏有一種暖暖的感覺。詩歌的第一小節的學習中,展現了太陽落山時美麗的景色,讓學生形象地理解了“西邊天上的朵朵白雲,變成了紅彤(tōng)彤的晚霞”在老師示範朗讀後引導學生:我在朗讀的時候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副畫,誰看到了?讓學生想象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了。在引導學生依照第二段————太陽還做了哪些好事,寫話時,又展示了生活中許多美麗的圖片,一下子打開了學生思維的廣度,使學生在想象寫話中有了更多的直觀形象體驗。

二、抓住詩歌語言特色,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詩歌第二段以擬人的手法表達了太陽做的好事,在重點段第二段的學習中,吳老師在引導孩子們感受太陽的無私和為大家帶來的快樂和温暖時,在誦讀、體會之餘,還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抓住了關鍵詞,如“灑、拔、看、陪、”等,想象説話來深入理解太陽的無私。並及時地抓住時機,及時填補課文的留白處,讓學生進行想象寫話的訓練,此時的孩子是情動而詞發了,從學生的筆端,自然地流淌出了太陽為人們為地球上的`一切所做的好事。

吳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內容的前提下,從語言形式的角度去開發、利用我們的教材資源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三、精心設計課堂作業,講練結合,學以致用。

吳老師在課堂中精心安排了兩次書面作業,每次作業都是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第一次是在學習了課文第二節時了要求學生完成這樣的作業“她把金光往鮮花上()地灑,她好像在説:‘()’。”這樣的練習既是理解的延伸,又是情感朗讀的指導,同時又使課文內容具體形象化。第二次作業在課文的省略號處,“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她(),她(),她()”這樣的作業設計與文本緊密結合,既是理解,又是提升,同時又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情景,學會關心生活,發現生活。

我覺得我們對教材的理解還需深入,課文講“太陽是大家的”,在整堂課的教學中,吳老師僅僅詮釋為“太陽不僅僅是屬於我們的,也是屬於別的國家的,所以説太陽是大家的”。我認為,還應該從太陽在一天中做的許多好事,她還要趁大家睡覺的時候,走向另外的國家,還應該體會“太陽是無私的”這樣才更全面。

《太陽》評課稿 篇5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聽了沈老師的一節關於《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課,受益頗多。我個人認為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教學過程合理流暢,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課一開始,沈老師通過PPT展示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從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然後利用課件出示本節課的框架圖,從整體上帶領學生掌括要學習的所有知識點與句型,做到“心裏有數”,這樣利於“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二、教學思路清晰明瞭,教學內容步步為營。

整個一節課,共設置了四個教學內容,內容鏈接上有序、緊實而無雜亂,顯示了教師較為紮實的“基功”,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語法與句型。在這個環節上,沈老師採用了多種教學手段,如課件展示、學生會話等,學生表現較為突出,自我表現能力較強,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利於師生間的互動。

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合理

教師總體上課件製作尚可,應用的較為熟練。互動環節設計讓學生都有操練、表現機會。並最後每個知識點進行了總結,有個合理的歸納,利於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總之,教師個人的教學基本功紮實,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很強,所用的課堂用語簡潔、準確、清晰、規範,製作的課件生動、形象,對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提一點個人建議:

課件需要深加工、打磨;課堂氣氛也沒有得到很好的調動;師生互動效果不是很好,應加強小組討論,充分調動小組間及小組內部的競爭,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度,這樣有助於課堂的生動性和有效性。

《太陽》評課稿 篇6

何老師執教的《太陽出來喜洋洋》這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一、課堂結構緊密協調。從發聲練習到創造性處理歌曲體現了整─分─整這樣一個完整的教學結構,其中,教學環節環環相扣,活動目的清晰明確,環環都能落實。

二、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教學過程實質上是由許多個教學活動組織起來的,各活動之間一般是並列關係或遞進關係。本課教學設計十分注重循序漸進,儘量使學生在每個活動中都有收穫,並且不斷地逼近本課的全面目標。如歌曲處理,先進行思想性挖掘,然後用這種思想情感來指導對歌曲的藝術性處理,最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造性處理。在這樣一個歌曲的處理過程中,學生的'體驗不斷增強,學生的認知趨於和諧的發展。

三、學法指導及時到位。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為了學生的學而教,最終是為了不教而教,因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很有必要的。本課中,何老師的善導給我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如:手勢指揮到位;活動前都有明確、具體的要求,突破難點有好的措施;學生每次活動後有恰如其份的評價和點拔,都體現了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可以説,點在學生困難時,導在學生需要處,就是教學中的一種藝術。

《太陽》評課稿 篇7

週三下午第一節課,聽了雷xx老師執教的《四個太陽》,《四個太陽》是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18課的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主題來編排,《四個太陽》這篇課文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

