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薦】國小音樂教學隨筆

【薦】國小音樂教學隨筆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音樂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國小音樂教學隨筆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

做為國小音樂老師,我以前只知道音樂是需要感覺的,從來不知道也沒想過節奏也是需要感覺。今天,我感覺到了。

今天,xxxx年3月16日,張仰勝老師(中國鼓王)來到我們學校,教我們一、二年級音樂般的學生打鼓,鼓譜的類型是爵士樂型的,而且有三個聲部的、中間有許多休止符。當我看到鼓譜時,心裏有些打鼓,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説有點難度。但讓我更沒想到是張老師一上來就用一分鐘120下左右的速度開始學習這些鼓譜……?

一般我們音樂老師在教學生學習節奏時,都是由慢速學習會了之後,才加快速度來演奏的!

學生在一片熱鬧的情緒中學完了第一節課。第二節課,張老師讓我來繼續教學生,我按照我以往的教學經驗想慢速地把X OX O O節奏讓學生掌握紮實,張老師馬上提出了不能放慢速度,要想放慢速度也只能放慢一點,不然就破壞了節奏的感覺……

破壞了節奏的感覺?!過去我只知道把節奏念準就可以了,而我研究的各種教學方法也只是為了讓學生把節奏念準。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節奏還有什麼感覺?我也從來沒有注意過節奏會給人們帶來什麼感覺?

我又細細的'傾聽和體會了一下這個長達50小節的爵士樂節奏型,以一分鐘120下的速度敲擊出來的音響給我帶來的感覺。那是一種充滿動感、狂野、奔放、激昂、熱情……的感覺。是隻把節奏念準所不能感受到的音樂激情!

哦,原來節奏也是可以被人拿來感覺的、原來節奏也是有感情的、原來節奏也是有旋律的、原來節奏也是充滿音樂的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2

本課以《音樂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結合新的教學理念、以新的教學大綱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遊戲、比賽等適合低年級學生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把快樂教學引入課堂之中,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愉悦的心情,積極主動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通過各種音樂活動陶冶學生美的情操,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過新年》是國小音樂三冊上的一首歡快、熱烈的兒童歌曲。四二拍,五聲C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採用了漢族民間音調和秧歌舞的節奏特點,曲調歡快、活潑,尤其是歌中模擬鑼鼓音響的襯詞“咚咚嗆”的反覆出現,為歌曲增添了熱烈歡快的節日氣氛,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孩子們喜氣洋洋過新年的`歡樂情景。

在學生對打擊樂器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就因勢利導,教其正確的演奏姿勢和方法。通過圖片,引導學生重點觀察打擊樂器的手勢,在親自示範讓學生明確鼓和鑼的演奏方法。在不經意中,讓學生掌握了本課中節奏的難點。

二(2)班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遊戲、模仿、比賽、爭第一,但他們注意力容易轉移,所以在課上我以過新年為主線,從瞭解各國過年風俗到敲鑼打鼓學習節奏再到男女生PK,趣味性的遊戲和靈活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來調動、保持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之想學、願學、愛學、樂學。

在課上我努力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和諧、平等、友好的情緒中去探索、去學習、去體驗音樂帶來的樂趣。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3

教育的過程不是一個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簡單過程,,而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體驗與學生的知識體驗進行交流的過程。每一次上課都是一次交流,如何設計好提問,使之更好地解決教學難點,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教學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提問要有誘導性,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是頗有講究的。“對”“不對”或“是”“不是”的回答是學生隨口附和的回答,思維能力根本沒有得到鍛鍊,更談不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學難點也就真的“難”突破。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在提問時就應該多問幾個“為什麼”。在教學四年級歌曲《咚咚姑娘》時,教學難點之一是:唱好頓音記號和休止符。為了突破難點,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老師範唱,一次唱出了頓音,另一次忽略頓音,然後提問:“哪一種唱法好聽?為什麼?”學生自由討論後,教師再講解頓音的有關知識,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接着教師再一次範唱,一次體現了休止符,另一次忽略了,然後提問。“哪一種唱法更適合表現啄木鳥的形象?為什麼?”學生自然選擇唱出休止符,這兩個難點很快地就解決了。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4

音樂是一種感官藝術,在音樂課中,一定要抓住和突出音樂中的“聽”的重要功能,同學聽多了、耳熟了,自然就會唱了。我上課通常採取幾種“聽”的方法:

