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舞蹈 >

舞蹈説課稿

舞蹈説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舞蹈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舞蹈説課稿

舞蹈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課題類型: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南京師範大學《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大班健康領域《足尖上的舞蹈》。

2、內容分析: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孩子們進入大班,要寫字、要進行手工活動等,難免會接觸到一些尖的物品。潛在的危險無處不在。

如寫字用的筆、手工用的剪刀,甚至吃飯用的筷子,都是細細,長長,尖尖的,這些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為孩子年齡小,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物品缺乏防範意識。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尖利常用的物品,避免危險事故的發生,是十分必要的。《足尖上的舞蹈》就剛好契合這一綱要中的安全生活要求。

3、幼兒現狀分析:《指南》中指出,3——6歲幼兒應該懂得一些簡單的健康常識,初步形成健全、安全的生活所需的行為習慣和態度。結合我班的班級區角特色之一《剪窗花》這一主題。選這一主題的原因在於每次活動中有幼兒不會正確運用剪刀、剪紙甚至拿剪刀在空中亂揮。孩子們還沒形成"尖利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這一安全意識。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使幼兒通過"足尖舞"又名芭蕾舞這個足尖的舞蹈動作,來真實地體驗腳尖站立的感覺,初步感知"尖尖"的含義同時瞭解到實際生活中尖利的物品如果使用不當會很危險的。

4、教學重難點:依據活動目標和幼兒實際認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瞭解尖利物品的特徵,知道尖利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學習正確使用方法。活動難點:能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説教學目標: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着主導作用。因此目標定位要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充分考慮幼兒身心特點,實現"促進每一位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發展。"本次活動以這一理念為指導,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芭蕾舞劇《四小天鵝》感知"尖尖"的含義,瞭解尖利物品的特徵,體驗尖利物品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2、能力目標:知道尖利的物品使用不當會傷害身體,學習正確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標:能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樂意自主參與活動。

三、説教法、學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教育法有:

1、欣賞法:教師組織幼兒欣賞著名的芭蕾舞劇《四小天鵝》,從而啟發幼兒感知"尖尖"的含義,尋找生活中尖利的物品。

2、情境設問法:教師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啟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討論法:師幼商討,啟發幼兒。

四、説教學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它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了使目標更好更和諧地達成,我做了以下準備:

1、準備芭蕾舞劇《四小天鵝》的錄像資料或劇照,芭蕾舞演員穿的舞蹈鞋。

2、準備剪刀、筷子、筆和針等物品。

3、教學掛圖《足尖上的舞蹈》。

五、説教學過程:

(一)觀看錄像,激發興趣

1、教師組織幼兒欣賞著名的芭蕾舞劇《四小天鵝》,引導幼兒觀看芭蕾舞演員跳舞的動作特徵。

教師:芭蕾舞演員跳舞時腳是什麼樣子的?

2、師幼討論芭蕾舞的魅力。芭蕾舞演員好像是仙女,足尖好似流水,優美而流暢,所以芭蕾舞又叫"腳尖舞"。教師請幼兒也跳芭蕾舞,讓幼兒説説,用足尖跳舞時有什麼感受。

(二)初步感知,尋找生活中的尖利物品師幼再次跳跳芭蕾舞,體驗腳尖站立的感覺,初步感知"尖尖"的含義。

教師引導幼兒體驗尖利物品既能給人們帶來方便也容易發生傷害事故,教幼兒正確使用尖利物品。

(三)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本環節是此活動的中心環節,也是重點得以化解的中心。

教師為幼兒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啟發幼兒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出示一根繩子、國小生的作業本、有洞的衣服、彈子等。

教師:怎樣將繩子分成兩根呢?國小生使用什麼寫字的?衣服破了用什麼縫補呢?用什麼撿起彈子呢?(知道剪刀、筆、針、筷子的作用)

(四)師幼商討,啟發幼兒

1、啟發幼兒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尖利的,如指尖和腳尖、刀、木匠的工具(鑿子、釘子)、大頭針等等,並知道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2、引導幼兒討論尖利物品給人們身體帶來的傷害。

教師:尖利的物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傷害到我們的身體,你有沒有被尖利的東西劃傷過?劃傷後有什麼感覺?

3、師幼商討使用尖利物品的正確方法,如果使用剪刀時尖頭不對着人,隨時將尖利的東西放入盒子或袋子內等,並讓幼兒現場模擬正確的使用方法。

六、説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活動室內和幼兒園環境中尋找尖利的東西,並討論如何安全地使用它們。

舞蹈説課稿2

我説課的內容是幼兒園教師進修舞蹈教材中的重要一課《幼兒舞蹈教學》。

《幼兒舞蹈教學》這一舞蹈內容,是在學生經過課堂實踐學習了幼兒舞蹈常用步法、律動、幼兒歌表演、幼兒集體舞等前提下,初步掌握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以及在進行教學時的一般規律,通過幼兒舞蹈全面系統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教學、改編、創編新舞步的能力。

舞蹈教學是藝術教育,在幼兒教育中屬於美育的範疇,作為未來的幼兒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舞蹈在幼兒教育中,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瞭解幼兒舞蹈與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密切關係,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基本綱要與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還要研究如何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把知識、技能和情感的培養,貫穿教學的始終,並根據教學規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並懂得運用到實際教學中。

2。培養學生在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組織教學。

3。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由於幼兒舞蹈教學方法是本節課的中心問題,又是最關鍵的內容,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幼兒舞的幾種常用教學方法。然而,在掌握了教學方法時,還要懂得在什麼樣的舞蹈教學中該選用哪一種教學方法,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怎樣合理運用幼兒舞蹈教學方法。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練習為主線”這一原則,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教學方法選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練習的方法和採用錄音磁帶放伴奏音樂來輔助教學,努力營造一個“實在、有序、輕鬆”的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參與教學全過程,主動探索、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 、激趣引入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探索的一種動力和成功的誘因”。放磁帶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幼兒舞基本步法,歌表演和成品幼兒舞〈〈摘星星〉〉的伴奏音樂,採用以舊引新,創設“懸念”,引入新課,在讓學生回憶所學幼兒舞內容時,教師提問:假如你現在站在舞蹈課室講台上,面對小朋友要把老師教過的律動教給小朋友,那你該採用哪種教學方法,才能使小朋友最易於接受呢?從而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二、引探新知

在引導學生探新時,為了較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依據大綱有關“幼兒舞蹈有哪幾種教學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平時學過的律動、歌表演、表演舞等,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摸索出哪種方法最適於律動,哪種最適合歌表演等。這部分教學我按照三個步驟設計:1、講解、演示2、引導議論3、概括運用。

1。講解、演示

在教學中,先講解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般方法包括:(1)示範法;(2)練習法;(3)分解組合法;(4)觀察模仿法;(5)遊戲法;(6)語言提示、講解、口令的方法;(7)個別教學法。讓學生用最快的辦法瞭解掌握這些教學方法的作用。在講解的同時,並且配以以前自己在教學時一些比較有針對性的動作或表演加以演示。

2。引導議論

比如我現在要教一段集體舞,那麼必須先要熟悉集體舞的伴奏曲,掌握基本節奏,然後根據集體舞的形式,進行必要的基本動作、角色動作教練,最後再組合完整,反覆練習。而在教基本動作時,同學們應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呢?角色動作又是用哪種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議論。

3。概括運用

通過學生自己所學過的幼兒舞內容,結合所學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這些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滲透的,選擇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從教學目的,教材特點和幼兒實際接受水平出發,從而概括出:例如在進行律動教學時,要熟悉瞭解律動音樂的形象和節奏,要抓住動作的形象和節奏進行的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講明律動動作的形象特點和富有感染力的示範,然後讓小朋友觀察模仿進行練習。再如在歌表演教學時,首先必須唱好歌,然後教練基本動作,講解歌曲形象與動作形象情緒配合一致性的要求,分句或分段練習,最後完整練習。

為了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把學過的律動《伸伸手、彎彎腰》,歌表演《摘星星》磁帶聽一遍,並請幾位同學把這三小節舞用所學方法進行分析,最後進行小結,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解答。

三、鞏固練習

幼兒舞教學的全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即介紹舞蹈、教練舞蹈和複習鞏固舞蹈。在鞏固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幼兒園舞蹈教學中的教學組織,根據

幼兒園舞蹈教學大綱,設計瞭如下練習題:

1。基本題:鞏固練習好幼兒舞所有內容。

2。變化題:比如進行表演舞《蝸牛和黃鸝鳥》教學時,應該用哪些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3。操作題:讓學生用示範法試講律動《坐飛機》的教學方法。

4。發展題:放一小節兒歌,讓學生即興創編簡易動作,並進行教學演示。

5。思考題:在運用觀察模仿法時,被觀察者的動作應準確、富有感染力,最好是鏡面示範,那麼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鏡面示範?也就是在教舞蹈時,教師該背向小朋友,還是面向小朋友?

