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音樂 >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篇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音樂活動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篇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

音樂活動“快樂的小蝸牛”一首很好聽的歌曲,根據小蝸牛的特點,歌詞寫的幽默詼諧。

它的目標是1.理解歌曲的內容,初步學唱歌曲。

2.感受3/4節拍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3.進一步瞭解蝸牛的背殼的神奇作用。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於初步學唱歌曲,感受3/4節拍的特點,用流暢、歡快的聲音唱出小蝸牛逍遙、自在的心情。

活動結束了,儘管多數的幼兒都能唱這個歌,但是我自認為對於這個音樂活動上的不是很好,三拍子的節奏有些難唱,孩子們唱起來音準不夠,節奏難把握。就連平時唱歌能力較強的孩子也沒掌握好。

我認為這次活動,比較適合我班幼兒的特點,但由於準備不足,各方面考慮欠妥,活動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也沒能和幼兒進行良好的溝通,所以活動中存在着許多的失誤,例如孩子們對歌曲的熟悉度不夠,身體沒有很好的動起來,有的小朋友在動起來就沒有唱歌的聲音了,我認為還是我自己引導的不夠,有的小朋友上課的時候有走神的情況沒有很好及時的個別教育,對《指南》的實際拓展不夠,沒有尊重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幸好,本次教學活動的內容的選取幼兒很感興趣,尤其在後面讓他們一起變成小蝸牛動起來,他們跳的非常開心,感覺自己的努力還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報。

教的度難沒把握好。由於自己在教學流程上的突然改變,也可以説自己是準備沒到位。因此在這次的音樂活動中,我未做過多的歌詞解説,結果,幼兒對於第二段的歌詞含糊不清;其次,為了歌曲中能唱出逍遙、自在的心情,我們加唱襯詞“呦呦”,其實我們還可嘗試用不同的襯詞來代替“呦呦”,感受不同的襯詞所帶來的不同歌曲情緒,如呀呀、嘿嘿等。

總結本次經驗教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教學活動的準備,預設到每一個可能發生的問題做好相應的準備,只要用心,很多問題都可以考慮到並及時採取措施,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會做的更好。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唱歌曲,體驗旋律的優美,能有節奏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2、對改編歌詞感興趣,產生邊唱邊表演的創作慾望。

3、在禮貌、友好的對話中享受愉快、親切的情感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學唱過歌曲《我學小馬跑》。

2、小鴨、小鳥、小兔頭飾、《春天》音樂,雙響筒。

3、課前請一位大班小朋友參加情境表演排練。

4、場地佈置:小鴨、小鳥、小兔的家,森林。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聽《春天》的音樂跟着老師做動作進活動室。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森林裏遊玩吧。”

二、 複習歌曲《我學小馬跑》

1。“聽!誰跑來了?(另一教師用雙響筒發出馬蹄聲)是小馬跑來了。”

2。“我們一起唱《我學小馬跑》這首歌來歡迎小馬。要用好聽的聲音唱。”

3。“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一次我們邊唱邊拍手為歌曲打節奏。”

4。“這次唱得更好聽了,小馬有跑得快和遠的本領,我們一起來學小馬跑,注意跟着音樂的節奏。”(鼓勵幼兒自由大膽的發揮。)

5。“這位小朋友的動作做的很漂亮,我們一起來學學。”

“小朋友真棒,學會了小馬跑的動作。”

三、 創編動作。

1、 大森林裏還住着許多小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你們願意向它們一學本領嗎?(願意)

2、“我們一邊學小鴨走,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 方法同1。

3、“我們一邊學小鳥飛,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 方法同1。

四、 今天,我們學了那些本領?(小鴨走、小鳥飛、小兔跳、小馬跑)你最喜歡哪種本領?(幼兒自由説説)

五、“時間不早了,小朋友,學你最喜歡的小動物的本領回家吧!”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3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感受歌詞內容,能用動作表現歌詞。

2、初步嘗試交換舞伴,感受和同伴共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請你和我跳個舞)、幼兒右腳貼標記(兩種顏色)

活動流程:

一、欣賞歌曲,瞭解歌詞

1、師:跳舞真開心,聽聽我這兒有一首歌,也是有關跳舞的,他們是怎麼跳舞的?