一、拍節奏法。即讓同學和着音樂拍擊節奏,這樣有利於同學掌握歌曲的節奏。

二、口令法。即在聽歌曲時,教師根據樂曲的情緒給予各種口令,讓同學和着音樂做舉手、踏步、轉身等動作,這通常以樂段為單位。

三、閉目法。此法能消除視覺上的干擾,集中注意力,使同學全神貫注的傾聽音樂,用心去感受音樂,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於旋律優美的歌曲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中採用多種多樣的`“聽”的形式,同學在聽時就不會覺得枯燥單調,在和諧、平等、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學會新歌。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5

這堂課的設計突出兩個特點:第一,體現了音樂教學的綜合性。這堂課以“歡樂過新年”為主題,以敲鑼打鼓、扭秧歌為主線,學習演唱《龍咚鏘》,結合《龍咚鏘》學習秧歌舞步和演奏民族打擊樂器鑼、鼓、鑔,模擬新年秧歌隊歡慶新年。第二,體現民學習多元文化的理念。這堂課對比學習國外歌曲《新年好》,創設國外新年情景,使學生感受國外兒童歡度新年的情景。

音樂教學不能只把學生拘泥於書本上的學習,應當讓他們迴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體味音樂的存在。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體會過年的生活情景,在節日裏會聽到什麼?看到什麼?學生們説出放鞭炮、放煙火、敲鑼打鼓等,接着我就讓他們模仿,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都感受到了節日敲鑼打鼓喜慶的氣氛,感受到了音樂的美妙,生活的美好。

《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它學科的綜合”、“綜合應以音樂教學為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繫”這堂課的主體部分是學習表演唱《龍咚鏘》為重點。

配合表演唱《龍咚鏘》練習秧歌舞步和演奏打出樂器。配合學習表演唱《新年好》,創設國外新年情景,進行情境表演,其間穿插進行四首歌曲和樂曲的欣賞,將唱歌、演奏、欣賞、律動和表演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圍繞:“過新年”這個主題,提供了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很好地體現了國小音樂教學的綜合性質,十分適合這個年齡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6

今天的音樂課,我和學生一起學唱了《山娃娃音樂會》這首歌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大原野、大自然是農家孩子活動的廣闊天地。讓我們用藝術的形式表達我們的快樂心情。通過教學,我深刻感受到,一位好的音樂教師除具備一定的技術外,更重要的則是瞭解學生,為學生設想,這就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例如,就興趣而言,我們知道,“興趣”作為一種對周圍事物或現象表現出來的喜愛情緒,對人的各種實踐活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它是人類從事活動的內在動力之一。而音樂教學本身便充滿了趣味,因此要做到音樂課對學生來説是有興趣的這一點並不難,只有最麻木的音樂教師才把音樂課弄得呆板無趣。

《山娃娃音樂會》這首歌曲曲調優美,琅琅上口,再加上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的樂器嗩吶的音色引入,可以説從曲調一開始放,學生的注意力就已經被音樂牢牢的吸引住了,全課學生是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在學生初步學會後,讓他們起來為其他同學唱唱時,踴躍舉手的同學舉不甚舉,沒有輪到表演的同學的.懊喪之情溢於言表。

《山娃娃音樂會》這首歌為什麼會如此受學生的歡迎,試分析如下:

1、課前,我自己把歌曲作了比較好的練唱,所以在為學生教學時範唱的效果還是可以的,學生從老師的範唱開始對歌曲第一印象可説不差吧;

2、歌曲本身對學生的吸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曲調容易上口,很好唱,又很詼諧、活潑、輕鬆......加上民族樂器的配合,很能打動人;

3、教學安排比較合理,學生聽的歌曲次數也比較多,安排了三次,可以説學生對歌曲的感受比較深,但又不是特簡單,一下子就聽會了,還得經過集體的學習,才能達成對歌曲的掌握,可以説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被牢牢掌握着......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7

在這個學期的音樂教學中,我對每個學生的音準進行了初步的考察,發現每個班只有幾個突出的學生能脱離鋼琴唱準歌譜,而大部分學生都唱得偏低,有的還不能連貫的唱出每個音符,或者亂唱一通。