在學生練習中,教師邊根據信息反饋,邊引導解決存在問題,通過多項練習,既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活躍思維,又培養了能力,練習後,教師結合舞蹈教學方法的廣泛應用性,滲透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四、課堂總結

為突出幼兒舞蹈教學的教學方法及運用,按照運用規律,師生共同進行課堂總結幼兒舞教學方法運用時要注意如下問題:

1。弄清授課內容是基本動作或律動等。

2。運用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密切結合小朋友的實際接受水平。

最後,佈置幼兒舞《春天在哪裏》用哪些教法,下一節課分組練習。

這節課通過採用引導操作、議論、概括、訓練的方法,既使學生掌握了幼兒舞蹈教學方法,又培養了學生正確運用所學教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舞蹈説課稿3

一、説幼兒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瞭解幼兒的真實發展狀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兒的發展情況。

本班的舞蹈藝術教育較為突出,在開展《各行各業》的主題活動中,我們沒有放過每個利於幼兒表現的好機會,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特別是音樂舞蹈,他們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創造、大膽的想象,如:他們會創編出一段有趣的歌詞或舞蹈:《小司機》、《快樂的小廚師》、《賣報歌》、等,讓人捧腹大笑。雖然有一定的表現力,但是我發現我班的幼兒缺乏合作意識,在表演當中以自己為中心,而且情感發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談話當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兒還不懂得怎樣去體驗他人的情感世界,從其他的生活活動當中看出幼兒在面對問題克服困難方面比較欠缺。針對我班幼兒的這些情況,我該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下面讓我來分析一下我的教學內容。

二、活動內容的生成與依據

許多時候我們熱切去關注的事,孩子們恰恰無所謂,而他們所關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們的意料。在圍繞5月15號的助殘日進行談話時,我們一起討論“聾啞人會做什麼?請你幫他們找一種合適的工作”就在這時有位幼兒很激動的告訴我“千手觀音”,於是它便成了我們共同的話題,孩子們進行了對“千手觀音”資料的大搜索。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舞蹈,它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門怎樣去幫助別人,怎樣與同伴合作,怎樣克服困難,勇敢的面對困難,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是一個非常美的舞蹈,它獨特的造型、金光閃閃的服飾,五彩繽紛的燈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們。綱要中提出:儘可能運用社會生活中的資源(如活動、事件節日、環境)進行教學,本着《綱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們的興趣,依據本班幼兒的情況,初步將此內容分為四個步驟進行。首先是資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發現了什麼”多麼有挑戰性的問題呀,孩子們從圖片、vcd中仔細的觀察找出服飾、頭飾、手鐲等還在區角中自發製作手鐲和項鍊。其次,我們欣賞了樂曲,他們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後是舞蹈欣賞,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將舞蹈中最為突出的亮點——造型美作為欣賞的主要方面,主要在於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及想象創造力。

三、説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新綱要》中指出“應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的想象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一個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兒在認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發展,具體目標為:

1願意用自己的動作形象、語言來表達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賞舞蹈的興趣。2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想象創造力,體驗合作表演的樂趣3教育幼兒尊重並熱心幫助殘疾人羣。目標(1)的制定,將幼兒對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為生成下一個藝術活動積累經驗。目標(2)、(3)的制定是基於我班幼兒近階段的能力、情感的發展區,我來因勢利導,將獲得的知識經驗遷移於生活中。

四、説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

1、幼兒知識經驗的準備: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我們利用家長的資源為幼兒上網查詢有關的圖片、書籍,瞭解有關知識,欣賞樂曲,目的是激發幼兒表現的慾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教師的準備:首先我對幼兒前一階段的學習進行細緻的分析,目的在於客觀瞭解幼兒的實際現狀,其次對教材進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兒的部分,並就如何突破重難點提出有效的指導方法,目的在於優化內容。最後,我還精心準備了vcd,網上下載的圖片、牙籤或火柴、絲巾方便教師與幼兒操作、欣賞、表演,大膽的表現。

3、環境創設:《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幼兒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及時的在美工區中提供包裝繩、塑料花、葉子、皺紋紙等讓幼兒製作項鍊、手鐲,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在活動室周圍張貼幼兒欣賞樂曲後繪製的情節畫及幼兒收集的有關舞蹈圖片,目的在於延伸活動的快樂,增強幼兒表現的慾望。

五、教學的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積極的用不同的方式去體驗舞蹈造型的美感,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難點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動感美,並用語言、動作表達。

六、説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法:情景感染法、提問法、整體教學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靈魂,同時也是幼兒想象力和表現能力的體現.老師以語言、體態語、情緒引導幼兒觀察大屏幕圖片,感受故事的氛圍,體驗情緒,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強幼兒欣賞舞蹈的興趣和表現慾望。

2、欣賞法是舞蹈欣賞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動中結合多媒體運用法,先引導幼兒整首欣賞,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給幼兒一種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賞結合定格觀看法目的是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觀的啟發幼兒對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激發幼兒對舞蹈中演員的敬仰之情及表現的慾望,有效的突破重難點。

3、採用啟發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大膽的想象。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用語言或動作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七、説學法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啟迪,欣賞活動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根據中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觀察發現法是

幼兒積極主動的一種學習方法,在活動中幼兒通過觀察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藴涵在圖片vcd中的知識點,發現新的線索,這些線索能把活動引向深入,讓幼兒現有的經驗與新的經驗實現完美的結合,幫助幼兒突破活動難點。

2、討論談話法:我在活動中積極引導幼兒進行討論、談話,孩子們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看法,體現了《綱要》中“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目的在於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愉快的環境,激發幼兒與同伴、老師之間的互動,利於幼兒大膽的想象,利於教師更深一步的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適時的調整計劃及個別指導,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

3、操作法:在幼兒原有的欣賞基礎上,引導幼兒自己創編隊形並用牙籤、火柴排出來,充分體現了《綱要》“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發幼兒與材料互動,注意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創造的樂趣。”的精神。促使幼兒的動手、創造、思維、審美能力得到了昇華,經過了與材料的相互地接觸,他們又再一次學到了知識,獲得了編排造型的經驗,體驗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體驗法: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了表演的方法,通過表演

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實際體驗,獲得愉快感,輕鬆感與成就感,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興趣盎然,從而進一步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獲得多樣性的認識,也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重視幼兒合作、表達與交流能力,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大膽表現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八、活動過程的組織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個環節,並運用集體、小組、個別的組織形式,主要表現:

(一)、由境生情,講述《千手觀音》的傳説,引起幼兒欣賞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根據《綱要》的精神,將幼兒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兒的感受為活動的切入點。藉助多媒體手段再現幼兒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千手觀音的圖象,結合優美的故事情節,幼兒鴉雀無聲,認真的傾聽傳説,一下子孩子們被我帶入千手觀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見了千手觀音善良的行為。就這樣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及積極的興趣,讓幼兒獲得了最感性的知識,為下一步的欣賞想象和表現做好鋪墊。

(二)、以小組的形式鼓勵幼兒與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觀音變成什麼”

綱要中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讓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這個環節裏,我將下載的造型圖片張貼在活動室的周圍,接着啟發幼兒展開想象,以小組的形式讓幼兒互相交流探討造型的形狀像什麼,引導幼兒發現造型的特點,掌握知識點:造型整齊、對稱的規律,為下一步欣賞vcd畫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礎。

(三)、欣賞舞蹈,引導幼兒發現畫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賞

舞蹈的肢體動態是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感染力。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帶着這個問題:“看看舞蹈中什麼地方美”來完整的欣賞舞蹈,並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麼感覺”,“你覺得舞蹈中什麼地方美”,教師發散性的問題引領幼兒從音樂、服飾、燈光、造型中發現美,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2、片段欣賞

“你喜歡舞蹈中的哪個造型,它有什麼特點,像什麼”這個問題,是幼兒審美能力的昇華,。因此,我組織幼兒進行片段欣賞,啟發幼兒將表演中的造型與圖片的造型進行比較,啟發孩子們用動和靜來表達造型美,激勵幼兒大膽的用語言來描述,用動作來表現,並掌握知識點:蘭花指,目的在於引導幼兒從手形的不斷變化來感受造型的動感美。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最後我引出問題:“請你用好聽的詞來誇他們”,並藉此問題出示排練時的圖片,首先引導幼兒回憶舞蹈的演員的背景,説説這羣聾啞人是怎樣感受音樂,完成這麼美的舞蹈。目的在於激起孩子們的心中強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團結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個環節體現了《綱要》中:“根據幼兒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發展”這一精神。

(四)、操作創編造型。在舞蹈欣賞的活動中我採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豐富的、具有適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籤、火柴),支持、引發

