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手工DIY >

知識閲讀-筷子手工材料

知識閲讀-筷子手工材料

用材識別:紅木的材質之美,歷來為世人稱道。紅木材質的種類、質地、顏色等影響了紅木筷藝術品的身價檔次,一件完美的紅木筷藝術品是質美和技藝美的完美結合。故鑑別紅木筷,對其材料的鑑別是一大要素。

知識閲讀-筷子手工材料

紅木筷材料的鑑定是一種具有科學性的意識。紅木品種雖不算多,紅木筷用材的品種按慣常也就是可數的幾種,紅木筷製作用材主要有黑檀木、紫檀木、烏木、雞翅木、花梨木、酸枝木,在這些材料中,紫檀木和雞翅木特徵較明顯,鑑別亦較易,但花梨木、酸枝木、在成品髹飾之後要正確區別卻不是那麼容易的。通曉每種紅木材料的性質,能正確辨別各種材料是鑑別紅木筷的基礎和前提。

紅木筷材料的辨別難在藝術品髹飾後,有些往往很難一下子區別,紅木材料料越大特徵越豐富,其區別越易;料越小質地特徵越少,其鑑別亦不易;特別是有一些材料在紋理、色澤方面本來差別就不大,更增加了材料鑑別的難度。不過鑑別材料,還是有規律可尋的。黃花梨木和花梨木的區別,前者木紋清晰,木質細膩,質地堅硬,色澤淡雅,呈黃褐色或淡黃褐色,海南的呈紅褐色,並有深褐色美麗的漣漪狀斑紋;後者木紋較粗,紋理呈直線,而且大都不是很清晰,木質也沒前者硬。泰國產的花梨呈棕色,木質較細膩,色差較潤,而緬甸、越南產的花梨較粗,色差較大;泰國產的花梨木紋理清晰,緬甸花梨木紋理大都呈黑色,較寬。

雞翅木因紋理色澤呈黑色和黃色,於是有黃雞翅木和黑雞翅木分別,雞翅木紋理絢麗,似水波浮動,又如錦雞彩羽,黑雞翅木比黃雞翅木更美麗鮮明,故而更珍貴。

酸枝木以印度產最佳,以色澤分有紅酸枝木,黃酸枝木和白酸枝木之別。紅酸枝木色澤近似紫檀,材質堅硬、細密,平時所稱“老紅木”,既是指紅酸枝木。近來又有人以酸枝木充紫檀木,因兩種木質都很細密,漆色一深往往不易分別。紅木筷區別這兩種木質的這種方法,主要是從紋理和色澤方面來區別。紫檀木有鬢眼,但較少,基本呈直線排列。紫檀木時久呈黑色,但初始並不是深黑色,而是呈棕色和深紅色。老紫檀不掉色,新紫檀掉色。在光澤上也有些區別,新制紫檀器,雖然上蠟打光,但光澤漂浮;而老紫檀器,妍媚光滑,如有塵埃,布一擦仍明亮照人。新紫檀器和老紫檀器為什麼會產生不同的.光澤,有人認為木質總有一些痕跡,它影響了光線的反射,老紫檀木器久經柔軟材料摩擦,就似不斷給器物表面拋光,時久自然光澤濕潤。

烏木,屬稱黑檀木。烏木是名貴用材,是一種黑色、質堅、光澤如漆的珍木,且都説其是“葉似棕櫚”的是樹。清李調元著《南越筆記》述:“烏木,瓊州諸島所產,土人折為箸,行用甚廣。其他類烏木者甚多,皆可作幾、杖,置水不沉,則非也。”從此文中講到烏木色黑,質堅但脆,比重大,置水沉。各種文獻對烏木的定義似有不同,對烏木的稱謂亦有多種。此外,烏木因產地不同,木質有所區別也是可能的,就如梨花木,產地不同,木紋、質地及顏色都有所不同。但烏木質地細密堅實,木色黝黑似漆,堅脆沉重,有沉於水與不沉於水之別,是一種優良硬木。選用烏

木材料製作的烏木筷在木製筷中身價最高,烏木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和中國廣東。其質堅體重,不彎曲不變形,制筷高雅、色澤黑亮、光潤細膩、手感極好,搭配白瓷餐具成席,會使盛宴更增添光彩。

總之,紅木筷製作材料的識別,還是要靠長久的實物觀察和長久的經驗積累。用。這些經驗在某種意義上講已不是慣常的行為方式,而是一種穩定的科學意識了,對材料屬性的認識和處理是每個工匠的基本功。

紅木筷不同於其他藝術品的重要一點,在於其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質料美,這是構成紅木筷作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木筷創作是手工活動,一切材料取自天然物,而天然材料的優劣直接影響了紅木筷創作結果。紅木生長緩慢,木質堅韌,色澤美觀。但紅木品類很多,木性各不相同,同一品種木料又有“陰陽”之分。樹長在山南為“陽”,長在山北為“陰”。

山南陽光充足,水分蒸發快,土地乾燥,樹長的慢,木質較堅實。山北日照短,土地濕潤,樹木生長快,但木質疏鬆。《考工記》記述:“陽也者,縝理而堅;陰也者,梳理而柔軟”是非常科學的。整段原木在製作器物時容易裂開,主要是由於原木整體疏密不同,兩邊含水分不同,收縮率也不一樣,這便是造成整段原木雕刻器物時容易開裂的原因。藝人們在處理木料時,便先把北面料烘烤一下,是其與陽面料密度相等,也就能使料時久不變形了。在紅木筷製作中,一般工匠儘可能利用木材的半圓形構圖,這也是經驗的體現,是很科學的。木材是天然生成的材料,不可避免的具有木節,紋理又有順、倒、斜、直、頂、倒順、纏、盤、曲等特性,瞭解木材的基本知識,掌握其特性,才能合理的使用木材。紅木筷製作時,選材是個關,藝人們常説,選材不當,“千工皆費”,可知認識材料對工藝創作的重要性。木材有心材和邊材之分,心材即原木的近中心部分,色較淡,含水率較大,耐腐性差。

在紅木筷製作中,木材幹燥也是一個大的問題。木材潮濕,雕刻下刀時容易在雕縫兩邊生出不勻整的毛線。紅木作品流動性很大,而全國各地氣温不同,特別在作品流向國外時,氣候和自然條件相差更大,木材幹濕度處理不好,製作的作品就可能變形和乾裂。因此,木材處理在紅木筷製作中是很重要的一環。

紅木的傳統乾燥處理,是將原木放在水中侵泡一段時間,然後讓其自然乾燥。木材侵水的目的是為了使木材中脂液化於水,而侵水後乾燥時又可能因水分蒸發不平均而使木材開裂,但不侵出原材中脂液,材性又不穩定,所以木材的乾燥是一門有很強科學性的技術。製作時,不能為了趕工,而用表面看似乾燥裏面還沒幹燥的木材。《考工記》曰:“善者在外,動者在內;雖然於外,心動於內。雖善,亦弗可以為良矣。”就是批評不顧內在質量的製作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ougong/9gp5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