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2017大學聯考:志願填報

2017大學聯考:志願填報

一、考分對調檔線方法錯誤,起步誤入歧途

2017大學聯考:志願填報

1.什麼事志願級差分

又稱學校級差分,是指高校在錄取第一志願考生和第二志願考試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分數差。即:第二志願考生按減去志願級差分後的分數作為學校排糞來確定錄取。

2.確保第一志願萬無一失

高校當第一志願人數比較充裕時,一般不再錄取第二志願的考生。重點大學第一志願的錄取比例很高,佔被錄取考生的95%以上,一般院校80%左右。考生和家長要將所有精力和智慧用在使所報志願能確保被第一志願院校錄取上,力爭不出事務,要慎之又慎,穩之又穩。如果因幾分之差被第一志願院校拒絕,下嫁到第二志願院校,損失的將是三五十分,甚至更多。同一所中學或家屬院內,大學聯考成績差不多的兩名考生,一個上了北京理工大學,一個卻上了北京工商大學,就是因為後者第一志願報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以第二志願錄取到工商大學,冒險和僥倖心理導致了重大失策。

3.平均分參考意義最大

考生在填報志願時一定要走出只關注提檔線的誤區,而應當詳細瞭解欲報高校近三年實際錄取的實線最低分、最高分、平均分。最低分作志願填報參考依據的風險非常大,多半要失敗。最高分意味着考生在選擇專業時有很大的自主性,錄取把握大。平均分最重要,最有實際意義。如果某考生的分數在該校錄取平均分上下,在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可以説穩操勝券。很多人主張用平均分或平均分與最低分之間分數段來考慮志願。

4.不要指望附加分取勝

各高校是按計入附加分的總分投檔,但進檔考生錄取專業時是按實考分排序、分專業。若高校按招生計劃的120%提檔,最終被退檔的很可能是靠附加分進檔的考生,所以按實考分報志願才有把握。

二、第二志願白報二次落空,造成無學可上

1.不能放棄第二志願

很多考生出於自信或不瞭解第二志願的含義,在志願表的第二志願一欄為空白,這實際上是放棄第二志願。這種情況下一旦第一志願未被錄取,則當年無學可上。

2.留出足夠空間

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院校要適當來開檔次,給第二志願錄取留下足夠空間。否則,會導致步步落空,全線崩潰。

3.確認招收二志願的高校

途徑有兩條:一是直接與欲報考院校聯繫諮詢,須得到準確答覆是否招收第二志願考生,是否存在志願級差分等附加條件。二是閲讀欲報志願院校當年的《招生章程》,確認招收第二志願考生的明確規定。

4.平行志願錄取原則

北京市本科批次的第二志願實行平行志願。平行志願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錄取。對同一科類批次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排序進行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平行志願從A到C學校的志願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餘額的學校。平行志願投檔時各學校的調檔比例統一為 100%,相同分數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學校投檔條件時同時投檔,各批次的平行志願實行一輪投檔。

三、不懂專業排序夠分落榜,最終全線崩潰。

專業排序勿忘五要點:

專業級差分跟志願級差分一樣的道理,同一高校的五個專業之間在錄取時一般也是有級差分的,若考生在成績未達到第一志願專業的錄取分數,則其總分減去專業級差分後參與第二志願專業排序。

專業級差分一般在35分之間,但也有學校不設專業級差分。

有的考生成績高於所報志願學校的最低錄取分數但仍未被錄取。原因是:所填的幾個專業錄取分數都比較高,其成績沒有達到所報專業的要求;或者當第一專業未被錄取時,第二專業按照級差分又達不到所需分數:專業不服從調劑。

專業的選擇和排序可從五個方面來考慮和確定。第一,要選擇你的分數能夠得着的專業;第二,所選專業是考生喜歡或能夠接受,至少是不反對的專業;第三,根據你所報的專業該校往年錄取分數從高分到低分排序(可從《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北京招生錄取分數分佈統計》和欲報院校招生宣傳資料中獲取所需信息);將專業排序的初步方案向高校招生辦諮詢,並作必要調整;第五,填寫專業服從調劑。

四、放棄主體專業不看實力,實為高分低報。

1.要去專門院校上學

語言類、法律類、師範類、財經類、土建市政類、計算機類、農學類、電子信息類、醫學類等都有專門院校。在專門院校得到的訓練跟在其他院校是有很大差別的。同是法學類專業,華東政法、西北政法的法律專業跟北航的法律專業是不同的。同是土建類專業,北京建工學院不單講授基本知識、書本知識,還要講大量工程實際知識,這跟北方工大的.土建專業有很大差別。

2.要讀學校的主體專業

工科為主的綜合大學、準綜合大學多數都有主體專業,辦學歷史長,辦學實力相當強。如學生物工程報中國農業大學,而不要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國際經貿、金融學專業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而不是要報中國農業大學。同樣道理,學中文專業報首都師範大學,而不應報北京理工大學。

五、忽視考生特質追求熱門,影響職業發展。

怎麼判斷哪些專業適合自己呢?認真分析考生的思維方式、學習習慣、性格類型和行為特點,你會發現這些個體差異適合不同的專業學習、職業生涯和人才發展。

學生對自己性格行為特點的分析,最好還是和家長、老師交流一下,可以參考測試結果,但結論還是要建立在對自己的理性分析基礎上。

考生由於受閲歷限制和尚無職業經驗,往往對專業沒有成熟明確的考慮。可分為兩種情況。對於我不知道學什麼專業好的學生,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平時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哪些學科興趣高,成績好;哪些學科興趣不高,成績不好。對於我只想學某專業的學生,家長可從兩個方面做思考和引導。第一,人是有多方面興趣、特長和潛質,一個學生可能在理科方面喜歡電子、通信,在文科方面對法律有興趣,在管理方面對工商管理有天賦,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家長要注意細心發現和科學引導。第二,學相關專業將來是可以從事同一行業或同類職業的,如學中文、法律、新聞專業的都可以當編輯、記者,只是發展方向、特長、風格會有不同而已。

在高校更加強調通才教育的背景下,學生真正進入本專業工作,大體要在畢業後經過兩三年的實踐學習,才能組後完成。對大部分考生來講,可選擇一個應用性、業務性較強的、適合自己的專業作為第一份工作,在工作中再逐步積累學識與能力,並根據社會發展需要謀求新的發展。建議高中畢業生對專業的選擇不必過分苛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dv6wq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