幼兒與材料互動,創編出自己喜歡的造型,不僅讓幼兒體驗發現創造的樂趣,而且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目的在於讓幼兒自主學習,體驗自由創造的樂趣,獲得平面思維的經驗,體現引導幼兒從平面向空間發展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並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進行知識的遷移,適時的個別指導,為下一個環節的開展作好準備。

(五)、嘗試表演,體驗合作的樂趣。

1、《綱要》中指出: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於生活、遊戲之中。因此,我設計讓幼兒打扮自己,並按絲巾的顏色分組扮演千手觀音。孩子們你幫我打蝴蝶結,我幫你係絲巾,互相幫助不亦樂乎,在排練造型中並不斷完善自己與同伴間的合作。

2、激發興趣需要貫穿於藝術活動的始終,在結束階段要把孩子們的興趣引向自我欣賞和獲得滿足感上,從而把興趣延伸到新的藝術活動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後的結束部分,我讓幼兒聽音樂完整的表演,並面向大鏡子,欣賞自己與同伴合作的造型美,獲得成功感。

(六)、活動延伸。

幼兒的興趣未盡,為了引領幼兒的學習、藝術表現向更廣闊的天空發展,我利用區角活動,引導幼兒繼續探討其他的造型,並將自己的想法畫下來,為新的藝術活動生成奠定基礎。

整個活動過程,老師在不斷轉換角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和表現,使每個幼兒都有進步和成功體驗。

舞蹈説課稿4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

你們好!我是來自。今天我講的課題名稱是《以中國古典舞元素為素材的幼兒舞蹈造型多樣性創編》。幼兒舞蹈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技能課程,它從幼兒舞蹈表現形式入手,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通過幼兒舞蹈不同形式、不同創編技法的訓練,使學生們全面的瞭解和掌握,找到兒童舞蹈創作的規律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來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增強創造力和表現力。下面我將從教材內容、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選自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學前教育專業新課標“十二五”規劃教材,《幼師舞蹈》下冊(第二版),適用於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的學生。本書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幼兒舞蹈基礎知識等內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讓學員在所掌握的舞蹈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更好地培養和勝任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工作。本課題為教材中第六章第五節內容——幼兒舞蹈創編。

學情分析:

(1)該門課程針對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展開,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領悟力,但對於創編時的舞蹈性和合理性還缺乏創新、視覺效果較為單一化;

(2)中國古典舞因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且在學生中流行程度並不高;

(3)有特色的幼兒古典舞編創作品屈指可數,並不多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規範的兒童舞蹈造型編排技法。

能力目標:能主動的把握舞種風格,將單一的造型元素呈現出多樣性的變化。

情感目標:通過以古典舞元素為素材,加強幼兒舞蹈造型的多樣化肢體語彙表達,進一步感受和傳承我國優秀的藝術文化。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欣賞和模仿經典劇目,將中國古典舞元素運用到幼兒舞蹈造型構思當中。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所學創編技法,呈現出幼兒古典舞造型的多樣性。

二、教學策略

教法:以觀察模仿法、教師示範法、行動導向教學法激趣;以任務驅動教學法激趣,情景教學法強化。

學法: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分解組合法來強化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

利用學生對音樂、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興趣,鼓勵學生在課餘時間蒐集與本節課相關的資源,同時教師也應當將課堂資源貼近學生的認知程度,比如:學生利用網絡信息化平台,將上傳至世界大學城的優秀古典舞作品進行自主預習和相關背景資料的查閲等。

課堂教學

1、新課導入,作品欣賞:

教師通過同學們課前在網絡空間上的預習,讓其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出“千手觀音”的來歷;同時,進行劇目簡介,播放舞蹈視頻《千手觀音》。

2、體驗特點,思考討論:

提煉作品當中經典的舞蹈造型,同時根據幼兒舞蹈的簡單、直觀、誇張等動作藝術特徵,進行課堂內思考、討論,同學們原地做出古典舞即興造型反應,並請做得好的同學演示,闡述舞蹈構思。

3、引導分析,重點學習:全班分成以小組為單位,嘗試從隊形、方向、空間以及複合動作方面來擺出多種不同的古典舞蹈造型。

4、課堂訓練,強化認知:發揮學生自主性,給出一小段古典舞風格的樂曲,編排並擺出3個及以上不同的舞蹈造型,注意造型與風格之間的合理性。表現突出的小組,做班級展示。

5、實踐練習,知行合一:教師為每組進行點評,並將學生加以闡述的古典舞元素單人造型錄製成微視頻,以短小精悍的動態形式,上傳到公共網絡平台,供同學們課後採用信息化技術反覆温習和鞏固。

課後無紙化評價體系:

採用以學生為主體,做小組交叉點評記錄,並將組內自評和組內互評筆記,交由教師彙總上傳至QQ羣中共享。(羣號:126696464)

四、教學反思:

亮點與特色:本堂課首先,將抽象的網絡平台以具象的形式貫穿在課前、課中、課後反饋過程裏,體現了藝術課程與多元信息化的緊密結合;其次以學生為主體錄製微課,激發和提高了課堂的積極性,延伸了教學時限;第三,前移後拓,將學生的點評和反饋網絡共享,豐富了教學手段和作業完成形式。

有待提高:在幼兒舞蹈造型語彙方面,學生還有一定侷限性,需多加強訓練;學生對於網絡空間平台的信息更新、靈活操作等還需要進一步普及,同時也有助於專業知識面的拓展。

舞蹈説課稿5

一、 説教材

1.學情分析

本課時節奏感強,音樂明朗動人,舞姿秀美瀟灑,舞步起伏流暢,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課時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國小高年級的學生,性格思想逐漸趨向成熟,有一定的自制力和審美價值觀,進行華爾茲舞蹈的教學可以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又可以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審美觀,對他們今後人生路上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有很大的幫助作用。但本課時重難點較難把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2.教材的地位及特點

華爾茲的學習可以給人以真、善、美的教育,陶冶情操、吸收美的真諦,提高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因此,我選擇此教材作為體育舞蹈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依據其單元教學設計方案和課時計劃,本次課選擇的學練內容是華爾茲大組合一,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練,着重華爾茲動作要素和技巧的學習掌握。

體育舞蹈有現代舞和拉丁舞兩大類,華爾茲是現代舞中歷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強的舞蹈形式。其特點是舞姿華麗高雅,秀美瀟灑,舞步起伏流暢,分格華貴典雅、飄逸、舒展,比其他舞步更温文而雅,富詩情畫意;因此,華爾茲有舞中皇后的美稱。華爾茲舞曲優美抒情,明朗動人,音樂為3/4節拍,節奏中等,每分鐘28—30小節。三拍子是“蓬—嚓—嚓”,第一拍是強拍,第二拍是次強拍,第三拍是弱拍。華爾茲不分快慢步,只分大小步。練習時可呼一、二、三或蓬—嚓—嚓。華爾茲舞步升降一般為降、次升、升,這樣把三個拍子連起來,使三個步子連綿不斷,此起彼伏,圓滑飄逸。

3.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體育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①學生初步掌握大組合一的成套動作;

②在練習過程中能做出華爾茲舞步並體會身體重心的上提及踝、膝關節屈伸的控制感;

③能與舞伴友好配合,培養合作學習的能力,增進人際交往,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④能按要求在音樂伴奏下完成動作練習,在練習中展示出情感體驗。重點放在華爾茲動作要素和技巧的學習掌握上,難點放在華爾茲舞步的起伏流暢、圓滑飄逸上。

二、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直觀教學法:本課充分利用碟片展示華爾茲舞步的重難點,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本課的意境中去,產生共鳴。

2.講解示範法:教師通過講解示範將華爾茲舞步的技巧介紹給學生,使其快速、牢固掌握。

⒊對比教學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

三、説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觀察法:讓學生從碟片 和老師、同伴的動作示範中,找到學習華爾茲舞步的技巧。

2.合作練習法:指導學生與同伴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華爾茲舞步的學習,從中體會在音樂伴奏下完成動作練習,在練習中展示出情感體驗。

3.小組競賽法:通過比賽,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四、説組織形式

情境引入階段→複習回憶階段→合作練習階段→自我展示階段

1.播放碟片音樂

2.散點複習動作

3.與舞伴合作配合練習

4.分成幾組積極主動展示自己的練習情況

5.簡單介紹

6.分組探究

五、説程序

1.常規與準備

①課堂常規:

學生呈四列橫隊的形式站隊,以保證課堂常規的落實,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以及集體主義精神。

②導入課:

我們前幾次課學習了華爾茲的基本步伐和兩個小組合,本節課我們將要把這幾塊分散的部分組合成一個完整的套路。下面我們在完成這項偉大的工作之前,先來段熱身吧。

③準備:

同學們跟着老師來一段舞步熱個身,好嗎?