學生音準問題説明我們的學生還沒有真正掌握好歌曲的旋律。這就需要解決音準和學生識譜的問題。

在音樂教學中,音準和讀譜能力是對每個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可是學生讀譜和音準能力的培養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首先,是音準的問題。音準這個概念這是相對的,音準就是人們感知並衡量音的能力。音高和音準是不可分的,培養音準其實就是要培養準確的音高感。所以要讓學生先多聽歌曲,並用“lu”來跟唱,對旋律有個整體的.空間概念,再來隨鋼琴分句學唱,不一定要老師唱一句,學生跟一句,簡單的可以放慢速度讓學生自己來跟琴唱譜。老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沒有唱準或唱對的樂句。

通過一兩遍的練習,可以用稍快的速度來連貫的唱譜,再來學習演唱歌詞的話就事半功倍了。

我認為還是需要藉助音樂設備和器材來培養學生對樂音的把握。

其實,不論是音準還是讀譜能力的培養都是息息相關的,不能獨立而存在,我們老師要在理論結合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準和準確的讀譜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能自信、大膽去更好地演唱歌曲。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8

新課標明確提出: “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音樂教育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展開的,音樂教材中還教育學生愛家鄉、愛學習、愛勞動、愛科學,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尊敬師長和團結友愛等,從多種角度幫助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音樂教學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髮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陶冶學生的情操和道德修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德育滲透在歌曲教學中

國小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

例如:《國歌》是同學們非常熟悉的樂曲,表現了處於三十年代國家民族深重危機下的'知識分子,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衝出書齋奔赴抗日前線的主題。首先我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到當時的歷史背景,加深對歌曲的理解,然後再讓學生聽歌曲,學生立刻感受到中國人民為爭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戰鬥的百折不撓、無所畏懼的精神,在表現歌曲的同時,也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樹立起時代責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滲透在欣賞教學中

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感知及聯想等輔助手段使學生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教師應緊緊抓住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樂形象,引導學生進入歌(樂)曲的意境,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海洋裏。

例如:在欣賞歌曲《鼓浪嶼之波》時,引導學生堅定“台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學生通過感受、體驗、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內容,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到同胞雖然生在台灣卻遠離了故土,盼望台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盼望親人早日團聚的一片真情。這種滲透式教學不僅使學生學到音樂知識,還接受了思想教育 ,從而培養起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而立志學習。

三、德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內容應根據每堂課的教育目標展開,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滲透於教學中。教師要認真安排課堂教學的每一環節,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的德育意識,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因勢利導,設境悟情,使德育內容生動活潑,讓學生在感受、體驗、表現音樂的同時,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薰陶。例如:在欣賞《義勇軍進行曲》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歌時,我轉錄了天安門前升旗儀式鼓舞人心的壯觀場面,激發了學生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使學生體驗到愛國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薰陶。

四、德育滲透在課外活動中

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恆不變的,而作為一種教育方式,其途徑又是多種多樣的。如果説課堂教學是育人的主陣地,那麼課外活動則是育人的廣闊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合唱、合奏、舞蹈等興趣小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為配合學雷鋒樹新風活動讓學生到街頭義務掃地、到敬老院幫老人洗衣服等,通過教育教學和公益活動的結合,使學生懂得怎樣去做人,要做雷鋒那樣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這些不同形式的課外活動,寓教育內涵於藝術和實踐活動之中,拉近了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幫助學生進一步養成“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的良好行為習慣。

德育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樣一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音樂教師不容推辭的一項重要職責。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獨特的藝術魅力,恰當處理好教育與教學的關係,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育形式,讓學生在受到美的薰陶的同時,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達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 完美世界。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9

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實施養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勢。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創新教育的渠道,新課程實驗教材給我們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就本課的教學來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

著名音樂家卡巴列夫斯基説:“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是把音樂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先決條件。”的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為興趣是培養人們確立奮鬥目標的潛在動力,只有產生了濃厚興趣才能使人產生學習探索的慾望。本課教學,我將“福娃”作為小客人,自然引入。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滲透情感教學目標。接下來,“福娃送禮物”將本課的學習重點《健康歌》引入。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評價,鼓勵學生參與、創新、組織教學,獎勵“福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學生在小福娃的激勵下,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

想象是思維活動中最見活力的一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離開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課堂教學中給孩子們一片想象發揮的空間。在本課的教學中,律動環節,我儘量不示範而是選擇融入學生羣體,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大膽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環節,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運動填入,“創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巧妙利用歌曲中數節拍的樂段,設計了小組合作健身操的環節。

三、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音樂創作,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

