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宗教需要理性範文

宗教需要理性範文

宗教信仰是理性困惑和心理需求的產物,具有很強烈的感情色彩。單有宗教知識不足以成為一個信仰者,必須在具有宗教觀念的同時也具有宗教體驗和宗教感情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宗教信徒。信仰一旦堅定,人生價值便隨之確立,為人處世無不循其精神方向。對一些基本上是單一宗教信仰的民族來説,宗教是民族精神的寄託,牽動着民族羣體的意識與感情,往往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如果這種能量用在正義事業上,會推動社會的進步;反之,就會造成巨大的破壞。如美國學者韋斯所説:“宗教既造就聖徒,也栽培盲信者;既養育安分平和者,也孳生偏執狂;既孕育智者,也產生愚氓。”這就説明宗教雖是感情的,但仍然需要理性。一般宗教所遵循的博愛和平與勸人為善的宗旨,只有在理性與感情已形成一個恰當的平衡時,才可能真正實行;宗教如果缺少理性,任由感情氾濫,便會形成狂熱,使其至上性與排他性膨脹,從而扭違人性,踐踏法律和秩序,煽動信仰對抗和宗教暴力;宗教狂熱一旦與民族極端主義相結合,便會造成惡性互動,使一部分信仰者處於痴迷顛狂狀態,心甘情願地去做極端分子,即使與整個社會為敵,亦在所不顧。其結果不僅嚴重危害社會、和平與生命,也極大地損害了民族與宗教本身,使它們受到牽累,蒙受惡名與恥辱,並遭受更多的報復與折磨,因此宗教極端主義是損人又害己的。

宗教需要理性範文

宗教需要理性,只有理性才能把宗教的神聖性與救世性結合起來,始終堅守博愛羣生、利他為善的健康方向,促進道德,服務社會,有益人民。

宗教需要理性,只有理性才能對教義教理做出合乎人性和生活常識的解釋,使之通情達理,能為教外人士和普通民眾所理解,從而保持與民眾的親近關係,避免走入詭異偏狹的邪路。

宗教需要理性,只有理性才能夠在重視自身宗教的同時,也能理解和尊重其他的宗教信仰,提倡宗教寬容和推動宗教對話,促進民族和解與世界和平,避免宗教成為民族對抗和侵略壓迫的工具。

宗教需要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使宗教不斷常在常新,和現代法制與科學相協調,在保持基本教義不變的前提下,使宗教不斷朝着開明、文明的方向變化,不斷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如果我們把宗教感情比喻成一股湧流的河水,那麼宗教理性就是它的河道和堤壩,能夠保持河水正常通行,可以航運、灌溉和發電,造福於人民;一旦失去理性的護理,宗教感情的洪流便會橫衝直撞,氾濫成災,危害人類。

理性有兩種:一種是人文理性,一種是科學理性。宗教理性屬於人文理性,它以人為本,重視人的生存,人的價值和人的尊嚴,強調人類羣體之間的互相同情、體諒和幫助,宗教應當是愛神的使者而不是仇恨的傳佈者。宗教應當能夠啟迪智慧,淨化人生,用各種方法減輕人類的苦難,增進人類的幸福。我們必須時刻省察宗教所走的道路是否是正路,對於不良社會勢力企圖使宗教走偏走邪保持高度的警惕,因為那樣便意味着宗教的墮落。

中國的宗教有着人文理性的淵源傳統。受儒學的'影響,各種宗教都強調要以仁者愛人為本,實行忠恕之道,佛教講慈悲為懷,道教講苦己利人;宗教的神道是為了設立教化,神以民為主,“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各教之間要“和而不同”,“道並行而不相悖”。由此,宗教文化形成了神人一體、情理相通、多元開放、兼收幷蓄的傳統。在中國的歷史上,很少出現宗教狂熱,在中原地區也沒有發生流血的宗教戰爭,宗教文化表現出較強的通達、平和、人道的精神,在溝通民族、地區和維護中華民族統一的事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當然,在有些時候有些地區,宗教也被利益集團用作民族和階級壓迫的工具,被壓迫民族和民眾也曾利用宗教作為反抗的旗幟,但那是事情的支流,而且已經是歷史了。我們今天要發揚中國宗教文化人道理性和完善的優良傳統,進一步克服宗教的狹隘性和排它性,大力提倡宗教理性和民族理性,抵制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更好地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為加強民族團結和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積極的貢獻。

標籤: 範文 理性 宗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k7lo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