這一環節為下面的學習做一個充分的準備工作,以避免在練習過程中引發運動損傷,同時把學生帶入到創設的情境中來。

2.情境導入階段

①播放碟片:

同學們先欣賞一段錄相,先觀看一套完整的華爾茲動作,感受一下華爾茲的優美流暢、華貴典雅,首先從思維的角度來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華爾茲。

②簡單介紹並示範

突出練習重點,提出要求:

在練習過程中注意動作的連貫性以及動作的節奏感,儘量使動作節奏與音樂節奏融合在一起,保證整體的流暢圓滑,為達到動作標準化,構建正確動作的目的。

3.複習回憶階段

①散點複習動作

此環節為了讓學生儘快回憶起前幾次課上所學內容,利用充分的練習保證單個動作的熟練程度。

②分組探究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完全的掌握動作要領,避免記憶誤差,幫助學習能力稍弱的同學與集體共同進步,保證教學效果的完整性。

4.合作練習階段

與舞伴合作配合練習:

同學們找到各自的舞伴,嘗試着將大組合一合作完成,用充分的練習來確保舞伴雙方順利度過磨合期,使整套動作流暢,以完成預期學習目標。

5.自我展示階段

為了發展學生的練習熱情,弘揚學生個性,挖掘潛能,形成現代社會必須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充分展示學生的風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6.素質練習階段

專項形體訓練:

強調專項形體素質訓練,鞏固提升學生的形體形象,為以後的舞蹈學習和練習充分的打好基礎,使學生的舞蹈素養日趨完美。

7.穩定情緒階段

①放鬆身心:

用一段優美的薩克斯音樂---《回家》,使學生從思想上先進入放鬆的情境裏,教師用口令提示並帶領學生以幾節簡單的瑜珈動作放鬆身體。

②集中小結

組織學生以自然集中的形式圍繞在教師周圍,首先引導學生自我總結,鍛鍊學生的總結概括的思維能力,最後教師總結以幫助學生明確問題的答案。

③下課,師生再見。

六、運動負荷

本節課的運動負荷基本保持在心率120次/分—140次/分之間,在課堂教學中,根據觀察或通過詢問的方式來控制學生的運動負荷,隨時調節課中學生練習的情況。

七、課後反思

本課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反思:

①課的預計目標是否完成?

②教學重點是否有效解決?難點是否有效突破?

③在整節課中是否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八、時間安排:

常規和準備活動8分鐘左右 ;情境導入3分鐘左右;複習回憶階段10分鐘左右;合作練習階段6分鐘左右;自我展示階段6分鐘左右;素質練習階段8分鐘左右;穩定情緒階段4分鐘左右。

舞蹈説課稿6

一、學生分析

本課程授課班級為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舞蹈基礎,接受能力較快、思維活躍,易於融入本課程學習氛圍,但部分學生行為習慣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有待多方、多時引導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一)本節課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維吾爾族舞蹈——奇克提麥》是學生在熱身及複習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隊形創編的學習與練習。能讓學生更進一步的瞭解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也能為今後的工作與服務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掌握奇克提麥的節奏特點及動作要領,熟練動作及隊形創編的技法。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柔韌、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增強表現能力和創編能力。

3、德育目標:陶冶美的情操,鼓勵學生勤奮學習,做一個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人。

三、教法分析

本次課程教學中主要運用講授、啟發、示範、動作展示、現場指導等方法將預備知識傳輸給學生。其中動作展示採用隊形編排為實例,將上節課所學動作融入其中,激發興趣同時能鞏固要領,達到熟練掌握。現場指導法在學練時貫穿,及時指導學生易犯錯誤,達到規範標準。通過以上教學方法體現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

四、學法分析

本次課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思考、體會、練習、探究等學法掌握知識與技能,下面以隊形編排為例進行説明:在學習基礎動作之後緊接着運用討論法,讓學生設計下一個隊形的設計,給予學生思維空間、活學活用,以較為合理的方式調整保持注意力,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學過程

本次課程的教學環節由信心建立導入、熱身、複習基礎動作、隊形創編、放鬆小結、佈置作業五個部分構成。

(一)導入——信心建立﹙2分鐘﹚

首先提問維吾爾族舞蹈的種類,引出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奇克提麥》及重難點舞蹈隊形的創編。作為一名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舞蹈基礎,也會跳《校園民族舞》,因此本節課程同學們完全有能力學會並跳好維吾爾族舞蹈——奇克提麥。

(二)熱身練習﹙3分鐘﹚

本環節是學習的準備部分,要充分活動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免在後面的練習中身體的某個部位受傷。

(三)複習基本動作﹙5分鐘﹚

通過複習基本動作,熟悉動作要領,教師示範講解並及時糾正易犯錯誤。

(四)隊形創編﹙30分鐘﹚

本環節是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熟練動作基礎上加入隊形的創編,配上優美的伴奏音樂,使原本簡單的基礎動作變成一個小型的舞蹈作品,從中獲得成就感。首先設定一個基本隊形——圓形﹙第一個動作是行禮,應該先向觀眾行禮,舞者之間再相互行禮,因此圓形是一個較適宜的隊形﹚,在圓形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根據動作的幅度編排第二、三個舞蹈隊形,並和學生一起探究如何能在不改變隊形的前提下,運用高低層次的技法,使此舞蹈更具有藝術性。待舞蹈成形後,再整體練習2—3遍,教師引領並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五)放鬆小結﹙5分鐘﹚

伴隨着舒緩、優美的音樂起舞,在樂曲中結束本課。在小結中再次強調奇克提麥的動作要領,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六)作業

1、課後複習鞏固所學舞蹈動作及隊形,並嘗試創編其他隊形。

2、蒐集並欣賞其他民族的舞蹈作品。

六、課程信息

(一)專業培養的目標崗位

舞蹈課程的開設為學習旅遊與酒店管理的學生適應專業需要,以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為目的,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做到“視、聽、跳”一體,使學生更直觀地接觸音樂與舞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意識。本課程屬於藝術修養課。

(二)課程的地位

1、本課程的地位和作用:

《維吾爾族舞蹈》為舞蹈教學主要課程之一,作為一個旅遊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新疆學生,應該結合其他相關專業課程,更多瞭解維吾爾族的風土人情,熱愛家鄉,熱愛民族大家庭。我校是民漢合校,學習維吾爾族舞還有助於民族團結。學會並跳好維吾爾族舞蹈,能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便利,也為五湖四海的遊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2、本課程教學目標的確立

通過《維吾爾族舞蹈》課程的學習,主要讓學生初步掌握維吾爾族舞蹈的風格特點及動作要領,熟練動作,學會靈活運用隊形變換技法。

3、課程安排

本課程安排在第四學期,共32學時。

七、課程背景

新疆自古以來具有歌舞之鄉的美譽。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由於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使維吾爾的民間舞蹈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維吾爾族舞蹈對身體的表現力要求非常細緻,從而形成“挺而不僵、顫而不竄;腳下不離散、上身撒得開”的舞蹈風格。

八、課程思路

(一)教學方法

1、教師用啟發式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示範,最後達到師生互動。

2、體會音樂節奏與舞蹈動作。

3、組織學生編排隊形,學生互評,教師引導。

(二)教學途徑

通過以上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當堂消化所講授內容,加以靈活,搭配應用,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意識。

九、課程實施的條件

(一)教師自身條件:為培養學生藝術素質適應社會發展,授課教師應具有相關專業資格,還需具備新疆民風民俗的相關知識。

(二)實訓實習基地:為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演出比賽。

舞蹈説課稿7

一、説設計意圖: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心體驗,並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愛好,我設計了音樂活動《螃蟹的舞蹈》。它的節奏鮮明,富有情趣,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兒喜歡。

二、説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認識螃蟹,知道它的特徵和習性,感受音樂的節奏。(認知)

2、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技能)

3、樂意參與遊戲活動,體驗螃蟹跳舞、走路、夾鉗子等遊戲情節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三、説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螃蟹,感受音樂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四、説活動準備:

1、有關螃蟹的圖片;

2、與音樂變化相符的螃蟹動態圖示一份(跳舞、走路、夾鉗子);

3、螃蟹音樂;

4、螃蟹頭飾(每人一份)。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引導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法,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説教模式,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生動有趣的形象,讓孩子們在情景遊戲的體驗中快樂得獲得知識,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1、情景教學法: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表現的興趣。

2、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揮想象、創造。

3、遊戲法: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將音樂與遊戲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到音樂的內涵,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以最自如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

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創造性學習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説、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遊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1、多種感官參與法:音樂活動的表現可體現在用肢體動作及口頭語言上,因此,本節活動通過鼓勵、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哼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2、創造性學習法:以培養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為出發點,激發幼兒的聯想、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直接創造能力。

六、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整個教學目標與計劃實現的重要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螃蟹圖片,創設故事情景,通過提問讓幼兒正面認識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隻螃蟹,它非常喜歡跳舞,它經常一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搖動起它的小鉗子。

提問: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呢?它如何揮動它的鉗子呢等等。引導幼兒認識螃蟹與想象螃蟹的行為動作。

2、播放螃蟹的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從音樂節旋律與節奏上啟發幼兒感受螃蟹的動作行為,引導討論。

師:有一首歌,小螃蟹聽了就會跳起舞來,我們來聽聽,它在跳什麼呢?發生了什麼事呢?

