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音樂教師隨筆精選15篇

音樂教師隨筆精選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裏,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通常作者通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師隨筆,歡迎閲讀與收藏。

音樂教師隨筆精選15篇

音樂教師隨筆1

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實踐與研究證明,國小音樂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自覺探索解決音樂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我通過對教學《龜兔賽跑》這一案例進行反思,具體地分析探索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方面的反思與調整的過程與方法。

一注重音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調整教材內容以適合現代學生審美需求,並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悦,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在教學《龜兔賽跑》時,我安排了欣賞三段不同的音樂:第一段是兔子、小雞和小貓;第二組是烏龜、鴨子和小羊;第三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讓學生聆聽音樂並思考:這段旋律表現了哪一組小動物呢?第二步問為什麼你會認為這是這組小動物呢?此時學生會根據他平時積累的經驗告訴我們: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來很笨重,所以它的音樂聽上去很強也很沉重,而烏龜呢,它爬得慢,但身體沒有大象那麼龐大,所以音樂聽上去很平穩。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樂聽上去很輕鬆,也很活潑。第三步讓學生聆聽音樂模擬這一組動物走路的情景。這樣才能激起學生對音樂的內化,體會音樂藝術的美感。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目標的反思。

由於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的音樂教育觀,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顯示發展水平。聯繫學生的客觀實際,根據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提高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度,增強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在設計《烏龜賽跑》這一課時定下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讓學生初步感受不同的節奏、旋律,速度所表現的不同的音樂形象。

2、通過創編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3、通過創作表演第二次龜兔賽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現欲,使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滲透團結友愛的思想教育。通過反思,圍繞着學生年齡特徵和音樂感知等特點,重新設立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具的直觀介紹及有關樂曲欣賞,充分體驗學生豐富的表現力,同時形象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現的音樂形象及情緒。”

課堂上,通過討論欣賞、比較欣賞、選擇欣賞等多種教學策略進行反思。

三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從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四圍繞主體,緊扣主題,集體協作是反思教學必要補充。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音樂教師隨筆2

五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知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中我儘量採取新穎的教學手段來培養其音樂興趣,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介紹樂理小常識。在歌曲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標記,特別是剛開學如:反覆記號、升降記號、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倚音等,它們的作用對於國小生來説比較難記,我就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語言來表達符號的用法,學生學起來自然就不會索然無味。在教學中儘量融入其它學科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整體感知樂曲,説説聽後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個樂句?找出相同的樂句。在此基礎上進行試唱、視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學,例如:現在的《拉薩謠》一個一個樂句的教唱並進行對比,學生掌握得很快。在教學時只要有針對性,把學生學習的難度降低了,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學生興趣更濃厚了。

大多數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些音樂基礎,是一個有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度時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長,大部分學生表現欲強烈,集體合作意識的能力增強,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是還發現個別學生還存在膽小不敢“出頭”的現象。

在大多數學生掌握知識牢固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我總結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挑戰性。

5、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會學生自己識譜、自己認唱歌曲的能力。

6、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7、多看多聽多借鑑其他學校好音樂的課程,結合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

音樂教師隨筆3

《音樂新課程標準》綱要曾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同時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並提倡在實踐中學習。”也就是説要以學生為本,改變過去在音樂教學中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主體的方式,取而代之以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能力和需要為出發點,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學習天地。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緊抓住“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這一基本理念,課堂教學總體設計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自然.密切圍繞與學生生活相貼近的教學方法,去喚起學生的求知慾,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第二單元《春天來了》一課。如果讓學生坐在教室裏盡情地描繪春天的美景,那會是多麼單調,多麼枯燥,更談不上美的體驗。於是,將學生領到了教室外面的操場上,這裏,美麗的迎春花、桃花映入眼簾,它們競相開放着,鮮豔的色彩激活了孩子們的內心情感,他們高興的跳着、叫着,還有翠綠的小草,飛舞的小鳥都在陪伴着他們……一切一切。孩子們融合在了大自然中,而這種體驗是多麼的深刻,多麼的美好,他們再唱《小雨沙沙沙》,再次聆聽《春天交響曲》更加激發了孩子們內心對音樂深刻的感受。

