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4篇[優選]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4篇[優選]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1

《千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會正確數千以內的數,理解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制的關係,藉助計數器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瞭解數的組成。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4篇[優選]

首先,徐老師以北京體育館圖片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讓他們猜猜這個場館大約有多少人,大家發現這些數都比我們以前學過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內數的認識。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確,好的開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我認為在這個教學設計上的激趣引入,過度自然、流暢,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同學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受。接下來的任務是認識計數單位“千”、數位“千位”,數、讀、寫千以內的數以及説出數的組成。

徐老師出示了小正方體,在已經知道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的基礎上,得出還可以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數比較大的數要簡單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間的進制關係,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我們要面向全體,給學生數數的過程,不僅讓學生動耳,動眼,而且還要動手、自己想、自己説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動參與學習,從中獲得體驗,理解數學知識。通過小組內數小棒,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數這個環節,我們既感到了一種融洽的師生關係,同時也鞏固了我們對千以內數的認識。

在讀數、寫數教學時,徐老師訓練學生説的比較到位,從摘蘋果這個環節中,我們就能感覺到,學生學得比較紮實。

不足之處:

1要在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教學中應不急於走教案,還應充分注意課堂的生成。

2低年級除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要適當地使用評價性的語言。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2

《千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百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圍繞2個核心任務,凸顯重點 突破難點。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人文結合,興趣十足

有人説數學課是理性的,數學味十足的。李老師通過“千字文”引入,使數學課有了“韻味”,孩子們在千字文中,學習“計數單位間”的進率。同時引用“三字經”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學生,在我們古代很久以前就有這樣計數方式。引發學生陣陣感慨,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二、數行結合,突破難點

在學生認識了計數單位之後,李老師講“千字文”通過多媒體轉換成“小正方形”,直觀的呈現,讓學生一目瞭然。在課堂中,通過文字與小正方的轉換,學生突破“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10個百是千”。

三、活動導學,有效課堂

本節課的亮點就是安排了2個核心活動,整節課都是圍繞着這2個活動進行教學。數千字文和撥珠子數為導學,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藉助千字文讓學生數一數到底有多少個字。一個一個地數數,10個10個的數,再到100個100個數喚起學生對已有經驗的回憶,也讓學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認識。通過撥珠子活動,突破教學難點兩個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在活動落實操作中,活動一學生比較順利,利用已有認知快速數出文字正確數量。在活動二中學生在撥珠子的時候,通過邊撥邊數,突破“拐角數”這個難點。同時李老師不僅關注有優生的發展,同時非常注重後20%的學生,在小組活動中,“以多幫一”的形式,打破了“優生髮言、差生無言”的局面,真正呈現了“有效課堂”

四、實際結合、培養數感

數學中十大核心素養“數感”是我們課中最易遺忘的實物。本節課,李老師通過2個猜想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學生的數感得到了培養。先出示100顆黃豆的瓶子,讓學生在這個基礎上,猜想1000顆黃豆有多高,比劃之後,李老師再拿裝有1000顆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實際作證。接着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所以讓學生猜猜生活的數,比如:多媒體座位、操場可站的人數等。這個都是學生熟悉的,所以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課堂結束時,學生還意猶未盡。我想這就是一節好課。

以“活動”促學,這是現在數學課的流行趨勢,李老師不僅跟上趨勢,也能抓住“趨勢”的“利弊”,在後20%學生方面,加強關注,真正呈現有效課堂。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3

數的認識是國小階段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千以內數的認識是學生在學習了百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是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經歷數數的過程,會數正確千以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千,理解計數單位個、十、百、千之間的進率關係,助計數器認、讀、寫千以內的數,瞭解數的組成。整節課上李老師的安排很緊湊,上得很紮實,學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認為李老師的這節課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處理教材

雖然教材上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安排了2課時,但是“千、萬”這兩個新的計數單位是連在一起呈現的,有許多老師在第一課時會安排先認識這兩個計數單位第二課時再來進行各種練習。這樣的話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對大數的感性認識。而章老師安排認識先“千”,再認識“萬”,讓學生學得更輕鬆,更紮實。改造、重組後的學習材料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精心設計的課件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清晰地梳理數數過程。