雷老師執教的這節《四個太陽》,符合低年級閲讀教學的特點,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這節課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老師在導入新課時,一曲富有童趣且孩子們相當熟悉的兒歌《種太陽》把孩子們帶入了美妙的音樂世界,激發了他們高漲的學習興趣,老師的問題:歌曲裏的小朋友種的是什麼?既引出了課題又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2、注重課堂與生活相結合。生活處處皆語文,帶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這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途徑。在朗讀感悟的幾個環節,老師都注重與生活聯繫,如學習第三段時,老師給學生留了一個空間,讓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通過視頻中播放的“白雪皚皚,北風呼嘯”的.情境,感受冬天的寒冷,體會在冬日裏紅紅的太陽給人們送去了温暖,以此體悟小作者美好的心靈和濃濃的愛心。

3、雷老師把課文開發得很準,藉助課文的四種不同顏色的太陽,展示的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給孩子強烈的視覺衝擊——變成真真切切的感受。老師引領學生畫一個自己心中的太陽,並説説表達什麼願望,使學生更進一步昇華情感。

4、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教師貼出“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彩色的太陽”四張圖片,讓孩子們明白課文的主線條和大致輪廓,獲得整體上的印象,在視覺上獲得美的享受。

假如這節課能注意下面幾點,也許會更完美些:

1、新課標指出:低年級的孩子要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既然處在初學學習階段,那麼本文的教學重點就是指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老師要是能下到講台與同學更近距離接觸可能會更好一些。

2、學習夏天那一段時,不要僅僅停留在對春天欣賞的感性層次上,還可以讓學生用學過的詞語來讚美夏天,體會大樹在炎炎夏熱下的怡然自得,人們在樹下歇息的涼爽,能使學生更近一步瞭解涼爽的意思,進一步體會對生活的熱愛。

《太陽》評課稿 篇8

《四個太陽》是一年級下冊的第18篇課文,主要講了小畫家畫了四個太陽,送給四個季節,表達美好的心願。史老師在教學時緊抓課文重難點,切實抓住識字進行多次訓練。下面我表達我的幾點感悟。

優點1:識字有辦法,訓練有實效,以生為主。

在識字時,先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生字寶寶多讀幾遍。在真正認讀生字講辦法的時候,不是教師一味的講解,而是調動全班的智慧,通過表揚、鼓勵的辦法,前13位同學最幸運,激起學生的`奮鬥欲,並且學生識字的辦法既簡單又有效,達到了短時間識字量多的效果。加一加、減一減、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換一換等,充分運用了教參的提點,正確把握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水平,而不是我,過分拔高,學生達不到任何識字的方法提點。所以一節課下來,我很累,感覺自己講好了,學生聽懂了,可是再問再答還是有困難。

“街”字的講解十分好,行字中間有兩個土,發現的十分巧妙。並且聯繫生活,步行街,街道上的街道名字等,十分巧妙。“甜”字的講解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甘蔗,講解甘蔗,順便讓生説記憶的好辦法:舌頭舔甘蔗甜,學生在老師的步步引導下,説的真好。

遊戲眾多,樣式多樣,次次都有亮點。

優點2:課文剖析方法多,換詞、重點強調、想象説話,多方面訓練説話。

教師在講解四個太陽時,不僅將自己精心製作的太陽貼在了黑板上,而且讓生主動説話,你喜歡什麼樣的太陽?抓住“街道”進行拼音強調,由於本地的孩子接、間不分,所以這是個難點。在講到清涼時,重點強調這個詞語,而且讓學生給清涼換個詞,表達相同的意思。進而延伸到炎熱的夏天,你站在太陽底下,你的感覺又是什麼呢?之後引出把綠綠的太陽送給夏天,強調夏天需要綠綠的太陽。讓生通過圖片説話,果園裏都果子熟了,鍛鍊學生説完整的話。

優點3:讀的方式多樣,課件精美,板書細緻有重點。

不僅讓四個小朋友讀課文,而且一句一句讀,齊讀,指名讀,教師敍述再讀,學生再齊讀。

建議:

1、臉字左面是月字旁,跟身體有關。右面的人是頭髮,橫代表眉毛,兩點和一撇是眼睛和鼻子,最後一橫是嘴巴。這樣學生會記憶的更加清晰。

2、訓練太多,識字時間耗費過長,以至於後面的課文講解囫圇吞棗,時間比較緊。

《太陽》評課稿 篇9

《我的太陽》是上海書畫版第一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從備課、教具的準備以及精彩的多媒體課件來看,李老師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讓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中的太陽”,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創造出自己的作品,整堂課可以説上的非常成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一、課堂導入

李老師以一個關於“太陽”的謎語導入課題,通過讓小朋友們猜謎這個活動,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分析與探究