所以,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給他們最直接、最強烈的感官刺激,會使他們充滿了對大自然、對生活更深的情感,同時在音樂這種潛移默化的渲染中,陶冶了性情,增長了知識。

音樂是培養兒童高尚情操,開啟智慧的重要途徑。自古以來的教育就離不開音樂,也許它的作用並不太明顯,但是它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而且為孩子們今後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把孩子置於“小皇帝”的今天,人人都在為他們創造條件,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的思想,導致他們養成了以我為尊,目中無人的不良情感。所以,在教授歌曲《小胖胖》時,尤其注重思想教育及情感滲透。

首先在學生傾聽歌曲、理解歌詞的基礎上,感受小胖胖的前後行為變化,並且通過討論分析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小胖胖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分析判斷,從而自然地加入情感滲透。這一環節,克服了以往單純説教的方式,採用學生歸納總結,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這樣更容易被學生吸收、消化、理解,而且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為了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了一個表演環節,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分別到台前扮演奶奶、叔叔和小胖胖三個不同角色,之後按照歌詞內容自由創編故事情境及動作進行表演。學生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課堂的學習氣氛達到了高潮,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不僅有助於歌曲的深度理解與掌握,對培養學生的表現力、創編能力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同時又使他們的思想更進一步,使得那些有不良習氣的學生明白了應該學習小胖胖哪些行為,通過小胖胖尋找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正與克服。

所以説音樂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音樂教師隨筆4

案例背景:

陳xx 小朋友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小女孩,家裏一直是媽媽帶着的,爸爸是常年在部隊為國家做貢獻的。她是有自己的個性的同時也是一枚小小的吃貨。

案例描述:

孩子們進入托班也已經有兩個月了。絕大部分的幼兒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特別也養成了集體午睡的好習慣。但是我們其中還有一位特別愛在午睡時“唱歌”的小朋友。每次快要進入午睡時,陳xx 都會開始大聲“唱歌”,每次都會拿吃的來哄她,使她停止“唱歌”。吃完以後,我們也想慢慢的哄着讓她躺下來,可是就是拿她沒有辦法。我們也試圖瞭解過陳xx 在家睡覺的情況,她媽媽説,陳xx 在家一個人玩着玩着就會自己睡着的。聽家長的描述感覺陳xx 在家跟在幼兒園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唯一相同的就是能不停地吃。

導致後幾天,每次一到午睡她就念叨着:老師,我要吃東西。

案例分析:

午睡對於孩子來講是一個好在不好再過的一個成長方式,對於託班的幼兒來説,保持幼兒每天正常的午睡時間是對幼兒有利身心健康的,大多數幼兒在午睡時都會能夠自主睡着。顯然,對於我們的陳xx 來説,她對午睡還是很陌生的。其實在她哭鬧的時候,我也想過逼迫她讓她睡覺,但是當我有這樣的想法時,我很快就取消了這樣的念頭,逼迫孩子睡覺是對孩子的一種不負責任和一種導致對孩子身心不健康的行為。其實對於託班幼兒從家庭走進幼兒園,他們依戀的父母及親人、熟悉的家庭環境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習慣一下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幼兒園和陌生的集體生活。這種巨大的變化使他們有一種被拋棄的恐懼感,心理失去平衡,從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產生分離焦慮。

案例啟示:

為了能讓我們班的陳xx 克服午睡障礙,我們先是家園結合,消除幼兒生理疾病外,針對兒童的心理,我們每次都給她大大的擁抱和親吻,多做一些跟她親密的動作來幫助她熟悉老師,多次開展輕鬆愉快的遊戲方式來幫助她熟悉小朋友、班集體和幼兒園,“戒掉”午睡一直吃東西的習慣,我們再為幼兒創設和諧、愉快的午睡環境,克服幼兒睡前的焦慮恐懼的心理。

案例反思:

通過一個月的努力,終於讓陳xx 對我們老師、阿姨和小朋友們有了更加進一步的信任和了解。在這一個月裏面,我們成功的讓陳xx 戒掉了午睡吃東西的習慣,戒掉了午睡愛“唱歌”的習慣。雖然,陳xx 的午睡還是得讓我們大人抱着讓她熟睡。但是,我相信通過不斷地努力,陳xx 總有一天能夠自主午睡。其實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習性和脾氣,我們只要肯認真努力去傾聽孩子的心聲,認真努力的去了解孩子的脾氣,我相信孩子們也是會給我肯定的微笑和肯定的信任。其實,午睡對孩子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孩子們的午睡我們也是提倡的,因為這樣是對幼兒的成長髮育是很有益的。