重點提問:歌裏是怎麼跳舞的?做了哪些動作

小結:我的腳要踏踏踏,我的手要拍拍拍。(一邊説一邊做動作)

2、再次欣賞歌曲

重點提問:除了這些動作,還有哪些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小結:伸左腳、伸右腳(一起試一試,提醒幼兒根據腳上的標誌嘗試動作)

請個別幼兒做做歌裏的動作

二、請你和我跳個舞

1、老師邀請個別幼兒跳舞

重點關注幼兒動作的正確性,用記號提醒幼兒掌握左右腳

2、幼兒兩兩結伴進行舞蹈

重點關注兩兩面對時左右的方位

三、集體舞蹈

1、變成雙圓圈

根據紅綠顏色的標記變成雙圓圈

2、集體舞蹈

討論:怎麼交換舞伴?

小結:只要一個圈的孩子不動,另一個圈的孩子朝着同一個方向交換一個朋友,就能找到一個新的朋友。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次舞蹈活動,因此更多的是關注孩子動作的表現。活動中,我通過欣賞、表現、個別示範、集體嘗試等多種方法,幫助幼兒更好地藉助歌詞進行表演。由於動作的表現有歌詞的依託,因此表現難度還是比較低的,但是我通過對個別孩子表現力的關注,從而提升孩子表現的表情、動作的優美,同樣對孩子的舞蹈動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動的亮點在於利用簡單的道具(一個有顏色的記號),既很好的解決了活動中容易出現的左右腳的區分,又降低了集體舞的難度,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和孩子產生良好的互動。集體舞的學習以孩子自主探討為方法,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但在這個環節,我還可以更退後一點,不要太急於抓住一個正確的答案就馬上嘗試,可以多聽聽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動是一種美育活動,教師優良的教學素養和音樂才能也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因此整個活動孩子情緒愉悦、積極,表現慾望非常強。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4

活動名稱:熊跳舞

活動目標:

1、傾聽音樂,用笨拙與歡快的動作表現ABA結構,學習聽前奏、間奏。

2、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表現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找好朋友並和他一起跳舞,學習自己找空地方活動,不與他人擠在一起。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重點:用自己想象的動作自由表現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找好朋友並和他一起跳舞,學習自己找空地方活動,不與他人擠在一起。

難點:傾聽音樂,用笨拙與歡快的動作表現ABA結構,學習聽前奏、間奏。

活動準備:

幼兒經驗基礎:

材料準備:

1、教學掛圖“熊跳舞”1張。

2、四腳能活動的小熊絨布玩具1只。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引導策略

有效提問

一、圖形辨認

1、指出圖1中相同的圖形。

2、指出圖2中相同動作的小熊。

3、明確圖中一前一後是相同的,中間是不同的。

二、傾聽音樂,觀看布熊表演。

1、邊欣賞音樂,邊觀看布熊表演。

2、再次欣賞,知道音樂一樣時,熊也跳得一樣。

三、跟隨音樂做動作。

1、創編小熊笨拙的動作,隨A段音樂表演。

2、隨B段音樂自由動作,表現小熊歡快地表演。(等所有小熊都找到空地方站好後,再聽音樂跳舞。)

3、隨音樂完整表演。(大膽表現,儘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跳舞動作)

四、結伴表演

1、找好朋友,商量一人跳舞,另一人模仿。

兩人交換任務。

(一)

1、這是誰啊?它在幹什麼?

2、它們跳舞的動作一樣嗎?哪兩隻小熊的動作是一樣的?

3、一前一後的小熊動作是相同的,中間的小熊動作是不同的。

(二)

1、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跟着音樂是怎樣跳舞的好嗎?

2、小熊跳的好看嗎?我們再來聽一遍音樂,看看小熊跳舞的動作是不是和音樂一樣?是不是能合起來。

(三)

1、小熊跳舞的動作是不是和音樂一樣?小熊跳舞真開心,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和小熊一起跳啊?那我們來聽第一段音樂,聽完後你用動作把它表現出來。(小熊是胖呼呼的,它的動作是笨笨的、慢慢的。)一起來學學。小熊們你們跳舞時不要擠在一起,不然要摔跤的,能不能做到啊?