1、揭示課題後,老師提出:“為什麼説太陽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説説自己與太陽的故事,不僅鍛鍊了一年級小朋友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通過交流,使學生知道故事裏的太陽和人類一樣也有“喜、怒、哀、樂”,為下面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2、接着,老師又提出“你們怎麼畫太陽?”並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讓他們先思考,後製作,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3、然後,老師播放了大量的多媒體課件,讓學生欣賞各種造型的太陽:擬人的太陽、四季的太陽、具有各自興趣傾向的太陽等等,在豐富學生視覺的基礎上,啟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突破了原有太陽的概念,再通過不同的表現方法(點、線、面),這樣每個學生都能想象設計出“獨特的太陽造型”,創作出來的每副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4、最後,老師提出學生可以用畫、撕、剪、折、貼等各種方法制作太陽,這樣學生不受約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制作,更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激發了他們馬上動手製作的熱情。

三、展評:

通過評一評“哪副畫最棒”,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成功的樂趣,更使他們在展評中學會互相學習,互相借鑑。

總的來説,李老師上課時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她的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獨特,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創新的好課,是一堂在新課程背景下洋溢着現代教育氣息的好課,是一堂讓人感覺耳目一新的好課,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方法,我要將這些好的方法運用到自己以後的教學中,使自己的課也能上的更加精彩!

《太陽》評課稿 篇10

《太陽是大家的》是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一篇兒童詩。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而第二小節是寫了她在一天中所做的好事。本單元是圍繞着“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信任”組織教材的,本文教學重點是培養孩子熱愛和平的情感,感受陽光對世界人們帶來的美好。

聽崔老師上的《太陽是大家的》一文中的第二小節的10分鐘微格教學,深感崔教師教學基本功的紮實。她不但教學經驗充足,還與時俱進,新的教學理念與創新意識在她身上都能充分體現出來。她教態大方、親切、富有親和力。在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處理上及教材的'駕馭能力都較好,板書設計有特色,能突出重點。

這節10分鐘微格課比較突出的地方有

1、充分準備,突出教學重難點。如對“灑”“拔”等擬人化的動詞的理解,崔老師就是通過做動作,想像體會等形式進行啟發,使學生感受到用詞的準確。

2、非常注重德育滲透,讓學生在感受到太陽帶給我們的愛的同時,熱愛太陽,熱愛和平,感恩太陽

3、能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

4、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提升。

5、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拓展,去創造。啟發學生自由創作,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説出更精煉的詩句,崔老師讓學生當小詩人的形式,讓學生有一種成功的喜悦,更加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

《太陽》評課稿 篇11

以“説一説你知道的有關太陽的故事和知識”以及“植物的哪些結構和太陽有關?”作為本節課的切入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體現了王老師對學生科學素養的關注。然後通過一段介紹太陽的視頻,帶給學生相當直觀的視聽材料,讓學生對太陽的認識有個全新的認識。既而讓學生通過結合書本對太陽的概況做一簡要的梳理,並計算陽光抵達地球所需要的時間,這個過程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同時也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情感薰陶結合起來,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分析太陽的大氣結構的時候,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太陽的實際結構和我們平時所見的不同,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在講述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的時候,尤其是太陽黑子數量變化圖象的分析,王老師特別注重對學生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對圖象中相關信息的獲取,讓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是11年,為什麼是11年?)。應該説,這樣的指導對學生的後續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本節課的小結部分可以説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採用問題“假如你是太陽,你將如何介紹你自己?”,一石激起千層浪,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向大家介紹太陽的過程中,不僅自然而然地把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做了一個很好的回顧,而且也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整堂課的教學構過程中,還非常注重學生比較思想的應用,從介紹太陽概況時,比較太陽和地球的直徑和體積大小,到分析太陽活動在太陽大氣層各層次的分佈等,都藉助一定的表格進行了梳理和類比。讓學生通過對比,對太陽的基本特點、活動類型等知識內容有個全面的把握,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當然,課在有些方面也還有待改進。如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全體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後應該及時地給予積極的評價,在課堂教學語言上也表現得比較隨意等。

《太陽》評課稿 篇12

聽黃老師上的《太陽是大家的》一文,通過整堂課的教學看出教師的基本功紮實,教態大方、親切、富有親和力。在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處理上及教材的駕馭能力,都較好,板書設計有特色,這節課主要優點是:

一、充分準備,突出重難點

教師課前精心備課,不僅準備了音樂和文相關的資料、圖片。,從聽覺、視覺、感官上吸引了孩子,調動了孩子的各種感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如:課前一首歡快的〈七色光〉歌曲的引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太陽帶給我們的幸福生活。課中,老師收集了許多戰爭給兒童帶來傷害,痛苦的照片,讓學生在對比中感受我們生活的美好。