音樂教師隨筆5

“起牀時間到了,小朋友們請起牀!”我提醒睡得正香的孩子們,就轉身整理起了自己的辦公桌,開始準備下午的遊戲。

忽然,我聽到午睡室傳來一個很柔軟的聲音:

“池塘邊,柳樹下,有隻迷路的小花鴨,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哭着叫媽媽…”我馬上探過身子,一看究竟。原來是平日裏驕傲任性的“小魔女”——芳芳。她正一邊把自己的衣服袖子翻過來一邊認真地唱歌呢!她的腦袋輕輕地搖晃着,還未紮起的.長頭髮一縷縷垂下來,好似春天裏的柳樹枝條兒,隨着節奏一下一下地擺動起來,眉頭微微緊鎖,好像還在擔心那隻“迷路的小鴨子”。果不其然,這美妙的歌聲,讓旁邊一個折完被子的小男孩凱凱聽見了,嘟噥道:“這首歌我也會唱的…”,便小聲地自顧自哼唱起來,得意地走開了。可芳芳呢,裝作沒聽見別人的話,依舊陶醉在自己的歌聲裏,一副悠遊自在的樣子。

這樣稚趣和諧的場景,讓我的嘴角微微上揚了起來,因為我真的喜歡這種感覺。

回想起在寫教案時,常會出現“體驗××的心理感受,感受朋友間互相關愛、樂於幫助別人的情感,”這樣的語句,但是一些幼兒園教師往往會急於完成學唱歌曲或熟悉節奏等的某項技能目標,造成這些情感目標被弱化、忽略,幼兒因此缺失了他們最渴望的情感體驗。

在藝術領域課程中,我們經常強調要創設一定的情境、氛圍,才能讓幼兒樂意甚至主動地融入其中。那些惟妙惟肖的表情,生動有趣的話語,色彩亮麗的圖片,韻律分明的節奏,還有精心設置的環節,種.種手段和方式都是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對既定情境產生親近感、代入感,就像玩角色遊戲一樣。

也正是因為情感目標的最終體現是沒有檢驗標準的,它無法作為實物可以展示出來。當這份真實的快樂,不是來自於教室裏孩子們正襟危坐於桌前的統一,不是來自於全班幼兒響亮歌聲的齊整,而是從一個孩子那兒真真切切地傳達過來時,我也感到整個人身心的舒暢,猛然覺得:“哦!原來她很喜歡這首歌的呢!我這堂課上得還湊合,哈哈。”

音樂教師隨筆6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逢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通過他們的表演和我的引導,下面的學生很清晰看到台上哪位學生打的`是正確,那些是錯誤的。反覆地練習多幾遍,學生便很快把節奏和樂器配合起來。而且這樣學習節奏,會讓他們感到趣味性增強了,學習起來就變得簡單。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學習中,我就會簡單介紹該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腳位,也上按照樂器的方式進行,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動起來。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礎上。而許多事情都是旁觀者清,所以應該多觀摩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他們的教學理念、學模式、管理班集體的能力等等。並反思自己如果這課是自己上,又將會是如何,有什麼相同與不同。這是幫助自己在教學道路成長的一種很好的途徑。在這學期裏,我收穫了很多。音樂課上並不是簡單的彈、唱、跳。它是藝術和能力培養的過程,只要你經常反思,必竟會讓你的學生和你融在一起,這樣既能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能使課堂中一些“熱鬧”現象的不在發生,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國小教師,責任重大,要善於經常總結經驗與不足,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音樂教師隨筆7

音樂教育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國小基礎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生動的音樂藝術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兒童所接受,通過音樂教學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才能,培養他們正確的審美觀,使他們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新一代。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説過:“好的音樂教師要比歌劇院的指揮重要的多,一個蹩腳的指揮,不過是失敗一次,而蹩角的教師連續失敗三十年,則扼殺三十批兒童的音樂天才。”國小音樂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它的內容包括歌唱、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部分,如何搞好音樂教學,調動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通過17年來在國小音樂教學道路上的摸索、探討,我認為要上好音樂課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要有一個具備較高音樂素質的音樂教師,這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其次是教師如何運用各種技能、採取什麼方法將音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等幾方面靈活、巧妙地讓學生弄懂、學會,在加深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將一些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形象化。