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合作學習是最佳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識,培養與人共處的能力,從而激發起學生創新的火花。在本課教學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編成小組,這樣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啟發,便於交流,便於團結協作。

以下是學生在課堂的小組合作創編的其中一首《新健康歌》:

(略)

總之本課教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就是,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讓孩子們愛上音樂課;在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中使學生敢於創新,為學生創新思維提供一個明朗的空間;用你充滿陽光的評價激勵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創新思維。充分利用音樂學科的優勢,乘着音樂的翅膀放飛創新的雛鷹。

最後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0

本課教學中,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欣賞國歌教學中,我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並聯系學校的升旗儀式,學生的興趣一下被調動起來了,同學們認真的聆聽國歌,神情莊重而肅立,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學們表現出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也知道了國旗和國歌是祖國的象徵,每一個公民都應當尊重和愛護國旗。教育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歌曲教學中,由於歌曲的歌詞簡單,又非常容易記住,所以歌曲的學習非常順利。學生能夠很好地進行演唱,歌詞中“金星”學生容易唱成“星星”這一點需要指正。

學生能夠很好地唱唱名,也能夠跟着老師拍節拍。在讓學生自由地拍節拍時,學生有點亂,但總體感覺還是不錯的。主體性: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本教學設計絲毫沒有生硬灌輸、機械訓練的跡象。教師自始至終都能先讓學生自主聽唱、自主感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練習、展示,學生對歌曲的獨特理解得到有效的尊重,學生學習狀態積極,氛圍濃厚。實踐性:聽唱活動是心智的內在實踐活動,本教學設計,唱《國旗國旗真美麗》,是為了先整體感知,再重點突破,最後再整體迴歸。

這,及時給學生提供了表演展示的舞台,這種展示卻又不是隨意展現的。教師再次創設了升國旗的情境,讓學生帶着對國旗的敬愛之情,此環節都顯得水到渠成,潤物無聲。播放《國歌》,出示國旗,創設了一個生動的升國旗的情境,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受到了很好的刺激,馬上調出了平時參加升國旗的情感體驗。再讓學生説説國旗的樣子和國旗的象徵意義。當學生都對國旗有了一定的認識之時,很好地誘發了學生熱愛國旗之情。讓學生看圖聽錄音,初步感知文本,也為學生的正確朗讀樹立了榜樣,也為通過文本培養學生的熱愛國旗之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師生關係平等和諧。

教師以與學生平等的身份參加活動,通過引導,發揮主導作用,和學生共同探索知識,和他們親切交流。在這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中,學生敢於大膽探索創新,敢於大膽表現自己。比如:讓學生收集自己所聽到的聲音,並模仿,他們都積極開動腦筋,爭先恐後地向大家展示。這樣,一方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能力。

2、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

奧爾夫認為:元素性音樂教育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參與者。讓學生收集自己熟悉的聲音,通過自己的各種器官表現這些聲音的節奏,並用自己的語言去創編節奏,讓學生了解到,原來動物的叫聲有節奏,我們的語言也有節奏,從而把複雜而枯燥的'節奏變得簡單而有趣。這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通過親身實踐輕鬆地獲得音樂.變“枯燥”的知識傳授為

3、“有趣”的知識探索。

如果用傳統地教學思想和方法,就是直接告訴學生“×—、×、××”節奏型的名稱和時值。實踐證明,學生對這種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方法毫無興趣。但這節課是讓學生自己收集和模仿各種聲音和動作,並應用“×—、×、××”這三個節奏型説話,然後從聲音中、動作中、語言中形成“×—、×、××”的節奏概念。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體驗了獲得成功的喜悦,也培養了學生創造節奏和感受節奏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趣味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學習音樂理論是件簡單而有趣的事。

4、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教學中,無論是讀節奏還是用體態律動表現節奏,或是創編節奏,都注重激發學生的即興發揮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本人將拓寬自己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維,將課改精神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末。知識。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1

《音樂課程標準》的頒佈,實驗教材的出版,對音樂教學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的實驗教材突破了傳統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審美為核心,深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音樂教育觀。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理想的課堂教學狀態是課堂裏教師和學生在與音樂的共同對話交流中情感得到宣泄、個性得到張揚、人性得到迴歸,在對音樂的欣賞感受中享受陽光般美好燦爛的生活,愛音樂、愛生活、愛自然、愛民族、愛人類,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共同成長。

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導入主題

1、師:小朋友,上課前老師先請你聽一段音樂。(師在電子琴高音區演奏《兩隻老虎》)告訴老師,你聽到過這首歌曲嗎?