2、我們來聽第二段音樂。聽起來是怎麼樣的?小熊越跳越開心了,你們可以自己做表示高興的動作。

3、現在我們一起完整的來跳一遍,你們儘量做出與別人不同的跳舞動作。

(四)

1、現在我們找到一個好朋友,一個人跳舞、另一個人學他的動作。你們兩個人自己商量一下,誰先跳,誰先學。

2、兩個好朋友交換一下,剛才學的人現在來跳舞。

教學反思:

一個較完整的音樂活動應該欣賞在前,學習在後,從而挖深價值,促進幼兒發展。而如何使幼兒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和美,導入則很重要。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的歌曲,創設情境,引導幼兒欣賞。並且我們教師要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駕馭一個音樂活動,從而提高孩子的音樂能力。

小百科:跳舞通常指伴隨音樂按照有節奏的步伐而移動,或者單獨一個人,或者帶一個舞伴,或者以集體形式,是為了好看或是追求某種涵意。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樂,能根據三段體音樂的變化按樂句、樂段交替變換動作。

2、遷移對包餃子的生活經驗,能夠用身體動作表現餃子翻騰的狀態。

3、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幼兒包餃子的相關經驗。

2、《喜洋洋》音樂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瞭解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出本次活動的內容。

師:你們吃過餃子嗎?誰知道包餃子需要哪些材料?餃子怎麼包呢?

師:你們知道餃子皮怎麼做呢?

幼兒回答,教師小結。

師:餃子皮擀好後,接下來要做什麼呢?怎麼包餃子呢?

二、與配課教師合作表演音樂遊戲,初步理解音樂ABA三段。

第一段:表現擀餃皮,餃子皮變大。

第二段:表現放餃子餡,捏餃子。

第三段:表現餃子沉到鍋底,再慢慢浮上來,然後不停地翻滾,最後被冷水澆過後立即即不動。

三、教師引導幼兒模仿動作。

師:誰是餃子,誰是大廚師?

教師:大廚師是怎麼包餃子的? 餃子包好後,要幹些什麼呢?(引導幼兒表現餃子翻騰的狀態)

四、幼兒完整合作玩遊戲,感受合作交流的樂趣。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

A段:幼兒甲聽音樂合拍地在幼兒乙身上做擀餃子皮動作,幼兒乙配合做餃皮變大的動作。

B段:幼兒甲做包餃子的動作,放餡,捏,幼兒乙做一個大餃子皮逐步變小的動作,表現被包成餃子了。

A段:下餃子,幼兒乙表現餃子在鍋中沉,浮,翻騰,煮熟。結束處:幼兒甲做往鍋裏潑冷水動作,幼兒乙做造型。

幼兒甲、幼兒乙相互交換位置與角色,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五、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段式為ABA三段式,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於中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通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通過包餃子這一生活化、遊戲化的情節來詮釋音樂三段體的結構,能夠讓幼兒從生活經驗和思維形式上引起共鳴,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促使幼兒積極、熱情地去感受、想象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下面談談活動後的一些想法: 1.活動中孩子積極參與,喜歡錶現。活動中,孩子們非常積極地參與表演,活動中情緒高漲。

2.活動中充分體現了由孩子們的聽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該怎麼表演,該怎麼做動作。每一環節,我都是由聽音樂引出,根據孩子們自身對音樂的理解進行表演,令我高興的是孩子們的理解都是比較正確的。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6

活動目標:

1、感知音的高低,能隨高低不同和樂句做相應的動作。

2、學習輪廓剪的技能。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高人矮人的輪廓圖片、剪刀、回形針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引題,讓幼兒感受樂曲的不同

讓幼兒説説有什麼不同,聽起來感覺怎樣,好象看到了什麼?