一、好的“範唱”是提高學生對歌曲產生興趣的關鍵

音樂教師的範唱在國小音樂教學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發學生對唱歌學習的積極性。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種地步,音響器材如何先進,這些電聲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正確範唱。因為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國小生心目中老師的演唱他們最愛聽,通過範唱,師生間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共鳴。

要完成好的“範唱”,音樂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能夠正確理解歌曲的內容、風格、調式、歌曲的結構、感情與速度的關係。要表現好這首歌曲,應用什麼情緒、速度,這些都要求教師在課前要有充分準備。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運用正確感人的聲樂技巧,要具有彈跳、強弱、漸強、漸弱,音色變換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豐富的樂感。感情表達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這既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修養,它發揮的好,可以彌補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樂感,學生也會聽得津津有味。這就要求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多聽多實踐,欣賞多類藝術品種的表演,擴大藝術視野,豐富藝術感情,繪聲繪色地完成範唱這一環節,達到啟發學生學習唱歌的興趣。

二、讓學生在趣味中學到音樂知識

音樂知識是一種枯燥、難記、易忘的知識,在國小階段更為突出。所以我們教師必須根據國小生文化知識比較單一,好奇心強,善於模仿,求知慾強烈,有時間、有精力、有興趣的年齡特點,在加深感情認識的基礎上,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第一步:將枯燥、抽象、難記、易忘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根據各種音樂知識的不同特點,編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順口流,這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講四分音符(5)時:在奇妙的音樂王國裏,一個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聽,大家都誇她,於是她驕傲了,也瞧不起小夥伴,後來大家因為她的驕傲都不理她了,於是她一個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單調的音。小夥伴給她編了一段順口流:“四分音符太驕傲,夥伴朋友全不要,光桿司令一個音,唱完一拍哈哈笑。”這樣學生通過故事和順口流能容易的記住四分音符的形狀是光桿司令,時值是一拍。

再如:頓音記號可編順口流:“頭戴三角帽,活潑又靈巧,唱得快而輕,短促又跳躍。”學生就可以記住頓音記號是在一個音符頭上頂着一個三角,演唱時短而又跳躍。

漸強:漸強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張口越大。

漸弱:漸弱喇叭倒着拿,聲音越來越小了。

形象的描繪,生動的講述,加上老師在黑板上簡單的勾畫,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引入準確的音樂術語,學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從而加強了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

三、在遊戲中加強學生的技能技巧訓練

技能技巧的訓練包括:唱歌技巧、視聽技巧、視唱練耳、節奏訓練。這要求教師把這相互聯繫的幾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獨立的'識譜能力,發展聽覺能力和增強節奏感及記憶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

1。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自然圓潤的發聲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應貫穿於整個唱歌教學過程之中,發聲練習也要有機結合,並且做到有目的地進行。

2。視唱聽音。在音樂教材中一般都比較系統地編寫了一部分,在每節課上教師應根據各班學生掌握的實際情況多練常做,這是訓練學生音準、識譜能力的基礎。

3。節奏訓練。節奏是一首歌曲或樂曲的支幹,如果節奏掌握不好,那將無法組成優美的旋律,表達不出作者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所以我們必須從國小低年級簡單的節奏訓練入手,由淺入深地進行訓練。

如:“走與跑”的對比,。當學生學會了四分音符的節奏和八分音符的節奏,即可通過遊戲來鞏固這兩種節奏。當教師彈出四分音符的節奏時(X),學生擺動雙臂原地踏步,當教師彈出八分音符的節奏(XX)時,學生原地跑步,教師時常交換節奏,學生在走和跑的遊戲中愉快的學到了知識。

