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藝術 >

[優選]《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3篇

[優選]《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3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優選]《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3篇

《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1

我們知道沒有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校需要藝術教育,實施藝術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過藝術教育濃厚學生的藝術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通過閲讀了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後,我感到其主要思想是主張依據受教育者的自然傾向,通過適當的藝術教育,養成受教育者的創造精神,養成和諧人格。將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思想的有益部分嘗試應用於我們目前的藝術教學,也就是張揚學生個性,發揚教學民主,降低藝術教學的'難度等,這對我們藝術教師是個很好的啟發。

書中提到藝術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氣躁,不能做樣子打快拳,它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任務。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我結合自己的藝術教育教學的時間深深地感到: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措施有多種,而首先就是應注重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採取多種辦法。以音樂教學為例,通過講解音樂背景、情節等,通過畫面展示、播放幻燈或電影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強烈興趣。例如,根據民間傳説的愛情故事及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而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無限神往,其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但是,如今學生對於這個故事,並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們欣賞是該曲時,也並不一定能夠充分理解。若在欣賞此曲前,教師將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橋結拜”“同窗共讀”“十里相送”“婚變投墳”“化蝶”等情節向學生講述清楚,便能激發學生欣賞該曲的強烈興趣,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外,隨着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受到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和實踐者的注意。有論者認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更好地啟發、誘導、感化、影響學生心理,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激發他們認知上的需要和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通過在不同的班級分別進行聽磁帶錄音和通過多媒體欣賞樂曲,對學生注意力集中情況進行對比後發現,學生對於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另外,我還感到濃厚學生的藝術文化不僅落實在藝術課堂中,還應落實在中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因為課外活動是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各類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把建立藝術教育評估體系與標準提到日程上來,藝術教育教學考核、評估是檢查學校藝術教學質量、改進教學的必要手段,是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

而藝術教師要扮演好培養者、促進者的角色,藝術教師是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者和促進者,作為一名藝術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改變傳統的單一備課、授課方式。其次,藝術教師要以與學生平等的姿態進行教學活動,建立個師生同樂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師生在一個同思索、共發展的環境中,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教師要做到蹲下身來和學生講話,耐下心來聽學生做事,全身心地參與學生的活動。教師要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活潑多樣的藝術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藝術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使課堂更加生氣盎然。在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或表現不當時,教師不是求全責備,而是給予理解和鼓勵,使學生敢於行動,敢於探索和思考。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藝術教育,並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才達到了我們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總之,通過閲讀學習我感到濃厚學生藝術文化的實踐研究不是短期的而應是個長期的過程,潛移默化地陶治學生的性情,純潔心靈塑造,是美的集中體現。事實上,素質的提高,不單是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個人意識、道德修養等的提高;素質的提高,也能使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2

已經連續好多年帶畢業班了。每年到孩子們畢業上考場前,我都會送給他們一些禮物,或是文具袋,或是圓珠筆,或是一包濕巾……每每在大考的前幾天讓班長髮放給同學們,祝福他們考試順利,成績優異。但我總隱隱的感覺,學生們並不太領情,因為我發現,不但主動向我表示感謝的同學很少,而且很不珍惜,放學後,有的孩子甚至把我送他們的禮物當作垃圾順手扔在了地上。

按照道理,老師送禮物給同學,這是老師對同學的關心、呵護,是一片愛心。同學應該很珍惜老師這份情義,可結果為什麼事與願違呢?我陷入了沉思。

我又想起發生在身邊的許多情節:老師辛苦批閲的作文,同學一把抓過來塞進書箱;老師犧牲業餘時間要給學生補課,同學卻氣哼哼的摔門而去;老師帶病上課,同學卻捂着嘴巴遠遠的躲開怕被傳染;老師主動提前半個小時到學校,為同學講解高難度的數學題,同學卻畫一張遺像貼在黑板上,希望老師不要來……

於是我開始反思並尋求辦法:可能是我送禮物的方式錯了。不應該這麼隨便的讓班長像發作業本一樣,分發給孩子們,應該講究一個方式方法。

於是,今年,我要變換一種方式來做這項工作。

挑選、準備禮物。我觀察了好久,也瞭解了很久。發現很多同學手腕上喜歡戴一種絲帶編織的類似手鍊的飾物,或紅或藍,很是漂亮。於是我決定就送孩子們這種手鍊,我要送中國紅,象徵吉祥,祝願同學們順利通過會考。

於是,我買下四十根大紅色絲織手鍊。

我又去文具店買了四十張精美的賀卡,根據同學不同的特點,用心在每張賀卡上寫下我的祝福。

精擇時間,送上祝福。會考前的最後一節課,我們一直很重視。總是設計一些活動,為同學們的中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點。

我決定在最後一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為同學送手鍊,獻賀卡,説祝語。

最後一節課終於到了。第一個環節是播放了我精心製作的幻燈片,內容很豐富,從七年級入學軍訓立志,香山踏秋,到八年級的鳥巢情結,健康騎行,再到九年級郊外拓展,百日誓師,梳理和展示的是同學們三年來走過的精彩歷程,一張張生動的照片配上優美的旋律和感人肺腑的解説詞,彰顯着這個班集體巨大的活力和美麗的風采,很多同學激動異常。

