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繪畫書法 >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集錦5篇)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集錦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集錦5篇)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 ,我連續三次參加了黃陂區國小骨幹教師培訓班。通過學習使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中國書法這門古老而奇特的藝術,是世界藝術苑囿的一朵奇葩,藝術家創造的藝術珍品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毛筆基本退出了日常書寫工具的行列,書法也基本與實用書寫脱離而成為一門必須專門學習的藝術。長期以來,由於書法教育一直未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缺乏應有的重視和開展,乃至一般人不僅對書法藝術知之甚少,而且書寫也存在許多問題。軟筆書法在一般國小名存實亡,對於硬筆書法相對比較重視。但一般只是臨帖,老師專門指導還是有限的。作為一名教師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培訓班上幾位老師的講解和示範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王景老師的硬筆書寫,從筆的粗細,到筆畫的角度,細緻入微;從學生作品展示,到老師課堂實錄,全面夯實。吳高平老師的軟筆規範字的教學盡顯個人風採,徐謙老師的碑帖臨寫見解獨道,徐國康老師的“永”八法娓娓道來。總之,通過學習不僅使自己對硬筆、軟筆書法有了新的瞭解,而且對筆、墨、紙、硯的知識豐富了、特別是對碑帖的認識加深了。

幾次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很多筆墨知識,也使我得到了一些啟示。練一手好字,能讓自己受益終身。常言道,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子的好壞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這個人的性格和修養。把子寫得整潔規範,可以給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一個人連一個字也寫不好,他的辦事成功率可想而知。練習書法可以修身養性,改變一個人毛躁、急功近利的毛病,養成細心、耐心和毅力的良好品質,陶冶我們的情操。

練習書法,首先必須喜歡和熱愛書法,以高度的學習激情投入到練習中去,要有一顆堅持的心,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只有堅持到底,才會有收穫。如果在練習中,懂得創新,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就會更好。

當然我們學習的目的是應用於書法教學,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書寫 水平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書寫技能得到提高發展、培育更多的書法人才。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2

我此次參加xx省國小書法骨幹教師培訓,自始自終嚴格遵守培訓紀律和規章,認真聽了每位專家學者的講課,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同時也認真仔細地觀摩了金海實驗國小教師的書法課,我收穫很豐富,不虛此行,達到了我的預期目的。我深感收穫的是:

首先,對書法課堂有了新的認識。我的工作地懷化漵浦,離省文化中遠,原來表現對文化認識也離得遠,認為進不進課堂無所謂。培訓後,認識上有改變,認為很有必要,書法學習是在拯救我們的民族文化,應該從小孩子抓起,直至中學大學。其次,豐富了書法理論知識。我雖然懂點書法,但長期忙生計和工作,對理論上的東西只知道點皮毛。通過培訓,豁然開朗,書法理論多了。並知道何滿宗、李再湘、夏時、熊瑛、謝建明這些專家學者和老師們是怎樣刻苦學理論的,怎樣理論聯繫實際踐行書法藝術活動的。自己將來也要在一邊實踐書法,一邊下苦功夫學習書法,做到理論引路,不迷失方向,做一個合格的書法愛好者和地方小書家。再者,此次培訓讓我更加學會了施教的方法。原想自己學書覺得枯燥,還去教小孩子學枯燥,豈不枉哉?由於思想認識的錯誤,導致教法陳舊過時還不當成一回事。以致教學質量沒有大幅度的提高。其實現在看來,我教書法是可以的.,但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書法興趣方面還需下功夫。回去後,我將重新調整狀態,改良教法,讓孩子們的學習書法不覺得枯燥,更加輕鬆愉快。

另外,通過培訓讓我解放了思想,我覺得有必要把自己教學方面總結的教法經驗貢獻出來,供大家討論,讓大家在教學中少走彎路。首先是教學理念上,我認為剛讀一、二、三年級的學生認知能力低,不必教名家的教材,只要用1—3年級語文課本便可。讓學生取得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認知能力提高後再學習名家法帖,效果會更好,否則,我們學生的寫作業的能力、水平得不到很快提高。培養寫字能手是必然的,培養書法家是偶然的。再就是怎樣用最簡方法,最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法教學生?我認為應多用朗朗上口的口訣。我編了些供大家參考指正,互相提高。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3

8月,我有幸參加了“河北省中國小書法教師培訓”的學習。在短暫的學習期間,聆聽了全國書法界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徜徉於書法藝術的歷史長河,欣賞歷代書法大家的神品傑作,體會書法藝術之精妙,感受中國書法文化之博大精深。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倍感傳承書法藝術這一經典文化之重任。現就如下幾個方面談談本次學習感悟。