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主動學習的習慣

教育家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要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學生自己提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對於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習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是幫助學生隨機解決一些比較獨立的單獨的問題,並引導學生比較篩選,使問題集中到與課文主要內容有密切相關的一,兩個問題上,如:太陽為我們人類做了哪些好事?為什麼説太陽是大家的?這些問題是文章的靈魂,在讀悟中促使學生理解。這樣,既突出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三、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提升

這首優美的小詩,只有在反覆誦讀中才能理解其藴含的思想情感。課上,老師採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指名讀,小組讀,範讀等等。每次讀都是有目的的指導,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理解去讀,並説説讀後的感受,尤其是第三小節的,蹦蹦跳跳的歎號,搖頭晃腦的問號,使文章增添了情趣,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逐步學會了思考,學會了讀書,體悟感情,實現了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的提升。

四、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拓展,去創造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是很有潛力的,這就看老師怎樣去發現,引導。黃老師善於利用文本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拓展,如:第二小節中的“……”的拓展訓練,老師設計得很有梯度,先是老師範説,接着大屏打出句子讓學生試填寫,最後放手讓學生去拓展説,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説得非常好。課後老師出示世界兒童手拿和平鴿的圖片,讓學生説説,你想對世界兒童説些什麼?使學生在熟讀,理解的基礎上,使自己的情感再一次提升,學生們説(和平、友誼、快樂、温暖)並相機板書,再板書的過程中使課文的重難點在老師的引導下得以突破。

《太陽》評課稿 篇13

《四個太陽》這篇課文閃爍着智慧的光芒。作者憑藉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願。

陳老師執教的《四個太陽》,符合低年級閲讀教學的特點,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這節課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猜謎語,激趣導入。上課伊始,老師以學生喜歡的猜謎語引入課文,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既引出了課題又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2、注重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它要求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探索識字方法、拓寬識字途徑、提高識字效率。在這方面,我也認為陳老師做得非常好。先是帶拼音的生字、再去掉拼音,通過齊讀、個別讀等多種形式進行認讀。讓學生根據每個漢字特點,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識記漢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真正喜歡識字,感受識字樂趣。同時當學生識記有困難時,陳老師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如,通過編口訣和編故事幫助學生記住了“街”(行字在兩旁,兩土中間站)之後,又從生字然後又過度到詞語。由易而難,比較有層次。

3、品詞品句,走進文本。

課堂上,陳老師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中的作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出語文味來。如,在理解“掛”一字時,老師充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上動作演示,在瞭解了字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理解了字義。接着圖片出示,抓關鍵詞“清涼”、“到處”感受世間因為有了綠綠的太陽後,萬物所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再來進行感情朗讀,當學生有了文本的、生活的、自然的體驗後,讓學生帶着情感再次走進文本,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説,這個環節,學生經歷了感知、感悟、體驗表達的`過程。一環扣一環,螺旋上升,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這樣學生廣開思路,發表對自己的獨特感悟,從開始的“走近文本”,到現在的“走進文本”(與文本作者的心靈碰撞),真正與文本進行了個性對話。

4、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教師貼出“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紅紅的太陽、彩色的太陽”四張圖片,讓孩子們明白課文的主線條和大致輪廓,獲得整體上的印象,在視覺上獲得美的享受。

《太陽》評課稿 篇14

這個星期二聽了唐老師高三(3)班第二輪複習課《正午太陽高度》,讓我在當中學習到許多知識技巧,由此引發了關於課堂教學上的各種感悟。

1、注重總結規律,構建知識體系。

作為高三的第二輪複習,並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重複強化,而是注重總結規律,從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實例上,分析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規律: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靠近我增大,遠離我變小,最近最大,最遠最小。用通俗的語言清楚的闡述了重要的規律,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2、重視拓展引伸,提高學生的能力

本節課歸納出正午太陽高度的分佈和變化的規律後,為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唐教師又給出了某時刻太陽高度的分佈圖,同時還討論了日影的變化過程,日出日落的方位,還有太陽的視運動過程,幫助學生舉一反三,提高學習能力。

3、關注地理教學技術,增加教學效果

現在的地理教師,尤其是中青年教師,普遍具有多媒體教學能力,普遍具有信息技術能力。擴充了地理資源,使高中地理教學的空間大大拓展,也使地理事實的空間性、時間性比以往得到了更好的.展示,使地理思維的綜合性、比較性得到了有力的表現。

4、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課堂,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課堂,還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陣地。在這堂課上可以窺見唐老師平時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多麼重視。例如在讀圖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幫助指導學生提取有效信息。

就這堂課而言,我還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1、要傾聽學生提出的問題,注重學生的課堂反饋,提高課堂的應變技巧。

2、要注意多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能為了課堂教學進度而減少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

總的來説,唐深深這節課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教學內容是否符合考綱要求,課堂教學的有效。在45分鐘裏面,教學容量適當、順利完成預定目標;學生的集體反映,思維積極、氣氛活躍。是一堂成功的課。

標籤: 評課 優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66npv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