課中李老師出示“千字文”,通過課件逐一出示:同桌數一數,有多少個字?然後追問是怎樣數的?要求每位學生能通過動口、觀察等活動來勾起對10個一是10、10個十是100的舊知的回憶,這樣既複習了舊知,又喚起對新知學習的`慾望,

“1個百、2個百、3個百……”的數數過程是正確把握和理解1000這個數的含義的關鍵。而一層層100個小方塊的慢慢地組合成了一個大的正方體,讓學生對1千這個數是怎麼得到的進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滲透了十進制數之間的進率,重點的落實到位。

三、巧妙的練習設計,重視生成資源

如從497往後數十個數,並從這十個數中選一個進行研究這個設計既解決了本課難點會讀拐彎處的數,又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內容的權力,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練習了在圖上圈數以及在計數器上撥數的技能。

四、重視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算方法的指導

李老師通過估計一篇文章的字數和一千顆黃豆杯裏有多高的實物操作,在指導估算方法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估計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大數的含義,讓學生體驗了認識大數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聽完這節課,我還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不夠,對學生不夠放手

在電腦屏幕上觀看千的組成並沒有讓學生真正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如果以這一環節之後安排一個實踐操作,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生興趣。

又如在撥計數器時能否讓每個學生都動起手來,這節課上計數器的實物只有李老師手上的教具,這個環節都是一個學生撥別的學生看,個別不看的學生老師也注意不到。我認為學生學具袋裏的小計數器不妨拿出來讓學生都撥一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滿十進一”,建立表象。

在學生展示第一次圈數出錯時,不妨讓其他學生來辯析,來糾正,而不是老師直接演示正確的圈法。

二、利用對比強調數值制

反饋圈圖和撥數練習時,師問:“從195一個一個地在計數器上撥數到204”“從995一個一個地在計數器上撥數到1000”。學生的回答會更加明確數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讓這一環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對時間的把握

有個別的地方的節奏比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頁雜亂的小正體後讓學生猜一猜具體有多少個時,學生應該能夠很快意識到是無法數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測的時間就過多了。要是學生能説的時候,老師就不用代替了,學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確的,老師就不用重複了,

綜上所述,這節課確實值得我學習,值得我思考,同時讓我在學習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千以內數的認識》評課稿4

在聽了李老師上的千以內數的認識這堂課後,我想對於這堂課的關鍵問題設計提幾點想法。

一節數學課,成敗與否,關鍵活動設計至關重要。在《千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節課中,我們對關鍵活動的設計、提煉、經過了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本節課兩次關鍵活動設計變動來看,設計逐漸清晰、簡約,體現了以下2個理念。

理念一、讓關鍵活動更具有文化味兒。朱樂平曾經説過:數學也是有文化的科學。教學中也應該讓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們把圓點圖這一素材換成千字文,進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這個傳統的素材,一行成10,一塊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認識1000的`好素材。不僅能讓孩子認識,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這個數學關鍵知識。還能讓孩子體會到古人早早就依據數字規律,設計版本千字文,體現中國數學文化的悠久歷史以及中國古人的聰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動的問題也發生了變化,由三個細碎的小問題變成了2個獨立到合作的活動,使課堂避免了一問一答的“牽扶”模式,讓孩子們自己動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讓關鍵活動指向學生的學習疑難處,重視數學活動積累。在第一次活動設計當中,只有動筆活動。磨課後,我們都覺得數學課應當要重視數學活動的積累,應當創設條件讓孩子進行動手體驗。所以針對課前調查中,學生拐點數特別難這一學情,設計了活動2中,讓孩子們在計數器上邊撥邊數,你撥我查,這一動手環節。充分發揮計數器的作用,讓孩子們深刻明白“滿十進一”,拐點數的原理。這樣的設計指令清晰,學生在操作的基礎理解概念,學生學習知識更為容易,學習難點自然突破。

從這次磨課、觀課過程中,我們發現數學課上的關鍵活動設計可以從以下這3方面進行突破。

1、在新舊知識“關聯處”設置關鍵問題

2、在學生的思維困惑處設計關鍵問題

3、在新知學習的關鍵處設計關鍵問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教育不應該是簡單的告訴、單向的灌輸而是關鍵問題引領的知識網絡的建構過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9owd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