師:下面老師再彈一遍,聽聽這一遍音樂和老師剛才彈的音樂有什麼不一樣?你想知道是什麼變化了嗎?老師會在這節音樂課裏告訴你為什麼?(設計懸念,讓學生有所求,有所思,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

師生問好

起立,教師彈奏上行音階,您好!您好!張老師您好!坐下,教師彈奏下行音階

3、導入師:老師想提一個問題,為什麼剛才你聽到這樣的音樂你就起立了呢?(教師彈奏上行音階)

生:因為這段音樂是有變化的。

生:這些音樂好象越來越響了。

評析:在新課未開始前,學生對音的高低概念毫無,只是從表面的輕、響來給所聽到的音樂下一個定義,這是第一個矛盾衝突出現。教師在教學中先不急着給它下定義。

新授,師:下面我們一起來聽兩段音樂,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麼

生:我聽到了小鳥的叫聲。

生:我聽到了老牛的叫聲。

師:小鳥的叫聲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小鳥的叫聲很尖、很細的。

師:很尖、很細的聲音就帶給我們高音的感覺。

師:老牛的聲音帶給你怎樣的感覺?

生:老牛的聲音很粗的。

師:這樣的聲音就帶給我們低音的感覺。

評析:在聆聽活動中給學生樹立起音的高低的概念,相信比直白的説教來得更有説服力,直接讓學生聽後説出音的高低,學生會把音的強弱和高低混淆起來。在新課的伊始,給學生下一個定義。)

師:下面我們再來聽幾段有趣的音樂,告訴老師,哪一段音樂高,哪一段音樂低?(在學習以後,給學生一個鞏固的機會。)

下面老師請小朋友聽兩段音樂,找一找,高音在哪一首音樂裏,低音又躲在哪裏?(課件出示《百鳥朝鳳》、《大象》)

師:我們聽到的聲音是有高有低的,生活中的很多事物也是有高有低的,哪位聰明的小朋友來告訴我們,生活中哪些事物也是有高低的?

生:交流

師:我們聽了那麼多高高低低有趣的聲音,哪位聰明的小朋友再來告訴老師,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的周圍,有哪些聲音也是有高高低低的?

生:拍手的聲音和跺腳的聲音是有高低的。

師:老師也找到了很多有趣的聲音,而且是一些高高低低變化有趣的聲音,首先我們來聽聽大提琴演奏的聲音,告訴老師,你聽到的聲音是怎樣變化的?(出示大提琴、拉練等幾種有變化的聲音。)

二、自主探索

1、師:我們聽了那麼多高高低低的聲音,小朋友想不想自己找一找?老師在每個小組的桌子裏放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把它們拿出來,老師給你們時間,大家去找一找,一會告訴老師,你是怎樣找出音的高低的?

2、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

3、交流

師: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了盤子和碗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盤子發出的.聲音要低,碗發出的聲音要高。

評析:學生經過自己嘗試,動手實踐,發現了問題,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明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動手實踐,這個環節是關鍵。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感知,學生在動手實踐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層次,教師在這時,就應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者,協調者和合作者,這樣的分層教學,分層活動,符合學生的年齡實際和差異程度,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

4、師:你能讓這些物品發出好聽的節奏嗎?

評析:《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提出:“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於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鑑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音樂教學必須營造寬鬆愉悦的氛圍,教師要善於為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這一點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童心就像一張白紙,有待於我們去描繪,童心又像羽翼未豐的小鳥,有待我們去哺育。因為教師與學生相互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

三、感悟音樂

1、師:小朋友發現了水杯裏放的水數量不一樣的時候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想不想聽聽老師用水杯演奏的曲子?(師範奏)好聽嗎?來給它取剛才是老師演奏的一段音樂,不完整,下面我們來聽聽小朋友演唱的這首完整的歌曲。

2、欣賞《哆來咪》

3、師:你聽到了旋律的變化嗎?你能給這首曲子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嗎?你能畫出旋律線嗎?

4、隨音樂哼唱

5、隨音樂能用動作來表現一下嗎?