遊戲“高人矮人”

2、幼兒運用輪廓剪和連接的技能,自制指偶玩具高人和矮人。

3、反覆讓幼兒傾聽音樂,引導幼兒分辨哪句是音高,哪句是音低,哪句是由低變高,哪句是由高變低。重點分辨第五、六句

4、讓幼兒左右手各套一高人和矮人的指偶,聽高低不同的音樂,分別出示高人和矮人,並即興地做動作,高音出高人,低音出矮人。

5、鼓勵幼兒運用身體動作表示音的高低,啟發幼兒創造性得表演。

活動反思:

我覺得在整個活動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積極主動,沒有過多的約束,只有快樂的表現,其實,當一節活動的設計符合孩子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相信孩子會很快樂。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7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2、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和訓練。

3、感知不同的音樂節奏,並自己用手拍出來。

活動準備:龜兔賽的音樂磁帶,鈴鼓、串鈴、烏龜和兔子的手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出:

1、放音樂,老師根據音樂的情境操作烏龜和兔子的手偶,看完之後提問:你們知道剛才老師講的是什麼故事嗎?(龜兔賽跑)

2、哪一段音樂是烏龜,哪一段音樂是兔子來了,最後誰贏了。(放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哪一段是誰)

3、請小朋友將其節奏拍出來,什麼樣的節奏適合烏龜,什麼樣的節奏適合兔子。

4、請一部分小朋友當烏龜、一部分當兔子,聽音樂表演。

二、引出小樂器

1、請小朋友來判定一下,哪一種作烏龜,哪一種作兔子,較適合。

2、如:烏龜適合用鈴鼓,那請你們用手把烏龜的節奏拍出來;兔子也一樣,也請小朋友用手拍出來。

3、請小朋友自選樂器: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能讓自己的小樂器,不發出聲音。

4、聽音樂用自己的樂器伴奏,看着老師的手偶:烏龜來了就用鈴鼓敲,兔子來了就用串鈴。

5、交換樂器,飾不同的角色。

三、表演

請幾個小朋友來分別飾演小烏龜和兔子,其餘的人來為他們伴奏。最後交換。

活動反思:

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用音樂打開幼兒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發散性思維能力,使他們學會以審美的態度感悟人生。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幼兒和音樂的橋樑。建立新型的師幼關係,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成為幼兒的合作伙伴,做到師幼互動,創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8

活動目標:

1.探索不同瓶罐敲擊發出不同的聲音,選擇合適的瓶罐為歌曲《大雨和小雨》伴奏。

2.嘗試用xx和xx的節奏進行打擊樂活動,體驗節奏美。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2~3個不同質地、大小的瓶罐;事先了解音樂《大雨和小雨》;錄製好瓶罐的敲擊聲;熟悉歌曲《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瓶瓶罐罐會唱歌。

1.教師播放錄製好的瓶罐敲擊聲。

咦,哪來的聲音,想想看,這是誰發出的聲音,誰會這樣唱歌?

2.那是什麼樣的瓶子和罐子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

3.我們也來試一試,讓桌子上的瓶瓶罐罐唱起來。大家仔細聽,不同的瓶罐唱出來的聲音一樣嗎?説説自己的發現。

小結:原來不同的瓶瓶罐罐,會發出不同的聲音,那我們一起用瓶瓶罐罐來伴奏好嗎?

二、跟着音樂一起唱。

1.教師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這首歌大家聽過嗎?叫什麼名字?歌曲裏面大雨的聲音怎麼樣?小雨的聲音怎麼樣?

2.那讓我們的瓶瓶罐罐也來唱這首歌,你想讓哪些瓶瓶罐罐來唱大雨的聲音?哪些來唱小雨的聲音?為什麼?

3.嘗試探索敲擊效果。

請你拿一對瓶子或者罐子,讓瓶瓶罐罐來唱歌,注意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三、跟着節奏一起唱。

1.認識節奏卡。

瓶瓶罐罐唱的聲音不錯,可是啊,好像沒有節奏感呀,那怎麼樣才能敲的有節奏呢,我們一起來看,這叫節奏卡,是專門用來表示節奏的。這個X就表示一拍,我們用拍手的話就拍一下,我們一起來試一試。那X下面有一橫就表示半拍,用拍手的話速度要加快的拍一下手,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2.幼兒嘗試連貫地看着節奏卡打節奏。

(1)我們一起看着節奏卡完整地拍一拍。

(2)我們再來一次聽着音樂、看着節奏卡一起來拍一拍。

3.幼兒跟着歌曲,嘗試敲擊不同的瓶罐,表現大雨、小雨的不同形象。 我們跟着音樂讓瓶瓶罐罐們也來有節奏地唱歌吧,罐子們唱大雨的聲音,瓶子們唱小雨的聲音,我們一起合作來演奏,好嗎?