一、主要收穫

1.學習了中國書法史,對漢字書體的演變過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通過聆聽專家的報告,欣賞殷商甲骨、戰國簡牘帛書、敦煌殘紙等文物圖片,瞭解到漢字有甲骨文、金文、篆、隸等古文字“隸變”為草、行、楷的演變過程。體會到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書法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增強了審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和審美情趣。

書法藝術是可讀可識的直觀藝術。通過欣賞《曹全碑》、《張遷碑》、《乙瑛碑》、《禮器碑》、《蘭亭序》、《多寶塔碑》、《喪亂帖》、《寒食帖》、《張黑女墓誌》、《董美人墓誌》等一系列古代書法經典作品,領略王羲之、王獻之、趙孟頫、米芾、顏真卿、董其昌、蘇軾、黃庭堅、歐陽詢、柳公權、鍾繇、楮遂良、虞世南等古人書法之神采,提高了自身的書法審美能力。在書法藝術的薰陶下,使我對書法進一步增強了濃厚的興趣和無比的熱愛,願不惜一切以精益求精的人生態度致力於書法藝術的.探究。

毛筆的特殊性豐富拓展了書法藝術的和內涵,漢字的特殊性產生了中國別具一格的形式意味。書法不是繪畫的形,而是示意的形、抽象的形。

3.提高了認識,重新審視了書法藝術對人類的重要影響。

書法藝術是人類智慧和文明的結晶,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書法教學是傳播弘揚中華文化,提升書寫與審美及語言文化規範化水平的迫切需要。隨着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無紙化辦公”的普及,人們的書寫水平正在日益下降。孩子們迷戀網絡,成年人對計算機產生依賴。面對書寫技能退化的嚴重事實,弘揚和傳承經典的中華書法文化和藝術,教育孩子們週週正正寫字,端端正正為人,是時代的迫切需求,具有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4.領悟了一些書寫技法。

書法是創造美的藝術,從點劃到結體,都有一定筆法、字法、章法。例如在用筆時,“書必入木,則如印印泥,蠶吃草,要力透紙背,入木三分”,行筆時,要“如錐畫沙,如印印泥”。正如歐陽詢所言:“墨淡則傷神采,絕濃心滯鋒毫,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南宋詞人、書法家姜夔在《續書譜》中説:“折釵股欲其曲折圓而有力。”“折釵股“,也是筆畫轉折處的用“金銀釵”的形象作比喻的一種筆法。

另外,運筆的過程也是與周圍的事物相關聯的。如懷素“夜聞嘉陵江水”,“觀夏雲多奇峯,輒嘗師之”,所以筆走蛇龍,得驟雨狂風之勢;張旭見公主擔夫爭道而得書法佈局間架之意,觀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徹書法的節奏和氣韻;黃庭堅晚年乘船過三峽,看到船工在一定空間範圍內,有節奏的前俯後仰,把船槳推出挽回,一去一返,協調自然。由船工搖槳自然“到位”的動作,黃庭堅悟到了用筆如何自然“到位”。從“長年蕩槳”中領悟到“飄逸”的筆法,是他多年研究筆法。

 二、對專家教授的美好印象

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卜希暘教授作了《書法概論》及《隸書的技法與實踐》專題講座,通過殷商甲骨、戰國簡牘帛書、敦煌殘紙等文獻資料的展示,以及從象形文字到金文和籀文、到漢隸的演變圖解,使我們感受到古文字的魅力,深刻理解了“大地先秦之書,一字千金”和“得古人之墨跡兩行必成大家”的含義。

河北師範大學書法教授楊春的《楷書技法與實踐》使我們領略到顏體寬博宏偉、沉雄朴茂;歐體法度森嚴、寓動於靜,寓險於平;柳體瘦硬堅挺、骨力洞達;趙體華貴典雅、俊秀婉麗。

石家莊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郭少斌《創作知識及創作》的主題報告深入淺出,結合實際,以鑑賞家的獨特視角,帶領我們體驗了“能”“妙”“神”的書法藝術境界。使我們明確地認識到寫字與書法是兩個不同的觀念。寫字趨於實用性,而書法是一門藝術,藝術的價值在於創造而不是複製,要達到創造美的目的,只有這樣,書法藝術最終才能達到格調的高雅和神采的靈動。