四、提高學生對欣賞課的興趣

優美動聽的音樂,會令人產生美感和愉悦感。然而,對於尚未完全具備聽辨音律能力的國小生來説,安靜地坐着欣賞沒有歌詞的器樂曲,是很難辦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運用各種手段進行多方面的誘導啟發,使他們逐漸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國小生求知慾高,只教師教法得當,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賞《彼得與狼》這首管樂曲時,我採取做遊戲的方式,先讓學生分析記住少先隊員彼得、老爺爺、小鳥、鴨子、貓和兇惡的狼的音樂主題,他們各自用什麼樂器表現的音色特點,然後老師把故事的概況講講,再分別找出他們的表演者,並告訴學生聽到自己扮演音樂時才能表演,這樣讓他們隨着音樂情緒變化來發揮,來盡情地表演。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氣氛中既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表演能力,又能提高他們對欣賞課的興趣。

音樂課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教師在掌握好唱歌、音樂知識、技能技巧、欣賞四方面教學技能後,並不等於就能上好一節音樂課,還需要教師做到:一要掌握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心理狀況;二要深入鑽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對愉悦感形成客觀機制(如時間、地點、場合等)掌握恰當;四要注意愉悦形成的其它因素,如教法的靈活性,教具的新穎性,教態的親切感,語音的誘發力等等。

音樂教師隨筆8

演唱歌曲是國小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然而我們以往採用獨唱的評價方式讓學生處於“應試”的心態下,用一個標準對學生進行評估,這樣並不能真實的體現學生的實際水平。

最近上了一節課,使我感觸特別深。那天課前,我在班級的黑板上寫了“演唱會”三個字,這時學生就興奮了好半天,早早的催促我上課,之後請學生為演唱會做好演唱的準備。後來的活動連平時不愛唱歌的孩子也躍躍欲試,特別是我將表現很出色的'孩子名字寫在黑板“小歌手”欄目時,課堂氣氛特別活躍。

我想我們經常的舉辦“演唱會”讓學生從課內或課外歌曲中選擇一首演唱,可以是獨唱,也可以是小組表演唱等等。把最好的成績作為最後評價的結果。這樣一來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後進生也樹立起信心重新認識自我,從而更好的產生對音樂的學生興趣。

音樂教師隨筆9

聽音樂編身體動作好像成了我們打擊樂教學的模式,幾乎每次欣賞過音樂後,大家就來創編身體動作。時間一長,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上沒有創新,教學比較枯糙。這次,有一首簡單的樂曲“加油幹”,全曲只有四個樂句,表現了勞動的場面,較適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於是,我便進行了探索,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

1、幼兒欣賞、感受樂曲,聽老師唱唱,和老師一起唱唱,讓幼兒理解這是表現勞動場面的樂曲。然後,我請幼兒隨着樂曲的節奏,根據歌詞有節奏地做自己覺得合適的動作。

2、當孩子們做出各種勞動動作後,我用提議的方法,請大家一起來抬桌子。於是,聽音樂有節奏地抬桌子的動作便生成了。再運用秩序漸進的方法,在中間加入“我們大家抬桌子/抬桌子/抬桌/子”。引導幼兒邊説邊按節奏拍手,又在幼兒勞動後加入“嗬、嗨”,使幼兒的身體動作表演更加形象。

3、在會聽音樂有節奏地表演後,我便引導幼兒進入改編階段,有的孩子將“抬桌子”改編成了“搬石頭”、“翻泥土”、“種大樹”、“扛大炮”等,孩子們説説、想想、做做,在原有表演的基礎上進行變通,達到了靈活學習、主動學習、原意學習的目的。

4、最後,我又請幼兒離開座位,進行動作表演,在表演“翻泥土”時,有的孩子做出了扛鐵鍬的動作,在“嗬、嗨”時有的'孩子做出了用鐵鍬翻泥土的動作,突破了原有打擊樂教學方式,一直坐在座位上的模式,同時還能起到提高幼兒節奏的效果。

通過這個活動的實踐,我發現,老師在教學中千萬不要用已有的教學模式框住自己,要善於思考,勤於嘗試,這樣,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樂教師隨筆10

因親身感受上海“最具人氣的奧爾夫教學老師——陳蓉老師”的“從頭到腳玩音樂”的音樂教學的魅力,因急於拋磚引玉,把奧爾夫教學的魅力帶給老師們,便有了今天的研修活動“我和老師一起玩音樂”。