四、活動延伸

在音樂區角投放瓶罐,讓幼兒繼續探索,體驗用瓶罐演奏的樂趣。

活動反思:

每個幼兒心裏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廢舊的罐罐在小朋友的手中變成了神奇的樂器,幼兒手拿自制罐罐在美妙的音樂中變身成了一個個小小演奏家,幼兒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9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理解歌詞內容。

2、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教師圖片的提示,較準確地唱出襯詞,記憶歌詞。

3、感受歌曲給人們帶來的活潑、歡快的新年氣氛。

4、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1、教學CD。

2、鞭炮、鼓、跳舞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當你的小耳朵聽到這首歌曲時,你想到了什麼呢?

2、介紹春節習俗。

教師:小朋友們對春節的習俗瞭解多少呢?

介紹鞭炮、鼓、對聯等。

教師:關於年的由來,這裏還有一個小故事。

3、學唱歌曲。

教師: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來學習一首有關年的歌曲,名字叫做《過新年》,教師範唱。

(1)聽歌曲《過新年》(幼兒學唱,並模仿其中一句),看誰學得快。

(2)聽歌曲,分組學唱自己組裏的那一句(播放音樂),教師琴聲伴奏。

(3)聽歌曲,並學習別人組裏的那一句,看誰學得多、學得快。

(4)教師彈琴,幼兒齊唱(歡快、活潑的情緒)。

(5)分角色演唱(師生間配合、男女間配合)。

4、認識器樂、並伴奏。

(1)認識"鼓"、"鈸"兩種樂器。學習其單獨的演奏方法(聽聲音、模仿)。

(2)教師與幼兒在音樂中的配合示範。

(3)用手模仿學習樂器在《過新年》中的表現。

(4)請幼兒上台當"小樂手",其他幼兒充當"小歌星"。

5、歌曲音樂文化擴展。

過年的風俗每個地區都不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南方的熱鬧氣氛。帶着新年的喜慶與快樂完整的演唱歌曲, 咚咚咚咚嗆" 的歌詞部分,師生一起用自制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大家的演唱和樂器把新年的喜慶和熱鬧都表現出來了。最後,讓我們在過新年美妙的音樂聲中,我們一起來歡度新年!

活動延伸:

可以在幼兒熟悉了歌曲以後,為歌曲加入動作進行表演,也可以幾個人合作,編排一個舞蹈。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0

《小老鼠走樓梯》是中班的一節音樂遊戲,遊戲的主人公是一隻小老鼠,歌曲不長,內容也比較簡單易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首先,我通過出示小老鼠圖片,表演“小老鼠上燈台”,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然後以故事的形式引起了孩子的興趣,同時我又充分運用肢體語言,採用邊説歌詞、清唱邊讓小老鼠走樓梯的動作把歌曲內容表現出來。接着,我請幼兒和小老鼠一起遊戲唱歌,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充分運用了肢體語言來幫助幼兒學習,讓幼兒的小手變成小老鼠、變成樓梯,並通過一個人、與同伴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表演,從而起到鞏固、複習的作用。最後,我請幼兒發揮想象,邀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來走樓梯,從而引起幼兒創編的興趣,體驗音樂遊戲模仿的快樂。