3、教師情節講述

幫助幼兒整理出整首樂曲變化的規律,並同時貼出相應的螃蟹動態圖示,再完整欣賞一遍。

師:小螃蟹跳舞跳着跳着,出來了一直笨笨的大鯊魚,鯊魚想吃掉小螃蟹,小螃蟹呀,機智的用跳舞的方式躲開了鯊魚。小朋友想一想,它用了什麼動作呢?有的地方音樂快快的,有的慢慢的,小螃蟹在做什麼動作呢?

4、引導分段創編螃蟹動作,鼓勵大膽想象、誇張動作。

師:螃蟹的動作有什麼呢?

請小朋友來做動作,教師把動作納入舞蹈創編裏。

5、幼兒隨樂完整動作。

七、説活動延伸:

活動將結束時,我鼓勵幼兒可以用其他動物來創編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鳥的舞蹈、小貓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歡的動物舞蹈,在螃蟹音樂將結束時加入進去。

舞蹈説課稿8

説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説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會説“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説“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幼兒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幼兒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幼兒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仔細聽曲子的節拍,並用基本動作打拍,

在幼兒創編動作的基礎上,嘗試採用採茶的動作打拍,將基本動作的訓練滲透在其中,要求手指曲伸的節奏、速度與音樂相吻合,根據把握的程度來限制練習的遍數。

4、區分樂句,瞭解節奏譜

根據幼兒的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我把抽象的音樂、節奏用具體的畫面來表示,既降低了接受新事物的難度,又有利於表述,提問1、聽一聽,看一看這首曲子有幾個樂句,(出示四根茶枝)小朋友就説有四句。2、根據節奏譜打拍(讓幼兒在複習動作的過程中熟悉圖譜的作用、變化)3、誰來説説為什麼有的地方會冒一個芽?有的地方會冒兩個芽?(根據音樂幼兒會説快慢不同)總結:原來這四句中第二句最快,其他三句的速度是一樣的。

出示圖譜,創編舞蹈動作,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提問:1、今天我們要編個採茶舞,那快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慢的地方用什麼動作表示,(讓幼兒根據冒芽數量的變化,結合音樂來感受到樂曲旋律的變化,引導到動作、情緒上的不同。請小朋友自己根據音樂動一動,並且個別幼兒示範,體現幼幼互動的原則。最後總結,節奏快的地方採茶的速度要快,手甩的範圍要小些,否則來不及。

出示一片高低、疏密不同的採摘畫面,認識圖標,創編有序的動作。

1、請你們看看學一學這些阿姨是怎麼擦小哈的,為什麼這樣採,通過畫面的不同,激發幼兒在不同方位創編動作。有的會説在採矮一些的茶樹時要蹲一些的彎着腰,在高好的地方還要踮着腳,太高了需要用搭勾把它拉下來,幼兒長的少需要挑開數值找一找,有的還戴了草帽,幼兒在捲衣袖……根據幼兒説的形象出示圖標,讓幼兒瞭解圖標的含義,將幼兒的認識轉換成長時間的保留沒,廣泛了創編的素材,縮小了動作同化趨向模仿的可能性。範讓幼

2、兒知道舞蹈的創編步驟,一師幼互動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幼兒自由選擇圖標並表演,用攝象機拍攝。能力弱的可以編一二句,然後幾個人組合,幼幼互動體現合作的快樂。

請部分幼兒講解自己是怎麼排列圖標的,並表演,帶領大家一起跳。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意,肯定和接納他們的獨特審美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創造快樂。)

播放錄象將幼兒的情緒提升到了高潮,那些平時不願意表現的孩子看到,自己也能優美的表演以後,增強了信心,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指出舞蹈中的不足,提出新的要求,如表情、節奏上的把握,同伴間太擠等。

為了讓活動的激情繼續,在教學手段上就要帶給幼兒一種新鮮感,在提出舞蹈要求後提供一個場景、道具等讓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了孩子的表演慾望,而且通過場景有機的佈置。有效地控制了同伴的碰撞。

延伸活動。

採茶撲蝶

舞蹈説課稿9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講課的題目是《膠州秧歌基本步伐》,這節課是高教版《舞蹈》(第二版)民族民間舞中的《漢族民間舞》。本節課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課堂評價四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首先我想先將我所選用的教材進行簡單的分析:我所選用的教材是高教版《舞蹈》修訂版,這一版教材遵循科學性、時代性、廣域性、實用性的基本原則,突出“廣、淺、實、新”的特點,教材把整本書分為五章,漢族民間舞屬於第三章內容之一。為了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知識目標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掌握膠州秧歌的基本步伐”,第二個方面是“將基本步伐與已學過的手臂動作相結合”。知識目標的確立是依據教材的安排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系統的掌握本節的知識點而設立的。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之後,我會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編創一個小組合,這也就完成了本節課的能力目標。能力目標的確立主要是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將理論投入實踐當中,鞏固所學知識,並可以活學活用。情感目標是通過同學間交流合作,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

在知識目標中,“步伐與手臂動作相結合”是學生比較難掌握的一部分知識,因此我將這部分知識點定位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通過教師示範並講解的形式,通過感官上的認識來啟發學生,從而幫助解決教學的難點。能力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小組練習和創編組合等形式,來提高學生對於常見步伐的表演能力,這是本節課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將“基本步伐的表演技巧”設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通過學用結合的形式,把課堂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而幫助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對於幼師專業的學生來説,舞蹈課是基本技能課之一,學生也喜歡,學習積極性也很高,但是學生底子差、理論知識缺乏,實踐經驗更談不上。因此,我會利用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這一特點,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而且還能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學習。針對以上情況,為了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我主要選用了以下四種教學方法:

(1)視覺圖像法:

這主要是針對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都比較欠缺的情況,在學習新課之前,由教師展示一段小組合,讓學生先有感官上的認識,明白膠州秧歌常用步伐有哪些,都與哪些手臂動作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的接受新授知識。

(2)示範講授法:

學習舞蹈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講授新知識點時,教師要多示範,而且邊示範邊講解,學生則隨着老師一起做動作,模仿老師的基本動作和舞蹈感覺,在掌握了基本動作要領後,慢慢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

(3)語言啟發法:

教師的語言是最能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師的語言生動,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在這節課中,我會不斷的用語言來啟發學生,將複雜的動作要領簡化,同通俗化的語言進行啟發,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第一時間接受新知識點,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於圓滿的完成教學目標是很有幫助的。

由於本課題的知識點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觀察、啟發探究、學用結合”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4、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直觀展現膠州秧歌的表演風格。(目的:形象直觀的展示,使學生可以很容易掌握教學內容。)

三、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四個教學步驟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一)教師展示,設置問題情境引入(5分鐘)

在開始新課前,由教師展示一小段膠州秧歌組合,組合中包含手臂動作和相配合的常見步伐,即導入了新課,又給學生一個感官上的認識,便於後面新授課的學習。在教師展示前,我會創設問題情境,也就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觀看教師表演,還可以相互討論交流,由學生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設計理念: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切入,形成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避免了教師的“填鴨式”教學。)

(二)教師示範講解、學生分組練習(25分鐘)

環節1、教師在講授新內容時,採取示範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師在前面帶領、學生在後面模仿,教師把整體動作進行分解,並逐一進行講解,包括頭部、胯部、腿部、腳部的動作要求。做到簡單明瞭,便於學生接受。(設計理念: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抽象的發展思想,提高了學習效率。)

環節2、學生分組練習,在學習了基本動作後,我會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教師則在巡迴指導。(設計理念:通過感官的認識來啟發學生,對於所講知識點,學生更容易接受。)

環節3、已學知識點回顧,新舊知識點相結合,鞏固所學知識

知識回顧的內容是複習已學過的手臂動作,因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是學習膠州秧歌的基本步伐,並要將步伐與手臂動作結合起來,因此在學習新知識點之後,安排學生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帶領學生將上身的手臂動作與基本步伐相結合,共同進行練習。(設計理念:學用結合,鞏固所學知識。)

(三)學用結合、編創小組合(10分鐘)

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點後,引導學生將單一的動作相結合,配合音樂,編創出一個小組合。這一環節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我想通過這一環節,在根本上解決教學重點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完成教學目標。(設計理念:將理論的知識運用於實踐,是鞏固知識的最好方式。學生角色的轉變,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對本課題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了檢測,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結交流、佈置作業(5分鐘)

1、小結交流:為了鞏固教學成果,我將這個環節設計成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小結本節課內容,最後教師補充,整合本節所學知識。

2、佈置作業:我認為好的教學成果應該延續到課下,因此我準備讓學生在本節課結束後,自主學習一個膠州秧歌的成品舞蹈,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四、教學評價

我一直認為:一堂好的舞蹈課,不應該是枯燥的,作為教師,應該用自由活潑的教育方式,在課堂上,更應始終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基本原則,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接受難懂的知識。而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基本上遵照了以上原則,比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這當中也存在不少問題,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各位同行的幫助和指導!謝謝!