活動通過參與式學習,讓老師們快樂地玩音樂中感受奧爾夫教學的一些理念。第一部分:熱身集體舞蹈。老師們在動感的韓國DJ音樂中快樂地跳舞,在我的提醒下和共同合作下,變換不同隊形,更換不同玩法。第二部分:打擊樂活動。在介紹樂器、傳遞樂器、樂器常規、合作節奏、皺紙對應、路線遊戲、三圓遊戲等活動中,老師們理解了打擊樂器沒有絕對的正確方法,而是相對的`常規方法,嘗試了不同的打擊樂方法,在各種合作遊戲中感受了打擊樂器常規的建立、打擊樂的開始與結束、打擊樂器的分類與對應,看指揮演奏、合作演奏等對應的音樂元素。第三部分:分享交流。分組圍成圓圈進行交流,説説各自感受。

整個活動我很投入,每位老師都很投入,這就是音樂活動的魅力。用這樣的參與式體驗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讓老師們能盡情地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盡情地領悟音樂教學的精彩。這樣的活動,是為了更好的讓老師們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感受,用換位思考來反思我們一些音樂教學活動:怎樣讓孩子們更投入、更快樂,怎樣讓活動更生動、更精彩、更有效。

老師們,你的感受是什麼,請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另:記得一起收集好聽的音樂共享哦!因為好聽的音樂會給孩子、給自己帶來好心情……

音樂教師隨筆11

音樂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培養能終身熱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人,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個體才是音樂教學追求的目標。給予學生賞識性的評價,能夠使學生正確、客觀的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給予學生自信的心,激發學習的無窮動力。在以往的音樂課上,我經常會追求這樣的一種課堂效果:課堂安靜,學生能很好的跟着教師的思路,配合教師的教學。但實際情況往往不能令人滿意。

時常會有這種現象:學生“不聽話”、“不配合”,有時真的`很想去好好的訓斥一番,但反過來想想,學生對音樂課的渴望是可想而知的,大部分學生都會帶着一種喜悦、興奮的心情而來,他們大多想將自己一週來所有的學習壓力和煩惱都盡情宣泄在音樂課堂上。

對於那些課堂紀律稍好的班級可採用多講授一些知識的方式,而對於那些有較多思維活躍的班級,則可對教學內容進行相對調整,不必照辦模式,可採用少講、多討論、多探索、多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們設想學生剛剛由於亂了堂被訓斥,那麼無論教師播放多動聽的音樂可能再也打動不了學生的心靈了。

總之,如何更好的瞭解學生,如何更好的讓學生了解音樂,如何讓學生更好的在音樂中健康成長,需要我們每個音樂教師去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研究,努力讓音樂課堂少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多一點開心,多一點快樂!

音樂教師隨筆12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心奮感與成功感的結晶,是教師不斷引趣、啟發、練習、創造、反饋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説、聽、唱、做、想等多項活動,把學生從簡單低級的趣味性階段,引向求知的樂趣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聽、視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如果説“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麼“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為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並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繫。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的、視覺衝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採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於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即以學生為本位,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學生設計,教師的補充。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

第二,設疑。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設疑是為了啟發學生探索的慾望,這是為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疑”可以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為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為啟發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餘課內教學時間的多少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傳統的音樂教學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過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然而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的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愛因斯坦曾説過:“在學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動機是工作中的興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種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所以,我們作為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的新思路。

音樂教師隨筆13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説,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為: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為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啟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教師隨筆14

一般人認為音樂課最好上,學生們感興趣。只有音樂老師才知道其實根本不是這樣的。音樂課堂氛圍的營造是每個音樂老師 最頭疼的問題,某種程度上講,音樂課比,語文,數學,一些主課更需要溝通與交流。音樂這東西太活。

怎樣才能很好的溝通呢?這就涉及到一個重要的問題,調動音樂課堂氣氛,一些教師總認為,只要把課備好,把知識點準備好,這樣就足夠了,你在上面講的唾沫橫飛,底下的學生聽得絲毫沒有感覺,因為這課太死,所以説要搞活課堂氣氛。教師光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是不夠的,要揣摩學生的心思,瞭解什麼樣的形式是學生能接受,而且是喜歡接受的。而不是純粹灌輸你想要灌輸的東西。