在活動過程中,我設計的肢體動作:讓幼兒的小手變成小老鼠、變成樓梯,不管是一個人表演還是和同伴一起遊戲,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都非常感興趣,得到了預期的效果,當孩子們和同伴一起合作遊戲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有意思,都開心地笑了,他們一邊學唱歌一邊做動作,積極性特別高。在最後的創編遊戲中,孩子們更是興趣高漲,模仿的惟妙惟肖,學習的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由此我覺得,身體語言在教學中起着重要作用,適時、恰當地運用身體語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及時發現、捕捉幼兒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鼓勵也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這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讓幼兒表演的環節,我擔心幼兒自己設計的不好,所以我把我的思路告訴了讓他們按照我的方法去表演,雖然説他們每個人都能表演好並且很開心,但是卻顯得很被動:我説怎麼演,孩子們就怎麼演,他們連自己創新、選擇的餘地都沒有。我想,如果我能放手,讓幼兒大膽、自主、創新地去設計,去表演,也許他們會設計出許多他們自己喜歡、自己需要的`動作,最重要的:他們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隨着音樂節奏做動作。

2.體驗互相祝福所帶來的快樂。

3.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欣賞歌曲

1.教師和一位幼兒相互拱手祝賀,請大家説出這個動作表示什麼意思。

2.讓我們一起聽一首歌曲《恭喜恭喜》。

二、學唱歌曲

1.完整傾聽一遍歌曲。

2.説説聽到這首歌曲有什麼樣的感受。

3.再次傾聽歌曲,聽清歌詞。

4.歌曲裏唱了些什麼?什麼地方最特別?

5.有節奏的朗誦歌詞“恭喜恭喜你呀”,感受歌詞反覆的特點。

6.學唱歌曲2-3遍。

三、遊戲:恭喜恭喜

1.介紹遊戲玩法。

2.幼兒邊唱邊表演3-4遍,每次遊戲結束時可説上一句祝福的話,在祝福聲中結束活動。

教師:小朋友説的真好,那我們再來聽一聽是不是小朋友説的這些?

2)幼兒根據提問理解並學説詩歌內容。

老師:詩歌中的天空、小貓、蛋糕、手套是什麼顏色的?

為什麼會變成綠色的?

教師:戴上綠色的眼鏡我們看到這是綠的、那也是綠的。

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了綠色,詩歌裏是怎麼説的?

(這一片綠、那一片綠、到處都是綠綠綠)。

老師:可是詩歌裏面還説,綠色的世界忽然不見了?為什麼?

3) 幼兒看圖譜學説兒歌。

老師:我們一起看着這個圖譜一起説一説這首好聽的兒歌。

(教師帶領幼兒看圖譜學説兒歌)

4)我們一起加點動作試一試好嗎?

3、幼兒自己嘗試創編兒歌。

教師:看看這是什麼?(教師出示各色眼鏡)現在給每個小朋友一副眼鏡,請你戴上眼鏡看看,跟你的同伴小聲討論一下,你看見了什麼?用我們詩歌裏的話説一説。然後告訴老師。

(教師幫助幼兒一起創編兒歌)

結束部分:好了,我們去室外再看看好不好?跟客人老師再見。

活動反思:

《恭喜恭喜》這首歌曲,要求幼兒跟着音樂學唱歌曲,並隨着歌曲節奏做動作,同時體驗到過新年互相祝福所帶來的快樂。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音樂,在開始部分沒有彈唱給孩子們聽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在大街小巷聽到過了。孩子對事物的觀察比較直觀,並且對聲音和節奏似乎有着天生的喜好。這一活動,幼兒的探索可以很自然地通過環境和傳統的慶典音樂相結合。《恭喜恭喜》這首鑼鼓節奏鮮明、舞獅韻律生動的歌曲,讓幼兒通過與同伴一起體會年、節祝福的喜悦,去感受春節歡慶的節日氣氛。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2

1、實物導入,激發興趣,設計新穎特別。看着鼓譜,敲打節奏,並且用手指、手掌交換不同的部位敲打節奏,幼兒在濃郁、輕鬆的氛圍中掌握基本節奏,感受樂趣。

2、幼兒的回答着實另聽課老師佩服與讚歎,這是平時經驗積累的表現。孩子們平時就得到了音樂的薰陶,情感的理解,所以這樣的`表現在意料之內。

3、對笑臉表情解釋的機會應該留給孩子們,這樣能加深幼兒對兩段歌曲不同情感理解的印象。圖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看完圖譜就轉到對歌曲的學習好像太“對不起”這張圖譜了。圖譜原本的用意是服務於歌曲的學習,情感的理解。但是在這個環節中沒有充分利用好。