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祕書長魏兵然老師的《書法藝術與審美》,告訴我們“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化哲學的核心”,從自然萬物的和諧告知我們欣賞一幅好的作品,既要看每個字的形體結構,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變化,結體、點劃不雷同,肥瘦適當,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風姿瀟灑,達情儘性,神采飛揚,字要講究變化,講究透氣、空靈、飄逸,不能鋒芒畢露,既剛勁大方又含蓄柔美,就像為人一樣,藝術的境界也是如此,是用心去體會。同時讓我們體會“用筆如用刀”“用筆如馭奔馬”“點畫如高峯墜石”“空中取勢之意”“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將我們提高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

教授們身上散發出的詩人氣質、學者風範、大師風采讓人着迷,他的文化底藴和儒雅才情更是令人折服。

三、一些期寄

此次書法培訓學習不僅提高了受訓老師的書法水平,也對傳承民族文化藝術,人的涵養素質,對今後在學校開展書法教育活動及書法專業研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書道雖深,至誠可達”。願我們一起努力,為書法教育教學增添一份春色。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4

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鄉村中國小教師書法傳統文化專項培訓,培訓匆匆而過,回顧這幾天的培訓,並且收穫頗多。這次培訓對於我們鄉村教師來説,無疑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作為美術教師,能參加這樣的書法培訓對我來説是多麼好的學習機會。這次培訓中,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這次培訓還使我意識到了書法對於教師的重要性,教師的字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字體。

本次培訓通過聽老師的講座,我深深認識到作為一位書法老師,不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而且還需要更多的文學知識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學習書法,學習書法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生活常規,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的經典文學,讓學生從國小會做人,學會做事,傳承了中國文化,陶冶了人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增進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增進了學生的學識修養。

通過聽老師的示範課,我感覺到練字的過程首先培養提高孩子的學習品質,同時又是瞭解我國的經典文學的過程,而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沒有隨隨便便就成功的。其次,培養孩子的耐性和注意力,從開始時的十分鐘、二十分鐘到現在的三十分鐘甚至四十分鐘。再者,臨摹的過程,也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因為他必須仔細觀察,才能發現這個字的結構特點,才能發現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的差異,該怎樣改進。還有,我覺得,練字還能讓孩子體驗成功,在學習中形成良性循環。我相信,受到讚揚,孩子的學習勁頭就大,學習成績也會不錯,也會激勵他更加刻苦練字,好好學習!我相信練字與學習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係,會形成良性循環。

在聽老師的講座,讓我認識了書法的發展及怎樣進行書法教學和寫好楷書方法。在楷書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的習慣、執筆、坐姿等嚴格要求。字的結構,字的筆順,落筆的輕重變化,結構的安排,筆畫的`長短不一,原來都是有講究的。學習時,臨練結合,摸索規律。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不二法則。斷斷續續臨了幾十遍,受益匪淺。在臨帖時,先讀帖,掌握帖的神采特點,運筆特點,臨帖時不求數量,注重質量。勤學苦練,便會逐步寫出一手自己滿意的字來。

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上班事務繁多,練筆和學習機會極少,自己的專業和理論水平及文學修養無法上去,又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教研型的書法專業教師呢?這次培訓老師為我敲響了警鐘,也教給我不少解決這些困難的方法。我想,我一定會擠出時間,學會取捨,多練字、多讀書、多研究等等,終身學習,提升自己,爭做一名全面的、優秀的書法教師。

在學校裏我主要是一名美術專業教師,對於毫無書法教學經驗的我來説,真是一頭霧水、困難重重。老師的課無疑給了我極大的幫助。讓我知道原來還有書法教學的指導綱要,這就給我指明瞭方向。老師詳細的講解分析極具可操作性,對我很有幫助,回校後我會再認真體會。

參加這次書法培訓,收穫很大,明白了很多道理,更新了理念,我會把我學到的東西在學校推廣,更會銘記老師們的話,提升自己,提筆即是練字時,爭做一流的教師。人品有多高,書品就有多高。我會一直朝着書法藝術殿堂的方向不懈的努力。光聽老師講可不管用,只有自己靜下心來練一練才能體會到練字的技巧與快樂,練得不只是字,也是一種心境。意識到自己字體中的不足,今後我將會在空閒時間練練字,作為一名教師,寫一手好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短短几天緊張而又快樂的培訓中,既有名家名師和一線老師的講座、又有參觀和筆會等活動,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內容充實而豐富,形式嚴謹又不失活潑,尤如秋日的陽光温暖,明晰着我們書法教學的方向,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禮和提高。要是能天天這樣學習充實,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我又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經過培訓,我感覺自己書寫水平、文學功底的欠缺,字的用筆、結構、筆畫的質感等方面還要苦練基本功,還有很多需要提高學習的知識,我還有很遠很艱難的路要跋涉,要制定一個詳細的的自學計劃。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組織,加大自身修養,基於這種認識,確定楷書為我的主攻方向,在主攻楷書的同時,加強了對草書和隸書的臨帖和練習。

