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評課稿,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節教師的教學工作,瞭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造性,及時修正、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亡羊補牢》的評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1

黃老師上的《亡羊補牢》,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一則。這節課上得很成功,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並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寓言的寓意。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亮點:

亮點一:黃老師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製作了多媒體課件,與課文的體裁《寓言故事》相符,讓學生學起來倍感興趣。

亮點二:黃老師着重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懂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分別設計了以下問題:“那個養羊人丟失了第一隻羊後,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結果怎樣?”“養羊人丟失了第一隻羊後,為什麼還會丟失第二隻呢?”“第二次丟羊後,養羊人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等等。這樣,學生通過一層一層深入的思考,對課文的內容有較深入的理解。

亮點三:黃老師還重視朗讀的訓練。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有很大幫助。她採用形式多樣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範讀、表演讀、男女生讀和引讀等。多層次讓學生領會當事人的情緒變化,讀出不同的語感。如:讓學生讀出着急、後悔、滿不在乎等。

亮點四:學習寓言的目的是讓學生明白當中的道理。教者通過反覆分析課文中的養羊人的言行,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發現了錯誤,就要及時改正,這樣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還注意拓展學生的思維,聯繫實際生活的事例,讓學生説説:“你會怎樣説?”其中一例:張叔叔有兩個兒子,一個勤奮好學,刻苦學習,另一個卻迷上了遊戲機。“你會怎樣勸説張叔叔呢?”通過訓練,讓學生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這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提問的面不夠廣,着重於幾個優生的提問,要照顧中下生,要體現面向全體的原則。

2、在識字教學時,只是簡單請“小老師”書寫漢字的筆順,要注意指導學生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特別是低中年級,應用田字格書寫給學生看一看就更好了。

3、學生在聯繫實際理解寓意時,談得較膚淺,老師沒做昇華和小結。

4、在時間安排上,要注意適當調控,不要前鬆後緊,使後面的內容顯得過於草率,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就更好了。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2

總的來看,本説課的教學過程目標明確,教學過程逐一的把這三個教學目標完成。

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層遞進。學習方法運用恰切。對於學情分析,不很具體,不夠清楚,尤其是學生的整個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不夠明確。同時,關於教學內容在知識體系和能力體系中的作用,體現不夠。

教學內容比較具體、全面,並且有針對性,學習內容明確,能夠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從學科的本質特點和課文特點選擇教學內容。如此選擇,能夠充分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並能夠將教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好。

對於學科內容的結構系統把握的也比較好,在本單元的教學體系中體現了“用一個具體的事情來説明一個道理”統一主題的特點。

教學過程只是講明瞭寓言故事的道理和個別字的讀音及多種含義,沒有呈現知識體系但在能力體系上有所體現,在體系中發揮了作用。

沒有形成多義字的知識鏈條,容易導致課文學習變得孤立,對於以後多義字的學習,學生不能有效鏈接。

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符合學生髮展的實際需要。

對於學生的知識基礎,關注了課文理解能力層面,對此做了較具體的分析和預設,但其它語文方面的知識基礎,涉及較少。

對於生活經驗方面,分析與預設較概括。

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了層次性,有恰當的行為動詞。

知識與技能目標表述清晰,過程與方法目標具有可操作性,情感、態度、價值觀整合恰當。

例如,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寫到:用點撥法和情景法層層遞進,使學生一步步理解故事的含義,體會寓言的寓意聽者可以很容易進入教學中。

教學內容能夠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本篇課文的“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可以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

擁有“對學生存在的認知障礙和學生的差異”兩方面的分析與預設。

在學生差異方面的分析與預設,是這樣介紹的:閲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接受比較快,對於課堂上的問題,經點撥完成較好;而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會在理解“亡”、“牢”上出現問題,需要較多關注。而在教學目標中,有這樣一點:用“先解釋疑字,再理解課文的方式鞏固理解。很明顯,教師在上面的分析中,只關注了學生理解課文一方面,對於練習“説”的過程中學生差異與預設沒有談到,不夠具體。

教師對於課文重點選擇正確、恰當;教學支架實在,但教學方法沒有體現多樣性。

對於難點的選擇,教師不僅關注並解決了學生對寓言的理解,而且對寓言的外延以及寓言和生活實際聯繫起來。

突破重點有實在的方法,學生自己説故事,自己表演故事,使教學重點凸顯,且課堂效果好。

針對教師自己提出的難點,有化解的方法,而且方式多樣,例如:同桌互議、集體交流。

本課的。教學過程層次性清晰、有梯度、體現了漸進性。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中,最突出的是環節設計時間分配合理,同時層次性突出。教師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初讀課文,再提出問題精讀課文,緊接着同桌互議、集體交流表演課文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層次明顯。

活動之間銜接緊密,過渡自然,邏輯比較清晰,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教學流程中的重點活動,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在本課重點活動中,教師採用了出示投影,學生互動的方式一步一步理解課文。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參與。

重點活動時間充分。教師對於活動時間是這樣安排得:

談話激趣、理解題意、初讀課文——約10分鐘,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精讀課文——約20分鐘,用自讀自悟,讀悟結合方法深入理解課文。

體會寓意、總結全文、拓展補充——約10分鐘,體會寓意,聯繫生活實際。

可以看出,在重點活動“理解課文”過程中,佔用了二分之一的時間,這樣可以確保重點活動中學生有實實在在的學習過程和思考時間。

活動方式沒有針對性,只是讓大部分學生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通過互議交流深入理解課文,通過表演加深理解。