4、學唱歌曲的重點是把歌曲學會,所有的“花哨”環節目的都是為了讓幼兒會學這首歌曲,但是恰恰遺忘了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熟悉歌詞。教師如果用朗朗上口的語調和孩子們一起朗誦一下歌詞, 那麼孩子們也不至於學得那麼困難了。再次,教師應該適時“退隱”,一直帶真孩子一起唱,那麼孩子們有了依賴性,想都不想歌詞就跟着老師一起唱了。

5、一開始就分兩半,孩子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呢,一開始應該讓孩子們一起演唱,一起來感受微笑寶寶所代表的兩段不同的情緒。等孩子們親自感受到了,再分開一起表演,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有響和輕的經驗了。

完美的開頭另人期待,但是由於熟悉歌詞的疏忽成了活動的敗筆。但是不管怎樣,我嘗試了,我便成長了。這次的選材經歷複雜、曲折,最終繞了一個大圈圈還是回到原點也是我和這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緣分。我想結果並不重要,只要在經歷後反思、總結就能得到更好的成長。孩子們表現的很出色,有老師表揚我的歌聲也很出色,這些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謝謝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有你們真好,讓我感覺到了温暖!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3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中音量大小的變化。

2.會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唱歌,並能夠跟着伴奏唱歌。

3.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歡快與愉悦。

二、活動準備一張大貓和小貓的圖片、音樂《大貓,小貓》。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兩個客人,聽,(老師學小貓輕輕地叫,後出示小貓圖片)是誰來了呀?"小貓是怎麼樣的?小貓是怎麼叫的? 小貓叫起來輕輕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不好?(學大貓響亮的叫聲後出示大貓圖片)聽,這又是誰來了呀?為什麼説這是大貓呢?原來大貓叫起來聲音響響的,我們也來學一學大貓叫,好嗎?

(二)學習歌曲

1.教師:我們問一問,大貓和小貓來做什麼呀?原來大貓和小貓帶來了一首歌曲送給小朋友,貓咪請老師給小朋友唱一唱(教師唱一遍,要求幼兒只聽不唱,欣賞一遍歌曲)

2.教師:"好聽嗎?歌裏唱了什麼啊?"(引導幼兒用原歌詞回答,教師可以提示)

3.教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歌裏唱的是不是和小朋友説的一樣,聽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輕輕的跟着老師一起唱。"(教師再唱一遍)

4.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唱吧。"(教師提要求,幼兒不可以用嘶吼的聲音唱歌,然後帶領幼兒,放慢速度,一起清唱歌曲兩遍。)

5.教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可是老師覺得少了點東西,如果我們配上音樂和動作就更好聽了,小朋友知道貓的動作是怎麼樣的嗎?(幼兒展示動作)現在我們一起來跟着音樂邊唱邊加上貓咪的動作吧。(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做動作)

(三)遊戲

1.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遊戲,老師做大貓,唱大貓唱的,小朋友們做小貓,唱小貓唱的,唱的時候要把動作做出來,還要注意聲音大小的變化。"

2.分兩組演唱(一唱大貓,一唱小貓),後交換。

3.教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歌,名字叫什麼啊?我們現在知道了,大貓和小貓的叫聲是不一樣的,那大貓和小貓走路的時候是不是重重的,聲音很大的?如果貓咪走路重重的、很大聲,就會被老鼠聽見了,那麼它們就抓不到老鼠了。我們小朋友以後在教室裏、在卧室裏走路的時候也要輕輕的,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別的小朋友和老師,對不對?"