第二個環節,班長組織同學們互寫同學錄,互贈祝辭。

最後一項是班主任老師為每個同學送上禮物。

班長打開音響的按鈕,《隱形的翅膀》那優美的旋律便瀰漫在整個教室。我一個一個請同學們到講台上來,一個一個的和他們擁抱,親自為他們戴上紅色的手鍊,真誠的送上賀卡,並獻上一句我最誠摯的祝福。同學們都特別感動,整個教室的氣氛非常和諧、温暖。好多女生眼含熱淚緊緊的抱着我,不願分開。……

後來我注意到,沒有一個同學丟到手鍊和賀卡。大考那兩天,所有的同學的手腕上都戴着我送他們的大紅手鍊,遠遠地看到我,還高高的舉起手,示意給我看。有的同學直到領錄取通知書的時候,還戴在手腕上。有一個平時很調皮很大大咧咧的學生家長偷偷告訴我説:我家孩子特別珍惜您送的手鍊,睡覺的時候掛在牀頭,洗澡的時候都不捨得摘下來,總不厭其煩的和我們講您送她手鍊時擁抱她的情形。

這一次的愛心付出,我成功了。

我深道,這最後一節課在四十個孩子的心中,將永遠被定格成美麗的風景。這就是愛的藝術,這就是愛的藝術的魅力。

這件事情給我深刻的警示:教師需要以愛育愛,讓愛在教育活動中得到傳遞和光大。但很多教師出於愛的教育行為並不為學生理解和接受,其結果輕一點是教師的努力看不到效果,學生根本不接納;重一點是師生間產生矛盾和衝突。對艱辛的.付出沒有好的結果,很多老師感到委屈,他們沒有意識到這些愛,正是由於缺乏尊重、理解的基礎,學生產生了牴觸和逆反心理,才不接納。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中,他才能和施愛的人形成共識,才能學會感恩,學會回報。

付出的愛不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能震撼人的情感,就不是有意義的愛。真正有意義的愛是師生間心靈的溝通、交融。教師作為溝通的主導,不僅應當有愛的情感,愛的行為,更要有愛的藝術,即藝術的表達愛的形式。而這種藝術來自教師的智慧,學識和修養。

《教育的藝術》心得體會3

讀了《現代課堂教育藝術》,獲益匪淺,使我對課堂教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人們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這是書中講述的課堂教學方式給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讀到其中談的課堂評價語言魅力,再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進行反思,感觸頗深。

課堂是展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神聖殿堂。我認為,對於教師,不單單是完成一項工作和任務,還理應是恆久的科研課題和執着的藝術追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改進做法的着力點,是改進教學方法。科學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課堂教學藝術中的有機構成部分。回顧以往的課堂教學歷史,預測未來的課堂教學趨勢,筆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幾點:

1、注重課堂整體設計。

課堂教學,從每個學科到這一學科的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是一個多元複合的整體,只有進行整體設計,才有可能實現全程優化、整體優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

點。而整體設計的過程,就是藝術構思的過程。在整體設計中,堅持以“大綱”為綱,以課本為本,以教具為輔助,針對教學內容和多數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優勢和特長,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飯”,老是“一道湯”。久聞芝蘭不覺香。

2、創設氛圍。營造語境。

生龍活虎的學生渴望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上是最怕“鴉雀無聲”。人非鴉雀,焉能無聲?連古人都懂得“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辯證法,怎能讓現代的少年兒童個個成為泥塑、木雕,老是沒有表情或只有一種表情呢?沉悶、呆滯、死寂的課堂氣氛,只會令學生感到壓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學;講得傳神,聽得才有神,而不會走神。如何創設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效果,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呢?

(1)設疑激趣,以趣生情。興趣是一種愉快的情感。我採用遷移法、懸念法、遊戲法等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對學習頓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其產生了求知慾,讓學生由疑生趣,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時,教師要抓住時機,依據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發掘教材的興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過學生努力學習和老師的配合指導,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促使短暫的興趣發展為持續性的求知慾。

3、講究課堂語言技巧。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力臻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的相互協調和相得益彰。

4、利用遊戲教學,激勵學生參與。

課堂不是教師的“一人堂”、“一言堂”。課堂教學也不是教師的“獨唱”、“獨角戲”和自言自語。師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人翁和參與者。動員和激勵學生參與,本來就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況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説,課堂教學藝術就是師生合作的藝術。

由此,我聯想到平時自己的教學。自己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語言就太顯單調,“好”、“不錯”等簡單、隨意的話語經常出現,現在想來,這樣的方式對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的確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那麼是自己不會使用這些豐富的評價語言嗎?我想,是堅持給學生鼓勵、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意識不強造成了平時課堂中語言的單調。在一節課中,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們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師對他們問題回答的打分。可老師在一堂課中面臨着無數這樣的“打分”,容易在意識上產生疲勞,於是,這種簡單、隨意的評價語言就產生了。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很重要,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學生那難得表

現的機會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更活躍,氛圍更輕鬆。書中還講到評價的語言要生動巧妙,富有幽默。有時學生會重複前幾個同學的回答,聰明的老師也不會指責學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説:“哦!你認為這很重要,再強調一下,對嗎?”這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位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他們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自然會爭先恐後地發言。在這樣的一個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學會欣賞同學,寬容同學的錯誤,消除有些學生內心的自卑和怕失敗的侷促,在課堂中品嚐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總之,課堂教學藝術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還要進行深入探索。尋求更多彩、更靈活的教學手段,促進新課改,營造課堂教學新模式,這一切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ishu/65g12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