國小書法培訓心得體會5

書法是門博大精深的奇妙藝術,它充溢了各種形象的美,各種風格的美,以及人們從世間萬物中提煉出來的美等等。它的內涵很豐富,讓人捉摸不透,至今還有很多問題在等待着我們。它既看形,又重意,説白了就是要有精、氣、神,要感悟所寫的情境,融入其中,有神韻、有美感的字,才是優秀的書法。書法是中國上下五千年來的優秀文化傳統,早在5000年—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文字。當時的文字已經可以明顯清晰地表現其中的含義了。其實,早在8000年前,在黃河一帶的陶器上,有較多的符號,這是先民們的交際功能、記事功能與圖案裝飾的混沌結合,是漢字的雛形,也就是最早的文字,再後來的賈湖遺址更是把中國的文明向前推動20xx年。我覺得學習書法有許多好處,它可以培育我們的藝術修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可以逐步養成細緻耐性、自覺仔細的良好習慣,同時還有益於意志的鍛鍊;可以學到文字、文學、歷史等各種學問;可以受到民族精神、傳統美德的潛移默化的薰陶;可以。所以,作為中國人,我們有責任繼承書法這一傳統,我們有責任將它向全世界傳播,讓大家都瞭解這門優秀的藝術。

一、以臨為先;會寫字不等於駕馭了書法藝術,只有嫻熟地駕馭了書法的技法和學問,才能從一般好用寫字提高到以欣賞為主的書法藝術

創作高度。在實踐中體會到,學習書法首先是從臨帖起先。既要臨古人帖,拜古人為師,也要臨現代人的帖。但是,為主的應臨古帖、名帖。這就是人們常説的“縱向取古,橫向取今”。在這方面先賢和當代大師們都論述得很清晰,我們只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照着做就行了。例如,明代倪蘇門在《書法論》中説:“必需取古之大家一人為宗主,門庭肯定,腳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務使筆筆俏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種嫡派。”啟功大師在給書法愛好者的信中説:“?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為下矣也不知道是誰的話,因為他有理,就得聽他的。因為咱們假如共同學習一些古代高手,豈不更好。學現在人最簡單象,但一象了,一輩子脱不掉,以懊悔之晚矣。“寫帖主要抓結構,結構對了,點劃的姿態即使全都刪除,人家也會説象某家、似某帖。”啟功先生對臨古、臨今説得再清晰不過了。臨帖還有個“入帖”和“出帖”的問題。《小倉山房詩文集》中説:“不學古人,法無一可;競似古人,何處着我。”應當説,臨帖只是學習書法的前提和方法,是過河的“橋”和“船”,一旦過了河,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留在“橋”和“船”上。

帖臨的象了,即“入帖”了,怎樣才能“出帖”呢?個人體會到,在“入帖”的基礎上,多選幾家名帖進行臨習探討,取其長去其短,為我所用,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探究,漸漸形成自己的特點和風格,這就是“出帖”了。惋惜我學的時間不長還沒有出貼?二、以勤為徑?;學習書法有“苦”、有“樂”,是苦中求樂。清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詩句,比較形象深刻地説出了勤學苦練的道理。傳統寶庫裏的外財最豐富,這個寶庫對誰都是放開大門3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還是很多件,是拿一次還是常常拿。人,不從別人那裏拿來珍寶是富不了的!由此看來,只有把人的天賦和好學、善學的刻苦鑽研精神結合起來,做到有才華而不淺嘗輒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廢寢忘食的苦練,“退筆成山”的毅力,博學深思的悟性,才能在書法藝術方面才思靈敏,得心應手,剛柔相濟,創作出氣概恢弘,瀟灑神飛,具有自己特點和風格的好作品來?

三、以情為基;對書法藝術的喜愛和愛好,是學好書法的前提和基礎。對於一種好的書法碑帖、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經常是百看不厭,百練不厭,愛不釋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穫,練一次有一次的提高。這就是感情所繫,這就是藝術的魅力。沒有這種愛好和感情,是無法學好書法藝術的。我從起先練字始終看的是褚遂良貼覺得喜愛他的字所以百寫不厭,只有自己喜愛才有耐性,心靜坐下來細緻寫,由於我學的時間短字體不太好,以後我多加練習希望更進一步。同時也感謝老師的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ufa/j1mk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