四、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媽媽還有小夥伴一起分享《大貓,小貓》這首歌曲,告訴他們大貓和小貓叫聲是不同的。

教學反思:

通過這次的音樂課,孩子們帶着頭飾,唱歌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僅把大貓小貓引進了歌曲了,還可以自己創編歌詞把其他小動物都請到了歌曲裏面,孩子們學習的**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標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綱要》不僅要讓孩子們“學會”而且要“會學”的教育精神。課程上的流程也比較完整,只是中間的強弱關係我沒有太強調,孩子們唱的喝感受的強弱關係都不太明顯,這是一個小小的失誤,我將在第二課時強調這一點,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師沒有要求到,在以後的歌唱活動中,我會反覆強調歌唱中各個注意事項,爭取讓孩子們養成一個科學的歌唱習慣。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4

活動目標:

1、用肢體感知音樂節奏,玩拉大鋸遊戲。

2、體驗與同伴共同遊戲的快樂。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遊戲表演。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感知音樂節奏,玩拉大鋸遊戲

指導要點:

帶領幼兒通過用肢體動作的方式來玩音樂遊戲----拉大鋸,感知樂曲的節奏。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拉大鋸兒歌

2、經驗準備:看過《伐木工》拉大鋸視頻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遊戲:坐着玩拉大鋸遊戲

1、動作示範講解。

動作示範:兩人對坐,雙腿自然盤曲,雙方對握,隨兒歌節奏做拉鋸似的前俯後仰動作。

2、聽音樂進行雙人遊戲:幼兒坐着玩遊戲。

指導和評價要點:幼兒用動作感受音樂的節奏。

二、第二次遊戲:站着玩拉大鋸遊戲

聽音樂站着玩拉大鋸。音樂結束時比力氣。

指導和評價要點:觀察幼兒站着做拉大鋸遊戲的動作,能否跟上音樂節奏,結束後比力氣時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三、第三次遊戲:多人玩拉大鋸遊戲。

嘗試三人、四人遊戲。

指導與評價要點:多人怎樣更有趣地玩。

四、第四遍遊戲:徒手創編拉大鋸遊戲

指導與評價要點:引導幼兒創造各種肢體玩拉大鋸遊戲的方法。

五、延伸活動:

用道具創編拉大鋸遊戲

師:孩子們,我們已經會玩了拉大鋸這個遊戲,在生活當中還有很多的道具也可以用來玩拉大鋸的遊戲,比如:絲巾、木棍、墊子等等。回去可以跟爸爸媽媽,跟你的好朋友也一起來玩一玩,好嗎?

活動反思:

童謠“拉大鋸”是我開展課題首次嘗試民間遊戲兒歌素材,它符合了幼兒好動、好模仿、好表現的特點,而民間遊戲中加入兒歌后,更顯民間遊戲的魅力,幼兒易接受,使幼兒的表演能力得以發揮。算是給孩子繽紛的遊戲世界裏增添精彩的欄目。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

活動目標:

1.通過耳朵對音樂開始、進行和停止的判別,再去指揮身體的運動,訓練幼兒的聽覺靈敏性、聽覺和運動覺協調反應能力。

2.養成聽音樂信號指揮自身活動的好習慣。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聽音樂信號指揮自身活動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藤圈每人一個,沙錘、串鈴

活動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音樂欣賞

1、聽音樂《開始和停止》,引導幼兒發現音樂的特點:音樂反覆地開始和突然停止。

2、發揮想象,讓幼兒説説在這首樂曲中,你想到什麼、能幹什麼。

三、原地活動:

1、在《開始和停止》的音樂中,幼兒用拍手、跺腳捕捉音樂開始和停止的信號;

2、嘗試跟着音樂用各種有趣的聲音唱歌;

3、教師指揮,幼兒嘗試用沙錘和串鈴等樂器給音樂伴奏;

但一切有趣的行為都要聽音樂的指令:音樂開始,各種行為開始;音樂沒停,行為不能停;當音樂突然停止,各種行為要象急剎車一樣迅速停止並保持停止狀態等待音樂的再次開始。

四、更大範圍的活動:開車

五、結束:幼兒開汽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音樂活動《開始與停止》旋律歡快、有趣。孩子們特別喜歡,參與度很高。活動中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們通過用耳朵仔細聽,聽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進行和音樂的停止,提高了孩子們的聽覺反應,再用耳朵聽到的去指揮身體運動,從而讓孩子們學會了聽音樂信號指揮身體運動的好習慣!這次活動我最注重的是讓孩子們真正體驗音樂給他們帶來的快樂!盡情享受和同伴一起遊戲的樂趣。我覺得這個目標我已達到,孩子們很享受。

標籤: 反思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nyue/vr50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