我們從進教室開始説起,首先,老師在跨入門檻的時候,你的臉部表情必須是微笑着的,當然是真心的微笑,接着是上課,一般的`情況都是,老師喊上課,全體起立,師生互相問好然後老師説坐下。我在網上看到一位老師是用音樂問好的,首先他彈奏鋼琴31,31,345,向學生問好,接着學生:53,53,531.音樂課的特色一下子突顯出來了,而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課堂氛圍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接着是上課,傳統的模式是照本宣科,一堂本應生動活潑的音樂課,硬是上成了枯燥無味的科目。尤其是欣賞課,一些中外名曲本身就引不起學生的任何興趣,再加上老師枯燥的講解,一堂課下來,死氣沉沉。學生呵欠連天。這就要求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比如貝多芬的《命運》,首先要講解創作的時代背景。在貝多芬病魔纏身,耳朵失寵的境況下,寫出了不向命運屈服的動人旋律《命運》,音樂的主題就是,他和病魔搏鬥的過程,開始的333,1.222,7,恰似鬼神在敲門的聲音,一種不祥的感覺隨之而來。面對這樣的境遇,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內心有什麼樣的悲哀和惆悵,你會用怎樣的曲子來表達你的心情?這種方式有利於學生更好的去理解音樂。老師還可以播放一些其他資料,讓學生自己聽,自己想,配上相應的畫面。這種方式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主動性,比純粹的講解要生動的多,同時要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培養學生的成就感。總之,以學生為主體,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同樣下課也要用音樂來結束,讓學生整體都感受到音樂的氛圍,這樣一節課下來,估計課堂氛圍不再是那麼枯燥無味了。

音樂教師隨筆15

國小音樂教學隨筆 ——淺談音樂課的“聽、唱、做、想”及培養學生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以人為本的新教學觀是現代教學觀念的核心。學習者是整個課程的核心,是一種通過學生主動學習來促進主體發展的一種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其實質體現了現代教育特徵。強調學生的主導地位,一切都要為學生考慮。國小音樂怎麼教?主要就是在課堂40分鐘的有限時間內,我們通過“聽、唱、做、想、”等幾個方面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如果説“聽”是引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那麼“視”就是把這一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音樂離不開聽,但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聽覺階段。因為音樂總是在表現和探索並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過分強調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排除干擾專心的聽,這只是注重了音樂藝術本身的個性。如果能運用各種輔助手段,多元化的幫助學習者消化、吸收音樂,這就注重了音樂與其他藝術的`聯繫。可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理解多元文化。這些與音樂相關的領域、相互溝通、彼此強化。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如果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更能有效的把握學習對象。如動態的、視覺衝擊等參與音樂的感知與體驗,收效會不錯。因此,採用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有一項調查顯示:視聽與只聽獲得的收益,視聽明顯大於只聽效果。而視聽結合的教學模式,最重要的是學生積極的參與。新的課程中也給學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與參與空間。

第一,角色轉換。改變以往被動的角色,讓學生承擔一定的課題,給學生以發揮的空間。組織學生生機勃勃的參與,帶給學生以快樂,使課堂內充滿笑聲。師生共同討論。教學容量大,學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淺。 第二,設疑。這是教師有目的有選擇地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了一步步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到正確的答案,來啟發學生探索的慾望,“疑”可以是針對教學重點而設,也可以是為解決教學難點而設,還可以為啟發誘導加深印象而設。

第三,音樂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讓學生在課內多聽幾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發學生欣賞音樂興趣的火花。讓學生們在生動的教學中體會音樂的律動性,體驗歌曲的情感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生有了這種動力就可以利用多餘課內教學時間的若干倍,去尋找比音樂課堂內多若干倍的音樂作品。在過去,傳統的音樂教學是把內容與注意力重點放在中西文化的闡釋或演繹中,而這些東西雖具歷史性,但歷史感太沉重,與現代生活藝術相隔的時間太過久遠,無法跟上時代的脈搏,無法跟上學生前進的腳步與需要。如將視聽的教學模式貫穿於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創新潛能開發,強調他們的創新性,使學生不僅聽到聲音,同時能欣賞到形象,從而陶冶性情,加深對學習音樂的愛好。

所以,我們作為基本教學中的一員,要不斷創設出符合時代需求、符合學生髮展需要的新思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e12g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