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1

《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李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李老師的這節課無疑是精彩的。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課前準備充分。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無邊無際”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如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

緊扣“讀”,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體驗,在讀中訓練語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同時,充分發揮導學的功能,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方法、帶着要求來讀書,讀得有目的、有內容、有體驗。

4、李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老師範讀,學生自讀,分角色的讀,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5、識字教學也是課堂上的一大亮點。課伊始,教師就通過故事的講述,用直觀、形象的版畫及課件理解“井沿”,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在學習“沿”“際”“信”時先讓學生找找哪些字和它是朋友,然後讓學生採用編順口溜,加一加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總結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於“無邊無際”一詞的教學也是別有用心,在理解了“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説“無邊無際”,學生就説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在感悟了“無邊無際”之後,教師出示句式“小鳥飛呀飛,它看見———”,並提供圖片,學生看得津津有味,説得頭頭是道,只是提供圖片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當然,任何一堂課總會有缺憾的地方,李老師的這節課也一樣。李老師這節課就是評價語單一,教師只是用很好、不錯,來誇獎學生沒有針對性,再就是沒有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講小鳥和青蛙的爭論中可放手讓學生説一説、議一議,然後評一評誰説得好?那兒好?為什麼?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評價意識,又提升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總之,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成為師生共度的一段難忘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2

首先,很榮幸能成為張xx工作室的一員,能得到這些寶貴的學習機會必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是工作室第一次活動,觀摩了南苑國小吳佳妮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朗讀指導課,讓我瞭解到更多的朗讀指導方法,受益匪淺。

《坐井觀天》是統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井底的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短淺,自以為是,是不可取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吳佳妮老師抓住重點回歸文本,以多種朗讀方式滲透朗讀方法,值得學習的是:

1.對學生朗讀的評價到位。突出重點,貼近教學目標。

2.教態自然,語調親切,鼓勵孩子的語言很多,課堂氛圍好。

3.抓準朗讀定位,重點指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語氣,在第一次對話朗讀中,小青蛙好奇的語氣吳老師這樣提問:你為什麼語氣上揚了?哪個標點符號給了你提示?因此引出:朗讀時應該抓住關鍵詞和標點符號,找準朗讀語氣。

4.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吳老師開展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評價讀、上台讀、全班讀、指名讀等等。文本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本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朗讀就應該讓孩子讀出自己的感受來。

從幾個老師的評課來看,我也學習到很多,比如朗讀指導可以加入現場體驗,可以指導朗讀姿勢和朗讀習慣。最後張校提到,朗讀應自然,應該讀出生活來,從文本中來,用自己的方式表達,還要有老師的給予,還可以開展朗讀實踐活動。希望能將這些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感謝老師們的無私分享。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3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説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一個人站的高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本課課文短小精悍,學生讀起來道理也容易懂,但是,如何落實好本文的語言文字訓練呢?這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

一、重視識字、寫字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要重視識字、寫字的教學。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指導的。

“渴”和“喝”兩個生字容易混淆,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點水旁;“喝”是用嘴喝水,所以是口字旁。

“際、沿”:都是左右結構,都是“左窄右寬”。“沿”:第五筆是橫折彎。“際”字的左耳旁中的“阝”要寫得稍小一些,不要超過田字格中的“橫中線”。

像這樣容易記混的字、容易寫錯的字,通過我的對比、引導,學生掌握的較好。

二、通過分角色朗讀,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本文的朗讀,學生對小鳥的話不難理解,但是對青蛙的話學生是比較難理解的,有的學生在朗讀後,提出這樣的問題,“老師,青蛙是從生下來,就在井裏嗎?”顯然,學生是在懷疑,因為他們看到過池塘裏的青蛙,看到過田野裏的青蛙,但是,他們想不到井裏也會有青蛙,尤其是,學生更沒有坐在井底看天的經驗,因此,我通過讓學生看窗户外的天空,再用卷好的紙筒看外面的天空,學生就能體會,井中的青蛙原來看到的天真是井口那麼大,他們也就能進入角色進行朗讀、體會了。