學生的學習方式,有“讀讀寓言”、“説説故事”、“演演故事”、“想想實際生活”這幾種方式。

教學資源選擇了課件播放“亡羊補牢”故事的投影,對理解課文有輔助作用,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比較適宜。但是要考慮圖片出示的時機,否則會導致學習時影響學生的想象力的發揮。

圖片的出示會對學生理解課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對學生所運用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沒有聯繫。

沒有測定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方法;有學生對課文外延的訪談;有對學生學習活動的形成性評價;對於課文的理解程度,有相應的檢測方式。

評價方法比較具體。

學生的仿説和作業都是圍繞教學內容設計的,有説有寫。這樣的設計,可以檢測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擁有可操作性。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3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説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麼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教學這則寓言時,我採取的教學思路是:

一、激趣導入。

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回憶學過那些寓言故事,這些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然後教師小結:寓言即通過假託的故事或擬人物的方法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接着揭示課題,亡羊補牢。在揭示課題後引導學生質疑,我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篩選,並板書有價值的問題。如,“亡”“牢”什麼意思?“亡羊補牢”什麼意思?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寓言説明一個什麼道理?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圈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通過查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邊讀書邊看圖,思考,你讀懂了什麼?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認讀,在此要強調多音字,輕聲。

(2)指導書寫“隆”“叼”。

(3)彙報讀懂的問題。學生通過自學知道了“亡”“牢” “亡羊補牢”的意思,等問題。

三、再讀課文,感知大意。

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精讀課文,體會寓意。

抓住“養羊人街坊是如何勸他的?他是如何反應的?”“第二次丟羊時,他又有什麼反應,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這幾個問題展開,進行朗讀,感悟,老師進行恰當的板書。在此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五、聯繫實際,談體會。

讓學生結合實際談談感受。

這是我在校內的一節公開課,這節課不是很成功,原因在於,對生字詞語的掌握上,我過於詳細,在進入課文時,沒有找到突破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致使一些同學,對本課所藴含的寓意,沒有體會清楚,本課重難點沒有得到突破,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吸取教訓,多積累經驗,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亡羊補牢》的評課稿4

一、目標意識強。

在課堂導入以後,江老師就出示了學習寓言故事的三個要求:

(1)會讀故事;

(2)會懂道理;

(3)會講故事。

在講故事這個環節,江老師提出了兩個要求:

(1)原文複述;

(2)用一、二句話來説。這樣的設計,這樣的事先告知,不僅是教師自己,也使學生對本堂課要學習些什麼,要達成些什麼任務心中有數,目標明確,為高效地學習本課做好了準備。

二、體現“授人以漁”。

如一開始出示的三個讀寓言的要求,是在學習《揠苗助長》這則寓言故事的時候提出來的,此處出現,既是學法的遷移,也是對前面所學方法的鞏固和運用,有利於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寓言的能力。其次是對概括故事內容的指導,一開始,學生説不簡潔,教師在讓學生評的基礎上,通過出示關鍵詞,引導學生抓主幹去枝葉地説,使學生一個比一個説得簡潔,從而初步明白了用一、兩句話説故事內容的時候要捨得“砍”。

三、凸顯訓練意識。

江老師在讓學生體會養羊人後悔心理的時候,抓住“不該不”一詞讓學生進行換詞,當學生換成“應該”一詞以後,又讓學生把換好的句子和原句進行比較,體會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適。這一訓練點的抓取,使學生初步感知了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達意思上的區別,既進行了句式對比訓練,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意思的理解。

四、體現設計的巧妙。

課中對“亡羊補牢”一詞的教學,無論是從出現的時間,還是從出現的方式,都體現了江老師預設的精彩。在學生明白了這則寓言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後,江老師提出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整個故事。而此時當學生説出“亡羊補牢”一詞時,不僅“亡”和“牢”的意思學生易於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個成語的意思不只是指向於字面,而且指向於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教師再用具體的事例進行跟進,使學生的理解更加靈活,從而體現訓練的層次性,學生理解的深入性。

五、呈現高效的課堂。

源於江老師預設的巧妙,加上本課中強烈的目標意識,使整個課堂不枝不蔓,如生字教學,更是在學生易錯之處進行點撥:“圈”讀準字音,“叼”記憶字形,“窟窿”指導書寫。一堂課下來,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也使學生在課堂中有了更大限度的提升,且這種提升有基礎知識的,有學習能力的,還有認識水平的。所以説,這是一個高效的課堂。

六、商榷之處:

整堂課聽下來,一是感覺個別問題的預設指向性還不夠到位。如在區分雙重否定句和一般陳述句在表達效果上的異同時問:“哪一句放在課文中最合適,為什麼?”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以前沒有進行過這種句式的`對比訓練,所以面對這樣一個相對寬泛的問題,不知道從哪個方向來回答。因為,這個比較是在讓學生圈出養羊人後悔的詞語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我覺得問題可改為“哪一句更能表達養羊人心中的後悔,為什麼?”進而抓住兩個“不”,從語氣的角度來感受養羊人的後悔,感悟雙重否定句的作用。二是感覺把“亡羊補牢”一詞的教學提到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後,然後再根據“亡羊補牢”一詞的教學來讓學生説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學生思考時站的視角可能會更全面,不至於根據故事的一個點來悟道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71kk1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