評析:理想的課堂教學狀態很難用一個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只有從教學的過程或狀態中通過師生雙方的狀態及與教學文本的對話交流中得以瞭解和區分,是否達到了最佳的或理想的教學狀態,我們可以通過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進行評價。教學的過程是師生雙方投入的過程,只有每個人的心靈都受到震撼,都受到撞擊,

我想音樂已經進入每個人的心靈。)

四、課堂延伸——小猴運桃

1、師:小朋友的表現真不錯,今天老師還帶來個你們的好朋友,(屏幕出示小猴)這可不是隻普通的猴子,這是一隻會唱歌的猴子,今天小猴要請小朋友幫個忙,你們願意嗎?小猴請小朋友把它喜歡的桃子摘下來,這些神奇的桃子都有着不一樣的音高,請小朋友仔細聽,可千萬別搞錯了當你們每摘對一個,電子琴就會告訴你,你的回答是否正確?

2、學生作業。

(評析: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的關係,課堂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指導學生課外學習的方法,提供學生課外學習的渠道,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拓展性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等;處理好發展個體與面向全體的關係,音樂課鼓勵個性發展,提倡因材施教,但必須面向全體,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只不過發展的標準因人而異。)

課後反思與小結

本課旨在突破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變程式為個性化,試圖體現教學內容的創新、教學設計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創新,構建一種“以人為本,合作探究”的學習新模式,在教學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1、處理好課本與教材的關係,課本(原始劇本)是基本的教學內容,是一個結構性的東西,是教學材料的部分,在具體的教學中只有靈活重組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處理教與學的關係,音樂教學更為重要,可以説課本資源有限,但材料和教學空間是無限的,本課利用了教材中的一個知識點,在教學中進行擴充,進行內容重組,為學生在感知音的高低上拓寬了視野,並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儘可能地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探究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2、在本課的學習中,教師佈置自主學習的內容和要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扮演着“自學者”“問題解決者”的角色,教師則承擔着“輔導者”的角色。學生有創造的想法或做法,教師給予肯定,對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給予糾正,講清錯誤的原因,使學生真正領悟知識與技能。

問題討論:

音樂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藝術活動來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鑑於這一特徵,“新標準”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可是在現實音樂教學中,也有學生對它興趣索然,這種現象形成,主要是來自於學生對自已學習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而表現出的信心不足。在合作探究學習這一形式的良好促動下,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在音樂教學中,要讓學生人人都積極參與,並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和創新思維,需要教師用愛心鼓勵他們大膽探究,大膽創新。追求我們心中理想的課堂教學狀態,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張揚,讓童心在音樂中飛翔,讓音樂和每個孩子都靠得更近些,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追求理想的課堂教學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理想始終在你心中,不斷追求,一定會實現!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2

在祖國生日到來的時候,大道縱橫,羣山如浪,秋高氣爽,丹桂飄香。生日,對每個人來説是最值得慶賀的,漸漸長大的孩子每一次生日都寄託心中每一個渴望,每一次生日,都映照着祖國母親美好的明天。

《祖國有多美》這首歌曲旋律優美,選材適合,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內容簡單,適合四年級的學生演唱。同時也給學生設計了創編的條件,與教學目標十分貼切。這一課安排了三個基本環節,從音樂律動導入,創設良好的音樂課氣氛,帶入歌曲的學習。學會歌曲後,通過教師的範唱,讓學生通過比較初步感受不同的.速度。

然後通過音樂活動,將知識溶入其中。有了這些鋪墊,再進行創編活動,並滲透了音樂要素的表現,最後在音樂中結束了這節課。應該説,整堂課不管是從基本環節的安排,還是音樂要素的學習,都是根據學生認知規律設計,循序漸進,井然有序。並用談話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語言親切、兒童化,有很強的親和力。在課堂教學中,還採用多媒體展示法,用生動的電腦課件展示祖國美麗風光的畫面,讓學生快樂主動的學習,達到教學目標。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3

一年級新生剛進入學校,各科老師都要對同學進行課堂學習的常規訓練,音樂課也不例外。作為一名音樂教師能有計劃地對同學進行音樂課的常規訓練,對以後上好音樂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音樂課的常規訓練重點在於要對同學的'站、坐、行、排隊、分組、進出教室的訓練,又要把這些訓練放在音樂中進行,讓同學在濃濃的音樂氛圍中輕鬆愉快的、有秩序地完成相關動作。如:聽音樂進教室;用上行和下行的音階表示起立和坐下;用歌聲師生問好;用一小段輕快的音樂讓同學分組進行編創或扮演等等。這樣的訓練,讓同學在整個音樂課堂教學都在音樂中進行,既體現了音樂的語言性又突出音樂課的特點。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4