舞蹈説課稿10

説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學生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學生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學生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學生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説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學生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學生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學生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學生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學生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生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學生會説“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説“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學生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學生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學生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熟悉音樂,瞭解音樂性質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學生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學生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舞蹈説課稿11

一、説設計意圖:

熱愛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他們對音樂美有了內心體驗,並掌握了表現音樂美的初步技巧,渴望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美的感受和理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教案中明確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達美、創造美的情趣。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其愛好,我設計了音樂活動《螃蟹的舞蹈》。它的節奏鮮明,富有情趣,具有動作性和故事性,深受幼兒喜歡。

二、説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結合大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三個目標:

1、認識螃蟹,知道它的特徵和習性,感受音樂的節奏。(認知)

2、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技能)

3、樂意參與遊戲活動,體驗螃蟹跳舞、走路、夾鉗子等遊戲情節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三、説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螃蟹,感受音樂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難點: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大膽創編不同的、誇張的螃蟹動作。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為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四、説活動準備:

1、有關螃蟹的圖片;

2、與音樂變化相符的螃蟹動態圖示一份(跳舞、走路、夾鉗子);

3、螃蟹音樂;

4、螃蟹頭飾(每人一份)。

五、説教法、學法:

教法: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引導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法,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改變傳統的教師説教模式,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生動有趣的形象,讓孩子們在情景遊戲的體驗中快樂得獲得知識,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1、情景教學法: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表現的興趣。

2、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發揮想象、創造。

3、遊戲法:幼兒從小就具備了學習音樂的潛力,而遊戲是孩子表現生活,表現學習的重要方式,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我將音樂與遊戲有機地結合,讓幼兒置身於玩的過程中,感知到音樂的內涵,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性質,以最自如的方式抒發情感、表現自我。

學法: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參與法、創造性學習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巴説、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現自己對遊戲情節的理解,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1、多種感官參與法:音樂活動的表現可體現在用肢體動作及口頭語言上,因此,本節活動通過鼓勵、引導幼兒用語言、動作、表情、哼唱、繪畫等多種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和理解。

2、創造性學習法:以培養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為出發點,激發幼兒的聯想、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直接創造能力。

六、説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整個教學目標與計劃實現的重要過程。

1、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出示螃蟹圖片,創設故事情景,通過提問讓幼兒正面認識螃蟹。

故事情景:有一隻螃蟹,它非常喜歡跳舞,它經常一聽到美妙的音樂,就搖動起它的小鉗子。

提問:螃蟹是怎樣走路的呢?它如何揮動它的鉗子呢等等。引導幼兒認識螃蟹與想象螃蟹的行為動作。

2、播放螃蟹的音樂,幼兒完整欣賞樂曲。

從音樂節旋律與節奏上啟發幼兒感受螃蟹的動作行為,引導討論。

師:有一首歌,小螃蟹聽了就會跳起舞來,我們來聽聽,它在跳什麼呢?發生了什麼事呢?

3、教師情節講述

①幫助幼兒整理出整首樂曲變化的規律,並同時貼出相應的螃蟹動態圖示,再完整欣賞一遍。

①師:小螃蟹跳舞跳着跳着,出來了一直笨笨的大鯊魚,鯊魚想吃掉小螃蟹,小螃蟹呀,機智的用跳舞的方式躲開了鯊魚。小朋友想一想,它用了什麼動作呢?有的地方音樂快快的,有的慢慢的,小螃蟹在做什麼動作呢?

4、引導分段創編螃蟹動作,鼓勵大膽想象、誇張動作。

師:螃蟹的動作有什麼呢?

請小朋友來做動作,教師把動作納入舞蹈創編裏。

5、幼兒隨樂完整動作。

七、説活動延伸:

活動將結束時,我鼓勵幼兒可以用其他動物來創編舞蹈,如:兔子的舞蹈、小鳥的舞蹈、小貓的舞蹈等等。大家可以跳自己喜歡的動物舞蹈,在螃蟹音樂將結束時加入進去。

舞蹈説課稿12

一、教材分析:

體育舞蹈是以人體為表現工具,在音樂的伴奏下隨着音樂的節奏,通過身體各關節、各部位創造千變萬化的舞步和姿態,它既有文化藝術的內涵,又具備體育競技的特點,既能通過鍛鍊強身健體,又能陶冶情操,娛悦身心,是集體育、音樂、舞蹈於一體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

教學目標:

學習華爾茲的基本動作,方法和優美的身體姿態。

瞭解其風格特點,音樂節奏和步伐變化。

逐漸達到能夠獨立創編簡單的組合動作。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好華爾茲的基本舞步,動作準確,步法熟練。

難點:舞姿飄逸灑脱,優美大方。

二、説學情:

學情是科任教師確定本課教材的重點、難點,選擇學法、教法和合理地安排教學程序,科學分配教學時間的依據。

體育舞蹈是一項新型的體育運動項目,深受學生的喜愛,現代中學生的興趣廣泛,自制能力差,心理素質,穩定性不強,對於學、練簡單的體育舞蹈動作,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或厭學現象,給教學帶來不便,那麼,在教學過程中開創快樂、趣味性教學,運用變換練習方式、條件和要求等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練興趣,出色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説教法:根據人體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和本課教材的實際,結合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善於模仿的特點,遵循其直觀性和自覺性原則,本課採用下列教學法:

1、講解法:

語言精煉、講解適度。

(1)通過揭題,説明教學目標,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練信心。

(2)精講,幫助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學練結合。

2、示範法:

華爾茲基本步法示範,建立概念,動作正確優美,利於模仿。

(1)教師的完整示範,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激發學習願望。

(2)通過示範,培養學生觀察思維的能力,使之明確要領,學會練習方法。

3、練習法:

由易到難,逐步提高。

(1)通過嘗試練和模仿學習,教會學、練方法,領會動作要領。

(2)學、練結合,開展互學、互幫、互糾、互評,開創一個和諧、平等、高效的學、練平台,掌握動作技術環節,從而產生動力慾望,開拓進取,達到目標。

四、學法指導。

1、教、學相長: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興趣,主動、積極地投入學、練中去。

2、教師的講解、示範和提問對話,培養學生注重觀察,積極思維。

3、通過帶練,示範練習和指導練習,讓學生學會模仿學習能力。

4、採用各種練習,不斷提高互學、互幫、互糾、互評,好學上進的思想,達到自主學習、快樂體育和探究的能力。

五、教學程序。

遵循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依據本課的目標,教學程序分為:導入熱身、學習與體驗、身心放鬆等三部分。

1、導入熱身:

(1)、教學常規。

①、體育委員整隊、檢查人數,並向老師報告出勤情況。

②、上課:師生問好!

③、宣佈課的內容。

(2)、熱身活動。

①、繞大圓圈慢跑:教師指導,同學做其同步練習。

②、遊戲:找朋友。

2、學習與體驗:

(1)、教師講解、示範:

教師示範:華爾茲的基本步法:前進變換步,退變換步

(2)、分解教學。

教師指導,帶領動作練習。

(3)、分組練習:

教師指導,自訂目標,開展互學、互幫、互糾、互評的教、學、練相長活動。

(4)、展示與評價:

自我展示和集體展示,提倡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

3、身心放鬆:

(1)、整理隊伍,散開。

(2)、教師講解,示範。

(3)、隨伴音樂節奏,翩翩起舞,歌聲、掌聲,心情舒暢,愉快放鬆。

(4)、小結:

①、完成本課目標情況。

②、組織學生收拾體育器材,如數歸還。

③、下課,師生再見

舞蹈説課稿13

一、説指導思想

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藝術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學校、家庭的重視,而作為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舞蹈教育,也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背景下與其它藝術門類百花齊放。對於基礎教育而言,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打破原來的“言傳身授”的古老教育模式,使舞蹈教育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的內容來自《幼師教科書—舞蹈》全一冊當中的中國民間舞部分,這一部分的內容有漢族的東北秧歌、雲南花燈、藏族舞蹈、維吾爾族舞蹈、蒙古族舞蹈、傣族舞蹈等,前面的內容我均在上幾個學期上過,那麼這次我安排的是傣族。傣族是雲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個民族當中的一員,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麗、西雙版納等地區,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許多動作多為動物的模擬與美化,頭、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線,俗稱“三道彎”,舞蹈造型具有“雕塑性”,它那優美的舞姿,把人帶入詩一般的境界。