三、續説故事

這是訓練學生想象力的好材料,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又有了對井底之蛙的理解,那麼,他們對青蛙如果跳出井口看到的天空有多大、青蛙會看到什麼景象也就會言之有物了,結果,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説出青蛙的跳出井口是感受,以及看到的美麗景象。

在教學中,還要注意補充相應的知識,比如,這是個寓言故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以寓言故事導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會更好。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4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今天聽了康老師的《坐井觀天》一課,我認為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非常值得我學習:

一、語言親切自然,感染力強。體態優美,具有親和力。

二、課前談話,激趣導入

康老師通過猜圖、當小導遊、分享旅行中的趣事等這一些孩子非常喜歡的形式,不僅訓練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叫“見多識廣”,並適時地引出與之相反的“坐井觀天”這一課題。設計巧妙。

三、緊抓關鍵字詞和標點符號進行朗讀指導

一個“井沿”,一個“落”,一個“無邊無際”讓人記憶深刻。

通過擺一擺小鳥和青蛙的位置,讓學生深刻認識了“沿”的意思。(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後終於説出是“井的邊”,老師順勢拓展,桌子的邊叫“桌沿”,帽子的邊叫“帽沿”,牀的邊叫“牀沿”。這個訓練讓學生不僅深刻認識“沿”的意思,連運用也能自如了。)

能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落”,讓學生體會到小鳥飛的很遠,非常辛苦勞累。

通過出示“大海、沙漠、田野、天空的圖片直觀地來理解“無邊無際”,並相機出示句式進行訓練“()無邊無際”,指導學生把學過的詞語進行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髮散性思維,能舉一反三。再回到文本反覆進行朗讀練習,對詞語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當,可謂環環相扣。

在康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對問號、感歎號的理解深刻到位,掌握了根據標點來表達語氣。

四、多種形式朗讀,明白文中道理

康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自由朗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朗讀、教師示範讀、表演讀等,可謂非常豐富。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康老師着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1.抓對話,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初步理解青蛙認為小鳥在“説大話”“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説大話”“井口大”兩個點,理解什麼是“説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老師通過換一種説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小鳥對青蛙的少見多怪並未反脣相譏,它誠懇地指出善意地糾正:“你看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第三次對話則抓住了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為是,盲目自信的,小鳥的笑是無可奈何的。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課康老師始終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5

聽了趙老師的二年級的語文課《坐井觀天》,聽趙老師的語文課,讓人感覺耳目一新,我從趙老師的身上感受到的是她的認真和精益求精。使我這位語文教師瞭解到了語文應如何教。下面就聽課後的感悟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景,讀中感悟。

趙老師語言親切自然,感染力很強,通過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品味和感知,從而使學生理解寓意。再加上教師適時地點撥與範讀,激發了學生讀的激情,學生始終讀得入情入味,準確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

另外,趙老師能抓住語文教學的特點,把握時機,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之中,使其有種身臨其境之感,調動各種感官積極地參與學習。如:在指導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趙老師創設了情境,讓學生想象,讓學生在趣味中練習説話,同時形象理解詞句含義。

二、字詞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當。

一個“沿”字,一個“無邊無際”讓我記憶深刻。學生們看着圖片説“井沿”,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後終於説出是“井的邊”,老師順勢拓展,桌子的邊叫“桌沿”,帽子的邊叫“帽沿”,牀的邊叫“牀沿”。這個訓練讓學生不僅深刻認識“沿”的意思,連運用也能自如了,真是拍案叫絕。 “(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學生有的回答大海,也有森林,還有沙漠等等。這樣的句式訓練與前面提到的“沿”字,可謂異曲同工之妙。

三、構思巧妙。

老師為了讓學生理解青蛙的感受,創設了一個這樣的辦法,把紙捲成一個筒,然後閉上一隻眼睛向裏面看。這個方法很好。使學生親身體會到青蛙的感受,便於理解。不過,在操作上應該要強調看的時候不要移動,學生喜歡這個活動,但朝筒裏面看的時候都像看望遠鏡一樣左右移動,這樣就體會不到青蛙永遠只是看到的一個固定的小天空。