隨着中國小音樂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在音樂課上怎樣進行器樂教學,是當前音樂教改的重要課題之一。從國外音樂教學的情況看,音樂教學中包含器樂訓練的內容是很普遍的。奧爾夫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中,器樂是學習音樂的重要手段。日本不但把一些樂器作為教學設備配給學校,而且在音樂教材中就有一定比例的器樂曲,並隨年級的升高而增加這部分內容。可見器樂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是起着很大作用的。我國《器樂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參與器樂體驗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關鍵,那麼如何在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呢?

一、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學習樂器

音樂課上進行器樂教學,可以選擇哪些樂器呢?可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經濟條件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有固定音高的樂器,如:口風琴、豎笛、小型電子琴、鋁板琴、等。便於統一課堂內所有樂器的音準,有利於學生獲得準確的音高概念。

考慮到課堂教學的侷限,一般選擇一、二種樂器作為學習的開始,每個學生人手一件。由於每種樂器都有自己的演奏技法,種類越多,教師的教學越困難,學生得到的具體指導也越少,學習興趣就會減弱甚至造成課堂秩序的混亂,如學校從統一調門的口風琴或笛子開始,效果就較顯著。在有了一定基礎後,再加入其他類樂器的學習,逐漸使樂隊的音色得到豐富和發展。如果在學生學好一種樂器的同時,推選進步快的學生再加學第二種樂器,這樣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二、因材施教,科學安排教學進程

在教材教法上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地進行,教師要把演奏技巧按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加以分析,進度放慢。充分運用直觀教具(如圖片等),把進度放到學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程度。切勿造成學生望而生畏的局面。教材編寫中將學過的簡單歌曲或片段作為練習曲,這樣可以減輕開始學習時,視譜、背譜上的負擔,便於集中精力解決樂器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歌曲《歡樂頌》《粉刷匠》《多年以前》等。這些樂曲音域窄,節奏單一,旋律性強,最適宜作為學生初期階段的練習曲。教師還要把各種節奏、各種音程作一排列,結合樂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貫穿在教材中。

當有了一定演奏能力即可安排兩個或兩個以上聲部的合奏。由於樂器的演奏是個操縱問題,即便低年級兒童還未進行過合唱訓練,只要手的操縱正確,音準也解決了。反過來通過樂器的多聽,多練又幫助了學生在合唱中掌握好音準。

隨着演奏技巧的提高,教師可安排多聲部合奏的練習,但要接近學生的演奏水平,難度不宜過高。練習時可先分聲部單獨練,也可把樂譜發給學生回家練習。課堂練習要照顧全面。一個聲部練習時,其科同學可集體打節拍,這樣既加強了訓練密度,又能讓學生對樂曲的各聲部和樂曲的基本速度有個整體的概念。這樣在合奏時就容易達到協和、整齊的效果。

在教學中必然會湧現出一批富有才能的學生,包括已在家庭中受過器樂訓練的學生,教師要注意發掘培養。對這些同學除了完成一般作業外,課外還可給予適當的提高,如安排獨奏、重奏等小節目。使這些學生成為班級中的骨幹力量,以帶動全班,協助老師搞好課堂教學。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15

常言道:“教有常法,而無定法”,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嘗試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擂台式教學策略

把音樂課堂,變成一個競賽的場所,把學習知識變成打擂的形式,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在教學《唱山歌》一課時,把學生分成4個參賽小組,通過“民歌知識問答、辨別不同地區的.民歌、賽歌”三個環節的競賽,不僅使學生主動地掌握了有關民歌的知識,還在“賽歌”這一環節中,充分展現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在緊張、活躍的氣氛中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

2、遊戲教學策略。

每個人都不會拒絕遊戲,學生更是不例外。將以講述、靜聽、觀看為主的教學內容改換成以一串游戲節目,以學生的自我表演等為主。必要時改變學生座位,將“插秧型”改成“半圓型”或“馬鞍型”,撤去講台或將講台置於一角。教師由“主角”改換成“導演”,上課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上台表演,從遊戲中獲取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的美。這個教學策略適用旋律性、故事性很強的樂曲,比如《龜兔賽跑》等樂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41gv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