2、教學內容:本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傣族舞的體態風格,並且靈活運用傣族的各種手形手位。

3、教學目標:

⑴通過傣族舞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傣族舞蹈的基本風格,基本造型,動作韻律特點等。

⑵擴大豐富學生的眼界及知識,廣泛積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斷提高自身鑑賞,舞蹈表演的能力。

⑶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動作融會貫通,學會簡單的創編。

⑷培養、增進學生熱愛少數民族文化的情感。

4、教學重點:舞蹈雖然是動作的藝術,但不僅僅只是做做動作而已,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的風格特點。這節課的重點就放在對傣族舞基本動作的教授上,因為學生做動作往往是單純的模仿,有時候還模仿的不像,再加上這節課的內容較多,要力求使他們把動作掌握好,是這節課的重點。

5、教學難點:這節課的難點就是要求學生們創編。這些學生大多都是來自農村,可以説幾乎沒有什麼舞蹈基礎,創編對於他們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的。再加上她們都是幼師生,將來很有可能走上教學崗位,所以學會基本的舞蹈的創編對他們來説也是一項基本技能。

三、説教法

為了學生能夠更準確的抓住傣族舞的風格特點,攻克舞蹈的重點和難點,我主要操用了以下的方法:

1、視覺圖像法:首先傣族的風土人情、文化內涵等對於我們這些漢族的孩子來説不那麼瞭解,為了學生能更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我先拿出了一幅具有傣族特色的印染布,上面是一個婀娜的挑擔的傣族姑娘,通過視覺的刺激和教師對這位傣族姑娘服飾的講解,逐漸的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使同學們在欣賞中接受知識,在介紹手形、手位時,我打破了以前那種老師做,學生學的傳統模式,找了許多手形手位的示範圖,讓學生們自己去找動作,去配動作,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更加形象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強化作用。

2、情景模擬法:和一般的課不同的是,這節課我把它設計成為一節“舞蹈採風行動”,老師為導遊,學生則為快樂的旅行者,從認識傣族到走進傣族,最後還拿出衣服讓她們穿上,始終讓她們感覺到自己好像真的身臨其境一般,不會覺得上課會有什麼壓力,能夠很好的融入其中。

3、語言啟發法:教師的語言是最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的,教師的語言生動,學生就會很容易接受。在這節課中,我不斷的用語言來啟發學生,讓她們轉化角色,把自己轉換成一位美麗的傣族少女,或者把自己想象成金色的孔雀,這樣她們做動作會顯得比較自信,對於我們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是很有幫助的。

四、説學法

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教法和學法是相統一的,有什麼樣的教法就有什麼樣的學法,應該説教學思想決定了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決定了教法與學法。但無論是教法還是學法,都必須重視學生的存在,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着教學目標,用視覺的觀察來模仿老師的動作和圖片的動作,聽覺來把握傣族舞蹈的風格以及樂曲的旋律和節奏,不斷的鼓勵、啟發她們主動性的學習。注重學生創造性的意識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斷滲入素質教育。

五、説教學順序

1、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之後,我都會讓學生喊出舞蹈課的口號:秀出自己!讓她們時刻提醒自己:讓把自己最美麗的一面展現出來。

2、導入:教師在優美的傣族音樂聲中,介紹傣族及傣族舞蹈,完了後,讓她們談談聽完之後的感受,從而引出傣族姑娘的服飾,通過服飾再引出傣族舞蹈的體態特點。

3、達標教學: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採用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方法:

⑴在做傣族舞體態動作的時候,是通過欣賞一幅印染後再去做的,加上教師的講解,學生對這一塊內容馬上就掌握了。

⑵手形手位的教授。利用一些手形手位的圖片,再加上對於孔雀這種動物的描述,使學生們強化記憶。

⑶再接下去就是創編實踐。這一塊內容是本課的難點,在學生創編之前教師帶頭編了一個舞蹈,讓學生一邊看,以便帶着問題:老師在這個舞蹈當中用了那些手形手位,老師是怎樣進行編排的?讓學生首先明白創編是怎麼回事兒。然後,教師要做的就是鼓勵她們大膽的創編,活學活用,這樣,編一組4個8拍的動作應該是可以完成的。編完之後,還讓她們跳出來,並且大家一塊兒來學。

⑷課堂小結

六、感悟與反思: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俗話説: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育方式,為我們的教育開闢了一片新天地,一節好的舞蹈課應該體現“課堂教學生活化”,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與活力,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互動的交流,使學生在饒有趣味和充滿情感的情景中輕鬆愉快的接受美的薰陶。作為一名專職的舞蹈教師,我將繼續朝着這方向努力,這次開課便是一種嘗試,不當之處,希望得到各位領導、各位同行的幫助、指導!謝謝!

舞蹈説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高教版〈〈舞蹈〉〉教材第五章第三節,幼兒舞蹈創編過程。本節教材仍然以理論知識的講解為主,具體的實際操作練習不多。通過對教材的深入領會和學習,針對教材的側重點,我將本節內容設置成了律動、主題、成品舞創編等三個創編訓練模塊。而本課正是以《我愛洗澡》作為主題來進行幼兒舞蹈組合的主題創編訓練。此前教材對幼兒舞蹈特點、幼兒舞步、幼兒舞種類都有詳實的闡發和要求,本章前兩節科學的歸納了幼兒舞蹈的創編原則。本模塊的內容就是將抽象的原則和已有的感性經驗付諸實踐,讓學生在練習中總結出操作性強的幼兒舞蹈主題創編方法,同時,也為後面的幼兒成品舞蹈創編課程打下基礎。《叢林仙子》幼兒舞蹈組合是主題創編模塊中的一個綜合訓練課程,本課程教學課時為2節連堂課90分鐘。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主題的發展(叢林仙子——××的叢林仙子——在暴風雨中××的仙子),運用教師投放的創編材料(舞步、隊形、道具、情景設置),最後形成四個內容豐富、形象生動的幼兒舞蹈組合。讓學生明確主題發展步驟,歸納出可操作性的創編方法,完成本模塊的教學目標,為此特對本課的做以下三方面的教學構想:

二、教學構想

1、在動靜結合中,暢想主題

“靜”就是利用瑜伽冥想的方式,使學生的身心放鬆,注意力集中,靜想主題。“動”就是將想象中的人物形象通過肢體舞動起來,表現主題。兩種方法的結合使用引發學生對下面環節的期待。

2、主題遞進和材料投放兩條邏輯主線,讓教學實施更加嚴密設定兩條主線豐富了本節課教學手段,教學環節連接自然、流暢。主題分:叢林仙子——××的叢林仙子(4個)——在暴風雨中××的叢林仙子三個層次遞進。材料的投放為舞步—隊形—道具—情景設置的依次投放,通過兩條主線的縱向實施,最後達到創作出四個舞蹈組合的目的。主題和材料相輔相成,材料的投放、運用要緊扣主題,主題的表現又要依託對材料的創造性利用。

3、情景設置和風格迥異的音樂加入,使創作的舞蹈作品演變為A+B的結構巧妙的引入幼兒舞蹈中常用的情景表演,給創作帶來了延伸空間,集體表演和個體表演結合,體現發展個性化教學思想,同時創作出來的A+B舞蹈結構,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三年級上期學生,她們有一定的幼兒舞蹈基礎,但卻不能將已有的幼兒舞蹈創編理論知識靈活運用於實際創編之中。本課我以舞蹈活動課的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她們潛在的舞蹈創編知識更容易被激發,從心理上逐漸消除對創編的畏懼心理,提高創編的信心。在創編的教學過程中,舞蹈基礎好的學生,可能會在活動中起到帶動作用,在個性化的創編和展示中獲得成就感;舞蹈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可以在練習中忽略自己的動作姿態,着重去掌握創編方法,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靈活運用舞步、隊形、道具三種舞蹈元素,進行幼兒舞蹈組合的創編。

能力目標:深入理解創編元素,能創編出4個不同的幼兒舞蹈組合。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創編的樂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利用舞步、隊形、道具,讓學生分組創編《叢林仙子》幼兒舞蹈組合。

2、難點:通過情景設置,讓學生恰如其分的表演,豐富創編內容。

五、教學方法

本節教學組織運用引——想——創——評(下一步的引)這一過程循環進行,體現了啟發式教學的模式。教師設計了栩栩如生的描繪、情趣橫溢的講解、有趣的修飾主題、出其不意的材料投放,都能較好的刺激學生,達到“啟”的目的。學生積極思考,敢想、敢説、敢創,達到“發”的效果。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學生的優勢,兼顧學生個性化發展,形成了和諧、愉悦的課堂氣氛。

六、教具準備:

錄音機、視頻、多媒體教學課件、紗巾

七、教學過程:

