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古詩教學新思路對比研究

古詩教學新思路對比研究

對比研究:古詩教學新思路——蘇教版六上《古詩兩首》教學實錄與評析

古詩教學新思路對比研究

蒯威

古詩教學多為一節課學一首,或是重點學一首,再一筆帶過式地拓展幾首。現行教材中的古詩課文一般為兩首,且它們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繫。教學《冬夜讀書示子聿》《觀書有感》(蘇教版六上)時,我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讀懂詩意的基礎上將二者進行對比研究,引領學生走上古詩“研究”之路。

一、對比,學習研究方法-

師:對比是研究的好方法。把這兩首古詩放在一起,會有什麼發現?

生:這兩首古詩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一)相似點:

師:這兩首詩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1.詩人

生:這兩首詩的作者陸游和朱熹都是宋代著名詩人。

師:誰能簡要介紹一下這兩位詩人的情況?

生:陸游,字務觀,號放翁。他一生做詩甚多,今存九千多首,是創作最多的詩人。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他不僅是南宋詩壇的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像《示兒》《秋夜將曉出蘺門迎涼有感》等都是他膾炙人口的作品。

生:朱熹是我國曆史上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於著書立説、創辦書院、講學傳道。我們還學過他的詩歌《春日》。

2.讀書

生:這兩首詩都是寫讀書的。

生:《冬夜讀書示子聿》是陸游和兒子談怎樣讀書的,詩共八首,這是其中的第三首,也是最出名的一首。

生:朱熹寫的《觀書有感》也有兩首,講的都是自己讀書的一些感想與體會。

3.説理

生:這兩首詩都是哲理詩,都閃爍着詩人理性的思考、智慧的光芒。

師:這是個很重要的發現。那麼這兩首詩分別講了什麼道理呢?

生: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一詩中告訴我們,做學問不僅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功夫,還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多實踐,多運用。

師:看來早在一千年前,陸游就已提出“知行合一”的學習原則。從這首詩所講的道理中,你想到了哪些成語、名言或是詩句呢?

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生:學以致用。

師:有一個成語叫“紙上談兵”,你覺得跟這首詩所強調的道理有聯繫嗎?

生:“紙上談兵”講的是隻會書本上的知識,沒有實際運用的能力。與這首詩所講的道理正好相反。

生:《觀書有感》這首詩説的.是一個人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求知,這樣才能讓自己像水一樣始終保持清澄明淨,聰明睿智。

生:由這首詩我也想到了杜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句。

【評析:在古詩詞學習中,一些哲理性的詩作學生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對此,教師通過拓展意思相近、相反的詩句,或讓學生聯想熟悉的成語、名言,形成對照聯繫,再加上老師恰當的精講,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師:這兩首詩有這麼多相似之處,難怪教材編者要把它們放在一起。的確,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要用到這兩首詩中的詩句,你能説一説嗎?

生:要寫出好文章,不光要看書,還要多參加實踐活動,這正如古人説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生:李明是我們班上公認的才子,有人問是什麼原因讓他這樣出色,他只是笑笑説:“‘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就是每天堅持讀書,讓我取得了一些小成績。”

(二)不同點:

師:那麼這兩首詩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生:這兩,首詩雖然都講了道理,但表達的方式卻並。不一樣。《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前兩句是寫自己讀書的感受,教育我們做學問要孜孜不倦,持之以恆;後兩句教育我們要理論聯繫實際,這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論文範文 )可以説,這首詩所講的道理是直接表達的。

生:《觀書有感》前兩句寫景,後兩句由景色引發思考:人需要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的知識,心智才能更加敏鋭。詩中的道理並沒有直接説,而是寓理於景,借景喻理。

【評析:傳統的古詩教學往往是一堂課學習一首(或再拓展多首),看似任務比較明確,學生容易把握,實際上卻忽視了教材的編寫意圖,降低了學習的要求,時間久了教學也難免單一化。把兩首古詩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用研究的目光進行賞析,不僅能讀出這兩首詩的異同,從中深入品味古詩內涵,還能有效地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生成的舞台。】

二、拓展,端正研究態度

師:通過剛才大家對這兩首宋詩的研究,你有什麼收穫與心得呢?

生:我發現宋代的詩特別喜歡講道理。

師:這是一個很重大的發現。但僅憑這兩首詩就作出這

樣的判斷還不夠嚴謹,我們應該怎麼辦?

生:再找一些宋詩來讀一讀?

師:回憶一下我們讀過哪些宋代的詩,有沒有像這兩首詩一樣講道理的呢?

【評析:“研究”需要嚴謹的態度。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往往有一點收穫,發現就會自然地放大、誇張。此時,教師不僅要成為學生成果的分享者,還要成為學生研究的引領者、規範者。這裏,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拓展同類的古詩,從更多的古詩中發現共同的規律,這既是對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更是在培養學生嚴謹科學的研究態度。】

生:蘇軾的《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告訴我們要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全面地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

生:葉紹翁的《遊園不值》中寫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來”,這也告訴我們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師:的確,唐詩已經創造了難以企及的輝煌。到了宋朝,詩人們只能另闢蹊徑,他們在創作了與唐詩相媲美的宋詞的同時,在詩歌領域也開創了哲理詩這個屬於他們那個時代的獨特的智慧之花,

三、存疑,延續研究興趣

師:通過今天的研究,你還有什麼疑問?你還想研究什麼?

生:這兩首詩都是組詩中的一首,其他詩歌寫了什麼內容?

生:唐代也有哲理詩,與宋代的哲理詩相比有什麼不同?

師:古人説:“讀書貴能疑,疑能得教益。”有疑問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有收穫,希望大家課後繼續對這兩首詩展開討論、研究,還可以把今天學習到的研究方法用到其他古詩的學習中,讓我們把對古詩的“研究”進行到底!

【評析:語文是開放的,多元的。語文課堂的結語需要的不是總結陳詞,蓋棺定論,而是激勵和引導。通過對這兩首古詩的繼續質疑、存疑,就能讓學生把課堂上的研究熱情延續到課外,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説是一件幸事。】

標籤: 新思路 古詩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4npl2.html