四、設計合理。 《坐井觀天》評課稿聽課反思

這位老師也設計了一個精典的提問:青蛙跳出了井口,會看到什麼?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為學生將來能夠續編這個故事奠定了基礎,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五、教態自然大方。

趙老師在課堂上始終面帶微笑,給學生以輕鬆的上課氛圍。學生聽課不累,課堂氛圍融洽,使學生沉浸在愉悦輕鬆的課堂氛圍中。

總之,聽了趙老師的'課,我感受很深,收穫頗多。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深挖教材,開展教學,體現語文的學科特點,恰當的運用電教化手段,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6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以短小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短短的40分鐘內,龔老師讓學生自主、愉悦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

一、在師生交流活動中,教師創造了一種寬鬆的學習研討氣氛。

讀完一段文章後,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為了突破重難點,龔老師努力引導質疑,促使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它們誰對?誰錯?小鳥為什麼會説對呢?青蛙為什麼會説錯呢?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青蛙?”等等,鼓勵學生敢想、敢説、敢問,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直到學生產生出新的領悟,獲得新的發現。

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通過逐段品讀,層層深入,漸漸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那麼,“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這則寓言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這些問題也就水到渠成。

二、充分尊重個性,珍視學生對閲讀材料的獨特體驗。

在閲讀中理解故事寓意,感悟生活哲理,突破了本課訓練重難點。老師提問:“你認為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青蛙?抓住青蛙“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抬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學生邊讀邊想:青蛙為什麼會錯,最後得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弄錯了。老師接着又説:“青蛙看到的少,知道的少,導致它見識就少,目光短淺,這是一個原因。同學們想一想,青蛙見識少,還有一個什麼原因?”抓住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還自以為正確,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為正確也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

通過對青蛙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並引出“該怎樣做”這個問題,通過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

這節課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新大綱強調的語文教學的三大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自主性。教師以讀為主線,組織各項訓練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學生慢慢地感受、領悟;同時,教師充分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自讀自悟,自我提高。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7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

王芳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王老師讓學生做了一個實驗:

讓學生透過捲起來的書口看外面的世界,王老師直接用行動代替口頭表訴,讓學生就更容易也更生動的理解青蛙了的想法。

二、王老師抓住“説大話”“井口大”兩個點,讓學生理解什麼是“説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

“只有井口大”。

“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換一種説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一致的,只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

三、理解“無邊無際”。

王老師在教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她運用圖片更好的促進學生對“無邊無際”一詞的理解。但是我覺得她可以再來個口語訓練,既可以豐富對無邊無際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個詞,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平常的説話中,這樣感覺會更完美些。

四、《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拓展練習-----續編故事這一環節中,設計得很好,即創造了學生的想象的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如在理解課文時,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的坐位雖然擺成一小組,可似乎效果不是很大。我認為可先讓學生小組先討論,想想、説説,再出示課件,這樣效果可能更好一些。總之,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也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評課稿通用8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田敏老師的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

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實物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形象、直觀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無邊無際”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巧妙地把課文分解成若干問題,注重層次性,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研究,得出結論。

三、以讀為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藴涵的深刻含義。

四、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為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説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建議:

1、在突破寓意這個教學難點時,搭建的兩個語言訓練平台還需斟酌:

之一:小鳥為什麼説對了?青蛙為什麼説錯了?此處引導指向模糊,對於二年級學生提問需要直接明瞭,改為“小鳥和青蛙為什麼看到的天不一樣?”會更好些。

2、拓展環節: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會説些什麼?因為沒有情境的創設,回答時孩子的想象受到限制。假若換成:帶上頭飾,扮演青蛙,讓學生就當這隻青蛙進行説話表達是不是更能激發其想象力呢?

總之,這是一節較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與同學友好相處,注意説話方式。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y0oyv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