(一)冥想與即興——引出主題

首先,教師讓學生席地而坐、放鬆身體閉上眼睛,然後播放一段描寫叢林景色和叢林中仙子的暗示引導語音,讓學生冥想自己就是叢林裏的仙子,在美麗的叢林中穿梭嬉戲。在冥想過程中學生可以調動思維、更好的發揮想象感受《叢林仙子》這一主題。冥想結束後,學生在音樂中自由發揮即興表演叢林仙子,要求每一位學生必須舞動起來,將想象外化為肢體動作,即興中學生會發現多種的仙子形象。冥想能讓學生身心得到放鬆,思維更加開闊,即興活動不僅可以熱身,熟悉音樂,並能為主題動作的創編做好準備。

(二)主題的發展——新課講授

確定主題形象:首先,教師將即興活動中各種仙子的形象最終設定成4種:嬉戲的仙子、勞動的仙子、飛舞的仙子、梳粧打扮的仙子,然後把學生分成4組,讓每組學生選定一種為表現主題的形象。

第一個環節:投放舞步

列出原地與行進,走、跑、跳三類常用的7個幼兒舞步,讓學生根據不同的主題來選擇2——3種適合的舞步加入上肢動作,形成主題動作。然後再將主題動作進行節奏、高低、方向、旋轉等變化發展,形成一個16個8拍的主體舞段。在練習的過程中我會觀察學生的情況,根據每組表現內容和主題動作的不同,來引導學生髮展和創新。15分鐘後就可以完成4個不同的主體舞段。

第二個環節:投放隊形

在這一環節裏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常用隊形,來配合此前完成的主體舞段,突出舞蹈組合的集體性使動作流動變化起來,表現出同一主題的不同仙子形象和特點。首先,教師將出示表格:表格列出隊形的三個種類,然後,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直觀的感受9個隊形,觀看完後讓學生討論將9種隊形歸類並總結出特點,學生很容易會總結出線條類隊形有移動穿梭感的,整體類隊形整齊而飽滿感,不規則類隊形有對比和層次感等等。最後,要求每組選出2—3種隊形來豐富主題形象。在練習中學生根據動作的特點和表現內容來進行對比和篩選。教師巡視每組練習時可能會發現:隊形變化慌亂,兩個隊形銜接生硬不流暢,變化單一類型相似等等,此時,教師指出隊形的運用不能是一味的好看多變,而是要根據舞蹈表現的內容來進行選擇,是編導對舞蹈主題的反映和詮釋。另外還應注意:隊形的變化要在動作中完成、人員的調配要遵從就近原則、隊形類型選擇要有、前後、分散集中等對比。20分鐘後每組學生已經初步的把選擇的隊形與主體舞段結合起來,再配上音樂連貫的練習幾遍,就可以形成4個動作、隊形完全不同的舞蹈組合。

第三個環節:投放道具

這個環節裏我運用道具,讓舞蹈組合真正的豐富起來,生動的表現叢林裏仙子靈性多變的特點。我把五顏六色的紗巾作為道具發給每位學生,提出如下要求:利用紗巾結合舞蹈組合來表現仙子形象。此時教師運用紗巾的意圖:

一是讓學生在創編中學會運用道具,豐富上肢動作,

二是讓學生更容易融入情景,發揮想象,加強表現力。

在練習過程中,教師會根據每組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運用和創新,當練習完成後,請學生分組上台表演,學生會看到四個不同的幼兒舞蹈組合:有的可能將紗巾做成頭巾、裙子、豐富仙子的扮相,生動地表現仙子在叢林中嬉戲穿梭;有的可能將紗巾上下舞動,表現仙子在叢林裏的時隱時現;也有的把紗巾折成花球,表現仙子舞動的魔法棒;還有的可能把紗巾做成了仙子的翅膀,形象地表現了仙子在叢林裏飛舞。通過新課這三個環節的學習,已經形成了4個《叢林仙子》幼兒舞蹈組合,完成本節課的重點。

(三)、拓展與延伸環節

這個環節裏我加入了情景設置,讓《叢林仙子》幼兒舞蹈組合更具表現力和童趣。我在音樂中巧妙的加入了一段暴風雨的音樂,讓學生想象仙子遇到暴風雨的情景,並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出各種情況,創編一段表演,與此前完成的舞蹈組合一同構成一個AB段的,有情節的幼兒舞蹈組合。創編完成後再次請同學表演,學生會感到舞蹈組合更加生動富於表現力和感染力了,有的仙子可能在暴風雨中不小心折斷了翅膀、有的可能在四處尋找避雨的地方、有的可能仍在雨中嬉戲潑水、還有的可能冒着風雨在艱難的飛行。表演可能並不是很完整、整齊,但卻能拓展學生的創編思維,加強學生的表現力,並在一種輕鬆愉悦的氣氛中互評、學習。另外,在分組練習中每個學生都可參與,實際感受了舞蹈創編的過程,提高學生創編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培養了團結協作的意識。通過以上環節,形成了有情景表演內容豐富的幼兒舞蹈組合,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四)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本課佈置作業

作業:讓學生課後完成:暴風雨之後叢林和仙子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把舞蹈組合發展為ABA段的小舞蹈,完成課後的延續。

(五)教學反思

作為幼教專業的舞蹈教師,我感受到,教學內容應區別於專業的舞蹈創編教學,不能一味的要求學生創編的完整和系統,要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學到幼兒舞蹈創編的要點,並能獨立進行簡單的創編活動,因此,在教學的設計上,我強調學生自主練習、協作探究,激發學生的創作思路,讓學生在過程中自然體驗創編過程方法,培養學生實際的創編能力,為將來職業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舞蹈説課稿15

説教材

《採茶》是大班下學期的韻律活動,這4曲子分為四個樂句,講述了春光明媚,採茶姑娘高高興興走到茶園,忙着採茶的歡快場面。音樂節奏歡快,每一句都以長音結尾,讓幼兒園小朋友比較容易地區分樂句。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茶香飄逸的時期,蘇州名茶“碧螺春”已家喻户曉。前兩天還組織了幼兒園小朋友到東山茶莊去親自嘗試了採茶、製茶、品茶的活動。為了能進一步深化這次實踐活動的教育功能,表達幼兒園小朋友的內心體驗,我選擇了這個教材,讓幼兒園小朋友將生活化的動作向着細膩化的表達。

説目標

《綱要》明確地強調,豐富幼兒園小朋友的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園小朋友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我班有部分幼兒園小朋友信心不足不願意表演給別人看,特別是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大部分趨向模仿教師的示範,創新意識不強。所以結合《綱要》的要求和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在幼兒園小朋友熟悉音樂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啟發幼兒園小朋友創編不同節奏、方位及幅度的採茶動作,根據圖譜組成一隻完整的舞蹈。

通過活動讓幼兒園小朋友體驗到勞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園小朋友採茶的活動錄象資料

採茶課件一個

茶園情景佈置

攝象機一個

活動過程:

本節課的主要步驟分為四個

1、看採茶活動的錄象資料,講述自己是怎麼採茶的,學習採茶的基本動作。

2、聽音樂,瞭解音樂的性質。

3、看圖譜創編動作。

4、拍攝錄象自由表演。

觀看錄象,講述生活經驗,重點學習採茶動作。

1、提問:小朋友你們看電視裏是誰呀?在幹什麼?那你們都是怎麼採茶的?請你用動作試一試。

(這個錄象資料是小朋友在採茶時拍攝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影象後會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有的幼兒園小朋友會説“我是兩隻手同時採摘的”有的説“我是左右手交替採的,一根一根放……藝術允許幼兒園小朋友自由參與,自由發揮,容許參與者將自身內在信息與外在信息廣泛交流,這種開放性特點給幼兒園小朋友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而廣泛的天地。

2、學習採茶動作,將動作細膩化,體現教師的引導功能。教師除了要不斷激發幼兒園小朋友的創造性之外,傳播性內容也要把握好。所以將鏡頭定格在採茶姑娘的手部動作上,讓幼兒園小朋友觀察她們是那兩個手指動的,向什麼方向動的,怎麼動的?可以運用示範、講解、練習的方法來學習基本動作。特別緻意“鳳點頭”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節奏,接受力強的還可以提示他們通過提壓手腕來誇張動作,將韻律感表現得更優美、柔和,協調性差的就將手關節動起來就行了。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名字就叫《採茶》想聽嗎?讓幼兒園小朋友對音樂有一個初步、完整的感知。

3。聽了這首曲子有什麼感覺?根據幼兒園小朋友的回答總結:聽了這首曲子就能想到茶園裏非常熱鬧,有的托起茶簍,幼兒園小朋友忙着採茶,有的尋找茶葉忙碌得很。通過提問總結將抽象的音樂,情景化、具體化,有利於幼兒園小朋友有內容有動作可表達,而不是空洞的,將音樂於生活經驗相結合,兒發展規律中的“建構性”原則。

標籤: 説課稿 舞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wudao/331kn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